第一篇:2合作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五年级数学组)
《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的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楚雄市北城小学五年级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们就要扎实开展好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研究。随着我市参与式活动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声和最终教学目标。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组织指导下,经过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老师们对参与式活动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基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活动步骤和活动要求进行学习。但由于大部分学的合 意识不强,合作能力不高,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我校五年级数学教师确定了《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的目的为: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曾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树立教育教学质量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深入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开展好小组工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只有全面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参与式活动课堂基本理念,落实好“课堂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的参与式活动课堂基本模式,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从而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具体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教师开展参与式数学活动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深入推进我校的参与式活动课堂改革。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自主合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4、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构建出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基本操作模式: 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发言习惯——培养学生个体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组内分工合作的协作能力———提炼学生明辨是非的补充质疑能力——激励学生上进的师生互评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中,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激励措施的研究。
3、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自主合作技能和团队分工协作精神培养的研究。
4、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中,学生倾听发言习惯培养的研究。
5、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中,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成果、补充质疑等能力培养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酝酿准备。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组;探讨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向北城小学教科处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4月。(1)课题组成员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课题组成员上实践研究课,相互观课、议课。
(3)课题组每月进行1次交流研讨。
(4)收集资料,撰写案例、反思、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进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开展中期研究报告,撰写中期研究总结。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6年6月)
⑴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⑵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4)向学校教科处申请结题评审。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身处教育一线,运用不同的方法上课,进行实验对比,检验效果,探索研究。
2、案例研究法:针对不同老师同一内容的教法加以研究,借鉴经验,形成理论。
3、文献研究法——查阅、研究、分析有关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以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内涵。
4、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谈话、交流、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教师组织探究活动的困惑和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期望进行分析、比较,为有效开展研究提供真实材料。
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多篇论文。
六、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一)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马银梅
课题组成员: 杨会兰 李萍 李丽琼 王思光
(二)人员分工
马银梅——负责课题的策划实施,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的撰写。
成员:
李萍——提供课题研究案例,负责课题过程中的案例撰写和成果 的提炼,提交研究案例、论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图片、课件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李丽琼——提供课题研究案例,负责课题过程中的案例撰写和成果的提炼,提交研究案例、论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杨会兰——提供课题研究案例,负责课题过程中的案例撰写和成果的提炼,提交研究案例、论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文字类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王思光——课题研究申请书和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供课题研究案例,负责课题过程中的案例撰写和成果的提炼,提交研究案例、论文。参与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教育教学随笔;
3、教学研讨课视频展示等。
第二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两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积极推动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对模式的运用日臻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在课堂调研和教师的反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直接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性的展现。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校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实现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带动我校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况与虚拟情况融会贯通的学习。知识被视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此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应该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学的问题,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2)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探究活动。(3)寻求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价值: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3)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科研主导作用及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的目标
(1)让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刻督促自己去留意、去发现、去反思、去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素质教育的践行人;使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东沙河中心中学教科研的主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题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容:
(2)、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的探讨:(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课堂改革的能力。
3、有我市教科所的领导的关爱、帮助和大力支持;有我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关心和鼓励;有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合作探究、锲而不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优良品质;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4、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
5、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开题阶段:理论讲座(2009年9月):做好课题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职责;力争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2、课题研究阶段:(2009年10月—— 2010年5月):具体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并适时调整研究方式方法。
(1)第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09年12月——教学案例)。(2)第二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1月——展示课)(3)第三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3月——论文)
3、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4月—5月):进行研究成果汇总,形成结题报告,并推广应用。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初步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2、经过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摆脱空洞、单调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近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节课堂。
四、最终研究成果
1、最终成果
用论文、研讨等形式进行论证,全面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通过积极地探讨、分析、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教学案例数篇,展示课、论文数篇等,充分证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彻底告别传统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漳河新区杨店小学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其成长经历,无论他是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肯定都会有过一个大量、专注阅读的阶段,肯定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二、实施过程及措施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童话卷、诗歌卷、散文卷、科学文艺卷、小说卷、故事卷;少年侦探易拉明科学探案系列——《神秘的脚步声》、《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逊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
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文摘报》、《学生天地》等。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2)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三、取得的成果
1、初步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我们班级的课堂教学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化: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阅读;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较活跃。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好些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辅导书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辅导书的答案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在实践探索中,我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德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还缺少深入的思考。
2、在研究的方法上,我更多地使用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但是,由于我研究经验的局限和平时工作强度的影响,疏于对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和反思。
3、我对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不够,学法指导还不够。一些长期被动接受的学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要不断加以解决,加强学习,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同时进一步寻求有关专家的指导,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力争使我的研究更富有成效。相信只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反思、探究、再反思、再实践,我们一定可以使“小学生自主阅读”课题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与认识
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纲要”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学生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道德责任心。其中,道德责任心的培养尤为重要。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不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的教育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责任心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
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渗透性原则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就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3.实践性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⑴ 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⑵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⑶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⑷ 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研究方法
(1)讨论理解法
: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背诵古诗文,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 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
行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第一单元成绩把班级36名同学组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4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