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本让我难忘的书
一本让我难忘的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
假期,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记得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四年级一篇语文课文节选---祖父的园子看到的。《呼兰河传》是一本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读《呼兰河传》,感受到呼兰河小城充满了愚昧和无知,作者描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孤独的,只有在祖父的园子里,才能够有一丝温暖和快乐。
这篇小说,作者是以散文的手法写下了儿时的难忘回忆。茅盾称赞它是一首记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完《呼兰河传》,感到呼兰河小城的一切都是悲凉、寂寞的。书中萧红刻划了几位人物:祖父、祖母、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她年仅十二、三岁那么善良,那么本真的一位小姑娘,仅仅因为无意识地违背了几千年传下来的习俗,就遭到亲人无情的责骂和痛打,整个章节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被打生病期间,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但最后还是奄奄一息没能逃脱死亡。长辈们在她病重期间为她跳大绳、烧替身,看似关心她,但其时又有谁能够真正地理解她内心孤单、寂寞的苦楚呢?此时此刻她最需要的是来自亲人的温暖啊!作者笔下的冯歪嘴子,在贫困之时,一位掌柜的太太非但不同情他,反而指责他,导致他妻子的死亡。而有大伯则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让人一笑后,又不得不深思,这位老人孤单寂寞是谁造成的呢?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啊!
从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大伯的身上,尽管我们会感觉到生与死在呼兰河小城没有形迹,没有价值,一切都是极其平淡的,但作者内心却充满了同情,不希望发生那样的悲剧。
《呼兰河传》所描写的悲剧,不仅是书中主人翁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时代的悲剧。只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和观念,才能脱离无知和愚昧,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个人的命运。在贫困之时,祖母市一个很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人。作者不太喜欢这样的人,祖母去世市都那么无忧无虑地玩耍,祖父市一位慈爱的人,这给萧红寂寞的一生带来安慰。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都是那个时代勇于反抗命运却不幸被那个时代不理解,而最终残忍遭到的死亡。在这本书中萧红写出了一位老人的孤独与凄凉,读过后,令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又有一种心酸之感。
读了这本书后,有这样一种感想,感到作者的心似乎一直市寂寞的,就连被偷窃了,作者也是用极平淡的语气说出来。《呼兰河传》所描写的这些悲剧,我认为,缺乏知识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原因。迷信的做法举不胜举。我们要不让悲剧重演,只有从现在学好知识,才不会酿成悲剧。呼兰河这个小镇,带给萧红的是痛,带给我们的除了“无处话凄凉”之外,就是要相信科学,学好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呼兰河传》所描写的这些悲剧,不仅是书中主人翁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时代的悲剧。那是一个充满无知和愚昧的时代,她告诉我们只有改变旧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个人命运。
第二篇:一本让我感触很深的书
一天爸爸从书店买来一本书《别说不可能》,作者吴锦珠讲述一个从患有忧郁症并且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少年,变成了如今年业绩突破上亿台币的成功人士,从一个负债累累、10张信用卡全部刷爆、公司倒闭、人全部跑光的失败者,变成一个一年半后成为行销售业中的第一名。这得付出多少的汗水啊!
但如果你认识是十七八岁的梁凯恩,你就会大失所望,一个忧郁症患者、成天将自己关闭在房间里的少年,让你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成功者的特质。
然而,他的确成功了!他不但设定许多目标并已完成83个目标,其中包括(1、月收入百万元;
2、开了10家以上的公司;
3、28岁时还清两千多万的负债;
4、在信用卡刷爆、负债累积到120万元的情况下,开设第一家公司,并在第一个月内还清所有负债)由于梁凯恩生长于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国小教师,国中毕业以前他和父母、妹妹住在教会中长达9年,受到许多人的疼爱。然而凯恩却不快乐,因为他始终达不到父母定下的高标准没有一百分就是丢脸。而他的父亲是典型的A型血性格,事事要求完美,即使是每次礼拜的演讲稿,总要改上三四次才行。正因为这样,凯恩每次考试必须考到100分,不然回家就是一顿暴打。
就因为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他太苛刻了,让他一点自由的空间都没有。这使他开始放弃自我、自暴自弃,觉得活着没用就开始想要自杀。中间他经历许多常人意想不到是,如:
1、公司倒闭;
2、交往的女友离去而他最终没有自杀,是选择了努力。自从他患忧郁症到缔造不可思议的传奇;他一直是很艰难的走过来了,最终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这说明一个人不是不想成功,而是在一种环境下让他觉得永远成功不了,只能被父母、老师和朋友训斥,这对他产生了负面影响让他觉得自己没用。
第三篇:《草原的孩子》:一本让我流泪的书
《草原的孩子》:一本让我流泪的书
有时候,人好像真是被动地跟着命运行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好多情况下都由不得自己,就连什么时候能读到什么书,都好像是冥冥之中定好的。虽然,也肯定不完全是这样,但是好多时候,这其中的缘由,又让人说不清道不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草原的孩子》这本书。封面干净素雅,大约一指厚,估计内容也不多,当时我没有太在意这本书。这些年看得书多了,但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书非常少,要说影响深刻,还是古代的那些经典,今人的作品,很少有让人难以忘怀的。
那些天,自己外出办事,感觉非常的困,在大巴的摇摇晃晃中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醒来,看着车窗外单调的景物,觉得很无聊,于是,我拿出了那本新书——《草原的孩子》,打开书发现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现代诗歌、散文和小说。随便翻了翻,我就把目光情有独钟地停留在散文上面了,因为自己喜欢散文那种随心所欲的风格。我挑了一篇名为《切嘎尔宝》(切,藏语狗,嘎尔宝藏语白色)的文章慢慢地读了起来,文字很流畅,感情很真挚,很快我就进入了这些文字营造的世界。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的眼球隐隐地发胀,有种特别想流泪的感觉„„读到结束时,我哭了,由于在车上,不能出声,只能任泪水从脸颊滚落。这种哭,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的内心被文章中的“我”与那只名叫“切嘎尔宝”的藏獒之间的“友情”彻底打动。那只獒对“我”的忠诚,“我”对獒的无尽思念,纠结萦绕在整篇文章之中,就在这只白色藏獒绝食而死的一瞬,这种人与獒之间的情感交融碰撞在了一起,让人悲怆不已。更让人痛伤不已的是,这只陪伴“我”,接送“我”和同伴上学的獒,在死去后,竟然被附近的矿工挖出来吃掉了,连一丝皮毛都没有留下,让人无处去寄托这血融与水的深情。文章写到这里叙事的“我”哭了,读文章的我也哭了。
在当下一切向钱看的浮躁中,在生活的尔虞我诈中,在不断地坎坷和痛伤中,我变得冰冷起来。尽管我内心依旧善良,但是在生活中已经很少有让我感动的东西了,透过生活中苦涩的泪水,我看到生活中似乎到处弥漫着硝烟,而自己就像一个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战士一样,总是以一种冷峻的眼神审视着这个世界。但是这一次,我扛不住了,被这篇三两千字的文章感动得一塌糊涂,它让我多年的坚强在一刹那间彻底瓦解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无论人生的风雨怎样淘洗你,你生命的本色,总是不会被彻底清洗掉,在特定的时空,它就会呈现出自己真实的颜色。在这个时候,你就找回了久违的真实的自己——我依然是我,我就是我。这几年多次阴错阳差的失败,使我的内心有些麻木,遇到事情,只会要求自己坚强,再坚强,这样才能迎着风雨继续前行;这些年我很少哭,原因是,我知道哭是那么的无助和无奈,只有擦干眼泪努力,再努力,这样才能顶着烈日继续奋进。但是这样活着,我感觉很累,很累,有时甚至有一种活的不耐烦的念头,真想着怎么解脱了,能和时间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宇宙。我曾经从某种意义上揣测过,人活着和死去,不过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活着未必就是真正活着,死去未必就是真正死去,所以,人其实可以什么都不用怕,只需要去平静地去面对。
多年来,在文学艺术方面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使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文学艺术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于表达人类的情感。可以这样说,情感表达的到位还是不到位,是作品好与坏的决定性标准。所有的艺术手段,都是为情感的表达而服务的,失去了真情感,所有的艺术作品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文化垃圾。
《草原的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每篇文章几乎都是因情而发,因情而写,篇篇都饱含真情,没有一篇是敷衍的应酬之作,没有一篇是无病呻吟的牵强之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的作品,其实是在写自己体悟的人生认识,人生感受,说白了就是在写自己的情感。这本书从头至尾,没有一丝一毫的浮夸,却把真情丝丝入扣地融入到了书里面的每一个文字中。
书中《牵骆驼的孩子》、《站在山岗》、《故乡的草原》、《思念家乡》、《梦中的甘南草原》等篇现代诗歌,无不真诚地倾诉着一个来自牧区农家子弟对草原炽热的爱,在这里,这些爱就像我们童年时,母亲抚摸我们额头的爱一样无私和纯洁。“遥望帐篷上飘动的经幡,就像父母在向我招手,鼓励我勇敢前行。”([2]P6)从作者对草原上经幡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草原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如苍天一样不可替代,和父母一样重要,草原同时也是作者心中的一个神圣的宗教圣地,这绝对是一个纯粹的草原人所具有的情感,没有草原生活的经历很难写出这种感受。又如“我以身为尺丈量与你的距离,人虽然很遥远,心却早已匍匐在你的身边,我梦中的甘南草原。”([3]P19)这段文字,几乎是用宗教般的虔诚抒写着对草原的爱,就好像藏传佛教信徒,用身体的不停跪拜,丈量着与佛的距离一样虔诚。这种爱是世界上最真诚纯洁的爱,作者作为出生在天祝的草原人,并没有把自己的草原之爱,仅仅倾注在家乡的草原上,而是倾注在了包括家乡在内的所有草原上,只要作者见到草原,他都会用这种草原人特有的真诚的爱,去爱脚下的草原。从“我以身为尺丈量与你的距离”这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几乎可以为草原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多么深沉厚重的爱呀!这也是作者用《草原的孩子》作本书书名的缘由,虽然书中还有其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学生时代和城市生活的内容,但是无论哪一篇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让人嗅到草原青稞的味道,书中各篇情感的宣泄,一如既往地真诚自然,像酥油奶茶一样清香淳朴。书中文字,几乎全部是作者个人情感和认识的自然流露,书中文字行进的节奏也几乎是紧密追随着情感行进的节奏,它们一起和弦共舞,唱出了一曲草原之子的嘹亮歌声。
在这本书里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小说,都是那么的感人至深,令人遐想不已,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作者的写作基本上都建立在个人生活经历的基础之上。如果只是泛泛地道听途说,根据这些扑风捉影搞来的信息,在书房加工创作,是写不出这么感人的作品的。通读作者的这本小书,我的觉得就是几乎每一篇都是基于自身生活的有感而发,基于自身经历的再创作;每一篇都让人感觉到了生活的真实,也感受到了平凡的个体生命在不同情境之下的真实感受。当下许多作者没有好好地体验生活,就心急火燎地创作,结果作品一出来,一些有实际生活体验的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书房闭门造车的产物,这样的作品很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记得回家和父母看一些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老爸和老妈经常说,这儿不合适,那儿有问题,说写东西的人,不负责任,是编出来的东西,没什么意思。
但本书的作者,无论是他的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就我阅读的过程看,似乎都能看到作者的影子,只是部分作品自身的成份多一些,部分作品个人的成份少一些。从文学的类型来看,本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是立足于现实,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现实中自然环境、平凡个体命运的关注和抚慰。
作者有关草原的诗歌,之所以写的感情真挚,令人感动主要是作者来自草原,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天祝草原,草原的草和木,草原的牛和羊,草原的人和事,都是融入作者生命的东西。写草原也等于是写自己的生命,草原是作者的生命之舟,无论人生际遇怎么变化,作
者对草原炽热的爱将如草原上的子女对父母的爱一样永恒。正如作者《放牧的孩子》中所写的“我就是那放牧的孩子,常浸泡在父母的眼神里„„沿着起伏的草原,去追赶牧群”一样,作者又何尝不是浸泡在草原的眼神里,在社会的“牧场”上追赶“牧群”。作者散文最为优美的篇章还是对于草原生活的描写,如最为感人的《切噶尔宝》,就是对牧区学生艰难求学生活的再现,“我”与獒亲密无间的关系,无不体现着牧区生活的特点。《我心痛的草原》、《愿夕阳更加美好》则是一个草原人在离开草原多年后,对草原的眷恋和对草原前途和命运的思考。从这两篇散文可以看出,虽然作者离开了草原,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成了一个地道的城里人,但是他骨子里永远流淌着草原的血,城市的繁华从来就没有把他身上特有的牧草味冲没。
小说《丢不掉的恋情》几乎就是作者大学恋爱生活的放大和拓展。这篇小说很唯美,情节也缠绵悱恻,一个来自乡下牧区的高材生在大学求学,学习是清苦的,并且时不时为了“阿堵物”(钱)得“折腰”去工地打工。但命运让他遇见了晶晶,他与晶晶的恋情,却因自己的外公要带他去台湾上大学而起了波折,并且插入了外公和自己家庭的恩怨,因为外公跟着国民党军队,使“我”家在文革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几乎家破人亡。带“我”去台湾上大学,是外公对死去亲人的慰藉和对“我”的补偿,但是“我”最后选择了继续留在国内读书。
《飘落的爱》、《城市爱情》这两篇小说,差不多是作者在多年机关单位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不过度掌握得很好,两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飘落的爱》描写了一个刚刚进入某科研院所工作的“我”与同事香香的一段失败的恋情。“我”与香香都是新进入单位工作的青年,在工作中相恋相爱,而所长从中作梗,让我去北京培训,然后自己和香香发展起来,关系暧昧,并让香香作了办公室副主任。培训回来后,“我”出于气愤打伤了所长,并被关到了看守所。在看守所的日子,我还为几个被黑心老板折腾到看守所的初中生补了课。文章中的“我”刚进入单位时,宿舍很简陋,什么都要自己动手解决。这在现在也是这样,飘泊在大城市的“蚁族”,都是从住这样的房子开始自己的城市生活的。在某个雨天做完实验,由于没带伞,香香和“我”就近到“我”的宿舍,却发生了缠绵时把床板压坏的事,给人的感觉都很逼真。记得我大学刚毕业,也选择了留在城市,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经常不是这儿坏了,就是那儿坏了。
《城市爱情》是一篇很优美的官场爱情小说,主要描写了在市教育局工作的王俊副局长,与比自己低两级的大学校友蒋蒙蒙的恋情故事,中间也穿插了王俊和郭局长因事升降的戏剧性故事,以及通过关系进入单位的史红与同事们相处的尴尬等内容。整个小说有血有肉,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官场生活的描写细致入微。饭局上项目办的马忠借着酒劲向史红表白,说自己如何喜欢她,这个描写很真实。我以前在机关工作过,常常有人借着饭局,故意喝的懵懵懂懂,然后借题发挥,或收拾某个人,或说一些不该说的事。
看完整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尽管本书的作者名气不大,但他的书却让人感动,甚至流泪。本书饱含作者的真情,这种情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豪情,却能将你久久地萦绕,在一瞬间击中你内心最为脆弱的部分,让你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书中情感的真诚动人;没有真情实感,纵使你洋洋洒洒写下百万文字,也不会赢得读者的一声赞扬。
另外,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支持,文学艺术的创作就几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的文学作品,在写作之前,必须深入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纷繁复杂,去捕捉人们在特定时空中内心与灵魂的瞬间颤动,这样你的作品,才会因实际真实而动人,引起读者久违的共鸣。
这本书给我了一个感动,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也希望大家把这份感动继续传递下去。
第四篇:一本让我人生淡定的书
一本让我人生淡定的书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熙园社康中心 柯阳芳 ***
生活、工作中总是充满了忙碌与烦恼,人们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难免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于是,他们总会用各种各样的娱乐生活去填补那些空虚的闲暇时光。而我,却独爱坐在书桌前的感觉:每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和家务以后,躺在床上就着鹅黄温馨的灯光,手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在那样寂静的时光里,感觉疲倦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溜走,而身心,已感受到了读书的裨益,浮躁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第二天就能淡定地面对工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千真万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这本书,这本书写得很好,有精彩的故事,也有画龙点睛之笔,既感性,也理性,值得反复品味,越品味,越觉得意味深长。它概括了感情的万千变化,也阐释了生活的真谛,还有处世之道。读这本书的同时,灵魂也在经历一次彻底的净化,精神世界得到了书的陶冶和浸染,生活也会顿时淡定、充实起来。淡定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工作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淡定的人会热情地对待工作,会珍惜自己的岗位,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愤恨不已,也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怀才不遇,更不会因为待遇的多少而牢骚满腹。使我能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能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劳动中获取幸福。
另外,我倒不觉得这本书适合一口气看完,而是要当在床边或桌旁,甚至沙发上,一个人的时候很适合看看。作者说的没错,做人做事就是应该从容淡定。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几句话:“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有时候,退一步并不是坏事,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一味好强的人,结局也不一定就是好。爱情上,婚姻上,事业上,都是如此。身边好多朋友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多疑、猜忌,结果弄得夫妻不好,工作也做不好,人际关系特别紧张。我经常会把空闲时间留给书本,这本书就是利用送孩子去舞蹈班之后等待的两小时看完的。在附近找个安静的咖啡厅,来杯蓝山一号,手捧着它,坐在靠窗边的椅子上,安静地品味书中的滋味。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满足的。通过在笔墨书香中体验共鸣和感动,解脱自己内心的焦虑,使胸中的积郁释然超脱,达到淡泊宁静、自信从容的心理状态。我很喜欢书里面收集的那些故事,让人感觉暖暖的,我想,我会更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你不过是为了自己丰富而高贵的精神世界活着,也许你没有那么崇高,也是俗人一个,但起码你能守住你的淡定。我也喜欢诸葛亮《诫子书》里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浮躁的时候,肯定急功近利,无法思考很远很深的问题。所以一切都应该处之淡然!
如何保持淡定呢?这本书里提的一个理念也挺好,比如说:有些欲望你可以抑制,有些争执你可以让步,有些人你可以疏远,有些东西你可以不要,有些批评或表扬你可以不屑…… 淡定,多么简单的一个词,但是做到淡定只怕真的很难,在现今金钱权利的社会,要做到淡定,你需要舍弃对金钱的执着,放弃对权力的追求,这是何其艰难的啊!我们社会教育是金钱至上的教育,要放弃你有可能会被别人称之为神经,而做到淡定你会是内涵丰富让人敬畏的人。这样的抉择在现实面前也好困难啊!但是淡定的生活不代表着无能,而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就像潮落后的沙滩,雨后的湖面,古人所说的“上善若水”的境界。喜欢淡定,原因很简单---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总之,看了这书,对淡定的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当明白淡定的意义!同时也是要具备的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最佳素养。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实践证明,优秀文化是个人修身养性、保持操守的最佳药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今天,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金钱陷阱、利益交易之中。这本书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升级,有效遏制思想病毒的入侵,做一名严于律已,让居民满意的社康医护工作者。当你专注于这样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慧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好书是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安宁的,宁静可以致远。而静到了极致的阅读和思索,则是“思绪万千的翻腾之际、心声萌动的奏明之时”那是一种无以言喻的妙境。
第五篇:那件事让我难忘
那件事让我难忘
在我的脑海里,有快乐的,有高兴的,又伤心的,有悲伤的。这些事犹如过眼云烟,一带而 过,而那件事让我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九岁那年的冬天,我和爸爸到街上逛着玩,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大街上还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热闹非凡。我挤进人群里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和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地上跪着,由于天气太冷,小孩子的脸冻得发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的眼睛湿润了,拿出零花钱准备放到他们面前的碗里。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罐 子。那也许是他的零花钱吧!他的手里拿着五角放到了碗里。老奶奶打量了一下那个男孩,又把钱放回他的手里说:“你也不富裕,把钱拿走吧!’’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快流出来了。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慈祥的老人,多么善良的孩子。这时街上传来悦耳的声音: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直到现在那动人的场面我依然记忆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