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组课堂观察评课记录
高中数学组课堂观察评课记录 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讲人:肖俊玲
时间: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一、自评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本内容只有两个公式和两道例题,课后配了少量习题。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对公式的灵活运用考查力度比较大,另外,同角公式的学习对后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公式推到、公式变形、习题设置等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在公式变形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做了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表现不错。上课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做好的课件进行了临时改动,把例题4和例题2、3做了调换,在上课中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了授课内容,当机立断去掉了一类题型,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事实证明这样的调整比较到位。在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千万不要扼杀他们的兴趣。我的想法是,学习数学不一定要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在做题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由于课堂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所以感觉时间特别紧,还有两类题型没有涉及到,比较遗憾。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大部分同学掌握比较好,有三位同学两道题没想到要分类讨论,有两位同学计算出现错误。一节课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二、评课 维度一:课程
教学观察人:韩晓兵
观察内容:课程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观察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
一、由三角函数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二、能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进行简单应用;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求值(知一求二);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三角函数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形的理解与认识,提练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一节课,它即是对三角函数线这个几何图形的深层认识,更是后期学习三角函数化简及计算等问题的基础与铺垫,因此,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学习方法,都将对今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如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学习习惯,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重点也在于此。
教学预设方面:由于高一(8)班学生的程度相对好,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多,题量大,题型多。
内容的展示上:教师紧扣定义,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对基本关系的推导,注重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为4个题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符合学生认知层次,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好地展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预设中准备了4个题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与思维的多样性,教师能够依教学实际及时地将第四类问题舍去,教学效果好。课堂观察记录人:冯士旭 指标1:方法
预设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是发现结论并活用公式一节课,教学前预设了启发式、发现法、探究式等方法,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结果。依据是本节课首先是由图形进一步启发学生研究正、余弦函数,让学生从图形中发现结论,接着在公式的变形中采用探究式,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同伴合作。即前一个同学对公式的变形发散了其他同学的思维,为后面活用公式解题作铺垫,在探究例4时,由于前面的铺垫,以及题目的条件和式子的结构变换,使得同学应用公式解题方法灵活,同时提高了解题能力,思维更加敏捷,达到了活用的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预设的教学方法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数形结合、化归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指标2:资源
本节课预设了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练习题。
预设多媒体的出发点在于: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节约时间,容量大,更主要的在于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容易发现图形中蕴含的更多内容,从而比较容易总结出公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关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有梯度,有层次,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认知情况,也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效果好。
Copyright © 2008-2009 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设计:杨波 贾佳
联系电话:0951-3961847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51号
版权所有:宁夏银川第二十四中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站长邮箱:redneteast@163.com 宁ICP备09000812号
投稿信箱:qiaopibabyxiaozhu@yahoo.com.cn
第二篇:数学组评课稿
数学教研组
老师的课作如下评价:
点评1:给学生一定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实例的同时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点评2:《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活动,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
点评3: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现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学习数学,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建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作如下评价:
1、本课素材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其教学设计非常切合新课程理念。
2、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3、教材对非标准化的几何图形比较关注,对非数学化的操作比较关注(如对折、针刺图形等),这些都是新课程在教材处理上的独到之处。
从三个方面对梁立柱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一、成功之处
在生活中,学生对“对称”并不陌生,但其认识仅仅是生活积累,1
直观而肤浅。在教学中,梁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展现学生对“对称”原有的认识水平。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淀;在尝试、纠偏中,逐步清晰、完善“对称”概念;以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折痕取名引出“对称轴”„„每个教学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使概念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教师在学生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判断,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尤其在“制作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制作得慢,甚至制作不出来的情况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也给教师留下了一些思索:教学中学
生动手多,如何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呢?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三、改进思路
本节课中应改进的地方有:
(1)最后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2)时间安排稍加调整。
一、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上,教师对轴对称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本节课的起点教师把握的相当好,充分考虑到初中数学课改的目标要求贴近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课程用学生所熟识的中山陵、脸谱及麦当劳标志3个标志作为课题的引入是尊重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一个有力表现。教师用FLASH软件把图形对折后能重合的是轴对称图形很好的演绎了出来。通过这一部分充分展示了学生对“对称”这一概念的原有认识水平,为下面展开教学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到学生知识的提高做了不少工作,还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做了工作。具体是在新授时教师要学生自己用纸和笔动手画蝴蝶,并由此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轴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能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通过用白纸和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师在以上两个环节充分考虑到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并用
传统的手段把本节课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分这个难点解决了
3、通过对“蝴蝶、蜻蜓、五环、五角星”的认识后,给出一个英文字母“S”让学生更好领会轴对称的实质,并由此引出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迸发了出来“日、地板、8、电脑散热的孔、纸等”都由学生的口中一一被说了出来。
4、整节课教师思路相当清晰由轴对称图形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较好的完成了。
但是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
二、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也给教师留下了一些思索:教学中学生动手多,如何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呢?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成功之处:
1.通过表扬优秀生和进步生,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对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
2.对于普遍出错的问题,利用一节课中的黄金时间去讲评,学生接受快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出错少的问题,让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适时加以鼓励引导,使他们对下一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4.通过让学生写小结,学生能认真全面分析自己出现的问题,老师也能从中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
不足之处:
1.有些教学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讨论它的多种解法。
2.最后一个教学活动,讲评时用时太多,没有照顾到中下游学生,没有给他们留下充分的时间去改正其它的题目。
在本节课中,梁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重点。
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中,通过三个有层次的活动安排,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剪纸游戏,到创作轴对称图案,采取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变以前“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做数学”,亲身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时时用数学”,本节课中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先安排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欣赏,又设计了“放飞你的想象”一环节,最后,为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价值,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进合作竞争机制,学生在组内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思想、意见,得到他人的帮助、分享他人的成功、学会他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充分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减少对失败的恐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
细节处理需进一步完善:
1、“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例如创设问题情景的合理性,仍需查阅资料,反复推敲。
2、“度”的把握是否合理,例如思维的广度、深度,对教材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因为新课程理念认为探究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是在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探究。
第三篇:数学组课堂观察程序
一、课前会议
1、作课教师说课。
2、数学组长依据观察点进行分组。
3、各组老师交流将从那几方面进行观察。
二、课中
1、作课老师授课。
2、各组老师听课并依据观察量表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1、作课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2、观察组教师依据观察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3、小组长做活动小结。
官渡镇中心小学数学组
2013年9月
第四篇:课堂量化考核数学组评课总结
桂花完小片课堂量化考核数学组活动总结
紧张忙碌的教研活动即将结束了,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研工作方案,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大姚教学范示标杆理论,开展标杆课堂实践 在此次活动中,上至五十岁的老教师,下至新参加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年轻教师,大家都积极投身标杆课堂教学的实践,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力求把握好标杆点,课后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对标杆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认真撰写教案、整理说课、充分备课
虽然有很多老师没有参加过县上组织的标杆教学培训,但是大家都虚心好学,认真研讨写出了优质的标杆教案,并按中心学校的说课要求进行了条理清晰的说课、教学反思。
三、态度端正,活动积极,学习虚心
在活动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但在数学课堂教学细节上有了体会,更在评课过程中讨论热烈,交换思想,收获了很多好的教学思想与方法。
当然了,任何一次活动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也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完善和总结:
1、本次数学课堂考核中优质课不多,上课缺乏新意,反应的多是常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气氛不够浓烈,整体感觉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方面做得不够好。
3、课前教研组研讨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本可以在上课前讨论解决的,以后应尽量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力求教学更加高效省时。
4、整体来说,数学规律与方法的反思不到位,存在教师包办或者一笔带过的现象,我想我们还需思考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仅就此次活动的感想和体会谈以下意见和建议供我们大家思考与借鉴:
1、新课改已经改了好几年,我们却并没有真正融入这种全新的理念,平时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改去改来我们的课堂都没有生机了,大家都成只会照搬模式的教条先生了”,可是我们应该想新型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我们是否应该反思问题处在什么地方呢?这也是我们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来,想出解决的办法。
2、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是否有流于形式之嫌,是不是每堂课都要合作学习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才能确保课堂效率的高效?
3、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师生互动交流应该怎样调动?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总之,参加此次活动,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希望我
们都来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就是两种思想,只要我们刻苦钻研,相信新课改的春天将离我们不再遥远。
桂花中心完小数学教研组
2010年12月22日
第五篇:高效课堂评课记录
高效课堂评课记录
1、时间:3.5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主持人发言: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对李老师所上课进行评议,希望大家能拿出自己的观点,坦诚客观地对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开始。
对李老师的课谈谈看法。这节课思路清晰、学法指导适时恰当,提问能调动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体现了高效课堂。说说问题,在板书冷锋、暖锋后,标记锋面符号时刘老师画了空心符号,如果画上实心符号应该更好。
李老师的课。从这几个方面体现了“高效课堂”。第一,小组讨论运用实际恰当,没有流于形式;第二,条例、组织、板书很好,无可挑剔,尤其是板画加深理解体现高效;第三,利用幻灯片动态演示锋面的移动,形象生动,大大突破了难点,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第四,课堂提问精准到位配合视频、台风,最后让学生做天气预报员,与生活结合,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体现了高效。如果时间在把握好一些,充裕一些最后在做些练习,就更好了。
2、时间:3.8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主持人发言: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对李老师所上课进行评议,希望大家能拿出自己的观点,坦诚客观地对这两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开始。
王老师的课,从两个小故事导入,情景设置能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讲解规律清楚,尤其是板书美观、读图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洋流规律的掌握。
王老师的课,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气压带风带知识引入到洋流,两者相结合,再结合海陆分布理解洋流,这要求学生对海陆分布非常熟悉,能够把理想洋流模式和实际洋流结合起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对气候和渔场两个最重要。胡老师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幻灯醒目、故事激发兴趣。唯一问题是时间分配问题,到最后时间稍显紧张。
王老师意见:其他方面都很好,我也谈谈问题。在提问冷锋过境前、中、后学生回答时,说道“在冷锋影响下是„„”应该是在冷空气或冷气团影响下,学生在犯错时,没能及时纠正,稍息遗憾。
3、时间:3.28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科目:地理(高一)
教师:徐丽娜
内容:城市化 对该课堂的评价
优点:1.过程完整、环节流畅。导入非常简明,通过对比图片引出本课主题不但吸引学生眼球而且引发学生思考。讲解过程很有层次性,师生互动良好;通过图表分析和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城市化的科学理解2.语言表达简洁有力、吐字清晰、语调丰富;3.积极引导和善于鼓励学生。及时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肯定学生的回答4.教学内容丰富,而且重难点突出。5.辅助教学的材料运用得当,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效果良好。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1.语速过快,学生接受和反映空间不够充分;2.个别知识点未能处理得当,表达不够明确。比如“反城市化和逆城市化”;3.个别图标制作还需更规范。比如,知识点二中的第一个图表“城市化三个阶段”应为“城市化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第一个框可用斜杠分为两块,一为城市化阶段,二为特点(通过四个方面讨论)
4、时间:4.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首先,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思想表达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更接近生活,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自身开始,借助学生的集体智慧,诠释课本内容,进一步获取学习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熟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每一堂课当做高效课,认真备课,别出心裁地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化教学氛围。
再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理念,提高课堂容量。高效课堂很突出的特点是要求学生要有学案,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制的。在该教学模式试行阶段,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学案不仅容纳该课堂的教学主要内容、相关材料和知识点测试,还能呈现学生将教学过程内化所得的学习成果。
最后,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专注于教学内容、专注于学生,持有虚心学习不断改进的态度。对学生宽容,对自己自信,充分释放教学激情。
5、时间:4.8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五环节小版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所以教师在以往用学案引领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在学案上下了大功夫,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学习板块中安排了三个板块,分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表达式的不同形式,如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把课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从而也体现了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坡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减小障碍,各个击破,逐步理解、形成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严密组织教学,加快授课节奏,改革教法。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致点和内驱力,增强主动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自主获取和巩固知识。
6、时间:4.20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教师在每一个板块的处理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教学时,按“自学——展示——点拨——训练——回思”五个环节步骤实施。传统的数学课,通常以教师点拨为主,再配以大容量题型的强化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师放手力度大,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板块先是学生自学,然后利用同桌或四人互助小组进行适当交流,取长补短,而后是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认知限度,展示问题,交流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寓“教”与“学”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不断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在对新知的探究中,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开发性较大,解题的思路较宽,思维活跃,这样既促进了个性发展,又兼顾了全面,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7、时间:5.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从形式上有(1)学生自学、展示之后的反思,如在学生完成反比例函数得出之前的表格后及时反思:与一次函数的联系。(2)归纳总结知识点后的反思,如反比例函数定义得出后反思:定义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3)练习题后的反思,如在第二个板块处理练习后反思:反比例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4)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的反思,如学生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从内容上看有:知识的反思,解题方法的反思(待定系数法),数学思想的反思(如类比)等。
8、时间:5.2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1、要重视强化高效课堂。本节课教师虽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放得过大,收得不及时,显得松散,不够紧凑,第一个板块用掉了半节课的时间,前面显得松散,后面的第三个板块几乎没有时间处理,重点没有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本节课学生除了探究新知环节处理了几个练习题,其它运用新知、巩固新知环节的练习安排的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巩固新知的过程,同时,练习题的设计层次不明显,学优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9、时间:5.25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这节课既有小家碧玉的细腻柔美、耐人寻味,又不乏男性的大气洒脱、优雅风采,也具有理性的诙谐调侃。这节课,都抓住了语文课“言语”这一特质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是把住了语文课的根本。理由: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在读中悟,悟中读,都是对言语的亲近、参悟;其二,很多问题的设置也较大层面围绕学生言语能力的感悟及其发展上,当问题抛出后,在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基础上,学生展示给我们的那些虽然是还很稚嫩然而质朴的个性表达,却是真实的言语亮点;第三,在学生的合作、交流、展示环节中,注重了学生对言语的体验。从语言赏析到言语感悟与表达究竟有多远,课中有实在出色体现;从文言文到现代文的言语体验的成功飞渡,课里有精彩诠释。从这个意义说,无论课改怎么改,能始终不放弃这一点是可贵的,更是理性的。
10、时间:6.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这节课,对文言文的“文”与“言”辩证处理趋于合理、和谐。既引导学生掌握、积累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又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更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我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其实就是找到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黄金结合点。通过教学活动落实了双基、培养了阅读能力、教授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实践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目标,达到了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的和谐局面。对“言”的点拨刘文武老师堪称高手,一个“谓”字,处理妙绝;对文本内容、篇章解析覃亚玲老师来的精巧;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小彭老师显露更好。
这节课,更大程度的展示了“预设”课堂的风貌。比武课都是在本校打磨后在异地课堂上进行的,课堂都全景式的展示了备教、指导、讲练、评价等一系列预设环节,完成了“预设”的目标,我认为相当不错了。
11、时间:6.2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这课,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核心关键词“有效”。原因在于,这些课都不同程度、侧面、层次践行了“生本”“文本”理念。我认为,合理学法的选定与有效运用和沉入文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选择什么样的教法取决于学法的选定,落脚点就是学情,所以课堂的“有效”就注定要和“预设与生成”碰撞。这些课,体现了教师预设的有效,从备课到课堂讲授指导、评价点拨、归纳拓展等环节均表现明确。而“有效”问题的设置就是一个个引发点,引发学生进入“有效”学习,推动课堂进程。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民中覃老师,她课堂每一个流程的有效性都是由有效问题推进的,从有效的切入,到学生沉入文本的体验,到展示的层次逻辑、评价转承等环节,都是经得住推敲的;关注了学生学的“有效”,很多课都用有效的诵读贯通课堂,在恰当的时机用不同的读法达成了不同的目标、有效的美点赏析,课中对语言赏析的学法指导从特点、含义、效果三个维度进行,真是巴巴实实,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令我叹服。
12、时间:8.2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这节课,体现了尊重学生生命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形成的理念,彰显了课改“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原则,教师唤醒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自我反思与修正;课堂让学生认识了文学作品的狼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的狼,既是对文章寓意的深入理解,更是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对生命的全面认识的有效表现。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有效的活动探究这个亮点,非靓妹秦艳莫属。从记者问答到改写故事到狼该不该杀既是有效预设、有效的问题、有效的生成空间,又体现了生本对话、与作者编者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的几大对话原则、有效的练习、有效的评价,老师用的最得心应手,仅“融解”与“融化”一处足以见证。总之,一句话,语文课堂就是应该在返本归真中见出“有效”。
13、时间:8.26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下面说说我个人的几个初浅的思考:
其一、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度的弱化甚至缺失,如果不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整了。
第二、“文”与“言”的权衡处理,“言”到为先,“文”才会水到渠成,此其一;其二,“言”与“文”在教学中的比重与交融问题,应当达成共识。
第三、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有效”的课堂都是一个价值追问与能力形成的历程,是需要载体达成的点线面建构。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的基础上,教师用有效的问题,有效的语言,有效的对话,有效的评价智慧的开启学生的经验与智慧,通过完成学生言语体验而完成其它目标,这应该是一条正道。
14、时间:9.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预设问题的有效与活动的有效应该由学法来定。比如《劝学》文吧,是先让学沉入文本找出写狼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得出的归纳思维训练好,还是先抛出,再让学生找出印证之语句的演绎思维过程为好?我在想,哪一种更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呢?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
15、时间:10.16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老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年段和教材训练重点。马老师的是一篇语言优美,并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的课文,马老师能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明确合理的教学要求,有所偏重,而不面面俱到。在教学中,她十分投入并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简练清晰,善于诱导,以学生的“读、思、悟、议、品”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重视情景的创设,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突破重点段,提高课堂实效。课时目标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16、时间:10.2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老师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一中心”来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与纯真。以“我”发现雪人身上的贺卡及贺卡的内容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教学流程清晰。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童真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进行意境想象与朗读训练。教师抓词眼多渠道引学生入境,并通过品读、赏读、引读、范读等多层次、多梯度的读,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既让学生能声情并茂地吟诵《渔歌子》,又能将《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铭记在心,内化感悟,受到启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7、时间:11.4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几位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情感。不论是在认识生字、对文中不理解字词的质疑、理解、还是理解文本的内容时都充分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感悟。另外,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的形式多样如(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角色读、配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走进文中描绘的意境,把简单的内容读丰富,把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出来。课堂上学生诵读声不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老师在这节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做到了读得有梯次有提升:初读课文,发现壶口瀑布先声夺人的气势之美;再读重点词句,感悟壶口瀑布的壮观之美;研读重点句段,品味壶口瀑布的厚重之美,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
18、时间:11.12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1、揭题很有特色:老师让学生朗诵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入手引入教学,用猜谜及趣法创设情境。
2、文本使用有创意:老师运用多形式品读,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艳若朝霞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垂钓、微风细雨等、引发学生从景物、色彩、声音等几个方面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在理解“不须归”一句时,巧妙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哥哥所写的和词,运用兄弟俩作诗对答朗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消闲、飘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不须归 ”的情致。
3、启发学生质疑,以疑促读促思促悟。例如老师在学生不经意之处启发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想象,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19、时间:11.26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1、课堂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如联系法、对比法、迁移法、联想法等等。
2、课堂扩展适度。结合文本,适度扩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所补充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江雪》等古诗词与《渔歌子》紧密相连,恰到好处,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渔歌子》的理解,又拓宽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3、课堂注重评价。教师评价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注意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20、时间:12.5 地点:二楼会议室 评课人:李长久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谈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的一课容量过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解内容这一段,建议本课上到第四自然段为好。
2、老师的学生的“说”和“议”显得过多,“读”略显不足。应结合具体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另外,配音读时音乐声要低一点,起衬托、点缀作用即可。
3、给人的感觉预设约束太强,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