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二精读课文
高一二精读课文、文言整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知识要点:选自《毛泽东词集》。“沁园春”是词牌名。
内容概述: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艺术手法: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知识要点:梁衡(1946 —),当代散文家。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内容概述:从“美丽”的角度切入,用了较大篇幅谈论“美丽”,表明居里夫人虽然拥有世俗称羡的美貌,但她能超越外形之美,树立远大志向,执着追求进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自己最高层次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价值。
艺术手法:叙议结合;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引用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和名言,不仅深化了文本主旨,而且加深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边城》 沈从文
知识要点:沈从文(1902 — 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内容要点: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nuó)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了故乡。祖父也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作者深情地歌咏了亲情、爱人与人之间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对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艺术手法:对地方风物的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以简练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心理;叙述平稳,具有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
《合欢树》 史铁生
知识要点:史铁生(1951 —),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内容概述:文章通过合欢树写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也写出了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楚,而对母爱的理解促进了作者对生命成长的理解。
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合欢树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
知识要点:欧·亨利(1862 — 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柯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等。
内容概述:青年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她把自己的生命维系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她的好友苏艾把此事告诉了老画家贝尔曼。贝尔曼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画上了常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给了琼珊生希望,自己却因此感染肺炎去世。小说向读者展现的是人性之美。艺术手法: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节空白”(贝尔曼画藤叶而死的事实却不着一笔);幽默俏皮的语言艺术被人们称为“含着眼泪的微笑”。
《邂逅霍金》 葛剑雄
知识要点:葛剑雄(1945 —)大学教授。史蒂芬·霍金(1942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代表作《时间简史》。
内容概述:通过记述邂逅霍金的过程,不仅展现霍金独特的人格魅力,更从人文视角,引发人们对霍金生活环境的关注,强调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构建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
艺术手法: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霍金形象;用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组织文章,点明题旨;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知识要点:徐志摩(1896 — 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
内容概述:康桥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是徐志摩永恒的精神家园。诗歌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难忘岁月的深深眷恋。
艺术手法:绘画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建筑美——结构形式严禁整齐,错落有致;音乐美——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知识要点:艾青(1910 — 1996),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狂野》、《北方》、《归来的歌》等。内容概述: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和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艺术手法:回环递升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的捕捉营造含蓄的诗意;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创作手法。
《双桅船》 舒婷
知识要点:舒婷(1952 —)当代诗人。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内容概述:把人生的离合聚散之情比喻成“双桅船”和“岸”之间的关系,借助“双桅船”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友情、亲情乃至于对于人生追求过程的认识。
艺术手法: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语言富有哲理性。
《蒹葭》 《诗经》 知识要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使用赋、比、兴手法。
内容概述:描述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感受,表达出丰富的主题:思念追求情人;向往美好品质与理想,以及表现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如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等。
艺术手法:以“兴”起笔,意象含蓄,营造出迷离惝恍的意境美,情景交融;重章叠句的写法。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知识要点: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我们较熟悉的作品有《捕
蛇者说》、《三戒》(其中有《黔之驴》)、《永州八记》(其中有《小石潭记》)等。
内容概述: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民不聊生,表达了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
艺术手法:对比与映衬(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之间的对比);婉而多讽,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简洁而生动。
《病梅馆记》 龚自珍
知识要点: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1972 — 1841),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内容概述:本文谴责了“文人画士”及“鬻梅者”为了自己的癖好或私利,对 进行百般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疗救社会病态,拯救天下英才,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讽刺性小品文。
艺术手法:托物言志,以梅喻人,借梅议政。
《促织》 蒲松龄
知识要点: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异”即记载奇闻轶事。蒲松龄(1640 — 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有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下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人骨三分”。
内容概述: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也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艺术手法:大起大落,出人意料,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借古讽今的笔法,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善于围绕人物命运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名自身前后际遇的殊异、成名与村中好事者、诸多官僚的正促织与奖成名形成对比。
《香菱学诗》 曹雪芹
知识要点: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约1715 — 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著名小说家。
内容概述:文章通过叙述香菱因仰慕大观园的众姐妹结成海棠社作诗、吟诗的雅事,拜黛玉为师苦心学习作诗终有所成的故事,使我们不禁叹于林黛玉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但在增加读者对香菱好感的同时,当她被无情命运折磨致死时,又强化了她 的悲剧色彩。艺术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个性;引用诗句丰富小说的内容。
《老王》 杨绛
知识要点:选自《杨绛散文》。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加。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等。内容概述:通过记叙作者一家同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出老王的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等优良品德,同时体现了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以及知识分子深刻的自我反省。
艺术手法:选取普通人的普通小事表现深刻主题;融情于叙事和描写之中;行文简洁,言约意丰。
《项链》 莫泊桑
知识要点:莫泊桑(1850 — 1893),法国作家,一生写有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短片如《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如《一生》《俊友》(一译《漂亮朋友》)等。内容概述:一个小职员的旗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个舞会出尽风头而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从而不得不花费十年光阴进行赔偿,最后方知那不过是一挂假项链。玛蒂尔德虽有其不切实际、虚荣浮华的一面,但作为一个平民,她最终任然坚守住了自己的自尊、自强。
艺术手法:以项链为线索,构思精巧,布局合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切合人物的性格,再加上作者的铺垫预示,所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都在情理之中。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知识要点:选自《萧红全集》。萧红(1911 —1942),现代小说家,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内容概述:撷取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片断,以浅白朴素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热情、智慧、幽默、爽朗、平易,同时又无比关爱他人的可亲可敬可爱的鲁迅形象。
艺术手法:讲求以小见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多角度、多侧面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神态、记述人物日常生活具体而生动。
《小溪巴赫》 肖复兴
知识要点:选自《音乐笔记》。肖复兴,当代作家。巴赫(1685 —1750),出生于德国,被誉为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
内容概述:用核心意象“小溪”引领读者走进音乐家巴赫那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艺术世界,塑造出巴赫“小溪”般的伟大品格,寄语了作者深深地怀念与景仰之情。艺术手法: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画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知识要点: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内容概述:紧扣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颂扬马克思的“丰功伟绩”。
艺术手法:用语的准确性和精练性;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迅
知识要点:选自杂文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我们学习过的主要作品有《〈呐喊〉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拿来主义》、《白莽作〈孩儿塔〉序》和《未有天才之前》。内容概述:本文是一篇深邃隽永的怀人记叙散文。在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鲁迅先生怀念他们与自己的交往,赞扬他们是中国最好的青年,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决意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下去。
艺术手法: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反复出现的“悲愤”二字,将全文涉及的众多人事串联起来,结构上严谨有序;旁征博引,善于引用古人、古诗,借古讽今。
《哦,香雪》 铁凝
知识要点:铁凝(1957 —),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笨花》,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内容概述: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通过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安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现了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与惆怅的双重主题,抒写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复杂情感。艺术手法: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和坚毅的性格。
《变形记》 卡夫卡
知识要点:卡夫卡(1883 — 1924),奥地利小说家,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变形记》、孤独三部曲(《美国》《审判》《城堡》)、《饥饿的艺术家》等。
内容概述:《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从此被认为是一家人不幸的根源,终于受尽折磨而死。小说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恐惧,展现了荒诞的世界和人的异化命运。
艺术手法:荒诞、变形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
《阿房宫赋》 杜牧
知识要点: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 — 853),字牧之,自谓“樊川翁”,又将其著作命名为《樊川集》。
内容概述:作者极力描绘阿房宫赋的宏伟与精巧、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滥用民力,以致重蹈覆辙。
艺术手法:骈散结合;比喻、对偶、夸张和丰富奇特的想象;描写、铺排和议论的综合运用。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知识要点:选自《栾城集》。苏辙(1093 — 1112),字子由,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概述:苏辙被贬筠州期间,借为快哉亭作记,表达寄情于山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慰藉,表现出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艺术手法:以“快哉”之意行文布局,自然流畅;写景议论之间,寄寓深刻,令人回味。
《项脊轩记》 归有光
知识要点:选自《震川文集》。归有光(1507 — 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是明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题中“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写感情的一种文体。
内容概述: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艺术手法: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用今昔对比来抒发人生感概。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识要点:选自南朝宋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内容概述: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艺术手法:诗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采用双线交替的推进方式,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以及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进行叙事,缜密紧凑;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知识要点: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有《李太白集》。内容概述:是以梦境描写为主的一首赠别诗,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表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艺术手法:用“梦游”这以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驰骋想像,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奇幻的奇景;大胆的夸张。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知识要点:贾平凹(1952 —),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集《月迹》、《心迹》等。
内容概述: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读书的真谛和做人的经验,洋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感慨。艺术手法:记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表达情感。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知识要点: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 — 1962),德国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内容概述: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该以个性成人格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艺术手法: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味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做对比等。
《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
知识要点:《孩儿塔》是白莽的诗集。
内容概述: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炽热、深沉的情感。
艺术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白描、肖像、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白莽坚定的革命精神;排比和比喻形象地写出《孩儿塔》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
《无韵之离骚》 资中筠
知识要点:资中筠(1930 —),著名历史学家。
内容概述:以《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为例,结合自身经历和司马迁的人生体验,表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爱憎。艺术手法:运用“叙”、“引”交互,“感”、“议”结合的评论手法,集中进行论证。
《爱因斯坦与艺术》 赵鑫珊
知识要点: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一书。赵鑫珊(1938 —),当代学者,散文家。著有《人类文明之旅》、《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建筑是首哲理诗》等。内容概述:以大视野大气魄,通过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事例来阐述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联系,从而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艺术手法: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的综合运用。
《说数》 沈致远
知识要点:选自《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
内容概述:作者从自然数到负数、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娓娓道来,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数的发展简史,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创新精神。
艺术手法: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运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注重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化用诗句;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想北平》 老舍
知识要点:老舍(1899 — 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内容概述:描写北平的街景、院落、花草、物产和平民的日常生活,表达出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
艺术手法:对照中突出北平特征,比喻中蕴含典雅;句式灵活,整散结合;细微处着笔,平淡中显真情;语言通俗、纯洁而又简洁、亲切,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冯友兰 知识要点:冯友兰(1895 — 1990),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等。蔡孑民,即蔡元培,现代教育家。
内容概述:从两方面谈蔡元培,一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二是“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两者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艺术手法:小中见大,平凡中见深远的记事特点;人物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语言平时细腻。
《诸子喻山水》
知识要点: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内容概述: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对山水的思考和感情,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艺术手法:设喻说理的议论方法;用“比喻”的方式,联想自然事物和人之间形状、习性的相似,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
《秋水》 《庄子》
知识要点:选自《庄子·外篇》。《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道家经典之一,被道教奉为《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庄子(约前369 — 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哲学家。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他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内容概述:通过河伯与北海若两个人物的对话,阐明了相对主义的思想。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艺术手法: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通过所见情形、见后感受、神态动作和所见结果的对比,使得主题更加突出;语言气势充沛,设想奇特。
《前赤壁赋》 苏轼
知识要点:苏轼(1037 —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其词开豪放一派。内容概述:描写了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通过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惆怅苦闷的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表达了对于人生、宇宙的见解。
艺术手法: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以文为赋,具有诗歌的情韵和散文的透辟;景情理紧密结合,充满诗情画意又寄寓人生哲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知识要点: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 — 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概述:通过记叙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志”、“力”、“物”三者统一是做事的条件,并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艺术手法: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其最大特点是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知识要点:郁达夫(1896 — 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沉沦》。
内容概述:通过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表现了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以及内心的落寞之情。
艺术手法:对比反衬手法:以江南景象反衬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作者对古都之秋的喜爱;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晨昏诺日朗》 赵丽宏
知识要点:赵丽宏(1951 —),上海崇明人,当代作家,出版有《生命草》、《爱在人间》、《心画》等多部诗集、散文集。
内容概述: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那奔泻喧腾的瀑流、震天撼地的声响、奇妙如梦幻的姿态„„体现了诺日朗瀑布雄浑壮阔的气势,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艺术手法:具备散文的情(真情实感)、智(智慧内涵)、文(个性表达);大胆想象,比喻新奇。
《守财奴》 巴尔扎克
知识要点: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巴尔扎克(1799 — 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外国文学有四大吝啬鬼形象,即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波流希金。
内容概述: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艺术手法:紧紧抓住葛朗台“占有金子”这一主要性格特征,运用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
《关汉卿》 田汉
知识要点:田汉(1898 — 1968),现代戏剧家,湖南长沙人,本名田寿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内容概述:以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和为中心线索,深刻揭露了元代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和进步作家的残酷迫害,讴歌了关汉卿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斗争精神与正直、坚强的“铜豌豆”性格,也表达了朱秀帘的豪爽侠义和勇于牺牲。
艺术手法:与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叶同甫对比,突出关汉卿性格;以诗入剧,诗情与剧情融合在一起。
《拿来主义》 鲁迅
知识要点: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
内容概述:批判送去主义,肯定拿来主义,并叙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个态度,揭示了对待文化遗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艺术手法: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之间的对比,“孱头”“混蛋”和“废物”三种人物的比较等;比喻精彩,形象鲜明。
《胡同文化》 汪曾祺
知识要点:汪曾祺(1920 — 1998),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内容概述:介绍北京的胡同,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的特征,对于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作者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艺术手法: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雅俗兼备的京味儿语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知识要点:选自《史记》。司马迁(约前145 — 约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内容概述: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以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显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
艺术手法:在材料的取舍剪裁上下功夫;善于通过对话变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知识要点:选自《魏郑公文集》。魏征(580 — 643),自玄成,世称魏郑公,史以“诤臣“称之。疏:奏议文体的一种。
内容概述: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艺术手法:正反对比论证:如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比喻论证,说理形象;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过秦论》 贾谊
知识要点:选自《新书》。贾谊(前200 — 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辞赋家,现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和《惜誓》。
内容概述:这是一篇史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以此提醒汉统治者要以秦为鉴,广施仁政。艺术手法: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对比论述;语言带有赋的特色。
《师说》 韩愈
知识要点:选自《韩昌黎文集》韩愈(768 —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金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晚年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大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内容概述:本文论述了为师的任务和作用,以及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艺术手法:正反论证,对比鲜明;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修辞巧妙,语气多变。
《石钟山记》 苏轼
知识要点:苏轼关于石钟山山名曲来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后人曾指出,石中山有个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洞,洞像钟,石钟山因此得名
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过程,卒章昱志,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
艺术手法:这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除具有游记的特点外,还具有某些论说文特别是驳论文的特点。
《劝学》 荀子
知识要点:《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教育家荀况(前313 — 前238)所著,现存三十二篇。荀子,名况,尊号“卿”,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内容概述:主要论述“学部可以已”的观点,劝导人们一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艺术手法:运用比喻论证说理形象:运用对比论证加强论证效果: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使文章即整齐对仗,节奏和谐,有参差错落,变化流
第二篇:精读课文翻译(下)
Unit Seven
我对人类的了解越多,对他们的期望就越低。和以前相比,我现在常常以较宽松的标准 把一个人叫做好人。10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
论人性
弗兰克,莉迪亚·汉默尔 人性是性格、气质和性情的基础,性格正是基于这种牢不可破的基质之上的,它必须以这 种基质的形式存在,并将它保留终生,这种基质,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本性。
人类的本性不会也不能改变,只有一些表面特征才会变化、改善和进一步提升;我们可以 改变人们的风格、举止、衣着和习惯。一项历史研究表明,曾经行走在地球上的古人们和今 天的男男女女们受着同样的基本力量驱使,被同样的激情左右并有着同样的抱负,时至今日,对幸福的追求仍然是全世界人类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此外,没有人希望改变自己的本性,有人可能会觊觎总统或国王的职位,但不会和他们交 换位置,除非那意味着他自己身份的继续。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独特个体,而且,就他而 言,他就是宇宙的中心,有别于其他任何人。如果有人把史密斯先生误认作琼斯先生,这人 就该道歉。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而环境和教育对性格的影响都极其有限。两个人从 相同的经历中也不会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两个人会各自分析这些事件并将它们融合到自己 丰富的生活模式中去。人性总是忠于它本身,而不受信仰或教育体制左右。一个人的个性和 他独特的天性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了,而且不会改变。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无论是否有 机会发展,都保持为潜力。在遭受压力或兴趣变化的情况下,他们会部分或全部地消失相当 一段时间,但是没有什么能永久地改变他们,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抹去。
人性的恒定性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人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本性。这就是 为什么一个恶名远扬的人很难重建公众对他的信心。人们凭经验知道某一年中表现出无赖性 格的人不太可能在第二年有任何改观。小偷也不会变成值得信赖的员工。吝啬鬼也不可能变 成慈善家。而且,一个人不会在五六十岁的时候变成谎话精、懦夫或叛徒,如果那时候他是,那么早在他性格形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了。大罪犯最初都是小罪犯,正如大橡树最初都是小 橡果。
尽管人类有完美的潜质,但事实上他远远没有达到完美。如果事实上他已经是完美的,那 么那些神父、教师和人道主义者便会无事可做; 那些教堂、学校、法庭和监狱便会无所用处。因此虽然人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人们可以研究它、控制它和引导它。而且这应该是我们 的宗教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的最高职能。人类在胚胎期是完美的,就好比一粒种子,在幼芽期是完美的一样。精神是完美的,但它 栖居到人类肉体结构中后,便参与其中,表现出后者的不完美。在它与物质的联系过程中呈 现出凡人的弱点、欲望和局限。但是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却仍能免遭邪恶的染指和玷污。只有外在的人——个性和躯体,由于无知、思想错误和违反自然规律而变得不完美。外在的 人,原本也是完美的,但是由于人类如此的亵渎和滥用,今天,它已经与原型相去甚远。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类是伟大和高尚的,尽管他的过错和弱点不断地暴露在我们面前。只 有当人类行为偏离常规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好邻居、良民、慈父和贞夫视而不见,但杀人犯、抢劫犯或殴打妻子的人却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因为这些行为非同寻常。
人类固有的优点还体现在不计其数的英雄主义行为、充满无私和牺牲精神的举动上,每天 我们都会读到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他人生命的事迹: 有人跃入水中拯救溺水的泳者; 有人 冲进火场将陌生人带出险境; 有人从死亡的车轮下救出孩子; 许多人献出鲜血使他人生命得 以延续。数不胜数的不知姓名、不被记载的人们,不仅在战场上,而且还在战争的大后方,为了他们的同胞献出了生命。人性不会也不能改变,它只展现它固有的模式。它有天性而且这种天性的规律是可知的。我们只能尽力去了解人类的真实面貌。
Unit Eight 安全带可以避免乘客在车祸中受伤或死亡,这几乎是常识。但是,约翰.亚当斯最近所 做的研究得出了更加复杂的统计数据。当司机系着安全带时,他们开车无所顾忌,更多车祸 因此而发生。
座椅安全带的隐患
大卫·布杰克里 座椅安全带固然能降低我们在车祸中死亡的危险,但从统计数据看,情况并不是那么绝对。事实上,据一位研究者说,安全带可能会使人们在驾车时更加肆无忌惮。对于这个有危险的世界,如果有一件事我们还算了解,那就是座椅安全带可以救命。当然,它确实可以救命。但实际情况通常要更混乱、更复杂。伦敦大学学院的风险专家、地理学荣 誉教授约翰· 亚当斯早就质疑安全带能保证驾车安全的信条。亚当斯最早开始查看统计数字 是早在 25 年前的事了。他的发现与人们的普遍看法恰恰相反——在 18 个强制使用安全带的 国家,要么交通事故死亡率根本没有变化,要么实际上反而导致了死亡率的净增长。怎么会这样?亚当斯用风险补偿的概念来解释这些数据资料,这个概念就是:人们往往会 根据他们意识到的风险程度的改变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亚当斯解释说,假设一位司机 驾车途中要过一个窄弯道,这名司机是个男青年,那么他会受到自己对以下两方面认知的影 响:驾车的风险和驾车的回报。他所考虑的东西可能包括:能够准时上班或准时赶赴朋友的 饭局、让同伴对他的驾车技术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作为熟练驾车手的形象更加巩固。他还 可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长命百岁的愿望、对车上年幼乘客的责任感、撞毁自己的漂亮 新车或驾驶证被没收的代价。这些可能的担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还要考虑到天气和路况、交通拥挤的程度和所驾车子的性能。但亚当斯说,关键的是这个司机还将根据他对风险变化 的判断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他系上了安全带,而他的车子带有前、侧气囊和防滑刹车系 统,他驾起车来可能会更大胆。亚当斯强调说,问题就在于自我感觉安全的司机们实际上对其他司机、骑自行车者、行人 和自己车上的乘客来说是更大的危险(平均 80%的司机系安全带,而同车后座的乘客只有 68%系安全带)。风险补偿绝不仅限于驾车行为。亚当斯说,类似的还有表演高空秋千的艺 人、攀岩者或摩托车手。如果在他们的安全等式上增添某种安全装置——比如说分别给他们 一张救生网、一根保险绳或一个头盔——这个人可能就会试着做些平时认为很愚蠢的技巧性 表演。因此,安全带并非简单、直截了当地减少死亡人数,而是对风险和死亡事故进行了更 加复杂的再分配。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亚当斯提出人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方向盘中间 安一个尖头的木桩,司机开车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者在保险杠上装满炸药呢?这简直是丧 心病狂,是的,不过这确实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人们如何根据对风险的判断来调 整行为。日常生活中,风险是不断移动的靶子,而并不像统计数据那样是个固定数字。除了外部因 素外,每个人对于冒险都有自己内在的安全尺度。有些人天生大胆而有些人天生谨慎,还有 些人是宿命论者,他们会认为,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设计了死亡时间表,预先确定了我们的 死期。因此,对驾车风险做任何单一的测算所得到的肯定只是最粗略的基准数据。亚当斯引 用了这样的统计事实作例子: 青年男子发生严重撞车事故的概率比中年妇女高 100 倍。同样,在星期天凌晨 3 点钟驾车的人比同一天上午 10 点钟驾车的人死亡风险高出 100 多倍,有人格障碍的人比一般人死亡风险高 10 倍。亚当斯说,假如这个人还喝醉了,汇总所有这些因 素并分别加以考虑,就会得到一个具有统计性的预测: 一位心理失常又喝醉酒的青年男子在 午夜驾车,7 个小时后一位头脑清醒的中年妇女驾车去教堂,前者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 比后者高 270 万倍。
问题的要点就在于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承担风险所带 来的种种回报——无论是财产方面的、身体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这正是风险赖以存在 的真实的人类社会。亚当斯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他把近期的一篇博客题目定为《关 键的是置人于死地的东西,而不是数字》。我们对风险的反应多半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是 自发的行为(如戴水肺潜水)、是不可避免的(如公共交通)、还是强加给我们的(如空气质量); 取决于我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是我们能控制的(如驾驶)或是由别人控制的(如乘飞机);还取 决于这种潜在危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好意(如医生的指令)、无意的(如自然因素)或恶意的(如谋杀和恐怖活动)。我们每天要做几十遍风险计算,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多数时候人们对 风险的计算自然而然或者说是出自本能,以至于我们几乎注意不到我们在做计算。
Unit Nine 在过去的五年里,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住房价格增长速度是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 12 倍.今天,该县中等家庭不得不将其收入的 54%用于购买位于该县的普通住房;在 2000 年,这个数字是 26%。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费尔法克斯县最近开始对年收入 90,000 美 元的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很快,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 110,000 美元。住房危机走向郊区
迈克尔·格伦沃尔德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经济大萧条造成 1/3 的美国人住房简陋、衣衫褴褛、营养 不良,然而 70 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却是穿着考究、营养日益过剩。但是,廉价房稀缺是一 场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而不仅仅是依靠福利为生的城市家庭的危机。这个问题已经波及中 产阶级,并向郊区蔓延,在那里服务工作者及其家属挤在过于狭小的公寓里,大学毕业生不 得不借宿在父母家,而消防队员、警察和教师在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也买不起房。住房拥有率接近历史最高位,但有房户和无房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房户和房子离工 作单位 80 英里远的有房户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现在,1/3 的美国人花费至少 30%的收 入用于住房,联邦政府将这种情况定义为“无力支付”的负担,而有一半的穷打工仔花费至 少 50%的收入用于租房,这种情况被称为“极其严重”的负担。在过去 10 年里,房地产迅 猛发展,这使得在此之前就已经购置房产的美国人大赚特赚了一把,但现在廉价房对中、低 收入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比税收、社会保险、汽油价格更严重的问题。美国曾经非常关注廉价房问题。1934 年和 1937 年,罗斯福签署了住房立法,提供抵押贷 款、政府公寓,并为那些穷困潦倒的工人提供建筑工作。1949 年,国会树立了官方目标— —“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一个体面的家和宜居环境,”而到了 1974 年,尼克松总统开 始对数以百万计的低收入租户在私有住房方面提供租金补贴凭单。半个世纪以来,在华盛顿 发生的大多数住房方面的辩论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扩大联邦政府的资 助。但在过去 20 年中,唯一的联邦住房新提案就是 HOPE VI,也就是克林顿政府拆毁 80,000 单位的最差公共住房,重建混合收入寓所来取而代之。该计划已经拆除了大部分高度危险的 房子,它们曾使公共住房声名狼藉,并已重建了一些城市的社区。但是它更多的是把享有补
贴的公寓房夷为平地而不是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自 90 年代初以来,接受联邦援助的家庭数已经降到最低,尽管人口不断增加、预算不断膨胀。美国国会已经拒绝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部分的削减计划,但几乎没有讨 论过增加计划;廉价房的倡导者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努力争取保持现状。而现状真是很艰难。今天,有 450 万低收入家庭享受联邦住房救助,还有 3 倍于此的家庭 符合被救助资格,却拿不到救助。费尔法克斯县有 12,000 户家庭在排队轮候 4,000 套救助公 寓。“这太宝贵了,一旦拥有,没有人愿意放弃。”费尔法克斯住房委员会主席康拉德·艾根 这样说。这听起来奇怪,但如今住房危机的受害者不是那些已经享受“救助计划”的人,而 是那些没那么幸运去享受这个计划的人。一些自由派人士梦想着对所有合格的低收入家庭都给予补贴,但是这个每年要斥资上千亿 美元的解决办法很不现实,即便是在预算赤字再度膨胀之前也不现实。因此,即使一些曾经 主张住房政策的人,现在也支持对大多数联邦租房救济金实行时间限制。人们对 10 年前福 利改革中所涉及的时限问题有争议,但研究表明,这些时限有助于激励受助人摆脱对福利的 依赖。和福利不同的是,住房救济金不是联邦所赋予的权利,因此几年后对一个家庭停止供 给意味着给另一个同样需要救济的家庭一个喘息的机会。
8“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大卫·史密斯——波士顿的一位廉价房的倡导者说,“你不能让内 在矛盾无限地延续。” 问题的根源是廉价房的供需,或者更准确地说,工作地点附近的廉价房的供需之间极不协 调。据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在有 1,500 万个家庭至少把他们一半的收 入用于支付住房费用;许多人为了住房甚至在医疗保健、照顾儿童和食品等方面节省开支。
及健康状况不佳紧密相关;仅洛杉矶就有 62 万户家庭多人共居一室。其他工作者 居住在较为便宜的社区,忍受着越来越长距离的交通往返,这种现象被称为“驾驶以保生活 质量”。这造成各种不良结果——孩子们看不到父母;当汽油价格飙升、城市向外扩张、道路上 堵满了长途通勤的打工者、他们的汽车排放着温室气体,劳动者根本就入不敷出。费尔法克 斯县监督委员会的会长凯西·哈金斯说: “我认为如果我们迫使人们平均每天四个小时呆在 汽车里,我们就无法建立强大的社区。”廉价房也可以使社区具有竞争力;如果打工者没钱 住在那里,我们还真不知道费尔法克斯县怎能一直创造就业机会。为促进廉价房,地方官员最好不要挡在路上——不要要求一英亩最小面积和两车位的车 库、不要阻止低收入和高密度的项目。
另一方面,联邦预算由华盛顿政界人士决定。但是,美国国会自 1986 年施行低收入住房 税收抵免政策以来没有再支持过新的建设项目,该政策每年造就近100,000 套廉价住房,足 以取代被拆除或被转变为市场化招租的那些住房总数的一半。布什在 2000 年和 2004 年的竞 选中提出了房屋所有权税收抵免政策,这是一项极好的政策,但是他最终竟然没有实行。一 项等待国会投票的法案可能会把一些联邦特许机构——如房利美——的利润按照一定的百 分比转移到国家廉价房信托基金名下,但这项法案似乎停滞不前。唯一的用国家力量促进支 付能力的办法并不是有关住房的办法; 例如,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劳动者更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费用,那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降低工资税或扩大收入税收抵免等方 式。解决廉价房危机的一个明确办法:房地产市场崩溃。这是一个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住房 问题——因为这会伤害有房户。但是对于使用风险贷款的低收入房屋所有人来说放松价格可 能是毁灭性的,另一方面对于无房者来说,它也不会带来居者有其屋的结果。即便价格小幅下滑都可能引发建设减速,从而使中等收入家 庭缺乏廉价房的局面变得更糟糕。最终,政治家可能重新发现住房问题不是一个城市贫困问题,而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 质量问题,正如燃油价格或医疗保健一样。居者有其屋通常被称为是美国梦,但如今许多劳 动者为了使他们的家人不至于破产,宁愿租一所体面的房子居住。
Unit Ten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在其任职演说中提到:与接受高等教育这项权利相伴的是各种义务。
危机时代,大学该扮演的角色
雪莉·M.泰夫曼今天,由于长期以来美国人对教育价值的共识,大学在美国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一位前任校长哈罗德·多兹 1933 年在就职演说中曾提到,“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不论 对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的投入都是如此地慷慨大方。美国人民对正规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 抱有一种近乎天真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在这样一个深信不疑的基础上确立的,即美国的活 力、它富有创造性和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它具有惊人独创力的经济、它的国家安全以及它健 全的民主制度——极大地依赖于其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信心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给予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明智地将对研究的支持与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结合起来;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无力负担高等教育学费的学生给予资助; 一些私人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给 予投资,他们认为高等院校是达成其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一些个人和私人部门给予投资,他们认为高等院校是未来健康发展和富裕繁荣的孵化器。社会当然期望我们能有所作为以回 报这种广泛的支持。社会期望我们产生新思想,开发新知识,以一种开放和共同协作的方式 探索复杂的问题,培养未来一代公民和领导者。当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辜负这些期望就 尤为重要。中世纪大学的形象是一座象牙塔,学者们远离社会进行孤独的沉思,不关心窗外之事—— 这一形象已被现代大学所取代——现代大学不是象牙构筑的,而是高度开放的机构,允许内 外自由交流。高校是属于社会的,而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高校的理想,经由多少代人的 铸造,旨在渗入国民意识之中。学者和教师必定要周旋于学院内外以寻觅运用他们的才能为 公众服务的机会,寻觅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见识的创造性工作,寻觅把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 化为实际应用的途径。我们的学生在从事社会活动时怀有一种强烈的公民责任意识,并且当 他们毕业若干年后成为老校友时仍然会这样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探索新思想和新知识不是依靠也不应该依靠功利主义动机,而是依靠以新颖的和创造性的 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 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时推动了构成 “非合作博弈论” 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发展时,他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这些概念会在今天被用于 分析选举策略、战争起因及预测人的行为表现等方面。当还是一名年轻科学家的分子生物学 教授埃里克· 维绍斯着手识别决定果蝇胚胎身体结构模式的基因时,他可能不知道他会识别 出在推动对人类癌症的研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基因。由此得知,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科学 发现及学术成就将如何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得知,只在可预知的领域 来挖掘知识是不明智的,因为新知识往往依赖于在未知领域准备好肥沃的土壤,在那些领域,好运气同深奥的智慧一样能开花结果。我们最珍视的组织原则之一——探索的自由,不仅仅 从道德上说是必需的,而且它也是一个实际需要。
就像我们有义务广泛寻求新知识一样,我们也有义务确保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够被广泛地传 播。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对其做出必要的修正,或将其发扬光大,或依据它来作出更好的决 定,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或构建出更好的规划。在日后的岁月中,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决策者 根据留存于大学的知识来做决定,咨询能通过对过去的深刻理解而洞悉现在的历史学家们; 咨询能提供明辨是非原则的哲学家们; 咨询能以其洞察力使经济回归正轨的经济学家们; 咨 询知道如何建造更安全建筑的工程师们; 咨询能分析我们容易招致未来袭击的软肋并能制订 出弥补这些弱点的战略的科学家们; 以及咨询能帮助我们弄清恐怖分子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实 施恐怖行动的动机的多个领域的学者们。
现在,请允许我来阐述一下我们应对社会所尽的第三项义务: 培育下一代的公民与领导者。普林斯顿大学所提倡的对大学文科教育的见解,我校第 13 任校长伍德罗。威尔逊曾作过精 辟的表述,我在开学典礼上曾诵读过他的雄辩的语句: “在大学里我们应当努力传授的,与 其说是知识本身还不如说是做学问的精神。它包括:辨别正确推理与错误推理的能力,消化 与阐释论据的能力,广泛观察的习惯,对于持客观见解的偏好,执着于清晰有条理的思维过 程,本能地热衷于阐释内涵而不拘泥于推论的字面意思,对知识的鉴赏力,对人类健全心智 的无限尊重。”
威尔逊及其继任者们拒绝这一狭隘的观念:即大学文科教育只限于为某种职业做准备。他 们在了解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更清楚在普林斯顿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洞察 力,坚信这才最有益于社会健全发展。因此我们对以下两方面做了区分:对职业素质的培养 有重要作用的信息获取和能够应用于任何职业的思维习惯的发展。所以,当古典文学家走进 医学院、物理学家成为国会议员或历史学家执教小学的时候,我们便感到庆幸。如果我们作 为教育家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将从普林斯顿的教育中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理 念与价值、思维的开放与严谨、社交实践与公民责任感。在这困难重重的年代,我们将号召 我们的学生和校友们在他们的职业中、在他们的团体和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品质。通过这样 做,通过他们的领导力、洞察力和勇气,他们将帮助履行普林斯顿对社会的义务和实践我们 的座右铭: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Unit 3 Travel奥斯陆
1记得我第一次去欧洲旅行的时候,我在哥本哈根独自一人去看电影。在丹麦,电影票是对号入座的。我走进电影院,发现在我的票对应的座位旁,只有一对年轻情侣。这对情侣如胶似漆地拥抱在一起,如同一场持久战争结束后码头上亲人的重聚。我很不情愿坐在他们旁边,就如我绝不会要求加入他们的行为一样——这两者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谨慎地隔开几个座位坐了下来。
2人们陆续地走进影院,参照电影票找到位子,在我们周围坐了下来。电影开场时,这个宽敞空旷的观众席中间,扎堆地坐了约30人。电影开场两分钟后,一个拎着大包小包购物袋的女士艰难地挤到我这排,在我座位旁停下,并用严厉的口吻气愤地朝我用充满了喉塞音的丹麦语说道,我坐在了她的位子上。几个女引座员马上打开手电筒一阵查看,身边所有的人都不安地重新确认自己票上的座位号,直到大家都清楚了,我是—个美国游客,因此没有遵循简单的就座指示。在羞愧中我被送回指定的座位。3接下来我们坐在一起看电影,30人如同一艘超载的救生船上的难民一般挤作一团。肩膀相互摩擦着,忍受着各种细小的噪声。那时我想,有些国家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好,然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们做的却糟糕得多。我开始思考为何会有如此反差。4有时候某个国家的小发明是如此独特和精巧,以至于我们总是由它而联想到这个国家——英国的双层巴士,荷兰的风车(给那里的低地景观增添了一款多么美妙的创意:想想这些风车会如何改观内布拉斯加大平原),还有巴黎人行道上的露天咖啡馆。然而,也有一些事情,大部分国家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办到,但某些国家却完全想不到。
5比如说,法国人无法掌握排队的窍门。他们一遍遍地尝试,但这似乎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无论你去巴黎的任何地方,总会看到整齐的队伍在公交车站候车。但一旦公交车靠站,队伍立刻瓦解,就像精神病院的消防演习一样,所有人都争抢着第一个上车,完全没意识到,这样一来排队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6另一方面,英国人则不能领略吃的基本要领。证据就是他们本能地使用刀叉来食用汉堡。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把叉子颠倒放置,将食物盛在叉背上保持平衡。我已经在英国居住了15年,但我仍不得不压制一种冲动,想要走向酒吧或餐馆里的陌生人说:“打扰一下,可以允许我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吗? 那样你就不会把豆子散落在整张桌子上了。” 7德国人被幽默困扰,瑞士人对乐趣毫无概念,西班牙人丝毫不觉得在半夜吃晚饭有什么滑稽之处,而意大利人根本就不应该被告知汽车发明的奥秘。
8这次欧洲之旅带给我很多惊奇的小事,其中一个就是我发现世界竟能如此多样化,对于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处理起来却方式各异,比如说吃喝或是买电影票。有趣的是,欧洲人同时既可以如此相似——他们普遍好学而理性,开着小车,住在古镇的小房子里,喜欢足球,不怎么注重物质生活,遵纪守法,而且他们住寒冷的宾馆房间,去温暖舒适的地方吃喝——然而却又拥有着如此琢磨不透、永无止尽的差异。在欧洲没有什么是百分之百肯定的,对此我十分赞同。
9我仍然享受着对事情进展的未知感。从哈默菲斯特返回后,我在奥斯陆的宾馆呆了四天,女服务员每天早上都留给我一盒叫做BioTexBiff的东西,说明上说是一种“minipakkeforferie,hybelogweekend"。我不清楚它到底是用来洗衣服的,还是漱口的,或足用来清洗抽水马桶的,我通过闻它的气味,并试验它各种可能的用法,度过了好几个快乐的小时。最后我判定它是用来洗衣服的——的确效果显著。然而我并没有搞明白:在这周剩下的时间里,在奥斯10陆无论我去哪儿,都有人在互相议论:“你知道吗? 那个人身上有马桶清洁剂的味道。” 当我告诉伦敦的朋友,我将周游欧洲各地并将其写成书时,他们说:“喔,你肯定会说很多语言吧。”
11“为什么,我不会,”我会带着一点傲气回答,“我只会英语。”然后他们就看着我,好像我疯了。但是就我而言,那正足国外旅游的美妙之处。我并不想知道人们在说些什么。置身于一个对你对一切都搞不懂的国度,能激发出如此强烈的孩子般的好奇心——我想不出比这更奇妙的感觉了。突然之间你又回到了五岁。你无法读懂任何东西,你对事物运行方式只有最基本的感知,你甚至无法安全地穿过马路。你的整个存在变成了一系列有趣的猜想。12看国外电视节目,试着想象到底发生了们?么事,这让我乐此不疲。比如说,在奥斯陆的第一个晚上,我收看一个科学节目,演播室里的两个男子站在一张实验桌旁,讨论着一种有着光滑皮毛的貌似啮齿目的动物,它们在桌面上爬行,偶尔爬上主持人的外套。主持人正在说:“那么你与所有这些动物做爱,是吗?” 13 “当然,”嘉宾回答道,“你必须对豪猪十分小心,当然,旅鼠若是感觉你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它们,会变得焦躁不安并跳下悬崖,但总的来说,这些动物是非常亲切的伴侣,并且性也是十分美妙的。” “哎呀,我觉得那很棒。下周让大家见识一下你是怎么用药柜中的简单家庭用药制造出致幻药的。但现在是该让荧幕空白几分钟,然后让灯光突然亮起,照在主持人身上,让他看起来似乎就像正要抠鼻子。下周见。”
15去过哈默菲斯特后,就觉得奥斯陆简直妙不可言。天气依然很冷,到处还撒着灰蒙蒙的雪花,但是比起哈默菲斯特来那可要暖和多了,这也让我彻底放弃了想要买毛皮帽的想法。我参观了博物馆,并花了一天时间游览巴度半岛,那里丛林茂密的山坡上矗立着该城市最美的房子,其视野可跨越海港冰面一直延伸到市区,十分迷人。但是大多数时间我就在市中心闲逛,在火车站和皇宫之间来回溜达,在卡尔约翰街向街旁的商店橱窗里张望。在路边明亮的灯光的照耀下,长长的卡尔约翰步行街富丽堂皇,与健康快乐、不屈不挠又充满朝气的挪威人融合在一起。我很高兴能离开哈默菲斯特并来到这个充满活力、尤如白昼的世界。当我觉得寒意逼人时,我便进入咖啡馆或酒吧坐下,偷听那些我无法明白的对话,抑或拿出我的《托马斯库克欧洲时刻表》,满怀敬意地加以研究,做接下来的旅行安排。
16《托马斯库克欧洲时刻表》可能足已出版的最优秀的书籍。当你迅速翻阅了其500页密密印刷的时间表后,你必然有冲动想要往旅行包内塞进两抱衣服,然后立刻出发。每一页都低声诉说着浪漫:蒙特勒——兹怀斯门——施皮茨——因特拉肯,贝尔格莱德——的里雅斯特——威尼斯——维罗纳——米兰,哥德堡——拉赫斯河——(哈尔斯贝里)——斯德哥尔摩,文堤米利亚——马赛——里昂——巴黎。无沦是谁吟诵这些地名时,都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兴奋,想象着雾气蒙蒙的月台上,以及在400多米长的流线型车厢旁,站满了充满期待的旅客,堆满了行李,每个车厢里都放着一张写着各个外国地名的列表。当读到莫斯科——华沙——柏林——巴塞尔——日内瓦这一系列地名时,又有谁不会伤感地羡慕那些能够横跨这个历史悠久的大陆的幸运儿呢? 看过这样的旅程安排,谁不想踏上行程呢? 那么,桑尼?冯?比洛就是这样——个例子。但是对我来说,我可以花大量时间就这样凝视着这些列表,每一份都不可思议地包含了时刻、数量、距离、画着交叉刀叉、酒杯、匕首、矿工镐(不管作何用途)、渡轮和巴士的神奇小图,以及令人困惑的深奥脚注。
第三篇:《火烧云》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学生:留意观察晚霞。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 4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4、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 4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四)学习第7段
1、自由朗读第7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 4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五、谈话结束。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2、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 4
第四篇:精读课文目录(xiexiebang推荐)
人教版七上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理想(流沙河)4 紫藤萝瀑布(宗璞)
10《论语》十则(孔子)5 童趣(沈复)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春(朱自清)化石吟(张锋)济南的冬天(老舍)看云识天气(朱泳燚)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五单元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风筝(鲁迅)
西江月(辛弃疾)
羚羊木雕(张之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第六单元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7 郭沫若诗两首(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静夜(郭沫若)
人教版七下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最后一课
都德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木兰诗 5 伤仲永
王安石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邓稼先
杨振宁
社戏
鲁迅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口技
林嗣环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珍珠鸟
冯骥才 22
荒岛余生
笛福
斑羚飞渡
沈石溪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新闻两则阿长与《山海经》
芦花荡
背影老王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
苏州园林
17奇妙的克隆故宫博物院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桃花源记三峡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诗四首
八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藤野先生雪
我的母亲
海燕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敬畏自然
喂——出来
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
诗词曲五首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毛泽东)
雨说(郑愁予)
第三单元
故乡(鲁迅)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范进中举(吴敬梓)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三单元
9.谈生命
10.那树
第五单元
17.公输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
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
第六单元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诗五首
人教版九上目录
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傅雷家书两则(傅雷)
第四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第六单元
陈涉世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人教版九下目录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7.变色龙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
14.变脸(节选)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 24.《诗经》两首
七上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冰心)《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伊索)七下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竹里馆
王唯 娥眉山月歌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 论诗
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上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 /李白
秋词 /刘禹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浣溪沙 /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下
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欢 /李煜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附录
短语结构类型表(虚词)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九上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 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名著导读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培根)附录 怎样读诗 谈谈小说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常用修辞格简表
九下
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
杨炯 月下独酌
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
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别云间
夏元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附录
谈谈散文
谈谈戏剧文学
第五篇:第八册课内精读课文复习
人教版第八册课内精读课文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①《独坐敬亭山》
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②《望洞庭》
大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③《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美好景象。
2、《桂林山水》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①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为什么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这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②„„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窄小的特点。
①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个“迎”字,点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
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②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①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7、《尊严》
人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杰克逊有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哈默正是具有这种尊严的人。他不因穷困潦倒而自悲;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酬劳,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杰克逊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这个年轻人有骨气,目前的穷困是暂时的,凭他的骨气和毅力,能创造出财富。在杰克逊眼里,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说明了杰克逊是一位懂得什么是尊严。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11、《蝙蝠和雷达》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这是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
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①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
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告诉我们从小放眼 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①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②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弧线”是指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这里用来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③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19、《生命 生命》
作者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23、古诗词三首
①《乡村四月》
大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②《四时田园杂兴》
大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③《渔歌子》
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①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鱼游到了纸上》
我们要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①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②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
持不懈的结果。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要注意结合文中描写青年入画鱼的神态和动作的具体语句,展开联想,想象所画金鱼的细致部位,来体会青年人专注认真的品质。
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文中用这个词突出表现了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感受青年人全身心投入的执著精神。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文中指品茶赏鱼这种氛围令人心情舒畅。第八单元
29、《寓言两则》
1、《纪昌学射》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①“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
2、《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31、《普罗米修斯》
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屈不挠,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文中主要讲宙斯十分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