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时间:2019-05-14 15: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第一篇: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任课教师:张杰

一、试卷分析:

1、学科试题结构:

(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归纳列举题和综合探究题的方式呈现综合探究。

(2)各种题型比例。单选题30个,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归纳列举题4个,共20分,材料解析题3个,共30分,综合探究题1个,共计20分。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2)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材料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人均:参考人数68人,人均67.74分。(2)优秀人数:14人

优秀率:20.59%(3)及格人数:51人

及格率:67.74%

2、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材料题和综合探究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35题,此题首先要读懂两首诗的含义,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36题,部分同学答得不到位,原因是没有理解鉴真和玄奘做出贡献的共同领域是什么。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如第35题客观的评价大运河,学生都只答出了大运河的危害,而没有写出它的益处,主要是因为审题不清,没能抓准关键词。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38题(4)题失分较多,原因是不能不能综合理解隋唐社会繁荣的原因。

5、单选题失分也较多。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三、今后的对策: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6、加强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多向周边学校的同行取经,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所以,试卷题型总体比较灵活性,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2、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21、(2、3、4)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稍微差些。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现象,为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今后要注意的有: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3.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相关学科知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其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我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第三篇: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六集纪录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500万年前由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猿演化成人B、女娲造人C、亚当和夏娃造人D、上帝造人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一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粟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5.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信息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7.《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8.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A、禹B、舜C、尧D、炎帝和黄帝

9.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

―→

―→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1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机构不完善B、统治者缺乏经验

C、军队缺乏训练

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1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12.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14.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15.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A、开凿灵渠B、开凿大运河C、治理黄河D、修建都江堰 1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17.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他的途径是()A、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B、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C、上战场杀敌,立下军功

D、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8.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A、火的使用

B、青铜器和甲骨文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都江堰

19.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融合

20.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2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3.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A、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开创被后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D、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2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西汉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10分)【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分)

(2)、对于火的使用,北京人与元谋人有哪些异同?(2分)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

(4)、材料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

(5)、【探究中的历史】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27.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方式二:新闻学史】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图一是哪一远古人类?图二是什么样式的房屋?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房屋?(3分)

(2)、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为扩充疆界,他打出了什么旗号?(2分)

(3)、请说出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两个成语。春秋争霸带来了哪些影响?(5分)

(4)、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2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作什么制度?(1分)

(2)、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分)

(3)、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是什么?(5分)

(4)、历史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给周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29.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7分)材料 :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角色扮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2)、【理解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30.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1分)

材料一:【水利建设篇】:“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改革探索篇】: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横扫六合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四:【巩固统一篇】

材料五:【走向灭亡篇】:“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2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曾在秦国推行变法,请写出他的名字?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秦王的功绩。(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名称。根据材料四中图2,3分别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分)

(5)、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统治有何特点?这种特点与秦朝的灭亡有何关系?(2分)

第四篇:17-18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分析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一(1)班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李桂琴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期中试题难易适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完善。而且,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只要做题时仔细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5个孩子,平均分86.9分。19个90分以上,优秀率88.6%,及格33人,及格率是94.3%。对比同年级的另一个个班,我们班落后了整整4分。

二、试卷中反应出来的问题

1、平时练习过少,对各种练习题掌握不牢固,只注重了字词等基础的练习,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练习。

2、学生在说话、写话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还需加强训练。

3、对二类生字掌握不牢固。

4、面对新的题型,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5、粗心大意十分普遍。再一个就是个别学生的字写的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三、整改措施

对本次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从中找到了前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今后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还要狠下功夫,在以后教学中我应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虽然拼音上学期已经学完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要不断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尽量做到新知与旧知两不误。

2、书写方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平时每次作业都应该严格要求,教师要在指导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执笔运笔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写字的姿势,力争使学生在写字入门后,把字写得正确、端正而美观,对于不认真书写的作业应当坚决要求学生重写。平时要交给学生一些练字的方法。平时作业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求快而降低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3、读短文回答问题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4、教育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每课的一类字要做到能默写、组词、注音、数笔顺。每次作业、默写、检测后仔细检查,逐渐形成习,碰到没有见过的类型,一定要讲范例,举一反三,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此,作为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

5、要在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结对子活动,合理地进行“培优补差”的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班上的小老师主动承担一个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的课外学习的辅导工作,有目的性的针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补习,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乐于学习,努力使及格率达100%,继续提升优秀率。

6、课堂上要紧扣教学目标,加强练习设计,练习题发生错误后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让孩子多见一些练习题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独立答题、想好了再下笔、完成所有练习后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

总之,今后我会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借鉴一些好的教育和指导方法,争取让学生少走弯路,平时每一项教学都应该扎扎实实去完成,站在学生角度上多思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中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王口镇中学 张学敏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份试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第二部拆料分析题,共4小题35分;第三部分是活动探究题,共1题15分;及格率61.4%,优秀率4.5%,平均分59.4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长城、九章算术、华佗、祖冲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最终导致整体分数的下降。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14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而且选择题所考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偏低。

2、组合列举题部分:学生能基本上取得这部分的分数,个别出错的学生,主要出错在记忆的不够清晰或者做题时过于粗心,导致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等现象。

3探究题部分:材料题第26题的材料主要摘自课本小字资料。学生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重视不够,导致对材料出自哪里,讲述什么事情不够了解,使得总体得分不高。材料题第30题,这题是学生得分比较高的一题,这题在平时练习中多次出现过,所以学生对这题有比较深的了解,所以得分较高,但也出现个别同学记忆混乱现象。

4、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8题,这道题的难度比较小,但由于试题联系现实的部分较多,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失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答题,从而影响了学生得分。第29题,这是考试中出现的开放性题型,能充分依据热点,对学生进行考核与教育,即符合今后的方向,又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这也给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四、应对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

下载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同时也突出对灵活应变能力的考查。本套试题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和......

    2016-2017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2016-2017第一学期七年级 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23中赵国军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富有新意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题型与中考试......

    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教研组:和红芳2016.10.24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符合中考的命题特点。 2、考......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历史月考,主要考察第一单元的内容,所以,试卷总体比较简单,低分率低,两个班级的平均分都在65至70之间。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

    七年级期中质量分析(5篇)

    英语期中总结 这次英语期中考试卷难度中等,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综合性考察。该试卷考查范围既涉及了半个学期前六个单元的知识点 考察......

    20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大联考考试质量分析 基本情况:试卷总分100分,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组成,题型与高考相同。 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相比略显简单,但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