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时间:2019-05-14 15: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第一篇: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谈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

侯群丽 双柏县妥甸中学

鲁中清

【摘要】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这对学校的礼仪教育形成很大的冲击,特别中职学生成为当前教育的牺牲品。在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存在盲点,而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水平。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男生留长发,戴耳环;女生打扮时尚,着装新潮,与中学的形象完全不符;在言行方面,随口脏话,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大咧咧,争强好胜;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职学生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中职学生的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中职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中职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许多中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更善于适应社会。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中职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中职学生处于向成人过度的阶段,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中职学生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礼仪素质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总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懂得尊重他人,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迅速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相反一些基本礼仪素养的人,经常会无意中得罪人,处处碰壁,从而面临职场困境。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其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中职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中职学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1)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中职学生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中,同时将其列入学生品德考核制度。

(2)学校在人文素养课中开设中职学生礼仪修养课程。首先 开设专门的《中职礼仪修养》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3)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4)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第10版)(美)泰勒,佩普劳,希尔斯著,谢晓非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册)(美)巴伦,伯恩 著,杨中芳 等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3]、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史蒂文·达克

姜学清 上海三联书店2005-1 [4]、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曹浩文编著.如何掌握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6]、李荣建, 宋和平编著.礼仪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杨狄主编.社交礼仪.杨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陈柳.职业人形象设计与修炼.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9]、沈驷.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李莉.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第二篇: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途径

一、当代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一)学生行为和心理现状 1.自控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做事率性而为,不计后果。侧重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等。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暴力,表现为打架甚至是打群架。2.思想不求上进,无目标无理想。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甚者,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社会上“职高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 1

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3.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不少学生“透支”家里给的生活费用,经常借钱过日子,甚至欺骗家长“挪用”学费。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4.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当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时,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同时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态度也是形成不道德行为的因素。

(二)社会环境现状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当今社会中部分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是“筛子漏”学校,不会培育出多少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甚至片面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低层次的受教育群体。这种只看重文凭而忽略个人能力的社会评价,自然会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压力。

(三)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

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总是一味的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很难提起兴趣,甚至非常反感。不能起到思想道德教育所应有的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四)家庭教育现状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如有的实行家长独裁,要求孩子唯家长命是从,不允许孩子有自主权和主见,否则就训斥、体罚或打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实行全方位监控,时时、事事唠叨、指教;有的家长实行放鸭,认为孩子自会成人,不需要家长管理和干涉;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意见不一,导致孩子经常处于家长争执、“我自得利”的教育空白地带;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二、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端正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四、中职班主任教育学生(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班级制度——约束

1.班级制度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

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班级管理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班级制度一般以“规定”、“条例”、“公约”、“要求”、“注意事项”等形式出现,对同学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时刻刻都起着规范引导的作用。2.建立怎样的班级制度

要建设好班级,必须要有一整套较完善的班级制度体系。它一般包括:团支部工作制度(如团员发展规定、支部各种表格的填写规范等)、班级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制度、班干部培训制度、班干部述职制度、班委改选制度等)、文明寝室建设制度(文明寝室标准、作息公约、安全制度等)、学习考试制度(如学生自习、交作业时的要求、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班级活动制度(班级文体活动规定、特色班团会、社会实践参与制度等)、会议制度(团支部、班干部会议、班会、大型集会等制度)、各类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奖励制度、打架等扰乱校园正常秩序的惩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活动经费预算制度、班费收缴制度、公示制度等)、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奖助学金评审制度、勤工俭学岗位申请制度、贫困生补助申请制度等)等。要结合班级实际需要制定具体制度,如针对学习目标,制订班级上课守则和考勤制度;针对基本素质目标,制订“班级公约”、“寝室公约”、“中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细则”等等,通过制度保障,促进班集体建设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3.怎样通过班级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级制度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级制度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自觉遵守和维护班级制度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二)主题班会活动——养成

1.主题班会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班主任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如果开设成功将有较高的教育效益。2.中职学校班会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中职学校的班会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来,具有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色,需要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职场、如何适应社会和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主题班会。

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有针对的开展主题班会,比如:

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标性不强,存在着“厌学”情绪,在求知欲、自尊与自信、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规划人生等主题班会。

大多学生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阶段,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强,缺乏自律和感恩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感恩父母、我的友谊观等主题班会。

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不强,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好习惯我也有、“假如我是„„”等主题班会。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个别学生一再失信于父母、师长,检讨书、保证书一大

叠,警告、记过等处分不断升级,仍然一意孤行,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等主题班会。

在分析他们的特点之后,注意以维护他们的自尊、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3.怎样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善于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于总结、集中和提炼

做好总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急诊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本质;有些仅凭个人好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尚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总结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给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2)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适时的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借题发挥”还指在班会总结中,班主任要善于由引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

(3)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

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同时,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例如,在召开了《你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差的,要批评指正,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三)精神文化——影响 1.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础(1)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出了环境育人的真实内涵。学校的几乎所有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留下烙印。楼道、教室内的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标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就能催人奋进,让人精神焕发,陶冶性情,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能给以学生启迪和教诲,促进高尚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校园里干净的路面,美丽的花草,漂亮的楼房,就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观念,学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同学间见面时的微笑,师生间上课前的问好,就能让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文明处世,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美好。在教师节里送给老师一朵鲜花,在母亲节里送给母亲一声问候,在父亲节里送给父亲一件礼物,就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谅,促进学生爱心的增长。(2)班主任如何引入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把校园文化渗透于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思想、心理、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①鼓励学生投身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项目,参与校园美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为灾区捐款捐物等,通过亲身体验真实感悟,唤醒社会责任感。

②强化主体意识、自觉意识、自律意识,结合学校“文明习惯养成月”、“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和检验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如乘坐公交车时,是否会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早晨赶着去上学能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盲人过马路时,是否会上前搀扶;外出旅游时是否会顺手把果皮纸屑送进垃圾箱;在公共场合,能否自觉维护秩序,不大声喧哗;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或宿舍时,是否关上了灯和窗户,在会场能否做到手机静音不影响他人;在

使用网络时,能否杜绝不文明语言、不传播垃圾邮件、不散布虚假信息„„通过这些几乎每天都可以遇到的小事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③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是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能够担当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的成功,让责任成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习惯,认真勤奋,尽职尽责,通过承担责任服务社会,通过服务社会提升人生。

2.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地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每个班的班级文化搞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就有效多了。

(1)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社会生活”。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2)用好黑板报

黑板报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窗口,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充分发挥黑板报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作用,引导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学生视野,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开展班级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有主题的班级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有助于营造学习氛

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主任可以和语文老师合作,认真组织,落实到位。指导学生从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步骤和活动后的总结三方面积极策划。活动前应当有主题的确定、方案的预设、步骤的拟定、标语口号的创作和征集、人员的安排和邀请和会场布置计划等。活动过程应有主持人组织、全员参与。活动后最好能有总结、反思和心得体会的写作等。这一过程班主任应当把关,从主题内容的健康性、活动过程的可行性,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加以修定和指导,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而实效地开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班干部的事情。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办黑板报时不能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也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使得宣传内容得以传播,使学生主动接受,否则,就必然是宣传一方的“一厢情愿”。3.利用社会正面文化思想感染学生

由于中国发展处在巨大转型期,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就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必然会对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消极因素也必将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对学生素质的巨大考验。

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十分复杂,身为“90后” 的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高度敏感,同时,他们接收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时时刻刻都在更新,这势必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较大的影响。正确处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系,是做好德育教育的前提。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应对、处理热点事件中的甄别和分辨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不易受到不良社会热点的影响和腐蚀。通过社会热点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社会化,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不少学生连夜排队献血,甚至不少学生赶赴救灾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看到当代学生事先士卒、勇于奉献、乐观向上 的年轻风采。班主任可以利用正面的热点事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精神做好教育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心手相连、共建家园”抗震救灾主题交流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心理辅导——引导

1.心理辅导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从德育工作内容的创新来看,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传统德育工作所无法涉及的某些方面,诸如在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社交障碍与适应、求职、恋爱等方面,传统德育一般不直接介入,或者解决起来力不从心。然而此类问题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密切,并间接地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用心理辅导解决这些问题却大有用武之地。

从德育工作领域的发展来看,心理辅导可以极大地拓展德育工作的范围。传统德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教育,而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德育教育的效果越来越依赖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辅导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完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扩大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

从德育工作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来看,传统德育的方法多为经验的总结,缺乏扎实的理论背景和系统的步骤,心理辅导的方法多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较为严谨、系统,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对改进传统德育方法有积极意义。2.班级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

(1)班级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①游戏辅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

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②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体验、讨论与分享,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③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训练模式。通过特定程序,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得学生行为随着辅导预期方向改变,强化某种适应性行为、改变某种不良行为或习得某种新行为。对于因缺乏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学生导致情绪失调、自信心下降、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行为训练,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和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2)适用于班主任老师的个体心理辅导模式

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情况,介绍一种以意向性会谈为基础,结合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对话技巧的辅导模式,该辅导模式强调谈话的艺术,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灵故事,与班主任老师本来就会的许多操作技巧吻合,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辅导的内涵,十分适合班主任老师学习使用。为便于理解,笔者将该辅导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阐述如下:

①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

辅导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面对发展中的学生,辅导要有成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并且尝试去理解是基础。

②积极聆听——倾听学生的情绪情感,协助其表述自己独特的心灵故事 建立好关系后,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表达不充分,有时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有时则是还有一些犹疑,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运用一些协助表达的技巧。

③先跟后带——探索学生的心灵故事,引导其发现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学生表达故事的同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

来探索故事,发现故事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发展。这里的引导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即:避免否定或批判对方所说的话,找出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意义、价值、感觉,从中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内容,给予肯定,表示接受,然后再引导对方去关注其他选择。

④促进行动——激发学生的正向力量,发展其立足现实的行动能力

思想上有了促动,有了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还是没有意义的。成功的辅导一定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通过促进行动的技巧激发学生的正面力量,发展出现实的行动力。

第三篇:浅议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浅议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摘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常用途径。

一、开设专门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故事启迪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2)行为辨析法。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3)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4)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二、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尝试以下途径: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2)随机教育。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3)通过环境渗透。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

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温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

“轻轻打开水龙头”“轻轻甩三下”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四、节日活动开展礼仪教育。

节日活动是开展礼仪教育的很好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亲人的教育。如:通过春节主题学说拜年的话以及待人接客的礼仪。

第四篇:浅议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浅议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沈亚梅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礼仪在生活、工作中也日益重要。礼仪教育是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的最好时期是“2岁半到6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好是孩子们到幼儿园的时候。所以在幼儿园中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可分为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专门的礼仪教学和游戏中的礼仪教育。其次就是家庭中的礼仪教育,要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做好应有的榜样,让幼儿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当今社会上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应该从小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而现实生活中,家长都太过于溺爱孩子,教师又没有很好地对孩子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长久下去会影响孩子们的顺利成长。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一、幼儿园中的礼仪教育 1.教学活动中的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等内容。

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因为在专门的礼仪教学中,幼儿可以更快地、更系统地学到一些礼仪常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在上礼仪教育课时,教师教幼儿礼貌用语的学习。例如使用故事启迪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1]

当然礼仪教育还可以通过在其他类型的教学中渗透。例如:在美术课上,幼儿在画画时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如胶水、橡皮之类的,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东西用完后,要双手还给别人,并要说“谢谢”!如果不小心把别人的画弄坏了要说“对不起”,在画画时需要别人帮忙,要说“请帮帮我”。

这样,幼儿不但在操作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幼儿也要学会倾听他人,懂得举手发言,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讲话。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获得一些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的礼仪。如:通过圆圆和方方的故事,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圆的和方的东西都是非常多的,我们要学会礼让他人。

2.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好玩的游戏,不但可以巩固了幼儿的礼仪教育,而且在游戏中进行礼仪教育会让幼儿更加放松,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吸收。例如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创设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环境,让幼儿在这些模拟的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礼貌地交往。当幼儿在户外玩儿滑滑梯时,孩子们争抢滑滑梯是非常常见的,抓住幼儿当时玩的高兴这一特点,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时说要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其他东西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

3.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将礼仪教育融入生活是幼儿教育最好的途径。首先是生活活动,生活是最好的学习环境,生活中要学习的礼仪有很多,例如,在幼儿的仪表仪容方面,做到着装整洁,不邋遢,注意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在礼貌用语方面,会正确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入园时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打招呼,所以每天幼儿入园时,教师站在教室门口以亲切的态度主动向幼儿问好,引导幼儿主动叫班内的老师。渐渐地,孩子们能很自然、主动地向我们问好。并能对别人的问候做出积极应答等;幼儿吃饭时能够做到不争吵、不挑食、不浪费,能自己收拾餐具、饭前饭后洗手;在午睡时能保持安静,不吵闹。这样更好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环节中,并随时关注幼儿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二、家庭中的礼仪教育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说起幼儿礼仪教育,有家长认为,从小培养礼仪素质,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懂礼了。其实,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懂礼仪、有礼貌的。从小培养好孩子的礼仪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和教师的责任,与家长有密不可分的关心,所以学校和家里必须紧密配合起来。

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幼儿就不能很好地吸收理解。如果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对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或家长自身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就会大大影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

教孩子懂礼仪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懂礼貌的文明人。一个人的良好礼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家长是学校的合作伙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家园步调一致,才会有所效果。所以老师、家长要统一要求,统一教育,既提高了家庭文明程度,又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改变家长的礼仪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父母来认识礼仪、模仿父母的文明礼貌的举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家长教育幼儿懂礼貌的同时,父母也要懂得礼貌。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在生活中的主要模仿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3]因此,在我们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互谅互让,互相尊重。上学,放学,外出及回家都教幼儿向长辈打招呼、问好。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自己穿衣、吃饭等。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幼儿学会接待客人。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对幼儿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通过“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春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懂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礼仪要求。例如:在热闹喜庆的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见面总要讲吉利话,人们总喜欢见到熟人或是亲戚时,都赠上自己对对方的一些新年祝福。家长可以教幼儿讲一些简单的“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之类的吉利话就可以了。或者再教一些拱手作揖的动作。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一些待客之道和礼仪教育的好时候。例如:探亲访友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细节。“轻轻敲门;按门铃要有节奏,也要耐心,不乱按门铃;打招呼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便翻找主人的东西;主人给东西时,用双手接。” 在家中接待客人时,礼貌待客。“客人来了要及时递上拖鞋或鞋套;给客人敬茶时不能倒满,只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招待饭菜宴请客人时,敬酒得斟满,显示主人的大方、热情。” 其次对待孩子们最喜欢的压岁钱时教幼儿拿红包也是有礼仪的。教宝宝双手接红包,一定要说“谢谢”。拿了红包,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2]

三、社区中的礼仪教育

1.社区督促

重视幼儿礼仪教育的养成不仅仅有家长、老师,在幼儿园的参与,社区也应该加入到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行列中来。例如:某社区针对部分幼儿

乱放鞭炮和乱扔垃圾的现象,对这部分孩子当场批评,并给幼儿园来信反映情况,再要求幼儿园继续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想法设法改变社区面貌,建设文明社区,努力为孩子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2.社区活动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看幼儿走出幼儿园后,在自家小区里是如何表现的。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宝宝你最棒”活动中,看看哪家的宝宝最棒能会保护社区中的花草树木,不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督促影响着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随手把擦汗的纸巾扔在地上,孩子见了就说:“妈妈,你这样是不讲卫生的,应该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能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总之,幼儿的礼仪教育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努力。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而且反复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幼儿礼仪教育刚开始应追随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遵循家园共同教育的原则,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训练,这是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所以说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的礼仪教育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淼.浅谈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J].华章,2008年10期

[2] 张义兵.幼儿礼仪[J].早期教育,1998年03期

[3] 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1期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附件1:

甘肃省2013年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案例评选

类别: 论文类 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姓名: 张月花 单位: 武威 市 古浪 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学校 联系方式: ***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张月花

武威市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武威 733100 【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做法,探索出了适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常规管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过程管理,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培养大批家长满意、企业中意、遵纪守法,适应社会的现代劳动者。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学生;过程管理;行为习惯;有效途径。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改革的新时期,加强职校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这就要求职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提高职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素质高低,劳动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大小。中职学生不仅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思想活跃。如果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过剩精力引导到学习能力、品德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就容易出问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务实高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培养大批家长满意、企业中意、遵纪守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劳动者。

1.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德育教育应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要用爱心、关心、耐心、平等心温暖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学生心理上往往缺乏自信。学生往往因文化课成绩不好而无奈地选择中职学校,致使学生进校后思想情绪不稳定,极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堕落思想。所以,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和对待他们的缺点,对学生的错误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切忌就事论事,简单粗暴。牢记一次错误正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既要纠正其错误,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及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将人生观和专业思想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步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的信心;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明白读中职与普高一样大有前途。因此,我校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主题演讲或主旨班会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学校上下要形成合力,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全校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名班主任,并且不分正负,共同负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只有这样对加强德育常规管理才更有好处。另外在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都召开民主班会,让学生畅谈上周的得失,班主任根据学生所反映的思想波动情况及本人平时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对存在消极思想的学生进行批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在进步中成长。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德育过程管理。

3.1.将常规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我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成立了“绅士班”和“淑女班”,努力让每一位男生都成为绅士,让每一位女生都成为淑女,使学生养成彬彬有礼、礼貌待人、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劳动的好习惯。

3.2.建立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首先,根据教育厅制定的中职学校学生的文件精神,制定常规的《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课堂常规》等,并对照标准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按照“低起点,低坡度,低难度”的原则,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教育;贯彻常规从小事抓起的思想,控制好学生的到校、课上、课下、放学、课间活动等日常情况下的言行举止,注意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管理精细化。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还同步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奖学金、助学金方案,以及进步学生奖励条例等,及时组织各种奖励发放仪式,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其意志力。再次,学生活动常规化。我校学生每天下午放学时都要进行集会,值周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然后学生还要在文明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宣誓:“品行端正,学习主动,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规范行为,厉行监督;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见行动等等,从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扎根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并落实在行动上。

4.注意心理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1.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如当面谈心、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手段,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

4.2.利用各种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乒乓球、篮球、跳绳比赛、趣味运动会、行为规范板报设计等团体比赛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通过单项比赛,如绘画、书法、卡拉OK等,提供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提高其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还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4.3.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并非自己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懂得感恩和回报,成为有情有义、有爱心的人。鉴于此,我校定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书信大赛等活动,使其认识到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一切,感恩一切的给予,以求将来去回报他人、家庭和社会。并且以“学雷锋,树新风”为契机,以“讲文明,见行动”为导向,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空间。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德育建设的一种隐性投资是必要的。因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用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箴言警句、礼仪常规、学生优秀作品展板等,如“妈妈的唠叨响耳边,老师的教导记心间”、“育我强健体魄,养我浩然正气,修我高尚品德”、“调适情绪,掌控未来”、“今日适应学校,明日适应社会”等等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掌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深入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为培养好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4]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二)[c].2009.

作者简介: 张月花,女,生于1981年2月18日,于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古浪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任教,中学二级教师。曾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奖励。通讯地址:古浪县古浪镇新苑社区

733100

电话号码:***

下载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路队礼仪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路队礼仪的重要性,喜欢的朋友来看下吧。(一)文明礼仪具体要求:低年级做到:1、尊敬师长,见到老......

    礼仪重要性

    浅析商务社会的沟通礼仪 摘要: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浅谈(范文大全)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浅谈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

    学生礼仪教育浅析

    学生礼仪教育浅析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难相处,虚荣,爱攀比。怎样才能教学生学会做人呢?孔子云:其身正,不......

    浅谈对当代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浅谈对当代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性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对学生不仅要重视德"智"体"......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有利于和睦同学关系,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优化自身形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

    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号:***姓名:杨磊摘要: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有心理障碍者逐年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