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15: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

第一篇: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林佳荣

记得还是当学生的时候,我曾经有过没日没夜读书的经历。那时,为了读完一本小说,我常常手里端着饭碗,而眼睛却紧紧的盯着书本;有时晚上为了把一本书看完,也是通宵达旦,虽然影响了休息,然而却是精神抖擞,毫无疲倦,那感觉虽无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里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般的意气风发,冲天豪气,然而读书给人带来的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满足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种感觉却消失了多年。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专业书籍,我鲜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去书店也是直奔教学资料而去,对文学书籍,几无问津。于是乎心里总感觉到缺了些什么。

最近,我读了周成平同志编写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说老实话,开始时我是带着应付的心理去读的,随意翻翻,但后来,我发现我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到了那种久违了的读书的感觉。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发现里面很多东西、言语,都是我平时工作中经常反复碰到的,只是我停留在感知的成面,没有把他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总感觉到生活缺了些什么,教育教学中也觉得总有哪里有点问题,工作质量得不到升华。然而,读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这些年来,我心里缺失的是什么,寻找的是什么,那就是书籍这滋润心灵的鸡汤。

在书中,作者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身为教师,第一步是要有爱。要爱工作,要爱学生。教师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有对工作的热爱,才有教好书的动力,然后才有对学生的热爱。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不仅是表扬就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拉近师生的距离。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面对新的班级,怎样才能尽快的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呢? “请记住学生的名字”,作者如是说。是的,记住学生的名字不失为与学生沟通的最快捷的渠道,对此,我深有同感。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把自己名字写在自己课桌的右上角,讲课之余我巡视全班时,就可以看看他们的名字,将人和名字对号入座,这样很快就能记住班上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课后谈心,安排工作就容易的多,师生很快熟悉了解,且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这正如美国一个学者说,“记住人家的名字,并能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育人重在育心”作者这话说得非常好。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教师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所以我们过多的看重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心灵的成长,而教育也最终走向了失败。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种关怀,我们要用教育独有的方式,关怀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而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培养 学生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也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拥护和爱戴。

教师是一项示范性很强的工作,他的言语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当我们在要求学生不迟到,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要感恩等等时,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须知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它胜过千百次说教。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实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丢三落四,多是因为读书太少,底气不足。所以其课堂凌乱,主次不分,语言乏味,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学生,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呢?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呢?如果我们能有睿智的谈吐,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知识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收合有度,侃侃而谈,那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吸引住我们的学生,教学效果必能立竿见影,这样的老师也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拥戴。而要达到这层境界,自然要经历多方面的磨练,而读书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并把读书当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把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都融入书籍中,让我们的教学最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想很多,想写的也很多,然而手中拙劣的笔,不能写下内心的所有,忐忑不安的就写到此吧!文章拙劣,但心里无限快慰,因为我重拾到了久违了的读书的乐趣,今后我必将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2012年7月

第二篇:读书笔记

饶雪漫作品读后感

很久没有读过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近日在学生的介绍下读了80后作家饶雪漫的《斗鱼》。

《斗鱼》并不是小说,而是饶雪漫夏令营以后变成的一本小书。饶雪漫的夏令营是在2006年开始的,名字叫“坏女孩夏令营”当然每次夏令营都有自己的主题。在夏令营中饶雪漫和一些心理专家和这些从全国的读者中选中的女孩相聚在一起,这些女孩都很另类,和平常的女孩相比都是那种家中管不了,甚至早早就走向了社会,打仗骂人都是小事,盗窃,撒谎,同居,流产都有,可以说都是偏离了社会的边缘人。不过她们还小,还渴望理解渴望帮助渴望成长,渴望有人能够敞开心扉听她们的故事。这也是她们要求参加夏令营的理由。当然通过夏令营饶雪漫也和其中很多营员成为了朋友,通过和她们的接触了解,让自己能够时刻懂得现在女孩们的心,对她们进行帮助,也是帮助自己不断寻找新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的确是一个多赢的好主意。

这本书是去年也就是2011年夏令营的作品,书后有很多关于这次夏令营的照片和介绍,而且也邀请她的读者继续参加她的2012年的夏令营。这本书中的八个故事,都来自夏令营中的八个女孩,八个女孩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又都很心酸,有的是因为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社会,总之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成长中的经验和教训。

之后还看过《左耳》,还有《qq兄妹》《沙漏》上中下,我就挺关注饶雪漫,感觉这是一个专门为青春期女孩写故事的人,而且写得真不错。很懂得女孩们的心理,也懂心理学,也懂教育。虽然她的文字很花哨“你脸上的寂寞是有光彩的,它总是让我心痛和牵挂,我盼着看到你的笑,不由自主的希望自己可以温暖你„„”(感觉是教人写情书)不过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打动你呢。

我也发现了80,90后不被认可的原因:他们的文字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太多的题材是华而不实的爱情故事。对青春而言爱情是一件奢侈品,沉迷其中消磨了意志,荒废了光阴,即使是界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喜欢”也是让人心神不定的东西。而青春的迷惘不止是情窦初开,还有自立,人生的奋斗,追求,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们却很少关注。饶雪漫的目的很明确,适合高中生,因为这是她的主要读者,这样的智慧怎不让人佩服。怎样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

有的老师认为出现这种趋势一是因为现在学生身体发育早、成熟期低龄化,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各种媒体的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学生“早恋”多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和学校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应该慎用“早恋”这个词,最好不用,学生对这个词普遍有逆反心理,应该用“中学生恋爱”这个概念。中学生已经到了喜欢异性的年龄,怎么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成年人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内容一定要全面,这里面包括性生理知识传授;性心理认识讲解;性道德培养和建立;性法制观念的确定和性美学的指引。而在教育方式上要讲究方式,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原则和传承体验原则。青春期教育要以学生性健康发展为主线,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民主理解,体验接受,而不是跟踪盯梢、棒打鸳鸯。教育内容偏颇、方式不对,学生自然会逆反。

要想实施青春期教育,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新型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迷宫。实践证明,学生渴望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乐于在男女生混合教学中接受教育。

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要作生活的表率,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社会也要多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读书笔记

四年级下册学生语文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经历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耀眼的星星。我从小到大读过许多书,有漫画书,有神话故事,也有许多推理小说,这些书中的故事经常使我忘记了吃饭、忘记时间。

我们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

还记得一个星期天,新上市了一部电视剧新《水浒传》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我简直成了“水浒迷”,每晚必看!但开学了,我的“水浒迷”身份被老妈无情剥夺,可是一百单八将命运最终如何?常常牵挂着我的心。于是,表妹家《水浒传》少儿版被我偷偷借来,但无奈老妈“监控”实在严密,令我始终无法实施“窃读”。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钻进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专等老妈最后一轮“查房”,想到“我的窃读记划”马上就可以实施了,我不禁一阵窃喜。果不其然,一切都按套路进,老妈帮我盖好被子,关上台灯,脚步声渐渐远去„„我躺在床上,支起双耳,静听外面的动静,确定“安全”,便迫不及待的拿出我早已藏在枕头下的爱书和窃读工具——小型手电手电筒,如饿虎扑食一般,一页、两页„„贪婪的读起来,正当我迷于这一个个精彩故事情节时,突然感到房厅有动静、那熟悉的脚步声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我只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爱书、手电还有我自己一般脑儿藏进被窝,“砰,砰,砰”我的心狂跳不止„„

那脚步声突然在我隔壁的书房停下,此时,我真正体会到那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七月的天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壮观,它们代表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博大物深。

6、万年牢

我们小学生做题也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把它当成任务,一心想着嬉戏,而把作业马虎了。

7、尊严

有尊严才会有志气,有斗志,才会奋发图强,不断进步。

《自然之道》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自然之道》,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当嘲鸫要用嘴把幼龟侦察兵从巢中拉到海滩时,作者和同伴让向导救起幼龟,放入大海。这一举动使巢穴中的幼龟误以为外面很安全,它们鱼贯而出,结果导致众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向导的这句话及若无其事、坦然面对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我和妈妈游览云台山的途中,我坐在路旁休息时,透过茂密的草丛,看见不远处挂着一张蜘蛛网,上面有一只黑蚊子在拼命挣扎企图逃跑,我急忙拿起一块小石头想把它砍死,却遭到了妈妈的制止:“你一旦砍不准,不仅会把蜘蛛网破坏,还会让蚊子逃跑。你放心,蜘蛛是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拿着石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蚊子,时刻准备着。果然不出妈妈所料,只见蚊子被网越缠越紧,马上就要奄奄一息了。蜘蛛眼见时机已到,慢悠悠地爬到蚊子身边,先用嘴里的丝把蚊子又缠了几圈,然后把嘴扎进蚊子的身体里,贪婪地吸起来,等到心满意足后才大摇大摆地走回草丛,继续等待猎物。

原来自然界真是奥秘啊!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我也想向大家呼吁,不仅仅是我们小学生,也包括全体公民,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11、蝙蝠和雷达

在大自然中,其实有很多人类的老师,只不过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小英雄雨来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多么勇敢、爱国,敌人用糖块、金戒指诱惑他,他没有接过糖、戒指,也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最后,换来的是一顿毒打。要是换了我们,一定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当然会说出李大叔在哪里了。

我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当敌人来扫荡时,王二小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当后,把王二小打死了。二小为了我们的祖国,竟然不惜牺牲,我为他那爱国的品质所折服。

还有那年仅13岁就牺牲的抗日英雄刘胡兰姐姐。当敌人抓住了她,要她交出共产党的名单时,她却把头一甩,说:“不知道!”最后,敌人用铡刀把她铡死了。啊,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又明亮、又宽敞,可有些同学们却不好好学,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相反,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学习却很认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仿写《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宁静的校园,本来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 可是轰隆隆的大炮, 打破了他的宁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郁郁葱葱的树林, 本来是动植物的乐园, 可是无情的猎枪, 把森林变的尘土飞扬, 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丽的公园,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可是那无尽的枪声, 淹没了孩子们的笑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 本来是鱼儿的家园, 可是轮船排出的尾气, 把河水弄的浑浊不堪,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们, 有一个家,安稳的家, 不必再为战争流离失所,!

有一所学校,宁静的学校, 免遭炸弹的袭击,!和我们一样在草地上玩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四篇: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在年前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我们学校孙校长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给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论语》,这与我上学时《论语》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上学时学《论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现在再一次细读《论语》,悟出的更多的是人生。

《论语》整本书以孔子教导学生时对话的言语记录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学生如颜回,曾参,子路等人的言语记录。章节内容比较杂乱,每一篇不会固定讲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话而来,如“学而篇”就是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得来的。虽说章节杂乱,但在书中处处见仁,时时见礼,义也多多,情也不少。

孔子对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说“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苟志于人矣,无恶也”。同时他对仁的讲解,也有许多不同,这点主要是践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对司马牛和樊迟子宫就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论语》中关于仁和礼的研究实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实在没法继续说下去,所以这里我选了一个小点来说明一下——它就是《论语》中的情。子路在论语中和孔子的对话不少,虽然孔子对他的评价不如颜回他们好,如孔子说“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但师徒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行。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老师落寞的时候还能跟着老师,而且能够把心中不快当面告诉老师的人,恐怕也就是子路了,让颜回去肯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说了回是终日不违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毕竟子路实在老师落寞的时候去给老师发脾气嘛!但后面他在老师发达的时候又去找老师麻烦了。书中这样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当时卫灵公的夫人,把持朝政。孔子见了她,子路就不高兴了,因为他认为老师的行为与他的言行不符。当然,孔子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发誓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断的说“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当的话就让天来讨厌我吧。今天我们是可以随便发誓而不怕誓言兑现,可孔子那个年代是怕的啊。这是多么好的师生关系。今天谁还敢去说自己的老师行为不当啊,至少为了可怜的学分也不会。又有几个老师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对着一个自己的学生去做发誓那样的是呢? 总之《论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很有我们值得作为一个经验而避开的地方,因能力有限,就不从大处着手,到此为止就行了。

第五篇:读书笔记

《无快乐的经济》——读书笔记

作者:提勃尔·西托夫斯基(1910—2002)出生于匈牙利,最早在布达佩斯学习法律,后来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935年,西托夫斯基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二战”之后,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职。20世纪60年代,西托夫斯基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工作。1976年,他发表了自己最负盛名的著作《无快乐的经济》。西托夫斯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家,是当代消费研究的第一人,是快乐经济学的发起者。读他的作品是智力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郑也夫

背景:为什么美国经济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繁荣未能使它的受益者感到满意。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人们、人们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未获满足的需要能够解释人们——甚至那些富人——的不满,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和失业者那么容易转向毒品,为什么暴力呈现上升趋势,等等。人们需要保持忙碌,但由于无法找到使他们保持忙碌的合适刺激,于是感到无聊。这种情况困扰着那些悠闲的人们,但目前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还不能让每个人既摆脱无聊,又可以找到健康的方式来摆脱无聊。

核心观点:《无快乐的经济》一书包含无穷多的睿智妙想。人要满足自己本能上的两种追求:舒适与刺激。后者帮助我们保持精神系统的“觉醒度”,觉醒度太高了(受到过强的刺激)受不了,太低了觉得“无聊”。“最优的水准不是一个定量,而要在兴奋与松弛间调整。”温饱的广泛解决,使得无聊成为普遍性的问题。“无聊不会为劳作的人带来问题,它只给有闲者惹出麻烦。”无聊要寻找发泄渠道。渠道不外两个。“暴力似乎是发泄精力的本能的出口。古人的决斗、角力、谋杀、阴谋、战争、侵略,都兼备这种意味。除了赌博、女人,少一些残酷的活动对有闲的强人刺激不够。文明提供了派遣无聊的另一途径。文明创造了非暴力和劳作的刺激行为,开发出从事这些活动的技巧。最刺激的良性活动要求最高的技巧,不幸最渴望强刺激的人大多不能和不愿学习这些技巧。无聊是像饥饿一样的有力的驱动力,造成了一种生理上的解脱它的需求。”快乐可以通过自足(独处)、相互刺激(聊天、游戏)、外部性、非市场服务、工作中的乐趣、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六种手段来满足。“经济对人类幸福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缺乏的是理解经济在人类满足的整体框架中的位置,理解幸福的其他来源。”收入与快乐没有密切的关联。其一在于快乐与社会地位关系大,与个人绝对收入关系小。其二,收入常常是做不愉快事情的报酬,收入高意味着做不愉快的事情多。欧洲有更深厚的文化传统,更重视美食、度假、咖啡馆中的交流,等等。而美国是清教徒的传统占据上风,注重工作,轻视生活的乐趣和技巧。缺乏了这些技巧,就会寻找低级的刺激。应该提倡通才教育,而不是技术教育,前者包含了如何生活。

读后感:阅读此书作者的睿智妙想给予了我深深的启发,让我体会到了所谓与世界接轨,在浅层次上是器物的、商品上的往来,深层次上则是思想的融汇、思想者们的交流。

西托夫斯基在这部书中,明确提出犯罪的动力之一是找刺激,不然为什么美国最富裕,犯罪却最多。“人对刺激的需求是有限的,增加了这一种就少了那一种,长远的看,艺术是很好的刺激的替代。不要技巧的刺激往往外部伤害性更大,没有技巧者也往往寻求外部性最大的刺激。教育不能改变人的本能,但可以为本能提供新的满足渠道。”西托夫斯基在这本书中,怀疑资本主义能否持久存在。其论据是资本主义以往的成功秘诀是其制度富有弹性。其一是个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经济上的弹性。其二是整体系统的调整对个体的依赖,增加对适应着的依赖,适应变迁的环境。两种弹性都来自于市场中的价格信号:借此不断将经济重心转向适应者,离开不适者。但是个人财富普遍增长后,这种弹性有降低的趋势。比如,富裕的消费者宁愿为虚荣承担很高的个人成本。再比如,宁愿失业也不愿做低级工作人员。这些都将导致系统弹性的减弱。西托夫斯基在这部署中提出“如何将快乐引进经济学”。

《无快乐的经济》不能算是一本严格的经济学著作,虽然作者的经济学出身为本书打上了鲜明的经济学烙印。在本书中,作者的思想旅程起于经济学,也终于经济学,但他所关注的问题却远远超越了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本书是一本颠覆性的著作,因为其矛头直指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西托夫斯基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来实现他的目标,这个工具就是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经说过,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西托夫斯基就是从对人的心理需求的分析开始他的论述的。作者的所有心理学论述都建立在一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这个核心概念就是“唤起”。“唤起”是个体一切心理感受的基础。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就是尽量把自己的“唤起”水平维持在最佳水平上。对个体来说,“唤起”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是难以忍受的。用“唤起”还可以解释人格的差异,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在神经生理上的主要差别,就是内向的人的基础“唤起”水平较高。对每一个人来说,追求新奇都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说,寻求刺激和消费信息是生存的必需。但是,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他对新奇度的要求也是有限的。人们既不喜欢过于熟悉的东西,也不喜欢过于新奇的东西。而且,他对新奇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必须既有新信息,又有老信息,这种老信息就叫做冗余。冗余就是人们在人际交流时共享的内容,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文化。

在书的最后,西托夫斯基附上了他的一篇演讲稿,题目叫做《文化是一个好东西》。一个经济学家谈论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接着,西托夫斯基区分了舒适与快乐的不同,这为他在后文阐述美国这个“没有快乐的经济”埋下了伏笔。西托夫斯基还区分了“防御型的产品”和“创造性的产品”,这种区分较之于“必需品”和“奢侈品”更富解释力。西托夫斯基非常关注工作的性质,他告诉人们,工作不仅仅是乏味辛苦的,它还可以是快乐的,或者说,它以前一直是快乐的———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托夫斯基发展了马歇尔所创立的一个概念,即“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他认为,要把快乐重新注入经济,最关键的就是人们更多地从事“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西托夫斯基认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其根源是人们拥有了不期而遇的闲暇,却没有为享受这种闲暇做好准备。不仅仅是个体的社会成员没有做好准备,整个社会也没有做好准备。西托夫斯基高于其他经济学家之处,就在于他看到了文化因素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他在书中重点讨论了清教主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无论其解释是否正确,他的眼光是令人敬佩的。西托夫斯基的文笔朴实无华,他的文风与其他英语作家晦涩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托夫斯基也尽量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这使得本书可读性非常强。书中还有许多生动的例子,这大大提高了本书的趣味性。西托夫斯基在前言中说,这是他“进行写作时最快乐的一本书”。我要说,这也是我在“进行翻译时很快乐的一本书”。在翻译中,我每每感到西托夫斯基在向我会心地微笑。

当然,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惑和不是很苟同的地方。以前经济学家在研究市场时,喜欢简化问题,将人描述为“理性人”,纯粹斤斤计较的自私机器。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人扩充为“基本理性人”,这里面的人也会受周围环境和自身习惯的影响,不那么只计较眼前利益,可以协作。但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人这样做的动力来源在哪里?本书作者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借助心理学家的进展,重新梳理了作为消费者的个人的两个动力来源:舒适和快乐。就像钟摆一样,当它在最高点,就是过于紧张的,痛苦和有压力;当它在最低点,就是舒适的,完全消除了紧张感;快乐在从痛苦到舒适的过程中被释放了出来;但它停下来的时间一长,就变得无聊了,这时又想逃离这个稳定点,再动起来,逃离又带来了快乐。所以,舒适=平衡点,快乐=运动。幸福=舒适+快乐=不断折腾。不过,作者就到此为止了,转了论述了他最想说的话:美国人和欧洲邻居比较,习惯于追求舒适,而不是追求快乐。到了最后,就几乎是在对清教主义宣战,并向贵族式生活致敬了。客观地说,这里面有其可取的地方,他帮助我们认识到,主流化带来的快乐是不长久的,比如日趋庸俗的流行音乐。能拯救我们快乐源泉的,是更精致更分散的非主流化生活(注意,这种非主流,不是指反对主流,而是提升主流)。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习消费技巧,而不只是纯粹的工作技巧。这点我完全认同。但可惜作者只关注个人的自利动机,而比较少关注自然人本身也是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所以更多的还是经济学家角度,而不是社会学家角度。特别是他说的“文化”,更多是指品位和消费技巧,而不是人群的相互影响。作为东方人,很大的幸福感还是从作为群体的一员中得到了,是从自然主义中品味到的,并不是仅仅从折腾中来。所以他的模型还是比较粗糙,仍需要雕砌。不过,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人身上,重新研究消费,这方面的贡献是无人能匹敌的。

最后,从环境资源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大多数结论,特别是那些和我们对舒适的过度享用有关的内容,今天仍然适用。我们应该强调,人们对舒适的过度热爱剥夺了他们生活中的很多乐趣。现在我要加上一句:它还损害我们的环境。看起来舒适是代价最高的人类满足之源——从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对我们星球的破坏的角度来看。如果生活水平的国际比较可信的话,瑞典人、挪威人?瑞士人、原联邦德国人和美国人同样富有,可是他们人均消费的能源和人均制造的垃圾还不到我们的一半——可以设想,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不那么强求舒适,他们将从其他的满足之源获得补偿。就生活方式而言,如果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成为世界时尚领袖的话,对环境的益处将会是巨大的。

总之,阅读完此书之后,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的奇思睿想,我以为,思想家有两种,一种是率先提出了一个大思想,比如剩余价值,比如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另一种则在似乎并不宏大的表述中展示了一番又一番精彩的、出人意表的小道理。前者高屋建瓴,一俊遮百丑。后者却更有思想家的味道。因为我总以为,有卓越的思想能力方为思想家,如是他们就应该时时处处显示他们思维上的卓尔不群。西托夫斯基正是这种角色。

下载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读书笔记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

    《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凯文•凯利 【关于本书】 【主要内容】 一、科技有偏好 二、如何理解必然趋势 三、基本结构 第1期,"形成"。 第2期,"知化"。 第3期,"流动”。 第4期,"屏读”。 第5期,"使......

    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从接受师范教育起,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就常常不绝于耳,此次暑假,我更是趁兴拜读了他的名作——《给教师的建议》。尽管书中所写年代的教育与如今的教......

    读书笔记(合集)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里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

    读书笔记(汇编)

    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

    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臵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

    读书笔记

    培根人生论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

    读书笔记

    1.《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其作者的自尊与平凡??或者说,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这一形象无疑是不朽的经典。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