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5: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

第一篇: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

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是参加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的小伙伴们最关心的话题,中公教育将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复习中国现当代科技史部分的知识。

一.知识点梳理

1.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3.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全合成成功的国家。

4.1966年,我国首枚核导弹发射升空。5.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6.“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以及人造卫星。

7.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8.2003年,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9.2007年,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10.2008年,翟志刚驾驶“神舟”七号进入太空,并成功进行了出仓活动,成为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11.2010年,“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12.2011年,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13.2011年,袁隆平宣布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14.2011年,我国新型战机——歼20试飞成功,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巨大进步。15.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16.2011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试中,下潜深度突破7000米,具体达到7062米,这意味着“蛟龙号”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

17.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

18.2012年,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驾驶“神九”飞入进入太空,同乘的还有刘旺与景海鹏。

19.2013年,王亚平乘坐“神十”进入太空,并实现了在太空进行授课的任务。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20.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二、考点点拨

中国当代科技史的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多选等客观题的形式来考试,考试内容多为知识点的再现,题目较为简单。

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________飞机。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神舟七号”

2.________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A.神舟五号 B.嫦娥二号 C.东方一号 D.长江六号 【答案】1.B,2.A

第二篇:中国科技史论文

浅谈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历史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在灿若星河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农业科技文化贯穿始终,清晰的表明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社会生活形态及生产方式,让我们全方位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中外农业交流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国外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正是在中外农业技术交流的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中外农业交流问题一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朱宏斌、王雯在《试论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一文中,对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同周边地区及民族的远近亲疏和控制方式的差异,提出了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存在立体移植型、辐射渗透型和远接互化型三种模式。随着交往程度和控制程度的弱化,农业科技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途径、内涵及影响方面呈现出同步的弱化态势。

在作物品种传播方面,四川大学张箭的《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认为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种植和饮用。20世纪初咖啡传入云南,中国大陆开始栽培咖啡。随着咖啡种植、饮用的扩大,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咖啡饮食文化。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严小青的《宋代及其以前域外香料的传入和影响》,对西汉至宋代期间香料传入的途径、香料种类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香料贸易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认为香料传入对中国内地的饮食、医药以及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羌建的《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探讨了我国引种美洲陆地棉的时间、路线和过程,分析了引种和推广美棉的原因和成效。

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倪根金的《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系统地介绍了清朝后期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与引进问题,认为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呈现出小范围、零碎性和同步性三个特点。南京农业大学王志军、惠富平的《西方育种技术引入与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对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以农业高等院校、政府农业改进机构和农事试验场为推进主体,以小麦良种选育和推广为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我国麦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利的《近代日本蚕业科技的兴盛及对中国蚕业的影响》,认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缫丝机械的引进,其蚕业科技在蚕种选育、缫丝技术和防治蚕病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日本蚕业著作和文献被译成中文、日本养蚕和制丝技术的引进、日本蚕业教育的模式,对中国蚕业科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赵勇的《民国前期国外农机的引进及其影响》,论述了民国前期国外农业机械的引进情况,认为当时中国农机制造业比较落后,国外农机比较效益显著,是引进国外农机的主要原因。国外农机引进对我国农机制造业及农机教育科研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有一些论者从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入手,分析了中外农业技术交流状况。徐州师范大学安宇的《农学留学生与民国时期南方水稻改良与推广》,认为农学留学生在我国南方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栽培、推广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和水稻栽培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南京农业大学宋超的《中苏农业科技合作中来华的苏联专家》,探讨了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援华专家在农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营农牧场的分布状况,认为他们在中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海洋大学蔡勤禹的《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灾荒防治》,对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救灾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成立了华洋义赈会,将西方近代救灾思想和理念传到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救灾事业的发展。

此外,韩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朴正根教授针对韩国稻米经济变迁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朴锡斗研究员对日本占领时期朝鲜粮食增殖计划和农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全北大学苏淳烈教授介绍了日本占领时期韩国农业试验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韩国农业试验研究的成效和意义。韩国忠北大学俞镇采教授以韩国忠北法住寺为案例,论述了韩国土地改革对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影响。

二、区域农业技术交流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

区域农业交流与农业发展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与会专家们不仅讨论了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技术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不同时期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探讨。江苏省委党校彭安玉的《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农业技术的南传及其影响》,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农业技术的南传及其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频繁,黄河流域人口持续地大规模地南迁长江流域,将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至南方,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经济发展,最终促成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曾雄生的《技术传播与稻作扩展以宋代为例》,认为移民、垦殖和官方劝导导致宋代稻作面积不断扩大,而区域之间的稻作传播,更是丰富了各地的水稻品种,因此,水稻种植格局的形成,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农耕技术交流与传播的结果。华南农业大学吴建新的《近代华南甘蔗品种的演变与传播》,阐述了近代广东甘蔗品种的演变过程,认为近代广东甘蔗品种从细茎种向粗茎种演变,不仅提高了甘蔗的品质和产量,而且适应机器糖业的加工需要,引起了蔗种繁育技术的革命。

在这次会议上,区域农业史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领域,学者们在会议上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江南、江西和山西等地区。

对江南地区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社会救济、宗教信仰等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慈鸿飞、黄敏的《城居地主与近代江南农村经济》,重新审视城居地主的作用,认为近代江南地区城居地主在土地投资、改良农业原料品种、推行农作物的商品性生产、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地主离乡进城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农村经济的衰败并不是地主城居带来的结果。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研究近代城乡关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南京农业大学郭春华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南地区耕地利用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时苏南地区农均耕地资源数量少,经营规模狭小,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生活艰难,因此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量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苏州大学王卫平的《江南士绅与光绪二年苏北义赈》,对光绪二年苏北海州、沭阳地区的义赈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苏北义赈是由民间自行筹资、自行放款的“民捐民办”行为,是带有转折性的近代义赈,在中国赈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张祥稳的《清代乾隆朝中央政府灾民救济政策落实情况研究》,以乾隆11年江苏三州县水灾赈济为例,阐述了清代中央政府赈济灾民的政策和措施。此外,苏州大学池子华、李勇的《苏南渔民的祭祀活动和宗教信仰》,认为天主教传入苏南地区以前,当地渔民崇拜多种水神以及与捕鱼有关的神灵。天主教传入中国后,特别是近代时期,苏南渔民笃信天主教,信徒数量远远超过该地区其它农民群体。而经济上极端贫困,政治上孤立无助,文化水平低下,是苏南渔民信仰天主教的主要原因。

在江西农业史研究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衷海燕的《水事之争与乡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以江西泰和县槎滩陂为中心,通过分析传统乡村社会的水事纠纷,揭示了传统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认为乡族组织与乡绅阶层虽然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分享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但他们的行政职能一般必须经过官僚政府的授权,才能持久有效地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进程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型过程。与此相适应,官僚政府对于基层社会的控制和影响,主要不是表现为直接的行政干预,而是通过支持传统的民间习惯法,建立一个制衡性制度。江西师范大学万振凡的《民国江西农业院与农业现代化》和郭静、崔存岭的《抗战时期江西农业探析》,主要讨论民国时期江西农业的发展状况。前者侧重探讨民国时期江西农业院的发展演变情况,认为江西农业院在选育农作物新品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完善农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者分析了抗战时期江西农业的发展状况,认为江西农业在抗战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为江西本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而且有力地支援了东南诸省。江西农业大学黄国勤教授的《农田养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从土壤耕作制度和农田培肥制度两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江西农田养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建国以来江西的土地耕作制度经历了传统多耕多耙、强调少耕免耕、实现轮耕轮作、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四个阶段,农田培肥也经历了单纯有机培肥、有机无机并重、化肥为主培肥和生物生态四个阶段。这些认识,对当前江西耕地制度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山西地区农业史,有两位学者提交了。中国农业博物馆李三谋的《清代山西农业生产及其租佃关系》,对清代山西租佃关系的地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清代山西农民的耕作技术和生产能力在各个地区的差异,决定了境内各处农耕劳动习惯的不同,也决定了各处农村租佃关系的多样性。在晋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佃户劳动能力低下,劳动成果小,所受剥削比较严重,主佃关系严重对立;晋中南一带,农民的劳动技术水平、劳动能力较高,所受剥削就相对较轻,主佃之间冲突较轻。这个结论,使人们对古代租佃关系的地域差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山西大学张俊峰在《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兴衰》一文中,对学界提出的“明清时期华北水利加工业完全衰落”的观点进行了纠正,认为明清以来山西境内水利型经济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水力加工业尤其水磨非常普遍,数量惊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完全衰退的地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电动机械的广泛应用,以及水库建设、挖煤采矿、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河泉干涸等原因,才使得传统的水力加工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上述地区之外,还有学者对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的《秦西垂农业环境的认识与考察》,通过对甘肃礼县西山早秦遗址发掘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先秦时期西垂具有优越的农业环境,当地居民以农业经营为主,西垂农业具有明显的旱作农业类型特征。新疆石河子大学谢丽的《塔里木盆地南缘古代社会盛衰与绿洲荒漠化耦合规律研究》,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古代社会盛衰与绿洲荒漠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荒漠化现象的频繁发生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在自然因素与人文力量综合作用的链条中,社会人文因素应是该地区绿洲荒漠化的主导因素,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具有随着农业开发强度的加大和社会繁荣而消亡的耦合规律。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的《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对艾山渠的修建过程及引水技术、输水技术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认为艾山渠的修建,不仅促使北魏时代银川平原水利建设的兴起与发展,而且对以后银川平原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其“塞北江南”形成的历史基础。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黄富成的《两汉边地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蠡探》,从区域控制与制度农业的角度探讨了两汉边地农业的发展。认为两汉时期实行的边地农业政策是区域控制下的制度农业,边地农业实际上就是内地农业社会在边地的移植,以便对边地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与会的两位日本学者在会上介绍了她们对东北地区农业史研究的成果。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小都晶子探讨了伪满时期的土地“开发”政策与日本移民的关系。日本九州大学博士生永井里沙对民国时期东北农村运输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三、不同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农业经济

中华农业文明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无论作物栽培和食用,还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农作物品种。湖南省双峰县徐迪新、徐翔的《中国直播稻、移栽稻的演变及播种技术的发展》,认为中国水稻经历了由直播栽培到育苗移栽,由种子直播到浸种催芽的发展过程,不催芽播种是传统农业技术的创新,这种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种子丸化包衣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将推动生态农业的改进和发展。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中,利用近年来发掘的考古资料,认为中国食用葡萄已有5000千年的历史,进而提出欧洲葡萄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已经栽培驯化葡萄。由于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导,一直使用粮食酿酒,这就抑制了葡萄酿酒的需求和葡萄栽培驯化的深入,因此野生葡萄没有进一步驯化成像西方那样的优良的食用和酿酒品种。郑州大学王星光和高歌的《中国古代花卉饮食》,则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代花卉饮食的概况,分门别类地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各类花卉食品、饮品的具体制作方法。这项研究,对于我们开发食用花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中国昆虫文献研究所王华夫、李微微的《中国蜂产品饮食文化》,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蜂蜜食品、蜂花粉食品、蜜蜂幼虫食品及蜂尸食品的配料和制作方法。

在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产工具。敦煌研究院王进玉的《敦煌壁画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研究》,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农作图进行考察,详细叙述了敦煌地区的牛耕技术、播种技术、以及中耕和收获时所使用的各种农具,向人们展示出敦煌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形。中国农业大学张法瑞和柴福珍的《中诗歌的农学意蕴》,对元代著名农学著作《王祯农书》中农器诗歌进行了研究,认为农器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农学,不仅记录了农器的农学知识,而且揭示出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反映了当时农器的推广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的《与游牧有关的几个技术问题》,讨论了生产生活方式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认为欧亚草原地区定居居民吸收了周围的畜牧及相关技术创造了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并引进了青铜与铁器技术,走上了武装化的道路。游牧民不是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和相关器具的创造者,而是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使用者和有力的传播者。

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卜风贤副教授的《传统农业时代农村人口的粮食安全状况》,对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同社会阶层的粮食占有情况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负担对粮食安全状况的影响。莱阳农学院王宝卿副教授的《我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考察了从古到今粮食亩产的变化趋势,认为统治者的重农思想、生产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推动是影响粮食亩产量变化的有利因素,而天灾人祸对粮食亩产量变化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巢湖学院杨松水副教授的《论清代皖中地区与江南米粮贸易的动因与影响》,论述了清代江南地区与皖中米粮交易的动因,认为米粮贸易对皖中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密切了皖中与江南的经济交往,实现了双方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促成了皖中地区农业经济的专业化与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快了皖中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的步伐。

在经营制度方面,本次会议上有两位学者分别讨论了唐代田制和元代马政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翟麦玲的《唐代的屯田与营田考论》,对唐代的屯田和营田进行了辨析,认为屯田和营田在管理机构、设置目的、设置地点、经营人员、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屯田和营田属于两种不同的土地经营方式,屯田和营田都可以转化为均田。中国农业大学张法瑞和大连水产学院王磊合撰的《略论元代的马政》,对元代马政机构、马匹征括、牧养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元代马政较为发达,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这与元代统治者以畜牧起家、以马得天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四、农村社会组织和农业文化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来看,村社组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组织,但是在维系乡村社会运行、治理农村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石华、张法瑞的《元代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之探析》,系统地探讨了元代的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认为元代的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分为乡、都、社三级,它们同时兼有人丁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双重职能。“社”由传统的劝农组织演变为政府基层行政机构,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和强化的结果。

民间组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冯开文教授提交的《建国前根据地的合作社——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及规模与退出问题》认为合作社一般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政府在其中只是发挥了引导、宣传和规范作用。因此,根据地的互助合作运动是一场理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种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变迁。他的研究,对于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副教授的《乡村控制与农业建设——试论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的农会组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农会组织的分布、流变、运作绩效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农会组织在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稳固农村秩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国民政府的强烈干预下,农民并未在农会中取得主体性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会的运作绩效,甚至沦为国民政府加强保甲、征兵调粮、抵制革命的工具。

农业社会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州师范大学王健的《汉代祈年与籍田仪式及其重农精神》,对汉代的祈年与籍田仪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祈年与籍田仪式的文化内涵,认为祈年与籍田仪式对于塑造两汉重农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国家治理方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刘文俊的《壮族农事祭祀节日系统的文化属性和功能》,认为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特征,具有维持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满足人们的宗教信仰需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整合和民族心理的塑造等功能。此外,苏州铁道科技大学朱小田教授《社会史视野中的“俗例”——以“抢亲”为对象的研究》,则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论述了“抢亲”这种“俗例”存在的社会环境和发生的历史条件,认为地方俗例在整个近代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国法制的近代化”等过程并没有对地方俗例构成多少实质性的影响。通过“抢亲”这种“俗例”进行研究,他进而提出“史学范式”转换问题,认为以“整体性”为追求目标的社会史研究,对于传统史学在视角转换方面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三篇:2011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1级《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论文)

任课教师:孟宪艮

学生人数:150

课程类型:专业提高课

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有基本的把握和了解,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丰富相关政治学专业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题目:(要求有选择性,不少于三个题目)

1.科举制度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2.对比秦朝“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阐述儒家思想在皇权统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化。

3.分析汉唐“内轻外重”与宋代“内重外轻”政治格局的政治得失。

······

论文要求:

1.字数应当不少于2000字;

2.论证清晰,条理;

3.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

第四篇:读书报告——科技史《中国科技小史》

❀《科学技术史》读书报告❀

《中国科技小史》——读书笔记

书目信息

书名:《中国科技小史》作者:王鸿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报告

作者把本书命名为“中国科技小史”,顾名思义,“小史”就应该是通俗、符合大众口味的人文读本,的确本书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中国社会从远古到今天所产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会条件,分析了许多科技成果的历史作用。细心通读之后可以发现,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经,以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哲学和中外关系等复杂因素为纬,以历史坐标为序,以作者的叙述和思考为梭,织成的一幅结构精致、色彩斑斓的中华文明史图像,下面谈谈本书各章节内容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

值得一提是造纸术的发明,由于汉王朝要利用知识分子对社会进行教化,办太学,以及经学家们的讲古学风,春秋以来的竹简、木牍和丝帛已经远远供不应求了。受养蚕制丝过程中的漂絮这一过程的启发,当地中海沿岸罗马帝国的学者们用埃及产的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时候,中国人在西汉前期就发明了植物纤维造成的麻纸。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麻类、绳头、渔网、破丝旧绸和树皮等造出了质量优良的蔡侯纸。这项发明注定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引起了人类书写材料的革命,通过促进社会信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广泛传播,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杠杆。

此外,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医药学名著很多。这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一直被后代中医称为经典;华佗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施行手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尽管这一时期是战乱时期,科学技术在夹缝中也取得在发展,而且反应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三国时期曹魏的马钧发明了能把砖石抛射几百米远的抛石车,他还改进了东汉人毕岚发明的翻车,制成了农田灌溉抽水的龙骨水车。反映这一时代特色的是攻防武器的发明和改造,如钩车、撞城车、云梯、火攻车等。

这个时期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成就在数学领域,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勾股定理、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成就最大的要数刘徽,他的《九章算术》对大部分算法做了理论性的论证,首次用割圆术来求得了当时世界上嘴精确的π值。

第四章主要讲隋唐帝国和五代十国。随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迅速发展:

(一)兴盛的建筑业,唐都长安,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典范,不仅布局合理有效,而且拥有完备的给排水及供热系统,对此后周边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李春修建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石拱桥,早于西方700年。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现存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便是出自唐朝。

(三)唐朝的医学成就,唐贞观年间政府办分科医学校,早于西方200年;唐高宗时政府编订药典《唐本草》早于欧洲800多年;孙思邈编《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第五章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对抗的宋辽夏金。宋朝是中国天文学的巅峰期,仪器方面有苏颂与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历法制定方面,杨忠辅制作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的长度,这个跟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历完全相同。

指南针应用于北宋航海,南宋时将指南针与方位盘结合,形成“罗盘”,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后来传入西方,于是有了麦哲伦与哥伦布作的大探险。

火药的应用直接促进了兵器工匠事业的发展。火箭、火球、突火枪,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管状金属火枪”,借火药爆炸力发射弹丸,是现代大炮的前身。在中国火药并没有使社会生活和历史发生了真正的改变,反倒是传入欧洲之后,引起了世界的变化。

此外由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第六章单独介绍了大一统的元朝。虽然元代单列出来,但是科技成就并不如前几代突出,主要有郭守敬、王恂等为编订《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10余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农学方面,《农桑辑要》总结了中国13世纪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

第七章作者讲述了踟蹰前行的明朝,明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科学在这一时期开始衰退,传统技术则走向顶峰,农学和医药学也有长足的发展,而西方科技的传入揭开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总结性的巨著,但比起前代,发明创造大大减少。

第八章是关于发展中落后的清朝。其实清朝就是一个衰落期,和这个时期欧洲技术进步的节奏相比,清代始终没有产生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当欧洲人进去蒸汽时代时候,闭关自守的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

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谈的是从大清帝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发展,从“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到中华民国的艰难探索,再到新中国的逐渐发展强大,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我们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程,最后道出了对中国未来科技繁荣的展望。

纵观全书,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再次游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对此还是很自豪的。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中,中国农业文明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产生之后就连续地贯穿了人类的全部历史,而另几支古文明都先后在不同人种的生存交汇中分化或发展成为与原来面貌大不相同的东西。由于这种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技术、文化和科学成果,这片土地成了古代世界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在人类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过程中,这里的发明和发现曾穿过西北的戈壁沙漠,经过喜马拉雅,通过海上航路,向西传播,为亚欧大陆历史推进提供了众多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

然而当近代文明首先在西方崛起之后,世界上最绵长的东方古中国文明却徘徊不前。为什么在明代之后又走向衰落了呢?结合学过的历史和本书内容,分析其原因如下: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都与农业相关,即使是天文历法大多也是出与农业的需要。

2、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例如前面讲的,我们发明了火药,然而却不像欧洲人加以更多的应用,反而鸦片战争的时候,自己的大炮敌不

过别人的洋枪洋炮。

第五篇:2018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时政一点通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2018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时政一点通

1.2017年9月2日10时许,在青岛海关隶属威海海关监管下,首列由山东威海始发的铁路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出威海市文登火车站,直奔()。这标志着中欧班列(威海)正式开通。

A.德国汉堡 B.德国慕尼黑 C.德国柏林 D.德国科隆

2.2017年9月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A.60% B.70% C.80% D.50% 3.(多选)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早在2005年,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D.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4.(多选)《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下列关于新施行的《国歌法》说法正确的有()。

A.《国歌法》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

B.国歌法明确,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播放国歌的要求: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应当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主要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D.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5.(多选)《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B.出台《办法》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

C.《办法》强调放管结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制度氛围。缩小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的范围,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并为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创新管理预留制度空间。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D.规定查处部门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避免一概取缔的简单化执法,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

6.(多选)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记忆遗产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它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B.世界记忆遗产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目前,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遗产已达12项。C.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D.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7.何梁何利基金2017颁奖大会10月25日在京举行。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本着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怀“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创建的香港社会公益基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本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

A.彭士禄院士和黄旭华院士 B.潘建伟院士

C.赵忠贤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 D.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至此,()我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全部获批,标志着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和加速推进阶段。

A.福建、江西、贵州 B.福建、浙江、江西 C.福建、浙江、贵州 D.福建、江西、广西

9.201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在内的四校师生,以及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内的近百位西南联大老校友相聚一堂。抗战期间,为了延续文化血脉,培养后备人才,1937年11月1日,()3所高校在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此后,全校师生继续西迁,于1938年4月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办学时间不到9年,但无论是在学术成果还是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A.北大、清华、南开 B.北大、清华、浙大 C.北大、清华、中央大学 D.北大、清华、武汉大学

10.中央宣传部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A.黄大发

B.黄大年 C.南仁东 D.陈吉余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1.【答案】A。解析:9月2日10时许,在青岛海关隶属威海海关监管下,首列由山东威海始发的铁路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出威海市文登火车站,直奔德国汉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威海)正式开通。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2.【答案】B。解析:2017年9月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3.【答案】ABC。解析:2005年6月21日,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故本题答案选择ABC选项。

4.【答案】ACD。解析:国歌法明确,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CD选项。

5.【答案】ABD。解析:《办法》强调放管结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制度氛围。放宽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的范围,鼓励社会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并为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创新管理预留制度空间。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BD选项。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6.【答案】ACD。解析:世界记忆遗产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目前,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遗产已达13项。故本题答案选择ACD选项。

7.【答案】A。解析:本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彭士禄院士和黄旭华院士。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8.【答案】A.解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至此,福建、江西、贵州我国首批3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全部获批,标志着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和加速推进阶段。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9.【答案】A。解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称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成,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10.【答案】C。解析:中央宣传部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故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下载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中国现当代科技史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题目

    单选: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D) A、夏商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2、秀才是指通过(A)的称谓 A、童试B、乡试C、会试D、殿试 3、下列不属于夏代地方诸侯称谓的是(C) A、君B、......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分封制:将原有的以血缘划分居民改变为按地区划分居民,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划进行管辖,是国家应该具备的特征之一。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的性质:文学是人学。 中国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奠定了中国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1、什么是鲁迅气氛? 《在酒楼上》通过那些具体内容酿造了“鲁迅气氛”?鲁迅通过“吕纬甫”的形象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何种思想情绪与状......

    中国现当代诗歌精选

    中国现当代诗歌精选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第一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确认了现代文学的新方向 一、《讲话》发表的现实背景 40年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