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4 17: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史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史学习心得》。

第一篇:科技史学习心得

科技史学习心得体会

仲其龙

经过这些天对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近代科学的伟大先驱者培根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科学技术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如果你从这里吸取必要的营养,那么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盲目性就会减少,自觉性就会增加。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我总结为这样几点。

第一,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技知识是科技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真理,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镜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科技史的内容几位广泛丰富,几乎涉及人类与自然界接触的每一个领域,包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从无机到有机,从微观到宏观,从科学技术,从理论到应用各个方面。人类数千年来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是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我们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裂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疑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第二,学习科学的认知论,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提高哲学素质。理论思维,哲学素质是未来科技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指人在具备了了一定哲学知识之后,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理

性思考,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因此这一素质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第三,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可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回国我国20世纪的教育,不难发现,学校的科学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偏斜与物的一方,即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传播,知识许多学生虽接受了多年的科学教育,掌握了大量科学知识技能,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出科学精神,那么自己就必须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己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的能力。一句话,只有教育工作者自己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去影响学生。而科技史的学习对于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和高扬科学精神并行。人文精神,主要指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实现人的最高价值,追求自身完善,谋求个性解放,一切想着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实施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提高和发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相辅相成的。

第五,我想说的是,不懂历史的人是愚昧的。不懂科学的人是无知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对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为什么我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要回答这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就要学习科学技术史。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先行,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学好科学技术史。

第二篇:科技史论文

中国科技史论

吴丽媛

20121102848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3-11-11

中国科技史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有着很多足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发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有了本质的改变,人们已经不再停留在衣食住行的满足,人们越来越向往的是一种过去现在都不会有的生活,而那种改变是处在饥寒交迫的人们永远没有办法想象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所有人都公认的事实,科技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的到摸得着的,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很难想像我们现在的生活还处在为温饱烦恼,为生计发愁。说起近代的科技进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得益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辛苦奋斗,努力付出,是多少先驱血与泪的凯歌,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将整个人类的世界照亮。每个人都是科技金币的受益者。

近代科学技术成就数不胜数。

1.两弹一星 —卫星发射回收(1964—1970)2.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

3.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到“1+2”(1966)4.杂交水稻(1973)5.核潜艇(1974)6.激光照排(1979)7.运十大飞机(1980)8.银河巨型计算机(1983)9.载人航天(2003)10.歼十飞机(2006)

另据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站发起,评选的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果中,其中有四项被称为当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它们是:杂交水稻、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

这些科技发明,只是科技长河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它们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更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其中的复方蒿甲醚,是六十年代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发的一种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全球首选的治疗疟疾的最佳用药,是至今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的专利药品。该项目是1967年在毛主席关心下,由周总理亲自指挥部署,有关科技部门合作研发的,当时被称为“523”项目。在统一部署下,数十个单位组成攻关协作组,有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经过190多次实验,终于从上万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青蒿的提取物— 青蒿素,经过反复临床试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一重大发现于1973年完成,被称为中国医药界首创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性成就。由于它的出现,使千万年来危害人类生命的疟疾病归于消灭。而不用人们在用普通的农药,不仅伤害大,很容易误伤,而且环境污染特别严重。

关于杂交水稻,那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了。它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13亿人口有饭吃,有饱饭吃,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工程。在开始全国推广后,十年内累计增收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创造了巨大的收益。真的是解决一个大问题。

提起科技,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原子弹了。就不得不歌颂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研究成功了原子弹,没有资源,没有经验,更有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对于中共和美国的原子弹历史,我想我们该理解。前后经历了许多艰难。

第一阶段从1949——1964年。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遏制,经济封锁、制裁,并在中国周边进行侵略和扩张,对中国安全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有原子弹,而中国没有。美国处于绝对的优势一方,肆无忌惮地挥舞着核大棒,进行赤裸裸的核威胁。从新中国诞生次年的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就公开宣称要用20-30颗原子弹,投在中朝边境,以阻止志愿军入朝。中国由于没有原子弹,采取了争取已经掌握原子弹的苏联支持、与美国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策略,两国关系处于尖锐对峙状态。

第二阶段从1964——1978年。1964年,中国在“打破核讹诈”的指导思想下,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了世界。并在此后十几年间,迅速掌握了氢弹、飞机投掷、运载火箭投掷等关键技术,使得核垄断被完全打破,两国关系出现平衡,美国失去了绝对优势地位。同时,出于两国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这一阶段,中美关系不但开始结束对抗,甚至破冰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原子弹,正是这一局面的决定性因素。毛主席说过:“原子弹,就那么大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个东西,别人就不和你谈。”

第三阶段从1979----现在。由于中美都拥有了原子弹等一系列核武器,战争能力相对平衡,都开始致力于合作核不扩散。特别是1991年冷战结束后,防扩散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中美两国在防止原子弹、核扩散趋势方面,利益共同点增多,因而两国在防扩散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由于涉及到两国的根本利益,这一时期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迄今为止,原子弹作为“中美关系”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关系中的“定海神针”,也即最关键的因素,可以预料,仍然会长期地处在“保持均衡”、“防止扩散”的稳定状态下,我们有了原子弹,有了核武器,我们并不是要侵略,而是和平,提高我们的大国地位,不再让别人欺负我们。

我国航天技术从零起点迅速跃居全世界第三位,而至今却仍然是这个排序。虽然在金许多年,我们的航天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前30年的科技发展速度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称得上是真正的“突飞猛进”!但是对于我们起步晚,发展缓慢的进度来说,其步调要赶得上发达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那难度,毕竟差距就在那里,所以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付出。仅仅靠着那些科学家 是不行的。

目前国内命名的“大师”、“专家”到处都有,然而其中有多少人能够同当年像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陈景润等人的成就相比?在各科技领域究竟中有多少创新成果能够同当年诸如“新石油地质理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两弹一星”试验、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以及地震观测和预报等重大成就相比!

对于以上所说的发明,那只是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

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蚕桑丝织,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技艺之始创是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与黄帝时代相当。作为蚕桑丝织的母国,中国的丝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著名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汉字是中国人无与伦比的一大发明。从陶文、甲骨文、金文到汉隶、楷书„„汉字的创建和衍变,它的形、音、义之构成,都自成一格,与世界上其他文字迥然不同。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进一步走向世界。

中国的青铜文明虽较为后起,但技术上却后来居上且自成体系。诸如具原创性的井巷木结构支护、竖炉、“硫化矿—冰铜—铜”冶炼工艺、分铸法、失模法等技艺均由先秦矿师和铸师率先发明,为创建位居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是瓷器制作的母国,其英文名称China即由此而来。原始瓷早在商代便已出现,青瓷烧制技艺至东汉趋于定型。之后,历唐宋至明清,各类瓷器精彩纷呈,成为民众居家必用之物,且大量外销产生了世界性的巨大影响。

火药 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有紧密的联系,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加热的爆燃现象是在唐代发现的。黑火药的配方首载于北宋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其后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几经改进,在军事上显示了巨大威力,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古代科技起步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曾经达到的高度,也非现时所能想象。但却最终衰落。及至今日,但凡说新科技和创新,几乎唯国外论。几乎唯洋人论。痛需思痛。凡事皆有源头。中国科技发展史几乎可以认为是一部悲剧史。每当你在历史书上看到一个伟大前人留下的辉煌,势必让你对今时今日科技的落后而感到耻辱。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悲剧?这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用心想,去体会,去避免走我们的先人的老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时代的大潮流,我们该感谢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我们应该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凡是都是有利有弊,巨大的利益背后,肯定会有着隐藏的危害,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日益进步的生活,也有日益增加的环境污染,和日益退步的人类生活质量。科技发展,人类的利欲熏心,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我们能说什么呢?科技是用来造福人类的,不是用来伤害人类的。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巨大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污染,空气污染……

是的,科技的确是个好东西,谁能说自己没有受益于科技呢?可以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社会,就没有上天入地理想的实现,就没有中国的崛起。我们该好好利用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不要用科学技术赋予我们的便利,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也不要让经济的利益,蒙蔽了你的眼睛,蒙蔽了你的心灵,在你享受现在高科技的一切成果的时候,你该感恩那些先辈们血与泪的付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既要努力的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又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的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

第三篇:改革开放史学习心得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4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4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40多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钢领、基本经验,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

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显著提升,我们的国家不断强

大,逐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还要停留在封闭半封闭和发展停滞的状态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新时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提升素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为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接建党100周年做出贡献!

第四篇:工业设计史学习心得

有关工业设计史的心得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学习的感想概述

序言

这篇心得本不是课程的结束论文。只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想。许多东西难以拟稿成篇,于是只用了片段式的表达。

1。

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我们的设计史老师,也是服装设计师。成熟稳重,个性睿智,是许多同学心中的偶像并不夸张。给我们上的是工设史,也是人生哲学!这是我的看法。

我会永远铭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2。

通过学习工业设计史潮,对工业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只有认清历史,才能把握住现在。当然,时代的车轮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工业设计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与时俱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纵观整个工业设计史,无非是改变了的重复----改变的是时间空间,重复的是历史的足迹!

3。

工业设计到底是何物?每每告知别人自己的专业时便会遭问此句,因为很多人对它还比较陌生。但是,严竣的竞争局势不容我们再对它陌生。因为我们的祖国也要发展工业,也要发展世界品牌,也要富民富国。

工业革命是工业设计的母体,所以,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和经济发展而孕育出来的,它以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手段,以满足市场需要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以创造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为原则,通过人性化的造型设计,推出具有全新面貌的产品,在满足消费者日益曾长的需求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

4。

关于莫里斯,为什么他是现代设计之父?我难以理解,也许这是我上此课的最大遗憾。其成就是许多里程碑式的人物都有的;其机遇或者想法也并非自成一家,别无分店。其最大成就是打破装饰性为主的传统建筑,然而是否设计世界以此为古今分界呢?难以定论!我将继续研习史潮以求真解。

5。

我较喜欢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格罗比乌斯和唯美主义的拉里克,前者的设计精神领导了包豪斯;后者的高雅风格征服世界成为法国高雅风格的代表

6。

我最崇拜的设计师是美国人罗维,可口可乐标志设计者,流线型风格的倡导者,工业设计专业的先驱。原因很简单:他让流线型深入产品深入人心!这也是我最喜欢用的风格。

7。

有关的一个想法:设计史里人物很多,学过的很多而我真正记住的很少,是否要象中学历史人物一样抽那么几个早上痛背几遍兴许混个耳熟!

8。

战后日本意大利发展神速。德国也不落后,似乎但凡战败国,只要其略有改悔之意便得万人扶正。日本有三菱日产本田丰田索尼佳能„„每一个在我们国家都人皆耳熟能详。这是日本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国家的悲哀!

我尤其痛恨日本人,其所谓的和魂洋才不知跟美国的引进包豪斯教员学子有何区别;其集体主义精神也许就是大日本帝国时的武士道精神的延续,并不值得自豪。况且集体主义并非日本特产!其重视教育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呼声最响的声音,怎奈我们人多地广,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当然小小的日本很容易就整体提高了。无怪!日本的民族之魂根深蒂固的恶劣,从来看不起中国;

第 1 页

有关工业设计史的心得

从来不把落后者放在眼里;残无人道(普遍而非全部);日本的工业设计的发展就如同秦烩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的恶人即使有那么百分之零点几的小足之处也不值得我们去学,有之只觉其恶,无之尚感清净。意大利则不然,其独到之处在于输出人才和响誉全球的新设计风格。(PS:该段只作浅薄直言,说过是感想,敢想既言,请老师原谅。)

9。

观念的革命必然导致产业的革命,新世纪呼唤工业设计意识的觉醒与奋起

现代工业社会,名牌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有人说:工业设计是名牌的摇篮。实施名牌战略,其重要环节就是推广现代化的工业设计,高新技术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变成美观大方的实体产品,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见工业设计与工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我国产品之所以落后国外,是因为不重自身设计一心想学国外产品,从而不能打入国际市场,从而不能与国外交流,从而落后千丈。

10。

国内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在精心打造以工业设计为动力的企业。这是因为想打入国际;因为中国人的产品使用观念日益改变;因为国际产品的专利认可被所有人所接受。海尔率先成立工业设计公司,3天一个新产品问世;科龙集标新立异,立志让现代中国家庭及时拥有世界最新潮的设计,青岛海信更是发出“黑马宣言”,重金悬赏向全国工业设计界征集海信系列产品的人性化造型设计,立志把竞争引入更高层次的轨道„„我坚信,工业设计的觉醒就是中国工业企业创造美好未来的现实,是中国新的工业时代的开始!

结语:

“新旧世纪转换之际虽极不稳定,却处处潜含发展机会,而目前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温故知新的最佳时刻。展望未来,世界工业设计的历史发展方向将要把我们引向何方?设计风格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宽泛和多样化的新时代,类似计算机式的网络体系必将冲垮金字塔式的体制,为此,我们屏住呼吸,翘首以待。”(引李亮之老师言)

工业设计025班

第 2 页

第五篇:汉语史学习心得

《汉语史》心得

学了一学期汉语史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本人对语言类的课程有些恐惧,感觉语言类的课程太难了,但通过这一学期对汉语史的学习,虽然没有学的十分好,但我对语言的反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也对我们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语史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特别是汉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增加音节,减少音节或者音节永远的消失。通过学汉语史我对一些语言学学家有了比在古代汉语课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古代的学者段玉裁,近代的学者王力、吕叔湘、蒋绍豫、向熹等人,外国的学者太田辰夫。

通过这一学期的上课,我了解了汉语史这门学科的创立的标志是1958年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出版,对于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有了比以前跟深刻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是较浅层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而且接触到了《切韵》这本韵书,知道了“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等36字母,知道了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了解声母类别和韵母类比的方法。

总之,通过对三十多节课对汉语史的学习,虽说没有把汉语史学的十分精十分透,但是也是我比较用心学用心听用心记的一堂课,也了解了汉语史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它的组成部分,哪些学者对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还是要谢谢老师的讲授,辛苦了。

下载科技史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史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设计史学习心得

    篇一:工业设计史学习心得 工业设计史学习心得 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xxx 指导老师:xxx 通过学习工业设计史,我对工业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工业革命是工业设计的母体,所以......

    物理学史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物理学史介绍了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理学概念和思想发展和变革的过程。这学期我们开设的这个课程对我了解这些物理学家有很大的帮助,之前我只了解他们......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浅谈科学技术的两个主要推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41016004 陈培刚 还记得上次选课时,我曾不止一次的在“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这两门课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因为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很想弥补一下文史方面知识的缺欠,所以正好借继续教育的机会选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程,该课程是由河北师范大学......

    团史学习心得

    团史学习心得 采卓B141 刘杨辉 201410014106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

    建筑史学习心得

    建筑史学习心得 本学期选修了建筑史这门通识课,由于自己是土建学院的,觉得这门课程很有必要。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建筑的历史,也讲了很多建筑艺术,对土建的孩子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五篇范文)

    11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

    科技史读后感(精选五篇)

    《中国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了自己的大半心血撰著的一本书,他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第一次以令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