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04品德与社会《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教学设计
育贤实验学校
蔡素菲
【教材分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一课力求通过故事和报道,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提升助人的思想境界,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十分必要,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长辈过多的呵护下长大,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更谈不上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贴笑脸”的游戏把学生巧妙地带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学习故事和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以及讲述助人经历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发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唱歌和朗读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升华助人的思想境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收集自己助人的事例
3.收集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教师做小小的调查)今天,我们也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贴笑脸’。”(教师板画笑脸,但没画出嘴巴。)
2.教师介绍“贴笑脸”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原地转两圈后再给笑脸贴上嘴巴。3.先由一学生按规则独自完成游戏,再让他求助另一个同学,在这个同学的提示下完成游戏。
4.教师采访学生,让学生谈游戏时的感受,初次体验助人的快乐。5.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游戏中助人的快乐,从而巧妙地导入课题。]
二、学文明理,提升境界。1.了解助人的方式
教师引入:“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板书:人人都需要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让学生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
2.学习《小洁的故事》
3.(1)由一学生配乐朗读《小洁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板书:人人都可以助人)3.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现在,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国界。请看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小资料——”
(2)男女生分别读“感动陌生人”中的一个资料,教师提问:①假如你是那位登山者,在泥泞的山路上,你得到了陌生人留下的手杖,心里会怎样?②那位做了好事的外国女士为什么要悄然离去?③那个受伤孩子的父母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心里会怎样?
(3)学生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教师根据画面深情讲述:“看,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赶来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伤员;我们的医护人员赶来了,他们给了伤员及时的救助;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赶来了,他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灾区献血、捐款的热潮。人们点燃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4.学生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并齐唱歌曲《爱的奉献》。5.情境表演(学生表演,教师旁白):(1)路上,一位阿姨的钱包掉了,„„(2)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找不到座位,„„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和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唱歌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使品德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故事。(提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2.创设问题情境:假如发生了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冬冬平时老爱欺负你,可是有一次冬冬遇到了一道难题向你请教,你该怎么办?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谈经历”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学习楷模,榜样激励。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教师补充介绍雷锋、陈光标等助人楷模及其事迹,使学生受到榜样激励。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楷模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让榜样的力量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五、畅谈感想,巩固学情。
1.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感想和收获。
2.(伴奏音乐《感恩的心》响起)师生一起深情朗读助人的格言: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3)除了“爱”,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4)帮助别人,快乐是最大的回报。
3.教师寄托希望:老师祝愿同学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通过谈感想和收获,进一步检验和巩固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配乐朗读,将道德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六、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别人做一件事,体验助人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本节课的延伸,通过实践体验,深化了道德认识,升华了道德情感,强化了道德行为,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板书设计】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人人都需要帮助
人人都可以助人
第二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单位:港塔小学 姓名:林翠满
电话:***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教材分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一课通过小洁和两个“感动陌生人”的故事,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本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长辈们手掌心里的宝,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谈不上能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画笑脸”的游戏把学生巧妙地带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学习故事和观看美丽晋江人赖金土助人的视频后的感想以及讲述助人经历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发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升华助人的思想境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瞧,师板画笑脸,但没画出嘴巴。
2.教师介绍“画笑脸”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原地转两圈后再给笑脸画上嘴巴。3.先由一学生按规则独自完成游戏,再让他求助班上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游戏。4.教师采访做提示的学生,让学生谈游戏时的感受,初次体验助人的快乐。5.揭示课题。
出示: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游戏中助人的快乐,从而巧妙地导入课题。)
二、真实事例展现。
1.播放美丽晋江人赖金土的视频。
师引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晋江商人赖金土想都没想,拎着和朋友凑起来的28万元巨款,徒步行走在四川受灾严重的偏远农村,挨家挨户把现金发放给了最困难的人。让我们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去了解当时的情况吧!2.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小结:赖金土尽他最大的能力拎着28万元巨款奔赴灾区,为灾区人民解了燃眉之急,用他的善举告诉我们什么叫助人为乐。
4.师引入“豆博士的话”:有的同学说,帮助人就是一种付出,是需要条件的。只有你有钱或者有能力时,才有帮助人的资本。你怎么想?
5.师小结:虽然现在我们没有什么钱,也没有像成年人那样的能力,但我们同样可以帮助人,只要你有爱心。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美丽晋江人赖金土的事例告诉学生什么叫助人为乐,再引入“豆博士的话”让学生在对比赖金土帮助灾区人民是在有钱有能力的情况下,反思在没钱没能力的情况下,是不是就不能帮助他人?在讨论中明确只要拥有一颗爱心,同样可以帮助人。)
三、学文明理,提升境界。
1.学习《小洁的故事》
(1)由一学生朗读《小洁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板书:人人都可以助人)
2.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无论是在我们国家或是其他国家,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国界,让我们看看,这些让人感动的陌生人,男生读第一个资料
①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位登山者,走在泥泞的路上已经很累了,看到这根手杖,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当这位登山者下山时,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③师小结:帮助别人的美德就像一根链条,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去帮助别人。如果每个人都主动去帮助别人,这根链条会越来越长连接起所有的人。(2)女生读第二个资料。
①为什么这位外国女士做完好事后就悄然离去呢?
②受伤的孩子康复后,得知是陌生的外国人及时报警,当他以后遇到陌生的外国人需要帮助时,会怎么做? 也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③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一种循环,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去帮助别人,这样才会生生不息,越来越多。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通过两个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循环,我们应该把美德传承下去。)
四、延伸体验:“他们”——需要帮助的人群。
1.师引入:同学们,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
2.配乐《天空之城》,出示一些需要帮助人的图片。3.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4.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5.当这个小男孩苦恼于没有课外书可以读时,你会怎么做?
6.当你在街上走着,遇到了这三个沿街乞讨的残疾人,你会怎么做?当他们实在饿得走不动了,你会怎么做?突然下起了大雨,这三个人来不及躲雨,你会怎么做?
7.你住的地方,刚好有一位空巢老人,你会怎么做?这个老人年纪大了,衣服洗不动了,你会怎么做?
8.此刻这个留守儿童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本环节设计意图:《天空之城》是一首很悲凉的曲子,出示一些弱势群体的图片,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的同情下油然而生,萌生了要想要帮助人的愿意。而依据情景提问该怎么做时,让学生在回答的同时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
五、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师引入: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觉得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是有爱心的人,瞧,这就是你们爱心行动的图片
2.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出示班上同学帮助人的图片
3.师引入:看完这组图片,老师想采访我们图片中的爱心主人公,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他人的吗?帮完他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4.你得到了他的帮助,什么感觉?
5.师小结:得到别人帮助是温暖的,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有时候只是很简单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语,却能收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班上同学的亲身经历,再次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得到帮助的幸福。)
六、提炼主题,感悟道理。
1.师引入:从灾区人们需要帮助,小洁需要帮助,登山者需要帮助,受伤的孩子需要帮助,从赖金土帮助灾区人们,老人帮助小洁,陌生人帮助登山者,外国女士帮助受伤的孩子,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
3.老师寄语:不管是帮助人,还是得到别人帮助,老师希望同学们多伸出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个世界除了爱,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帮助别人吧!你会获得最大的回报——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在回顾本节内容中感悟道理。)[板书设计]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人人都需要帮助 人人都可以助人
第三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这一课力求通过故事和报道,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提升助人的思想境界,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十分必要,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多的社会经验,还不知道什么是帮助别人,更不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长辈过多的呵护下长大,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更谈不上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学习基础,同时使学生将品德与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品德于生活。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设计思路】
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讨论交流学习故事以及讲述助人经历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发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唱歌和朗读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升华助人的思想境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让同学们收集资料。2.游戏导入,引出助人的话题。
3、活动1:开启助人之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起思维碰撞。
4、活动2:畅游助人世界。学生畅谈感受,初步感受助人的快乐。
5、活动3:爱心总动员。联系生活实际,深刻体验助人的快乐,知道助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6、交流、总结,提升认识。【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收集自己助人的事例
(2)收集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板书设计: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人人都需要帮助
人人都可以助人 教学过程安排: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盲人找位置:
1.每组先派出一名同学,上台,看准位置后,蒙上眼睛,原地转动三圈,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先由一学生按规则独自完成游戏,再让他求助另一个同学,在这个同学的提示下完成游戏。
3.教师采访学生,让学生谈游戏时的感受,初次体验助人的快乐。4.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游戏中助人的快乐,从而巧妙地导入课题。]
二、学文明理,提升境界。1.了解助人的方式
教师引入:“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板书:人人都需要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让学生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2.学习课文《小洁的故事》
(1)由一学生配乐朗读《小洁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板书:人人都可以助人)3.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现在,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国界。请看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小资料——”(2)男女生分别读“感动陌生人”中的一个资料,教师提问:①假如你是那位登山者,在泥泞的山路上,你得到了陌生人留下的手杖,心里会怎样?②那位做了好事的外国女士为什么要悄然离去?③那个受伤孩子的父母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心里会怎样?
(3)学生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教师根据画面深情讲述:“看,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赶来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伤员;我们的医护人员赶来了,他们给了伤员及时的救助;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赶来了,他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灾区献血、捐款的热潮。人们点燃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4.情境表演(学生表演,教师旁白):(1)路上,一位阿姨的钱包掉了,„„(2)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找不到座位,„„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和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唱歌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使品德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故事。(提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2.学生讲述自己助人的经历,教师相机引导,教给助人的简单技巧。3.创设问题情境:假如发生了下面两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冬冬平时老爱欺负你,可是有一次冬冬遇到了一道难题向你请教,你该怎么办?
(2)看到你的伙伴溺水了,周围又没有大人,你该怎么办? 4.教师讲述自己助人的故事,学生谈感想。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谈经历”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淡化对错,重在引导;淡化完美,追求真实;淡化说教,追求无痕。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宽容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相机教给学生一些助人的简单技巧,特别是让学生明白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帮助别人,又不伤害自己。]
四、学习楷模,榜样激励。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教师补充介绍雷锋、陈光标、等助人楷模及其事迹,使学生受到榜样激励。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楷模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让榜样的力量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五、畅谈感想,巩固学情。1.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感想和收获。2.师生一起朗读助人的格言:(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3)除了“爱”,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4)帮助别人,快乐是最大的回报。
3.教师寄托希望:老师祝愿同学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本环节设计意图: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通过谈感想和收获,进一步检验和巩固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配乐朗读,将道德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六、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别人做一件事,体验助人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本节课的延伸,通过实践体验,深化了道德认识,升华了道德情感,强化了道德行为,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学文明理”到“辨析导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领悟”,一步步引导学生体验助人的快乐,激发学生助人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该设计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教材。利用教材中《小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助人方式和助人条件的思考;利用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发现身边更多感人的故事;利用教材中的作业设计,设计了“师生讲述助人经历”的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方式的设计上,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唱歌、朗读、表演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品德教育,领 6
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情境表演”这个环节,设计者考虑到是即兴表演,让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多,所以选用了两个比较传统、易于表现的题材。这两个表演看似平常,学生却可以创造性地赋予人物富有时代气息的对话和动作,演出新意,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同时也间接地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是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
第四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教学设计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小学 郭宏茹
【教材分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一课力求通过故事和报道,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提升助人的思想境界,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十分必要,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长辈过多的呵护下长大,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更谈不上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贴笑脸”的游戏把学生巧妙地带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学习故事和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以及讲述助人经历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发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唱歌和朗读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升华助人的思想境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收集自己助人的事例
3.收集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教师做小小的调查)今天,我们也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贴笑脸’。”(教师板画笑脸,但没画出嘴巴。)
2.教师介绍“贴笑脸”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原地转两圈后再给笑脸贴上嘴巴。
3.先由一学生按规则独自完成游戏,再让他求助另一个同学,在这个同学的提示下完成游戏。
4.教师采访学生,让学生谈游戏时的感受,初次体验助人的快乐。
5.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游戏中助人的快乐,从而巧妙地导入课题。]
二、学文明理,提升境界。
1.了解助人的方式
教师引入:“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板书:人人都需要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让学生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2.学习《小洁的故事》
(1)由一学生配乐朗读《小洁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板书:人人都可以助人)
3.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现在,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国界。请看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小资料——”
(2)男女生分别读“感动陌生人”中的一个资料,教师提问:①假如你是那位登山者,在泥泞的山路上,你得到了陌生人留下的手杖,心里会怎样?②那位做了好事的外国女士为什么要悄然离去?③那个受伤孩子的父母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心里会怎样?
(3)学生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教师根据画面深情讲述:“看,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赶来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伤员;我们的医护人员赶来了,他们给了伤员及时的救助;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赶来了,他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灾区献血、捐款的热潮。人们点燃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4.学生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并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5.情境表演(学生表演,教师旁白):
(1)路上,一位阿姨的钱包掉了,„„
(2)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找不到座位,„„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和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唱歌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使品德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故事。(提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2.学生讲述自己助人的经历,教师相机引导,教给助人的简单技巧。
3.创设问题情境:假如发生了下面两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冬冬平时老爱欺负你,可是有一次冬冬遇到了一道难题向你请教,你该怎么办?
(2)看到你的伙伴溺水了,周围又没有大人,你该怎么办?
4.教师讲述自己助人的故事,学生谈感想。[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谈经历”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淡化对错,重在引导;淡化完美,追求真实;淡化说教,追求无痕。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宽容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相机教给学生一些助人的简单技巧,特别是让学生明白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帮助别人,又不伤害自己。]
四、学习楷模,榜样激励。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教师补充介绍雷锋、陈光标、漳州110等助人楷模及其事迹,使学生受到榜样激励。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楷模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让榜样的力量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五、畅谈感想,巩固学情。
1.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感想和收获。
2.(伴奏音乐《感恩的心》响起)师生一起深情朗读助人的格言: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3)除了“爱”,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4)帮助别人,快乐是最大的回报。
3.教师寄托希望:老师祝愿同学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通过谈感想和收获,进一步检验和巩固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配乐朗读,将道德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六、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别人做一件事,体验助人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本节课的延伸,通过实践体验,深化了道德认识,升华了道德情感,强化了道德行为,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板书设计】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人人都需要帮助
人人都可以助人
【简评】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学文明理”到“辨析导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领悟”,一步步引导学生体验助人的快乐,激发学生助人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该设计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教材。利用教材中《小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助人方式和助人条件的思考;利用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发现身边更多感人的故事;利用教材中的作业设计,设计了“师生讲述助人经历”的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在视频、背景音乐和助人格言等内容的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在活动方式的设计上,设计者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唱歌、朗读、表演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品德教育,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情境表演”这个环节,设计者考虑到是即兴表演,让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多,所以选用了两个比较传统、易于表现的题材。这两个表演看似平常,学生却可以创造性地赋予人物富有时代气息的对话和动作,演出新意,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同时也间接地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是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
(方寿权 云霄县元光小学教务处主任荐评)
2011-06-07 人教网
第五篇:《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学习借鉴杜郎口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十一册《品德与社会》学案 第一单元第3课《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一、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助人为乐的事例
二、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小洁的故事合作交流
1、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
2、小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3、从小洁的故事中所获谈谈 针对豆博士的提出的问题你有何看法?
三、汇报展示交流:
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