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时间:2019-05-15 15: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德与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德与社会》。

第一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一.填空题(5分)

1.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和。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

3.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民族。

4.古老的是人类早期辉煌和文明的见证。

5.伟大的文学家说,音乐是开启宝贵的一把钥匙。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在括号中打“╳”)(4分)

1.想象力是每个创造的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2.郁金香是英国的国花。()

3.美国的首都是巴黎。()

4.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发明了地动仪。()

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6.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7.《蒙娜丽莎》是15世纪法国达?芬奇的作品。()

8.卢浮宫是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

三.选择题(5分)

1.上网时,要注意()

A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是适合们B网友询问我的地址,电话时,我不告诉他 C我不会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D不浏览不良信息

2.使用通讯工具时,应该做到()

A接到电话使用礼貌用语B偷看别人的信件

C爱护公用电话D关闭网络不良信息

3.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

A 袁隆平B 邓小平C黄大年

4.每年的12月25日是()

A 感恩节B月圆节C 圣诞节

5.斗牛是()国的一种娱乐活动。

A西班牙B美国C荷兰D巴西

四.论述题(6分)

有人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你认为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观点。(任选一种)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尝尝苦滋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讲说《尝尝苦滋味》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的第三课。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在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与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面对,容易被动、任性的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因此,本课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材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挫折对于人的进步与成长的积极价值;“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则是让学生发现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挫折时的重要作用;

“磨练毅力”是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2 .教学目标

备课之前,我曾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95%的学生选择遇到困难与挫折后听之任之,面对逆境懦弱地躲避;只有5%的学生选择勇敢地面对一切挫折,奋发向上。于是本课我确定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力培养: ①、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方式,知道挫折和逆境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②、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2)人格塑造:培养意志品质,增强顽强毅力的意识。

(3)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名人面对人生巨大变故而自强不息的景仰之情。3.教学安排

本课的教学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交流感悟两个部分,课外实践部分在课余解决,在这里只进行课内交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了解古今中外名人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时,是如何奋勇直前,自强不息地创造出丰功伟绩。我决定用学生自身所经历和遇到的挫折来与之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激励学生以后将把生活中的苦难当成人生一笔精神财富,去鞭笞他们,只要拥有了坚强的毅力,任何困难都不足为惧。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挫折、困难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及如何面对、化解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困难。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 课外实践体验

体会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于是我引导学生对家长及周围的亲朋好友进行调查,采访,并从中感受启发。

课时 课内交流感悟

我将课堂分为六大板块:

第一板块:揭示主题,引入“苦”。

首先复习旧知,其次引入新知。我从食物(苦瓜和西瓜)的展示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味觉上体会“苦”。

第二板块:感知生活中的“苦”:(生活中的困苦,心理上的苦闷)

学生以多种形式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课前的采访内容及听完被采访者讲述后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对大人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让学生通过视频《卧薪尝胆》初步感知古代名人勾践如何“尝苦”,并明白和理解其中的道理。

第三板块:认识生活中的“苦”:(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引导学生回忆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和困难,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感受霍金面对全身瘫痪的挫折,仍然乐观坚强的笑对生活,把生活给予他的磨难看作是一笔精神财富。两相比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四板块:面对生活中的“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有了上一板块对“苦”的认识,接着出示书中的三组漫画,让学生讨论比较各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意思后,在展示多起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报告和在地震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小男孩,两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面对生活中“苦”的三种态度。

第五板块:化解生活中的“苦”:(坚强的毅力)

在这一板块,我用一个众从所周知的张海迪“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视频向学生展示高位截肢的张海迪如何看待生活给予她的“苦难”,如何化解这样的“苦难”,让学生谈感受。

第六板块:总结升华情感。

有了上面五个板块的设计,这时,课堂已经进入高潮,于是我适时抓住学生坚定地信心,再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感想。继而播放中国女排在屡经挫败,取得成功后,用心和泪演译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本课就在全体师生与女排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能通过搜集资料、采访亲友师长、同学交流共享等方式,从饮食、民居习俗中发现民风民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关系。

3、愿意了解和学习探究民风民俗的起源和文化意蕴。

重难点:探究民风、民俗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纽带、规则等重要作用。教具:《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探究性学习任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合作自学,智力支持

教师:根据搜集的资料,访问所得,根据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填写完成上节课选中的三格内容。期间若有疑难,可以向老师要求智力支持一次,向其他组要求智力支持一次。

预期:合作自学10分钟,期间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提供事先搜集的一些简要资料,考虑汇报交流人选。

二.交流展示,共享合作探究成果。具体过程略。内容见下表: 江浙地区 青藏高原 山西陕西

东北地区 四川贵州

地域范围 江浙地区 青藏高原 山西陕西 东北地区 四川贵州 特色饮食

米饭 茶水 青稞 羊肉 酥油茶 面食 饺子 辛辣的川菜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间的关系

水土气候适合种植水稻;丘陵盛产茶叶 高寒地区适合种植青稞、放牛牧羊;酥油茶有驱寒、去腻、充饥、解乏、清醒头脑、补充维生素等功效,适合高寒地区人们所需。当地适合种植麦子。地处寒温带,适合种五谷杂粮,喜欢吃饺子是因为喜欢吃面食,而且认为“饺子”即“交子”,有辞旧迎新的彩头。川、贵潮湿,辣可以排除身体里面的潮湿。北京 湖南四川 内蒙古 陕西 福建 特色民居 四合院 吊脚楼 蒙古毡包 窑洞 客家土楼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间的关系

亲切温馨,可以避风挡沙,大者可多纳阳光,南北长可避西晒太阳。地形多山,减少占地,干燥通风,有利健康。可以随意拆卸,适合游牧生活。黄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而窑洞正是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好建筑。土楼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适合和睦共居的大家族。而这一切正符合客家的需要。

二、依据汇报,看图讲解:(出示幻灯片)

三.出题竞赛,展示倾听记忆水平

教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2-5道题目,考考别人,看看咱们倾听记忆的水平。规则是:出题目每道得10分,答对题每道得10分,老师视情况出5道抢答题,答对每道加30分,答错每道扣20分,最后以积分定胜负。教师准备的抢答题:(星越多表示题目难度越大)1.什么样的黄土适合建造窑洞?

2.为什么人们认为饺子有“辞旧迎新”的含义?

3.为什么早期的客家人要设计有防卫御敌功能的土楼?

4.酥油茶驱寒去腻富有维生素,这三种功能为什么适合藏族人民? ★★5.今天所接触的民居、饮食风俗的产生与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6.藏族同胞在穿藏袍时,往往是只穿左袖,而右袖却空着,并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有时,连左袖也不穿了,将两只袖子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种穿法除历史的传承外,还有什么原因? ★★★7.请举本地的例子,说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得本地的饮食、民居等呈现出怎么样的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风俗?(吃葱包桧儿和东坡肉——江南人民自有爱憎;白墙黑瓦的淡雅民居——江南多草木花;依山傍水的建筑——江南多丘陵小河)四.总结延伸

教师:因地制宜、因传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民居方面的民风民俗,既适应了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快乐,而且它们还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发挥着作用。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4、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简略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网站。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过年的热闹场面

2、谈话: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时有哪些热闹的情景呢?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

1、交流春节的来历: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2、准备活动: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点击“春节”: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活动互动: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迈克,向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询问,其他人作为中国小朋友给他做介绍。介绍时可以加些动作演演,可以自己操作有关春节的动画进行介绍。

4、全班交流:老师扮迈克,各组派代表来给迈克介绍。

5、谈过年的方式: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大家谈到了“春节想怎么过”的话题,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点击:“我要投票”,出示几种选择)。

6、选择:现在我们也来选择一个自己最希望的方式,请按下你选择的序号。

7、显示统计结果:老师宣布我们小朋友的选择结果:外出旅游()个,在家休息()个,抓紧时间学习补课()个,和亲人团聚()个。

8、猜测南京的调查结果:这是我们的想法,当时在南京的调查结果呢?有一种过年方式获得了全票通过。猜一猜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9、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1、交流: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我国其他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

2、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3、准备活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外国小朋友迈克可感兴趣了,急着要我一个一个地告诉他,那我们就从不同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来向他介绍吧。为了让大家向迈克介绍时更清晰更详尽,老师把有关的主要内容都放在这个网站上,我们分成五组查看,然后每组选择一个节日准备向迈克介绍。

4、分组查看资料,师生一起商定每组介绍的节日。

5、分组练习介绍,选好代表。

6、每组派一名代表,随机点击网站有关内容,向全班交流。

Δ 清明:

小结: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真是踏青的好时节,同时也不能忘了我们的祖辈和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Δ 端午:

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Δ 中秋节:

小结:中秋又称“团圆节”。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多温馨啊!

Δ 重阳节:

小结:关于有首诗非常有名,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亲情,节日就盼着团圆。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同学们在这天要多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事,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Δ 元宵:这碗中的一个个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7、小结:迈克听了介绍会有什么感想呢?

老师也很有感想,无论是最隆重的春节,还是春节过后的元宵,还是春夏之际的清明、端午,还是处于秋季的中秋和重阳,每一个节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那么地注重家人团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崇尚团圆的民族啊!

活动三:过一回少数民族的节日。

1、交流: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有它们特有的节日与风俗,各地区少数民族的节日可有趣呢。

2、猜一猜:出示“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图片,猜猜是哪个民族?在庆祝什么节日?

3、送礼物:有关这三个节日,老师有一份惊喜送给大家!我们还是分组一起来分享这份惊喜。

4、分组看有关这三个节日的三段录像。

5、准备活动:老师准备了一部分有关这三个节日的服饰、装饰品等东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节日的气氛吧。

6、分组穿戴好,一组一组上台,请其他组猜测:是什么民族,准备过什么节日?

7、小结:少数民族的节日可真有趣呀!少数民族的节日还有许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8、查找资料,学生交流。

9、小结: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活动四:小导游介绍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

1、查找:通过活动我们了解祖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那么做了一个苏州人,你了解我们苏州有哪些民风民俗吗?我们可以问问我们身边的老人,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一下。现在我们就来查找吧!

2、活动:现在请我们的小导游来介绍你一个苏州的民风民俗吧!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课后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旅游网”,一定会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大家也可以在需要某些资料的时候,进入“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好的材料,让你收获更多惊喜!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案例评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知道家乡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3、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都了解了哪些民风民俗?在这些民风民俗中,哪个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师:了解这些民风民俗跟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首先感受饮食习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了解饮食习俗,感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江浙一带——米饭、喝茶

师:平时我们一日三餐都已吃什么为主?我们这里为什么一日三餐选择吃米饭呢?你喜欢吃米饭吗?(学生讨论,讲清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

师:假如我们一日三餐不吃米饭,感觉会怎样?(出示:半月内不吃米饭调查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师:你平时有喝茶的习惯吗?你爸爸和爷爷呢?他们平时都是喝些什么茶?喝茶有些什么好处?

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我们江浙一带的食米饭、饮茶习俗呢?

2、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羊肉、酥油茶

出示:青稞和羊肉,问:“你们吃过吗?感觉怎么样?假如天天给你吃这些,你们喜欢啊?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青藏高原地区以吃青稞、羊肉、酥油茶?

3、陕西山西——面食

师:你喜欢吃面吗?都吃过哪些面?有什么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出示本地的特色面

4、四川、贵州——辣食(川菜)现场访问喜欢和不喜欢吃辣食的学生,尤其是四川、贵州的学生,谈感受:你们平时是怎样吃辣的?辣到什么程度?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师讲授瑞城的特色川菜,深受市民的欢迎。

5、东北地区——面粉、大米、杂粮

6、介绍其它地区的饮食习俗

三、感受民风民俗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每一个地方会有每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

2、假如我们改变原先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吃其它地区的饮食,会怎样?

四、感受“你中由我,我中有你”

1、图片出示瑞城的特色饮食

师:你吃过瑞城的这些特色小吃吗?感觉怎样?为什么这些小吃在瑞城大受市民的欢迎?

2、图片出示其它城市的瑞城饮食

师:我们瑞安的特色饮食在各地又是怎样的呢?请看。这些照片说明了什么?

3、发现共性,进行总结

通过上述的介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提示语,师小结。

教学反思:

一、创造处理教材,突出教学主题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把它分为两大块:饮食习俗和民居习俗。为使本节课做到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我采用了主题教学,紧紧围绕饮食文化展开教学,通过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的不同,体会饮食习俗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祖国饮食习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瑞城出现的全国各地的特色饮食,感受各地的饮食文化已融入瑞城,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饮食文化,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教材中介绍了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看似离学生较远,只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充分调用本班学生的资源,因为班上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尤其的四川、贵州、安徽的居多,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饮食习俗了如指掌,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大家听得也津津有味。这种通过学生亲自“现身说法”,再加上老师的“亲身经历”,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针对性强、可信度高、很有教育说服力。

目标要求:

1.了解民风、民俗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知道家乡的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4.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5.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教师指导学生组织成立“探究小组”,分析研究自己家乡的文化活动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分组分别就节庆、饮食和建筑、婚丧、寿诞等习俗做调查、搜集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两堂课我们参观了“民风、民俗大观园”,了解了不少民风、民俗。我们给民风、民俗分成了五大类。(教师板书)

2.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民风、民俗与我们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教师板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二、探究节庆习俗。

同学们已经回家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汇报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首先,我们有请节庆习俗小组上来汇报材料。(学生就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在课间上展示。)

师:听说你们还带了很多跟这些节庆有关的吃的东西?(学生展示松糕、粽子、汤圆、月饼等)

教师小结:谢谢同学们的汇报,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有关家乡的节庆习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重视这些民风民俗,让它们发扬光大。

三、探究服饰习俗。

师: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自己的服饰特色,下面有请服饰习俗小组上台展示。(学生课件展示图片并描述。)

师: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寻找相关资料,增长见识。

四、探究饮食习俗。

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36-37页,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出产不同的农作物。

⑴ 教师(出示“农作物生产、饮食概况”)(2)教师出示并练习“连一连”。

⑶师:下面有请饮食习俗小组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各地域的饮食习俗特色。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饮食。(包子、饺子等)

(4)学生自学教科书第38页,然后交流吃饺子和过春节的关系。

(5)教师小结: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饮食习俗。

五、探究寿诞习俗。

1、导入:同学们家里年龄最大的长辈有多少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以及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老年人也越来越长寿。古人50岁就开始做寿,一般十年做一次寿。而我们现在基本是70到80岁才开始做寿。那做寿有什么习俗?小孩子出生满月以及周岁又有些什么习俗呢?下面有情寿诞习俗小组为我们汇报。

2、学生汇报:(1)满月;(2)周岁(3)寿辰。并展示图片。

3、师小结:真没有想到寿诞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下面有请婚丧习俗小组为我们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材料。

六、探究婚丧习俗。

1、婚庆。

2、丧葬。

3、师总结:虽然现在对于婚庆和丧葬我们这一代还是大操大办,而且还遵循着很多的传统习俗,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文化平的提高,这些习俗会越来越简化。我们也要宣传不要过分铺张浪费和迷信。下面我们有请陈玉博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节目。

4、快板表演。

七、探究建筑习俗。

1、导入。师:刚才听了饮食习俗小组的介绍,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居习俗。

2、学生先自学教科书第39-41页。

3、下面请建筑习俗小组汇报建筑习俗:

⑴ 江南民居。⑵ 蒙古包。⑶ 湘西吊脚楼。⑷ 陕北窑洞。⑸ 福建土楼。⑹ 北京四合院。3.探究服饰习俗。

4.教师小结:建筑习俗小组的介绍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各种民居的特色,更加了解了不同建筑形成的特定含义。

六、作业。课后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还可以看看有关书籍。(课件)

七、教师总结,情感升华。

在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互适应、彼此作用的过程中,民风、民俗应运而生。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类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以满足生存的需要,与此同时,民风、民俗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永远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民风、民俗对群体的每一个人释放出的是一种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那种统一群体行为与思想的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无形力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龙岗区名星学校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品 会 教 学 工 作 计

王桂凤 2017-9-16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404,405,406 3个班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三个班的学生将近有150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各有不同;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对学习,社会以及家庭,学校的一套不成熟的学习方式与看法,所以是需要这个阶段的老师好好沟通、引导并且与学生互相学习最终教会学生们如何独立思考以及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关键阶段!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意义的一年,因为我是第一年从事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前一直都是参与的培训班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心理有过一定的学习,但是前路漫漫,要想顺林的跟每个班融洽相处,还需要很多时间。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如何让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理解老师和家长的苦心,是很困难的!最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开始处于叛逆期,不能一味地灌输大人们的社会思想和一味地强迫他们学习,不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本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这本书主要围绕的是家庭,社区以及文明习惯来开展。这本书主要是教会小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而且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生活,因为很多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另外一点事培养小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责任感,时刻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及现在自己的吃穿住行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与爱护。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小学生们不仅能体会到当家长的不容易,而且还能学到为家长以及为社会分有合作贡献的意识。最后就是通过跟社区其他小伙伴以及跟大自然的友好相处能深刻的感受到我们要爱护环境,和大喜然友好相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有诀窍 2)做健康文明生活的小主人 3)生活在这里真好!具体特点是:

1.生活与实践的结合; 2.趣味与真实性并存;

3.符合小学生现阶段需要多余其他人交流的特点;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的从时间生活中认识到真善美,以及提高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2、让同学们了解到沟通的技巧并能勇敢的和陌生的小朋友交朋友;

(二)、实践能力培养

1、实际动手帮家庭分担家务;

2、邻居有困难需要及时帮忙;

3、主动维护大自然的环境;

4、主动学会与人沟通;

5、爱护公共设施;

(三)、情感与态度

1、提高环保意识;

2、主动分担家长的任务,自觉担当起家里小主人的角色;

3、学会爱护大自然并对破坏大自然的现象监督反对;

4、不铺张浪费,合理消费,不攀比;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体验;

2、开展社区大清洁的活动,要求每位小朋友都要参加;

3、通过制作一些环保标签,让同学们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

4、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制定计划;

五、品会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

生活消费有诀窍

4课时

做健康文明的小主人

5课时

生活在这里真好

4课时

下载品德与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德与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进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同时构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起学生酷爱生活的情......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肖家村镇中心小学 周玉荣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1)、六(2)班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

    05品德与社会(★)

    06—0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教案 发表人:赵丹 发表时间:2007-3-17 点击:1282次 第九册思品与社会教案 1、 同桌的你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男女同学间的不同之外处......

    品德与社会教案

    学会合作 活动主题一:齐心真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第一课 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目标:1、2、3、 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

    《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教学重点: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2、学会选择恰当......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班上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任务;......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未来版)第一单元1、古时候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星星都绕太阳转。400多年前,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