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政治组:武高峰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本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当我们幸运地成为新课程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时,我们的心灵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先前的旁观变成了无助的彷徨,先前的惊羡变成了沉重的惊叹!新课程正在实际地颠覆着我们头脑中关于教育的教条,我们必须痛苦地重构心灵中的教育殿堂。作为名新教师,什么都是新的。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感觉我的教案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没有生机。像周围其他老师—样,我发现我的教案不过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过去的故事。教案也越来越简单,有时甚至懒得做教学设计,懒得写教案,我开始为教案的问题感到困惑。初中的学生比较单纯、活泼热情,乐于与人交往,初中年政治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是自制能力不够强,在交友中对朋友的不良行为不能正确的对待,可能会宽容,甚至盲从、附和。
我针中学生交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对照材料,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谈一谈“交友中的警示语”,如“居高临下”难获友情;“大大咧咧”易伤友情;“不讲原则”玷污友情;“虚情假意”危及友情„„在议练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而且学生们的发言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时有位学生讲:“那当然,是兄弟要讲义气,这就是交友的原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及时的解释,我先让学生谈谈“我理想中的好朋友”,大多数学生都说:我的好朋友要有与我相似的性格,共同的爱好,要能同我说知心话等。发言结束后,我设问:“我们的同学说得都很好,可是,有一个重要方面大家没有注意到——你在不在乎你的好朋友的品质呢?学生一愣,然后纷纷说“哎呀!忘了!”一个小男生还不自觉地用手拍了拍头,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哥们义气”的特点就是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并让学生讨论“哥们义气”有什么危害。同学们各抒己见,讲了许多危害,并总结出“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了“哥们义气”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交友原则,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堂课
中,我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进行二度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才能更好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另外,教师的素质也应该不断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教学中为我们所带来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新教材,正是体现了这个素质教育目标,即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心灵世界中点点滴滴地教育,在知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教育, 人的内在的心灵上的真善美唤醒,达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改革实验中,可以不失时机,住教育契机,恰到好处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把 “品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心灵的启迪和渗透。在课改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够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启迪学生心灵。
第二篇: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浅谈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种途径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表面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的工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活跃课堂,就成了课堂教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政治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以下几点体会。
老师:可敬、可亲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始终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推动兴趣。因此,老师上课必须做到可亲可敬。
首先,老师要可亲。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不可不顾学生,一味讲课。课堂提问,老师要循循善诱;多肯定,耐心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通弄懂;最大限度地少用处罚。课堂上,老师切忌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纪律,老师应尽量采取暗示方式,如提问,适当提高语速或 语调,使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可粗声暴气,动辄当众训斥,这样,只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活敢说,有疑敢问,要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允许和鼓励学生和老师争论、探讨问题。
其次,要可敬。老师上课教学基本功要扎实。要口齿清楚,语言准确、简炼、生动、形象,仪态大方,表情手势得当。字迹工整。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如政治教学中相关的天文、地理、社会生活、时事热点等。要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教学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启发得当,举例典型,形式新颖。此外,老师还应注意师德修养,要严以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处处为人师表。
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源于需要。课堂教学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需求感。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如组织高一经济常识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教学时,我先对学生讲了这么一段话:“90年代,武汉有一个生意人去深圳出差,在街头购买了3000元某公司的原始股,回家后不慎遗失,10年后,他顽皮的儿子从旧书中偶然翻出了十年前的原始股,他找股市朋友算了算,你们说这3000元原始股价值多少?800多万元(学生一阵长嘘),你们想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吗?是谁赋予 它这么神奇的力量,由3000元升到了800多万元。这就必须就股份有限公司谈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教室里静悄悄,都在全神贯注听我讲解新知识。
其次,要利用教材本身知识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在讲解哲学常识“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一框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地主在大雪天邀秀才,县太爷饮酒赏雪,秀才提议就雪吟诗,秀才说:“大雪纷纷落地”,县太爷接着吟:“预兆皇家瑞气”,地主道:“下他三年何妨”,恰逢一乞丐饥寒交迫路过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和理解了人们因为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的哲学道理。
学习:要有成功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题,获取了某种知识,心理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兴趣。否则,如果学生上课听不懂,提问不会答,作业满篇错,学习完全在失败中渡过,那么,他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
首先,要让学生学好,老师必须教好。老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课堂教学,老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尊重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法突破时,老师要循循诱导,帮助学生排除拦路虎,使他们 从“山重水复”的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这样,学生就会消除畏惧心理,产生成功感。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学得好,问题回答正确,老师固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而且当学生对某一知识学习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很准确时,老师除了给以补充完善外,还要给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甚至有时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完全错误,但只要他学习努力,老师也要对这种精神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最后,思想政治教学要讲究手段多样化,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对教学充满新鲜感,切忌用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我在讲解政治常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节时,我特意收集了相关的报纸,并请同学朗读,既学习了时事,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掌握和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特意邀请县人大代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课。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小品、辩论、“小老师讲课”等多种形式。总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政治教学案例反思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
陈
若
兰
平顶山外国语学校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德育课程,思想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特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往总结如下: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新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结合二年级中职生学生政治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特点,尝试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有助于化深奥为通俗,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教授《价格和价值规律》时,我就运用了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我觉得运用这一模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所选案例要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举一反
三、迁移应用。这一课重点是要弄清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那么所选案例应该和相关的经济现象相联系。因此我注意选取了几种价格变化比较突出的商品,拿历年来网络上比较热的词汇“豆你玩”、“萍什么”、“姜你军”、“蒜你狠”来引入价格的变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将这一问题的解决升华到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强调了动手动脑相结合。
2、所选案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讲到供求关系的变化时,学生往往认为,买方市场更好有利于消费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为了让学生们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选取了垄断导致的后果,同时结合本市区的一些商家的销售模式,使学生明确长期的买方市场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经济发展起消极的作用。
3、组织好分析讨论的过程。结合上课的经历,发现同学是很喜欢讨论这个环节的,但是有些同学并不是真正参与到讨论中,而是混在里面讲些无关的闲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要让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呈现三个典型案例提出问题:
1、案例中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发生上下波动的现象?请说明理由。
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化有哪些共同点?请学生四人一组结合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7页的“互动空间”案例思考问题。这里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一般同学都能回答出一部分,但要真正弄清,就需要认真看书,找出两个问题的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就是分组讨论的关键。组织好分析讨论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归纳小结及迁移应用做好铺垫。
二、思想政治课堂要融入公平、正义、励志、感动的元素
1、《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本节课讲到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尽管目前我国贫富悬殊巨大,但中央的相关政策已经透漏出很明确的信息,比如目前的收入改革核心“提底扩中调高”政策等,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们的公平正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的企业中的劳动者,在这节课上给学生们讲知名企业中的优秀劳动者代表激励学生,同时用美好的表达所包含的信念和希望是学生们以从容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直面残酷的现实。如经常使用“天助者,自助者也”“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忍不拔的努力”“我来,为成功而来”“我能,一切皆有可能”等激动人心的语言激励学生,用一些摧人奋进的故事激励学生,学生自然会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拥有奋勇前进的力量。
3、要善于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与学生一起感动于徒手抱接从10楼高空坠落女孩的史上“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于“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 无私大爱谱写生命赞歌”的黑龙江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感动于汶川地震中“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人民教师张米亚;感动于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感动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与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跳、一起喊,一起为伟大的灵魂感动,为善良和美好的人性感动,为崇高的精神感动,为高贵的情怀感动。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学生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拥有向上的力量,拥有崇高的情感世界,成为善良的人,纯洁的人。一个真正过着人的生活的人,一个幸福的人。在共同感动之中,实现“心灵与心灵钓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几点想法,鉴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想上好这门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反思,争取把教学工作做到最好。
第四篇:政治教学反思性案例
政治教学反思性案例
罗
燕 案例:教育失败的反思
刚开学的时候,七(2)班的班主任对我说,班里有一个叫××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他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出现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他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话批评与老师顶撞。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 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教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但责任。
总而言之,我这些体会。第一,教师要有爱心,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不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无法进行反思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改进了。第二,教师要有教学的理念,从事件的分析中,教师哪些做得恰当,哪些不恰当,要心中有数,勇于面对,不要回避。第三,继续学习心理学,教育理论,在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之一,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学生一起成长吧!
第五篇:地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地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而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修我观摩了《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人口数量的变化》、《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这几节课属于必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兴趣,科学的选取案例、合理的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至关重要。
一、案例的选取
几点思考:好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
选择什么样的案例? 案例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地理教学中案例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式的材料、小故事,可以是视频图像,可以是几张照片、图片、甚至是漫画,也可以是它们的有机组合。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分析案例而展示案例,选取时一定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连、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教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二、在这次研修给出的几节课中,大部分堂课都有一些案例分析的环节,例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这一节以黄土高原为例,师生共同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即通过案例归纳分析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如《人口数量的变化》中选取“俄罗斯”、“印度”的两个国家的人口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这几节课中有些案例直接选取课本中的,有些案例是教师整合的。虽然案例选取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对于案例分析的效果却有些差异。
(二)案例的应用
于老师在《交通运输站点》中要求对两个虚拟的港口进行区位选择,两个港口的选择本来就有争议,各有优势、劣势,课堂上于老师索性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彻底讨论,总结两个港口的优缺点,最后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第一位同学选择A方案,当他阐述完A方案的优点,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有没有发现A方案的不足”来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学生回答“停泊条件差”,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A港口的停泊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几点思考:案例的教学中,人文地理的有些内容不分对错,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教学中应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地理思维。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