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英语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一英语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要想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平,考生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相当数量的词汇,渊博的背景知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掌握好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经常大量阅读各种体裁、题材的英语读物,如《英语辅导报》、《英语沙龙》、《英语学习》等报刊上的文章。每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地多读几篇,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词汇量会得到扩大,知识面能得到拓宽,阅读速度也会逐步加快,语言感受能力将会增强,因而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阅读理解的应试技巧
应该指出的是,应付测试不是阅读理解的目的,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积极思考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但应试技巧可以 帮助考生增加自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试成绩。下面的临场应考技巧仅供参考。
1、如果文长题少,则以略读的方式先读一遍,而后带着问题去查阅,求得要找的答案。
2、如果文短题多,则应先仔细阅读该短文,再去做题。遇到某个题答不来时,可带着该问题去查阅有关细节。
3、如果问的是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则应重点读段首句和段未句,看是否有主题句。有时主题句可能位于段中,也有的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那就要自己分析、归纳中心思想。
4、如果问题要求解答案数字、人名、地名、时间等,则可直接用查阅的方法来寻求答案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
语文文学常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阅读理解的应试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速读,审题:先速读文章一次,了解文章大概后再看问题,然后细读文章找答案。审题要认真,避免答多。例如题目问「为什么」就要找原因,题目问「怎样」就只要答经过。
2.不直接抄录原文:此举只会影响答题速度及阅卷人对你的印象。应引述关键字词,以自己的文句加以解释,表现你的分析能力。有些问题的答案不能在文章找到,如修辞技巧或文章表达的信息等,应冷静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意见,间接找出答案。
初中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综观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1)、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2)、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3)、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4)、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提高表达效果。(5)、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6)、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三篇:小学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对于阅读理解题型答题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存在着不少困惑,根据很多期阅读班的同学一致反映出的问题,慧思网课小学语文组十多位老师总结出了18种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并给出了答题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非常灵活和实用,尤其在每次考试前看上1-2遍,非常有效果。
希望我们的不懈努力,会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困惑。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① 纵观全文,把握主旨。② 认真审题,定向扫描。③ 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①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2 概括某段大意
①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③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④ 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3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④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4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5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6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往往是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7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8 “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 “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赏析句段从几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10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11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12 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14 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15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① 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② 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③ 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④ 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16 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17 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18 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智德教育小升初是一家小升初权威机构。智德教育小升初提供小升初政策资讯、招生信息、经验分享、入学方式、小升初论坛等!西安小升初,小升初,智德教育小升初,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铁一中,陕师大附中,交大附中,西安小升初政策,西安奥数班,西安小升初报名,小升初真卷,小升初网,小升初试题,小升初数学试卷,小升初点考,小升初成绩查询,小升初录取分数,小升初网上报名,530考试,小升初网上报名一网打尽
第四篇:NMET97阅读理解评析及解题技巧
NMET阅读理解试题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它侧重考查考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和综合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所选文章信息量大,体裁广泛,题材新颖,且试题占分比例最大,分值最高。因此,阅读理解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试卷的得分。考生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语言信息,推断一些隐含意义呢?笔者认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的关键。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mainidea)
有些考生拿起文章便读,甚至逐字逐句翻译,结果读了很长时间却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且不断地复视,唯恐遗忘,这种读法耗时长,效率低。事实上,当我们在答阅读理解试题时,应该先通读试题(不包括选项),弄清考查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通览全文,从整体上掌握大意,这是快速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通览时,我们应该学会找出中心句(topicsentence),它是用来阐述文章主题,说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中心句多数位于段首或段尾,有时也位于文中。因此,在阅读时应注意文章的两头。找到了中心句,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以此为线索,采用掠读或扫读的方法,迅速找出能够支持中心句的关键词、句,在脑海中形成文章的框架,然后根据试题,进行部分细节阅读,这种阅读速度便会大大加快。例如NMET97阅读理解B篇短文如下:
Inthe1930s,alotofpeopleintheUSAwereoutofwork.Amongthesepeoplewasamaamed
AlfredButts.Healwayshadaninterestinwordgamesandso,tofillhistime,heplaed
agamewhichhecalled'Lexico'.However,hewaotcompletelysatisfiedwiththegame,sohe
madeanumberofchangestoitand,intime,changeditamefrom'Lexico'to'Alph'andthento'CriCro'.Hewantedtomakesomemoneyfromhiewgamebuthedidn'thaveanyrealcommercial(商业性的)succe.In1939,ButtshaenedtomeetamancalledJimBrunotwhoshowedaninterestinthenew
game.Thetwomenworkedtogetherondevelopingthegameandin1948itwasofferedforsaleintheUnitedStatesunderitewname——'Scrale'.Atfirst,itdidn'tsellverywell.Inthefirstyearitsoldjust2,250setsandby1951ithadonlyreached8,500setsayear.Then,in1952themanagerofMacy'sdepartmentstoreiewYork.JackStrau,haenedto
play'Scrale'whilehewasonholiday,hethoughtitwasawonderfulgameand,whenhewentbacktoworkafterhisholiday,heiistedtheMacy'houldstock(储备)thegameandmake
aneffort(努力)tocallthepublic'sattentiontoit.Asaresult,'Scrale'becameabigsucceintheUnitedStatesanditsooreadtoAustraliaandthentootherEnglish-eakingcountries.1.Thetextismainlyabout__________.A.'Lexico'B.threemen
C.awordgameD.AlfredButts
2.AlfredButtsinventedthegame'Lexico'________.A.tomakehimselffamous
B.tomakeellingsimpler
C.whenhewasoutofworkandlookingforajob
D.whenhewalayingwordgamestopathetime
3.Whomade'Scrale'pouplar?
A.AlfredButts.B.JackStrau.C.AlfredButtsandJimBrunot.D.JackStrauandJimBrunot.4.WhendidAlfredButtsfirstputhisgameonthemarket?
A.In1939.B.In1948.C.Before1939.D.Between1939and1948.四
第五篇:初一英语阅读理解11篇
A
Hello!I’m Dale.This is my bed.It’s black and white.What is on the bed? This is a quilt.It’s blue.And that is a jacket.It’s green.A desk is next to the bed.A pen and a ruler are on the desk.The pen is yellow and the ruler is red.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先括号内。
()1.The write is _______.A.Bob
B.Eric
C.Frank
D.Dale()2.What color is the bed?
A.Black
B.White
C.Black and white
D.Blue and white()3.The _______ is green.A.quilt
B.jacket
C.ruler
D.desk()4.The pen is _______.A.blue
B.red
C.yellow
D.green()5.What are on the desk?
A.A pen and a ruler
B.A quilt and a jacket
C.A jacket and a pen
D.A jacket and a ruler
B
Good evening.I’m Helen.1 Cindy is my friend.2 It’s a pen.What color is it?
Is it Cindy’s pen? No,Cindy’s pen is white.4
A ruler is on the desk.5
It’s my ruler.根据材料内容,将A-E五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并将其标号填写在下面题号后的横线上。
A.It’s red.B.The ruler is green.C.This is Cindy.D.It’s my pen.E.What’s this? 1.2.3.4.5.C
Hello, I’m Alice.Look!(A)这是一把尺子.It’s blue.And that is a jacket.It’s blue, too.That’s a green pen.And that is a quilt.It’s very nice.It’s yellow.Oh, that is a map.It’s white.1.文中提到了哪些物品?
2.将(A)处画线句子翻译成英语。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成语。
4.What color is the jacket?
5.is yellow.D
Hello!My name is Jack Hand.My telephone number is 525-1736.“3” is my favorite number.The girl is my friend.Her name is Kim Smith.Her phone number is 525-1751.Her favorite number is “5”.This is Kim’s schoolbag.It’s black.My jacket is black, too.But my schoolbag is blue.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先括号内。
()1.Jack’s phone number is
.A.525-1763 D.525-1751()2.The girl’s last name is
.A.Jack
B.Kim
C.Hand
D.Smith()3.Kim’s favorite number is “
”.A.3
B.5
C.6
D.8()4.Jack’s schoolbag is
.A.blue
B.black
C.white
D.red()5.Jack and Kim are
.A.cousins
B.classmates
C.friends
D.brothers
B.525-1736
C.525-1715
E
Look!The boy is David.His last name is Hunt.His phone
number is 6197285.The girl’s name is Ann King.Her phone number is 2947018.1.What’s the boy’s last name?
A.David
B.Hunt
C.King
D.Ann 2.What’s the girl’s first name? A.Ann
B.King
C.David
D.Hunt 3.What’s the girl’s last name?
A.Ann
B.King
C.David
D.Hunt 4.What’s the girl’s phone number? A.619-7285
B.619-7285
C.609-1287
D.619-2189 5.What’s the girl’s phone number? A.294-5017
B.249-5017
C.237-7185
D.294-7018
F A: Hi!I’m Anna Green.What’s your name? B: Hello, Anna!My name’s Liu Min.A: Where are you from? B: I’m from China.A: Is Liu your first name? B: No, Liu is my family name.And Min is my first name.A: Oh, sorry.What’s your phone number? B: It’s 010-2387.A: My phone number is 239-4537.根据对话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和选择。
1.A is
.2.Liu Min comes from
.3.B’s first name is
.4.What’s Liu Min’s phone number?
A.010-2387.B.239-4537.C.2387-010.D.We don’t know.5.Anna Green’s last name is
.G Found:
If that your dictionary in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Call 238-3789.Peter Lost: A watch.It’s black.My name’s Eric.Phone# 168-0315.Found: A set of keys.Call Helen at 010-5869.根据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选择最佳答案
1.Is the dictionary Peter’s? A.Yes, it is.B.No, it isn’t.C.Yes, this is.D.No, it’s Peter’s.2.Who(谁)lost a watch? A.Jack
B.Peter
C.Eric
D.Helen 3.What color is the watch? A.Green
B.Black
C.Blue
D.Red 4.Who can you call for the keys? A.Jack
B.Peter
C.Eric
D.Helen 5.What number can you call for the dictionary? A.168-0315.B.010-5869.C.238-3789.D.268-3456.H
This is a photo of Mr.Green’s family.The man in the photo is Mr.Green, the father.The woman is the mother.They have two daughters.The girl behind Mr.Green is Mary.She is fourteen.The girl behind Mrs.Green is Jane.She is eleven.Mary and Jan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not in the same grade.Mary is in Grade Three.Jane is in Grade One.They are
good students.1.There are
people in the picture.A.five
B.three
C.four
D.six 2.Mary is behind
.A.Mr.Green
B.Mrs.Green
C.Jane
D.Peter 3.Mr.and Mrs.Green have
.A.one boy and one girl
B.two boys
C.two girls D.one boy 4.Jane is
sister.A.Mr.Green’s
B.Mary’s
C.Mrs.Green’s D.Peter’s
5.How old are Mary and Jane? A.Eleven and thirteen
B.Fourteen and eleven
C.Eleven and fourteen
D.Thirteen and fourteen
I A: This is a photo of my bedroom.You can see an orange on the table.B: Yes.What’s that next to the orange? A: It’s my new dictionary.B: Is it an English dictionary? A: No, it’s a Chinese dictionary.B: Is that a bookcase next to the table? A: Yes.My books and my schoolbag are on it.B: Is that a hat under the chair? A: Oh, no.It’s a cat.Its name is Mimi.B: Is that a ball on the floor or a soccer? A: Sorry, I don’t know.1.Where is the orange? A.It’s under the chair.B.It’s on the floor.C.It’s next to the table.D.It’s on the table.2.The
is next to the orange.A.books
B.dictionary
C.cat
D.schoolbag 3.What’s under the chair? A.A hat
B.A ball
C.A cat
D.An orange 4.Where is the ball? A.It’s on the bookcase.B.It’s on the table.C.It’s on the floor.D.It’s next to the table.5.We can’t see
in the picture.A.a hat
B.a cat
C.a ball
D.a schoolbag
J
Read the clues(线索)and answer the question: 1.Mr.Read lives in the red house.He likes running.2.Mr.Smith likes swimming.3.Mr.Black is a tennis player.He lives in the yellow house.4.Mr.Green does taiji.He lives in the white house.1.Who lives in the red house?
A.Mr.Green
B.Mr.Smith
C.Mr.Read
D.Mr.Black.2.What is Mr.Read’s favorite sport? A.Running
B.Swimming
C.Playing tennis
D.Taiji 3.Who lives in the white house? A.Mr.Smith
B.Mr.Green
C.Mr.Read
D.Mr.Black 4.Who likes swimming? A.Mr.Read
B.Mr.Smith
C.Mr.Black
D.Mr.Green 5.Which picture is Mr.Black? A.B.C.K
Mason’s Clothes Store Clothes Socks
Pant
Sweater
T-shirt
Hat
Color
white, blue
black
red, white
Price
$4
$11
$8
red, green, black
$7
Black, red
$6 1.Which is the cheapest(最便宜的)of all? A.Hat.B.T-shirt.C.Pants.D.Socks 2.How much are three sweaters and a hat? A.$24
B.$30
C.$34
D.$35 3.You can buy
in Mason’s Clothes Store.A.black pants
B.a blue sweater C.a green hat
C.red socks 4.You like red and you only have $6.You can buy
.A.a sweater
B.a hat
C.a T-shirt
D.a pair of pants 5.You only have sixteen dollars.You can buy
.A.a sweater and a pair of pants B.two T-shirts and a pair of socks
C.two sweaters D.a sweater and two hats
L(1)
Dad: Mr.Green Age: 46 Date of birth: July 10th(2)Mum: Mrs.Green Age: 43 Date of birth: August 23rd(3)Son: Tim Age: 16 Date of birth: May 9th(4)Daughter: Amy Age: 13 Date of birth:September 2nd 1.Who is oldest(最大的)in the family? A.Mr.Green
B.Mrs.Green
C.Tim
D.Amy
2.birthday is August 23rd.A.Mr.Green’s
B.Mrs.Green’s
C.Tim’s
D.Amy’s 3.There are
people in the family.A.one
B.two
C.three
D.four 4.Tim’s father is
years old.A.forty-three
B.forty-four C.forty-five
D.forty-six 5.Amy is
.A.Mr.Green’s wife B.Mrs.Green’s son C.Tim’s sister D.Tim’s brother
M Festival(节日)By China Daily, May 5th Name Chinese Thanksgiving Boy’s Halloween Christmas New Year Date January
or
the fourth Thursday
May 5th
October 31st
December 25th
Day
Day
(万圣节)
Day February
in
November Country China
the USA
Japan the USA
Western countries 1.Thanksgiving Day often comes on
.A.the second Thursday in October B.the third Thursday in December C.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2.Of all the festival below,comes last in a year.A.Christmas Day B.Boy’s Day C.Hallow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