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时间:2019-05-15 11: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第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好阅读理解,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具有的常识去理解判断。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主题主旨大意,细节理解题,综合推理题,概括归纳题,观点归纳题,人物评价题,词义句义理解题,指代关系题,内容排序题等。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一.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能否抓住这个中心,取决于读者的总结能力。每篇短文都有其主题思想,而作者表现主题思想的手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挖掘相同点,寻找解题的方法。

常见题型

1.主题型: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passage ? 2.标题型:What’s the best titl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is(to tell)______.3.目的型: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________.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is to _______.Wha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解题指导

1.抓住主题句。它们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同时,也可以贯穿各段中心句进行总结。

2.抓住文章逻辑线索,理清发展脉络。作者往往会采取举例、比较、分类、归纳等不同方法来组织文章。

3.把握文章的体裁,分清文体,确定思维方向。

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辨清褒贬态度。二.词义理解题

词义理解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无论一个人的词汇量有多大,都会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全文的准确把握。阅读过程中,为保证适当的阅读速度,一般不必频繁的停下查字典。对于不妨碍全文理解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生词,跳过即可。词义理解包括:生词词义和熟词新义。

解题指导

1.利用语境、常识和语法关系推断词义。

①抓住所需推断词汇前后的“mean”或系动词或破折号等直接定义该词的部分。

②抓住文章主旨与该段所表达的中心。特别对于议论文要牢记论点与论据的相互支撑关系。

③通过例证、比喻、对照、插入语等语法结构推断词义。2.利用词根、前后缀与合成词推断词义。三.句意理解题

句意理解题是常见的阅读题型。它不仅考查对句子表层意思的理解能力。有时还需要读者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和人生阅历来判断或推断句子的深层含义。

常见题型

1.开门见山型:问题中直接要求读者对文中某一句进行理解。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ay tell us that ______.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ean?

2.隐含理解型:题目中未直接点出考查句,需要我们根据题干和选项信息找到并理解该句。

①简单理解:通过理解句中关键词,明确句内关系以获得正确答案。

②综合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分析上下文关系,获得正确答案。

解题指导

1.根据题干,缩小并锁定相关句段。

2.挖掘选项异同点寻找提示。

3.利用各类词义理解技巧逐一突破关键词。

4.抓住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内各分句以及该句所在段落各句间的逻辑关系。

四.概括归纳题

在词义与句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某一段或几段的大意,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全文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此类题型考查了读者段落或文章某一版块的理解概括能力。

常见题型

1.单段型:要求归纳某一段大意。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the Britons think that ___.In paragraph 2, 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ancient Greek athletes to show that _____.2.多段型: 要求归纳多段大意或多段细节总结某一非全文主旨的观点。

解题指导

1.通过审题,缩小范围,锁定相关段落。2.利用词义及字意理解技巧,透彻把握段落关键词的含义。

3.抓住文章中连词(如表转折、因果、递进、承接、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序数词(如First „Second „)等提示性词句,辨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较高深的措辞中,探索作者的隐藏思想及真正的写作意图。常见观点态度题用以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主观态度的把握;分析作者对某些细节描述的意图。

常见题型

What’s the writer’s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o wards „? The writer /author believes(implies, suggests)that ______.The writer /author seems to agree(think)that _________.The writer / author tries to tell us _______.The writer’s / author’s tone would be best described as _______.解题指导

1.抓住文章和选题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特别是其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分清褒贬。

2.利用概括归纳题与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段落结构。

3.务必忠实原文,切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六.综合推理判断题

综合推理判断题是通过文章提供的多处已知信息得出未知结论,或由文章中某一细节或某一描述方式推导出答案的题型。要求学生综合考虑上下文,通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

常见题型

1.直接型:直接提问从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可以了解到什么。这结论往往是文章中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但通过全文,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______-.We can infer(conclude)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Where can you read this passage ? 2.间接型:题目中未要求,但只有综合上下文多处细节才能解决问题。On the whole, this story is about _________.What can we learn about Brampton ? 解题指导

1.抓住关键词句,利用词义和句意理解技巧来弄清其内在含义。

2.利用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联系各项信息,综合推断结论。

3.辨清总—分、总—分—总、倒证等文章结构关系。

4.特别注意一般信息与最终结论之间的区别,避免以偏概全。5.排除文中已出现、无需再度推测的事实,以及与文意明显不符的选项。

七.人物评价题型

人物评价题虽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由于它涉及对整篇文章基调的把握,所以对准确理解全文非常重要。此类题型在人物传记类文章中常会出现,主要考查读者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常见题型。

常见出题方式:

1.评价人物行为。2.评价人物性格。常见提问方式: 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 do you think best describe „?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 best used to describe the fisherman „? How do you find „?

解题指导

1.紧扣人物本身的行为和语言来分析每句话每件事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抓住其他人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以及文中的论点与例证之间的承接关系。

3.抓住文章和选项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分清褒贬。

4.排除明显与文意不符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八.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出现在各种文体中。就记叙文而言,大多数针对某个情节。而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往往通过事例、数字等细节来说明主题或支持作者观点。

常见题型

1.简单反馈:

在保持与原文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微小的不易被察觉的增加或改变,如对原句进行解释,或改变句子结构。一旦粗心就会造成错选。

2.多项反馈:

选项多个都涉及文章细节,细节之间又相互交织在一起,不耐心、不细心的同学就会一下“看晕”,失去耐心和信心,胡乱选一个完事。

解题指导

1.依据题干和选项提示,找到文中相对应的信息。

2.把握文章主题,弄清主题与细节,细节与细节间的关系。3.由易到难逐项排除。九.辨别正误题

辨别正误题是阅读的常见题型。它主要考查读者对语段所揭示事实的判断能力;确认语篇所涉及主要事实的逻辑关系和对细节或是大意以及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

常见题型 常见出题方式:

1.对集中事实或推断的判断。2.对多处事实或推理的判断。常见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EXCEPT ________.解题指导

1.在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把握文章的基本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列出事实“清单”,做到心中有数。

2.准确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图,找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3.注意原文中的陈述和题目中相关陈述的表达方法的异同。4.仔细审题,看清题目中相关陈述的表达方法的异同。

5.排除法与原文检验法相结合。先排除与文中内容矛盾的选项,再将剩余选项代入文中看是否符合前后逻辑关系。

十.内容排序题型

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除了要把握文章的主体大意和一些细节外,还要对文章各个细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不同事物的特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此类题为内容排序题。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思维连贯能力。容易出此类题的文章是:探险旅游,科普知识,趣味故事等。

常见题型

1.动作排序:主要考查文章的多个细节发生的先后顺序。

2.内容顺序:主要考查对文本某个或某些信息的理解,然后进行比较排序。

解题指导

1.对于动作排序题,应该学会使用跳读和快速阅读的方法,在文章中迅速地找到各个动作的位置,从而排出正确的顺序。

2.对于内容排序题,应该先找到各个信息在文章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很好地理解意思,找到它们的正确顺序。需注意的是,做此类题应当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排出正确的顺序,而不是根据各个细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十一.指代关系题

指代关系题是指对文章中某个指示代词进行推测从而弄清它所指代的真实对象的阅读理解题。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掌握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的技巧,指代关系题则是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常见题型

1.细节题型

【提问方式】Wh-特殊问句; From the text...,According to...,True/not true,划线词语、句子,简单计算、排列事件顺序、识图等。【解题方法】抓住提问中的关键字眼,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1)扩缩范围

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严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如涉及到数量时常用many,almost all,nearly,more than,over,only a few,normally等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是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

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

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词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要排除这类干扰项,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2.主旨大意题型

【提问方式】What` s the topic/subject of the text/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is stated in...? The text is cheifly concerned with_______。【解题方法】

(1)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细研读短文的1、2两句-----即短文的主题句,或辅以阅读各段的第1、2句----即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3)全文末尾(段)找答案。此类文章的特点是以列举事实开头,通过论证,最后阐述核心观点。

在处理文章标题的选择时,要避免下列三种错误:①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从而导致范围太小);②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③以事实或细节代替抽象具体的大意。

3.推理判断题型 【提问方式】

The story suggests that___________.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_______。The story implies that _____________.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__________。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推断题是考查学生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潜在涵义。

【注意点】

(1)那些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推理不是凭空猜测,而是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作出正确答案时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理由。

(3)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4.词义猜测题

①利用构词法猜词;②利用语境及逻辑关系猜词。有时完全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和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对比、解释定义和举例等关系来猜测词义。同时特别留心某些词语,例如: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cluding, although, but, or, even if,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 than, rather than, more than, instead of等词语之后的内容。

第二篇:逻辑推理三大题型总结及题型解题技巧

(一)解释型逻辑推理

解释题型的特征是,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我们可以根据解释的侧重点把考题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解这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做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

(一)解释结论或现象

本类考题是指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让我们从5个选项中寻求一个选项来解释事实或现象发生的原因,找到一个能直接说明结论能够成立或现象为什么发生的选项即可。因此在解题时,应抓住要解释的对象,一般首先要明确解释的关键概念,并用之来定位选项。

■第一个事实:电视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百分比逐年降低。

第二个事实: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中间播出的广告留给观众的印象,一般地说要浅得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得第二个事实成为对第一个事实的一个合理解释?

A. 在从电视广告里见过的商品中,一般电视观众能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大约还不到一半。B.近年来,被允许在电视节目中连续插播广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C.近年来,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

D.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

E.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事实2断定,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其余的则印象较浅;而E项断定,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由这两个条件可推知,近年来,在观众所看到的电视广告中,印象较深的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这就从一个角度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比重在下降。

其余各项都不能起到上述作用。其中,B和C项有利于说明,近年来人们看到的电视广告的数量逐渐减少,但不能说明,在人们所看过的电视广告中,为什么能记住的百分比逐年降低。D项断定,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由此不能推出,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因为完全可能少数几个广告所占的时间增加了,而人们在所看过的广告中能记住的百分比并不会降低。

■据一项有几个大城市的统计显示,餐饮业的发展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呈密切正相关。从1985年到199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18%,同期在健身房正式注册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17.5%;从1990年到1995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5%,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25.6%;从1995年到200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0%,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也正好增加了20%。

如果上述统计真实无误,则以下哪项对上述统计事实的解释最可能成立? A. 餐饮业的发展,扩大了肥胖人群体,从而刺激了瘦身健身业的发展。B. 瘦身健身运动,刺激了参加者的食欲,从而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

C.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的外来人口的逐年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D.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城市人口的收入的逐年提高,刺激了包括餐饮业和健身业在内的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E. 高收入阶层中,相当一批人既是餐桌上的常客,又是健身房内的常客。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选项A和B说明,餐饮业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互相促进,但是不大容易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

选项C说明,外来人口的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这对题干是一种解释,但解释的力度不大。因为外来人口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对餐饮业特别是瘦身健身业发展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特别难以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

选项D说明,城市人口收入的逐年提高,是造成餐饮业和健身业以接近的增长百分比同步发展的原因。这是各选项中对题干的统计事实最合理的解释。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我是之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关于速读的帖子,之后才了解速读的。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

■烟草业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在中国,尽管今年吸烟者中成人的人数减少,烟草生产商销售的烟草总量还是增加了。

以下哪项不能用来解释烟草销售量的增长和吸烟者中成人人数的减少? A.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妇女数量多于戒烟的男子数量。

B.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少年数量多于同期于戒烟的成人数量。C.今年,非吸烟者中咀嚼烟草及嗅鼻烟的人多于戒烟者。

D.今年和往年相比,那些有长年吸烟史的人平均消费了更多的烟草。E.今年中国生产的香烟中用于出口的数量高于往年。[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今年成人吸烟者人数减少了,但烟草的销售量却增加了。

B、C、D和E项显然都能对此作出解释。例如,据B项,烟草销售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少年吸烟量的增加;据E项,烟草销售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外销量的增加。A项不能对此作出解释。因为虽然今年开始吸烟的归女数量多于戒烟的男子数量,但是由于成人吸烟者(包括男子和妇女)的数量总体上减少了,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是这些新吸烟的妇女造成了烟草销售量的增加。

■在美国与西班牙作战期间,美国海军曾经广为散发海报,招募兵员。当时最有名的一个海军广告是这样说的:美国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还要低。海军的官员具体就这个广告解释说:“根据统计,现在纽约市民的死亡率是每千人有16人,而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每千人只有9人。”

如果以上资料为真,则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这种看起来很让人怀疑的结论? A.在战争期间,海军士兵的死亡率要低于陆军士兵。B.在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人。

C.敌军打击美国海军的手段和途径没有打击普通市民的手段和途径来的多。D.美国海军的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鼓动入伍,所以,要考虑其中夸张的成分。E.尽管是战时,纽约的犯罪仍然很猖獗,报纸的头条不时地有暴力和色情的报道。[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题干广告中隐含的结论是,到海军服役不比在后方城市中生活危险。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将两个具有不同内容的数字进行不恰当比较的基础上的。海军士兵正处于生存能力最佳状态的年龄段,造成他们死亡的几乎唯一的原因,是直接死于战争。如果处于后方的纽约市民具有和海军士兵相同的生存能力状态,前者的死亡率无疑要低得多;B项断定,在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人,这就抓住了题干进行不恰当比较的实质,并为统计数据所显示的纽约市民死亡率高于海军士兵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C项和E项断定的也是对纽约市民构成威胁的因素,但没有理由认为这些因素造成的威胁会大于直接的战争,因此如果不首先断定纽约市民和海军士兵处于不同的生存能力状态,C项和E项都不能对题干的统计数据提供解释。因为条件已假设题干提供的资料为真,所以,D项不成立。A项的不成立是显然的。

■几年来,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理由是我森林资源不足,把大好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实在是莫大的浪费。但奇怪的是,至今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还没有被禁止。

以下除哪项外,都能对上文的疑问从某一方面给以解释? A.有些一次性筷子不是木制的,有些一次性木制筷子并没有使用森林中的木材。B.已经证明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疾病的交叉感染。C.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餐厅之间相互攀比有关,要禁必须大家一起禁才行。

D.一次筷子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卫生,有些病菌或病毒也会借助一次性筷子传播。E.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合理地使用,适量地采伐,有利于森林的保护。[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要想对上文疑问给以某一方面的解释,就一定要调和题干中的矛盾,而选项D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加剧了题干的矛盾,故选D。

选项A、B、E都提供了一些额外信息,说明一次性筷子的好处;选项C说明了一次性筷子没有被禁止的一个现实原因。

■一项对东华大学企业管理系94届毕业生的调查的结果看来有些问题,当被调查毕业生被问及其在校时学习成绩的名次时,统计资料表明:有6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居班级的前20%。

如果我们已经排除了回答者说假话的可能,那么下面哪一项能够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适一些的解释? A.未回答者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的成绩名次都在班级的前20%以外。

B.虽然回答者没有错报成绩,但不排除个别人对于学习成绩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C.东华大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名次排列方式与其他大多数学校不同。

D.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E.在校学习成绩名次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行略微的美化。[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所有的上述毕业生都受到了调查,并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回答了所有的问题,那么,题干的断定就包含了明显的矛盾。D项断定,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因此,产生题干矛盾的条件不成立,也就是说,回答问题者的成绩都较好,因此,其中的60%的成绩居前20%就不奇怪。这就对题干做出了一个恰当的解释。其余各项对题干都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

对解释矛盾或差异型考题,解题思路的关键是抓住原文差异双方的差别,正是这一差别导致了现象的矛盾。

■胡萝卜、西红柿和其他一些蔬菜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具有防止细胞癌变的作用。近年来提炼出的β-胡萝卜素被制成片剂并建议吸烟者服用,以防止吸烟引起的癌症。然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反而比不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更易于患癌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够解释上述矛盾?

A. 有些β-胡萝卜素片剂含有不洁物质,其中有致癌物质。

B.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地区的居民吸烟者中癌症患者的比例都较其他地区高。

C. 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有其它许多易于患癌症的不良习惯。

D. β-胡萝卜素片剂不稳定,易于分解变性,从而与身体发生不良反应,易于致癌。而自然β-胡萝卜素片剂性质稳定,不会致癌。

E. 吸烟者吸入体内烟雾中的尼古丁与β-胡萝卜素发生作用,生成一种比尼古丁致癌作用更强的有害物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E项如果为真,说明β-胡萝卜素的抗癌作用,不是无条件的。吸烟者吸入体内烟雾中的尼古丁与β-胡萝卜素发生作用,生成一种比尼古丁致癌作用更强的有害物质,这就造成经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反而比不常服用β-胡萝卜素片剂的吸烟者更易于患癌症。这有说明力地解释了题干陈述的现象。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产“星愿”、德国产“心动”和美国产的“EXAP”三种轿车最受女性买主的青睐。调查指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按照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计算,这三种轿车名列前三名。星愿、心动和EXAP三种车的买主,分别有58%、55%和54%是妇女。但是,最近连续6个月的女性购车量排行榜,却都是国产的富康轿车排在首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 A.每种轿车的女性买主占各种轿车买主总数的百分比,与某种轿车的买主之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

B.排行榜的设立,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消费者的购车方向。而发展国产汽车业,排行榜的作用不可忽视。

C.国产的富康轿车也曾经在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的排列中名列前茅,只是最近才落到了第四名的位置。

D.最受女性买主的青睐和女性买主真正花钱去购买是两回事,一个是购买欲望,一个是购买行为,不可混为一谈。

E.女性买主并不意味着就是女性来驾驶,轿车登记的主人与轿车实际的使用者经常是不同的。而且,单位购车在国内占到了很重要的比例,不能忽略不计。[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在近期中国汽车的市场上,按照女性买主所占的百分比,题干一方面断定,星愿、心动和EXAP名列前三,另一方面又断定富康位居榜首,这看来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前者排名的依据,是某种轿车的买主之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例如,星愿车的买主中,58%是女性;后者排名的依据,是富康车的女性买主占各种轿车买主总数的百分比。因此,这样情况完全是可能的:尽管富康车的女性买主在各种轿车买主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居第一,但是,富康车的买主中,女性的比例却低于54%。这样,题干的断定就不存在任何矛盾。A项正是指出了这一点,因此有助于解释题干中似乎存在的矛盾。其余各项都无助于做到这一点。

■尽管是航空业萧条的时期,各家航空公司也没有节省广告宣传的开支。翻开许多城市的晚报,最近一直都在连续刊登如下广告:飞机远比汽车安全!你不要被空难的夸张报道吓破了胆,根据航空业协会的统计,飞机每飞行1亿公里死1人,而汽车每走5000万公里死1人。汽车工业协会对这个广告大为恼火,他们通过电视公布了另外一个数字:飞机每20万飞行小时死1人,而汽车每200万行驶小时死1人。

如果以上资料均为真,则以下哪项最能解释上述这种看起来矛盾的结论? A.安全性只是人们在进行交通工具选择时所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便利性、舒适感以及某种特殊的体验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B.尽管飞机的驾驶员所受的专业训练远远超过汽车司机,但是,因为飞行高速的原因,飞机失事的生还率低于车祸。

C.飞机的确比汽车安全,但是,空难事故所造成的新闻轰动要远远超过车祸,所以,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格外深刻。

D.两种速度完全不同的交通工具,用运行的距离做单位来比较安全性是不全面的,用运行的时间来比较也会出偏差。

E.媒体只关心能否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根本不尊重事情的本来面目。[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中的第一个统计数字似乎说明飞机比汽车安全,第二个统计数字似乎说明汽车比飞机安全,而题干又断定这两个统计数字都正确,这似乎存在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飞机和汽车的速度明显不同。在不知道二者的速度或速度比的情况下,只以运行距离为单位,或者只以运行时间为单位无法比较二者的安全性。D项正确地指明了这一点。其余各项作为对题干的解释均不得要领。

■经济学家与考古学家就货币的问题展开了争论。

经济学家:在所有使用货币的文明中,无论货币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是因为其稀缺性而产生其价值的。考古学家:在索罗斯岛上,人们用贝壳作货币,可是该岛上贝壳遍布海滩,随手就能拾到呵。下面哪项能对二位专家论述之间的矛盾做出解释? A.索罗斯岛上居民节日期间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互换货币,以示庆祝。B.索罗斯岛上的居民认为鲸牙很珍贵,他们把鲸牙串起来当作首饰。

C.索罗斯岛上的男女居民使用不同种类的贝壳作货币,交换各自喜爱的商品。D.索罗斯岛上的居民只使用由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货币。

E.即使在西方人将贵金属货币带上索罗斯岛之后,贝壳仍然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D项断定,索罗斯岛上的居民只使用由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货币,这说明,虽然作为货币原料的贝壳遍布海滩,但作为货币本身的加工过的贝壳仍可能因其稀缺性而产生价值。这样,经济学家和考古家的观点并不存在矛盾。其余各项均不能对题干做出解释。

(二)归纳型逻辑推理

归纳题的解题思路是“自上而下”,即假定我们所面临的段落的推理成立,让我们从段落推理中推出某些结果。具体地说,归纳与假设、支持、反对、评价题型的最大差异在于:归纳所面临的段落推理是肯定成立的推理,因此归纳是从上面段落中必然能得到什么,我们不能怀疑段落推理的合理性;而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考题所面临的段落是有待评价的推理,因此这四类考题是让我们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放到段落中对段落推理起到一定作用。

如何理解归纳推理中的必要条件对正确理解归纳推理非常重要。在归纳题型中,我们所面临的段落推理是完全成立的推理,所以推理之中的隐含假设(而这个隐含假设是段落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许多推断题的答案本质上就是隐含假设)必定成立。在归纳中,有时段落推理可能仅仅只列举了使推理成立的一些必要条件,但段落推理的成立可能依赖于许多条件,只有所有的必要条件都找到了,才可以构成充分条件推导出推理的结论。诚然,有原因才能有确定的结果,但只有找到了所有影响某一确定结果的原因,我们才能得出这个确定的结果。但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确定结果,必定可以推断它的一些原因(必要条件)存在。同样,有条件才能有确定的结论,但只有找到了所有影响某一确定结论的条件,我们才能得出这个确定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确定的结论,必定可以推出它的必要条件存在,而只由一个或几个必要条件一般不能推出它的结论必然成立。

由于归纳题型的段落推理是肯定成立的推理,因此,我们不能够对段落的内容是否正确、结论是否荒谬、推理是否合理做出评价,我们的目标应锁定在怎么样才能找到能从段落推理中得出的一个选项。很多归纳题的阅读难度要大于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这四类题,并且由于归纳题的段落中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出题方向,所以读题要求比较高,读题时需要注意从逻辑层次结构上去把握段落推理关系,要学会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原文的层次是什么,并在快速读完一遍题后脑中要将题干内容的层次分清楚。而且由于归纳题的段落推理是必定成立的推理,而且其答案是从上面段落中推出来的,因此,选项应为段落所涉及的内容。

(一)直接推断 这类题型的具体形式是:以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从题干出发,不可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解决直接推断型考题,考生只需运用日常逻辑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大多数工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会逐渐过时,而从掌握到过时所需的时间目前由于新的生产工艺(AMT)和出现而被缩短。考虑到AMT的更新速度,一般的工人从技能的掌握到过时的时间逐渐缩短为4年。

以下哪项如果可行,将使企业在上述技能的加速折旧中,能最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

A. 公司把能力强的雇员在他们进入公司的6年之后送去培训。B. 公司每年都对其为期5年的AMT计划追加投资。C. 公司定期走访诫雇员,来确定AMT计划对他们的影响。D. 在AMT计划实行之前,公司将开设一个教育机构来向雇员说明AMT计划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E. 公司为其雇员定期开办培训,使他们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A和B项的时间周期过长,跟不上AMT的更新速度。C和D项无法说明如何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相比之下,E项如果可行,将使企业在上述技能的加速折旧中,能充分地利用工人的技能。

■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能快速方便地查询世界各地的信息,对科学研究、商业往来乃至寻医求药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然而,如果上网成瘾,也有许多弊端,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可能荒废学业、影响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个网点上登载了“互联网瘾”自我测试办法。

以下各项提问,除了哪项,都与“互联网瘾”的表现形式有关? A.你是否有时上网到深夜并为联结某个网站时间过长而着急? B.你是否曾一再试图限制、减少或停止上网而不果? C.你试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是否会感到烦躁、压抑或容易动怒? D.你是否曾因上网而危及一段重要关系或一份工作机会? E.你是否曾向家人、治疗师或其他人谎称你并未沉迷互联网?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A。

A项的提问涉及的只是“有时”上网时的表现,与上网成瘾无关。其余各项均涉及上网成瘾或其对工作的影响。

■以下诸项结论都是东方理工学院学生处根据各个系收到的1997~1998学奖助学金申请表综合得出的。在此项综合统计做出后,因为落实灾区政策,有的系又收到了一些学生补交上来的申请表。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被补交奖助学金申请表的新事实所推翻? A.汽车系仅有14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至少有5700元。B.物理系最多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为2800元。C.数学系共有8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等于3000元。D.化学系至少有5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多于2000元。E.生物系至少有7名学生交申请表,总申请金额不会多于汽车系。[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有上限的断言最容易被补交申请表的情况所推翻。而有上限的断言是:选项B、E。其次是数量准确的断言容易被补交申请表的情况所推翻,即选项A、C。选项D完全是低限断言,完全不受补交申请表的影响。

■在黑、蓝、黄、白四种由深至浅排列的涂料中,一种涂料只能被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涂料所覆盖。

若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 Ⅰ.这种颜色不是蓝色。Ⅱ.这种颜色不是黑色。Ⅲ.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Ⅲ没有包含蓝色本身,Ⅰ本身是假命题,因为蓝色也是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而且黑色不能被蓝色覆盖。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确定论点及继续推论

确定论点及继续推论型题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对话,要求总结它们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什么内容没在题干中表达或段落最强调的是什么。或给出一段论述,要求推出结论或段落的主要观点(确定论点型暨继续推论型的变种: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对语言的理解,解此类题型主要是要凭语感、常识和日常的逻辑推理能力去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

■有一种通过寄生方式来繁衍后代的黄蜂,它能够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自己的卵。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过多,它的幼虫就会在互相竞争中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空间和营养而死亡;如果它在宿主的卵中注入的卵过少,宿主卵中的多余营养部分就会腐败,这又会导致它的幼虫的死亡。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有关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I.上述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包括它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

II.在虫卵较大的昆虫聚集区出现的上述黄蜂比在虫卵较小的昆虫聚集区多。

III.黄蜂注入过多的虫卵比注入过少的虫卵更易引起寄生幼虫的死亡。A. 仅I。B. 仅II。C. 仅III。D. 仅I和II。E. 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复选项Ⅰ一定是真的。否则,如果上述黄蜂的寄生繁衍机制中,不包括它准确区分宿主虫卵大小的能力,那么,它就不能在适合自己后代寄生的各种昆虫的大小不同的虫卵中,注入恰好数量的自己的卵。

复选项Ⅱ不一定是真的,因为完全可能虫卵较大的昆虫数量比虫卵较小的昆虫少得多,这样,上述黄蜂就会相对集中在虫卵较小的昆虫聚集区。

复选项Ⅲ显然不一定是真的。

■左撇子的人比右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例如过敏。然而,左撇子也有优于右撇子的地方,例如,左撇子更擅长于由右脑半球执行的工作。而人的数学推理的工作一般是由右脑半球执行的。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I.患有过敏或其他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右撇子多。II.在所有数学推理能力强的人当中左撇子的比例,高于所有推理能力弱的人中左撇子的比例。

III.在所有左撇子中,数学推理能力强的比例,高于数学推理能力弱的比例。A. 仅I。B. 仅II。C. 仅III。D. 仅I和III。E. 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选项Ⅰ不能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因为从“左撇子的人比右撇子的人更容易患某些免疫失调症”,推不出“患免疫失调症的人中,左撇子比右撇子多”。例如,从“苗族姑娘比汉族姑娘更擅长跳舞”,推不出“擅长跳舞的人中,苗族姑娘比汉族姑娘多”。

选项Ⅱ也不能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

选项Ⅲ可以作为结论从题干中推出。否则,如果在所有左撇子中,数学推理能力强的比例,不高于数学推理能力弱的比例,那么,一般地左撇子并不擅长数学推理(充其量只比更不擅长数学推理的右撇子较强),这显然有悖于题干的断定。

■在2000年,世界范围的造纸业所用的鲜纸浆(即直接从植物纤维制成的纸浆)是回收纸浆(从废纸制成的纸浆)的2倍。造纸业的分析人员指出,到2010年,世界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将不少于鲜纸浆,而鲜纸浆的使用量也将比2000年有持续上升。

如果上面提供的信息均为真,并且分析人员的预测也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I.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II.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总的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III.造纸业在2010年造的只含鲜纸浆的纸将会比2000年少。A.仅I。B.仅II。C.仅III。D.仅I和II。E.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复选项Ⅰ一定是真的。因为由题干:

2000年鲜纸浆是回收纸浆的2倍;

到2010年,回收纸浆将不少于鲜纸浆;

到2010年,鲜纸浆的使用量多于2000年的使用量。

由此显然可以推出:在2010年,造纸业所用的回收纸浆至少是2000年的2倍。

选项Ⅱ不一定是真的。例如,假设2000年鲜纸浆的用量是1个单位,回收纸浆是05个单位;到2010年,鲜纸浆的用量是11个单位,回收纸浆是12个单位。这一假设符合题干的所有条件,但2010年纸浆总用量少于2000年的2倍。

选项Ⅲ不一定是真的,造纸业在2010年造的只含鲜纸浆的纸将会比2000年较少。

■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在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中对由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 如果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将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室效应。

B. 只要有效地保护好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那么,即便工厂超量耗用由植物生成的燃料,也不会使全球的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C. 如果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除非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D. 只要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可使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避免出现。

E. 如果全球气候出现了温室效应,则说明或者是全球的绿色植被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者各国的工厂耗用了超量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中做出了三个断定:

工厂产生二氧化碳;

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如果二氧化碳超量产生,则会出现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

从上述三个断定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并且没有足够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使全球出现温室效应。这正是C项所断定的。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

■某公司在一次招聘中,对所有申请者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其中包括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是一个诚实的人?”有五分之二的申请者的回答是:“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该公司在这次测试中,很可能低度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因为

以下哪项作为上文的后续最为恰当?

A. 在这次测试中,有些非常诚实的申请者可能作了不诚实的回答。B. 在这次测试中,那些回答“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的申请者可能是非常不诚实的。

C. 在这次测试中,那些回答自己是不诚实的申请者,他所作的这一回答可能是诚实的。

D. 在这次测试中,有些不诚实的申请者可能宣称自己是诚实的。E. 在这次测试中,其余五分之三的申请者中,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我非常不诚实”。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当一个申请者回答自己不诚实(不管何种程度上),总可以判定他是不诚实的。因为如果他的回答是假的,则他不诚实(例如,如果“我至少有一点不诚实”是句假话,那么事实上他可能非常不诚实);如果他的回答是真的,则他自然是不诚实的。因此,当一个申请者回答自己不诚实时,是不可能使该公司低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的。所以,B、C和E作为题干的后续均不恰当。A项使该公司可能高估申请者中不诚实的人所占的比例,作为题干的后续自然不恰当。

D项作为题干的后续恰当。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以下哪一选项作为本段短文的结束语最为恰当?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C.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游客出入公园而引起交通阻塞。D.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E.尽可能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由题干知,大型游乐公园里的有两个经营项目:现场表演与公园餐馆。从题干的陈述不难发现,第一个项目是为第二个项目服务的,即现场表演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群流动的引导,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因此,D项恰当。其余各项所断定的都可能是现场表演的,作为结束语言均不恰当。

■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增加人体阻止吸收过多的胆固醇的能力,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能明显地增加血液中高浓度脂肪蛋白的含量。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A.有些人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则这些人一定是胖子。

B.不经常经进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胖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中出现高胆固醇的风险越来越大。

C.体育锻炼和减肥是降低血液中高胆固醇的最有效的方法。D.有些人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减肥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E.标准体重的人只需要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D。

题干断定:有些人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能增加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同时,血液中的高浓度脂肪蛋白含量的增多,会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由此可以推出,有些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减肥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此,D项作为题干的推论是恰当的。C项和D项类似,但其所做的断定过强,作为从题干推出的结论不恰当。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一)评价

评价考题主要考查我们评价论点的能力,由于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针对段落推理成立的隐含假设起作用,所以读题时要注意体会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然后去寻找一个能对段落推理起到正反两方面作用的选项。

当选项为一般疑问句时,对这个问句有两方面的回答——“是”和“否”。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驳斥作用;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反对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于是,这个问题就对段落推理有评价作用。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正确的选项一定是对这个问句的“是”与“否”的回答都起作用,如果仅仅对一方面回答起作用,则不是评价。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哈丁争论说,人们使用起共同拥有的(即对任何使用者开放的)牧场比使用私人的牧场更不注意。每个放牧者都有过度使用公地的冲动,因为从中获得的利益将归于个人,而由于过度使用土地而引起的土地质量下降的成本由所有使用者分摊。但一项研究比较了2.17亿英亩的公用牧场和4.33亿英亩的私人牧场,表明公用牧场的条件更好。与哈丁的宣称做比较,评价以上描述的这项研究的意义时,以下哪一个问题的答案将最有用?(A)有没有一些放牧者,他们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既使用公用又使用私人土地?(B)那些自己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的放牧者是否倾向于更愿意使用公地而不使用私人土地来放牧?(C)在用来放牧之前该研究中的私人土地是否与公地的质量相当?(D)该研究中的公地使用者是否至少与私人土地的使用者一样有钱?(E)是否有任何牧群的所有者只在公地不在私人土地上放牧?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哈丁的宣称是因为过度使用,公地比私人牧地条件恶化更快。研究表明,公地现在的状况更好,但如果在放牧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不相当,公用牧地的条件就远远好于私人牧地,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不会削弱哈丁的宣称。反之,如果在放牧之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确实相当,那么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能削弱哈丁的宣称。因此,C能起到评价作用。A和E不合适,因为不管某些放牧者使用两种土地还是只使用公地,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同样,不管放牧者是否更喜欢使用公地,如B所说,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而D不合适是因为如果公地的使用者更加富有,或更不富有,都不会使研究的说服力减小。

当选项为特殊疑问句或陈述句时,如果对这些选项的回答的精确信息,可以使上面的推理成立或不成立,即对这个精确的信息,加入“否定”之后,对段落推理成立方向刚好与原来相反,那么这个选项就为评价。

评价型考题虽然在联考试卷中涉及不多,但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逻辑题型,应该成为今后考试的主流题型之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而对维生素的需求却日趋势多。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应当注意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为了对上述断定做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关重要?

A.对老年人来说,人体对卡路里需求量的减少幅度,是否小于对维生素需求量的增加幅度?

B.保健品中的维生素,是否比日常食品中的维生素更易被人体吸收? C.缺乏维生素所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是否比对年轻人更严重? D.一般地说,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否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E.保健品是否会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的议论要成立,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并非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否则,如果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实际上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那么,老年人只要维持年轻时的日常食物就可以了,毋须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因为年轻时的日常食物中超过实际需要的维生素,正发可以用来补充老年人增长的需要,这样题干的议论就不能成立。D项的问题涉及的正是这个条件,因此对于评判题干至关重要。其余各项中,A和C项与评判题干无关,B和E项与评判题干有关,但其重要性不如D项。

■据一项统计显示,在婚后的13年中,妇女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5公斤,男子的体重平均增加了12公斤。因此,结婚是人变得肥胖的重要原因。

为了对上述论证作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 为什么这项统计要要选择13年这个时间段作为依据?为什么不选择其它时间段,例如为什么不是12年或14年?

B. 在上述统计中,婚后体重减轻的人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占多大的比例?

C. 在被统计对象中,男女各占多少比例?

D. 这项统计的对象,是平均体重较重的北方人,还是平均体重较轻的南方人?如果二者都有的话,各占多少比例?

E. 在上述13年中,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体重增减状况是怎样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E项提出的总是问题对评价题干的论证最为重要。因为如果在上述13年中,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体重增减状况和题干的统计结果类似,那么,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人们对于搭乘航班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所统计,光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的正确性,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地面交通事故? B.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

C. 在上述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

D. 在上述10年间,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否是最高的?

E. 在上述10年间,哪一年死于空难的人数最多?人数是多少?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回答C提出的问题对评价题干的论证最为重要。因为在对航运和地面交通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时,在事故罹难者的绝对数量之间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事故率和事故死亡率之间进行比较。为了进行这种比较,不光要知道统计年限内航运和地面交通事故罹难者的绝对数字,而且要知道有多少人加入地面交通,有多少人加入航运。选项C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

选项B提出的是类似的问题,但它仅涉及我国,不符合题干。

■在北欧一个称为古堡的城镇的郊外,有一个不乏凶禽猛兽的天然猎场。每年秋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富于冒险精神的狩猎者。一个秋季下来,古堡镇的居民发现,他们之中此期间在马路边散步时被汽车撞伤的人的数量,比在狩猎时受到野兽意外伤害的人数多出了两倍!因此,对于古堡镇的居民来说,在狩猎季节,呆在猎场中比马路边散步更安全。

为了要评价上述结论的可信程度,最可能提出以下哪个问题? A. 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数量的居民去猎场狩猎? B. 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比例的居民去猎场狩猎?

C. 古堡镇的交通安全纪录在周边几个城镇中是否是最差的? D. 来自世界各地的狩猎者在这个季节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在狩猎时意外受伤?

E. 古堡镇的居民中有多少好猎手?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一般地说,秋季古堡镇的居民在马路边散步的人数比较是很高的,只有在知道了古堡镇居民中去猎场狩猎的人数比较,对这两个场合中的受到意外伤害的人数进行比较才有意义。B项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对评价题干的结论最为重要。

如果题干中给出了在两个场合下受到意外伤害的具体人数以及古堡镇的居民人数,那么回答A项提出的问题就可以准确地认真出两个场合下的事故率并进行比较,但是题干中并没有给出这样的具体数字,因此,A项提出的问题无助于对题干的结论进行评价。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这种禁令就如同为了禁止无证驾车在道路上没立路障,这道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但同时也阻挡了99%以上的有证驾驶者。为了对上述论证作出评价,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未成年吸烟者在整个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超过1%? B.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购烟者的不便究竟有多大? C.无证驾车者在整个驾车者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真的不超过1%? D.从自动售烟机中是否能买到任何一种品牌的香烟? E.未成年人吸烟的危害,是否真如公众认为的那样严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自动售烟机也是成年吸烟者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购烟渠道的话,那么,题干的论证就能成立;否则,题干的论证将受到严重的质疑。因此,为了对题干的论证作出评价,回答B项的问题最为重要。事实上,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带给成年购烟者的不便越大,则对题干论证的支持力度越大;否则,对题干的削弱力度越大。

■在经历了全球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T政府的上述宣称? A.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对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E.运用经济计量方法预测T国的下一次股市**的时间。[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对某个事物的评价,首先要有个评价的基准,也就是可比较的标准。按照B的设计操作,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如果同样受到类似于T国的股市暴跌的冲击,则T国政府的宣称将受到严重质疑;否则,T国政府的宣称将受到支持。显然,这一操作有利于评价T政府的宣称。其余各项,对评价T国政府的宣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七)综合支持与削弱 支持和削弱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解题思路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其答案对段落推理的作用刚好相反。而且对某些题目,到底是属于支持还是削弱也很难区分,有的题目貌似支持实际上是削弱,有的题目貌似削弱实际上是支持。比如原文认为A不是导致B的原因,要对其进行削弱,就可以指出A是B的间接原因,即指出A通过导致C而间接的导致了B。实际上也就支持了A是B的原因。

因此,加上提问方式的不同和解题时运用排除法等,支持题型也可转化为削弱题型来考虑,削弱题型也可转化为支持题型来考虑。要明确的是,不论支持还是削弱,题干的选项都必须首先与题干相关,紧扣题干,与题干不相干、不一致的选项都不能加强题干,也不能削弱题干。因此,不管是哪一类的支持或削弱方式,支持或削弱都最终对推理或结论起作用,所以找到结论非常重要,并且选项应与结论有关。

支持题型的解题思路是,要注意寻找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而如果是最不能支持型,当然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就最不能支持了。同样,对于削弱题型也要分清最能削弱型还是最不能削弱型。如果是最不能削弱型,解题时可采取排除法,应先将能与题干唱反调的选项排除掉,最后剩下的选项不管是与题干不相干还是支持题干的都是最不能削弱的。如果是最能削弱型,则应首先将选项与题干一致的选项排除掉,同时寻找与题干相矛盾或不一致的选项,从中进一步比较削弱的程度。这里再说明几个注意点:

1、最能支持(或削弱)型考题,一般选项中至少有两个能支持(或削弱)的选项,因此,在确定答案时必须比较其支持(或削弱)的程度

2、前面讲的几种支持与削弱的方式只是给考生解题时提供的一种思路,对某些考题可能用其中的几种思路都说得通,因此,考生不要拘泥于具体每一道逻辑题到底归于哪一类,特别是真正到考场,我们会发现没有时间判断考题属于哪一类,在考试中主要还是凭平时训练积累起来的感觉来迅速解题。

3、要注意提问方式,一定要审题清楚。近来,支持与削弱类考题增加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问方式的灵活多变,问题多绕几个弯,比如:

(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或削弱)以上反对者的结论?(2)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不能支持(或削弱)***的结论?(3)支持型和削弱型的变种:除***之外,都支持(或削弱)***(4)以下都是对题干结论的支持(或削弱),除了

所以,保持头脑的清醒、搞清不同提问方式的不同特点,抓住本质,阅读细心和注意审题是取得逻辑考试高分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人对某位法官在性别歧视类案件审理中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一质疑不能成立,因为有记录表明,该法官审理的这类案件中南海60%的获胜方为女性,这说明该法官并未在性别歧视类案件的审理中有失公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对上述论证构成质疑?

I.在性别歧视案件中,女性原告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和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II.一个为人公正的法官在性别歧视案件的审理中保持公正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III.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遭到性别歧视,女性应该在60%以上的此类案件的诉讼中获胜。A.只有I。B.只有II。C.只有III。D.只有I和III。

E.I、II和III。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复选项Ⅱ不能对题干的论证构成质疑。因为,第一,它不能对题干的论据构成质疑;第二,它不能对题干中从论据到结论的推断构成质疑;第三,它同样不能对题干的结论构成质疑,因为一般地,某人做某件事有难度,不能对某人做成了这件事构成质疑,例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很困难,这不能对中国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构成质疑。复选项Ⅰ能构成质疑。复选项Ⅲ显然能构成质疑。

■某保险公司计划推出一项医疗保险,对象是60岁以上经体检无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投保者在有生之年如果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则其医疗费用的90%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为了吸引投保者,保险金又不能定得太高。有人估计保险金将不是以支付赔付金,因而会是个赔本生意。尽管如此,保险公司的老总们仍决定推出该项保险。

以下各项断定如果为真,其中,哪项最不可能是老总们做出上述决策的依据?

A. 题干中的估计只是一种悲观估计,事实上还存在着乐观的估计。B. 推出这种带有明显折赔风险的险种,有利于树立保险公司的道义形象和信誉,而这更有利于开拓更大的保险市场。

C.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中老年人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D. 随着相关科研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医治近年内将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E. 推出上述险种,可以从国际老年人容福利基金组织申请资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D项所断定的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医治近年内将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对上述保险计划既不会产生正面影响,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不可能是题干中决策的依据。

其余各项都可能是上述决策的依据。

■据S市的卫生检疫部门统计,和去年相比,今年该市肠炎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下降。权威人士认为,这是由于该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正式投入了使用。

以下哪项,最不能削弱上述权威人士的结论? A.和天然饮用水相比,S市经过净化的饮用水中缺少了几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B.S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在五年前动工,于前年正式投入了使用。C.去年S市对餐饮业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大排档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检查和整顿。

D.由于引进了新的诊断技术,许多以前被诊断为肠炎的病案,今年被确诊为肠溃疡。

E.全国范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肠炎患者的数量呈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中权威人士的结论是:S市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正式投入了使用。

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则由于S市的饮用水净化工程于前年就投入了使用,因此,这一工程的使用,显然不能成为S市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原因。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C项的断定为真,则存在这种可能性,S市对餐饮业严格的卫生检查和整顿是在接近去年年底进行的。作为这种检查的结果,今年该市餐饮业的卫生状况比去年有明显改善;这又可能是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D项的断定为真,则今年肠炎患者的数量比去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去年会被诊断为肠炎的病例,今年被确诊为肠溃疡。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E项的断定为真,则说明可能是某种在全国范围内一般性的原因造成了S市肠炎患者的逐年减少。这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如果A项为真,则只有满足下述条件,题干的结论才可能被削弱:缺少所提及的微量元素会降低人对肠炎的抵抗力。没有根据认为此条件可满足。因此,A项不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一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作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对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地都查出了违禁物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海关检查员的论证?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查出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是无意地携带的违禁物品。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Ⅱ和Ⅲ。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选项Ⅰ不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一个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为不可疑,不能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同样不能说明检查员在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选项Ⅱ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一个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人关入员为不可疑,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因而能说明检查员在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选项Ⅲ能削弱海关检查员的论证。因为判定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为可疑,虽然不能说明检查员受了欺骗,但是能说明检查员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时不够准确。

■一个已经公认的结论是,北美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至于亚洲人是如何到达北美的呢,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亚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还连结着北美和亚洲,后来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北美的,在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最近的新发现导致了一个新的假设,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鱼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两个假设中更相信后者? A.当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的时候,亚洲人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B.上述连结北美和亚洲的陆地气候极为寒冷,植物品种和数量都极为稀少,无法维持动物的生存。

C.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亚洲和北美文化,显示出极大的类似性。D.在欧洲,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0000年以前。

E.在亚洲南部,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4000年以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B项的断定为真,则题干中的第一个假设就难以成立。因为第一个假设断定,迁涉者是以沿途的动物为食,而据B项可知,这样的动物当时难以存在。A项是支持第一个假充的理由。E项能支持第二个假设,但力度不大。其余各项与问题无关。

■有着悠久历史的肯尼亚国家自然公园以野生动物在其中自由出没有著称。在这个公园中,已经有10多年没有出现灰狼了。最近,公园的董事会决定引进灰狼。董事会认为,灰狼不会对游客造成危害,因为灰狼的习性是避免与人接触的;灰狼也不会对公园中的其他野生动物造成危害,因为公园为灰狼准备了足够的家畜如山羊、兔子等作为食物。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能加强题干中董事会的论证,除了

A.作为灰狼食物的山羊兔子等,和野生动物一样在公园中自由出没,这增加了公园的自然气息和游客的乐趣。B.灰狼在进入公园前将经过严格的检疫,事实证明,只有患有狂犬病的灰狼才会主动攻击人。

C.自然公园中,游客通常坐在汽车中游览,不会遭到野兽的直接攻击。

D.麋鹿是一种反应极其敏捷的野生动物。灰狼在公园中对麋鹿可能的捕食将减少其中的不良个体,从总体上有利于麋鹿的优化繁衍。E.公园有完备的排险设施,能及时地监控并有效地排除人或野生动物遭遇的险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A项不能加强(事实上削弱了)题干中的论证,因为作为灰狼食物的山羊兔子等和野生动物一起出没,这使得灰狼在捕食食物时,可能会对公园中的其他野生动物造成危害,这就削弱了题干中的论证。其余各项都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64名12~13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1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 A.研究中所测验的孩子并不是从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选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的差异存在。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已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托儿所阿姨的冷漠。

C.针对孩子的母亲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D.因为风俗的关系,在464名被测者中,在托儿所看护的大多数为女童,而在家看护的多数为男童。一般地说,女童比男童更易表现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

E.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结论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其根据是:表现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的被测度儿童,在1岁时曾由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1岁时曾在家中看护的儿童。A项能构成质疑。因为如果两组进行比较的儿童本身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差异,那么,他们是否较易紧张不安,完全可能由此种差异造成,而并非因为1岁时是否由托儿所看护。B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怀疑,题干中研究者的推断是否带上了研究者本人的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C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至少有一部分孩子,不是由于去了托儿所才有了依附心理,恰恰相反,而是表现出了过度的依附心理才被送进托儿所。D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认为,表现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的被测试儿童,在1岁时曾由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是因为该组中女童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不能认为是托儿所引发了孩子的紧张不安。与上述各项相比,E项显然最不可能构成质疑。

■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显示,近10年来:吸烟者的总数基本保持不变;每年只有10%的吸烟者改变自己的品牌,即放弃原有的品牌而改吸其他品牌:烟草制造商用在广告上的支出占其毛收入的10%。在Z烟草公司的年终董事会上,董事A认为,上述统计表明,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正好等于其支出,因此,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董事B认为,由于上述10%的吸烟者所改吸的香烟品牌中几乎不包括本公司的品牌,因此,本公司的广告开支实际上是笔亏损性开支。以下哪项,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最有力质疑? A.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对广告开支的有说服力的计算方法,应该计算其占整个开支的百分比,而不应该计算其占毛收入的百分比。B.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近年来各种品牌的香烟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变动。

C.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吸烟者在某个时候只喜欢一种品牌。

D.董事A的结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每个烟草制造商只生产一种品牌。

E.董事A的结论忽视了: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题干中统计的烟草业的广告收益,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收益的合计;同样,这样的广告支出,也是世界各烟草企业支出的合计。因此,虽然从合计上看收支相当,但对单个的烟草企业来说,其在广告上的支出和收益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显然不能因为题干的数据显示烟草业在广告上的收益等于其支出,而得出此类广告完全可以不做的结论。董事A的观点正是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烟草业是一个由处于竞争状态的众多经济实体组成的。E项指明了这一点,因而构成对董事A的结论的有力质疑。其余各项对董事A的质疑均不得要领。

■本题题干与上题相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董事B的结论的质疑? Ⅰ.如果没有Z公司的烟草广告,许多消费Z公司品牌的吸烟者将改吸其他品牌。

Ⅱ.上述改变品牌的10%的吸烟者所放弃的品牌中,几乎没有Z公司的品牌。

Ⅲ.烟草广告的效果之一,是吸引新吸烟者取代停止吸烟(死亡的吸烟者或戒烟者)而消费自己的品牌。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烟草广告的效果,至少可以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吸引消费其他品牌的吸烟者改吸自己的品牌;第二,说服消费自己品牌的吸烟者继续消费本品牌;第三,吸引新吸烟者消费自己的品牌。Ⅰ、Ⅱ和Ⅲ的断定如果为真,都能说明,不能因为Z公司的烟草广告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就认为该公司的广告是笔亏损性开支。因此,Ⅰ、Ⅱ和Ⅲ都能构成对董事B的质疑。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六)削弱 因果倒置

如果某两类因素A和B紧密相关,题干就指出A是造成B的原因,那么要削弱它,就可以说明B才是造成A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倒置”。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肥胖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月平均量,只占正常体重者的不到一半,而肥胖者的食物摄入的月平均量,基本和正常体重者持平。专家由此得出结论,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而不是摄入过多的热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严重削弱上述论证?

A. 肥胖者的食物摄入平均量总体上和正常体重者基本持平,但肥胖者中有人是在节食。

B. 肥胖者由于体重的负担,比正常体重者较为不乐意参加体育锻炼。

C. 某些肥胖者体育锻炼的平均量,要大于正常体重者。D. 体育锻炼通常会刺激食欲,从而增加食物摄入量。E. 通过节食减肥有损健康。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B项为真,则有助于说明,对于肥胖者来说,是体重的负担导致较少锻炼,而不是相反。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论证。■最近举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师大附中的学生对滚轴溜冰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相对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看来,玩滚轴溜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面的推论? A.师大附中与学生定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名次没有排在前二十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滚轴溜冰。B.玩滚轴溜冰能够锻炼身体,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

C.玩滚轴溜冰的同学受到了学校有效的指导,其中一部分同学才不至于因此荒废学业。

D.玩滚轴溜冰有助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E.玩滚轴溜冰很难,能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做好一件事情的毅力,这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典型的因果倒置型题目。选项A揭示了一个额外信息,说明经常玩滚轴溜冰的学生是被筛选过的,是因为成绩好才能玩,而不是因为玩才成绩好。

选项B、D、E都是支持题干推论的,排除;选项C虽然有一定削弱作用,但是程度太弱。

■新民住宅小区扩建后,新搬入的住户纷纷向房产承销公司投诉附近机场噪声太大令人难以忍受。然而,老住户们并没有声援说他们同样感到噪声巨大。尽管房产承销公司宣称不会置住户的健康于不顾,但还是决定对投诉不准备采取措施。他们认为机场的噪声并不大,因为老住户并没有投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表明房产承销公司对投诉不采取措施的做法是错误的? A.房产承销商们的住宅并不在该小区,所以不能体会噪声的巨大危害。

B.有些老住户自己配备了耳塞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挺有效果的。

C.老住户觉得自己并没有与房产承销商有什么联系,也没有太大的矛盾。

D.老住户认为噪声并不巨大而没有声援投诉,是因为他们的听觉长期受噪音影响已经迟钝失灵。

E.房产承销公司从来没有隐瞒过小区位于飞机场旁边这一事实。[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此题为因果倒置的题型。不是因为“机场的噪声并不大”,所以“老住户”才“没有投诉”,而恰恰是因为机场的噪音影响老住户的听觉导致迟钝失灵,所以已经感觉不到噪音了。

(三)综合型逻辑推理

综合型试题是相对较难的逻辑题,通常在题干中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考生从这些条件中合乎逻辑推出某种结论。解这类题一般一下子看不出答案,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做题时首先要把所有条件列出,再从条件的逻辑关系或事物的内部联系出发,逐步综合进行推理,注意一定要把所有条件彻底用完。

■甲乙丙三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三个人中,只有一个在考试中发挥正常。考试前,甲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丙说:

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

发挥正常的人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 发挥正常的人也是三人中惟一的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是发挥正常的人。B.乙是发挥正常的人。C.丙是发挥正常的人。

D.题干中缺乏足够的条件来确定谁是发挥正常的人。E.题干中包含互相矛盾的信息。[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如果甲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甲说的话,可知甲通过了化学考试,但没有能过物理考试;(注意,甲发挥正常但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和他所说的“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的话并不矛盾,因为从这句话不能得出“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甲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的人;又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物理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物理考试。矛盾!因此,甲不是发挥正常的人。

如果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根据丙说的话,可知丙通过了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知丙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并且是三人中惟一的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的人;又根据乙说的话,可知乙因为发挥不正常,也没有通过化学考试。这样,就有两个人没有通过化学考试。矛盾!因此,丙不是发挥正常的人。

如果乙是发挥正常的人,则可知乙通过了物理考试,但没有通过化学考试。又根据甲和丙说的话,可知甲和丙都没有通过物理考试。又由条件,可推出甲和丙都通过了化学考试。这里没有任何矛盾。因此,答案是B。

■全国运动会举行女子5000米比赛,辽宁、山东、河北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说:“辽宁队训练就是有一套,这次的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今年与去年可不同了,金银铜牌辽宁队顶多拿一个。”丙说:“据我估计,山东队或者河北队会拿牌的。”丁说:“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该是山东队的了。”比赛结束后,发现以上四人只有一人言中。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B.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河北队,第三名山东队。C.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河北队。D.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E.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山东队。[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用假设反证法。

若A成立,则甲真,乙假,丙假,丁真;

若B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真; 若C成立,则甲真,乙真,丙真,丁真; 若D成立,则甲假,乙假,丙真,丁假; 若E成立,则甲假,乙真,丙真,丁假。由于四人中只有一人言中,故只能选D项。

(注意本题不能用矛盾法做,甲、丙的话并不矛盾,因为这两句话可以同假。即甲真能推出丙假,但甲假推不出丙真。因为甲假说明有别的队拿牌,而题干并没讲只有辽宁、山东、河北三个队参加女子5000米比赛,因此,并不一定能推出丙真。同时用假设反证法时,应优先对选项进行假设反证,因为只要能确定其他选项都与题干的条件矛盾,省下一项没有矛盾,该选项就是正确答案。做题的目的是选出答案,并不一定要推出具体结果,因为有时根据题干条件不一定能推出唯一结果的,当然没有唯一结果并不等于没有正确答案)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匹配

(三)匹配题型的一般特点是:题干一般提供几类因素,每类因素又有几种不同情况,同时题干还给出属于不同类因素之间不同情况的判断,要求推出确定的结论。有的考生特别害怕这种匹配类型的题目,其实只要细心得法,这类题目并不难。解这类考题时,所要使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步骤较多,推理过程显得相对复杂。解题基本思路是,通过对题干给出的多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和排列组合,弄清题干中所给条件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一个条件出发,通过逻辑运算与推理,直至推出正确答案。

匹配型考题的主要解题方法有:一是,假设反证法,耐心点推是个笨办法,但绝对是个好办法;二是,表格法,把已知条件划在一个表格上,再进一步推理。

■三位高中生赵、钱、孙和三位初中生张、王、李参加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可选修的课程有:文学、经济、历史和物理。赵选修的是文学或经济。王选修物理。

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一个高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初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任何初中生选修,那么任何一个高中生也不能选修该课程;一个学生只能选修一门课程。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孙选修物理。B. 赵选修文学。C. 张选修经济。D. 李选修历史。E. 赵选修经济。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由题干,如果有一个初中生选修某门课程,那么就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该课程;反之亦然。

已知初中生王选修物理,所以有一个高中生也选修物理,即越、钱或孙选修物理。

又因为一个学生只能修一门课程,已知钱选修历史,所以钱不选修物理;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赵不选修物理。因此,可推出孙选修物理。

■如果上题题干的断定为真,且有人选修经济,则选修经济的学生中不可能同时包含 A. 赵和钱。B. 钱和孙。C. 孙和张。D. 孙和李。E. 张和李。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因为赵、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又已知赵选修文学或经济所以钱或孙中至少有一人选修物理,不可能同时选修经济。

■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容易检验当D为真时,与题干的论述不矛盾。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题干推出D。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与“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出江西人最大;由“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余涌是安徽人;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可知上海人最小;由“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王宜是江西人。剩下没有判定的方宁只能是上海人。与选项D完全一致。既然选项D是可以从题干严格推理得出的,其他选项与D又不同,所以其他选择都是错的。

列个表更直观些:

王宜 > 余涌 >(方宁)

(江西)

安徽

上海

■某宿舍住着四个研究生,分别是四川人、安徽人、河北人和北京人。他们分别在中文、国政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Ⅰ.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Ⅱ.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

Ⅲ.四川籍研究生和另外某个研究生同在一个系。Ⅳ.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以上条件可以推出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为哪个系? A.中文系。B.国政系。C.法律系。

D.中文系或法律系。E.无法确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我们来使用假设反证法。要推四川籍研究生所在的系,我们来依次假设。

设四川=中文。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中文,是谁呢?不是河北籍(河北籍研究生不在中文系),也不是安徽籍(安徽籍研究生不和四川籍研究生同在一个系),那就是北京籍。而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

设四川=国政。则与“北京籍研究生单独在国政系”矛盾。

设四川=法律。则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在法律。是谁呢?不是安徽籍,不是北京籍,那就是河北籍。安徽籍在中文系,北京籍在国政系。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集合(二)

集合题型的一般特点是:在题目中出现“所有”、“有些”、“某个”、“每一个”、“没有一个”等集合型的叙述或题干提供的概念间的范围有重合的部分。可以根据基本的集合概念和逻辑常识解决该类题型,解这种题型的重点放在集合的“部分与全体”上,同时要善于分辨可能重合的部分和绝不会重合的部分。最直观的办法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画个小图,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此,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A. 中青年教员的住房问题,是教员的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B. 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C. 中青年教员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 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E. 老年教员普遍对自己的住房善比较满意。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题干只断定:所有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由此推不出: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为使题干的论证成长,B项必须为真,否则,如果有校长管理得法,但是却不关心教员福利,那么,他完全可能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这样,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今年国庆,当代商厦和双安商厦同时给持有本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的半数,赠送了价值100元的购物奖卷。结果,上述同时持有两个商厦的购物优惠的顾客,都收到了这样的购物奖卷。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所有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也同时持有当代商厦的购物优惠卡。Ⅱ.今年国庆,没有一个持有上述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分别收到两个商厦的购物奖卷。Ⅲ.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中,至多有一半收到当代商厦的购物奖卷。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由题干,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这说明,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人数不会少于持有当代优惠卡的顾客人数。如果持有双安优惠卡的顾客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收到当代的购物奖卷,这说明收到当代购物奖卷的人数,超过了持有当代优惠卡顾客人数的半数,这和题干的条件矛盾,因此,Ⅲ的断定一定为真。Ⅰ和Ⅱ都不一定是真的。这二者的关系是,如果Ⅰ是真的,则Ⅱ是真的;因为Ⅰ不一定是真的,所以Ⅱ不一定是真的,即二者都不一定是真的。

■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哈尔滨,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住了8个人。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干矛盾,除了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E.该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这类题目就是考察你对概念的外延是否交叉和包含的判断。要做对本题,就要理解,哈尔滨人是北方人;所以,假设其他概念不交叉,那么一共是8个人,因此,其他概念必须不能“交叉”。选项C中,广东人和法律系交叉了,这样,总人数就少于8人了,因此,与题干矛盾。选项A、B、D、E都没有构成新的概念交叉,因此不与题干矛盾。

■本问题发生在一所学校内。学校的教授们中有一些是足球迷。

学校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致要把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一个科贸写字楼,以改善学校收入状况。

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成科贸写字楼。如果以上各句陈述均为真,则下列哪项也必为真? A.学校所有的教授都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B.学校有的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C.学校预算委员会有的成员是足球迷。

D.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授。E.有的足球迷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必为真。因为所有的足球迷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不是足球迷。又有的教授是足球迷。因此有的教授不是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其余各项均不必定为真。

■如果作为上题陈述的补充,明确以下条件:所有的学校教授都是足球迷,那么下列哪项一定不可能是真的? A.有的学校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B.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中有的是学校教授。C.并不是所有的足球迷都是学校教授。

D.所有的学校教授都反对将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科贸写字楼。E.有的足球迷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不可能真。因为所有的教授都是足球迷,因此所有的教授都反对改建足球场;而所有的预算委员会的成员都主张改建足球场。因此不可能有预算委员会的成员是教授。

(摘自复旦版2006年《MBA联考300分奇迹逻辑分册》 周建武

程志伟 编著)

二人对话与辩论

(三)二人对话与辩论题型是对前面所述的假设、支持、削弱、归纳等逻辑推理题型的综合运用,因此是相对较难的题。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抓住对话双方意思的差异,二要注意对话或论辩双方的语气,从而明确问题的方向。

为有助于对二人对话或辩论类题型的理解,这里补充介绍一下对话中所涉及的“预设”方面的知识。预设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之分,语义预设是一个命题及其否定都要假定的东西,是一个命题能够为真或为假的前提条件;语用预设则可以表述为,如果话语A只有当命题B为交谈双方所共知时才是恰当的,则A在语用上预设B。由于日常交际中的推理都是具有某些共同背景知识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不必列出所有必需的前提,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省略本身可能不是真的或这种省略推理中可能暗含着逻辑错误。因此,在批判性思维中,常常需要把这些被省略的前提、假定、预设补充到推理过程中来,以便考察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即对推理者的推理进行评价。同时,由于这种省略形式的前提对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支持,有时候需要加强前提以便对结论提供更强的支持,或对该论证提供更好的辩护。被补充到前提中去的,可以是某个一般原理如因果关系陈述,也可以是某个假设、假定或事实性断言。对前提的加强可以到使该推理成为形式有效的推理的地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提高了推理中前提对结论的证据支持度。

■史密斯:根据《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杂种动物不属于该条例的保护对象。《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包括赤狼。而最新的基因研究技术发现,一直被认为是存种物种的赤狼实际上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由于赤狼明显需要保护,所以条例应当修改,使其也保护杂种动物。

张大中:您的观点不能成立。因为,如果赤狼确实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的话,那么,即使现有的赤狼灭绝了,仍然可以通过山狗与灰狼的杂交来重新获得。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概括了张大忠与史密斯争论的焦点? A.赤狼是否为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

B.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赤狼。C.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杂种动物。D.山狗与灰狼是否都是纯种物种。E.目前赤狼是否有灭绝的危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史密斯的观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应当包括杂种动物。其根据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包括赤狼。赤狼是杂种动物。既然赤狼明显需要保护,所以一般地,杂种动物需要保护。

张大中的观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中,不应当包括杂种动物。其根据是:如果某种杂交动物物种灭绝的话,可以通过动物的杂交来重新获得它。

因此,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件》的保护对象中,是否应当包括杂种动物。

■本题题干同上题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张大中的反驳所假设的?

A.目前用于鉴别某种动物是否为杂种的技术是可靠的。B.所有现存杂种动物都是现存纯种动物杂交的后代。C.山狗与灰狼都是纯种物种。

D.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条例执行效果良好。E.赤狼并不是山狗与灰狼的杂交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B项是张大中的反驳所需要假设的,否则,如果有的杂交动物不是现存纯种动物杂交的后代,那么,此种杂交动物物种一旦灭绝,就不能通过杂交来重新获得它,张大中反驳的根据就不能成立。

其余各项均不是需要假设的。

■张教授:智人是一种早期人种。最近在百万前的智人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头碎片的化石。这说明人类在自己进化的早期就已经知道用火来烧肉了。

李研究员:但是在同样的地方也同时发现了被烧焦的智人骨头碎片的化石。以下哪项最可能是李研究员所要说明的?

A.百万年前森林大火的发生概率要远高于现代。B.百万年前的智人不可能掌握取火用火的技能。C.上述被发现的智人骨头不是被人控制的火烧焦的。D.羚羊并不是智人所喜欢的食物。

E.研究智人的正确依据,是考古学的发现,而不是后人的推测。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张教授的结论是:人类在自己进化的早期就已经知道用火来烧肉了,其根据是:在百万年前的智人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头碎片的化石。

李研究员对此质疑的根据是:在同样的地方也同时发现了被烧焦的智人骨头碎片的化石,据此显然是要说明:上述羚羊的骨头不是被人控制的火烧焦的。

■本题题干同上题

第三篇:高中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发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十二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一)、张冠李戴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被人民群众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下列各项中属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有

①克服种种困难,两次入藏工作,历时十载②腰扎“钢围腰”,强忍病痛,长驱2万多公里,为边疆人民寻找甘泉③节衣缩食收养三个孤儿

④用自己的钱购买药品为农牧民治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正确答案是C肢。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繁森这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题词,各宣传机构和文艺团体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迹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43%的考生错选了D肢,把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当作是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类似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本题已经失去其实际意义,关键是要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现在有不少地区还有单科考试(上海等),还有考察时事记忆的题型。

(二)、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A.加拿大荷兰意大利B.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C.英国荷兰澳大利亚D.丹麦比利时西班牙

这是1994年高考政治第14题,正确答案是D肢。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启示: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要关注每各课件后面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三)、偷梁换柱法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试题第25题,正确答案是AB肢,D肢与题干不吻合。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正逆颠倒法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例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34题,应选答案为BCD肢。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考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肢,而把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肢舍弃了,以致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认真看题目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科目都不能忽视,养成好习惯,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和题肢的关键字词划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五)、主次颠倒法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例题】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33题,正确答案是AD肢,B肢与题干无关,C肢貌似辩证地看问题,其实不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的作用不论多么巨大,也只能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不可能“也有决定作用”。

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六)、因果倒置法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倒因为果或是倒果为因都是错误的。

【例题】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25题,正确答案是AC肢。B肢明显错误,因为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D肢是题干的“果”,而不是题干的“因”。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都误选了D肢,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命题者在这里使用了因果倒置的手法。

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七)、同义反复法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例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这是1995年高考政治第10题,此题正确答案是D肢。政治根源于经济。资产阶级在制定宪法时,之所以要用“全民性”来掩盖其民主的阶级性,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其根源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可见,D肢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根本原因,A肢是造成上述矛盾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和直接原因。题肢B和C是题干内容的变相重复,或者说都是题干内容的表现和注释,而不是原因。

启示: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

(八)、以偏概全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例题】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30题,正确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诚然,农村某地方确实需要劳动力,有不少就业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表明农村就业机会比城市还多,更不能得出因为有少数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城乡差别就不复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启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一般情况下,过于绝对的选项大部分是错误的。

(九)、添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题】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就是说A.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始终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B.在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不可能获得任何民主权利C.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和专政总是统一的D.随着国家的消亡,民主也就不存在了

这是1992年高考政治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CD肢。A肢的主干成分是“民主是国家制度”,命题者在句中增加了“始终”一词,这就使观点的正确性发生了变化。因为,民主制度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阶级社会中,只是个别现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才真正在世界多数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可见A肢是错误的。又如,B肢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主作为国家权力,总是由统治阶级独享的,但不等于说被统治阶级没有“任何”自由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不懈地争取自身民主权利而进行斗争,也会迫使资产阶级作些让步,从而获得某些民主自由权利。所以B项是不符合实际的,应予以否定。

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法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题】

1、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19题,目的是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观点的认识。为增加试题难度,拉开考生档次,命题者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出四个相似的题肢,虽然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但考生误选率高达60%。因为,A题肢的美和善、C题肢的“是”与“彼”都是指的一个方面,构不成对立统一;B题肢的“登”与“临”是指实践,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可见,考生只有对唯物辩证法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并对题肢作仔细的比较、辨析,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题】

2、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如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近年来就一直在l美元合80-140日元之间波动。这表明()。A.一国货币的价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的B.一国货币的价值由他国货币的价格决定C.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D.汇率反映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题涉及汇率,干扰性比较强,主要来自于“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题目的D选项是“反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少同学很可能会选D。但是D与题目材料中的话明显是一个错位,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不是说经济水平的高低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汇价高并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汇价低也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低。这题也可以反推,日本、意大利的汇率比较低,但是它们是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等国家的汇率比较高(相对于日本、意大利),而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汇率上升的话,表明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出口比较好;相反,汇率下滑,这表明经济状况不太好,出口不力,汇率的变化表面是一种货币比价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两国经济状况(主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变化。AB两项明显应该排除。正确答案是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缜密思考,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十一)、答非所问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例题】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防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这场危机自主作出的选择等三点主张。这说明A.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B.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C.中国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D.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28题,正确答案是CD肢,AB两肢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可选。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十二)、舍本求末法

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题】1995年初,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而据亚洲开发银行同年年底发表的统计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为17905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状况没有改变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奉行经济扩张和掠夺的新殖民主义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在逐渐减轻

这是1997年高考政治第17题,正确答案是C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一种表现,本质一定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题干材料指出:“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D肢就是据此提出的顺理成章的干扰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D肢所反映的现象正是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这一本质的表现。它们这样做,并不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恩赐和同情,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加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达到1790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经济现象,从表面看好像是A肢和B肢造成的,其实它们都不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的根本原因,二者虽然和题干有联系,本身也正确,但都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以上介绍的仅是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有些特殊的方式就不一一例举。值得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能力要求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干扰方式,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选择题解题步骤

(一)、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选择题的类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选择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

选择题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组成:文章、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步骤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短题干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题干短读,抓住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很重要。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排查误项。

(4)不得已,猜。(不可常用)

(5)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近年的高考选择题大多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二)、解选择题的七项原则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第四篇:结构化面试题型及解题技巧(应变能力)

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型及解题技巧(应变能力类)

应答思路

面试时,考官经常会抛出令人措手不及的考查考生应变能力的题目,主要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考查考生对突发事件、棘手问题的应对。考查考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能力,考生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思维反应要敏捷,情绪要稳定,考虑问题要周到。考生应遵循“先冷静,迅速补救处理,再追究责任”的原则,保持冷静,先安抚情绪,然后及时补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记录、汇报问题,或协调解决、督办,再向上级汇报,追究责任等。

比如,考官问,发现旅游者食物中毒,导游人员应该怎么做?首先应该避免其他旅客出现慌乱情绪,控制情绪;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候期间,设法使中毒者催吐,让中毒者大量喝水,以加速排泄,缓解毒性,请医院开具诊断证明;迅速报告旅行社并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

还有一种应变能力题,提出的问题往往针对考生回答问题内容本身,问题较尖刻,此时应该控制情绪,告诉自己考官并无恶意,只是在考查自己的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反应力、应变力、自我认知能力等。

比如,考官问,从心理学角度看,为了给主考官留下好印象,面试过程中考生总是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掩饰自己的不足,你现在是否也是这种心态?面对这种压力式问题,主考官更关注的,不是考生回答了什么,而是怎样回答。考生要注意:第一,千万不要紧张、慌乱,不要认为是自己或别人面试表现不够理想,因而主考官才故意设题刁难自己,更不能认为“大祸临头”。第二,回答态度要诚恳。实事求是承认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的评价。因此,面试过程中考生扬长避短,甚至投主考官之所好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回答能体现出机智、幽默为上策,这样考官会认为,考生不仅处变不惊,且有化解压力与紧张气氛的能力。

(一)人际冲突

基本套路:

①对冲突进行理性分析,理清冲突的性质、原因以及相应的后果。

②权衡各项因素的利弊,从客观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立场,用巧妙的方式表达(委婉法、幽默法、第三者介入法等)。

③保持思想的开放性、行动的积极性、反应的敏捷性、做事的高效性,化解冲突,协调好各方利益,使合作顺利进行。

④对可预见的“双赢”局面作适当描述,并再次表明态度,提出希望。

(二)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你是负责人

导语:我作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从大局出发,认真解决好:

首先:保持冷静

其次: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就采取紧急措施,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就上报领导,尽快解决问题。

第三:总结反思,吸取教训

结语:总之,我会认真处理好这个事情,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以后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二)尴尬事件,你是主角

导语: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的确会感到非常尴尬,但是我会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好:

首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表示谅解,其产生一定有原因

其次:尝试与对方沟通,争取化解尴尬

第三:自我反思或者表态不因为这个事情而影响心情、影响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我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个事情,本着和谐相处的原则小事化无。

(三)两难抉择,你要决定

导语: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确感到很为难,但是,我会整体利益出发,采取以下做法

首先:分析原则性问题还是非原则性问题,或者分析轻重缓急

其次:做出选择后,对另一方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矛盾的产生

第三:分析产生这个两难抉择的原因,避免今后工作生活上发生类似的事情,或总结经验。

结语:总而言之,我会尽量兼顾两方的利益,把握原则性问题去处理这个事情。

(四)工作中的棘手事

导语: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发生了题目中假设的情形,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正确分析事情的性质,轻重缓急

其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解决,如果不能,可求助同事或上报领导 第三:从这个事情中吸取经验,拓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范围

结语:总之,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刺手的事,我都会保持冷静,正确看待,敢于挑战困难,灵活、稳妥处理,并注意从中吸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驾驭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有关“棘手”问题的应答思路

在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目的不同的试题,一种是正常的素质能力测试题,另一种是超常的素质能力测试题。有时,考官以事先设计的问题为基础,即兴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在面试中被看作

是“拔高题”,应试者对待这类考题切不可掉以轻心,也许正是对这样的问题的答案,决定了面试的成败。比如,针对税务人员可能提出面对,秉公执法与恂私枉法考验的问题。诸如:“如果您是税务专管员,在您的管辖范围内,您的亲属发生了偷税行为,您会怎样处理?”面对类似的问题,应试者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类问题本身就不是简单的问题。税务人员面对您所管辖区内的亲属偷税问题,可以选择秉公执法,也可以就事论事,一事一议,也可以结合社会环境去论述。总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不能违反政策原则,又要体现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真题演练

1、你主持会议,同事对你的方案提出反对意见,并且使会议无法进行,你怎么办?(参考答案:P283)

2、新到一个科室后,副科长对你非常热情,经常请你吃饭,而你知道副科长和正科长之间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1)首先应该明白,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由于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态度也会不同,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碰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2)对待同事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领导与领导之间的矛盾,有一个总体原则,就是不参与、不介入,只能起润滑剂和减震器的作用,不能充当火药或炮灰。

(3)具体到此题中,除了在工作中的必要应酬外,在生活中,既不要和副科长走得太近,也不要和正科长太亲密。而工作中,无论是谁布置的任务,都要任劳任怨地去做,保质保量地完成。

3、你们科的副科长有一天让你写一项工作计划。当你完成后送他审阅时,他相当不满意,要你重写。而你计划中的很多想法都得到了正科长的赞同。这时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公务员是国家的工作人员,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和组织原则,而在一个科室,下级服从上级,全体员工对科长负责,这是总的原则,所以我的一切行事都要遵守这样的原则。为此,我会这样做:

(1)虚心接受副科长的批评和指正,答应立即根据副科长的意思进行修正。因为下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上级。

(2)请副科长把他的修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我的计划文书上贴领导审批签,让副科长在审批签上提出修改意见,以备存档。

(3)根据副科长的书面修改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如果上级追究,可以拿出书面修改意见进行核对。至于正科长的意见,自己在原稿中考虑和书写进去。这样就做到了对正科长负责和对直接上级负责。

5、假如领导安排调换你的工作岗位,你认为原来的岗位更能发挥你的特长,而且你正在业余进修,新的岗位经常需要加班,你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学习。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1)领导要调换我的工作岗位不外乎出于两种考虑:我不能胜任该岗位或该岗位埋没了我的才能。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反正是我都得离开该岗位;

(2)既然这样,我就不应该再坚持让领导仍把我留在该岗位,而应尊重领导的意见、服从领导的安排,在新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在实践中找到工作和学习的契合点,争取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6、你率队参加一场拔河比赛,双方队员情绪激动。发生口角,你该怎么控制局面,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明确,我只是率队参赛,而不是比赛的组织者,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我的首要职责是想办法平息本队的情绪,化解本队人员与对方的矛盾。对此,我应该这样做:

(1)迅速采取措施将本队人员带离事发现场。既然“双方队员情绪激动,发生口角”,那么控制局面的最好办法是马上离开。

(2)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事情原因。发生口角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比赛不公还是因为队员之间的个人恩怨,如果是个人恩怨,那就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说教的内容应该是大局观念、集体荣誉观念、心胸

开阔等等;如果是比赛不公等原因,那么在了解事件经过后,可以通过组织出面予以协调解决。

(3)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严格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7、你在节假日值班的时候,接到下属单位一个电话,说下属单位发生工伤事故,你该怎么处理?

8、城市建设拆迁时,有一个钉子户不肯拆迁,领导让你去做思想工作,怎么做?

第五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3)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② 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这种因素(依据)的存在,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

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7)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与主题有关者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要略写。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演变成对生活的一定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芦花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全文写了老头子大意致使女孩受伤,后又设计打鬼子为其报仇这一事件,表现“老头子”这一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形象,所以就详写老英雄打鬼子,而关于小女孩途中的艰辛则一笔带过。有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来叙述事件原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顺叙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情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抒情、说明仅起辅助性作用,①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点,又要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阅读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三点: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b、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c、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家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待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③记叙文中的议论

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以下四个特点:a、关键上议论,即不议论不足以表现记叙的中心之处;b、议论要画龙点睛,简明精要,不可长篇大论;c、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d、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叙述、集中议论。④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假的感情,夸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①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③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④作为表现手法的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的夸张,它是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⑤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⑥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⑦抑扬的表现手法,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⑧白描的表现手法,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2、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结构。

(2)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和要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含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言训练。

记叙文中的散文和小说又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特作重点分析如下:

散文阅读中应重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1)“形散”。

② 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而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

②从表达方式看,散文往往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力度。

③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弘壮阔,并无一定的规范。

(2)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情感与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正是这样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表现各不相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来非常没有散乱之感,反而能从丰富的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都只能是堆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3)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小说阅读的要领:

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思想内容、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方法等。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具体地说,应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个性,又饱含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社会弊端、时代的烙印,进而认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全家盼望于勒,而于勒来到面前却又不敢、也不想认的情节,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憎恶。由此可见,对情节的正确分析会有利于加深对人物特征与作品主题的认识。

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孔乙己》中对鲁镇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气氛的描写就具体地显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泠漠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之分,阅读时要区别对待。

3、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1)整体感知。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记叙人的言行来表达中心思想。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尽快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意,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每段文字的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结合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景物,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几步来进行: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

(2)再读感知主题和写作特色,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的结构、特点,理清记叙线索,明确记叙顺序,找出段中关键词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审清题意。仔细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了解命题者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的意思和命题者隐含在题目当中的意思。明确题型题意后,找出通过读文章感知到的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点。

(4)组织答题。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语言一定要规范,要符合书面规范,尽量用文中语言组织作答。

4、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2、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5、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6、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7、语言上、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 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 X 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 1)(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 2 语言特色)

8、各类记叙文的阅读(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

叙事性记叙文是指以叙述事件为主的记叙文,所以阅读时应从掌握主要事件为主,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记叙顺序。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③明确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

(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①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于勒、菲利普夫妇、“我”,三个形象,谁是主人公呢?文章主题有两个:一是批判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甚至金钱可战胜亲情、代替一切的错误观念;二是描写小人物辛酸的生活史。而这两点不论哪一方面都是在非利普夫妇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主人公就应是菲利普夫妇。

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爱国,小弗郎士在他的感召下也爱国了,所以说,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如《修鞋》中无名战士甚至没有出场,只是由大个子军人取鞋时一句话点出,可人物形象丝豪没有受影响,相反却更加光辉,失去双脚之后还记得欠别人的几角钱,光辉的形象跃然而出。

②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还是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文中景物描写不多,只有两句,“(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体现人物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体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话虽不多,但对莫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性格却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本学生对“我”的无理刁难,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

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进行这一类文章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就抓住了它富有生机和活力这一特点,对花叶瀑布的描写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② 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如《紫藤萝瀑布》中藤萝花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等的地比。

③ 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象征了像白杨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抗战人民。

(4)新闻与通讯阅读

①重视对标题的把握。新闻与通讯的标题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闻的“主标题”,所以我们读这类文章时先要提炼标题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就明确了正文内容,而《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表达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

②重视对新闻导语的把握。如果说标题仅是概括正文内容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较详细地介绍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物),从一千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事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地点)。”

④ 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新闻与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虚假性的、欺骗读者的语言绝不能出现,而且一定要具体、准确。如“西起九江(不含)”括号中“不含”一词,如去掉就会让人产生疑问。

⑤ 新闻通讯虽要求记者实事求是地记录事件全过程,但在写作中总会有作者观点和情感融入其间,所以我们阅读时也要把握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个人爱憎、好恶等情感。

(5)、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活动的产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在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一要理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者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要参照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及产生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阅读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说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品味语言特点。一般说来,阅读小说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这就需要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特别是要着意去体会小说中那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写事物的词语、句子。还需要着意去理解小说语言中所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下载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NMET97阅读理解评析及解题技巧

    NMET阅读理解试题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它侧重考查考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和综合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所选文章信息量大,体裁广泛,题材新颖,且试题占分比例最大,分值最高......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猜词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猜词题的解题技巧摘要:本文针对高中阅读理解中的猜词题介绍了几种做题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猜词题 猜词义 做题方法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遇......

    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在高考试题中,历史解答题常常以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六中题型考法,以及答题技巧有哪些~六种题型1.叙述型从历史......

    小升初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小升初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小升初阅读的题型: (一)理解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总结、体会文章中心 (三)句段的理解与作用 (四)词、句解释与品析 (五)开放题 (一)理解和概括......

    小学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对于阅读理解题型答题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存在着不少困惑,根据很多期阅读班的同学一致反映出的问题,慧思网课小学语文组十多位老师总结出了18种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并给出了答题技......

    初中语文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 1、识字与写字要求:正确、规范、大方。 注意:一些紧张的考生,此题可待平静下再答。 2、注音 不要写成英文字母,声调要标准。 3、病句......

    英语六级考试仔细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在线学英语 体验请申请:www.xiexiebang.com/ielts/xd.html 洛基英语,中国在线英语教育领导品牌 仔细阅读就是传统的阅读理解,每篇文章对应五个多项。08年6月的考试仍然遵循先前......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教案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教案) 河南洛阳新安一高 曾发国 新安县2010年高中教学竞赛中荣获语文学科贰等奖 一、小说阅读高考主要考查点: 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