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经》翻译

时间:2019-05-14 16: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庞德《诗经》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庞德《诗经》翻译》。

第一篇:庞德《诗经》翻译

Ezra Pound: CLASSIC ANTHOLOGY 诗经·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ook I.Chou and the South

I(1)

[Hid!Hid!(1954)]

Ezra Pound

“Hid”, “Hid” the fish-hawk saith, by isle in Ho the fish-hawk saith:

“Dark and clear,Dark and clear,So shall be the prince's fere.”

Clear as the stream is her modesty;As neath dark boughs her secrecy,reed against reed

tall on slight

as the stream moves left and right,dark and clear,dark and clear.To seek and not find as a dream in his mind,think how her robe should be,distantly, to toss and turn,to toss and turn.High reed caught in ts'ai grass

so deep her secrecy;

lute sound in lute sound is caught,touching, passing, left and right.Bang the gong of her delight.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ook 3.Airs of Pei XVII(42)

The Appointment Manqué

Lady of azure thought, supple and tall, I wait by nook, by angle in the wall, love and see naught;shift foot and scratch my poll.Lady of silken word, in clarity gavest a reed whereon red flower flamed less than thy delightfulness.In mead she plucked the molu grass, fair as streamlet did she pass.“Reed, art to prize in thy beauty,but more than frail, who gave thee me.” Ezra Pound: CLASSIC ANTHOLOGY

Ezra Pound: CLASSIC ANTHOLOGY 诗经·国风·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Book 12.Songs of Ch’en VIII(143)

The erudite moon is up, less fair than she who hath tied silk cords about

a heart in agony, she at such ease

My heart is tinder, and steel plucks at my pain so all my work is vain,A glittering moon comes out less bright than she the moon's colleague that is so fair, of yet such transient grace, at ease, undurable, so all my work is vain

torn with this pain.*

*A few transpositions but I think the words are all in the text.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1954)so all my work is vain.she at such ease as is the inquiring moon.3

第二篇:诗经二首翻译

1、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白话译文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2、采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第三篇:诗经小雅翻译对比

《小雅·采薇》(第6章)的翻译。原诗: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

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 《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1)无韵体(也称散体或散文式)

理雅各的译文: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At first, 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

Now, when we shall be returning, 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clouds.Long and tedious will be our marching;We shall hunger;we shall thirst.Our hearts are wounded with grief.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亚瑟·韦利的译文: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Long ago, when we started, The willows spread their shade.Now that we turn back

The snow flakes by.The march before us is long,We are thirsty and hungry, Our hearts are stricken with sorrow, But no one listens to our plaint.胡品清的译文: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Long ago when we set off,Thick,thick were the willow shades.Now that we start for home,Heavy,heavy are the rain and snow.Long,Long is the march before us,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Our hearts are pain-stricken,Nobody knows our woe.理雅各的英译诗在内容上一贯极其忠实,但基本上是分行写出的散文,既无节奏,也未用韵脚,因此构不成抑杨顿挫的诗歌韵律。韦利的译文也没有运用韵,每个诗行的音步也无法一致。按他的说法,译诗用韵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因声损义,所以他的要求就是准确地表达原诗的意义,因此他的英译文其实也就是散文。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就《诗经》而言,如果译出的诗不能传达出原诗的韵味,没有感染力,那么再忠实也欠可读性,因而就很难认定为成功的翻译。以上分别代表三人风格的典型例子已缺少了《诗经》原诗的“原汁原味”,因为诗歌成了散文,虽然分别也有可取之处,但从总体上来说,由于无韵,原诗的意象丧失殆尽,优美形式也荡然无存。这样一来,译文可能因难以记诵而不易流传,也就是说:缺乏生命力。

(2)韵体(或称诗体)

我们欣赏一下对《小雅·采薇》的几则韵体翻译。

威廉·詹金斯的译文: “昔我往己,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At first,when we started on our track,The willows green were growing.And now,when we think of the journey back,’Tis raining fast and snowing.And tedious and slow the march will be,Ah,food and drink will fail us.Ah, hard to bear is the misery!

None knows what grief assails us.詹金斯的翻译是比较规范的韵体翻译,读起来朗朗上口,基本移植了原诗的格式、韵律和节奏,因此再现了原诗外在形式的风彩。他的译本全诗常是三音步抑扬格,而且在二、四行押韵,具有英语传统诗歌的韵味,显得古色古香。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曾分析了《诗经》诗章的字数和行数,还分析了原诗的押韵方式,虽然某些地方有增删或改变原诗意义(例如,hard to bear is the misery),但瑕不掩壁,总体来说,译文给人一种声美的享受。

庞德的译文:

Willows were green when we set out,it's blowin' an’snowin’ as we go

down this road, muddy and slow,hungry and thirsty and blue a doubt(no one feels half of what we know)庞德的翻译是自由式的,套用了译入语的民族形式,跟原文不太贴切,给人感觉是译者自己的创作。但他的译诗由于用韵恰当,旨趣离原文不远,符合英美读者的口味,因此也自成一家。

汪榕培的译文中每行末尾音节都有韵脚,其韵律安排是abab,整个诗节结构严谨,音节铿锵,韵味无穷,再现了原诗的美感。如此绝妙的规律说明译者对原诗的深刻理解和透彻的研究及译者深厚的英文功底。

汪榕培的译文:

When I set out so long ago,Fresh and green was the willow.When now homeward I go,There is a heavy snow.The homeward march is slow,My hunger and thirst grow.My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Who on earth will ever know!

许渊冲的译文:

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I come back now.Snow bends the bough.Long,long the way;

Hard,hard the day.Hunger and thirst

Press me the worst.My grief o’er flows.Who knows? Who knows?

许渊冲先生译诗一路用韵,在神形皆似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保持原诗的形象、意思和旨趣方面都无懈可击:每行四个音节,与原诗相同,双行押韵,声美形美兼具,乃译诗精品。在他看来,译诗如不传达原诗的音美,就不可能产生和原诗相似的效果;相反,用韵的音美有时反而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美。也就是说,用韵固然可能因声损义,不用韵则一定因声损义,用韵损义的程度反比不用韵小。也许正是籍于由这样的理论才产生了其三美兼具的作品。

第四篇: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翻译在比较文学中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特别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有很大的研究价值。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理论家埃兹拉·庞德,他对中国古诗和典籍进行了大量的翻译介绍,曾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引进和学习东方文学的运动。他的诗学翻译,诗学理论,对当时英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对中国古诗进行了大量翻译,那么作为一个译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必定包含了庞德作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当然创造性叛逆具体又表现在多个方面。论文将从创造性叛逆的个性化翻译,误译两个方面入手,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译介学

庞德

创造性叛逆

个性化翻译

误译

一个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翻译”,其实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在翻译中有其特有的追求目标。庞德在翻译中就很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和坚持原则。

庞德独特的译学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庞德十分反对将原著视为绝对权威,他反对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认为那样会使原作丧失生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也是一种尝试,翻译者将通过自己对原作的阐释和尝试将会再次创造出新诗歌。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庞德认为翻译不应该过分强调直译,重要的是要关注文本意义,再现文本蕴含的感情。他认为如果仅仅局限在文本的字面意思上,这样不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最终会破坏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所以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会把握诗中他所谓的“无法毁坏”的东西。更简略地说,这个“无法毁坏”的东西就是我们古诗中的精神实质。正因如此,庞德很多译诗中不完全忠于原作,尤其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最末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庞德是这样翻译的: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 we come back in the snow,/ we go slowly,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ft?这是庞德在《神州集》中的汉译英诗歌。伦敦《英文评论》杂志主编马多克斯·福特曾赞这诗集中的译诗:“假如这些诗歌是原作,那么,庞德先生就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他觉得庞德译诗无论是选择原作还是改写加工,都体现他对审美和再现的执着,我觉得庞德就是在把握中国诗歌中“无法毁坏”的这个部分。在引用的《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中既有寄情与物,又有鲜明的对照,如“昔我”,“今我”的对照,还运用了大量叠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庞德的译文有明显的改写加工,如“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杨柳随春风垂动)”,“we come back in the snow(我们冒雪返家)”虽然少了中文诗歌的对仗结构美,但还是有其传神和生动的地方,重要的是诗歌的精神实质还是保留了下来。

庞德在译诗过程中除了把握诗歌的精神本质外,也很注重突出诗歌的意象和细节。这和逐字逐句翻译是有区别的。庞德认为诗歌中的词语和具体细节不仅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还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意象,必有其深意。因此他觉得译者的重要任务包含再现这样的细节和意象。很多时候庞德在理解和翻译中常常忽视句法和语篇的联系,更多的是集中精力通过关键的细节和意象,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再现原作的美。

例如:他在英译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庞德这样翻译:flowers and glass/ Cover over the dark path/ where lay the dynastic house of the Go./ The bright cloths and bright caps of Shin/ Are now the base of old hills./The Three Mountains fall through the far heaven./The isle of White Heron/ splits the two streams apart.译诗中突出了原作中的大量视觉意象和细节描写,比如“flowers and glass(花草)”,“bright cloths and bright caps(衣冠)”,“The Three Mountains fall through the far heaven(山和天空)”,“White Heron(白鹭)”等意象,庞德以这样的方式突出原诗的意象和细节,这跟他的诗学理论,尤其是跟意象派诗学理论相通的。庞德追求意象派诗学主张,这在他很多的译诗中都可以发现。《诗经·国风·周南》中的《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庞德也对这首诗进行了翻译《Ge-tan,Shade o’the Vine》,其中第一节“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他是这样翻译的:Shade o’ the vine,/ Deep o’ the vale/ Thick o’the leaf,/the bright bird flies singing,/ the orioles gather on swamp tree boles.原诗《葛覃》是以“葛覃”兴起,写婚后女子准备回娘家,就要见到父母的喜悦之情。诗歌寓情于景,用茂密的葛覃,飞舞的黄鸟来承托女子内心的愉悦。再看庞德的译文,其实在很大意义上是忠于原诗的,庞德将原诗中起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译为“Shade o’ the vine,/ Deep o’ the vale”既很简洁也很贴切,这又与他所追求的意象派诗学的主张相吻合了。原诗最后以“归宁父母”结尾,庞德的译文是“Father an’ mother,/I’m comin’ home”也很富有情感,相当传神。因此,我们说庞德的译诗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诗中的特征。

庞德除了以上那些个性化翻译,“过度异化”也是他的一种创造性叛逆。从译介学角度看,“异化”属于个性化翻译的一个特征,就是使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很多时候就有意识地不理会英语语法的规则。例如中国古代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庞德将它译作:“Sun up,work/ Sun down,rest/ Dig well,drink of the water/ Dig field ,eat of the grain/ Imperial power, and to us what it is ?”庞德在英译这首歌谣时,有意识得保留了中国古诗的语言特点。相反地去掉了英语语法中的表示宾主,逻辑,因果,时间,空间等关系的单词,明显地违反了英语的规范和使用习惯。庞德对他这种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这种偏离或者违背英语规范的句子跟中国古诗句子一样,具有意想不到的浓缩效果,这其中的浓郁的诗意美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再比如他曾将李白的“荒城空大漠”译成“Desolate castle , the sky ,the wide desert”,可以看出他是刻意仿效了中国古诗中意象并置的手法。当时庞德的这种译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引发了美国的一场新诗运动。庞德将他体现这种特征的具体诗作中的特征归纳总结为“化简诗学”,就是在创作和译诗中,有意识地学习中国古诗的言语,去掉表示宾主,逻辑,因果,时间,空间等关系的词语,更自如地使用意象叠加等手法。

误译也是译者创造性叛逆中的一个具体表现。绝大多数的误译都属于无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造成译者误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文化之间的隔阂,语言之间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等。庞德的英译诗中就常常出现误译的情况。其中许多的误译很明显就是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隔阂造成的。例如,在李白的《长干行》中有这样两句“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意思是长江瞿塘峡滟滪堆一带水流十分湍急,过往的船只往往会触礁沉没,尤其是五月春汛期间水势更为凶险。庞德的译文是这样翻译的“You went into far Ku-to-en, 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 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你经由翻卷漩涡之河,远去瞿塘峡,一去就是五个月)”。可以说这里已经完全失去了原诗的文化底蕴,庞德把特指时序的“五月(May)”误译成了“五个月(five months)”。同样在《长干行》中的“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这一句,庞德将其译为“You dragged your feet when you went out./ By the gete now , the moss is grown , the different mosses(你离开家时拖着脚步走路,现在的门边长出了别样的苔藓)”这与原诗所要表达的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有很大的出入,以完全看不到原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在中国古诗中常常会引用一些典故,而这些典故常常会成为英译者的一个容易误译的存在。因为译者往往不理解中国这些富含文化底蕴的典故。同样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其中有一句“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里的“抱柱信” 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这是一个忠于爱情的典故,可是庞德对这种中国典故并不熟悉,所以在翻译时就直接省略了前句,造成漏译。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一句中,庞德也不知“青梅竹马”的历史典故,因此将其译为:“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 ,/ 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 playing with blue plums(你踩着竹高跷走来,追戏着马儿)”这里很明显地属于误解误译。还有一点也常常造成庞德的误译,就是他经常从中国文字的方块字中去寻找意象。有时候甚至将汉字拆开,并极力想从其偏旁或文字构建中去搜寻意象和细节。十分典型的就是他将《诗经·大雅·崧高》中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译成了:“High ,pine-cowered peak full of echoes / Proud ridge-pole of heaven , roof-tree”,其中庞德就是将“崧”字拆开并分解成了“松树”与“高山”。同样在《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就被庞德译成了“Lady of azure thought , supple and tall”,他将原句中的“静”字拆开,将“青”独立出来,使得译文有了“具有青色思想的仕女”的意思。可见虽然庞德对中国传统古诗和文化充满热情和崇敬,并且在英语世界中传播中国古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但中国古文十分艰深,文化蕴含也十分深刻,并非可以轻易掌握的。所以庞德的音译汉诗中常常会误译和漏译。

庞德作为一名译者,他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他在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的翻译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翻译出版《神州集》,《诗经》,使中国古诗在思想内容,道德观念以及艺术形式等多方面对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他的中国古诗翻译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与缺陷,但从译介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译者就应具备创造性叛逆,只有具备了这种叛逆,你翻译的东西才能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变形中具有生命力和抗争力。虽然庞德的英译诗中有大量的误译,漏译,过度异化等问题,但他所遵循的许多翻译原则却是很有个性特征的,比如他强调细节再现,强调文本意义,强调译者素质等等,也是很有意义的,也有许多值得译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比较文学》 谢天振,孙景尧,陈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 2.《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英美译家汉诗翻译研究》 朱徽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王向远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4.《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方汉文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诗经》氓赏析及翻译

《诗经》氓赏析及翻译

氓(men g)之蚩蚩(c hi),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 i a n)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 hi),体无咎(j i u)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r e 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 u o)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 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xi)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 i)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翻译译文:

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从没想过会变脸。背叛誓言不悔过,从此分手就算完!

内容分析

《氓》是《诗经·卫风》中较有代表性的—首弃妇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揭露了在夫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和决绝。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写主人公被“氓”追求,允婚后对“氓”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这与后来“氓”的变心并抛弃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氓”的伪善与薄情。第三章由叙事转入抒情。写自己被“氓”遗弃后的悔意和怨恨之情。后三章回忆自己婚后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最后她选择了与负心丈夫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她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睛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的繁茂和枯黄,比喻自己婚前婚后容貌的变化:又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所导致的不幸。比兴手法的运用使本诗寓意生动贴切,又符合主人公身份。

《氓》是一首有着较强抒情性的诗歌作品。诵读之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弃妇如泣如诉的人生悲歌,又能看到她凄婉坚贞的感人形象。

名言

l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更多相关诗经文章:

诗经蒹葭

诗经伐檀

诗经芣苡

诗经硕鼠

诗经氓

诗经无衣

诗经静女

下载庞德《诗经》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庞德《诗经》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名言整理附加翻译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

    诗经-卫风-氓的翻译

    在遥远的先秦时期,某个景色秀丽的乡村里,有一个名叫女主的年轻姑娘,在河边洗衣服。这时,邻村的一个小伙子来了,他叫氓,手上抱着一匹布,想来女主家换丝线。女主答应了一声,就进屋准备......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硕鼠》翻译及其赏析[推荐阅读]

    《诗经·硕鼠》翻译及其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诗经·硕鼠》翻译及赏......

    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大全五篇)

    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推荐阅读)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桃子兵法之魏书庞德传

    抬榇之悟——庞德 技能解析 马术——锁定技,当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时,始终-1。 距离始终-1,从主动使用牌的层面来说也就是使自己的【杀】,【顺手牵羊】,【兵粮寸断】有了更多......

    访庞德故里的情感美文

    在新修的洛礼公路线上,距四门5公里处有一个叫新庄的收费站,河对岸就是新庄村,也就是庞德故里。乘车来到庞德故里时,已是雪后五天的一个中午。放眼望去,一条连接着洛礼公路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