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时间:2019-05-14 16: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第一篇: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发自内心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在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传统节日便因运而生并成为悠久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传统节日则是这些宝贵文化的载体与传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书写着那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春节的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元宵的猜灯谜、赏花灯、舞狮子,端午的纪念屈原、赛龙舟、包粽子等等等等,节日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兴奋不已,在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展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如此喜庆热闹的节日竟渐渐被人淡忘,节日气氛骤减,相比之下国外的洋节却在中国日益盛行,蒸蒸日上,成了潮流。

针对传统节日变淡,国外洋节盛行,我认为由以下四大原因促成:

一、传入中国的国外洋节更注重节日的娱乐性,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对精神和情感的需求,而西方节日正好吻合了这一特点,导致传统节日备受挤压。

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导致自然经济解体,社会流动性变大,西方列强在对华输入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输入。由于长期的封闭与禁锢,国人对西方节日乃至整个西方文化都知之甚少,一旦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蜂拥而至,国人的好奇、宽容心理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向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与中国、前苏联等进行政治、军事竞争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吹嘘、推进他们的文化,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部分,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冲击的首要目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渗透,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谓的用“科学”的眼光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迫害,导致传统节日严重受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某些知识分子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民俗和民间文学,不符合其“科学理念”的就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春节贴对联、守夜、放鞭炮,传说是为了防止年兽侵害;端午节原来主要是防瘟神作怪的节日;插艾蒿则是用来驱邪等等习俗,如果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的话,这些都是迷信,导致传统节日日渐冷淡。

而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被反革命集团利用而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更是彻底把中国知识分子变成了穷酸虚伪的“臭老九”,被社会整个的丑化嘲弄,曾被世人形容的知书达礼温文尔雅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迫害得无影无踪。从而将国民思想对文化的推崇敬畏撕毁在无形之中,在此期间除了春节和清明节,其它传统节日荡然无存。

三、为了洋节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商家大肆炒作以及媒体对西方节日的过度关注,导致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传统节日变淡。

每逢西方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商家为了加大获利,五花八门的商业活动、购物优惠层出不穷;许多报纸杂志也是大量的登载有关西方节日的报道,从其背景知识到其特殊的庆祝方式,从国外的欢庆场面到国内的热闹追捧,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宣传作用。这时便引发很多年轻人所谓的追求时尚,盲目跟风。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大学校园的冲击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对传统节日的热情。这也是造成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盛行而传统节日却日渐冷淡的主要原因。

四、政府不够重视,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宣传力度不够,节日活动不够新颖过于传统,导致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地位不高。由于政府对传统节日不太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一知半解,很多情况都是家长或者朋友圈提及到过两天就是什么什么节了哦,才突然惊讶的想到“原来后天就是端午节了呀!”之类的话语。基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缘故以及其精神文化内涵,有些更甚者连时间都不知道。再加上传统节日活动创新不够,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导致人们一想到过节,就集中在了“吃”这个主题上面,一想到春节就是“吃喝周”、一想到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一想到端午节那就是“吃粽子”,不由得让人感觉这些节日就是为“吃”而设计创造出来的。而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足,尤其是城市地区,人们不再对节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丰盛的美味。这一局面便让人感觉过不过节都“无所谓”。而现在通讯的发达,一到节假日最多的情况就是收到亲朋好友发的祝福短信、祝福语音,省去了登门拜访,少了很多礼节,这也导致传统节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就怎样看待西方节日文化这个问题应该坚持周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目跟风,崇洋媚外。而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进行改革,在保有原来优良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多元化发展节日项目,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让我们的节日庆祝方式来与这个时代相适应。这并不是妥协,而是进步!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上面。从长远来看,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些软实力也尤为重要。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信仰,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对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又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潜力。在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以及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物质载体,重构传统节日文化价值体系。

第二篇:冷淡的造句

冷淡拼音

【注音】: leng dan

冷淡解释

【意思】:(1)不热闹;不兴盛。(2)不热情;不亲热;不关心。(3)使受到冷淡的待遇:要热情招待,别~了人。

冷淡造句:

1、如果有些人很冷淡,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非常害羞,没有安全感。

2、我无法告诉你们我有多少次被指责为粗鲁、难以接近或待人冷淡。然而我从来都不是故意地伤害别人,也从来没想要这样的--是的,就是这样的坏。

3、他们都身穿着白色的上衣,看上去显得茫然而冷淡,像是三张空白纸似的。

4、但是和科林相比,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冷淡一些。

5、他想到,此事若发生在短短几个月以前,他会是多么欢畅得意。他把那可能出现的狂欢和目前这满不在乎的冷淡作了个对比。

6、今天,我们必须打破围绕此现象的沉默与冷淡。

7、每个参加聚会的人倒是对我都很客气。可是当我问一个服务员要一杯饮料的时候,他对我特别冷淡。

8、他们把这些肢体语言解释为冷淡或自负,因而远离你,让害羞的人更没有安全感。

9、这位病人告诉我在现实生活中她和她的男友分手好几次了,因为每次她鼓起勇气接近他时,他就变得非常冷淡。

10、尽管哈吉斯对待他的工作热情如火,但是他对待身边人却很冷淡。

11、研究人员发现的是焦虑的母亲比不焦虑的母亲更冷淡,更挑剔和更灾难。

12、一些人会冷漠或者冷淡。

13、根据戈特曼和利文森的2000字研究报告,离婚在生命的这一阶段经常打上冷淡和情感退潮的烙印。

14、有关华盛顿互助银行得到救援的谣言令人担心的冷淡,他们也只有等待。

15、这两名葡萄牙国脚曾与国际米兰联络,但这家意大利俱乐部似乎对他们兴趣冷淡。

16、有个什么东西压在他的冷淡的心底,比它通常的分量更重,也更冷;但这主要是他感觉到他的儿子遭受了损失,倒不是他感觉到他自己遭受了损失;这种感觉在他心中引起了一种几乎是愤怒的懊丧。

第三篇:伤感个性签名女生冷淡

伤感个性签名女生冷淡

1、原谅我,无法守护你到世界的尽头

2、你没有理由不好好过,我也没有理由一直等待你

3、不痛不痒,一声不响,谁也不讲,时间很长

4、把我一切的美好年华都给你,用你的爱来换

5、为我疯狂的你,让我找不到不疯狂的理由

6、请告诉我,在你心里我是否就是过客

7、宁愿面对残酷的真相心碎,也无法接受美丽的谎言

8、对你的'爱能否像电脑里的重新启动一样重新来过

9、哪怕我将化作灰尘也铭记那个心碎的名字

10、等我爱上你,你才会知道我到底是怎样的女子

11、我本不是和善之人,只是温柔圆滑的对待每一件事

12、我忘了你不是我,所以我忘了,我们的方式不一样

13、如果婚姻是一纸合约,那么,离婚是毁约而是解约

14、总是等待着爱情的甜美,等待失恋的心痛

15、如果爱情真如你所说的那样,为何世上还有那么多的失恋

16、一个曾经以我为傲的男人,而今天却不知他怀里抱着哪个贱女人

17、我只能用笨拙的方法掩饰内心的慌乱

18、我不在轻易的相信誓言,只因那是谎言的开始

19、我们的爱情就像艾滋病,永远治不好,但还能活

20、回忆是短暂的可是想要从长记忆确实漫长的

21、我们在不懂真身是真爱的时候,遇见了真爱

22、我眼看着我曾那么深爱的人慢慢抽离我的世界

23、原谅我想丢下这一切去过自己的生活

24、你懂的,为何我一瞬间也不想再看见你

25、在梦里,我不是你的新娘,而是你的大嫂

26、有些事情说说容易坚持下去总是那么难

27、把一切属于你的内容剔除的干干净净

28、我用友谊的方式陪在你的身边,这就足够

29、我们都的学会的面对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肮脏

30、我喜欢一无所有的感觉,这样才知道你的爱有多深

31、我心里刻着很多关于你的事情,因为我把它放在心上

32、距离的可怕之处是担心对方是否将你放在心上

33、一个人时,总喜欢静静地望着窗外,这样就会想起你

34、时间终究抵不过习惯不管多少年以后我还是这样的我

35、能否不再想起你,能否不再遇到与你相似的人

36、不知你的心里是否还有我,但是你依然在我心上

37、每次和你在一起的时候,都可以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开

38、我从来不后悔和你相遇,只是后悔和你相恋

39、我的记性不好,那些为你难过的画面我不曾记得

40、我不断选择前行的方向,直到最后连自己回头的路找不到

第四篇:女生冷淡伤感个性签名

雨后的风,清爽而忧郁,能吹走大地的污浊,却吹不走本身寂寞的心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女生冷淡伤感个性签名,欢迎阅读参考~

1、不好轻易付出真心,正因真心,离悲哀最近。

2、我有一个好兄弟姐妹,名字叫做没有人

3、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也许早已经忘记了。

4、为什么做什么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我顾及别人,那谁来顾及我。

5、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6、人生是一场电影,痛苦是一个开端,挣扎是一种过程,死亡是一种结局。

7、我一向偷偷的喜欢着你,只是怕你知道了连兄弟姐妹都没的做。

8、宁愿被误会,也不想勉强去解释。

9、一个人最好记性不好太好,正因回忆越多,幸福感越少。

10、我是风,永远没有方向。你是水,永远不会受伤。

11、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生命。

12、我不是令人温暖的女子没有你爱的样貌

13、我站在你看的到的天空里你只需抬头就能够了

14、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不是谁都能替代的,无论是友情还是感情。

15、宁愿等一个对的人,也不好爱一个错的人。

16、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日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这天的人最踏实。

17、不哭泣并不代表我幸福,不言语不代表不在乎。

18、你们都很好,是我不好。你们都没错,是我的错。

19、有的时候真的让付出较多感情的一方变的很卑微

20、那些记载了太久的伤,隐隐作痛在每个晚上。

21、我得多点自知之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我比如你

22、感情,要么让人成熟,要么让人堕落。

23、风好大。好冷,执着扇我一巴掌,让我苦笑不得。

24、即使分手,我依旧在笑,我笑你不懂珍惜。

25、总是有那么那么一点点的小悲伤,不知该往何处发泄。

26、过去已经是回忆的灰烬,而未来是人们投射出来的假象。

27、我可没说你不要脸,我是说不要脸的都是你这样的。

28、每一个发说说的人,都带有某种心情想要传达给某个人,可惜某个人不懂。

29、有一种默契,叫我不理你、你永远也不会理我。

30、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

31、喜欢某人,并不一定要成为恋人,有时候,能做朋友就已足够。

32、人生就像一颗种子,不管你是否要准备好,总是要发芽的。

33、当你发现,有人把你名字写在签名里,真的会很温暖。

34、我的笑容可以给任何人,但我的心,只给你。

35、有个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

36、这个世界还是我最傻,只有我最后才知道你不爱我。

37、当初撕心裂肺的挽留,不过是心有不甘的表现。

38、一个人可以佯装一切,却不能佯装幸福。

39、每天都这样盲目的过生活、感觉实在难过。

40、从前的我没学会哭泣,现在的我时常泪流满面。

41、还记得那时分手后得我,不由自主得说出你的名字,然后笑着流眼泪。

42、在我的生命里,最让我撕心裂肺的两个字就是你的名字。

43、每天嘻嘻哈哈的笑着,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活的有多累。

44、想要一个大房子、一个人住的大房子、那是我的秘密花园。

45、女人为爱付出了性,男人为性付出了爱!

46、有时悲伤,不是需要安慰,而是需要一个人,默默的陪伴。

47、拿刀刺向镜中的自己,因为我还没有勇气去伤害你曾经爱过的自己!

48、你是你生命的作者,何必写那么难言的剧本。

49、相似的人适合一起欢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到老。

50、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就是你变老了。

第五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重阳节花糕、菊花美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人们每逢重阳节,都要吃花糕,喝菊花酒。

花糕,即菊花糕点,是九九重阳的节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花糕质地酥松适口,有干鲜果树的混合异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点。

在重阳节,人们还要饮象征吉样、祛灾免祸的菊花酒。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以后就得盛行。由于菊花有散热祛风、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誉为“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药酒。

古代把重阳节看作吉祥、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位中最高的数,古代称“九”为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九月九,恰逢至数相迂,两阳相叠,故尔得名“重阳”。九月,正是菊花盛开时令,又有“菊月”之称。吃菊花饮菊花酒,同重阳节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予。

时至今日,每逢重阳节到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亲朋邀集,结伴呼从,登高赏菊,宴饮大贺吉样,尽情欢乐。重阳节与重阳糕

重阳佳节是中国人民一个登山游玩的节日,而且美食佳酿颇为丰富。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人们有佩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

“重阳”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名著《周易》一书。《周易》里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而“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又谓“重九”。

重阳节开始于古代农事庆祝活动,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古老而又充满健康活力和生活情趣的佳节之一。

在重阳节习俗中,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是一种象征合家欢乐和吉祥如意的习俗。酒与中文的“久”谐音,意为长久;糕,高谐音,寓义生活步步高,但愿人长久。

重阳糕花色很多,既有油糖果、炉氽的,也有发面垒果蒸的,还有用江米、黄米捣成的。

重阳糕食俗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用花粉制作各种食品,重阳糕实际上是中国食文化中的一种新清食物——花卉食物。重阳节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而后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中国人以九为阳数,故九月九日为“重阳”之称。重阳节正值秋收完毕,谷物入仓,水果鲜美,鱼蟹肥硕,秋高气爽,风光宜人。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节尤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每到这一天,文人雅士都要相聚一起举办文会宴,佳肴美食,赋诗唱和,畅饮通宵。

腊八粥的传说

腊月初八中国人有吃腊八粥习俗。此习俗传自印度对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的纪念。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至今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端午节吃透搪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代一个小城镇--淮安,城内有一个小茶食店,店里有父女两人,姑娘乳名叫莲儿,才十六岁,生得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糕点。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顾客盈门。

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可气坏了那些大字号的茶食店店主们。一天,他们把全城茶食业同行召集在一起,莲儿的父亲也被邀来。一个大店主说:“端午节快到了,大家该想想,能不能制作一种新奇、独特、外地没有的应节糕点啊!”别的店主们纷纷应和:“对呀,对呀!”停了一会,有人对莲儿父亲说:“你家莲儿姑娘心眼伶俐,手艺精巧,你回去何不叫她翻翻花样,拿出一手来给同行看看呢?!”莲儿父亲知道这些人存心捉弄他。只好含糊地回答:“难啊。”

莲儿父亲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莲儿。莲儿说;“他们想捉弄我啊,我倒要搞出点名堂来给他们看看!”莲儿盘算了一夜,第二天就动手把平时卖糕点积下的各种各样的碎屑儿,统统收拢在一起,过了秤,算了算斤两,再兑上些新鲜面粉,揉和成大面团儿。接着切成小方块儿,再用刀顺着每个块儿的正中划一条浅浅的沟纹。随即引火烧锅,倒入麻油,放进油里炸熟,再捞起来放在铁丝络上晾,然后装进瓷皿,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儿,调和而成。

隔了一天,莲儿打开大瓷皿一看,饼儿在甜汁里泡浸了一天,卤汁大半都渗进去,已经变得松软酥透了。她用筷子拣起来尝尝,又甜又香,又酥又粘。她高兴地朝店堂喊道:“爹,成功啦!”父亲跑来一看,莲儿用筷子拣起一块饼儿递进他嘴里,一尝,真是又惊又喜。他问姑娘:“这种新糕点该起个什么名字呀”?莲儿想了想说:“就叫它‘透糖’好啦,糖卤儿都渗到饼里嘛!”父亲频频点头:“叫‘透糖’?行行行!”

端午节前两天,莲儿店里的透糖上市啦,全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顾客们觉得新鲜,争着要买到一尝,人人赞不绝口。接连五、六天,做出的透糖一拿到店里,很快就卖光了。

消息一传开,那些原先想捉弄莲儿的大茶食店店主们,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为了做生意挣钱,也只得硬着头皮去向莲儿讨教。都照着莲儿教给的方法制作透糖,大量应市。从那以后,家家户户端午吃透糖,就成为淮安的一种民俗了。

月 饼

月饼又被称为:“国饼”或“龙饼”。

月饼是源于几千年前的传统节日食品。月饼不仅表现了食品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更是一种能表现大自然景观的文化美食。中秋月饼美在风味、美在造型、美在色彩、美在纯真、美在包装、美在艺术。月饼不仅让人一饱口福,而且还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月饼是精致食品与精美包装组成的艺术品。质量上乘的月饼配上诗情画意、艺术精美的包装,不仅身价倍增,又使人从中得到美的艺术享受。现代的豪华宫灯盒、莲花转盒、音乐旋转盒等,既有现代气息,又古色古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

月饼与5000多年中华民族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文学经典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吃饼赏月,对酒当歌,作诗娱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动人的诗句,美好的祝福,充分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无穷韵味。

月饼是爱情、友情的象征。在中秋节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月饼,互相祝福,表达了真挚的爱情。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更为佳节添加了一番情趣。

月饼是乡情、亲情的象征。几乎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各地,在中秋节这一天都会吃饼赏月、望月思乡。月饼能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表达美好的祝福。同事和朋友之间送上一份月饼表达了互相之间亲密的友情;向老人送上一份七星伴月、福星高照等月饼,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美好祝福。

月饼,可以说是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缩影。

春节赠橘的风俗

在中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春节与吃年糕

春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大年初一这一天,北方地区家家要吃饺子,而南方有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则是户户吃年糕,并有南式、北式之别。南式尤以广东、苏州年糕为最 佳期。

苏式糖年糕历史悠久,名传中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苏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在古代曾是吴国都城。当时吴王阖闾从当时军事需要出发,命名将伍子胥筑城,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吴王很高兴,召集众将欢宴庆功,独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伍子胥回营后,悄悄嘱咐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后来伍子胥遭诬陷,自刎身亡,吴国亡于越国。居民断食,饿殍遍野。这时,随从众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众民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于是百姓把这些“糯米城砖”用来作为食物解决了一时的困难。苏州人民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迹,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他。以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苏州的年糕,以苏州市观前街“稻香村茶食店”制作的最好,分为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红、白糖年糕,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揉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猪油年糕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四种。其特点: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它独特的食用方法是将糕切成薄片,沾上蛋液(略加面粉调匀),入热油锅内氽熟即可食用。春 节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春节,古代称为“元旦”、“元日”等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改称“春节”。

春节时,各地的节日食俗因地而异。北方人普遍吃饺子、面条和年糕。南方普遍的风俗是吃元宵、面条和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肠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取吃年糕,有“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屈原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习惯所称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就是开端,而“午”和“五”古时互为通用,故称端午节。

这一天,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故六朝以来,人们便把这个节日和纪念屈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屈原名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政治上主张任用贤能,联齐抗秦,颇受楚怀王的信任,委以三闾大夫要职,但后来楚怀王偏听亲秦派的挑拨离间,谗口中伤,而遭致冷落。到荒淫昏庸的楚镶王时,更把他放逐于汉北,过着长期流浪的生活。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传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就是为把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而来的,屈原投江后,沿江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所吞食,便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一举动便逐渐演化成为今天文体活动内容的赛龙舟了。少数民族过春节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粽粑。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吃不上饺子不算过年

吃上饺子才算过年,这是中国北方人过春节不可更改的习俗。

初一这顿饺子因此不比平日的饺子,有特殊的意义。初一吃饺子的风俗,古代把饺子称为“扁食”。直到现在北京人有的还把饺子叫“扁食”,或者叫“煮饽饽”。

初一的饺子大年三十就得捏好,不光捏得够初一吃的,还得够初五以内数日食用的,因为这几天是忌讳动刀的。初一的饺子馅,一般是猪肉白菜,或者猪肉韭黄,或者羊肉胡萝卜的。

为了渲染节日气氛,主妇们在包饺子时将一两枚硬币包在其中,并提示大家谁吃着谁有福气,于是这顿饺子伴着外面的鞭炮,吃得格外热闹,直到硬币各有其主。饺子蘸上腊八醋,就着腊八蒜吃得更香。台湾的民间年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围炉:

在台湾,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鱼圆(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团圆。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意。全鸡的“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蚶,台湾诘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围炉”进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留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走春”:

是台湾民间对“拜年”的一种俗语,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说些吉利话,主人都会拿出以朱红色木盒或九龙盘盛的糖果,并端甜茶,热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间的亲密。客人告辞离去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

吃长年菜:

新年春节里,台湾同胞有一种吃长年菜的习惯。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那种茎叶很长,带有苦味的芥菜。他们认为这种菜,叶长,丝长,象征命长。有的人在煮时还故意加上一些长长的粉丝,说这样绵绵不断,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一般人都知道,蔬菜具有吸油的功能。新年春节里,大鱼大肉,油油腻腻的,吃点蔬菜不仅可以解油,而且还能调剂胃口。所以,台湾同胞新年春节里吃“长年菜”的习惯,是一种很符合科学的饮食之道。

避债戏:

过去,台湾过年时,民间有这样一项别开生面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节目——“避债戏”,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庙演戏。那些欠有别人债款而年前又无法还清的人,为了躲避债主上门催债,便偷偷地跑到庙前的“避债戏”台前“看戏”这时,如果讨债或收账的人,硬是闯到“避债戏”台下来找人要钱的话,不仅会惹起“公愤”,而且必遭“群打”,讨个没趣。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这样,那些躲债的“看戏”者,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欢度”新年了。这一习俗,如今在台湾民间的一些乡村里仍然保持。

元宵节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

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

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是以后的事。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当时的玩灯、赏灯,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传统腊八节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简称“腊八”,也叫“佛成道节”。

在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祀仪,常在新旧接替时,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以此来祈福求祥,避灾驱邪。当时,腊、猎如同一字,猎字原意为“合”,并有“接”的意思,古人就把这种祭祀称为“腊祭”,于是是冬至的十二月就被称为“腊月”了。当时每年的腊月,奴隶主都要举行“腊祭”,以求祖先神灵保佑。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从先秦起,“腊日”是当作年节来过的,但当时并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将“腊八节”固定在初八这天,是以后的事了。

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成道节”是源于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绝欲修行。一日饥饿劳顿,昏倒在地,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各种黏米、糯米、野果、山泉水煮成“乳糜”粥相救,醒后独坐菩提树下,静观默想,终于在腊月八日悟道成佛。从此之后,佛教徒都取新解谷果,洗净器皿,熬成粥,以供奉佛祖,并举行群僧集会,诵经演法,喝“腊八粥”,以示纪念。中秋节吃芋头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下载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冷淡的传统节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节日

    1.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开始于哪个朝代? 周朝 2. 请列举出五个清明节节日习俗?荡秋千、踏青、蹴鞠、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拔河 3.在我国宝岛台湾和闽南一带地区,未婚女子在......

    传统节日

    【篇一: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

    传统节日

    只有以下节日才属于正式传统节日除夕 农历12月30(或12月29)春节 农历1月1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15清明节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农历春分之后15日端午节 农历5月5日七夕节 农......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一、活动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

    传统节日

    《民间风俗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上马小学熊联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我们上马镇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

    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

    传统节日

    春节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

    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