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4 16:2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黄凤华 引言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曾经是一代代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与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比城市学生家长素质低,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质量。

电视等媒体报道的环境问题,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误认为环境问题太多、太可怕,人类没有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比较悲观的情绪。老师们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不仅是向青少年发出环境警告,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提高环境意识、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改善身边的环境。

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事业更是德育内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不仅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而且要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和探索如何让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提高一代人的素质。同时,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环保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能够具有进一步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打造绿色学校,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小河面上浮满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1 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施环境教育,采用自然教学法在各学科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序言中写道:“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液化和小鸟。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秦晋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课堂教学中,我们尽情设计内容、形式都不同但有明确主题的游戏,从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带动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环环相扣,彼此互补。使每一个学生无不感到新鲜、有趣。如“指鼻子”游戏给人带来神秘有趣的奇妙感觉。给你某种动物的8种线索,如果你猜到了这是什么动物,就把手指放在鼻子上,表明你已经知道答案了,那情境一下子便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除了社会科学和品德与生活课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教材本身组织学生编写环保歌谣,开展歌谣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开启孩子们欣赏自然的美与神奇的心灵。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领会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产生对自然的使命感,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班会晨会是班级开展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十分必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可以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可以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而当今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为我们所用,为教导学生所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这就是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观看贫瘠的大沙漠的视频和图片,观看受到严重破坏,沙土层裸露的大草原;观看因受到污染而变色的海水及海面上浮着毒死的鱼虾、贝壳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现状,初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平台,是研究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把学科渗透作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把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作为环境教育渗透的重点学科,要求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要深挖教材,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出绿色课堂。

(二)以校园为主要基地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行为。

1、校园环境布置 2 在学校布置上,体现需学校创建环境教育的氛围。同时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环保教育活动,形成全体师生共建“绿色校园”的氛围。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让他们积极参加各自班级的“生物角”和学校环保生物组的小动物饲养活动,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将静态环境变为动态环境的情境之中,使小金鱼、小乌龟、小甲鱼、小虾、泥鳅与盆景花卉在这个小天地里创意结合,从而激发起对生存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了孩子们“人和生物和谐相处”的情愿,“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保护野生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开展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通过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使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环境。

2、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的各方面的和谐统一。绿色环保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师生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现在人应有的良好素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必须在自己的学校里创设一方“净土”,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可以把这件工作交给校园内的小主人,建立起中队“护绿保洁”区,实行插牌管理。“绿色小天使”们在校园中担负起园丁的职责。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激发了孩子们爱护环境之情。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养成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可以组织“你丢我捡”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搜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搜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城市的卫生创建工作,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3 寓环境教育在少先队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中很自然的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学校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学生最愿意积极参与的教育活动方式。学校的德育处,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围绕“环保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每周的班队活动,走进自然的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各种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环保假日小队活动等,使得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能够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断地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如果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环保意识一定会深入人心,环保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展示出来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环境知识将得到扩展、补充,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

在组织学生踏青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可以实地进行环保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地等。如野餐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寻找野餐的地点、如何处理垃圾等;在郊游踏青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等。写环保征文、抵制“白色垃圾”、开展节水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认领一颗树”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亲戚、同学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森林公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 4 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不由地自觉形成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带领学生走好环保之路,共建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二、社会绿色忧患教育,触动幼小的心灵。学校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不能之着眼于眼前的孩子,我们要努力通过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环保教育体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

1、组织活动真实体验

为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社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创设绿色的社会环境。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公益广告和社会标语等方式大力的宣传环境教育。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上过往车辆进行统计,对附近工厂烟筒进行统计,找家长或农民了解占用耕地建房面积,树木砍伐的数目等等。5 可以在开展创建绿色环保城市之际,可以开展“你丢我捡”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收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收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寓环境教育在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社会传统的环境教育节目。我们可以设计“做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护绿爱”,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发动大家为地球治病,献计献策的征答活动;评选你最喜欢的野生动物;开展“开发城市里的森林资源”和“城市中的生活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废物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和“自来水狮子来的吗”等追踪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既自然深刻,又终身受益。

2、走向社会教育宣传

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寒暑假是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大好时机,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冬令营或夏令营这一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活动令人难忘的。利用节假日、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在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学生明白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球。如对学生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注意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认识到环境与他们呢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到大社会、大自然去进行环境教育一个生态定向的学习环境,必须保证孩子们与大自然间真正的相互作用,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得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小学生走出校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的课堂。定期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爱科学节”活动,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参与社会的“热点”,体现环境教育的社会功能。

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环保教育活动,使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身到环保活动中去,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活动能力。在走出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 6 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社会环境教育渠道的畅通,使环境教育落到了实处,把环保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并逐步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让绿色走入家庭,促进环保主义的延伸

学校的环保教育不能仅限于校内,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家庭环境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教育。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教育的契机,在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各种性能、节能性,也会比较无氟和有氟冰箱的区别。这些,孩子们在《绿色商店开张了》一课中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在餐饮方面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泡沫快餐盒等,这是在课堂中学过的《一次性用品》在生活实践中的再运用。还有用电用水的态度、废物再利用、买菜提篮子,不用塑料袋等。教育不一定会立刻产生效果,但它是长期的不断积累过程,我们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以情动人。

争当家里“环保小卫士”,促进环保教育。针对“白色污染”的逼近,开展我劝妈妈用布袋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向父母们宣传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上百年不能自然降解这一环保知识,劝父母上街购物买菜使用布袋,菜篮,不用塑料袋。再如成立“禁烟小队”利用学生在家中“小太阳”的地位劝爸爸们禁烟,为了“小太阳”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的未来,烟民爸爸们定能与心爱的香烟说再见。还有如使用无磷洗衣粉、废电池不能乱扔,少用洗洁净,不用一次性木筷,少用一次性产品,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都可通过我们的学生这群环保小卫士来监督执行,小手牵大手,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结束语】: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小学生正是接受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并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根据环境科学实践性的原则,选择少年儿童 7 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激励他们从“地球只有一个”、“心系祖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我做起”等角度参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提高一代人的素质。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自然的“关心”,对全人类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必将重返清新和洁净,重新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参考文献】:

①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②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7月版

④方江常利梅《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文章:①袁正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道德品质》选自《小学各科教学》 2001.3期 ②亓殿强《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选自《教育发展研究》2002.7-8期

第二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 要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近年来,教育界虽然就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注重自我保护教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知识的获得,忽视自我保护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教师的说教,忽视亲身体验。

通过模拟游戏,使儿童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游戏中学习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技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游戏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模拟游戏的特征、构成及内容,开发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模拟游戏案例,模拟游戏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的作用等。

关键词:自我;保护;意识;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一年中因意外损伤而住院的儿童有600多例,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的背景

1.1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现状令人担忧

自我保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着。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观当前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只知道要保护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保护自己,这似乎成了一种较普遍的问题。老师们也倍感困惑: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教育,可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如此薄弱?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们对近

200名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游戏活动” 及“自我保护意识”两项调查,前一项调查显示: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是混龄游戏和模拟游戏。后一项的调查结果却令人忧虑。200名儿童中,有90%遇到突发问题便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92%的在活动中自己不会调整活动量;43%的会长时间看电视;26%的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77%的不完全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及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等。

1.2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弱小的,他们是不能保护自己的,片面强调成人对儿童的被动保护,缺乏对儿童生命个体抵抗生存压力、战胜困难和冒险的主动性引导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中国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儿童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另一方面,有许多的父母却苦于不会用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近年来,教育界虽然就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注重自我保护教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知识的获得,忽视自我保护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教师的说教,忽视亲身体验。

1.3模拟游戏对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可行性

调查显示,情境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而研究也表明情景游戏能激发少儿潜能,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模拟游戏就是让他们在预先创设的某种特定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仿真地再现人们生活的事件,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通过共同的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能使少儿的体验更深刻,同时也更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模拟游戏是让孩子们在所创设的安全环境中进行游戏,仿真地体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它既保护了他们的安全,又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从中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技能。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模拟游戏活动,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获得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想出一定的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自我保护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研究的设计

2.1课题界定

2.1.1自我保护: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

2.1.2小学生自我保护:指小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或危险时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运用一些简单的技能及方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

2.1.3游戏:指少年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是他们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2.1.4模拟游戏:模拟游戏是通过教师或者师生共同创设一种与自我保护有关的特定情境,让孩子们在这种特定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仿真地再现人们生活的事件,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的一种游戏。它具有仿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征。

在研究中,我们强调通过对现实环境的真实模拟,让孩子们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游戏。由于自我保护教育中有许多情景是不可能让他们亲历的,因此,我们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模拟,让孩子们在设置好的具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中,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获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进一步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以提高他们对常见的事件初步的应变能力。

2.2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内容博大无比,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有取之不尽的教材,它有利于受教育者,对他今后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自我保护模拟游戏活动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着眼于生活,从少年儿童生活中去捕捉游戏的内容,将日常生活中可能对人们产生危险的事件或因素通过模拟游戏的形式展现,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为他们今后学会自我保护技能打好基础。

2.2.2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他还认为,这种社会性实践的游戏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它还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从中表现出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者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自我保护模拟游戏借鉴了

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注重儿童游戏中的知识经验的迁移,重视真实的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模拟游戏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3.1研究的目标

3.1.1通过模拟游戏,使儿童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突发事件,知道首先要保护自己。在游戏中学习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技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3.1.2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游戏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3.1.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模拟游戏的特征、构成及内容,开发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模拟游戏案例,模拟游戏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的作用等。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少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符合需要的“自我保护”模拟游戏活动。

四、基于模拟游戏的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实施

4.1模拟游戏的选题

4.1.1师生间的交流。利用晨间交流、自由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收集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主题,从而获得信息,确定游戏内容。

4.1.2教师的观察。根据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关注点以及表现,确定游戏内容。

4.1.3儿童间的交流。创设“我和你说”栏目,互相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教师抓住儿童的兴趣,与他们共同商讨确定游戏主题。

4.1.4家长的需要。利用与家长联系的机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捕捉信息。教师针对这些情况设定相应题材的游戏。

4.2模拟游戏实施的原则

4.2.1生活化原则

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难度适宜、环节清楚、层次分明、规则明确,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经历的事

例为模拟游戏设计的主要内容,例如:过马路、红灯绿灯、火警预报等,使游戏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4.2.2情境性原则

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每一个游戏均有情节,让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扮演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游戏,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4.2.3体验性原则

引导少年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进入游戏,亲身体验或经历事件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4.2.4丰富性原则

即游戏前帮助儿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模拟游戏的设计时注意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使他们保持参与游戏的兴趣。

4.2.5教育性原则

在游戏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要素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从而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2.6差异性原则

根据儿童的特点、兴趣、需要、水平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活动材料、活动方法,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4.2.7多样性原则

游戏采取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4.3模拟游戏实施的途径

4.3.1每周进行二次以上的模拟游戏,如“好看的阳台”、“陌生的叔叔”、“超市里走失了”“火场逃生”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

4.3.2结合家庭、社区等周边资源让孩子们参观、访问,丰富安全知识,积累游戏经验。如观摩“消防中队”活动,了解、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参观医院,让儿童感知病人的痛苦,对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同情心、爱心的情感,从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

4.3.3坚持每周一次混龄游戏活动,模拟社会生活,为少年儿童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为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在大带小的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

4.3.4挖掘一日活动中生存、安全的教育因素,让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参与安全管理。如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锻炼自我保护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

4.3.5结合一日生活让儿童在实践中感知、操作。如开展“烹饪活动”、“领养小动物活动”、“我来种小树活动”、“小小生活能手”等等。

4.3.6采用“小小电视台”、“我来说一说”、“故事会”等方式,让儿童及时将有关的安全方面的事件通过自己的“小小电视台”发布给大家。让儿童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动中讨论生活中有关自我保护中的事例,分析问题原因。

4.3.7园内楼梯口、转弯角等处增设安全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4.3.8宣传栏坚持每周一期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宣传,展示少年儿童体能锻炼和安全自护游戏活动的照片等,提高师生、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

4.3.9通过家长讲座、座谈会、观摩开放活动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校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提高家长安全自护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发布者:敖茂锥

发布日期:2013-08-05

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危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我国现在有上亿名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理应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无数个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要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要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来提高学生自我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

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两河小学一位年仅8岁的学生,因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残酷事实。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横穿过马路,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可怕。这是学生自己的体会,教训深刻,定能引以为戒,胜过教师说数遍。

2、从看到的小事中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安全隐患是不可彻底根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文艺表演结束,学生拿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低年级的一个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扬长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这种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理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有学生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破,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号召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自救、互救的体验。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地震先后两次实战演习,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技能和方法。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从容进行自护自救。

首先,在社会治安不良的情况下,小学生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免遭不法伤害的知识和技能。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小学生的单纯、幼稚,欺骗小学生,或引诱其做坏事,或设局敲诈勒索等。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轻信别人,保持警觉,凡事多问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

注意寻求帮助,如拨打110电话等。

其次,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应付紧急情况的策略。小学生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幻想,有的小学生由于受电视或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倾向,在遇到坏人或危险情况时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懂得自我保护。因此,教师和学校应适当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应付策略,一旦面对危险时,能够妥善应付危急情境,有效地保护自己。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 周晓红(小学思品

四川阿坝小学品德与社会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2312

发表日期: 2010-12-29 22:31:38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小金县达维小学

周晓红

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危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我国现在有上亿名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理应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无数个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要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要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来提高学生自我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两河小学一位年仅8岁的学生,因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残酷事实。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横穿过马路,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可怕。这是学生自己的体会,教训深刻,定能引以为戒,胜过教师说数遍。

2、从看到的小事中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安全隐患是不可彻底根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文艺表演结束,学生拿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低年级的一个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扬长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这种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

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理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有学生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破,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号召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自救、互救的体验。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地震先后两次实战演习,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技能和方法。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从容进行自护自救。

二、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女学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

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三、让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少年儿童是弱势群体,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法制副校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第三篇: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面对如此迫切的环境危机,我们的小学生又知道多少呢 我曾在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把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对策等三方面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进行询问。如“你知道环保吗 ”、“环境污染包括什么 ”、“你还想了解哪些环保知识”、“为环保你可以做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开展环保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我们的环境,有着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目前仍在危害环境的种种问题,比如白色污染、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大气酸雨污染、废弃电池污染、砍伐林木、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工厂不合格排放及不断出现的恶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同学们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注。然而,学生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太少。对于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环境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对我们有哪些危害,环境污染和我们切身利益有哪些关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为什么对人类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同学们就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了。这一切反映了同学们环境保护知识的匮乏,说明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安排和设计太少,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太窄。

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势在必行。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影响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未来的有社会责任感又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现在正坐在我们课堂里。作为未来的世界主要的教育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他们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不但要用课本而且要用身边这些活的教材,让孩子们懂得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身体力行的智慧火花。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知识和智慧,更要授人以思维和观点,要让学生养成终身的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让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这正是2l世纪接班人树立新发展观、塑造新形象的必须条件,也正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建设自己的社会的同时,不会忘记维护自己的生态环境,不再重蹈前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前辙,我们的这个“地球村”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开展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切入点。

下面,我就《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教学,谈一下我是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的。

一、课前启蒙——实现道德认识的“前移”

思想品德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有些内容学生生活面涉及不到,了解不深;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对教师所授道德观点,不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德观点,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我从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出发,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阅览室,走向网络,走向传媒,走进身边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

在上五年级《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课时,我让学生分组展开课前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当前社会环境破坏现象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迫在眉捷。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废水、废渣对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极大破坏,噪声、废气直接危害个体健康。通过阅读报纸,看电视知道了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通过实地勘察,发现了哈尔滨市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访问,发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真人真事。这些调查资料有录音、照片、小故事、剪报、数据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调查统计,可信度强,教学效果显著。

1、通过调查,丰富了感性认识。

学生对环境问题知之不深,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感受不深,对环保的意义认识不深。通过这样的调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使学生对环境破坏、治理以及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通过调查,激发了道德情感。

在调查中学生对环境的污染感到触目惊心,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愤慨,对自觉为环保做贡献的人,油然而生敬佩。同时,激发了自身要为环保做贡献的情感。

3、通过调查,提高了道德判断能力。

在调查的事例中,有保护与破坏环境正反两种表现。学生在了解了环保意义之后,自然对这两种行为有了明确的是非判断,这种判断力会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逐步提高。

4、通过调查,明确了道德行为。

通过对环保措施的调查以及人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种种做法和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学生自然萌生出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不该怎样做”、“我要怎样做”的行为准则。

二、课堂晓理——实现道德认识的深化

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课堂深入明理做了必要的铺垫。课前是先导,课堂是主体,教师要在40分钟的时间里,向学生阐释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这一道德规范牢记在学生的心里。

要使教育深入人心,就要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出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定位师生关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育方法,这样教育才有魅力,才能被学生接受。

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图一:泛着白沫的黄泥河河水;图二:黄泥河两岸遍地垃圾;图三:威舍工厂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创设情境,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感受 ”引起学生的直觉体验与思考。明理环节时,引导学生用课前调查的资料逐一论证: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及其治理,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等问题。通过大家摆事实,看资料,明确了“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自身”的道德观点。在辨析导行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讲述调查来的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然后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课的总结时,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环保警示语,并进行讲解。至此,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伴随着积极的道德情感,深入学生心灵,道德信念初步形成。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启发性、直观性、新颖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录音机、投影仪、照片等多种方法展示自己的资料,学生兴趣很浓,在制作中也非常精心,同时,也注意了准确性、规范性。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2、运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讨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大家讨论甚至争论,发散思维,受到启发,从而深化、扩展认识。在这一课中,教师提出了几个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讨论中,倾听、启发、引导。通过讨论,明确了“环境保护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制定出了本地区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措施,以及保护校园环境的几点办法,既明确了 道德行为,又深化了道德认识。

三、课后践行——实现道德认识的“后延”。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可见,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道德认识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课,我开展了三项系列活动:

活动一,可以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日开展“环保在我心”的宣传活动。活动第一步,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宣传用的小旗子,要求图文并茂。同学们都积极看书、上网、查报纸,搜集多种素材,从创意、构图、色彩搭配都精心设计,倾注了满腔热情。第二步,上街宣传。在6月5日环境日那天,五年级全体师生手举宣传旗,敲锣打鼓上街宣传。同学们一遍又一遍高呼口号,口号声、锣鼓声此伏彼起。那缤纷的五彩旗、那感人肺腑的提示语、同学们那高涨的热情,使每一个行人都驻足观看。第三步,校内教育。回校后,同学们将所有旗子组成“环保在我心”图样插在校园,让其他同学观看,使全校同学都受到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环保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环保意识增强了,校内乱扔废弃物的同学少了,自觉保护花、草、树木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同学们都说:“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活动二:开展环境知识宣传周活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很多环境知识,知道了什么叫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什么是温室效应及成因,知道了什么叫清洁能源,知道了无铅汽车的好处,知道了“第二油田”的含义,知道了“RECYCLE”(回收再生)的含义和意义。于是我组织大家将所学知识归类、整理并配图,形成环境知识系列介绍。每班选出3个代表到1—4年级做环境知识宣传讲座,在全校掀起“学习环境知识,做环保小主人”的高潮。活动三:·启动“绿色小天使”的评选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主动拿起铁锹来到马家沟河边,植树清污。在班里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旧纸分为一类,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分为一类。将原来的一个垃圾筒增加为两个垃圾筒。很多同学不再购买不可降解餐盒装的食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一时间,“绿色小天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

课外活动是学生良好行为形成的“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同学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出美好的心灵。

1、课外活动是道德认识的阶梯。

通过“环保在我心”等活动的准备、开展,同学们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在一步步地提高,美好的心灵在活动中孕育着,塑造着。

2、课外活动是陶冶情感的熔炉。

道德情感是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通过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感,使心灵洞开。环保教育进入心灵,坚定了同学们“誓做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3、课外活动是行为转化的动力。

课外活动对于转化学生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们的心灵

第四篇: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2年6月

课题研究单位:德宏州潞西市芒市第四小学

课题负责人:云绍鹏

参加研究人员:张爱萍、岳顺珍、马宏秋、王苏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芒市第四小学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

2、分析影响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主要成因;

3、探索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方式;

4、探索小学生环境保护培养等的途径、方式、方法。

二、在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9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小学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小学生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 1

感。

德宏州潞西市芒市第四小学创办于1971年,占地面积17300平米,建筑面积8102平方米。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44 人,教职工99 人。通过半年来我对我校小学生行为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吃零食后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现象突出;上美术课后教室就是垃圾的“世界”;还有的学生进校门时踢到易拉罐,就把它当球踢来踢去,踢累了就随它在地上,也没有将它放到回收垃圾桶中„„太多太多这样的现象,让我深思: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变成这样了?是不是我们教育的方式出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我市环保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成果:

(一)通过《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通过《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三)通过《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生环境保护培养等的途径、方式、方法。

(四)通过《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养成认真学习、多角度思考、敢于尝试的好习惯。

(五)通过《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课题组自行编制家长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我校小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

2、文献研究法

利用教育专著、报刊、杂志、网络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管理理论,让研究不拘泥于现状,不重复于前人后辙。

3、行动研究法

将本课题实施策略在本校展开实践,找出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途径与方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和校内推广教学经验。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收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具有承担研究工作的的学历条件和实际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2、学校能提供本课题研究的资源、经费,从物质上给予保证。

3、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有较丰富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4、学校有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能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9月 ——2011年4)

1、成立课题小组,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研究可行性调查,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落实研究具体措施,明确本课题内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2、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2010年12月——2011年4月)

3、小学生环保意识状况调查问卷;

(1)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2)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3)收集 整理 统计 分析 调查材料和结果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5月 ——2012年1月)

1、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2、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3、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4、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影响小学生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论文等。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2011年2月 ——2012年1月)

1、结题报告,制作展板;

2、整理材料

芒市第四小学 云绍鹏 2010-7

3、申请结题;

第五篇: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它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发展。最早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还强调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进入21世纪,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发展的动力,然而人类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新的工艺,生活质量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环境遭到破坏,如水土、植被、空气等等。发展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该做些什么呢?在校期间,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我们的社会,校园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思想单纯,环保意识浅薄,自觉性差,得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但是,他们敢做,热情,易受感动;同时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我采取在班会、课活期间,利用班班通播放关于“地球现状与环境保护”的视频还有“各地市县环境问题”视频等等。然后写心得体会并在班级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把评出的文稿粘贴班级版报上,供大家阅读。另外,我还开展环保主题班会。通过班会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另方面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如在开展《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时,先让他们去收集校园存在的问题,自己整理小组内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保护校园环境开始。再有,我还利用板报的形式宣传环保方面的相关信息,至于板报是由各小组去搜集整理在出板报,班级评比优秀板报,教师给与奖励,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丰富了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良好的环境理论知识和环境道德观,关心、爱护并参与环保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关系到子孙后代大事。

二、保护环境,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习惯的重要性,它可以左右人的命运,所以小学阶段养成好习惯大为重要。我这个班级是从三年级接的,这个班级独生子女多,单亲家庭大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孩子大多数任性,散漫,懒惰;为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带领他们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如:坐如钟,站如松,行要稳;早晚要刷牙,做事有始有终,课间要静,集队做到快,静,齐。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不随便扔东西,不随地吐痰,关心和爱护绿化,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等等。进入校园,人人做弯腰活动。每星期评比模范个人,优秀小组,慢慢的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习惯成自然。

三、在重要的环境日中提高学生环保的觉悟。

一年当中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就是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我们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县乡举办的植树活动,学校举办的爱护环境板报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他们环保的觉悟。在暑假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县,本社区,本村,本乡有哪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提供环保部门参考。在寒假期间,可以了解城区集体供暖与乡村自己供暖对大气污染的不同。在家养成夜晚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为家节省开支,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在环保教育中我还渗透我国环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保护法》等。教育大家守法,懂法,用法;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四、注重评价,奖励,培养学生自觉地环保习惯。

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个人惊醒评价,并展示。给与他们奖励,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对于表现好的可以评“环保之星”小组;“卫生之星“个人等。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到环保当中去。让环保成为自觉得活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如在校园内焚烧垃圾时,学生就会制止,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大气污染的常识,焚烧垃圾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有些还是致癌物,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打扫卫生县洒水在扫地,防治灰尘飞扬。不随便摘花,踩踏草坪,因为花草可以净化空气。进入校园,人人做弯腰活动,随时随地见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能回收的积攒,既增加班级的收入,有美化了校园的环境,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大家就自然而然形成习惯,自觉行动起来,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越来越好,不良现象就少了。

通过我几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自觉性越来越高了,校园环境好了,爱心越来越浓了。为保护国家这个大环境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争取为地球的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二努力奋斗!

下载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探究

    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探究一、以幼儿园为基地,陶冶幼儿性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园内......

    环境保护意识与效益研究(推荐)

    环境保护意识与效益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全球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代价是环境遭受的巨大破坏,一系列沙尘暴、干旱、雾霾天气等等自......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精选五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环境保护意识报告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相对而言,破坏环......

    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组员:环境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一、问卷调查的题目 一)、选择题。 1.您有没有见到随手仍垃圾的现象( ) A、经常有 B、有时 C、没有 2.您对政府......

    小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材料 小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上良中小曹艳丽 同学们,你们纯真善良,涉世未深,往往对人生航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惊涛骇浪准备不足,常常对伸向自己的社会犯......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我校服务区域从乡村变成了城市。这使农转非的孩子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难以适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此,想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我校服务区域从乡村变成了城市。这使农转非的孩子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难以适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此,想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