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代沟责任在父母辩论赛
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辩论材料)
二辩:
1.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 —— 鲁迅
2.父母用他们过时的思想来引导子女,会使处于叛逆期的子女感到反感。父母以长者自居,认为不管怎样自己都是有道理的。因此,他们没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与子女之间产生了代沟。子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对理解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向他们述说自己的烦恼。可每当这时,父母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是受到了什么不良习气的影响,要么觉得这样的烦恼完全是不足为道的。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回应自然会使子女无法也父母沟通,加深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一方。
附言:
1.相对于孩子,父母是成熟的个体,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责任肯定在于父母。
2.与孩子相比,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因此,父母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也处于主导地位,两者产生代沟,父母也应该负主要责任。
3.与孩子相比,父母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应该选择很好的办法与孩子沟通,努力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如果他们没有努力去消除这种代沟,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父母与孩子相比,思维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应该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因此,他们应该对代沟负主要责任。
5.孩子现在学习十分紧张,没有较多的时间去接受人际交往的技巧,相比之下,父母时间比较宽松,他们应该利用这宽松的时间,学习一些青少年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而不要使代沟产生。
6.父母都是比较成熟的人,性情应该比孩子温和。一旦孩子与父母顶牛生气,父母应该压住火,采取迂回战术,或者采取冷处理,而不应该使彼此产生严重对立,以至于加大两代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终导致不能及时地、心平气和地沟通,从而使彼此产生代沟。
7.初中毕业以前的孩子,都属于未成年人,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育的义务,他们不单单是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吃穿,还应该很好地教育孩子,确保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些,使孩子与自己产生代沟,责任当然应该有父母来负。
8.父母要有与孩子沟通的一颗心.如果他们有心教育好孩子,就会想方设法从实际行动,从精神上和孩子交通.如果他们自己做不到那么好,也会寻求医生的帮助或其他有经验有学识的成功人士和家长帮助.9.家长也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有过角色体验,更容易也更应该善于换位思考。孩子可从来没做过家长,较难真正地换位思考也情有可原。10.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导致代沟的产生。11.子女的思想是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产生的,往往作出让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但这些事不一定都是坏的,只是在父母的思想中无法理解而已。
12.很少能看到例外的开明父母,能切实以孩子的眼睛去打量世界,看待事情。代沟正二: 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偷看子女日记的事情,而很少有子女偷看父母日记的现象呢?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口号,这是否是在告诉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有新思想、新作为呢? 那么在代沟的问题上,新旧思维方式的问题上,长辈们是否也应该有点与时俱进的精神呢?
是时间造成的,父母是被时间改变的一方,而孩子最初只是一张白纸。
三、代沟解决的途径在于双方
沟通要讲究方法。沟通要随着时间及两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父母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
四、1.代沟的形成首先当然是父母.因为父母比孩子年龄大,比孩子先成熟.作为成人,他们应该知道怎样走自己的路,怎样教育孩子.这绝对不时偏激.2.孩子遇到自己解不开的学习和生活难题的时候,会不会找父母谈心,就要看看父母的素质和水平去到哪里.3.素质可能是其次的,根本是父母有没有要与孩子沟通的一颗心.如果他们有心教育好孩子,就会想方设法从实际行动,从精神上和孩子交通.如果他们自己做不到那么好,也会寻求医生的帮助或其他有经验有学识的成功人士和家长帮助.4.为什么成绩好的孩子,性格开朗的孩子,都会犯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和父母是否与孩子沟通好有关,与父母是否从孩子角度出发有关.5.有些孩子怎么那么听话,除了性格以外,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家长沟通可能比较好.有什么生理和心理障碍可能都得到及时解决.所以他们会处理别的事情.6.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好,不单有代沟,而且有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都难以解决.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孩子走在社会生活道路上的起启蒙作用的人.综上所述,代沟的责任主要在父母.7.孩子从小一张白纸,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日后是怎么一个人,父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沟通虽然是双向的,但孩子如果不能与父母良好地沟通,只有2种情况:1.父母不善于沟通,或者没时间和孩子沟通,毫无疑问,这是不能说是孩子的错,2.孩子不善于和父母沟通,那么,这是父母没有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孩子一开始只是白纸一张,没有教会他/她怎样才是是良好的、正确的,是父母教育不善…… 8.我们今天来探讨“代沟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并不是要把责任推给父母们恰恰相反,我们是想通过找出问题的源头,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9.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那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好的,对方一再强调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我们要看到:如果方法不正确,好心有时候是会办坏事的!因此我们找出源头,就是要争取让父母们能够更好地与子女沟通,让大家“好心能办好事”
第二篇:辩论赛 代沟主要责任在父母(本站推荐)
辩论赛 代沟主要责任在父母
正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陈词]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我方的观点是: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原因一下有四点:
一:从生理上讲:父母比我们年龄大,所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比我们成熟。父母的经历和经验也比我们丰富,做事也比我们谨慎、周密。所以他们有能力采取措施同子女进行沟通。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些而使自己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那么主要的责任在于父母。
二:从思想上讲,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么、要什么。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长地位,强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从而压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种想法。认为自己说的话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对的,这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
三:从家庭地位上讲,父母是一家之主,他们掌握着经济大权。作为子女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又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从而不能同子女平等的交流。为了维护父母的威信和尊严,他们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各种建议,总是喜欢子女唯命是从。父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四:从时代发展上讲,父母的生活经历大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历。过去的经历让他们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们的思想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世纪的子女已经形成了与父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而父母又不积极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而父母恰恰又没有做到这一点。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陈词] 谢谢主席!我方的观点是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何为代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代沟的主要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和艳阳天存在分歧,误解猜疑,甚至对立!掌握了这些概念,从代沟的产生,表现发展及本质,我们可以明确,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其一,我们正处在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过程,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观开始选择与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而这时候青少年才开始了与父母的冲突,代沟也就随之产生了,而只有父母在观念意识上进行相应的变化,才能消除误解与隔膜。英国谚语说得好,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这还不足以说明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对于代沟的产生应付主要责任吗?
其二,由于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于今天世界在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法更新最快的当然为子女。而这时,父母总是用过来人的眼光对一切新鲜事物加以批判,戴上了有色眼镜对一切对传统有所突破的事物叱之以鼻。而这时候,难免会让子女产生紧张,疲惫,焦躁的情感情绪,代沟呼之欲出!
其三,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灵上的关心与呵护,但是约谢得曾说“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父母对我们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着实令我们感动,但我们多渴望他们能陪我们说说话,这时候,他们势必能对我们的学习情况,心里烦恼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两个心灵相通的人,还能产生代沟吗?而当父母在他们与孩子的团聚只在工作这余时,那么他们与孩子的世界也就渐渐远了。
弱者落世心似弱,惶惶失色恐无着。强者存间神亦强,依依得志凝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心态作为当今社会中阻碍社会发展的元素之一,必须被淘汰掉。保护势必会给弱者心态提供温室与土壤,使其更加滋长,面对如此趋势,社会倒退则显而易见。当然,我们不提倡保护弱者既不是说社会应该对弱者不闻不问,也不是说应该对其抹杀,而是说我们要给以弱者关爱与帮助,从而让起在感受到人间温暖的同时抛弃掉自己的弱者心态,树立强者心态去造福社会。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鲁迅也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可见忧患意识可以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而仍无法提升自己的人则终将被淘汰掉。现如今,社会无不在强调以公平竞争为原则,而对弱者采取保护则不符合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确我们始终要明确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但这并不是让我们供养起一群游手好闲的坐吃山空,而是要根除起弱的本性,即弱者心态,从而自发地为自己的生活努力,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这就好比面对一个乞丐,我们该给他的,是一个饭碗,而不是单纯的每天施舍其一碗饭。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总结】
感谢主席,下面我将为我方观点进行总结:
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子女处在青春期也是叛逆期,这显然不是这个辩题的主要因素。如果仅仅因为我们处在叛逆期而肯定代沟产生的因素在于我们,那么这对我们太不公平了。代沟,不仅仅在我们这一代产生,老一辈与我们的父母也存在一定的代沟。这样看来代沟的产生明显在于父母,他们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我们的这个叛逆期对我们进行正确的人生教育,而是利用他们父母的架子,对我们进行批评.我们对于他们所谓的“金玉良言”,左耳进右耳出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以及评价不同,谁都不愿接受对方的观点。大人在我们面前永远摆出高我们一等的姿态,要解决代沟问题,必须请他们下个“台阶”。其实解决代沟问题也不是不可能,就是要看,大人们能不能和我们站在同一个高度看问题,能不能真的听听我们的想法和心声。
与孩子相比,父母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丰富的处世经验,思维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应该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他们应该选择很好的办法与孩子沟通,努力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如果他们没有努力去消除这种代沟,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01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因此,父母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也处于主导地位,两者产生代沟,父母也应该负主要责任。
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这不正证明了我方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吗? 父母是爱我们的。爱之切,望之深。可这种爱却让我们觉得沉重,他们将“学而优则仕”,自己未圆的梦给了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是有思想的。我们希望去搏击风浪,父母给我们帆船,我们希望去闯开自己的蓝天,父母给我们摇蓝。这平等吗?这叫理解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现象说明,父母的内心深处一直以为孩子就是他们自己的替身,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把内心世界向他们敞开。殊不知,孩子早已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是不隶属于自己的生命个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生理和心理年龄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其结果可想而知。代沟是不同的两代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思想。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话题。代沟问题固然父母和子女两方均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父母。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然导致代沟的产生。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第三篇:辩论 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现场的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爱好方面的差异,主要: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责任:指没有做好分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所以我方解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观念生活等方面的矛盾主要应当承担责任的是父母,我方承认父母与子女双方都有责任,但毫无疑问主要责任在父母。
我方将从以下几个观点阐述;
一,父母要求孩子们接受其想法,没考虑孩子感受。所以父母应该负主要责任。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父母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彼此的三观建立在不同时代,父母却总想把其想法强加给我们,如从小就强迫我们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他们想我们子承父业;如他们重男轻女等等。甚至15年高考作文提到的那对父女,父母要求子女注意交通安全,自己却在高数速路上开车打电话;他们的旧思想旧观念和其行动,根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这往往是代沟产生的原因,这难道还不能证明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主任,教授章友德说过:年轻人不愿意主动交流,关键在于长辈,是不是已经习惯把自己的准则灌输给他们,是不是平时压根不聆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即使有所表达,是不是马上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斥责
二,父母有能力去做,却没有去做,所以主要责任在父母,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明明父母可以让两代人更好的进行沟通,父母却总是放不下家长的架子,觉得要有父母的威望。这让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现在社会提倡与父母做朋友,父母却相背而行。并且相对于孩子,父母都处于主导地位,是成熟的个体,并且无论是家庭地位,经济,独立,精神上,人生阅历,处世经验都比孩子们要来的完善,而孩子是处于被主导,代沟的产生,作为一家之长的父母,而不去解决,难道不应该负主要责任吗? 三,父母的爱让我们无法从小建立正确的三观,所以主要责任在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孩子走在社会生活道路上起启蒙作用的人.父母是爱我们,可他们过分的溺爱影响了我们的三观,无法正确的去看待这个社会的问题,从小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样孩子与父母与朋友都易发生冲突,引起更大的代沟
综上所述,代沟的责任主要在父母,这并不是在批判父母,袒护子女,而是客观的找出代沟的主要责任人,进而弥合代沟,或者尽量减少代沟带来的负面影响。只因为我们依旧深爱着父母
第四篇: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l、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帅。
2、树立良好家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美满的家庭,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教育水平。
4、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
国家教育、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是针对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21世纪对国民素质的总体要求制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妇联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把倡导广大家长遵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规范》具体内容是: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2
(白水晶注:感觉国内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仍然受“愚孝”的传统观念影响很深,继而引发的婆媳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翻译了一篇客观主义者的关于父母和子女义务的文章。纯粹出于兴趣翻译,水平非常业余,请读者多多包涵。)什么是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各自的义务?——
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白水晶 译
关键一点是理解父母的义务的性质是建立在人类必须对他们行动的后果承担责任的道德原则上的。
一个孩子是他的父母的责任,因为(a)他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brought him into existence),和(b)一个孩子,按其性质,不能独自存活。(事实上有的父母也许没想要孩子的,在这种情况下,想不想要是无关紧要的;他毕竟还是他们行为的后果——一个,作为一种可能性,可预见的后果)父母的责任的本质是:将这个孩子装备起来使他能作为一个成年人独立生存。这意味着,提供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发展和福祉:给他吃,给他穿和保护他;在一个稳定、理解、理性的家庭环境中抚养他,用智慧装备他,训练他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教育他赚取他的生活(例如,在一个原始社会中教他打猎;在一个高级的文明社会中也许送他上大学)。当这个孩子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和/或当他所接受的教育适于一个工作的时候,父母的义务结束。此后,父母也许仍旧想帮助他们的孩子,但是他不再是他们的责任。一个合理的期望是他们将能够提供最基本最低限度最必需的食品、衣服、住房和教育,这应该是合理的父母作出要孩子的决定的前提。但是,如果,由于父亲的重病或是一些其他的不可预见的经济灾难,他们不能提供给孩子像他们期望的那样,父母并没有犯道德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义务很简单,就是尽他们所能做到最好。如果父母为了提供给他们孩子必需品而放弃他们自己的购物,他们的行为不是牺牲,并且他们在道德上没有权利认为这是牺牲。其中父母可以犯下的一个最残酷的不公正现象是责备孩子作为一个财政负担或是要求时间和疼爱,好像这个孩子的合法需求是对他们的一种强加——是对孩子抱怨他们为他而“牺牲”,好像他应该觉得抱歉或内疚——是声明或暗示这个孩子的仅仅存在是一种(对他们的)不公平的劳累,好像这个孩子在这件事上有任何的选择似的。超过了必需品的水准之上,那是家长的生活水准适当地决定了孩子的生活水准,适当的与他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成比例。当他长大些,就是孩子的责任去理解(如果或当是这种情况下)很多他所得到的,是超出一般水准的,是他父母的仁慈和疼爱的一种表达——并且应该用承认这种(仁慈和疼爱)作为一种回报想法的形式和良好意愿。如果他的父母是真正的专心致力于他,如果他们公平的对待他并且认真负责的指导他,孩子这方面适当的反应是感激、爱戴、尊敬。
孩子将来的责任是,当他再长大些,理解他的父母也有权利;他不可以对他们做出无限制的要求,好像他们唯一的目的是为他而活,伺候他;他不可以期望他们放弃所有其它的兴趣价值只为了满足于他可能随机想到的任何愿望。从他的父母接受最基本的食物、衣服等等必需品时,这个孩子无需承担一个在将来的某日偿还这些支持的义务。这种支持是他应有的权利。如果,很多年后,当他是一个成年人时,他的父母遇到财政困难,不计成本地去帮助他们不是他的责任。这类义务并非是没得选择的义务(There can be no unchosen obligations of this kind.)。如果,虽然如此,他们曾经一直对他很好,并且他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亲切的关系,他可能会愿意在他能做到的合理的以及没有自我牺牲的范围内帮助他们。
凭借他们的独特的生物上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一般说来有对对方感觉仁慈友爱的倾向。父母期望从他们的创造中感觉到爱。一个孩子期望从他的保护者们那里感觉到爱。但是这个生物上的纽带绝不能被“替换”——这是说,被用来作为一个道德银行的支票,被用来代替个人的价值——“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一个孩子不能要求任何非理性行为的赦免——“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情感不是无缘无故的。爱,尊敬,钦佩必须是挣来的(earned)。
从孩子的幸福和心理发展的的角度来看,他找到他可以爱、尊敬和敬重的人是具有巨大地价值的。父母的首要的义务之一就是提供给孩子这个机会。孩子的首要的义务之一——也是所有人的——是辨认出这样的机会,如果并且当它存在的时候。
关于家长的责任 作为一个家庭,如何培养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高人一等,都想望子成龙,梦想成真。但是现实又会怎样呢:少管所里有人、监狱里有人、社会上烧杀抢掠的同样有人。这是什么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绝大多数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都跟当初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误区及不负责任有关,尤其是不完整的残缺家庭。
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要具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外,父母还需要扮演三种角色,即家长、老师和朋友这样的三者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角色所体现的三个特征与要求。
一、家长关系:作为父母在家庭中确立家长身份是无可置疑的,谁也改变不了,但是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家长这个角色是属于严父慈母式的比较典型,父母对待子女的教养也比较简单,只是具备管教性质的据多,子女对待父母是以尊重、威惧为主,因为父子关系基本上属于管教与被管教的二个主体,同时家长具备了相当的强制性质,因此就形成了相应的抵触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师生关系:总体来说作为一个教师,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以技能立身的本领,以逻辑理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从而凭知识立足社会,所以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逻辑教育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虽则属于上下级关系,实质上是教学关系,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尽量多的学习知识。
三、朋友关系:朋友关系在父子关系上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都有体会:一个人在高兴时要让别人一起分享的首先是真心朋友,一个人在难受时要向别人求助时同样是真心朋友,在朋友之间,蕴藏着巨大的、无私的友谊与情感。与真心朋友在一起时,心境会很坦然,不会有一点压抑,因为他们是处在完全平等的空间里,在这种气氛里是最能接受对方的思想,最能感受对方气息的时刻,不管新鲜的、陈旧的、现在的、将来的都能够心境开放,畅所欲言。
从以上的三者关系来分析,最有效的引导、传输方式当属朋友关系了,但是要想成为真心朋友,并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因为朋友之间不具备权威性,况且父子之间的年龄差异形成了思维的差距,那就从本质上脱离了共同语言,但是共同语言又是建立真心朋友的基础
首先是人际关系紧张。
从调查材料来看,出走的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
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与拜金心理。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后,一部分人会对读书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读书以外的东西,比如早恋或迷恋于网吧。此外,拜金倾向严重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漫不经心,逃学去挣钱,或学某些歌星、影星,离家外出闯天下。
最后就是盲目从众心理。[1]
当媒体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一些学生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有的学生就加以仿效,以为是解
孩子接连出走八次 家长不知如何管教
[扬子晚报网消息] 16岁的孩子离家出走8次,父母却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几天前,记者接到一位母亲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她16岁的女儿园园第八次离家出走了。园园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家出走了。王女士7月8日下午,到山百给园园买运动服运动鞋,买回来园园又跑了。
知识分子家长很无奈
王女士说,对这个女儿,他们夫妻俩现在已经彻底没办法了。王女士以前是一个医疗工作者,园园爸爸是南京某大学教授,这是一个颇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1991年,女儿园园出生,小时候园园也很乖巧,可从初二开始,女儿就开始变得爱打扮贪玩上网了。“她网瘾大,在学校里都会翻墙去上网。”王女士说。为了管好女儿,王女士提前从单位内退回来,去年9月把女儿送回了老家兴化读高一,并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负责女儿生活和学习。在新环境下,尽管妈妈把园园盯得很紧,园园贪玩的个性并没有收敛多少。爸爸说,园园居然和别人谈恋爱,那个人连中学都没毕业。出现早恋后,妈妈对园园几乎整天贴身看护。尽管如此,今年4月,园园还是在妈妈的眼皮底下第一次离家出走。“第一次离家出走我们把她逮回来以后,把她毒打了一顿。”王女士说。本以为在棍棒打骂的教育下,园园会有所收敛,谁也没想到被父母打后五六天,她再次离家出走了。从今年4月份开始,园园先后离家出走了8次,每次王女士都想尽办法找到女儿把女儿接回家。觉得和父母相处有压力
日前,经过努力寻找,离家一个月的园园终于在朋友的陪伴下回了家。那么,这一个月的时间,园园去了哪里 经过一番交谈,园园终于打开了心扉,园园说,父亲是个成功的人,他希望他女儿也和他一样成功。从小就是妈妈陪着她读书,上了初中后,爸爸妈妈对园园的要求更加高了,这时她明显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些吃力,成绩上不去。这时妈妈却认为,自己不够努力。高中,妈妈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园园的生活,把她看得更紧了。此外,园园说,在家里从来不敢谈和异性有关的话题,有时说到这个话题上,父母就会说她思想不健康。园园说,这一个月来,她曾经在娱乐城打过小工,后来又觉得娱乐城灯红酒绿的环境不适合自己,于是又和朋友去了安徽游玩。其实一个人在外面时,她有时也很想爸爸妈妈,但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强迫自己不要去想。针对园园的教育问题,园园父母显得非常难过,他们不知道今后该怎样来教育她。南京市都市医学心理咨询门诊部主任、教授周正猷表示,其实跟孩子相处也要讲究技巧,这个时期的孩子逆反就是他们的特点。虽然他们嘴上很嫌父母的唠叨,但内心还是爱自己的父母的,毕竟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不可能转身就成陌生人。以骂代管,以打代管,这样只能让孩子离你越管越远,亲情越管越淡,尝试着和自己的孩子做个朋友,这样也许会让你的家庭有更多的笑声。脱的好方法。
《中国教育报》报道,青海西宁市常住人口只有76万,但是每年却有近400个孩子离家出走,他们宁可去流浪,孩子们到火车站做火车去外地,不管到哪里,只要离开他们的家。
随着“问题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各方日益关注的问题。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家庭出现问题,主要责任不在孩子,重点在父母。所以要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首先要改变家长。许建国老师近年来免费为220多个“问题家庭”指点迷津,挽救“问题孩子”350多个———
父子冷战:妈妈当起邮递员
“孩子爱上网,最近压根不上学了,今天晚上又没回家。孩子再次出走后,我和孩子他爸又是一夜没合眼,失眠了!” “儿子和他爸爸长期„冷战‟,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就吵开了。他俩沟通的惟一方式是:他爸把信写好了,让我这做妈的从儿子房间的门缝下把信递给儿子。很长时间了,我也没法和孩子接近。”
“孩子他爸现在是正厅级干部,有身份有地位,儿子的问题把我们愁坏了。许老师,你帮帮我们吧!” 一连接到一位母亲的3次哭诉电话后许建国老师坐不住了———赶快让两位家长来他家里。这位家长带来了一封写给儿子的信:
“当爸爸提起这枝笔的时候,我感觉它好重好重。夜里我时常在睡梦中惊醒、叫醒……我的儿子生活在郁闷甚至痛苦中,爸爸的心好痛好痛。爸爸好想和你深深地谈一次,彼此交流一下心情,但你的脾气和爸爸相似,三句话就叫起来了……也许是爸爸做得不对,不十分了解现在孩子的心理,对你说话、办事,总是按照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来看待事物,对你唠叨太多,甚至时常发脾气,也许伤害过你,甚至在很多事情上给你造成学习的心理压力。但是儿子,我们毕竟是父子。世上哪一位父母不是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呀!”
“请相信,你的爸爸妈妈是打心眼里深深地爱着你的。你做人做事,学习有一点进步,我们都打心眼里高兴。我时常在我的同事和朋友中夸你的优点:为人厚道,没有社会上那些„闲人‟的坏毛病,有素质,懂礼貌。我也时常为你具备这些优良的行为而感到自豪!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你的学习下滑特别严重。尤其是到了目前的高二年级,给你现在的学习造成了非常沉重的压力,不论在心理和行动上都有太重的压力,爸爸真的好心疼……
“儿子,写到这儿,我已经哭了……”
父子形成这种“冷战”达到了极限,母子之间关系也颇为僵硬。在谈话中,两位身份很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怨恨,又转向对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的自责。“我以前常打孩子,打完后就后悔我甚至想着把孩子赶出家门!”这位父亲在许老师家里,泪流满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教育不好,主要责任在家长。你把儿子赶出家门,不是给社会交了一张罪恶的白卷吗?”许建国老师说:“赶紧把你儿子叫来谈一次话。” 正上高二的岳岳(化名)来了。面对这个18岁的少年,许老师首先说:“咱们谈话前有三个前提:第一,都说真话;第二,谈话内容只属于我们两人,不允许外传;第三,要说就说彻底。”———这是许老师站在岳岳的立场上把他的顾虑完全打消。
许老师提了三个问题。首先问:“你长这么大有没有烦恼?”岳岳说:“有,我和妈妈不磨合,在学校和同学关系不太好。”又问:“请你评价一下你的父母。”岳岳说:“我妈任性,要强,自己决定的事成不成都硬要干。我爸很关心人,随和,但很主观。”三问:“你有感情问题吗?”岳岳答:“有啊,我爱上一个女生,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谈穿衣服,玩电脑。”岳岳的身子往前凑了凑:“许老师,实话跟你说,我没跟那女生上床。”
许老师又列出4道题让岳岳选择:回家是对的,还是不回家是对的?写作业是对的,还是贪玩是对的?勤快是对的,还是懒惰是对的?按时起床是对的,还是不起床是对的?岳岳都选择了前者。许老师说:“呀,你真聪明,你对自己的行为很了解,这很不简单呀。好多年轻人往往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对和错。”
岳岳一听也高兴了,问了许老师好多问题:小时候咋处理人际关系,年轻时候咋谈恋爱。许老师如实说:“那时我也谈恋爱,最多就是拉拉手,哪像你们现在动不动就抱在一起?”这样一说,岳岳的戒心消除了。他问想上大学该咋努力呢?许老师趁机激励说:“好!你一定要上大学!”但上大学要从哪里开始呢?许老师列出一个公式:按时起床+按时回家+按时交作业=考上大学,交给岳岳。考虑到岳岳的基础差,许老师又建议他请一个家教老师。
岳岳离开前,许老师在纸上写下“许建国、岳岳谈话第一次公约”,一共6条:1.按时起床;2.当天完成作业;3.按时完成家教补课;4.放学后按时回家;5.晚上不在外过夜;6.考试要达到及格以上。许老师和岳岳都在这个公约上郑重签了字。
从那以后,岳岳步入了正轨。岳岳的父母再次来到许老师家里时,一推门就双双跪倒,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个“问题家庭”从许老师这里毕业了。440个“正”字与2200次唠叨
许建国老师对于找上门来请求给孩子心理辅导的父母,总是先跟父母谈,之后再单独跟孩子谈话。几次谈话之后,再决定父母和孩子试图改变沟通的方式。2003年夏天,有两口子开着私家车来到许建国老师家里。这位母亲一见许老师,嘴里“噼哩叭啦”就唠叨个不停:儿子考高中,她也想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没想到考下来傻眼了,儿子连个职业高中都没考上。平时儿子穿的鞋都没下300元,儿子要电脑,家里买了两台。这么好的条件,儿子竟然没考上高中。这位母亲一口气没停,越说越激动,一下说了一个半小时。许老师的办公桌面上唾沫四溅,拿餐巾纸擦了两次还没擦净。直到她停了下来,许老师问:“你说完了?”“说完了。”“你不是说完了,你是说累了!”
许老师毫不客气地说的三句话,让这位妇女目瞪口呆。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你老公,我马上跟你离婚。”“呀,你咋知道?我老公都跟我提出离婚了!”第二句话是:“我要是你孩子,就离家出走。”“你可说对了,我儿子都出走了三次了!”第三句话是:“我要是你父母,就赶你出家门。”“就是,现在我妈都不让我回家看她。”许老师说:“从现在起,闭上你的嘴。”许老师让这两口子回家,把孩子小江(化名)叫过来,他要跟孩子单独谈话。
小江来了,许老师没想到无论每次跟孩子谈什么,小江都不吭一声。谈了三次,每次不下两小时。最后一次谈的时候,小江拿出一个笔记本给许老师看,上面画满了“正”字。小江这才打开话匣子。从他记事起,他妈妈就爱唠叨:“你这么大个人咋学的?咋这么笨?就这成绩到社会上咋混?你还活啥呢?你真丢人!”小江上初二后,妈妈在他面前唠叨一次,他就在笔记本上记一个符号。许老师和小江共同数了一下,一年下来,总共是440个。算下来,他妈妈每天向他唠叨五六次。而小江的爸爸纯粹是靠“暴力”解决问题。“我爸有个观点:打一顿管一个月,一次皮肉之苦可以加深一个月记忆。”每打一次,小江在笔记本上记一次。初二这一年,他爸爸打了他12次。家庭矛盾的根源找到了:这位母亲爱唠叨。许老师让这两口子回家后,给孩子90度鞠躬,真心认错。许老师又送给两口子自己写的《家庭教育思考》,嘱咐家长:不知道给孩子说什么,就按书上写的做。
小江回到家后,父母把他叫到客厅,坐到沙发上。父母先给他来了个90度鞠躬。母亲先给孩子真诚地道歉:“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这个人就是爱唠叨,你心里也一直拧着个疙瘩,妈妈好想和你好好相处,像小时候一样亲密……”说着母亲哭了。母亲一哭,父亲也哭着说:“小江,爸爸打你不对,原谅爸爸行吗?”小江开始看着以为父母在“演戏”,再一看不像,一头扑倒在父母的怀里,哭了20多分钟。
一家三口一次小小的真诚的交流,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家庭的人文变革”。“真没想到,效果那么好!”这位母亲再给许建国老师打电话时,激动地问:“许老师,下一步我该怎么办?”许老师直言不讳:“闭上你的嘴!最多跟孩子说两句话:小江,放学了啊!再说一句:小江,吃饭吧。”这位母亲问:“那别的不管啦?”许老师说:“你管了10多年,你管了个啥?不要多嘴开始你可能不适应,慢慢就好了。”
2004年8月,喜讯传来:小江考上了省重点。
许建国老师分析:“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孩子,至少不完全了解孩子。父母只知道孩子的鞋号、生日,孩子心里的信息库存家长调不出来。家长最爱犯的三个毛病是:不能了解孩子、不会了解孩子、不愿意了解孩子。”
“家庭教育的主要矛盾里,做父母的和孩子沟通有困难是第一大矛盾。孩子上网、打架、贪玩……都跟父母难沟通有关。”
许老师把家长和孩子这种“距离”概括为:生活零距离(同住一个屋,同吃一锅饭)、感情近距离(血缘关系)、心理远距离。一味追求享受自我人生的家长必然忽视家庭教育。要想缩短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家长就必须真诚地付出,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母女相争:尴尬的处女膜检查 “家长怎么和孩子沟通应遵循八个原则:尊重平等、信任和诚信、宽严相间、依赖分离、期望适度、合理攀比、宽松相间、父母自重。”许建国说:“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应该从这八个原则找根源。”
2003年秋天,西安市东郊一位母亲找到许建国老师,心急火燎地说她:16岁的女儿玉玉(化名)可能跟男生有不寻常的“性关系”。她经常偷翻女儿的书包,翻看女儿的日记。有一次从女儿日记里发现一些爱情诗句。她认为这可找到了女儿的“爱情证据”。
之后,这位母亲经常跟踪女儿。后来被女儿发现,玉玉非常反感,但又没办法。有一次母亲再翻女儿的书包时,被玉玉当场发现。母女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母亲情急之下打了玉玉一下,没想到玉玉可不依了,长时间的屈辱和压抑瞬间迸发,使劲推了母亲一下。母亲没站稳,倒下时头碰在桌角上,血一下涌了出来。母亲满以为女儿会扶她起来,没想到玉玉扬长而去,撂下一句话:“妈呀,你应该吸取血的教训!”
母女彻底闹僵了,见了面像仇人,母亲只好求助许老师。许老师劝导说:你的女儿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你的女儿。既然是人,你就要尊重她。你的第一概念是把女儿当成你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来,相互之间没有平等和尊重,你怎么能让女儿尊重你?第二,你是孩子的妈妈,如果女儿真与男生发生了性行为,你首先要替她遮掩。你不去保护她,反而在家里就毁坏她的名声,你女儿能不恨你吗?
这位母亲又突然疑惑地问许老师:“女儿日记里提到的MP3是什么?” 许老师一脸无奈地感叹———你离现代产品太远了,离年轻人太远了。
这位母亲又把她抄下来的女儿日记里写的诗给许老师看,并一口咬定这是女儿写给男生的情诗。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我在风雨中等你。”
这不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先生的爱情名句吗?面对这位家长的无知和浅薄,许老师感叹地说:“孩子的知识量比你大,惟一缺少的就是生活经验。做母亲的有传递这种社会经验的责任。你以后再也不能以„老大‟自居了!”
母亲非常感谢许老师的指点,但还是没有改变对玉玉的监督。每天都要打一个电话过来,给许老师汇报情况:“玉玉的月经还没来!”第三天正打的时候,许老师在电话里听玉玉在喊:“来啦,你看护垫吧!”
这位母亲把玉玉叫来谈话时,玉玉一见许老师就委屈地哭了。她说:“许老师,你带着我到医院检查吧,看看我是不是处女!”许老师让玉玉的母亲陪着女儿去检查。
结果出来了,玉玉———是处女。
“传统的家庭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暴发并存,孩子可以接触社会上的任何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垃圾。孩子接收一些信息后不会突发变坏,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许建国说:“家长如果不会引导好孩子,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再管孩子就难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人类教育的三大教育体系。目前国内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无计划、无教材、无老师、无评估标准的滞后状态。这使得教育难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近年来,许建国老师倾心投身于家庭教育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一直义务为“问题家庭”提供辅导。要推动家庭教育,仅靠他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远远不够,教育部门、家长、学校都应重视和持续努力。
许建国简介
许建国,现任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生于1940年,大学本科学历。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家教》杂志特别顾问。代表作《家庭教育思考》《基础教育浅论》《人才论》。近两年,许建国应邀向家长、老师、学生做报告一百余场,听众两万人次以上。
许建国家教语录
拿亲情做桥梁,用平等做基础,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去理解、体谅自己的子女,自己错了,公开检讨;自己歪了,大胆承认,父母与子女就不会有沟通的障碍,离家出走就不可能发生。
对未成年人而言,网吧已经成了虎口。然而,把子女送进虎口的人依然是他们的父母,要么肆意放纵,要么管理不善,要么隔阂太大,要么放任自流,总之是家庭教育的失误太多导致子女沉湎网吧。网吧毁了子女健康成长之后,去怨恨、指责子女,不如深刻反省父母自身。
我们成年人,常常怀念自己儿时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孩子成人后,恐怕很难有我们成人的这种记忆了。是我们变着法子剥夺了他们成年后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这是成人社会的历史性罪过。
向子女公开承认自己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的错误。可能是解决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紧张、家庭教育处在僵局的最好方法。前提是必须诚恳。
最低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向别人诉说自己子女如何不好,有时还声泪俱下地控诉。不知那是教育能力的自我暴露。
使用脾气和拳头实施管教,只能给子女心理打上抑郁和畏缩的烙印,埋进仇视和怯懦的种子,形成家庭教育的负面积累。
如果在子女教育开始时就把文化选择渗入到一切可能的生活环节中去,并且不辞辛劳地引导子女走进健康欢乐的环境,事实证明“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能极大。
父母用血缘亲情掩盖着自己的所谓“监控”,而子女又把家庭看作是最值得信任的地方,甚至是惟一值得信任的地方。这种反差必然导致信任危机,一旦子女感到他在最值得信任的地方彻底失去了信任,他们的心灵就会感到成人不可想像的一种巨大伤害。解放军报报载,据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调查分析发现,几乎所有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与家庭教育不当有着密切关系,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激、自闭的性格引发违法犯罪;不和睦家庭的孩子,心理容易变得孤僻、自卑、仇恨而走上犯罪道路;家长有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家庭的孩子,往往模仿恶习可能引发犯罪。法官将这种现象概括为一句话:“问题家庭容易出问题少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了种种要求,比如要讲卫生啦、要尊老爱幼、要努力上进等等,可是在孩子的眼里,有时候父母要求他们做到的父母反而做不到。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就应该做表率,哪怕装也要装十八年。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行为影响者,父母们心中作何感想呢?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
许多父母问我们:“我们为他付出那么多,他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小学的时候表现那么好,为什么上中学后越来越糟糕?”我们的回答是,问题就在你们的家庭里,根子就在你们的人格素养里。闻听此言父母都面面相觑,他们说:“听不懂。我们人格好好的,我们没有做坏事。”这里所指的人格是指父母的人格素养是儿女成长的钙质支撑,内在的是心灵源泉所在的蓄养,外在的是为人处世的状态。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这一结论宣讲一年多了,至今无人来争锋,也无争鸣的声音,但是父母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真相。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紊乱发展到性命攸关,人们不会发现这恰好就是问题所在。
2000年,我们16岁的女儿在高二的课堂上突然昏倒在地,校医紧急施救,苏醒过来的孩子像一个被遗弃在喧闹街市的幼儿,惊恐无助泪流满面。此后的8个星期都是处于混沌状态,像幼儿一样在家闹腾,被医生诊断为“重度失忆性抑郁症”。马上就要进高三了,我们求助于药物抑制女儿的症状。
但是,结果更加紊乱,孩子服药之后的状态让人担忧,在偶尔忘记服药的时候,强烈的依赖性表现让我们对药物的毒性心存恐惧。最终,我们放弃了药物治疗,引领孩子走上了一条自然康复的道路。我们不再提读书,不再提高考毕业,而是带领孩子玩。
孩子在休学23个月之后,重新回到学校,用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只比同学晚半年毕业。而且她在休学的两年里,阅读了近百部经典社科作品,欣赏了近千部经典影视大片,写了5本小说,挣钱维持自己在上海的生活,而且成为同龄人的“小叶老师”。
曾经,亲友看我们纵容孩子的非正常状态,认为我们是全面妥协,会耽误了孩子。实际上,我们表面上的步步妥协,本质上是在被动地矫正自己的观念。
虽然我们自己这样做了,但在接待许多儿女成长紊乱的父母时,我们却不敢把自己家里的“单方”拿出来做实验,因为父母都是抱着热望而来,他们希望我们能直接和他们的孩子通话,直接说服已经厌学辍学休学的孩子。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也确实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直接对话,但是效果很差,孩子敷衍我们,甚至话没有说完就挂了电话。就在和孩子们不愉快的对话中,我们捕捉到许多信息印证了是父母的素质需要提高。
于是,我们再次重新反思,以不误导成长为原则,从呵护少年安全健康成长的基本出发,尝试着对父母的素质提出矫正意见。进行虽然艰难,但是也获得了少数父母的认真配合,效果很不错。从2005年到2006年,我们引领40多名厌学休学少年重新返回校园,这让我们确认,不是孩子的错,少年的成长没有错误,只有挫折。相应的结论就是这句: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问题就在父母的人格素养里
也许,我们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人格基础来自何方?以人字为例,一撇一捺与父母关联,儿女的人格取向,取决于父亲的人格取向和母亲的人格取向的支撑结构。所以,儿女的行为模式总是离不开父母。
其实,父母的素质问题是非常明显的,从他们叙述孩子的成长,面临的困难,提出的要求的观点和语言中,人格缺损甚至人格障碍的表现非常明显
重庆的一对郎才女貌的夫妻,丈夫学历高职务也高,缺点是个头不高,妻子面容姣好身材苗条,缺点是好高骛远脾气暴躁。他们相爱的时候以为,将来儿女会遗传父亲的智慧,母亲的外形,结果因为丈夫的遗传基因过于有力量,一儿一女都是父亲的再版。
妻子依仗自己的外貌优势,到处受人赞扬,而丈夫的外貌成为她人生一大遗憾,也就非常地瞧不起他。她在家里动不动做河东狮子,嫌弃贬抑丈夫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儿子的身高遗传缺陷,让儿子比父亲更加自卑。后来,我们对这个家庭的协调采用了两句话:有一种高度叫人格,有一种美丽在心灵。父亲豁然开朗,母亲也不得不心领神会,儿子的自卑就逐步淡化了。
很多父母发出“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吧!”“来自天津的SOS!”“我们跪下来求您了!”这让我们非常的不舒服。不是软弱就是矫情,分明看到孩子的紊乱根子就在父母大呼小叫的浅薄和精明里。有的父母通过邮件和我们交流,信的抬头没有称呼,信的结尾没有敬语也无落款。连自己都隐身,我们怎么给他以指点。这说明父母连人际关系的基本礼貌素质都没有。我们的援助是真诚的,求助也应该是符合礼貌原则的。
家庭于人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空间,是支撑人生的庇护所,是修复心灵的港湾。在家庭里,法律道德的制约是有限的,而审美的力量在这里当家。人格的审美力量就非常的重要
清算人格障碍修补人格缺损
自以为是往往和喋喋不休甚至歇斯底里纠结在一起,父母当中,只要有一个自以为是,那么这个家庭必定招致灾难。在2006年我们重点辅导的25个休学少年中,有87.5%的母亲不健康,这些母亲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她们当中,有职位不低的公务员,有资产不菲的企业家,还有知名主持人。
总结起来,父母人格素养缺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人格障碍;第二,人格缺损。最普遍的人格障碍行为就是自以为是。
一位从省会下乡到山村的知青,娶了当地的“小芳”。后来他顺应政策回城,想尽办法把“小芳”带进了县城,并且生育了一个女儿。由于父亲总认为自己是妻子的恩人,所以极端刚愎自用,“小芳”成了他的出气筒。女儿逐渐成长起来,17岁那年遭遇成长紊乱。父亲天天歇斯底里埋怨妻子没有把孩子照顾好,妻子天天以泪洗面。为了离开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女儿选择了离家出走,遇到歹徒劫持,被送到洗头房卖淫。女儿的紊乱是被父亲的喋喋不休逼迫的,而女儿的轻易出走是因为母亲受不了丈夫的时候,总是回娘家一住几天。
人格缺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人格泡沫。尤其是郎才女貌外加一个小神童的家庭比较普遍,过于理想化浪漫完美主义者表现突出。他们的缺损是过于想当然。
有一对教授夫妇,他们的儿子从小英俊,总是被学校选出来献花、朗诵,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自然被一对骄子父母放置在象牙塔里宝贝着,专门为接受赞扬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存在。可是他在17岁的时候同样出现了成长紊乱,他对自己的男性特征发生了极大的恐慌。被毫无养育经验只会把儿子当宝的父母送到心理诊疗机构,恰好遇到了一位庸医,那医生做过常规测试后,宽释孩子:“没有什么大问题,青春期来了,身体里起了一些化学变化而已。”一个“化学变化”把孩子吓得魂飞魄散,他不知道自己还会有什么变化,是不是会变化成“异形”,因此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无法继续正常生活。科学家肯定:“没有泥土装点的成长是有缺陷的生命。”但是,父母们都浪漫地要把自己的孩子种在云彩上。
自以为是和完美主义是导致少年成长紊乱的两支潜流。需要我们每个父母认真清算耐心修补 小心话语强权腐蚀孩子的人格
我们提出“只有问题家庭”,是希望每个家庭都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家庭氛围是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恰好是取决于最低的木板。最低的木板总是漏走家庭的优势资源。与“木桶效应”相呼应的还有话语强权。
一个家庭,精神力量的消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话语权,另外一个是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而话语权是这两种力量的决定因素,因为家庭的话语权甚至是话语强权,往往被负面素质操控。他或者她总是会以无法控制的方式推广自以为是的观点。即使是孩子从正面人格素养那里得到了人格力量的支撑,往往又会被无处不在的自以为是的教导扰乱。最终的结果只会紊乱。
于是,另外一种结果出来了,正面人格素养与负面人格素质以话语权为表面潜移默化为底面,展开拉锯战,家庭氛围不再被正常气息左右。拉的对象就是孩子,断裂产生,导致成长的精神虐待,紊乱产生。负面素质会扰乱孩子的成长,造成他们的精神紊乱,最终在个性气质甚至人格品质方面都留下后患。紊乱是成长的大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紊乱,会导致家庭氛围的紊乱和家庭关系的恶化,泥石流一般席卷正面素养的蓄养。
在这里,要提醒的是,所谓正面人格素养和负面素质不是指学历事业社会地位的优势和劣势,而是指个性人格修养的个人精神品质。
第五篇: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辩论材料)
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辩论材料)
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一方。有十多年生活经历的父母都很成熟,知道的东西很多。有句俗话说父母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都多。显而易见,父母比我们对这个世界要了解的多的多。但是,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是不适用的。而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父母的步伐跟不上前进中的我们,我们不可能停下前进的步伐来等父母跟上我们。父母不但不理解我们,有时还用他们陈旧的观点来抵制我们发展,;两代之间的代沟也就这样产生了。因此,我方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之所以存在代沟责任在父母。
二辩:父母用他们过时的思想来引导子女,会使处于叛逆期的子女感到反感。父母以长者自居,认为不管怎样自己都是有道理的。因此,他们没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与子女之间产生了代沟。子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对理解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向他们述说自己的烦恼。可每当这时,父母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是受到了什么不良习气的影响,要么觉得这样的烦恼完全是不足为道的。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回应自然会使子女无法也父母沟通,加深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责任在父母一方。三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现象说明,父母的内心深处一直以为孩子就是他们自己的替身,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把内心世界向他们敞开。殊不知,孩子早已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是不隶属于自己的生命个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生理和心理年龄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四辩: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我们的父母一代出生在五十、六十年代,成长在七十、八十年代,他们世界形成的时代是和我们完全不同是时代。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那么,我们怎能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问题呢?
五辩:由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由于人性的弱点,前人和今人,没有能留下可以充足说明我方观点的书面材料,可事实完全胜于雄辩,多少活生生的事例已无情地驳斥了对方辩友,可对方辩友一定要以一些少数道德上有缺陷行迹恶劣的青少年为证来否定我方的观点,使对方辩友的辩词进入了一个以局部否定整体,以片面否定全面的诡辩境地。在世俗与前卫的摩擦中产生电火花那是必然的,难道我们能说前卫的思想错了吗?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华丽的语言也掩盖不了对方辩词的荒谬性。父母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这就是代沟。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用心来感受,用生命去感悟。那我们便不难发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导致代沟的产生。六辩:沟通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习惯……父母以忙为理由将代沟的责任推给孩子,其实就是在回避责任,做好工作、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是我们这个年龄的责任…… 七辩:子女处在青春期也是叛逆期,这显然不是这个辩题的主要因素.如果仅仅因为我们处在叛逆期而肯定代沟产生的因素在于我们,那么这对我们太不公平了.代沟,不仅仅在我们这一代产生,老一辈与我们的父母也存在一定的代沟.这样看来代沟的产生明显在于父母,他们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我们的这个叛逆期对我们进行正确的人生教育,而是利用他们父母的架子,对我们进行批评.我们对于他们所谓的“金玉良言”,左耳进右耳出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以及评价不同,谁都不愿接收对方的观点.八辩:父母是爱我们的。爱之切,望之深。可这种爱却让我们觉得沉重,他们将“学而优则仕”,自己未圆的梦给了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是有思想的。我们希望去搏击风浪,父母给我们帆船,我们希望去闯开自己的蓝天,父母给我们摇蓝。这平等吗?这叫理解吗?
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九辩:家长的认识跟不上孩子的变化,教育方法不科学,缺少接纳孩子想法的宽容,也是目前家长与孩子沟通出现困难的原因。家长应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很幼稚,甚至很离奇,仍要让孩子把话说完,采取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家长不能完全按成人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双方才会有共识,教育才会有效果。
十辩:从生理上讲:父母比我们年龄大,所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比我们成熟。父母的经历和经验也比我们丰富,做事也比我们谨慎、周密。所以他们有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同子女进行沟通。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些而使自己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那么主要的责任在于父母。
十一辩:从思想上讲: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么、要什么?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长地位,强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从而压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种想法。认为自己说的话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对的,这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
十二辩:从家庭地位上讲:父母是一家之主,他们掌握着经济大权。作为子女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又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从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为了维护父母的威信和尊严,他们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各种建议,总是喜欢子女唯命是从。父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十三辩:从现代教育上讲:子女所要接受的教育很多,而家庭教育则是子女接受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在谈及家庭教育必然要谈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必然会形成一个和睦而又温暖的家庭。如果家庭中各成员之间产生隔阂,必然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父母的各种言行和品德对子女都会有耳濡目染的作用。从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子女的启蒙老师,从此他们就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父母的失职就可能给家庭蒙上一层阴影,造成家庭冷漠不和,以及子女的悲观、消极思想。
十四辩:从时代发展上讲:父母的生活经历大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历。过去的经历让他们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们的思想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世纪的子女已经形成了与父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而父母又不积极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而他们恰恰又没有做到这一点.附言:
1.相对于孩子,父母是成熟的个体,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责任肯定在于父母。
2.与孩子相比,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因此,父母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也处于主导地位,两者产生代沟,父母也应该负主要责任。
3.与孩子相比,父母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应该选择很好的办法与孩子沟通,努力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如果他们没有努力去消除这种代沟,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父母与孩子相比,思维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应该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因此,他们应该对代沟负主要责任。
5.孩子现在学习十分紧张,没有较多的时间去接受人际交往的技巧,相比之下,父母时间比较宽松,他们应该利用这宽松的时间,学习一些青少年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而不要使代沟产生。
6.父母都是比较成熟的人,性情应该比孩子温和。一旦孩子与父母顶牛生气,父母应该压住火,采取迂回战术,或者采取冷处理,而不应该使彼此产生严重对立,以至于加大两代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终导致不能及时地、心平气和地沟通,从而使彼此产生代沟。
7.初中毕业以前的孩子,都属于未成年人,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育的义务,他们不单单是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吃穿,还应该很好地教育孩子,确保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如果父母没有做到这些,使孩子与自己产生代沟,责任当然应该有父母来负。
8.父母要有与孩子沟通的一颗心.如果他们有心教育好孩子,就会想方设法从实际行动,从精神上和孩子交通.如果他们自己做不到那么好,也会寻求医生的帮助或其他有经验有学识的成功人士和家长帮助.9.家长也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有过角色体验,更容易也更应该善于换位思考。孩子可从来没做过家长,较难真正地换位思考也情有可原。10.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导致代沟的产生。
11.子女的思想是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产生的,往往作出让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但这些事不一定都是坏的,只是在父母的思想中无法理解而已。
12.很少能看到例外的开明父母,能切实以孩子的眼睛去打量世界,看待事情。代沟是时间造成的,父母是被时间改变的一方,而孩子最初只是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