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6: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一篇: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

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 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 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八、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第二篇:论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推荐)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欲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盒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环境保护的定义及现状

(1)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它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

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现状。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发展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

治理的道路,更不能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必须要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下六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2)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3)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4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5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四: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防止污染转移、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环境会变的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刘南威.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4]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第三篇:浅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课程论文

2013-2014第二学期

论 文 题 目 浅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4班

完 成 时 间 2014/5/24 2014年 5月 24日

浅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 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和谐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内容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

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联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

(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

(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虽然未来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许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人,他们的某些基本需要(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

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

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从绿色设计到绿色制造,尊重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这些不仅是我们某一个人的准则,更是全社会人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荣山.《论我国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升华》.山东财政学院学 报.2005年第6期

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呼唤一片净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各地新闻不断的报道出各种环境污染的事例,环境污染的整治行动刻不容缓。然而环境污染整治时间长,见效时间慢,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难度之大,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艰辛。

关键字:环境污染雾霾酸雨水资源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之雾霾

(一)、雾霾现象

就以今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来讲,中东部地区几近“全军覆没”。中央气象台将雾、霾双预警等级从橙色降为黄色,连续七天发布全国性的双预警。其中,6日霾预警升级为橙色,7日大雾预警升级为橙色,截至8日,雾霾橙色预警双发的情况持续了2天。中央气象台分析,此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令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未能幸免。河北中南部、天津、山东、河南中东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中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南部等部分地区出现的霾日数达6至7天。12月8日,随着北风到来,白天,华北地区在偏北风的带领下已脱离雾霾围困。中央气象台表示,华东地区也只需再忍受一夜,就可以在冷空气的帮助下,重新回归到晴冷干净的好天气。9日白天,江苏、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山东南部、江苏西南部等地的雾和霾将减弱消散。中央气象台预计,随着冷空气势力较前期明显加强。12月中旬南方不会再出现前期这种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秋冬季节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弱,地面风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积聚;暖湿空气活动偏强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东部地区。同时水平方向静风增多,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相对湿度65%~85%,形成雾霾。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也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环保部负责环境应急的专家表示,雾霾应急主要还是各个省为单位做,难以做到更大范围的应急减排,比如,有很多车辆在各省之间日常运输,全部限行的话,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目前主要是各省细化方案,区分外地车辆和本地车辆,将限行集中在城区里面。

(二)、治理雾霾的对策

1、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有力的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降低机动车的流动量,实行限行等措施。

2、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3、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减少建筑渣土运输车在带有泥土的情况下上路行驶。

4、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大环境保护林木的覆盖面积。环保林木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的尘埃、有毒气体等,是大自然的空气净化器。多一些环保林木,我国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就会强大起来。

5、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大气污染之酸雨

(一)、酸雨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物质财富极速膨胀的同时,越来越频繁地陷入生态与环境危机之中。数据显示,近百年全球能源消耗以平均 3%的速度递增,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持续性退化,正使全球遭受更加严重的“生态赤字”。不要以为只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发展中国家也一直在发展,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亿吨,到了1995年就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所以随着耗煤量的增加,我国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一直“名列前茅”。这样大的排放量,我们自然也可料想到酸雨形势是多么危急。

80年代初,重庆南山风景区就有2.7万亩马尾松突然死亡1万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酸雨造成的急性伤害事件。紧接着在1982 年的三个月内,西南某地区连续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PH值为3.6-4.6,致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但80年代,我国的酸雨也都还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到了90年代中期,酸雨已经攻陷了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沦陷范围达270多万平方公里。

据粗略统计,截止到1996年,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11个南方省区,因森林木材蓄积量减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亿元。其中,四川的森林死亡面积占5.7%,川贵两省按15年计算损失木材约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特别是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相当的严重,像 2004 年,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 22.55 万吨,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乎30%的中国区域遭受着酸雨的侵蚀。污染的加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不能以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

(二)、治理酸雨的措施

然而酸雨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做能实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认识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政府部门应具备全局意识,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政策,在制定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过程中增加对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整治措施。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增加资金、人力的投入,促使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实用的处理技术,面对比较薄弱的领域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同时应加大这方面的技术革新,特别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熔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

其次,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进一步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真正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做到从传统道德观向生态文明道德观转变,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树立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能够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把利用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三、水资源污染

(一)、水资源污染状况

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顾环境的利益,常常采取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高额利润,也使得现在的水资源受到污染。

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

“痛痛病”是由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 d)中毒。镉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

莱茵河污染事件是指20世纪中期以来莱茵河水体遭到的一系列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莱茵河曾一度成了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仅在德国段就有约300家工厂把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杀虫剂等上千种污染物倾人河中。此外,河中轮船排出的废油、两岸居民倒入的污水、废渣以及农场的化肥、农药,使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

这是世界上最著名三大水污染事件就是由于人们对于工业化进度的不断追求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所导致的。

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将近有一半的河流都受到了污染,其中以长江、黄河、辽河、淮河等较为严重。经检测报告显示,这些河流的污染水质中含有超标的高锰酸盐、氨氮和石油类物质。另外,还发现在这些河流中干流的水质要好于其之流的水质,没有流经城市的河段要比在城市内流经的河段水质要好。其中海河水洗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辽河、淮河、黄河属于重度污染程度,松花江属于轻度污染,水质较好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就今年上半年而言,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山西长治苯胺泄露污染河流事件;2013年4月1日昆明东川小江变“牛奶河”事件;2013年2月24日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存在垃圾填埋坑,威胁水源水质;2013年3月9日到2013年3月12日黄浦江累计打捞死猪5916头,据不完全统计13日到17日15时,打捞起3544头,而最让人担心的不仅是死猪数量持续上涨,而且死猪身上检测出的猪圆环病毒,死猪打捞地正是黄浦江的上游,正是上海市饮用水的取水水源所在;2013年4月27日贵阳境内多条河流污染严重 危及贵阳母亲河;2013年5月2日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2013年7月1日至5日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短短半年的时间水污染事件被报道出来的就有七起,而那些还等待着人们发现的还是一个未知数。

水污染事件的频发,深刻的说明了目前水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水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环保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去年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的492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及极差级的监测点一共占了57.3%。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大范围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并通过大气污染、渗透等方式,蔓延影响到饮用水水源,直接影响了饮用水源水质,威胁人们饮水安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表示,我国持续20年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水污染防治不仅“刻不容缓”,而且还有待长期的坚持。

(二)、水资源保护对策

就国家而言,要积极采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节约资源,利国利民,在这工业化的时代,水资源不论在生活还是生产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要在保护水资源方面要加大力度。将节约用水、治理水环境提上日程,加大力度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设备。在制度方面,要积极完善保护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加强对水资源使用的管理,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促进优质水环境的建设。另外,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在有限的资源里发挥出无限的能量,这才是节约重点所在。水价方面也要有所侧重,民用水和商用水实行不同的价格管理制度,目的在于督促大家节约用水。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惩治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布,建立信访举报制度,对举报问题者在得到核实之后,实施奖励措施。

企业设立污水处理部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完善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

公民加强监督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反馈树立全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大多人们的心中,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和使用意识并不强烈,他们错误的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节约意识。但是,我们知道水资源并不是真的就取之不尽的,它也会有枯竭的那一天。特别是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紧缺的中国,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势在必行。另外,还要注意水资源设备的检测盒维修,避免因设备的损坏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公正合理的披露。

人类社会行为和对自然的加剧破坏改变了自然系统的平衡,导致自然环境加剧变化,就形成了难以处理的难题。我们要发扬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充分关注环境,加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质量,自觉参与大气的防治工作,才能还人们以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博.生态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杨通进,高予远.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3] 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9).[4] 广文,孙燕.气候与环保[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5] 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6] 王淑兰, 张远航, 钟流举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133-137.[7] Shao Min, Tang Xiaoyan, ZhangYuanhang, et al.Citycluster in China: air and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J].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4:353-361.[8] 郝冉,李辉,孙丽梅.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31(6): 27-28.[9] 於坛春, 许宁, 陈逊, 窦燕生.近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及控制途径概论[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180-183.[10] 郑喜明.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途径探究[J].环保科技,2012,33: 305.[11] 王志娟.大气污染与防治[J].包钢科技, 2001, 27:83-86.[12] 吴丹, 张世秋.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1143-1150.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大问题

1、环境

2、南沙厂环境方针

3、环境管理

一、什么是环境?世界环境日?中国是怎么时候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 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环境分为三大类:

1、自然环境:没有加工改造即天然存在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地质和生物。

2、人工环境:经过人加工改造。像我们现在周围环境都属于人工环境。

3、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

化传统、社会治安等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存在的所有外

部条件的总体。

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

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它包

括:

1、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物质因素。

2、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非物质因素。

3、自然因素。

4、社会因素。

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有或能够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 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洗动对环境的影响。

图一:气候变暖,难降解的有机物。全球变暖是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在生活中焚烧化石矿物产生二氧化碳进入了大气层,之后,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

图二:臭氧层破坏:图三:海水污染、图四:空气污染,排放黑烟或白烟,漂浮的烟雾很重,低空飘散,对当地居民单位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环境污染。图五:固体废物污染,垃圾没有分类处理。

图六:酸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汽车排放废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

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二、南沙厂环境方针省略

三、环境管理程序省略

 南沙厂的环境因素

1、废气

-----有机气体、粉尘

-----几乎所有的有机气体都是极易燃烧的。

2、废水

-----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生活用水、受污染的雨水

3、废物

-----有害垃圾、一般工业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4、噪音

-----设备噪音、气动阀门。

 废气管理

1、空气过滤系统

2、粉尘收集系统

粉尘收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原理):风机产生负压把周围的烟尘、有害气体等吸收,进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再经过气液分离,液体和气体分离后,液体流进接水盘,气体经过过滤后排放到大气中。

为什么还装一个二氧化碳(CO2)系统?目的是为了避免吸入温度较高的气体、烟尘产生着火现象。当检测到某处温度超过70Ç时,防火阀自动打开,引进CO2.空气过滤系统(原理):(见资料省略)

 水管理

废水处理目的: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资源。

1、废水管理:主要来源是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

2、饮用水管理:生活用水

3、雨水管理:收集初始的12分钟的雨水量,每周巡视下水道,禁止向雨水沟倒废油、添

加剂、化学品。

4、废水管理:污水处理站原理:所有废水流入调节池进行混合调节,添加氧气,通过沉淀

池后,杂质沉淀,并制成混泥饼与水分离开,最后过滤,通过澄清池排放。

5、南沙厂废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生物法)

 废物管理

南沙厂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

-----控制室一般垃圾、办公室垃圾、饭堂垃圾

2、工业垃圾

-----废旧PPE、一般Houseking垃圾、废清洁工具

3、可回收垃圾

-----废纸品、废金属、废卡板、废粒子、废料条。

4、有害垃圾

-----废机油、真空废液、废电池、废电子产品。

 废物管理政策:废物管理、废物收集、废物贮存、废物运输、废物处理。具体内容省略! SFS1固体废物产生源及控制省略

 讨论题

1、怎么样才能减少废物产生?

1、减量

2、重复利用

3、回收

4、再生

2、五种废弃物并归类?

5、医疗垃圾

 噪声管理

 南沙厂噪声排放标准

白天:<65d B

夜晚:<55d B

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

下载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护与期待摘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染等有害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意思到这个问题,仍然随意丢弃垃圾,乱砍滥伐,排放......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1501 杨继厅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环境科学的定义: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因此,在环境科学中,同学行缩成的环境是指人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浅谈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大全五篇]

    浅谈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五篇]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天平学院 应化1121 113109107 庄国强 摘要: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不知不觉,就上完了这为期十周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我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环境,对地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