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报告
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在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制定和完善推进全市“三农”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按照中共唐山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11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宝泉、市政府副市长唐文弘到古冶区进行了调研,听取了该区关于“三农”工作总体情况的回报,并深入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古冶区“三农”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古冶区辖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全区人口3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万人,耕地面积11.8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形式。
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总览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把握“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破解“三个难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深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等值化发展,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32亿元,增长6%,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等农产品产 量保持了稳中有升,农民纯收入预计达到6189,较上年增长12%。
(一)壮大产业,做强龙头,发展现代农业,确保了农业持续增效。一是坚持养殖业调大、种植业调优、龙头企业调强的思路,狠抓了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截至到10月底,已累计投入28631万元,完成了农业重点项目12大类55项建设任务的85%。进一步做大鲜鲜食品公司、福瑞食品公司、东方原种猪场等10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区产业化经营总额提升到了6.27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二是加强设施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以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截至到10月底,累计投入资金138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项目120项。投资1600万元,实施了国家级万亩塌陷波及地整理项目,一期工程正在顺利推进。三是不断探索农业循环生产新模式。率先在养殖场、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及节能日光温室小区建设沼气池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广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的循环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深刻变革,目前全区已建户用沼气池478个。
(二)以工哺农,拓宽渠道,打造四大园区,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一是集聚综合优势,打造唐山新型工业基地。立足该区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多、国有大企业多,大企业闲臵资金多的优势,快速壮大钢铁、煤及煤炼焦、电力、水泥及 水泥制品、生物制药等五大兴区产业,建设新兴工业、煤焦化、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四大工业园区,实现政府、企业、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大量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为实现以工哺农,推进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二是拓宽流通渠道,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五大服务业产业带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农资经营网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已在5个乡发展农资连锁店30个。三是推进新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继续深入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送50名农村青年到河北农大学习。并通过 “进百村兴百业”活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及根据市场和大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等,增强了农民二、三产业就业谋生技能和本领,截止到10月底共向非农业转移就业2893人次,在全区6万多劳动力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到了农民总数的61%,农民平均每月增加收入千余元。四是加大补助力度,落实了强农惠农政策。除强化了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外,今年还发放奶农补贴197.5万元,预计还将发放能繁母猪补贴80万元。
(三)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乡村,确保农村持续增色。一是试点引路,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示范乡村建设。目前,正在编制城区、5个乡镇和17个中心村一体化发展规划,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今年该 区安排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乡一个、科学发展示范村5个。为发挥该区煤焦化企业多的特点,充分利用焦化企业排放的尾气、废气,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启动实施27个村的煤气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的新路子、新模式。二是提升扩面,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将四级联创调整为科学发展示范村、文明生态示范村、重点创建村、过渡创建村,并确立了创建文明生态乡2个、文明生态示范村10个,文明生态重点村创建18个。截止到目前,各项创建任务已进入尾声,18个重点创建村,共投入资金1858万元;10个文明生态村,在巩固原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投入资金465.7万元,加强了弱项完善提高;2个新民居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919万元,预计11月底将全部竣工。三是加大保障,全面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资296万元对全区21所农村小学危房及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乡村覆盖率达到100%;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3128户、27144人发放低保金185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1%;投资248万元为剩余的7个村实施了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了100%;农村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了89.3%。并投入1728.4万元,完成了总长46.5公里的37条农村公路建设工程。
二、“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集体积累不足,筹集资金渠道不宽,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2、龙头企业实力偏弱、数量偏少,带动农户致富能力不强。
3、土地流转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
4、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5、少数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综上几个问题,我们认为是带有普遍性的,综合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农村的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第二从发展方面,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耕地、人口、水资源约束增强,气候影响加剧。第三从社会事业看,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低,区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所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任务很艰巨。第四农村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所以,对我市的“三农”工作提出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刻领会和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 全会精神,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的当务之急。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过去30年农业农村改革进行全面的总结,尤其是对近五年来的五个“一号文件”进行集中概括。会议的基点是把现有的方针、路线、政策进一步强化。首先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有不同侧面的描述,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三农”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本身、农村内部和农民自己的事情,而是事关整个社会的全局。其次,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的体制改革发展的一些重要任务,包括六方面的改革。有的是完善、加强、健全的事情,有的是建立。建立代表着从无到有,要建立现代农村的金融体制,还有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机制。第三,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一些新提法:如何贯彻好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的投放和干部配比方面要确实体现出来,这是文件的亮点。因此,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尽快理解、掌握和贯彻好全会精神,尽快领会全会精神,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对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一遍,使他们对全会精神领会的更全面、更深刻,从而确保全会精神在我市得以全面贯彻落实。
(二)充分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目前城乡 “二元结构”日益突出,说明过去我们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突出表现为:第一、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最需要加强。第二、农业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第三、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就我市来讲,农村人口仍占60%,要实现市委提出的新跨越目标,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切实落实好全会精神,把此项工作做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三)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会明确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公益设施,另一个是生产设施。我市过去投入不少,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的讲,公益性设施投入较多,改善生产条件的投入相对不足。所以各级政府要把有限的财力,重点投入在基本农田建设等改善生产条件上,有效地提高生产能力上。因为,经济发展才是关键和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只有农业经济发展了,广大农民富裕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要实现农村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关键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农村基层组织不是生产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而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基层的 贯彻落实,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切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明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机,加强领导、引导和督导,确保村委会换届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村民意志得到体现的同时,达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第二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备受世人关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全会的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先后在10月12日和10月19日发表。对于这次会议和这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官方还是民间,左派还是右派,都作出了反应。有评论说,这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也就是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样,中国向何处去,年初改革究竟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又再一次摆到了全国人们的面前。
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基本概况
1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
2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委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
二 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对30年来农村的改革发展认识。其一里程碑的意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先在农村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其二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惠农支农的政策在不断实施,但农民的增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缺乏有力支撑这也是现代化建设当中最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为3.33:1,二者绝对收入之差达到
其三 决定用“三个任然,三个最,“凸显了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困境: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三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探讨 1 土地承包关系期限。
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 土地承包关系的流转。
第一方面,目前在土地产权方面的观点: 李昌平:改良土地制度,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动摇
秦晖: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产权逐步及至最后交到农民手中。
党国英:放开产权,管住规划。
第二方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永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 第一个问题:土地承包权,在基地,房产能否抵押
B 如何理解租金概念?
C 在基地的流转范围问题。城市人员,企业可否参与?
第三方面,流转的目的,就是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这里引发几个问题:其一适度规模并非土地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二适度规模经营与我国粮食安全的矛盾如何破解?
第四个方面:严格遵守“三个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四 “新土改”可能存在的障碍
1“新土改”将使得土地的收转向益农民手中,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如地方政府,乡镇干部,是否会议各种方式阻挠,而使得改革变形?
2“新土改’”对各地农民而有,得益程度会有所不同。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将获得较多土地级差收益。如何让“新土改”使得全体农民收益,而非产生新的鸿沟?
3“新土改”使得并非农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扩散?如流民阶层,城市贫民窟等问题?
第三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
回顾过去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十七大以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分析形势 我国态势没有改变
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研究问题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提出目标 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目标保障五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①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②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⑤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科学判断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②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③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④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⑤“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六大目标 全面描绘农村未来图景
①“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②“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③“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建设各个方面,是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
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路径图”
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四项制度 夯实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三是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
现代农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置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七项部署之首。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此外,还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作出系统部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八大举措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最终必然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
三个要求 为农村改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 “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专家表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第四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其次要深刻理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多元,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农村饮水工程和水利、公路、电网等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接连实施,广大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农民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新局面。但在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面临市场和资源环境等约束的形势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等等。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三要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五篇: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文】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到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讨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探讨应对世界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其他事项。此次会议将会对未来的农村改革发展定航标、明方向,为其“保驾护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纵观全文,这次全会有七大引人注目的亮点:
一、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有调查才有说服力。从去年十月份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以来,中央高层领导,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数十次深入农村考察农业、农村工作,走访、看望农民群众,共商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计,调研地域之密集、时间之密集、高层人物之密集,引起诸多媒体关注。中央高层领导用自己满腔的“三农”情,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为各项新政策、新措施的出台作了很好的铺垫。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说,在总书记和总理的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没有忘记农民群众。就是在2008年这样一个发生雨雪冰冻、特大地震等多灾多难同时又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以及神七飞天等喜事不断的特殊月份里,总书记、总理率各级干部数十次深入各地农村考察,足以证明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有关专家认为,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以使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契合8亿农民的意愿,表明了党中央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坚定决心。
【会议内容】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解读】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专家认为,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二、六大目标: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会议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1、“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2、“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解读】专家表示,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6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三、三大部署: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问题,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会议内容】“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解读】 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四、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会议内容】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解读】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解读】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3、——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解读】这就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
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解读】可见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五、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会议内容】全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读】其实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同时,这也是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
【会议内容】此外,全会还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解读】全会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作出系统部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会议内容】在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全会还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解读】这段表述虽然篇幅不长,却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料,今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六、八大举措: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会议内容】这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
居。”
【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专家表示,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
七、四个要求: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会议内容】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全会强调,1、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2、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
4、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全会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
有句话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有人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是中国版的“救市宣言”,其实这就是我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事实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间,中央出台了10个针对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之所以有多个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专题会议,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体现了中央“情为民所系”的一贯精神。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交出“中国版救市宣言”,不但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而且还具有非同反响的国家底气和民族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