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营者义务
经营者义务
经营者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以
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并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1、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的经营者应当承担的义务。
2、约定义务 根据民事活动的意思自治原则,经营者与消费者在进行某项具体交易时,可以就双方的义务进行约定,此种义务即为约定义务。
案例:经营者对约定义务应依法履行
1993年4月8日,河南省民权县农民张某到商丘地区某农机公司购买农用机动三轮车一辆,价款5380元。当时农机公司正举办农机产品有奖销售活动,每千元发1张奖券。张某在交车款的同时领取了5张奖券。1993年12月2日,即奖券上规定的开奖日期,张某到农机公司兑奖,其所持奖券中的一张号码为18898的奖券中了一等奖。奖券背面注明,一等奖奖品为“小四轮拖拉机一台和拖车一辆”。而当张某持奖券领取奖品时,却被农机公司拒绝。其理由是:农机公司已于10月30日举行了摇奖仪式,中奖号码在11月1日的《商丘日报》上刊登了公告,并限中奖者自公告之日起1个月内领奖,过期作废。而杨某所持奖券已超过1个月的领奖期,故不能兑奖。且这次奖品只有一台小四轮拖拉机。
张某兑奖不得遂向商丘市人民法院起诉。商丘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某农机公司对造成纠纷有明显过错。经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鉴于农机公司没有奖品现货,改由农机公司支付张某奖品折款7500元。
《消法》以消费者的权利为主线,以其他法律、法规为基础,规定了经营者的十项义务:
(一)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的义务
(二)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
我国《消法》第17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案例】听取消费者意见,北京一线地铁取消车厢广播广告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一线地铁在旅客车厢内播放广播广告,乘客对此颇有怨言。经常乘坐地铁的乘客吕某对此也很有意见,遂就此事致信《北京日报》,认为开播广告虽可为地铁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噪音太大,加上车厢超载、拥挤不堪,特别是有的广告播音“一惊一乍”,使人颇感不适,建议终止在地铁车厢内的有声广告。《北京日报》收到此信后,将其转到北京地铁总公司处理。北京地铁总公司对该信提出的意见非常重视,立即与有关部门研究,并决定自1994年11月16日起,在一线地铁内终止广播广告。
(三)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包括警示说明义务)
(四)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的义务
真实信息,是指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相关情况必须真实、明确,不得有虚假成份。这些情况包括: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以及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
案例:经营者不明码标价遭处罚
1994年5月以来,某市物价检查所多次接到消费者举报,称本市振达百货商店售货不明码标价,由于该店不实行明码标价,故常因价格问题与顾客发生争吵。6月8日,市物价检查所派人对振达百货商店进行物价检查,发现该店所售商品大多未标明价格,当即责令予以改正,商店经理表示接受物价检查所的意见,尽快改正。1个月后,市物价检查所再次派员到振达百货商店进行物价检查,发现该店仍有部分商品未标价,遂对该店进行严肃批评,并决定对其罚款1000元。
(五)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规定“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赋予经营者以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它要求经营者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必须如实标明自己的名称或标记,而不得假冒其他经营者的名称或标记,以使消费者能对其准确识别,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途径之一。
案例:游医行医不表明真实身份,消费者上当受骗
1995年初,徐州市职工吴某根据市某职工医院电视广告的宣传前往该医院就医治疗牛皮癣。在该院二楼,皮肤科医生黄某接诊,黄某查看了吴某的病情后,称要根治需两个疗程,收费为1300元。吴某治病心切,当即如数支付了1300元。黄某为吴某打了一针,并给了一些口服药,并嘱咐吴吃完药后再来。数日后,吴某药已吃完,遂前往该院接受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但岂料上次接诊的医生黄某已人去楼空。吴某便去找医院领导算泉赔偿,医院领导称自己也是受害者拒绝赔偿。原来,1994年7月,该职工医院经别人介绍与游医黄某签订了为期1年的租房合同,由该医院租给黄某二楼的一间房坐堂行医。在此期间,黄某以该职工医院皮肤科的名义在某电视台多次作广告,声称其治疗牛皮癣有特效。但合同期限未满,黄某在捞了一把钱后即不辞而别,医院也无从查找。
吴某找医院赔偿被拒绝后,便到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市消协受理投诉后,即主持进行调解,医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承担责任,除免收吴某第一疗程的费用外,还赔偿吴某经济损失800元,并向吴某赔礼道歉。本案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六)出具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的义务
所谓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是指消费者向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从经营者那里所获得的发票或其他购货单据、书面凭证等。发票、购货凭证、信誉卡、服务单据、价格单、保修单等,都是购货凭证与服务单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案例:丢失购货凭证,消费者索赔受阻
1995年8月16日晚,浙江省杭州市消费者曾某一家三口在家看电视,开机后约30分钟,电视然没有图像,接着机内发出异样的响声并冒出一股蓝色的火苗。曾某见状赶紧去拔电源,但为时已晚,电视机“轰”地一声爆炸了。曾某一家三口都不同程度地受伤,其中曾某伤势最重,房内家具及一台电风扇也因电视机爆炸而损坏。事后计算,曾某财产损失为6200元(包括爆炸损坏的电视机),一家三人的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合计为16300元,所幸三人未落下残疾。爆炸发生的次日,曾某之妻张某即到电视机的出售商店说明情况,请求处理。厂家接通知后感到事态严重,随即派了一位副厂长和一名技术员到杭州处理此事。后经消费者协会调解,生产厂家如数赔偿了曾某一家的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
(七)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案例:利用邮购广告兜售假增高药
消协帮助受骗者讨回公道
某年7月14日南京出版的一张节目报上刊登了题为“中日合作新成果,青少年助长特效良药—强灵助长晶”的广告,声称这种药“经日本专家对3000名矮青少年服用本药观察,用药者比不用药者平均增高5.7厘米”,售药者为河北省邢台市康乐保健用品经营部。广告刊登后,南京市不少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信以为真,纷纷分汇款邮买,他们服用后毫无效果,写信向有关部门询问此药的真伪。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接到消费者投诉之后,向邢台市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调查证实:这个经营部是农民刘志福开办的。他卖的“强灵助长晶”原是吉林省四平市某制药厂生产的,其主要成份是赖氨酸,对儿童、妇女补充钙质有一定作用。这种药既不是“中日合作新成果”,也不是“助长特效良药”,更不具备广告所称长身高的神奇功效。该药市场零售价每袋0.19元,而刘志福却以每袋12元的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坑骗消费者。
南京市消协对投诉的消费者进行登记调查核实,共认定有32个消费者应索赔金额11104元。在河北省邢台市消费者协会的支持下,为受骗的消费者追回了退赔款,并建议有关部门对虚假广告者予以行政处罚。
(八)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
所谓“三包”是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保修、包换、包退的责任,是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承担质量保证的一种方式。所谓其他责任是指经营者依照法律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应当承担的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
(九)不得以格式合同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义务
所谓格式合同是指经营者事先制定的,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完整规定的合同。
(十)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对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为使上述规定在消费领域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消法》第2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这是经营者必须遵守的又一项重要义务。
第二篇: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其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在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电信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接受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经营者有权对电信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电信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具体权利义务如下:
一、电信业务市场方面
(一)经营者享有平等竞争、公平交易的权利,应遵守经营许可证(包括正文和附件)的各项规定,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二)经营者有权按照经营许可证正文中所载明的电信业务种类,在规定的业务覆盖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经营者不得超出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种类和业务覆盖范围擅自经营电信业务。未经许可,严禁采取租用国际电信专线、设置电信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经营国际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电信业务。
(三)未经发证机关批准,经营者不得转让或变相转让电信业务经营权。
(四)经营者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在一年内或者经营许可证特别规定的时限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种类和业务覆盖范围,建设电信设施或者组建电信网络,提供电信服务。
对未在经营许可证规定时限内提供电信服务的经营者,原发证机关可以注销其经营许可证,或将其未提供电信服务的业务覆盖范围取消。
(五)获准跨地区经营的经营者,应在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业务覆盖范围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等相应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名称应统一、规范。获准跨地区经营的经营者在子公司中的股权或者股份应不少于51%,国有股权或者股份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信的法律法规规定。
(六)获准经营电信业务的公司经发证机关批准,可以授权其持有股份不少于51%并符合经营电信业务条件的子公司经营其获准经营的电信业务。该子公司的有关情况由发证机关在获准经营电信业务公司的经营许可证正文附页中载明。在一个地区不能授权多家子公司经营同一项电信业务。
(七)获准跨地区经营的经营者,应凭经营许可证到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办理备案手续。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备案的,不得在当地开展电信业务。
(八)经营者有权按照规定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申请使用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传送等电信服务,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有义务如实告知相关使用信息,并按规定为其及时提供。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认真核验申请者所持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内容,对于无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超出经营许可证规定范围擅自经营电信业务以及未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办理备案手续的申请者,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拒绝为其提供相应的电信服务。
经营者开展电信业务经营活动时不得使用非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传送等电信服务。
(九)利用境外组织或个人的卫星转发器等电信资源和电信线路等电信设施在国内经营电信业务的,应当按规定报信息产业部批准。
(十)经营者应当在业务开通后30日内,将开展业务的有关情况报告电信主管部门。
开展经营许可证的申办材料中未提及的新的服务内容时,经营者应当提前30日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十一)经营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以委托其他组织和个人代理其实施电信业务市场销售、技术服务等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性工作,但必须规范代理行为,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代理者在提供代理服务时,应以经营许可证持证者名义向用户提供电信服务,不得采取组建电信网络或启用新的电信服务号码等方式自行向用户提供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代理者应当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责、权、利,保证电信业务代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经营者应明确要求代理者执行国家的资费政策,代理者违反国家资费政策的责任由相应的被代理经营者承担。
(十二)经营者应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在经营电信业务时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1、利用在电信业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对其他单位或个人提出不合理要求,影响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2、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等方式经营电信业务,进行不正当竞争;
3、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经营者依法提供的电信业务或者强迫用户使用其指定的电信业务;
4、以捏造、散布虚假消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等不正当手段,扰乱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5、擅自停止经营已核准经营的电信业务。
当经营者发生上述行为时,其他经营者有权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要求予以制止。
(十三)经营者有权按规定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终止经营电信业务,但应当自公司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在做好用户的善后处理工作后,由原发证机关为其办理经营许可证注销手续。
(十四)经营者有权依法开展电信业务宣传,有权依法制作和发布广告,宣传内容应当准确真实,符合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种类和业务覆盖范围。
经营者进行业务宣传时应当标明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不得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或对电信业务的种类、功能、服务范围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
(十五)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经营者应当给予积极配合。
(十六)经营者应当向电信主管部门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1、根据电信主管部门制定的经营者会计资料报送制度,向电信主管部门报送本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电信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会计资料;
2、按照电信主管部门制定的统计制度向电信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3、电信主管部门按规定要求经营者提交的其他资料。
经营者应当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经营者应当使用电信主管部门规定的软件和格式进行相关资料的编报工作。
电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纪律,按规定使用并妥善保管经营者报送的资料。
(十七)接受会计监管的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1、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电信企业财务会计有关规定;
2、按照电信企业财务会计有关规定建立本企业的分业务会计核算系统,向电信主管部门报送分业务报表和电信业务成本数据及相关信息;
3、主动配合电信主管部门对电信企业财务会计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4、有权对电信企业财务会计有关规定提出修改建议。
(十八)经营者申请在境内外上市或者与外商合资经营电信业务,应当向电信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二、电信服务方面
(一)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电信的法律法规和电信主管部门颁布的电信服务标准的规定,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提高。
(二)经营者应当加强对经营电信业务的技术管理、业务管理和用户管理,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向用户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电信服务。
(三)经营者应当保护用户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户使用电信网络所传输信息的内容。
(四)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电信普遍服务义务。
电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招标或者指定的方式确定具体承担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的经营者。
具体承担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的经营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供规定的电信服务后,有权获得电信普遍服务成本补偿。
(五)经营者应当向社会公布其提供电信服务的种类、网络覆盖及服务范围、资费标准和时限,并报电信主管部门备案。应当按照公布的服务标准和时限提供电信服务。
(六)提供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应当按照电信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合法经营者的申请,及时为其提供经营电信业务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传送等电信服务,并签订服务合同。
(七)经营者在用户办理电信业务时,应当向用户提供使用该项业务的说明资料,包括业务功能、费用收取办法及交费时间、障碍申告、咨询服务电话等,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经营者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经营者制定和使用的格式条款应当报电信主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格式条款,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全面、准确地界定与用户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用户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有义务应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经营者应当及时规范和调整格式条款的有关内容。
(八)经营者应当在其公布的时限内为申请安装、移装电信终端设备的用户开通业务。由于经营者的原因逾期未能开通的,应当每日按照收取的安装费、移装费或者其他费用数额1%的比例,向用户支付违约金。
(九)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制定的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标准,做到明码标价,严禁乱收费。经营者应当在营业场所明显位置公布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
(十)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和障碍申告受理等服务项目。应用户要求,应当免费提供通信费用查询和长途通信、移动通信及信息服务等收费清单。用户对通信费用有异议时,在计费原始数据保存期限内,经营者应当提供查询方便,做好解释工作并协助用户查找原因。经营者应当保存对与用户发生争议、尚未解决的申诉的相关原始资料。
电信用户出现异常的巨额电信费用时,经营者一经发现,应当尽可能迅速告知用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一)经营者有权要求逾期不交纳电信费用的用户交纳费用,并可以根据规定按照所欠费用的一定比例收取违约金。
对超过收费约定期限30日仍不交纳电信费用的用户,经营者有权暂停向其提供电信服务。用户在经营者暂停服务60日内仍未补交电信费用和违约金的,经营者有权终止提供服务,并可依法追缴欠费和违约金。
移动电话业务经营者可按照与用户约定的交费期限、方式收缴话费和做欠费处理,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经营者应当在延迟交纳电信费用的用户补足电信费用、违约金后的48小时内,恢复暂停的电信服务。
(十二)电信用户违反规定或合同改变消费用途,经书面通知要求其纠正,仍不改正的,经营者可暂停向其提供电信服务。
经营者因自身的工程施工、网络调测、网络建设等可预测的原因,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正常电信服务的,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告知用户(包括作为用户的其他经营者),并向当地电信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因前款原因中断电信服务的,经营者应当相应减免用户在电信服务中断期间的相关费用。
出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经营者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的,应当赔偿由此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十三)经营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免费向用户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公益性电信服务,并保障通信畅通。
(十四)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电信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电信服务的业务流程,制定并公布施行不低于国家规定的电信服务标准的企业标准,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提高电信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率。
(十五)经营者应当配备受理用户投诉的人员,公布投诉电话等,并保证投诉受理平台运行良好;对收到的用户投诉应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得互相推诿。经营者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电信用户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十六)经营者应当配合电信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调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调查活动。对电信主管部门督办的电信服务事宜,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处理结果或处理进程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十七)经营者应当定期按照电信主管部门颁布的电信服务标准进行自查,并按规定将自查情况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对《电信服务标准(试行)》中规定的重大通信障碍阻断,经营者要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并应建立相应的重大通信障碍报告制度。
(十八)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限制用户自备并获得进网许可的电信终端设备进网使用,或者强迫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端设备;
2、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改变或者变相改变资费标准,擅自增加或者变相增加收费项目;
3、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对用户的电信服务;
4、对电信用户不履行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作容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5、以不正当手段刁难电信用户或者对投诉的电信用户打击报复。
(十九)经营者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代理其电信业务的市场销售、技术服务及公用电话代办的服务质量,由委托的经营者负责,并负责监督管理。
三、电信安全方面
(一)经营者在经营电信业务中,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电信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做好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二)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障制度,实行安全保障责任制。
(三)经营者在电信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做到与国家安全和电信网络安全的需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四)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经营者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中,若发现电信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上述内容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五)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1、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2、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4、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六)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者协助他人获取电信用户使用电信网络所传输信息的内容。
(七)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可以调用经营者的各种电信设施,经营者要确保重要通信畅通。
(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国际通信业务,必须通过信息产业部批准设立的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进行。
(九)经营者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电信网络时,应当保证电信网络的安全,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灾、火灾、风灾、雷击和地震等)、人为损害(包括:人为过失破坏,盗窃通信器材,施工挖断光、电缆,误操作等)等不安全隐患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十)经营者要有必要的保证通信信息安全的措施,对本企业职工进行保密教育。对容易造成泄密的通信方式,应当主动向用户申明或提醒用户注意。
(十一)经营者要有防止盗用服务和资源的措施。教育职工遵守职业道德,不利用网络为自己和他人实现盗用服务。要有保护用户号码、卡号、密码等专有标识不被泄露或盗用的措施。
(十二)经营者的各种电信管理网所使用的网管系统(如网络级的网管、子网级的网管)应有必要的安全措施,并报信息产业部审核通过后方可运行。需要国外供货商远程登陆到网管系统直接操作或其他类似操作时,应经信息产业部核准后,方可实施。
(十三)经营者要加强网管软件版本管理。高层网管尽量采取自行开发的网管产品,或采用委托国内可靠机构开发的网管产品。需要采用国外厂商网管产品的,应当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十四)经营者对购置的系统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交叉连接设备等,在合同中应要求供货商承诺在软件中不得设置、预留非常隧道。对可能的软件攻击、病毒攻击、非法入侵保持警惕。对软件版本管理、升级必须有相应制度。防止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软件。
已经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除立即采取措施外,还应书面报告其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十五)经营者对同步网、信令网等支撑网络要做到可靠运行,要有安全应急措施。
(十六)经营者应当配合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和打击网络犯罪。依法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安全防范和管理。
(十七)经营者的业务网应有防范和抵御局部地区突发业务量可能产生的网络拥塞和网络瘫痪的能力。
四、电信设备进网使用方面
(一)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关于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经营者或用户使用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进网许可证。电信设备上应有进网许可标志。
未取得进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
(三)对于用户自行接入未取得进网许可证的终端设备的,经营者有权拒绝为其提供电信服务。
五、电信网间互联方面
(一)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经营者有权提出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要求,不得拒绝其他经营者和专用网运营单位提出的网间互联互通要求。经营者有义务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电信网间互联互通。
(三)电信网间互联双方应按照电信主管部门发布的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进行协商,并签订网间互联协议。
互联双方自签订网间互联协议之日起15日内向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四)互联双方必须在协议约定或者电信主管部门的行政决定所规定的时限内实现互联互通。
根据确定的互联技术方案,互联双方在各自的建设责任范围内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由互联双方共同组织设计会审。
互联双方各自组织设备订货,设备到货后应及时安装调测,全部工程初验后,互联双方应共同组织互联测试,符合规定要求后应及时开通业务。
(五)自一方提出互联要求之日起60日内,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网间互联协议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电信主管部门申请协调。
网络覆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全网技术和网间结算问题的互联任一方,可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申请协调网间互联中出现的争议,其他问题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申请协调。
自网间互联一方或者双方申请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经协调仍不能达成协议的,由电信主管部门邀请电信技术专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公开论证并提出网间互联方案,电信主管部门据此作出行政决定,强制实现网间互联互通。
(六)互联双方应执行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网间互联的费用分摊与网间结算办法,不得在规定标准之外加收费用。
(七)网间互联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电信技术标准和网间互联技术规范,互联应有利于经营者的业务开展、方便网络管理、便于网间结算,并保证网间通信的安全可靠。
(八)网间互联的通信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中断网间互联。网间互联遇有通信技术障碍时,双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互联任一方应其他经营者的要求,应及时向其他经营者的用户提供为本网用户提供的各种电信业务(含各经营者所使用的特种业务、政府公务类业务、社会服务类业务、智能业务等),并保证网间通信质量不低于其网络内部同类业务的通信质量。
(九)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网间互联中负有以下义务:
1、按照非歧视和透明化的原则,制定包括网间互联的工作程序、时限、非捆绑网络元素目录等内容的互联规程,并报信息产业部审查同意,互联规程对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互联互通活动具有约束力;
2、向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网间互联,其服务质量不得低于本网内同类业务的质量和向其子公司或分公司提供的同类业务质量;
3、根据网间互联的需要,配置、改造、扩容其网络,以保证与其他经营者各种类型互联的实现;
4、向要求互联的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设备功能、机房、管线等信息;
5、应其他经营者的要求,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向其他经营者的用户提供号码查询业务,并经互联双方协商后,可按查号规则查询到其他经营者的可查询用户号码。
其他经营者应主动、及时地按查号规则向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本网可查询用户号码的资料;
6、应其他经营者的要求,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向其他经营者的用户提供火警、匪警、急救、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特种业务,并保证服务质量。
(十)两个非主导的经营者的电信网网间未直接相联,当选择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网络进行转接实现业务互通时,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提供转接服务,并保证转接的通信质量。
(十一)要求互联的经营者应向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有关电信网间互联的计划、规划等信息,以为两网互联互通提供方便,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将这些信息另做他用。
六、电信资源使用方面
(一)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电信资源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涉及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等电信资源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
(二)经营者在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有权根据需要,申请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电信资源,相应电信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电信资源审批手续。
(三)电信资源属国家所有,业经指配的电信资源,电信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整或者收回。经营者对被指配的电信资源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享有使用权,经营者可按照有关规定自主使用电信资源,其合法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四)经营者在取得电信资源的使用权后,电信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及相关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配合其及时启用电信资源。
(五)经营者取得电信资源使用权后,应当在一年内或者经营许可证特别规定的时限内启用电信资源主管部门所指配的资源,并达到最低的使用规模;在规定时限内未启用的电信资源,由相应电信资源主管部门收回。未经电信资源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使用、转让、出租电信资源或者改变电信资源的用途。
(六)经营者取得电信资源使用权后,应有效使用电信资源,并按照电信资源主管部门的要求报告使用情况。
(七)经营者取得码号资源使用权后,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结构、位长、用途和使用范围使用码号,未经批准不得将码号转让、出租或改变用途,不得将码号作为商标进行注册。
(八)经营者使用电信主管部门核配的码号提供业务时,应保障电信用户的码号使用权益,不得随意更改码号。
(九)经营者在使用码号资源中与相关单位或用户发生争议时,应服从电信主管部门的协调和管理。
(十)对电信主管部门开展的码号升位、调整变更及有关码号监督检查工作,经营者应认真配合。
(十一)国家对电信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经营者占有、使用电信资源应按规定缴纳电信资源费。
(十二)经营者在变更经营主体后,应到电信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电信资源使用主体的手续。经营者的经营许可证注销后,其电信资源由相应电信资源主管部门收回。
七、电信资费方面
电信资费,是指经营者为电信用户提供电信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一)经营者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国家有关电信资费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接受电信主管部门的依法管理。
(二)经营者应当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电信资费的各项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1、相互串通,订立价格联盟,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2、对其经营的不同业务进行不合理的交叉补贴;
3、在提供相同的电信服务时,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电信用户或者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4、擅自散布涨价或者降价信息,扰乱电信业务市场秩序;
5、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或者服务项目擅自设立收费标准;
6、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电信业务或者服务,搞不正当竞争;
7、擅自改变计费方式,直接或者变相改变国家规定的资费标准;
8、擅自将不同电信业务捆绑销售,以规避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
当经营者发生上述行为时,其他经营者有权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申请予以制止。
(三)除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电信业务和电信服务项目外,经营者享有自主制定电信资费的权利。对于新型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提前向信息产业部申请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四)经营者应当在营业场所标明电信业务的计费单元、资费标准、收费方式、服务项目等情况。
(五)经营者在接受电信主管部门有关电信资费的依法监督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检查所需的计费系统数据、帐簿、单据、凭证、文件等资料。
(六)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电信资费,经营者有权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制定电信资费。
(七)经营者有权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电信资费调整建议及调整方案。
(八)经营者在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电信服务项目基础上,开展新的电信服务项目的资费标准,由经营者提出方案,报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九)经营者有义务及时、准确、真实地上报电信资费监测所需各项数据。经营者申请调整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应根据电信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成本、业务量、收入等资料。
经营者应根据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资费情况。政府或者政府委托科研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研究部门进行电信业务成本调查时,经营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便利条件。
八、电信设施建设方面
(一)经营者在进行电信网络或电信设施建设(包括自建、联合建设、改建、扩建、产权转移)时,应当接受电信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遵守国家有关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信技术体制、国家电信技术标准及电信工程建设标准、建设规范。
(二)经营者在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按规定建设与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相适应的电信网络和电信设施。
(三)经营者在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后,应按照国家和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按时上报企业发展规划。其中,经营者的综合五年规划、传输网五年专题规划和综合滚动规划应上报备案,传输网滚动专题规划应上报审批。
(四)经营者进行跨省电信网络及其组成部分、海缆项目或者国家规定限额以上电信项目建设,须经电信主管部门初审,初审同意的项目方可建设。
(五)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在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投资建设传输网网络(包括通信管道等,以下同)。只有具有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许可证的经营者可以经营传输网网络资源的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者不得从无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或单位购买、租用传输网网络资源。
(六)拥有国际通信信道出入口设置权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按照国际通信建设管理规定,建设、购买和租用国际传输信道;拥有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设置权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按照国际通信建设管理规定,建设和租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和边境地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其中,限额以上项目须报信息产业部初审同意后,报国家计委或国家经贸委审批;限额以下项目须报信息产业部审批。其他任何部门无权审批。
(七)经营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从事微波通信建设,应按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设台审批手续,领取电台执照,其微波传输通道应向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备案。
建设微波通信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无线通信设施不得妨碍已建通信设施的通信畅通。妨碍已建无线通信设施的通信畅通的,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
(八)经营者应接受电信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电信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经营者应当按要求提供有关电信建设的文件和资料,配合有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九)经营者从事电信建设活动应当按国家和电信主管部门关于招标投标管理的规定进行招标投标,对按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电信建设项目实行招标备案制。
(十)经营者从事电信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和电信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接受电信主管部门对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十一)经营者有权按照许可证规定在民用建筑物上设置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等公用电信设施,但必须满足建筑物荷载等条件,不得破坏建筑物的安全性。
(十二)经营者建设地下、水底等隐蔽电信设施,应当设置标志并注明产权人。其中光缆线路建设应当按照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光缆线路标石和水线标志牌;海缆登陆点处应设置明显的海缆登陆标志,海缆路由应向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港监部门备案。标志受损或丢失的,应及时修复、补齐。
(十三)经营者依法从事电信设施建设和向用户提供电信服务受国家法律保护。除国家规定禁止或者限制进入的区域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止或者妨碍经营者依法从事电信网络或设施建设和向用户提供电信服务。
(十四)经营者的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基础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迁改的,应当征得经营者的同意,并签订协议。在迁改过程中,双方应采取措施尽量保证通信不中断。迁改费用、保证通信不中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中断通信造成的损失,由提出迁改要求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或赔偿,割接期间的中断除外。
(十五)经营者从事电信线路建设,在路由选择时应尽量避开已建电信线路,并根据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与已建的电信线路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避免同路由、近距离敷设。受地形限制必须近距离甚至同沟敷设或者线路必须交越的,电信线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已建电信线路的产权人协商并签订协议,制定安全措施,在双方监督下进行施工,确保已建电信线路的畅通。
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电信线路建设情况,跨省线路由信息产业部协调解决,省内线路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协调解决。
(十六)从事施工、生产、种植树木等活动,应与电信线路或者其他电信设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危及电信线路等电信设施的安全或者妨碍线路畅通。可能危及电信安全时,应当事先通知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者,并由从事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物、其他设施、树木等与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设施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根据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确定。
(十七)经营者应遵守电信主管部门关于电信建设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不得选择未经电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或未取得电信建设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系统集成、用户管线建设、招投标代理单位承担电信建设项目。
(十八)经营者在抗震设防七烈度及以上地区进行电信设施建设应当遵守电信主管部门有关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的规定,不得选用按规定应取得而未取得相应烈度等级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电信设备。
(十九)经营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及电信行业统计的规定,按时准确地上报行业管理需要的统计资料和信息。
第三篇:关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思考
关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思考 人身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关于经营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消费纠纷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类型也日益复杂,故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与《侵权责任法》不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仅为经营场所的经营者,不包括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如体育比赛、演唱会等),同时增加了“餐馆、机场、港口、影剧院”的经营者(法条采用不完全列举方式,实际生活中的主体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调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安全保障关系。
一、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主要是消除和避免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源于经营者自身的安全保障义务(1)确保经营场所硬件的安全 经营者经营场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保证其正常的安全性能,不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通常标准。例如,场所建筑物主体结构要符合《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公众聚集场所要妥善配备相关消防安全设备,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方可营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避免因老化而引起人身损害。此外,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经营者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空间和时间随其提供的服务相应延伸,如其为了吸引消费者提供顾客休息室、儿童游乐空间、免费的购物班车等。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经营者也应当承担起此种服务带来的风险。(2)配备适当的安全保障人员
在人员配备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经营者有所不同,通常人员密集的场所对安全保障人员配备有更高的要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一般经营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人员,如宾馆、酒店要配备必要的经过培训、具有保障安全能力的安全人员,游泳场馆应当配备持证上岗的救生员,商场超市内的儿童游乐场所应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
(3)确保服务内容的安全
经营者必须保证其提供服务内容和过程的安全性,不存在可能对消费者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例如,游泳池要定期消毒,避免传染病的传播;湿滑的地面应及时擦干,避免顾客滑倒。对于某些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经营者应当对可能出现的伤害和意外情况等作出明确的警示,对不安全因素作出提示、说明或劝告。如,宾馆在消费者容易忽略的上下楼梯处、刚清洁过的地板上摆放警示牌,在容易滑倒的洗手池等地铺上防滑垫等。
(二)防范来自第三人不安全因素的安全保障义务 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消费纠纷的引起并非源于经营者直接提供的服务,而是源于第三人的不安全因素,如宠物咬伤、他人扒窃、其他顾客醉酒闹事致伤等。这就要求经营者在合理的限度内尽力照顾、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到来自外界第三人的侵害,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进行合理的说明(如在客流高峰期提醒顾客注意随身物品安全)。当消费者的人身、财产遭受外界第三人的侵害时,经营者应采取必要的、可能的救助措施。
二、调解此类消费纠纷应注意把握合理限度 任何义务都有一定限度,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限度,既是判断其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依据,也是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承担多大民事责任的依据。理论界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合理限度范围”的衡量标准,可归纳为3个方面。
一是充分性。也就是结合事实判断经营者防范设施是否有效、警示是否明确及时、管理是否谨慎周到、制止侵害是否果敢、实施救助是否及时、保全证据是否妥善等。二是相当性。也就是安全保障义务应与经营性质、规模、等级、服务对象、获益程度相适应。三是可能性。即以其经营领域“一般理性人”可认识、可避免为标准。在界定“合理限度”时,笔者认为应秉承平衡的理念确定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边界。“平衡”之义在于:既要把握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义务之间的相当性,也要把握民法基本的公平原则与工商部门保护弱势消费者原则的内在一致性。根据这一理念,笔者拟以具体实例来阐述在维权实务中如何确定经营者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范围。
(一)充分性
李先生在某餐厅用餐时,中途上厕所遭歹徒袭击抢劫,呼救多次无人过问,事后其拨打当地12315投诉,当地工商部门调查中发现,该餐厅在案发不久前已先后发生过两起类似案件,但店方并未采取安保措施。经工商部门调解,餐厅最终赔偿消费者1300元。
在本案中,餐厅在有抢劫先例的情况下没有引以为戒,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也没有加派人员巡查,在管理中明显失当,受害人被抢后大声呼救长达一分多钟却无人过问,导致不法分子轻易逃脱,经营者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应认定经营者未履行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营者很难审查进入餐馆的每一位顾客是否存在抢劫的故意。如果这只是一起偶然性事件,且厕所定时均有专人打扫,经营者在消费者呼救的第一时间报警和进行救助,则对于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只能从法律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和以人为本的民主法制精神入手,依据公平责任的原则,由经营者给予受害的消费者适当的经济补偿。
(二)相当性 例如,青年旅馆床位可能不包含提供冷暖空调设施的服务,但是星级酒店因没有类似设施或设施失灵而致客人感冒就属于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路边小吃店一般不负有提醒消费者注意财物安全的义务,而收费较高的连锁餐厅除了应当提醒消费者注意保管财物外,还应视情况安装监控或是聘请保安人员。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消费对象的场所,其安全保障能力应当比一般经营场所的要求高。以麦当劳儿童游乐区玩耍从滑梯上摔下导致脚扭伤的消费纠纷为例,笔者认为,游乐设施是用来吸引儿童增加经营业绩的附属设施,不属于免费服务,事发时无工作人员在场,由此可知服务存在缺陷,而作为国际连锁的知名餐饮企业,与一般餐饮店相比,应当具备更严格的管理水平、承担更多的安全保障义务。
(三)可能性
同样是滑倒,发生在酒店的公共楼道和发生在房间内,处理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在一起消费者在酒店卫生间洗澡后滑倒要求赔偿的纠纷中,经营者称其在卫生间醒目位置作了防滑提示,也配了防滑垫和专门的防滑拖鞋,且消费者入住时浴室为干爽状态,已尽了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因而拒绝赔偿,最后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只能终止调解。在本案中,浴室在消费者入住后实际上处于消费者的控制范围内,经营者无法随时排除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湿滑危险,但如场所换为酒店的公共楼道,则经营者除了配备防滑垫、作出防滑提示外,还应当使楼道符合动态的安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不同个案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如经营者所处行业的通常标准、是否出现过类似先例等。笔者认为,在调处过程中可以针对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个案事实认定,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发出个案的行政指导建议书。对于定性较为复杂、双方争议较大的消费纠纷还可借助司法资源,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进行处理,以解决调解建议不具有强制力的问题。
第四篇:农产品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农产品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第十八条 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凡在本省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当随附相应的产地证明和检验合格证明;没有产地证明和检验合格证明的,必须抽检合格才能销售。农民销售自种自养少量农产品的除外。
第十九条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超市、仓储单位的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二)运输、贮存需冷藏保鲜的农产品配有冷藏设施;
(三)保证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对场地及使用器械定期消毒;
(四)查验农产品产地证明、检验合格证明及其他合格证明;
(五)对不能出具检验等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的农产品,安排人员和经费自行开展质量安全抽查检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抽查检测,并在其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及时公示检测结果;
(六)与进入市场经营农产品的经营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质量安全责任;
(七)发现市场内经营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监督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及时查验所经营农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来源证明及其他合格证明,并在摊位显著位置悬挂农产品标示牌,如实标明农产品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合格证明等内容。
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应当建立购销台账,如实记载进货时间、品种、数量、来源以及销售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等相关情况,购销台账应当保存不少于二年。
第二十一条农产品的收购、包装、保鲜、运输、贮存和销售,应当保证安全、无毒、无害、清洁的环境,不得将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同;凡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规定可以使用的物质,都不得添加使用;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
——摘自《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
第五篇:经营者语录
1、作为经营者,最可怕的是还没有付出和参与竞争,自己就先举手投降了,信心没了,信念自然没了,专心专注就没了,创新及吃苦精神跟着没了。这样的人,要么低毛利获得市场份额扩张,赔钱做买卖;要么死守着价格线,宁肯少卖,也要保证高利润。不懂得整合市场资源,心中老有杂念,如何能把市场拿下来!
2、经营并不高深复杂,但经营好一个市场很难。譬如,同样一个市场,让不同的人来经营它,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有些市场,容量很大,竞争激烈,价格扛不住,利润容易降下来。在营销人看来,这样的市场已经成惯性,很难改变亏损的局面。如果我们自己都持这样的信念,又怎么会用心经营市场呢?
3、我们最怕的是自己,怕自己不够专业,怕自己不够专心专注,怕自己不够坚持产业价值链路线和财富共享的信念,更怕自己不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给我们的顾客。只要认认真真去做,兢兢业业去做,持续改善,顾客就会认同我们,竞争对手强大与否,一点关系都没有,市场份额的提升是最好证据。
4、很多人问我,空调业的竞争那么激烈,有过退缩的想法么?我认为,市场发育越成熟,市场竞争越充分,对于每个企业的挑战都会很大,并不仅仅是对于某个企业。如果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志高从进入空调行业起,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但志高为什么又走过来了,就是因为从来不怕竞争,更不怕自己实力低于对手。
5、在即时化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见。但是,如果自己对于这个事物了解得并不是那么透彻,还是不要轻易下
结论的好。每个人难免有偏颇的地方,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了解的程度深浅不一,结论自然不一致。既然无法得出客观的结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争论,用事实去检验,时间会证明一切。
6、行业有景气与否,企业有景气与否,个人也有景气与否,这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我们对于成败得失,要能保持淡定。唯有真正的淡定,方能拨云见日,方能找出自己的不足,方能找出改善的途径,方能找出圆满的方略。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主体意识和冠军精神,方能持续超越自我,迈向更美满的未来。
7、行业有景气与否,企业有景气与否,个人也有景气与否,这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我们对于成败得失,要能保持淡定。唯有真正的淡定,方能拨云见日,方能找出自己的不足,方能找出改善的途径,方能找出圆满的方略。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主体意识和冠军精神,方能持续超越自我,迈向更美满的未来。
8、企业家把戒放在了心中,落实在行为上,长期修持,便会产生定。正因为有了定力,才会有专业,才会有专长,才会有专精,才会有信赖,才会成依靠。由此,企业就形成了品牌,品牌就有了好的口碑,并成为创造财富的利器。所以,一个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宣传和策划只可锦上添花,扎扎实实的经营努力才是根本
9、当企业家有了戒和定之后,持续l加以修炼,便会演化出无穷的经营智慧,告别非正常经营,摆脱当今中国企业低利润经营的怪圈。现代商业的根本,必须让企业获得合理、正当的利润,暴利、微利和负毛利,都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就是商业伦理,这
就是商业文明,这就是社会富祉,这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10、由此可见,企业家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一个企业垮了,不仅仅将由企业家承担巨大的风险,这个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及其家属,必然也要承担;当地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影响;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税收必然受影响;合作伙伴的利益必然受损害;广大顾客的利益同样也受影响。所以,企业家,不可不知戒,不可不守戒。
11、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获得更多,而要关注什么是最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只有看到自己和企业组织的弱点,不断予以修正和调整,才可能让事业根基更加牢靠。可惜的是,许多企业家小有成就之后,或者正当如日中天之时,骄奢淫逸和狂妄自负便油然而生,舵手导航的错误,让其掌控的企业成沉船。
12、企业家的戒,首先,在于看到太多赚钱的机会,贪多勿得,少即是多;其次,在于滥耗财富,追求名声,讲究排场,贪图享受,敢于挑战道德底线,甚至以身试法,这是导致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其三,在于任人唯亲,重人治而不重法治,重率性而不重机制,抗拒科学管理和用人唯贤,更不能“共进,退分成果”。
13、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成为信仰才是真实的。所以,企业建设文化,最重要成果是主流价值观成为全体成员的信仰。佛家有戒、定、慧之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对于企业家来说,我们也要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不能违背的,然后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定好了位,经营智慧就绽放了。---李
兴浩
14、开尘封的扉页,拂去岁月的积尘;又一次将你捧在手中,回想起你曾陪我度过的每一个深夜。今天我要将你送出,让更多人的心里,开出你智慧的花蕾。---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