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时间:2019-05-14 16:3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第一篇: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人皆道姑苏好,水磨昆曲糯弹词。大家好,我是陈忆澄,我出生于昆曲的故乡——苏州昆山,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攻读艺术学硕士期间,我开始接触昆曲,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现在的我是苏州戏曲博物馆的普通一员,每日从事着昆曲、苏州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苏州戏曲博物馆珍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资料,而在这些文物资料背后则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近我们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昆曲博物馆。昆曲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平江路旁中张家巷的全晋会馆。全晋会馆是由山西寓苏商人集资兴建的会馆建筑,它是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会馆,新近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苏州段的遗产点之一。

昆曲博物馆内的古典戏台是整个全晋会馆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戏台坐南朝北,高出地面两米多。台每边宽六米,围上弓型的“吴王靠”,就构成了一个三十六平方米三面向正方型的古典戏台。

戏台飞檐翘角,华美精致。台前饰有一组组浮雕:在“普天同庆”的下面是二龙戏珠,旁边是凤穿牡丹;台柱的顶端是金狮抱柱,蝙蝠翩舞。头顶上方的穹隆藻井结构精致,独具匠心,由三百二十四只黑色蝙蝠浅雕与三百零六朵云头圆雕相依相绕,组成十八条祥龙盘旋而上,凝聚在穹隆藻井顶端的铜镜片上,这不仅显示了古典建筑的艺术之美,在物理学上还具有扩音作用,给人余音绕梁的音响美感。

戏台正面的大殿,原为关公殿,戏台的最初功能是为了娱神。两旁相连的东西向庑廊,也称耳楼或女宾座,是当时观众看戏的地方。大殿、庑廊所形成的三面观众席,构成了古典戏台三面开放的建筑结构。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参观了这座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戏台后曾感慨道:这无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

通过我刚才的介绍,大家对全晋会馆古戏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古戏台传递给我们另外一些关于戏曲本体的重要信息。

为什么这个古戏台是三面开放式的呢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在台上一个圆场就代表走上了十万八千里,一根马鞭子就表示策马奔驰,千军万马,如此大胆而自由的想象和假设,还有什么要隐藏,要掩盖的呢戏曲以“虚拟化、程式化、节奏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特点,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因此在形与神之间,它更注重“神似”。而且,戏曲以“唱念做打”作为自己表演手段,戏曲的真实性往往是通过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美感来完成的。因此,它希望看戏的观众能从尽可能多的侧面来欣赏演员的表演所体现的美。所以,我们这样三面向的古戏台,则是戏曲审美观,戏剧观的一种体现。

“古今一戏场”、“人生皆演戏”,这两句话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个意义,那就是:小到人生,大到世界,都是演绎着一场戏。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全晋会馆古戏台的穹窿藻井顶。穹窿就是宇宙。古代人一向认为天是圆的,所以穹窿藻井镶嵌在顶部方框上,就是一副标准的“天圆地方”图。象征着天地宇宙。演员在三面敞开的与大自然完全连成一体的戏台上演戏,这寓意着演员是在宇宙天地这个大舞台上演出的,这不但是“古今一戏场”“人间皆舞台”这样一种演剧观、人生观的体现。而且也是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的一种折射与反映。

一个小小的古戏台连接着古与今,也连结着你我他,希望我今天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联想与思索。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国军事博物馆导游词

军事博物馆简介

在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风光秀美的玉渊潭南畔,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巍峨的高大建筑,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它筹建于1958年,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设之一。1959年3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事博物馆)。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馆名,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多次审查展览内容,10月1日开始内部预展,1960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对外开放。

军事博物馆是中国惟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中央7层,两侧4层。大楼顶端的圆塔,托举着直径6米的镀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它凌空高耸,金光闪闪。高达4.9米的铜门,是用福建前线参战部队送来的炮弹壳熔铸而成的。正门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金字铜底巨匾。大门两侧竖立着陆海空三军战士和男女民兵两组英姿勃勃的汉白玉石雕。全馆有22个陈列厅、2个陈列广场。陈列厅高大、宽敞、明亮。沿所有展览场地绕行一周,长达12公里,就其规模而言,为国内外少有。伴随着国家改革和建设的脚步,在它的周围,建立起了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台和西客站,把它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基本陈列现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兵器馆、礼品馆等。

土地革命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东一楼,主要陈列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黑暗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陈列中突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确立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原则,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开展革命战争和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重要历史内容。

抗日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东二楼,主要陈列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组织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陈列中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东二楼,主要展示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支援下,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等4个阶段的艰苦作战,消灭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东三楼,主要展示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高举和平与正义的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以劣势装备打败了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历史。

古代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西三楼,主要展示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迄1840年的中国古代战争历史。陈列内容以战争史为主线,同时融兵器、军制、军事人物、军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于一体,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的主要战役和军事成就。

近代战争馆,位于展览大楼西四楼,主要展示1840-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武装斗争史,陈列内容中还介绍了近代著名军事人物,近代军事工业和筹建近代海军、清末军制改革等内容。

兵器馆,位于展览大楼北侧和东西兵器广场,主要陈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和建国后海防、边防、空防斗争中曾经使用和缴获的,以及中国自行研制的部分武器。陈列的兵器分为轻武器、火炮、装甲车辆、导弹、舰艇。飞机等6个部分。

礼品馆,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友谊馆,设在展览大楼四层中厅。该馆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外交往中接受的具有代表性的500余件礼品。这些礼品来自五大洲近百个国家,是从数千件礼品中遴选出来的。这些各具匠心的精美礼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外军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它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各个国家的民族风情、工艺美术风格和军事文化特点。

军事博物馆在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根据党、国家和军队的中心任务,还适时举办一些纪念性的、专题性的临时展览。10年来,先后举办的大型展览有:“利国、利军、利民之举--全国军地两用人才成果展览”、“毛泽东光辉军事业绩--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展览”、“雷锋精神谱新歌--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展览”、“中华民族的胜利--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展览”、“长征·丰碑永存--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展览”、“新时期军队建设成就--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展览”、“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事迹展览”、“建国50周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览”。1997年7月和2000年7月,军事博物馆还应邀赴俄罗斯、罗马尼亚分别举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展览。

与此同时,军事博物馆还提供场地,抓住“热点”,与地方先后联合举办了“长江三峡工程展览”、“惩治贪污受贿犯罪展览”、“'严打'斗争纪实展览”、“全国海关反走私展览”、“全国禁毒展览”、“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展览”等大型临时展览。

40多年来,军事博物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5000多万人次。近几年,观众逐年增加,2001年观众达到近200万人次。军事博物馆被国家教委、总政治部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北京市评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先进单位。军事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军事博物馆在文物收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的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家、学者,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全军“八五”、“九五”、“十五”重要科研课题,撰写和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获得了国家和军队优秀科研成果奖;创作和发表了一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军事博物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并跻身于世界十大军事博物馆的行列。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军事博物馆正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充实陈列内容,强化现代化展示手段,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出精品,出人才,为建设一流博物馆而努力。

【 关闭窗口 】

第三篇: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定稿)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于2014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目前,博物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下科举历史展陈区、明远楼遗址保护区、南苑科举文化体验区。

科举是古代中国,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就是南京的江南贡院。而从这里陆续走出的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蜚声宇内,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

穿过江南贡院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方墨池。汇墨成池的设计理念也正包含了中华上下千年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穿过墨池,我们就来到了明远楼遗址保护区。您现在看到正前方的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是明远楼。明远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的就是号舍。号舍是中国古代科举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贡院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号舍最多时达到20644间。或许大家很难想象就在这么一间前后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里,士子们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时间,吃饭、睡觉、考试都在号舍之中。许多考生离开考场后都会大病一场,甚至卧床不起。说到这不禁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艰苦,为什么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士子前来应试呢?那是因为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通过考试中举做官是所有读书人唯一的道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也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举诞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科举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完善。一直到清光绪年间,由于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使科举制度越来越僵化。列强的强势冲击,西方思想与技术的传播,传统的科举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选拔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人才。科举的废止经历了一个从渐废到立停的过程。这是《光绪帝立停科举上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定上谕,宣布自翌年起停废科举。至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这种选官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科举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但科举的至公精神却得以延续至今。南京是科举文化的重镇,夫子庙地区历来是江南科举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贡院遗址上建立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诠释“天下文枢”文化重镇的含义。

科举制度已成往事,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忆和反思,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科学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朋友们,人生时时有考试,社会处处是考场,今天的社会已是百花齐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我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状元郎!谢谢!

第四篇: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dǐ]、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大家看这里,它叫鉴缶,是这个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较精美的礼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lòu] 空的孔盖是绣雕夔[kuí] 龙。其实它不仅经看而且还有妙用呢!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把中间的缶拉出来,在鉴里放入热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温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中的残渣的,各位是不是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了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yōng] 钟,共33件,下层为 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拿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zī] 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哪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隔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

第五篇:鸦片战争博物馆(导游词)

鸦片战争博物馆

讲解线索

【概况】—【虎门人民抗英群像】—【销烟池】—【展览馆】

【概况】

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又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社区,十几年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馆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它通过实物、历史照片、图表以及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整个陈列生动有趣,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在上级有关领导的关怀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融纪念性、教育性、娱乐性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人们称之为“立体教科书”,每年接待的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从1990年起,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的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虎门人民抗英群像】

进入正门,迎面处屹立着一座粉红色的大型群雕,前排正中的中年人拄叉挺立,左侧的青年曲腿挺进,右侧戴笠的渔女持标侧立,后排左侧的壮汉蹲身抽刀,右后的老者向后呼唤。五个人都是渔民打扮,一副时刻准备上战场的架势,异常醒目地告诉你,这里曾是古战场。那一个个抚炮擎戟、横刀欲跃的英雄形象,令人顿觉雄风扑面,豪气陡增。

【销烟池】

在群雕的右前方,有两个大水池,即为“销烟池旧址”。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将收缴的115多万公斤鸦片在此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街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组雕中的第一块,展现的就是这一场景。对于销毁鸦片,我们一般认为用火烧就行了,现在的公安禁毒部门基本上都是用火直接把海洛因等毒品烧毁的,挖这饿大水池有什么用呢?不要急,听我慢慢讲给你听你。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东禁烟。经过一番努力,在虎门海面共收缴英国鸦片115多万公斤。怎么处理这批鸦片呢?开始时准备押送京城验明烧毁,后来考虑到押送上京费工费时,而且还有路上被人透漏劫掠的可能,后来道光皇帝下令就地焚化处理。怎么样才能把鸦片尽快处理干净呢?如果按照以前的老方法,即伴以桐油火烧,那残膏余沥就怀疑渗入土中,如果把这些泥土挖起来重新提炼,50公斤泥土还可以得到烟膏一二十斤,流毒实在难以尽绝。为此,林则徐费尽心思。他深入民间,多方采访考察,从百姓哪里得知鸦片最忌海盐和石灰,一跟海盐和石灰搅和在一起就会销化,即使有残渣,也不可能在合成烟膏。经过试验,林则徐发觉确实如此。林则徐 又从印度“开池制造”的流程中悟出“开池销化”的道理。于是,林则徐就准备采用这一方法销毁。

150多年前,虎门镇口村这里还有一片海滩,林则徐经过勘察,决定就在此地挖两个长宽各15丈多池子池周围用木桩钉板,池底平铺石板以防渗漏,池前有通海的涵闸,后有通水渠,涨潮时可以把海水通过水渠引入池中,退潮时则打开涵闸把以溶解的烟土渣滓流入大海。你看这个设计多么的科学,从这里我们刻印看到林则徐那种科学务实的精神。当然今天我们看得到并非原貌,经过百余年的沧桑变化,原来的销 烟池已湮没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在原址上的复制品,考古发掘出的木桩、池板现陈列在展馆中,等一下大家可以在展馆内看到。

销烟那几天,虎门海滩人潮簇拥,旌旗蔽日。林则徐率文武百官并邀请在粤外国领事及商人参加观赏。销烟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除去中间端午即为停顿一天及清池用了两天外,整个销烟实际用了20天,才将缴获的的鸦片 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的打击老玩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想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国坚决禁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林则徐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更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史学界称她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990年6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此参观时,题写林则徐诗句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赞扬了林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万难、不逐名利的高尚情操。

【展览馆】

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馆的主展馆。这座建筑颇具炮台的神韵,大楼前放置两对威武的石狮,周围是模仿炮台墙造型的围墙,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这座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平房米,展馆内图文翔实,内容生动丰富。一楼展馆是基本陈列,主要内容是《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8部分,通过销烟池木桩、木板、眼皮烟具、林则徐手迹的文物,揭露了当年英国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员的历史功勋,歌颂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楼展馆主要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其陈列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陈列手法,注意把文物放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展出,采用画物结合,实物与辅助展品结合,采用场景、沙景、声光电模型、寻像放映的多种放映手段,使陈列形式生动、形象。如该馆为了反映当年林则徐、关天培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情形,把征集来的木锚及一艘早期的划船送上展厅,并复制了大木排铁链,与长33米,高2.8米的虎门海口形势背景画相结合,构成了一副气势磅礴,颇为壮观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形势,大大增强了展览的效果。

在展馆,有一样必须要看的重要文物,就是“节马碑”。关于它,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传奇故事呢:1841年1月7日,英军大举进攻沙角炮台。守军告急,清廷拒发援兵。六百余名守军奋起抗击数倍的侵略军。他们用土炮、弓箭歼灭拥有洋枪、洋炮的敌人五百余名;弹药耗尽后,又挥刀肉搏,守将陈连升和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他的儿子陈举鹏也一同战死。陈连升战死后,据说其战马被英军掠到香港,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都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炮台的方向悲鸿嘶叫。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它长期忍饥挨饿,因绝食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流芳的英雄节马。清同治年间,虎门水师将领刻了一块节马横碑,嵌在虎门寨关忠节祠上。这块碑是用黑色的云石所刻,长1.5米,宽近半米,左边是马的画像,右边是赞颂节马的《书马行》诗文。1938年,日军对这里进行了空袭,炸毁了祠堂,这块碑也塌毁埋在了瓦砾中。1954年,沙角海军的干部战士听到节马的故事,也为它所感动,发动人力,在祠的旧址中寻找,费经周折,总算找到,并把它放在博物馆,让人们在瞻仰和凭吊中感受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节,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鸦片战争博物馆的馆藏十分丰富,数量达3000多件(套),其中“功劳炮”等13 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反映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抵御外海、反抗侵略的有代表性的物证,非常值得一看。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进馆参观,一小时后到门口集中。

下载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大全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

    澳门博物馆导游词

    如果要领略一下本世纪初澳门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岛南岸的海边马路看看。这个区域被本地人称為『龙环葡韵』,它是岛上的旧城区。这裡有五栋建於十九世纪未,外型优雅的葡式住宅。......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西二条,是建国后最旱建立的“人物传记性文学博物馆”。该馆的前身为原西三条的北京鲁迅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兴建博物馆,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本站推荐]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湖北省博物馆最新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

    博物馆导游词[五篇材料]

    博物馆导游词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

    博物馆导游词(精选30篇)

    篇一:博物馆导游词如果要领略一下本世纪初澳门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岛南岸的海边马路看看。这个区域被本地人称為『龙环葡韵』,它是岛上的旧城区。这裡有五栋建於十九世纪未,外型......

    博物馆导游词(推荐5篇)

    博物馆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