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还有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教学时可适当运用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醇厚。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是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展现了爱的奇迹。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卡罗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单元教学目标: 掌握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单元训练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入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感情上有所触动。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务中发现美、感受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1课时 5课时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目标1、3、4、5、7 教学难点:目标3、5、7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教学后记: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五.小组交流。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后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二、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⑴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教学后记: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六)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七)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4、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胜”是什么意思?“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
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 卡罗纳 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_____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
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期盼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
风景 有声有色 一句话,一幅画
21.搭石 美
心灵 理所当然 一个词,一颗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2)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
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4、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爱的奉献》两首音乐,做好幻灯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并阅读。教学流程(6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不幸)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
长辈的爱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6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写文
(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二、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一)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三)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理 由
(五)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71)
教学目标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
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 卡罗纳 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5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_____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
第二课时(59)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期盼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深情的诵读声和《阳关三叠》的旋律中想象诗中的那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
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6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
风景 有声有色 一句话,一幅画
21.搭石 美
心灵 理所当然 一个词,一颗心 教学反思
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2)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63)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2)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
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上,有多个情境的创设,如课前谈话的情境、体会小钱痛苦心情的情境、感受地震可怕场面的情境、角色转换体会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成功创设充盈了课堂,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视频出示地震场景,再如补充李博士资料及一天工作时间表,再如多媒体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再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轻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4、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爱的奉献》两首音乐,做好幻灯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并阅读。教学流程(6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卡罗纳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不幸)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
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6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67)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教学反思
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6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
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69——70)
习作指导、讲评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写文
(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
“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二、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一)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三)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理 由
(五)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71)
教学目标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丑、永”等38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假如》《古诗两首》。
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关爱的力量,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4、有写日记的兴趣,学写日记。
集中识字课
教学目标:
1.会认52个生字,会写38个字。2.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多种方式反馈巩 固。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
1.小组检查四篇课文课后生字预习情况。2.自由练习拼读。
二、集中识字词
出示 :
(1)学生自己读生字词。(2)抽生读(师纠正)。(3)开火车领读,组词。
三、集中生字卡
出示:
丑 永 饥 饱 温 暖 贫 富
(1)把生字卡片,制作成爱心形状,开火车读,并组词,谁读得准,谁就闯过第一关。
(2)小队比赛读生字。
(3)指名读,都对的就闯过第二关。
(4)师出示卡片,生抢读。凡闯过第三关的学生就获得一枚爱心。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
2.用生字的演变认识生字。如:(奉、索)
3.形象意义识字。如: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
4.通过自编儿歌认识生字。
四、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小结:小朋友们,本节课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认读了四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主动把字词和课文在预习中提前做好准备,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坚持做好。
五、布置作业
必做:定位认读本课学习的生字,看谁读得有准又快。选做:继续与身边同学分享你的识字方法。
二上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张庄小学 集中识字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52个要求会认的字。2.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多种方式反馈巩固,着力培养学生的识
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
1.自由读本单元五篇课文,圈生字、新词。2.借助拼音读生字、新词。3.同桌互读生字、词。
二、集中识字词
雪中送炭 仇恨 荒漠 炭火 贫穷 富裕 饥饿 绳索 奉献 永远 拴住 科里亚 呆呆地 开始 猜出 叽叽喳喳 摇摇摆摆 马良 缩着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 两则 昨天 镶着 白纱裙 羡慕 粉红色 布料 两套 一份 妹妹 贵州 寄钱 路费 山寨(1)自读生字词。(2)抽生读。
(3)开火车领读、组词。
三、集中生字卡 出示:
恨 漠 炭 贫 饥 索 奉 永 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 良 缩 遥 寻 食 泣 健 康 操 则 昨 纱 羡 慕 粉 料 套 份 妹 贵 寄 费 客 何 赠 汪 舟 欲 踏 潭
(1)开火车读,并组词,要求读准字音。(2)去拼音小组成员赛读。(3)做“献爱心”游戏巩固识字。
四、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2.猜字谜。
3.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识字。4.通过自编儿歌认识生字。
五、把字宝宝放回课文,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六、作业:
把生字卡片上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关爱他人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识字六》、园地六《谁和谁好》。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2.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对子歌。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诵读《识字六》
1、真好听!还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翻到103页,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想办法解决它。你都有什么办法?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那就赶快开始读吧!
1.(个人读、集体读、接力读、拍手诵读、赛读)。2.指导学生表演诵读对子歌(可配上动作模仿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唱读、诵读)。
3.自编儿歌:
====-------------------------------------------。
4、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起来试一试?
5、师:注意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反义词。
(点击:文中反义词变红)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反义词对子歌。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吧!师评价。
6、这些反义词从课文里跑了出来,你还认识他们吗?赶快读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吧!
课件出示:美—— 丑
真诚—— 虚假
爱—— 恨
冷漠 ——热忱
贫—— 富
饥 寒——温饱
冷—— 暖
索 取——奉献
⑴、谁愿意和你的同位一起读一读。合作学习真快乐!
3、看,有些词语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谁来挑战它。课件出示:美对(),爱对()。真诚对(),()对热忱。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对富,()对暖。()对温饱,()对奉献。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4、是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课件出示: 世界是个大家园,与人相处很简单。
为人热忱不冷漠,友爱送到仇恨散。
(指名读)
三、学习《谁和谁好》
1.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看看你们从老师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3.展示读: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齐读诗歌,升华情感。
关爱他人
教学内容:
1.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窗前的气球》、《假如》。
2.丛书《爱在同学间》。
教学目标:
1、我会流利地朗读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3、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子,训练学生会用“我要给”说完整句子。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2、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子,训练学生会用“我要给”说完整句子。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气球)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气球?我们一般在比较热闹的场合见过气球,那今天的气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窗前的气球》
1、你们想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吗?想就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呀。读了课文呀就知道里面讲什么了。
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3、科里亚在窗户前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科里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笑脸。
指名学生读,用词语“可爱的”练习说句子。
4、看到这个气球,科利亚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相关句子:科里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读句子,练习用“高兴地”说句子。
5、此时你知道知道窗前的气球代表着什么吗?
三、学习《假如》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背诵喜欢的小节。假如---------我要给--------
3、仿照课文前三小节,补充第四小节。
4、让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四、学习丛书《爱在同学间》
默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的······”“······地·······”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关爱他人”之《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
1.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暮江吟》《山居秋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与学生共背唐诗 出示《静夜思》《悯农》 《游子吟》 等。二.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歌往往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走进古诗,体会学生的情感。
2.出示古诗,生字描红。
3.生自由读,师范读,提示诗的押韵,同时要重点体会“老大”“衰”的语调,要读出“笑”的形象来,读书“忽”的速度感和意外感。
4.古诗我们已经讲了好几遍了,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试着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吗?
自由讲、同桌互讲,指名讲。
5让.学生谈谈你从古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创设情境
情景: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吗?
三.学习古诗《赠汪伦》 1师讲古诗创作背景。.2.根据上面的古诗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古诗。3.指导书写“乘”同时强调它是多音字。
四、学习语文主题丛书《暮江吟》《山居秋暝》
1、学习《暮江吟》 A、自由读。
B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老师描述画面内容。
C、现在老师出示图片,你们来对诗句,看看谁能对上? D、请你们边看图边读古诗,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尝试背诵。
2.学习古诗《山居秋暝》 A自由读 B 范读 C 领读 D 试背
结束语: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古国,倾听了祖先们对我们的诉说,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加喜欢我们的古典文化,让我们的古典文化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课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古诗来读一读。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记两则》 2.丛书《献出一点爱》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2.学写日记。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画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小组成员互读生字、新词。2.练习写字。
3.交流印象深刻的句子,谈体会。
三、学习《日记两则》
1.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则日记。
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3.读第二则日记,思考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4、比较朗读,比较一下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有什么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四、学习写日记 1.出示日记格式
2.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提示:A今天你做了什么?
B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C你最想干什么?
D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
3.培养他们展示自己的愿望,建立展示台
五、学习丛书《献出一点爱》 1.文中我做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同桌听。
二年级上册《主题学习丛书》
一、学习《两只小鸟》
读文思考:蘑菇伞为什么断了?体会到同学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关心。
二、学习《两根蜡烛》
画出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你想对文中的阿姨说些什么?
三、学习《伟大的爱》
感受母亲伟大的爱,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学习《好朋友电视台》 小老鼠是怎样帮助小刺猬解闷的?
五、学习《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学习《送个冬天给青蛙》
蓝狐狸是怎样把冬天送给青蛙的?画出有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
七、学习《关心他人》
读短文理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举出生活中有关的事例。
八、学习《阳光不想回家》 读文思考:阳光为什么不想回家?
九、学习《真正的好孩子》
文中谁是真正的好孩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