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16:5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第一篇:《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二篇: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____ ②愿子还而视之______ ③去而顾之_____ ④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面山而居 d.黑质而白章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拜见 ②尊称对方,您 ③回头看 ④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您的位置:>>马价十倍阅读答案_文言文马价十倍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文言文《马价十倍》选自其诗词原文如下: 【前言】 《马价十倍》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有人卖骏马者。【原文】,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

1、比:副词,连接地。

2、莫:没有谁。

3、知:知道,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 臣。

5、旦:天。

6、立:站立,呆。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音义通 环,围绕,转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 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于是。

14、去:离开。

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17、一旦:这里是 一会儿 的意思。

18、见:拜见,谒见。

19、子:代词,代指伯乐。20、一朝之费:(等同于)工作一天所得的报酬

21、三旦:三天。【翻译】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赏析】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达到目的。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篇四: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原文】 【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3)之。()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14)而 顾(15)之(16)。一旦(17)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1.比:连续、接连

2、莫:没有

3、知: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 己为“臣”。

5、三旦:三天

6、立:站立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于是 14、去 : 离 开 15、顾 : 回 头 看。16、之 : 代 词,这 里 指 千 里 马。

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译文】 【 译文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 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 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伯乐简介】 【 伯乐简介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 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现山东省成武县 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阅读启示】“比三旦立市”而无人问津的马,经相马专家伯乐无言的“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竟然 “一旦而马价十倍”,可见权威的重要性。反过来说,人们对权威和专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 么的盲目。【阅读训练】1.与黑体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比 之 之 之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愿 愿 去 去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愿子还而视之(huán)b.臣请献一朝之贾(jiǎ)还 贾 c.臣请献一朝之贾(gǔ)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贾 景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与言(骏马)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 自己看中了。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 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6.解释句中黑体的词。(1)见伯乐曰、往见(3)、去而顾之 顾(2)子还而视之、愿子(4)、伯乐乃还而视之 乃)7.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死肌 c.则有去国怀乡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8.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峨冠而多髯者 b、学而时习之 d、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与言(言,话语)言 c.去而顾之(去,离开)去 10.在文中(b.愿自还而视之(愿,希望)愿 d.伯乐乃还而视之(乃,竟然)乃)补上省略的成分。11.“臣请献一朝之贾。”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我请求你给我一天的报酬。c.我愿与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b.大臣们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d.我要求贡献一天的报酬。1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分别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伯乐看了之后,马价为什么会涨了 10 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 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d 3.b 4.d 5.a 6.(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7.a 8.b9.b 10.卖骏马者。11.c 12.①还 旋②贾 价 13.①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别人没有知道这是 一匹千里马的.②伯乐就去围着马转圈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14.伯乐是相马的 权威,众人都迷信权威,崇拜权威.这种现象说明了: ⑴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了权威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⑵我们不应过分的迷信权威,盲目的崇拜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 得出真实的结论。⑶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办事都要有自己的原 则性,否则极易导致不应出现的后果。(以上 3 点可任选一点展开)15.不对。应该有自己的 独到见解。16.①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权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 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人士,为“一朝之贾”,不 经过调查研究就“去而顾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篇五: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马言,原子还面,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寓意: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之知(3)。往见伯乐曰:“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 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2014-11-30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之知(3)。往见伯乐曰:“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 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编辑本段加点字

1、比:连续、接连

2、知:了解

3、去:离开

4、三旦:三天

5、于:在

6、立:站立

7、言:交谈

8、愿:希望

9、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0、顾:回头看

11、莫:没有

12、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13、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4、乃:就,于是

15、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编辑本段句译 1)人莫之知:人们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马)。2)人莫与言:人们不跟他交谈。3)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4)愿子还而视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 5)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也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 6)去而顾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编辑本段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时间,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编辑本段伯乐简介 伯乐 [释 义]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出 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编辑本段伯乐冢 成武县城西北有伯乐集,伯乐集南有伯乐冢.村名亦以伯乐命名.《太平寰宇记》“济阴县”下所记古迹有:“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葬于此。”宋时,济阴县边界极近成武,今伯乐集当属济阴县辖,故《太平寰宇记》所云之伯乐冢当为今伯乐集镇南之伯乐冢。伯乐姓孙名阳,而伯乐集村民亦多姓孙,且多称伯乐为其始祖。过去,其家庙中还挂有:“伯乐宗风绵世泽,仲或孝感震家声。”的楹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氏族人的渊源。韩愈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更加深了人们对伯乐的崇敬之情。也促进人们对伯乐冢发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中国历史大辞典》词条解释1《淮南子 道应》中说伯乐是秦穆公的臣子,因年老推荐新人九方皋,九方皋辩马不分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他指出辩马要辨别内在精神,不是外在的体征。一说此伯乐姓名孙阳。2指春秋末赵简子之臣邮无恤,善架车和相马,为简子御(车夫)。赵简子曾使其相马出自《韩非子 说林》。编辑本段寓意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编辑本段《战国策》 又名《国策》,相传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影响 现在,任何知名企业都在寻找人才,挖人才。像北京的“漂客”。

第三篇:袁枚《马嵬》阅读真题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相关试题及答案

①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②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意对即可)

5.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剖析:C项中“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答案:C

6.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剖析:C项中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答案:C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像石壕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泪比长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全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

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袁枚的这首《马嵬》很有意思,从题到文,处处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通俗,但诗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很值得回味。题目是“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当时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部队不肯西行,最后迫使唐玄宗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袁枚的诗就是对这件事有感而发。第一句的“长恨歌”,指的是白居易着名的长诗《长恨歌》,其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银河”,则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被银河阻隔,也是很悲惨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诗中有一对老夫妻,因官府抓人当兵而分离。第四句的“长生殿”,是唐皇宫中的一座宫殿,《长恨歌》中有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海誓山盟。第一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讲人间离散多,第三句举一个例子,第四句将它与第一句的史事相比。这真是往复回旋,如环无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发人深思。

第四篇: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答案

马踏飞燕一般指铜奔马。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以超凡的铸造技艺著称于世,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4.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5.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

1、(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才华出众)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安然无恙)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风驰电掣)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构思奇妙,指的是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其创作构思的绝妙真让人折服。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

4、(1)、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2)、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3)、两条腿向前后伸出、尾巴扬起。)

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作者之所以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是为了表现它的速度之快。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

偶尔翻阅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谈到楚汉浪漫主义时插入了一幅《马踏飞燕》图。于是查相关资料,忽而就想到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漫画故事:两只夹着尾巴的牛正在奋力角抵。爸爸问我这幅画有没有问题,我怎么都看不出来,后来爸爸带我去看村中真的牛抵架,我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问题。

这件铜塑奔马,是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的,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铜奔马》等,原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的一件殉葬品。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它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奔驰如飞,右后蹄踩踏在一只疾驰的飞燕背上,那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张望。此作品向来被称为构思大胆,手法浪漫,受到中外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称道与赞美。《马踏飞燕》同时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现今已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级文物。

但是,这件铜奔马的奔跑姿态非常奇特,既非奔马的姿势亦非走马的姿势。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种情形的马。

说它不是奔马,因为它右前蹄与左后蹄分别勾起,松散绵软,非用力时的劲直形象,而且左右长伸对侧,恰好是“走马”漫步时的对侧步,让人想起国外运动场上的马术竞技表演。相比之下,铜奔马的左前蹄与右后蹄则为典型的“奔马”姿态。你看它前蹄弯曲跃起,后蹄奋力蹬出,乃为发力运动的样子。再看这马昂首挺胸的形象,亦非奔马之姿;马尾又曲又直,且不在臀部有些太靠上。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匹奔跑如飞的骏马,必然引颈探前,四蹄奋起,肌肉因紧张而扭曲,尾巴因用力而硬直。而这匹奔马不免显得肥胖些,腿部肌肉谈不上发达,前后四蹄又奔跑又行走,其动作的不能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说这是一件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则未必能使人信服。因为真正的浪漫主义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是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

我第一次看到《马踏飞燕》的时候,的确很惊异,佩服于作者构思之巧妙。但自从发现了这是一匹靠着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后,心里未免有些不自在。我想,是不是为了保持平衡,作者才把马首塑起?是不是为了壮美才把马儿塑得肥胖?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有一天读到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顿时又想到这匹铜奔马。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呀,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创造出奇迹。但在感慨之余,又把目光移向马蹄之下的飞燕有专家认为是龙雀,看着飞燕惊疑回顾的样子,忽而想到奔马此时难道就没有特别的心理感受吗?它奔跑如飞,竟然赶超了一只飞燕,而且一脚踏在了它的背上!但它根本没有看到也不知道自己踩着了什么,只是觉得脚下软软的有东西。也许是那一声尖长刺耳的鸣叫提醒了它踩到一只生命,所以它立时“悬崖勒马”,即刻收回前伸的脖颈,侧首回顾铜奔马的马首微微左侧回望,马尾因骤停而打结。我似乎幡然醒悟,两千年以前那位天才的艺术家描述的正是这一瞬间的情形——飞奔之中戛然而止。那拙朴雄浑的形象充满了速度感和力量感,那活跃跳脱的气势蕴藏着节奏韵律美,而且其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情感的充分注入与奔马飞燕情绪的完美展露。如此一来,这件铜奔马作品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它真是一件历久弥新、久读不厌的艺术珍品哟!

汉代是个崇尚武功的时代,骏马作为作战、运输以及通讯等迅捷高效的工具,自然受到人们的宠爱,特别是对于戎马生涯的军人来说,骏马更是宝中之宝。武威汉墓主人张将军生前率骑戍边,死后殉葬铜马,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也许他根本未曾奢望过殉葬的战马就是什么艺术珍品,只是希望它能代表并说明自己生前的功业而已。但他没有料到他的工匠竟是这样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天才,当时就为他制造了一件旷世奇珍。

铜奔马是将军生前功业的象征,也是那位工匠艺术天才的明证。赵国庆

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答案

第五篇:侯方域“马伶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选自(侯方域《马伶传》)[注]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指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贾:商人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凌:超过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B.因技不如人,马伶在演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竟然不辞而别,去寻找提高演技的途径。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4分)(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3)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参考答案:4.D(过:拜访。)5.C(①是观众对两个戏班演出的肯定;⑤是从侧面衬托马伶演技的高超;⑥是从下面称赞李伶演技的高超)6.A(应为他们分属兴化部和华林部)7.(1)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边看并发出赞叹,有的大叫着让人拿酒,有的移座更靠近西边的戏台,不再掉头向东看。(2)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姓马的艺人因为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换了衣服跑掉了。(3)姓李的艺人扮演严相国已经好到极点了,您又从哪学到了演技而超出了他呢? 【参考译文】姓马的艺人是金陵戏班里的。金陵是明朝的留都,皇帝祭祀社稷之神的地方和百官都保留着,而又正值太平昌盛的时候,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寻访桃叶渡、游玩雨花台的士女,多得脚碰脚。戏班里以演技而扬声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家: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两个戏班举行盛大会演,普遍招集金陵的贵客文人,以及那些美丽的妇人和文静的淑女,都集中到一起。安排兴化班在东边的戏台,华林班在西边的戏台。两边戏台都演唱《鸣凤记》,就是写杨椒山先生故事的。等到演到一半,艺人发声歌唱各种曲调,声音高低快慢,都受到观众的赞赏。当(演到)两相国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一事时,西边戏台上扮演严嵩相国的是姓李的艺人,东边戏台上是姓马的艺人。座位上的客人就向西边看并发出赞叹,有的大呼命人拿酒,有的移动座位更靠近西边的戏台,不再掉头向东看。不久再往下唱,东边的戏台不能再往下演到结束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姓马的艺人因为技艺在姓李的艺人之下而感到羞耻,已换了衣服跑掉了。姓马的艺人,是金陵城善长演唱的艺人,(他)离去后,兴化班又不肯擅自用别人替换他,于是竟然将戏班停了不再演出,因而只剩下华林班出名。姓马的艺人离开后将近三年回来了,他四处告知他的老戏迷,向新安商人请求说:“今天希望为你们举行一次宴会,招集上次的宾客,我们愿意与华林班重新演奏《鸣凤记》,(为你们)献上一天的快乐时光。”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两相国)谈论收复河套失地一事,姓马的艺人再次扮演严嵩相国出场了。姓李的艺人忽然惊叫着发出了声音,他爬着向前,自称是(姓马的艺人的)弟子。兴化班这一天的演出超出了华林班很多。当夜,华林班的人拜访姓马的艺人说:“您是天下擅长演技的人,但是无法取代姓李的艺人。姓李的艺人扮演严相国已经好到极点了,您又从哪学到了演技而超出了他呢?”姓马的艺人说:“本来如此啊。天下没有人来替代姓李的艺人,姓李的艺人又不肯将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同类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做他的门卒三年,每天在朝房侍奉昆山相国,观察他的言行举止,聆听他的语言,时间长了就学到了演他的技巧,这就是我拜师的经过啊。”华林班的艺人们围着他下拜,然后离去了

下载《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201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原文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的原文答案及译文解析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久之......

    2014年4月自考马概真题加答案(共5篇)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文后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