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16: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第一篇: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

《china·瓷》(上集《青花瓷的故事》)内容介绍

2012年,恰逢中英建交40周年和英国伦敦奥运年。作为文化奥林匹克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英国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于6月在北京推出“陶瓷杰作”主题展览。展品包括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展览呈现了中国陶瓷出口欧洲,并影响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

瓷由中国人发明,它是人类最早的人造产品。瓷器也是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始终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搅动地球,瓷也被称为 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china·瓷》从一次展览出发,描绘了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寰宇之旅的恢弘图景,将历史上关于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事件一一呈现,讲述中国外销瓷,特别是明清之际与整个世界接触与相互影响的故事。探讨瓷器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的角色,西方世界如何将中国瓷纳入自身的社会生活艺术、宗教、政治和经济之中。

中国瓷称霸天下,明清之际的三个世纪共有三亿件中国瓷器在欧洲登岸,邻近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大量进口。行销全球数量之巨,遍布之广,充分证明某种打破疆域、世界级的文化接触之存在。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是在东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之下的第一件全球化商品。本片既关注文物细节,又聚焦全球主题:瓷做为第一件全球化商品如何将世界相联。

第一集(上集):青花瓷的故事

上集通过深入挖掘景德镇产青花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外销瓷,这种不同于中国人记忆中的瓷器样式,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所联系的东西方贸易链条,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集着眼于外销青花瓷的寰宇之旅,呈现发生在80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通过深入挖掘景德镇产青花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外销瓷,这种不同于中国人记忆中的瓷器样式,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所联系的东西方贸易链条,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集着眼于外销青花瓷的寰宇之旅,呈现发生在80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聚焦青花,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与以往表现中国瓷器的纪录片不同,《china·瓷》不再仅仅专注于挖掘它们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是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以国际化的视角,追溯中国瓷于明清之际傲视天下的过程,探讨它在世界文明演进中扮演的角色,它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青花瓷,是世界第一种全球化商品,是世界初识中国的名片,它凝结了东西方多种文化、智慧、审美等因素,一举登上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并在明清时代风靡世界,成为全球化贸易初创时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而这一点,很多观众了解得并不太多。

跟随镜头,您可以看到,景德镇在数百年前就已成为全球化商品的生产基地:大量的欧洲订单,精专的工艺,标准化的制作过程,全球最大的生产流水线„„您可知道,仅在明末清初,每年就有几百万瓷器从景德镇销往欧洲?

跟随镜头,您还可以看到,从神祗和圣器,到王宫贵族追慕的高端奢侈品,再到普通家庭的日常用品,中国青花瓷在欧洲的身份变化,见证着全球贸易的变化和发展。您可知道,欧洲强国为获取对它的垄断而进行航海霸权争夺的历史?

“瓷由中国人发明,它是人类最早的人造产品。瓷器也是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始终居于世界交流的核心。一把瓷土搅动地球,英文 中的‘china’——瓷,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徐欢这样说道。

放眼世界,展示中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长期以来,一提到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纪录片《china·瓷》却用大量的史实,有力地改变了这种片面看法。中国外销瓷的繁盛,恰好说明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气度。

您在片中可以看到,青花瓷和广州彩瓷的产生就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的结果。在上集中,观众可以看到青花瓷的重要原料钴蓝是怎样从古代波斯来到中国,揭示了青花瓷与阿拉伯地区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器型、图案、花纹到工艺,中国人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中的元素,制作出融汇东西方审美趣味的青花瓷。在下集中,则展示了广州彩瓷汲取了西方视觉艺术张扬华美的风格,从而在清代瓷器的出口量上独占鳌头。

片中还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之所以风行全球,是因为中国人能够放眼世界,适应不同的异族文化。展现在镜头中的明清外销瓷,既有色拉碟、马克杯、盖盅等纯粹的西方生活用具,也有将中国传统造型与西方经典图案杂糅一身的各类器具。片中还特别强调,当时的中国商人和工匠还能根据西方人的生活特点,开发设计出新的产品。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

【解说词】

【中国广东上川岛】

落潮的时候,这片海滩会出现很多青花瓷的碎片,它们是16世纪葡萄牙人留下的。

500年前,作为第一支登陆中国的欧洲船队,葡萄牙人大量购买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到海外销售,一些瓷器在运送途中损坏,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碎片。于是,这片海滩便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花碗坪”。

【英国伦敦】

伦敦,中国瓷器收藏的中心之一,【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500年前,那些从花碗坪出发而没有损坏的瓷器,有很多在这里安家落户。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瓷之韵》展即将开始,科技人员正在修复这些参展的青花瓷。这些瓷器将踏上它们来时的旅程,重温回乡的激情。

【中国江西景德镇】 这里古称“昌南”,据说英文China一词就是从这得来。一到周末,这个陶瓷集市就会汇聚来自各地的买家,火热的陶瓷交易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

南宋景德年间,昌南因为出产优质的瓷器被皇帝命名为景德镇。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木生火、高温玻化„„瓷器,曾是中国人独有的创造,地球上最普遍存在的物质,被塑造成人世间美丽实用的器物,吸引着世界的目光。16至18世纪,共有三亿多件瓷器在欧洲登陆,它的销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陆,无止境的需求催生了全球贸易。【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我认为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瓷器确实是第一种全球化的产品,抛开可口可乐、牛仔裤这类东西来说,第一种世界贸易化的产品是中国青花瓷。

【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次展览展出的都是外销瓷,都是贸易瓷,但是欧洲人喜欢瓷器,他们说“瓷器热”,他们喜欢的是外销瓷,不是我们喜欢,我们中国传统的这种喜欢的青花或者是青瓷。

它们镶嵌在普鲁士国王宫殿的墙壁上,摆放在苏格兰贵族的壁橱里,描绘在表现荷兰市民生活的油画中。一场展览,让人们通过瓷器,看到了三百年前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景德镇曾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紧密相连。瓷器,如何从中国独有独享的创造成为遍布全球的产品,在那个闭塞阻隔的时代,它又怎样畅游着世界„„

1603年2月,葡萄牙商船圣卡塔林那号,载满了从中国进口的货物,行驶在马六甲海峡。几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快速帆船突然将它包围,发动攻击并迅速俘获。凯旋的荷兰人,将船上数十万件中国景德镇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荷兰阿姆斯特丹】这次拍卖令人震惊,它引来了大量欧洲富豪贵族的关注,【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其中更有很多君王的身影,几天之内,所有货物被一抢而空。拍卖这一船瓷器,商人获纯利五百万盾。荷兰人的这一传奇经历震动了欧洲,一时间,全欧洲最有实力的君主、贵族、商人们纷纷把发财的目光投向了远东,投向了中国,投向了景德镇。

400年前,一位荷兰客商这样描述这座城镇:“我们来到一处有名的河港,【中国江西景德镇】港内停泊各式大小船只,来自中国各地,都是为装载这里的大宗货品——中国陶。一条中心大街,几乎贯穿这个富裕的港镇,道旁商店林立,贩售五花八门的商品,但这里最主要的生意仍以瓷器为主,产量之丰,不可胜数。”

18世纪,景德镇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繁荣的瓷器生产吸引着外来劳工,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有100多万人以瓷为业。曾经有人这样记录一个普通瓷窑里的景象:“在稻草屋的作坊里,老人、盲人坐在矮凳上,用瓷杵研磨色料,小孩子用大蒜头擦磨瓷器表面的金边儿以防止入窑烧制时脱落,还有几个孩子蹲在拉胚工的脚下帮助他们旋转陶轮。”从那时起,景德镇男女老少就已经融入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而青花瓷则是这里的主打产品。

【陈立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我生命的话,就是从景德镇这边开始的。第一份工作,进了瓷厂,第二份工作也是和陶瓷有关系,再就是我的艺术创作也是和陶瓷和景德镇有紧密联系的。”陈立一家三代都以瓷为业,母亲还是景德镇的著名的青花画师。现在,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他自己也在进行着青花创作。

“它这种朴素的(美),像陶渊明的诗(一样),它也平淡啊,而且喜欢它的人也多,它(青花)那种朴素也能打动人。”

一件青花是这样烧制的:白色素胎点上淡黑色的颜料,再覆盖上一层轻薄的透明釉,将色彩埋藏在釉下,推入窑中,经过摄氏12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淡黑色的颜料则变成幽亮的蓝色花纹,含蓄沉静,历久弥坚。

“我们国产的颜料没有那么浓艳的。它一个沉着,再一个也比较鲜艳,既沉着又鲜艳的那种,我们国内没有这种颜料。” 青花,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典型的中国式样,却不知道它其实是各种外来元素杂糅催生的。【大英博物馆 亚洲馆】“关于下面这些物件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们见证了中国与伊朗【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在9世纪到17世纪之间的互动,真正地见证了中国与中东在科技上的交流。”

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踏遍了欧亚大陆。1221年,蒙古军攻占中亚城市你沙布尔,杀光全城,只留下400个有专长的工匠。这是蒙古军征战的传统,他们在攻城略地的同时,还要占有当地先进的匠人和技术。【秦大树 北京大学教授】“青花的产生呢应该是由波斯工匠来到中国,把这种用钴蓝来绘画图案的这种技艺带过来。可能最早的青花瓷器是由波斯工匠在中国的瓷器上绘画的。”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古代波斯陶器】波斯工匠当时烧制的陶器虽然简陋粗糙,却呈现出一种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带来这种效果的是一种颜料,钴蓝。当时只有波斯工匠掌握它的工艺。当13世纪蒙古人打通了中西的通道,波斯的钴蓝工艺就有了大量进入中国的可能。

除了重视外来的技术,元政府在帝国庞大的疆域里大力推行商业贸易,在景德镇成立了元代全国唯一的瓷业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一些精明的商人在西亚和中东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们观察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西亚和中东,古兰经禁止人们使用金银的餐具,而富人却希望用同样精美昂贵但可被古兰经许可的器皿。景德镇的瓷器恰好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的白瓷胎质地坚韧、可以烧造西亚人惯用的大盘大碗,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可以用来自波斯的钴蓝工艺做出复杂精细的图案,更容易迎合西亚人的喜好。

【大英博物馆藏 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秦大树教授:“中东地区作为沙漠民族伊斯兰教,所以他有尚蓝尚绿这种文化的特征,所有青花瓷器在那儿深受欢迎。同时呢,西方的这些图案也传到中国,给中国的制瓷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化因素。”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托普卡比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在这里,从墙壁的装饰上可以看到和中国青花相似的花纹。这是青花最典型的纹饰:方形、菱形、Z形、横S形、莲花纹,正是伊斯兰细密画特点和中国画风技法的结合,催生出瓷器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秦大树教授】“这个图案都是分层的,按照伊斯兰的这种习惯,都是单层的。比如这一件就是五层图案【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有的多的要到十一层、九层图案这样。你可以看到,比如它鱼、鱼藻纹,这个在磁州窑的元代的瓷器上就很流行,【大英博物馆藏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也很传统。但是你像它的边饰出现的这种番石榴、西番莲这些纹饰明显地还是受到了一些外域文化的影响。”

元代最后几十年间,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西亚商人和景德镇窑主共同展开了一项贸易史上空前的商业行动:钴蓝料从八千公里外的波斯向东运往中国,为伊斯兰顾客专门制作的大宗青花瓷则向西销往中东市场。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古代伊朗青花瓷】【阿巴斯·盖萨伊 伊朗Zarin瓷厂】“这些瓷器有些被运往伊朗,很有可能在这边,瓷碟是印着青花的,这些花色的原料为钴蓝矿石,而这些原料被运往中国。瓷器的名字Chini就是来源于中国,包括古代波斯,欧洲几乎都是这么称呼的。”

技术的发展,皇家的支持,中东市场的打通,原料供应的便利,催生了青花瓷在元代崛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最重要的产品。

此时,万里之外,欧洲人正在尝试着一次次探险,希望能够亲自到达传说中富有的东方。当欧洲的风帆真的踏浪而来,又会与青花瓷发生怎样的相遇?

【大英博物馆 中世纪启蒙馆】【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对于大英博物馆,我更愿意将它比作世界的盒子,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在这里展示。但是没有其它的地方像中国瓷器一样抓住了全世界的想象力。”

【中世纪中东商人肖像画】最早,欧洲人得到中国的瓷器是通过中东商人们的陆路贸易。【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他们在中欧直接的海上贸易之前,有非常重要意义,特别是15世纪,当时的欧洲几乎没有任何的瓷器存在,只有少数几件及其稀有的货物。”到达欧洲的瓷器,让看到它的人惊叹不已。他们把瓷器比作水晶,色彩精辟生动,上好的瓷器外壁纤薄透光,将瓷杯移到有光的地方,可以看到手指的影子。“突然从中国来了这种闪亮的、洁白的、像玻璃一样的材料,装饰有蓝色图案,这肯定是对当时的人们是一种震惊感。那些能来到欧洲的瓷器被当做具有魔力的物质来对待。”他们相信阿拉伯人的说法:它可以清除所盛食物或饮料的毒素,瓷杯中一旦投入毒药便会开裂碎掉。于是,青花瓷在欧洲被人们看作神祗和圣器,接受众人膜拜的目光。乔凡尼·贝尼尼(意大利)创作于1509年的油画《群神宴》,青花瓷和诸神待在一起,这是一种只有神才能使用的器物。【意大利 安德雷·曼特拉作品《东方三贤士朝圣》】

【德国 夏洛特堡宫】夏洛特堡宫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三世的王宫,这里有一间瓷屋,青花瓷装饰着每一扇门,每一块窗,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屋顶。住在青花瓷里,国王们体验着幻想中中国式的精致和优雅,这种上行下效的时尚鼓励了巨大的冒险热情,激励着欧洲人坚韧的壮志,扬帆启航。

【中国广东上川岛】公元1514年,上川岛的渔民忽然在海岸线上发现了一艘巨大的帆船,船上悬挂着十字形状的旗帜。相传这是第一支到达中国的欧洲船队,带领他们的是葡萄牙人科尔沙利。经过100多天的艰难航行,他们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尽管当时明政府实施海禁,但利益的驱使,让葡萄牙商人铤而走险,与当地海盗进行走私贸易。葡萄牙王公贵族委托到达中国的商船,辗转于中国沿海的各个港口,寻找中间商和代理人,偷偷订购他们所需要的景德镇青花瓷。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葡萄牙盾形徽章纹执壶】这件青花执壶是第一批带有欧洲纹章装饰的中国瓷器中的一件。壶身装饰的是葡萄牙贵族贝秀多家族的盾形纹章。【艾琳·道森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在欧洲,我们有一个统治者以及他的亲戚们,一系列的衍生的家庭。而每一个家族里的人拥有一个徽章。”1542年,葡萄牙贵族和航海家安东尼奥·贝秀多到达中国,却被禁止进入广州港。心有不甘的船队便前往泉州,继续走私贸易活动。这件执壶,就是在这曲折的路线上委托中间人从景德镇悄悄定制的。走私的困难,订制的艰辛,让这个青花执壶到达欧洲的时候价格已经翻了十倍,只能被少数有钱有势的人拥有,成为这些高端客户炫耀财富和地位的奢侈品。正是这种对于瓷器的追慕和狂热爱好,使得瓷器买卖成为一本万利的生意,也促使着葡萄牙人对正式通商的不断努力。为了拓展与中国的贸易,葡萄牙人通过一系列外交与军事手段在中国寻求口岸。

直至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从这里出发的首要产品便是瓷器。【历史画《16世纪葡萄牙商船》】用于和中国贸易的船是最大的。没艘商船装上二十万件瓷器成为常态,这些船除了要进行商业活动,还要抵抗土著和海盗,每次航行至少有一半的人永远回不了家。但丰硕的薪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水手进入到这疯狂的冒险中。

16世纪,中国除了白银,对外部世界再无其他需求。而欧洲人却对各类中国产品趋之若鹜。于是,白银成为他们和中国进行贸易唯一的媒介。中国人的货币白银,构建着那个时代世界的货币体系。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沿印度洋抵达中国,他们的邻居西班牙人,从美洲通过太平洋开辟了与中国的贸易航线。

【大英博物馆藏 青花钱币纹和中国风景图瓶】这个香客瓶属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好像一只便携的水壶,上面描绘这西班牙王室的徽章,这个徽章也出现在当时西班牙的银币上。这种银币是最早的全球性货币。当西班牙国王想要得到景德镇生产的这种青花香客瓶,要先派他的船队去美洲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历史画《美洲白银开采》】那里有刚开采出来的大量白银。船队带着这些财富驶入去往亚洲的航线,到达他们的贸易基地菲律宾马尼拉。从这里,他们进入中国沿海,通过中间商订购中国的商品。这个香客瓶便在这持续半年的贸易流转中最终到达西班牙。

【肯尼亚 马林迪 中国陶瓷考古现场】肯尼亚马林迪,这里发现了巨大的中国明代青花瓷遗址。出土的瓷片证明这里也曾是全球贸易链形成时重要的一环。中国青花瓷通过欧洲的帆船进入到了非洲的市场。【秦大树教授】“他的船的贸易不是一种单向的贸易,是全球视野的。可以说他的航行是要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各个航段都可以获利的。它还包括非洲到美洲的这种奴隶贩卖,还有美洲开发的这种农业的庄园的这些农产品往欧洲的输送。”

【中国江西景德镇】三百年前,住在景德镇的法国人殷弘绪这样写道:“夜晚进入景德镇的景象仿佛明月临照全城,火光处处,黑暗中背衬着股股浓烟烈雾,整座城宛如一座巨大火炉,周围的山头形成它的炉壁,幢幢黑影则是照管着无数火眼的炉工身影。”劳动密集型的瓷器产业,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为代价,景德镇瓷匠陶工的待遇非常微薄。17世纪,一位普通的陶匠,每天生产100件瓷器,年收入仅仅是六两半银子,和工匠的收入相比,卖到欧洲的一件上等瓷瓶的价格是十四两银子。汇聚了无数劳工汗水的青花瓷在明清两个朝代为中国赚回了滚滚白银。

从1572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与中国有关,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中国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涌入中国,约有17700吨。

17世纪初期,有位葡萄牙商人忧心忡忡地说:“白银周游全世界,最后涌入中国就不走了。仿佛这里才是它天然的中心。”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对全球贸易航线的垄断,终于在17世纪到来时终结了。荷兰人拥有的一万五千艘船只,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他们掌握了全球海上贸易航线,成为外销瓷的新垄断商。

【荷兰代尔夫特】荷兰人超凡的商业组织能力,把订制中国瓷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他们把欧洲的市场信息,迅速反馈回中国,连结了生产者和客户,让产品更加符合欧洲人的需求,真正打开了欧洲的市场,完成了瓷器从奢侈品向日用品的过渡。【香港中文大学】【林业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这里收藏着大量荷兰定制的青花瓷见证着17世纪中欧瓷器贸易的繁荣。【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克拉克鹿碗】“这个都是明末清初,都是万历、天启到崇祯期间那个外销瓷。【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唐明皇游月宫罐】这个时候欧洲的荷兰、其他东印度公司很繁盛,【香港中文大学藏 明青花克拉克军持】所以大量这个东西就外销到欧洲,一年有几百万,就是这一类东西,属于克拉克类型的一个标本。中间好多开光,中间是一个主题,外面有开光,开光里头有图案,旁边有一些流苏,背面也是开光,这个就是克拉克瓷标准的风格。”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克拉克盘】1604年至1657年,大约有300万件景德镇生产的克拉克瓷销往欧洲,进入欧洲普通市民的家庭,中国青花瓷完成了从高端的奢侈品向普通日用品的过渡。【霍吉淑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克拉克瓷在对欧出口货物里是最受欢迎的,成为当时家庭中最普遍的装饰品。这种瓷在当时横跨荷兰【荷兰画家海达作品《静物画》】、北欧、英格兰,即使在一些酒吧也能发现它们。【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睡觉的女孩》】”青花瓷这时已经成为荷兰画家笔下最亲切的常客。【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窗前看信的女孩》】【荷兰画家维美尔作品《被打扰的女孩》】

景德镇陶匠和他们手中的黏土一样,他们多才多艺,能够灵活配合订单的要求,适应远方市场时尚与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们制作出了瓷制的汤盆、盖盅、色拉碟、咖啡壶、马克杯等纯粹的西方生活用具,【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欧洲瓷器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青花带银配件双颈油醋调味瓶】这件双颈瓶的造型和功能完全是欧式的,瓶子被分成两个独立空间,分别用来装橄榄油和果醋,而上面装饰的葡萄和石榴都出自传统中国图样。当欧洲人认为它是中国国粹时,中国人则觉得这是异国风情。

【景德镇红星瓷厂】这里是景德镇现在最大的瓷厂,一条流水线,30个环节,600个工人,早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出现之前100年,景德镇就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流水线。法国人殷弘绪这样描述这里的生产景象:“第一个工匠将瓷泥拉出杯子的形状,被第二个工匠从转盘上取下,将它直接放在基座上,第三个工匠将它放在模子上并把它捏制成形,第四个工匠把不需要的部分剔去„„”一件瓷器要烧制完成,需要经过七十个工匠的手。大量的欧洲订单,市场的扩张,使商品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精专的技术,标准化的制作过程,使景德镇在17世纪就成为全球化商品的生产基地。

景德镇,与瓷器生产同样成熟的是它的运输能力。粗器用茭草包,上等器则用纸和稻草包裹装桶,一桶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再把一包包、一桶桶送上一排排停泊在江边的长型轻便快船,向南航行八十公里抵达饶州,昌江便在不远处流入鄱阳湖。鄱阳湖水深较浅,易起风浪,十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沉船遇难于此,【鄱阳湖】散落湖底的瓷片,勾勒出一条看不见的瓷路。为了通过湖上最危险的地方,人们在湖边建造了菩萨像,焚香祈祷。瓷船继续向南行驶到达南昌,然后沿赣江而上,再由人工驮载货物,穿越大庾山岭的梅关古道。

【中国江西大庾岭】大庾岭,中国著名的穿山古道。从景德镇到广州长达500公里的路程,唯一动用陆路的运输,就是这一天的翻山行程。400年前,这条古道上行进着长蛇阵一样的挑夫、驮骡、推车,数以万计的瓷器在挑夫背上走过这段20公里的山路。每个挑夫肩挑两倍于自己体重的瓷器,艰难前行,一旦失足滑到,摔碎瓷器,轻则失去工钱,重则倾家荡产。如果幸运地穿越梅关,瓷器便可以在珠江上游装船,驶往广州。

1647年到1665年期间,清兵入关,明朝颠覆,景德镇停止生产,中欧之间的海上贸易也被切断。1684年,中国战乱结束,海运重开,景德镇恢复生产,中国青花瓷再次占领了国际市场几乎全部的份额。而它在欧洲最大的客户,也在发生着变化。

【英国伦敦 汉姆普顿宫】1694年12月28日,正在前线督战的荷兰执政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突然得到噩耗:自己年仅32岁的妻子,与自己共治英国的女王玛丽二世患病去世。为了缅怀玛丽生前的爱好,威廉在汉姆普顿宫的各个房间,摆放和悬挂了许多他们最钟爱的中国青花瓷。【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汉姆普顿宫研究员】“他死去的皇后,玛丽的这些珍贵的瓷器就摆放在镜子的上方,这在英国是一种全新的展示艺术品的方法,这种风尚在她死去之后一直延续到她死后很久。”玛丽二世的爱好,带动了整个英国收藏中国瓷器的风尚。追求这种风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夺取海上贸易航线,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18世纪,驶往中国的欧洲帆船,旗帜已经从红白蓝三色变成了米字旗。英国人靠着坚船利炮取代荷兰人夺得海上霸权。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与清政府规定的贸易中间商十三行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居住着52个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他们被称作瓷人。上至女王下到普通百姓,都把拥有中国外销瓷看作是一种荣耀。中英瓷器贸易的盛况出现了。

【广州黄埔老码头】2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做生意唯一的港口。1760年,站在这个码头放眼观望,你会看到: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码头上面,外国商人修起的洋行建筑上飘扬着本国的国旗,一箱箱瓷器、茶叶、漆器,一捆捆丝绸,摆放在洋行前面的露天广场。最繁华的街道便是十三行街:数不清的商店,玲琅满目的货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瓷器。欧洲人带来的新奇颜料,在中国画工的笔下,将演绎成新的瓷器品种;瓷器贸易的暴利将最终敦促欧洲各国研发自己的制瓷业。瓷器,第一个全球化商品,将更深入地改变着【大英博物馆藏 十三行外景图潘趣酒碗】人们的生活。

第二篇:中医解说词上集

中医药发展,路在何方

——市人大代表为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招

演播室

1观众朋友,在节目播出之前,首先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素有绿色医疗、自然疗法之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医药事业曾在我市一度辉煌。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却一度陷入了衰落的状态。那么,在倡导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好,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随着市人大代表王瑞的一份建议,一起来走近神奇而又神秘的中医药世界。

【情景,中医院门诊大厅,患者人来人往。老中医门理章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并与老中医周人熙探讨医学】——

画面中这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者,就是闻名于大同、朔州地区的著名老中医门理章。年近古稀的门理章,退休之前,是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的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是山西省首批命名的名老中医。(现场)门理章:虽然退休了,但是坐不住,所以现在有开办了诊所,方便患者看病。因为我父亲省钱就是一直为老百姓看病,我们继承他的衣钵。提起门理章的父亲门纯德先生,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领域可谓赫赫有名。门纯德,我省著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教育家,在应用经方治疗慢性疑难杂病方面,颇有见地,1978年率先创办了山西省高等中医专科教育,培养了数千名中医高等专业人才。

(现场)门理章:我、我两个弟弟,还有我的两个儿子,都从事中医。门纯德先生的后代继承中医事业者众多,门理章为先生长子。三子门军章任职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四子门九章任职于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几何时,我市中医名家辈出,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市许多中医名家用独家验方、秘方治疗各种疾病疗效显著,如田禄治疗肺结核、霍九如治疗

1肝病、门纯德治疗肿瘤,在当时可谓有口皆碑。后起之秀,如:田隽、田侃兄弟,门理章、门军章兄弟,杨硕平、邢文堂、陈宝明等优秀中医也名扬晋、冀、内蒙古等地。

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市中医药事业功能逐步弱化,发展明显滞后。这些现象,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王瑞的深深忧虑和高度重视。由于在外地出差,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王瑞代表——

(电话采访)王瑞:近年来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中草药、针灸、理疗发挥着独特功效。但我市中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适应人民健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不到位,一些突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通过调研,王瑞代表认为,困扰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主要有三大瓶颈: 一是中医药简、便、廉、优的优势,与西医药相比变成劣势。就医疗检测收入来说,中医的望、闻、问、切几乎是零收入,而西医医疗检测动辄就是几十元甚至是数百元。这就导致了中医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下滑,生存受到影响。

二是我市中医医疗机构经费逐年减少,使得中医医疗机构未能与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同步发展。

(电话采访)王瑞: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总体资源不足,县级中医院没有发挥出特色的优势,有的乡镇卫生院不设中医科,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财政经费保障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较大;

三是由于经费不足,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留不住,进不来,许多中医人才改学西医,出现人才断档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王瑞代表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保护大同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在这份代表建议中,他提出——

(电话采访)王瑞:首先,我们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建设;

王瑞代表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中医带徒,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培养中青年尽快成长。对确有贡献和专长的民间中医,制定他们能合理合法行医的门槛,让他们为传承祖国医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电话采访)王瑞: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中医药知

识的科学普及,宣传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宣传中医名院名科名医,让大众更多地了解接受中医药,为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演播室2:就在国内中医药事业处于低迷之际,近些年来,有1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中医医疗机构。资料显示:世界上14%的中医药市场已被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占有。从继承祖国传统医学、造福人民健康的角度来说,王瑞代表的忧虑不无道理,他的这份建议也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那么,到今天,这份建议的办理结果热河?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又有了哪些发展?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王瑞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保护大同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提得非常好,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接到这份建议以后,我们市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办理落实。

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发展中医药事业。2009年,投入3.15亿新建大同市中医医院,预计2012年投入营运。新院建成后,做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必将带动和促进我市的中医药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2010年,由市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大同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强化中医药工作。同时,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组织实施了中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活动和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参照我省及周边地市的做法,我市拟制定《大同市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目前正在调研阶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府责任,提出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以及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积极开展县、乡、村中医药技术骨干知识与技能培训,各县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约300人次。2010年3月,我市举办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骨干60多人的培训班,积极推进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名师传承工作,继承、抢救和发扬我市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2010年,我市制定了《大同市“名中医”评选办法》,从市直医疗机构中,由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36名人员中,从中选拔出了15名理论功底扎实、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反过来,以名院推名科、名医,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现场)名老中医采访:门理章、周人熙、李曼丽、马志平

以公立医院改革和全市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倾斜投入补偿机制及符合中医发展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中医药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提高各级中医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

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9月我们举办了中医文化周活动,在各县(区)通过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掀起学中医、读经典、精临床、悉技能的学习热潮。

中医药事业的有序发展,得到最大实惠的,当然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患者。(现场)采访三名患者:(大意)说疗效和实惠。

(现场)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 郭秀峰: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造福大同人民。

结尾:音乐,诊疗画面。推出字幕:弘扬祖国传统医学 造福云中百姓健康

导视:中医望、闻、问、切为什么基本上是零收入?

大量人才跳槽,究竟是为什么?

(采访)门理章、王瑞…………

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采访 王瑞…………

敬请收看本期议案提案追踪——中医药发展,路在何方

观众朋友,在节目播出之前,首先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素有绿色医疗、自然疗法之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医药事业曾在我市一度辉煌。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却一度陷入了衰落的状态。那么,在倡导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随着市人大代表王瑞的一份建议,一起来走近神奇而又神秘的中医药世界。

就在国内中医药事业处于低迷之际,近些年来,有1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中医医疗机构。资料显示:世界上14%的中医药市场已被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占有。从继承祖国传统医学、造福人民健康的角度来说,王瑞代表的忧虑不无道理,他的这份建议也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那么,到今天,这份建议的办理结果如何?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又有了哪些发展?

第三篇:纪录片解说词

附件: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情况分析

中央电视台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纪录片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纪录片,频道序号为CCTV—9,新的纪录片频道将在全国范围内委托定制纪录片,全国的制片人和纪录片摄制组参与创作,开启了在“制播”分离模式下纪录片创作的新时代。新的纪录片CCTV—9对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催化”。“纪录片发展的春天来了”、“纪录片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业内人士对即将开播的纪录片频道的赞誉。

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既是和CCTV—9的对接,也是打造白银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平台的需要。白银纪录片基地以制作大型的电视专题片、系列纪录片、电视剧、数字电影等为重点。以弘扬主旋律、反映白银改革发展成就、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文历史为己任,创作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影视精品。2010年召开的“西部纪录片(白银)高峰论坛”为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甘肃的纪录片创作有白银的声音,通过纪录片,让白银走向全国。所幸的是,在纪录片制作方面,我们白银电视台并不落后(较甘肃省而言)。

2009年,白银电视台大胆实践,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创作了14集的大型人文电视系列片《黄河258》,今年拍摄4集纪录片《黄河S湾秘事》,规划中的建党90周年献礼片《陇原枪声》(又名《靖远起义》,5集)、反映会宁教育的纪录片《师魂》、红色题材

《大会师》、生态题材《大移民》、工业题材《铜城——共和国不会忘记》。2011年将是白银纪录片创作的有利时机。

还有部分设想中的选题正在酝酿,如反映白银城市建设为内容的专题片。如《白银蓝天梦》(白银空气治理);《我家的变迁》(白银棚户区改造);《最后的火车》(白银工业史);《黄河畅想曲》(聚焦黄河旅游文化经济带);《铜城儿女》(劳模、先进专访);《党旗飘飘》(党建工作);《红色记忆》(长征、西路军纪实);《荒漠化的省思》《宋平和郭富山》(绿色、环境、生态、人文);《绝响》(民间音乐、民间文艺);《黄河野鸭》(地理、环境);《旱塬古象揭秘》(考古)等。

中远期目标:28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反映发生在70多年前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历史事件,史诗般的讲述那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抢救性的发掘历史资料。纪录片将历时3年,于2016年3月前完成,5月推广发行,9月拟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1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师魂》,以写实的手法,艺术的表现会宁的教育精神,以大山深处的几个点、几个人展开纪录,突出故事性(矛盾冲突的设计)、突出人物命运(人物命运的细节展示),突出地域文化(黄河高原的民俗风情),实现继《脊梁》后又一部反映会宁教育的影视作品。

近期目标:8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陇原枪声》,以发生在1932年的靖远起义为线索,反映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的“谍战”故事,把我省地下党员血雨腥风的人生传奇搬上荧屏。

白银纪录片基地的优势:

1、制作优势:整合电视台的优势资源,把优秀的编导、摄像和制作人员集中到纪录片基地,打出拳头产品。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心是一个全国性机构,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甘肃省电视台)和我们有很好的合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机制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经营创收。

3、人才优势:影视是一个重装备、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白银基地”具备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优秀的影视业人才加盟。以干事业的精神吸引人、以丰厚的补助留住人、以先进的文化培养人才。争取使白银纪录片基地成为培养高端影视人才的摇篮。

4、竞争优势:白银纪录片基地成立后,白银的地方影视制作实现了和国内、国际同行之间的“同台竞争”。我们已经走过的两年多的纪录片创作历程为我们积累了不少创作经验和教训;中央电视台即将推出的纪录片频道为白银纪录片基地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其实早在两年前,其他各地市州也积极行动起来了。酒泉台已经在央视《探索·发现》累计播出了十多集自拍节目,平凉给央视制作的《关山》已近尾声,天水的大型纪录片《渭河两岸》正在制作,张掖台的数字电影《卧佛寺传奇》正在拍摄,还有像《百年青海》、《茶马古道人家》等纪录片的推出,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请相信我们,把白银纪录片团队“扶上马”,她就一定能“淌出一条路来”。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

2010年12月8日

第四篇: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追求教育品质 奠基幸福人生

——临沭县实验小学

临沭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人,在编教师160名,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约占教师总数的61%和35%。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临沂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临沂市科普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金星大队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我校最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源自前瞻的教育理念,源自教干教师的团结拼搏,更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正是这种对高品质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领导的放心和社会的肯定。

一、打造高品质的育人环境

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和高标准的教学设施。让校园吸引师生,成为教与学的乐园,是我们努力的主要目标。

1、积极投入,构筑高标准发展平台

高标准的教学设施是落实办学理念的必要保证。我们在投资400万元,建起厚德楼、启蒙楼、合堂教室楼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2007年,投资30余万元,铺设塑胶跑道、建设操场护栏,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大课间”活动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场所。2008年投资约30万元,购置了包括电脑、投影机、实物展台等在内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26套,班级多媒体数超过60%。现在,学校各种功能教室齐全,仪器及各类器材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初步实现教学现代化。

2、精心设计,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

让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让文明的气息滋养学生,让励志的标语鼓舞学生,让师生走进校园,油然而生自豪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追求。宽阔的青石路面、舒适的塑胶跑道、幽静的绿色长廊让人赏心悦目,山石错落、花木峥嵘,近800平方米的植物园,是学生们亲近自然、诵读经典、美术写生、休息嬉戏的绝好去处。国学精粹、翰墨飘香、佳作欣赏、每周一得、新闻周刊、我最棒等特色专栏,让学生知中华文化之渊源、晓家国天下之大事、展自我英俊之风采。

3、德育为首,创建高质量育人环境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从党支部、各科室到各年级组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网络。通过师德报告、树立榜样、问题讨论等形式,明确教师育人职责,推行首遇责任制。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讲座、主题研讨、现场说法等方式,积极开展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班务工作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在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价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阵地建设方面,建立了高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德育室,通过图版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坚持周一升旗制度,进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

在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不懈抓好养成教育。号召全体学生“养成好习惯,争做实小好少年”,提出了“三轻轻四不要”(即:脚步轻轻、动作轻轻、说话轻轻,不要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不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准则,编写了日常行为规范的歌诀。编写了《临沭县实验小学学生行为规范须知》,内容涵盖德育教育的多个方面,如:“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三歌”(国歌、队歌、校歌)、“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我是文明实小人》歌诀等。

在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实行了“菜单式即时性评价”。最近,为了把养成教育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三方五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的作用,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督促学生对照评价表《学校篇》、《家庭篇》和《社区篇》的不同要求(每篇均设计了十项具体要求),每天一评,周周总结,坚持一月,在不断的反省中完善自我,逐渐地养成良好习惯。

在开展活动方面,我们邀请家庭教育的专家、“知心姐姐”杂志社组织的讲师团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家长学校有关课程的落实。聘请法制副校长和“五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上好晨会课、班队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告别网吧•远离诱惑,争做文明好少年”的签字活动、“感恩父母,孝亲敬老尊师”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二、锻炼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品位。根据小学教师任教学科课多、课时多、工作量大、参加教研时间有限的实际,我们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以“五个一”工程(即:双周一次校长推荐材料学习、每学期一次基本功集中展示、一次名师示范、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每周至少一次推门听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五一”工程,奏响课堂教学主旋律(1)理论学习,引领课改新理念

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不能知晓本次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很难相信他会是一个合格的课改人。为了让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不是单纯地让教师摘抄记录,而是将推荐文章印发给教师,教师阅读随手记录反思。这样不但避免了机械抄写挫伤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弊端,还可以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从理论上有所收获,从实践上有所反思。我们定期将老师们结合理论学习的教育反思,汇编成《观点与思考》,装订成册,印发给每一位教师,达到思想共享。

(2)展示自我,夯实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校一直未放松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和训练,每学期都要安排一定形式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语文教师下水文、朗诵比赛,数学教师计算技能比赛,教师说课、案例评析比赛等。例如,我校教师案例评析能力日渐增强,写作潜能被有效激发。近三年,我校教师有90余篇教学论文、随笔等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教材教法》、《山东教育》等刊物上,有30余篇论文获省论文评选一、二等奖。

(3)培养名师,要求不同多层次

名校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式发展的优势,积极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形成了“推出一批、锻炼一批、发现一批”的名师培养梯队建设模式,体现了教师团队式发展的层次性。

首先,我们利用已有市以上教学能手等组成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一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主导力量,他们教学理论深厚,教学意识超前,教学经验丰富,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名师。我们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勇于承担教研任务,主动总结教改经验,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

其次,我们把县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二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中坚力量,这些教师年富力强,理念先进,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能手示范课”、到结对乡镇送教、送讲座,进行听评课指导,等形式对他们进行锻炼和培养。

再次,我们还注意从年轻教师中,发现和选拔那些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强烈、有较强进取心的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三梯队。通过与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结对拜师”等形式,利用诊断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手段,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零距离感受名校、名师的教学氛围,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分别到青岛、济南、上海等名校蹲点学习,多次邀请省、市、县的有关专家到校讲学,让全体教师有机会与真正的大家、名师进行交流。目前,我校已培养出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教学能手13名、县级教学能手43名。

(4)“课堂比武”,搭建教学大舞台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了抓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提出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该活动集“备、说、讲、评”于一体,把整个学科组“捆绑” 在一起,变过去的教师单兵作战,为学科组合作下的团队竞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活动准备阶段: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一个团队,围绕课题,确定目标、选择教法、设计过程、制作课件,分工合作,集大家智慧,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活动分工阶段:在正式比赛前,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团队的讲课、说课和评课教师各一名。

活动展示阶段:各团队依据抽签决定的教师依次进行说课→讲课→评课,从设计理念到实践操作,由剖析反思再到总结提升,全面而透彻地展示本教研团队对这节课的研讨成果。

活动中相关学科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学校组成评委团,对每个教研团队从说课、讲课、评课、团队协作精神四个方面分别打分,综合评定。所得成绩既要记入该教研组所有教师本学期的个人课堂教学成绩,还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教后说、以说促备”。在学期末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从本学期所有课时中随机抽取一课时,教师进行现场说课,将说课内容和备课簿上当初的教案设计结合起来进行评比。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为“教”而“备”。

(5)推门听课,指导督促重激励

我们实行教干包年级制度,让全体教干直接加入到老师们的合作团队之中,进一步加大了教干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讨教改的力度,要求全体教干每周深入课堂听评课不得少于两节,每星期结束后必须将听课记录统一交校长办公室检查登记,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点从“会议室”推进到“教室”,让全体教干随时了解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情况,注重指导、督促与激励,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的制度、完善的管理、灵活创新的教研、“捆绑式”的合作团队,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最近三年,我校有9人在省级讲课比赛中获奖,16人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执教市级公开课10人,县级公开课24人。

2、“双主双序”,课题带动谋新篇

科研,是一所学校成为名校的灵魂所在。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则是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团队式发展的主要体现。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目前已被确定为临沂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基于“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各自成长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结合、协调互动,就能构建起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真正借助此项课题研究,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和谐发展,我们组建了强大的合作团队,并于今年3月21日进行开题,全县课题负责人观摩了我校《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开题现场。

从2002至今,我校共计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活动45项,其中有35项课题顺利通过上级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有6位教师获省教科研成果奖,8位教师获县级教科研成果奖。现有1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正在研究。

三、实施高标准的常规管理

坚持人本思想,追求常规管理的高标准、精细化,谋求教学管理的高效益是我们管理的重要目标。

1、进行人文化管理

我们深知,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因此,我校提出创建“尊重他人、完善自我、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校风,让每一个人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努力创建刚柔相济,宽严有度的管理体系。在全体老师中树立创优争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终身学习、志存高远的进取意识,激励全体教师同甘苦,共负责,全面释放组织成员的潜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2、不断创新管理

只有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才能使学校管理高效运行。我们根据实际,创新并实行了以下举措:

班主任选聘制。从08年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不再按惯例由本班语、数教师共同承担,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从全校的所有教师中进行选聘。通过自愿报名和学校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热爱学生、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高的优秀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岗位上,并且提高班主任待遇,让班主任成为教师愿意干的岗位。

班级量化共享制。我们依据《办学规范》“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任课教师分享班级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案,把各班级的期末量化结果折算到该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个人量化评估之中,同时将该班级各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计入本班量化评估之中,将班级和任课教师“捆绑”在一起,使得班级和学生管理成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强化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育人意识。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我们针对学校规模较大、教师数量较多、教导处直接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实验小学教研组考核办法》,提出了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组的地位,将一些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权、管理权放给学科组,让学科组自行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如针对“蓓蕾读书工程”,各年级学科组分别组织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迎奥运激情演讲”、“课外阅读积累竞赛”、“优美课文朗读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各学科组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活动主题,与全校统一开展活动相比较,形式更灵活,效果更扎实。每学期,我们都要依据教研组考评结果,分等级确定各组教研经费,并对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

3、把管理做精细、做扎实。

管理精细、落实到位决定着管理的效益。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从小事做起,将管理进行到底。

备课必须实用。要求老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课,在进行阶段常规检查时由检评组长指定具体检查哪一课时,对于这一课时的备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问题和不足,给予恰当评价。同时,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必须在被听老师的课时教案后面签字。一可以促使老师加强听评课的落实,避免抄听课记录。二可以督促上课老师按备课设计上课。

落实候课制度。向“40分钟”要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保证40分钟的数量。老师上课之前1分钟必须到教室门前站立等候,一可以给学生提示马上上什么课,学生可以作好准备,二是教师可以作好心理准备。平时由包级教干、值班教干进行检查,由分管校长和教导处进行督查。

课堂督查制度。除规定教干必须完成规定的推门听课任务外,值周校长进行“走班”听课,即在班级听课时间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多分钟,尽可能多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督促教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诊断制度。尽管课改已进行多年,但课堂教学仍很难尽如人意,如有的课堂是东施效颦,追求“形似”而丑态百出,明显地力不从心;有的课堂是邯郸学步,新的路子走不下去,老的路子又不敢走;有的课堂只是贴了一个课改的标签,多了些冠冕堂皇,少了些扎实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益,怎么能够落实《办学规范》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们定期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采取的步骤是:教师自我诊断,本学科教师诊断,学校组织专家组诊断。

从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有效性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课堂的分项观察记录,重点分析研究其中哪些活动是有效的、高效的,哪些活动是低效的、无效的。分析后写出诊断报告,诊断后要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当堂达标监测制度。我们提出课堂教学高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听课时,教干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测,了解教学的效果。

六、实现高素质的学生发展

高品质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标准的教育管理,其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在对待学生发展上,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眼光从单纯的学科考试,拓展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学生素质培养的多元化。

1、博学多读厚积文化底蕴

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蓓蕾读书阅读笔记,包含推荐阅读的书目、每周的阅读记录卡、每周读书一得、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加强学生阅读过程的管理,我们为每位同学建立《阅读档案》,跟踪记录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通过自评、家长评、老师评,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合力,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读书汇报会”、“图书交流会”、毕业班学生“图书捐赠会”等活动。我们还发动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亲子共读”的思想,号召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

2、改革作业体现探究学习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开展《小学生探究式作业》研究活动,把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作业中,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生成寓于生动的情景表演与动作操作、亲身体验中,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大变脸”。

语文作业“走过四季”记录卡、书法成长记录、课外阅读记录、优美语句袋、好词我来记、奇思妙想做一做等各类型作业。数学作业“有趣的七巧板”,“心灵手巧”“小小设计师”“社会小调查”等作业。这些活泼新颖的新型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我们根据课题实验整理出了几种探究性作业类型:演说交际型、阅读研究型、动手操作型、考察探究型等,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育了探索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

07年3月份,我们地为全县精细化管理现场会提供了现场。与会的领导、专家、老师对我校学生作业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3、集思广益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以《校韵•乡情》为主题编制的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设计了14个专题,展示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师生们的精彩表现和学校的发展前景,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家乡临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搜集素材,采访知情人员,设计教材插图,形成书面资料,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做实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充分挖掘本地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计划以“百家讲坛”的形式,邀请我县书法、剪纸、文明礼仪、安全避险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相关内容的讲座,从而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讲坛第一期邀请了我县书法界颇有影响王方昌老师,为全体师生作书法讲座,探索了一条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

4、搭建平台尽展学生风采

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既要有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也需要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此,我们组织专人对学校旧的宣传栏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其定位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宣传优秀的展台,创造激情的擂台,共同成长的平台。主要张贴和介绍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绘画作品,优秀作业,获奖情况等。同时把内容的设计和布置完全交给班级和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文体艺术活动,如:“春之声”“秋之韵”歌咏比赛,庆“六一”、庆“元旦”、庆祝教师节等文艺汇演,美术画展、书法展览,举办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画、七巧板、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等科普类比赛,举办运动会、小型体育项目竞赛等体育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有计划地穿插在学的各个阶段,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自编自演的、歌颂家乡的情景剧《苍源河——我的家》,在县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各界好评。

据统计,最近两年获国家级奖的有9项、省级10项、市级68项。有300多名学生获得了奥赛、电脑作品、机器人比赛奖项或小提琴、古筝、钢琴、二胡、笛子、舞蹈、绘画等考级证书,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小学生特长比赛团体第一名。电脑作品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一等奖、机器人竞赛获省二等奖,机器人足球、灭火两个项目的市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二胡演奏获“山东省首届少儿才艺大赛”二等奖、乒乓球大赛获得省少年组第六名。

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许多差距。我们将继续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为指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实现临沭县实验小学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2008年10月28日

第五篇:继续教育纪录片解说词

达依乡中心小学小继教纪录片解说词

一、学校简介

达依乡中心小学距赫章县城12公里,坐落于达依乡磨石村。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一块育人宝地。本学期,我校共有学生313人,6个教学班,有教师21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占教师总数的52.38%,专科学历10人,占教师总数的47.62%,按照国家规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我校“十二•五”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自2011年启动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遵照《赫章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保障机制

2011年,我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文件《赫教发【2011】34号》文件精神、《赫章县“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另外,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逐年递增,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思想,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和乡教管中心的工作安排,以《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新课程标准》、《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等为教材,安排学校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每科的辅导老师,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且要求他们写出学习计划、总结、学习笔记。同时我校根据教师实际,有计划的选派各科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师德师风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

四、取得的成果

辛勤的耕耘迎来了累累硕果。五年来,我校先后荣获:

。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篇,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列。继续教育的成果,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五年来,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全校教师综合素质,推进达依乡中心小学教育不断向前进步而努力奋斗。

下载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录片《China·瓷》(上集)内容简介及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大学纪录片解说词

    片名: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创立八十周年纪录片 主题:引发教育工作者思考,推广普适性的教育理念。 片长:每集30分钟,共5集 影片规格:4K 高清(4096*2160) 拍摄方式:参考电影构图,讲究光影运......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1 时间在缓缓流逝。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匈奴人眼里,祁连山是神圣的,匈奴语中的“祁连”就是......

    纪录片解说词五篇

    在路上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

    纪录片《新中国》解说词

    纪录片《新中国》解说词 引言 1999年7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接受《新中国》摄制组的采访。 江泽民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开......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一集:千年局变 序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下) 2011-01-20 21:55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

    纪录片解说词(共5则范文)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

    《强军》纪录片 解说词第五集

    同期:(习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扶危定倾,力挽狂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领导人民军队强力正风反腐,从严整纲肃纪,反身自我净化的熔炉,人民军队正经历着凤凰涅槃式的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