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种考场作文实用结构
五种考场作文实用结构模板 文章作者:薛海潮
【引言】
备考需要向高考佳作看齐。我们必须承认,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是经阅卷老师初评,阅卷组长最终定夺的,经得起推敲且被公众认可的“完美”,是从无数篇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的杰作,是学生作文竞技场上的王者。毋庸置疑,它们以内容的新奇、立意的高远、语言的老到以及谋篇布局的巧妙而令人叹为观止。
鉴此,笔者将其在谋篇布局方面所积淀下来的五种实用“经典套路”,按文体特色“制成”模板,以飨各位备考学子,并真诚期望大家多加揣摩,熟练模仿,最终能了然于胸。如此,则可以在应急状态下,行文有章有法,驱遣自如。同时亦可节约时间、拓展思维、深化立意,高效打造高考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
模块一 纵向组合 文意跃进
【模块指要】
画面有机组合的行文方式是应试作文中常见的方式之一。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构全文,常常可以使文章在形式上富有节奏感,层次脉络清楚分明,亦可使写法别致、内容丰富、主旨突出。
这里我们侧重介绍适宜叙述类文体的“纵向组合,文意跃进”式模板。该结构就是在主旨集中鲜明的基础上,将画面按时间的推移变化有序安排,同时,画面的内涵也由次到主、由轻到重渐次展开。如此,既使文章内容纵向发展,行文连贯而有整体感,又使文章所揭示的情感愈发浓烈,思想愈发深刻,让人读来倍觉“其见愈奇”,其感更深。
模板二 “七步”演绎
层层推进
【模块指要】
“七步演绎法”是一种非常适合议论文体的写作范式。多年来,该范式一直为应试作文教学的典型模板之一,深得一线老师和备考学生喜爱,也倍受阅卷者的肯定。
这“七步”是:第一步,引用材料。材料可以是概述材料、名言警句,也可以富有哲理地排比呈现等。第二步,精要分析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步,用过渡句领起下文。第四步,围绕观点,联系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论证,以体现论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该步骤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等手法,事例可一正一反,也可一例中含有正反两方面。这样可增强说服力,贬褒分明。第五步,总结过渡,体现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第六步,联系相关的现实问题,阐明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六这两步,既可反映考生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时下社会问题的良好品性,也能体现文章的社会功用和时代色彩。第七步,收束结篇。可照应开头,主旨亮闪;或号召呼唤,鼓舞人心;或含蓄委婉,巧发疑问,等等。
模板三 一问一答面对面
【模块指要】
最近几年,访谈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几年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了不少访谈佳作,如2003年山东考生的《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2004年安徽考生的《“白云、黑土系列”之二——(实话实说)实录》等等。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吸引对方(作文中也可针对读者),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是提问者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结尾作适当的总结等。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方式多种多样。写作时还要注意几点:
1.要充分利用名牌栏目、名人效应,要对所采访的对象有详细的了解(可利用我们掌握的人物素材等)。2.对话要围绕文章中心而展开,人物语言要切合其身份,要有个性特点。3.采访中要穿插主持人、嘉宾或者现场观众的一些动作、表情、话语效果等细节刻画的说明性文字,使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模板四 总分总式封套结构
【模块指要】
该模板结构是典型的易于操作的行文套路。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在高考满分佳作中“频频露脸”,就是因为其易于快速构建作文,又使文脉清晰醒目,观点夺目。具体来说,它就是文章层次之间呈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即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中间的主体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三个不重复交叉的分论点为宜),并分别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结尾部分总结照应等。需要说明的是,该模板是总分结构的三种形式之一,但它更能体现结构之完整,也更易于阅卷者快速把握文意和行文思路。
模板五 广告推销式
【模块指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也许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电视报纸、大街小巷等到处可见广告的身影。写广告文体要走好这几步:引出产品、公司简介、服务内容、注释说明、顾客反馈、后记等部分,结尾还可附联系地址、电话、网址等。总之,开头要找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选准突破口,从要处、实处着眼,展开心理攻势;中间,要展现自身强劲实力;最后,要“显效果”。有招胜无招
高考作文考前准备和临场快速构思技巧
许
涛
一.考前准备
1.材料
建议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人”的相关材料分别准备3-5个;建议能从人物、文学作品、影视、故事、名言、歌词、生活细节等角度分别准备材料;好材料标准:克服平庸、角度多元。
2.立意
建议能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人”等角度,把常见立意梳理一遍。
3.技巧
建议能结合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尤其是自己写过的文章中提炼技巧加以总结概括,力争于写作时成功运用。笔者认为最值得用的手法有:首尾呼应法、线索连串法、对比强化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抑扬造势法、细节集群法、发展展望法等。
4.构思
建议考生能于考前准备几种自己熟悉的结构模式,这样,能保证快速高效行文,很有意义。以下构思即是不错的例子。
a.不解--邂逅--联想(同向联想或反向联想)--理解
b.追求--反观现实、形成对比--分析原因--思考对策
c.自然(或艺术)--外延拓展(自然如此,人生亦然)--正反对比--研究对策。
5.语言。
建议能准备一些角度多元而能引人注目的语言因子,尤其是名言、诗词和歌词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6.练笔
如有时间,最好能在考前牛刀小试写一篇文章,并精心磨一磨。
二.临场快速构思技巧
1.仔细审题。材料作文要重视两原则:1.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意图,不应断章取义; 2.高度重视文中的对比,命题人的意图多是通过对比得以彰显的。
2.思考思想素材库立意谱系,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角度思考最佳立意。
3.确定立意后定下主旨句。要把主旨句明确地写出来。
4.结合考前准备的结构模式,同时激活拓展法(见拙作《巧用拓展五法 彰显文章厚度》),确定文章行文层次和思路。
5.到第四步,基本上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接下去,可结合考前的准备,思考如何在行文时渗透亮点,这一步思考的是怎么写的问题。具体思考点如下。
a.用哪些材料
b.运用什么技巧 c.文章亮点如何安排。
写作深刻三步走
想远、挖深和说透
考点说明
在浙江省近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深刻”考点位居写作发展等级考点之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立意肤浅、层次单
一、说理不透是高考作文之通病,也是高考作文实现深刻、走向高分的绊脚石。
何谓“深刻”?“深刻”是指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达成这一目的,考生可分三步走,即“想远”“挖深”“说透”。“想远”是指立意时,考生应努力追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境界,广泛联想,多元印证,方能使立意走向高格;“挖深”是指行文时不应把思维局限于现象的罗列,而应以哲学中联系、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在思考“是什么 ”之后,再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次,居高临下审察事物,层层深入剖析问题;“说透”则是指为避免写作时说理不透的弊病,行文时应努力用事实说话,揭示问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靠技巧强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及人生的启迪。
试题展示
(2009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试题)
有些事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有些话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人生常常伴随着“错过”。你曾经错过了什么?“错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导引
人一生中有太多错过的东西,社会阅历越丰富,对“错过”的感悟就越深刻。有考生抱怨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故而没法把作文写深刻,这想法实有失偏颇,如能做到想远、挖深和说透,应能激活间接经验,写出一篇深刻的文章来。首先是“想远”。就此话题而言,考生首先可思考的是错过什么。错过时间,错过机遇、错过约会、错过节目、„„这样的立意都很容易走向平庸,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得更远一些。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考生可联想到电影《2012》,写人类错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最后迎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如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考生可联想到毕淑敏的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想到人类是如何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应中错过自我的“精神家园”,最终遭遇精神荒漠化的;如从“人与人”的关系思考,考生可联想到影片《入殓师》来写自己是如何错过至真至纯的亲情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实是人类的集体性“错过”;如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思考,考生可由阿尔卑斯山山脚下的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啊”想到我们在匆匆向前的人生途中错过了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只要考生能展开丰富的联想,要确立深刻的立意并非难事。其次是“挖深”。在确定立意后,考生很容易只立足现象,不能深入,建议用“内涵深入法”挖掘文章层次。即在思考了“是什么”的层次后,可再思考“为什么”,即揭示“错过”的原因,进而再思考“怎么样”的层次,即“错过”带给我们的感悟、或怎么做才能不再“错过”。泰戈尔的名言“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辰”,即是在启发我们“怎么样”的思维层次。再次是“说透”。在挖深层次后,考生还应把立意“说透”,才能使文章实现“深刻”。要把立意“说透”,考生应重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在写作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方能使文章文思顺畅、富有感染力量;只要在写作时“晓之以理”,并努力运用“晓之以理”的技巧,如事实确凿地用事实说话,立场坚定地以理服人,旁征博引地引证说理,巧用比较以强化观点,都是值得尝试的技巧。
佳作点评
夏日流光
前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布克奖的评选,这一次布克奖可谓是名家荟萃,从拜雅特到库切,无一不是重量级人物,我却唯独注意到那本《夏日时光》。
和囊括了整个都铎王朝的《狼厅》相比,《夏日时光》轻浅得像是家乡人用来喝酒的浅碟子,而我竟在第一时间爱上了它,只为它的题目。夏日时光,总会让人不可抑制地想起从前,熏风、榴花,让人迷离的沉香弥漫开来,美好得宛如梦境。
然而终究还是要醒来,过去的一切已错过不再,再回首也是惘然。
泰戈尔在《鸿鹄集》中写道:“迷恋果实,错过花朵。”柔软甜美而又饱满的花瓣是这样的美丽而无用,人们总是在追求有用的东西。
是的,有用。举个最浅显的例子,看库切的《夏日时光》,你大概只能获得一个静美的回忆,但如果阅读《狼厅》,文科生历史学科的学习会大有裨益,甚至可以帮助理解政治,多么有用!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因为有用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被屈原盛赞的兰草,处在深山当中,幽香满谷,难道只是为了被赞美而存在吗?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有用,错误生命的真谛。
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在家乡还没有道路整修前,下雨后,路上总会积一掌深的水,流着黄泥,人过街的时候,只能往路上扔几块石头,在石头间跳来跳去。现在道路两旁都装上了排水沟,水会顺着排水管道流走,下了雨路上也不会有什么积水。
我也蛮喜欢排水管道的,可我还是怀念没有排水沟时的家乡。下雨后,女孩子们提着裙子在石头上跳跃,我就缩在屋檐下站着吃棉花糖,看着那些泥点子高高地溅在那些纤美的小腿上,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夏日灿烂而湿润的味道。
那时的天空似乎更蓝一点。
我想这样也很好啊!家总是会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适合人们居住,越来越有用。那些落后的地方都会被修整完毕,然而再也没有人可以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奔跑,再也没有夏日的花船可以供人跳板子,再也没有繁密得可以伸出庭院的梧桐,我想有些事还没有做就结束了,我们在道路上前进又前进,回忆什么的,大概都是些没有的东西吧!所以会被抛弃,会被错过。过去那场十里花红的相送,晚风拂柳,走了很远回头,却没有人还在等候。
我想我会去买《夏日时光》,毕竟,流光容易把人抛,如果不努力找寻,就只有错过。
点评
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深刻之作。首先值得称道的是文章的立意:我们总是错过很多看似无用实则蕴涵生命真谛的东西。在过分强调实用主义的今天,本立意不可不谓富有警世意义。从行文思路看,文章能小中见大,由文学作品谈及现实人生,能由现象而本质,写得蕴藉而含意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成功运用了对比强化法,无论是《夏日时光》和《狼厅》的横向对比,还是家乡道路修整前后的纵向对比,都很好地强化论证了人们“迷恋果实,错误花朵”的做法,从而使文章更为深刻。总之,本文是一篇成功实践了“想远”“挖深”“说透”的好文章。
病文指瑕
错过的原始
距离上课的时间还有40分钟,可眼前的道路却依旧堵得水泄不通。在那交通灯不断变换着的路口,车子们都像是接近疯狂的恶狗,死死咬住最后一块肥肉,就这样,谁也过不去了。我着急地下了公交车朝学校赶去。
早晨的空气还是很清新的,和记忆中早晨的味道很相似,似乎是我久违了的老朋友。渐渐地,我放慢了脚步,忘却了时间,忘却了上课的铃声„„
冬日的早晨,店铺都还没开门,只有零星的小摊在卖着早餐,浓郁的豆浆香气,冒着热气的包子,还有停驻在这里的买早点的上班族脸上的倦意,铺子老板亲切的笑脸„„记忆中隐约浮现的画面中也有这么相似的场景,只是现在我得加快脚步继续向学校去了„„
车子依旧塞满了道路,车内的乘客们显得那么慵懒。或许他们只淡忘了许多老朋友吧,正如这清新的空气,温暖的早餐铺。坐惯了公交车的我们似乎错过了很多,很多原始,很多原本就认识的老朋友。
步行在这拥挤的道路,迎面而来的是不同行人的脸庞,每个脸庞后都有一个故事,这是有些孩子最爱读的故事,只是我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有注意到这些了,有多久没有注意到这些了,有多久没有拜访一下我原本就认识的朋友,步行这种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似乎才是最有用的工具。
其实我们错过了的并不只有这最原始自然的东西,我们更错过了步行中所看到的沿途的风景,错过了一些以前经常为我们所熟悉的老朋友们。
城市的角角落落布满了道路,而道路上也总是充满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从车窗向外看去,那是一逝就过的风景,不能触动我们内心的记忆。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停下车辆,放开步伐,那将收获得会是更多珍贵的东西。
走到学校,铃声打响了,我走完了这40分钟的旅途。虽然这40分钟很短,但在生活中,它却很绵长,真得很绵长„„
本文是一篇很有生活味的文章。文章感悟信手拈来,写得真切自然,水到渠成。但遗憾的是,文章在深刻上有所不足。具体而言,问题主要有三。一是联想不足,故想不远。如能在行文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错过沿途的风景”的立意定能得到强化,也定能给人更深的启迪和思考。二是层次不够,故挖不深。如能强化揭示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定能使人类错过沿途风景的原因昭然若揭,定能使文章透过现象走向本质;三是技巧不足,故说不透。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够强烈,原因是技巧不足。如能于行文之时运用对比强化、重视旁征博引,重视议论抒情,定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五月“巧”练正当时
高考作文考前五周高效训练三法
编者按:进入五月,高三各科模拟训练题如山似海。写起来费时费力的作文,此时又该如何训练?请看一线教师传授秘诀。
技 法 支 招
一、巧分类,化繁为简长精神。
考前四到五周,高三考生要在作文复习备考中落实好一个复习环节——分类预测。
分类预测是根据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实际,将可能进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材料大致分类,并针对每个类型预拟出应对方略,进行针对性极强的目标分类训练。从而让自己在考前心中有数,在考中沉稳不慌。
训练中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外广泛搜集认为与高考内容有关的材料,随时记录并与同学交流,材料全班共享。三天一次师生交流,材料由师生共同汇总并予以分类。分类宜粗不宜细,没有固定模式。比如可分为“哲理”、“人文”、“生活现象”、“思想价值观”等类别。出现重叠交叉也不妨事。然后针对各类,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拟出处理此类材料的大致方法。材料可时时增添更新,应对方法可一再增删修改。
这一训练层次约需时两周。大家重在心中有“类”,心中有“数”,心中有“策”。一旦对每类材料的应对有了大致的反应框架,那么,考卷上无论出现怎样的题目、材料,都会有似曾相识、对策在胸的感觉,立时长了精神。写作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巧记材,以一当十求成功。
高中三年,同学们多多少少都会积累一些课本内外的写作材料。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储备的材料在面对高考作文时好用不好用,能否用得上。好用的标准就是:真实,典型,新颖,能一材多用。
有些材料让人耳目一新,有些材料真实感人,有些材料很有代表性。可就是这些材料的整体内涵外延元素比较固定单一,只能用在一个题材一个类型的文章里。另外还有类材料,在具有以上特点的基础上,更具有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多元性特点。这类材料使用的范围就要大得多。用在甲处很好,换一个角度,用在乙处同样不错,再换一个角度,又能用到丙处。学生记住这样的一例材料,就能以一当十。
应该注意的是,材料收集时应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符合一材多用标准的。
三、巧审题,写纲拟题效率高。
五月后两周,大家要把作文审题训练放到写作备考训练的首位。尤其是能否正确审题直接关乎高考作文的成败。针对审题专项,有效好用的训练方式是:列写作提纲、拟出题目、加写开头段。此法只要运用得当,能节省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容量,收到良好训练效果。
在这一训练层次,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提纲的简洁有用。既不能写到三百字以上,也不能写成“开头、展开、结尾”式的几十字“万金油”程序。写到三百字以上,已经成了文章不再是提纲;写成任何地方都能用的万金油程序,是花架子浪费时间一点用处没有。简洁有用,指提纲真正是思维的显性外化,它大致确定了一篇文章的框架、行文方向、外延范围,它使文章写作过程中不致出现思维偏差或思路中断。拟写提纲的价值就在这里。第二点是拟写文章题目既要力避陈旧俗滥力求新颖鲜活,又要坚持题目必须体现材料主旨指向,反映审题深度。只有如此,才算得上是审题训练有效到位,拟出的题目才是好题目。第三点是写文章开头段严格限时。一分钟也不能超出。这就逼着自己入题时要斟酌词句,长话短说。此训练层次可用两周。
希望大家在五月练得愉快,练得自信,六月步入考场信心十足,考出好成绩。
第二篇:作文五种结构(范文模版)
作文:以“谈勇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0字以上。
提纲一: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
提出总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分论点1,勇气是开拓进取的前提;分论点2,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分论点3,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提出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勇气。
说明:主体部分设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文章总体上是“总分总”式。
提纲二:主体部分采用“对照式”
诠释“勇气”,提出观点: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勇气→论证:正面论证,有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有勇气才能取得成功;反面论证,没有勇气就难以成事,只会导致无所作为→引申总结:勇气很可贵,为人不可无勇气!
说明:主体部分从正面、反面来论证(可先正后反也可先反后正,视情况而定),使文章观点鲜明。
提纲三: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
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分论点1,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分论点2,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引申强调:勇气在今天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
说明:主体部分设立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提纲四:文章总体上采用“引议联结”式
引述一则材料,点出论题:勇气→分析材料内涵,提出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联系实际谈勇气的可贵(可设立分论点)→回扣中心论点,提出希望。
说明: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读后感,要注意的是,除“结”以外,其他各部分的次序不是固定的,可灵活掌握。
提纲五:文章总体上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式
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什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怎么做)。
说明:这种结构方式,三个部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一般不宜颠倒。另外,“为什么”和“怎样做”部分都可以分几点来谈。
以上列举的几种结构方式是一般的情形,实际上在具体行文时都可以有“变式”,可以在以某种方式为主的前提下局部套用其他方式。
第三篇:考场作文之二结构
考场作文之二结构
结构要求可以说是作文要求里面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了。好的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素材需要积累,结构需要精心构思。
一般而言,结构多数是总分式的。开头点题,第1段把自己的论点呈现出来,力求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尽量三四行结束。如果是材料作文,第2段就可以引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论点是怎么样得出来的,并详细阐释自己的论点,向老师展示“切题”这一重要信息。(其实为了说明切题,点题越多越好,尽量让论点出现在每一段开头,这样除了使文章扣题还使得文章结构更紧凑)再后面老套一点就是三段素材(第三段素材可以被联系现实社会问题的讨论代替),然后群素材一段(这一段是把很多上面没用到的素材都放出来,一句话一个素材,写一小段),最后一段,总结收尾。当然这只是一种套路,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量和具体的文章思路进行修改。
——浙江大学建筑系 欧阳煜宽
类 型 起句开头 解 说 ①《历代诗话》云:“诗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文章起句开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有意在笔先之效 ②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则强调文章开头要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以收石破天惊,夺人眼目之效 ③欧阳修所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就是对文章开头作用的形象阐述 解说作用(误区)①奠定文章基调,确定文章走向,设置阅读悬念,积蓄文章气势 ②统摄文章结构,确定呈现方式 ③置顶文章中心,冲击读者视觉 类型结句收束古人以“豹尾”形容文章收束的响亮有力,干净利落。李渔《闲情偶寄》“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也是对“豹尾”的另类解读作用(误区)误区一: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仅凭感觉,随笔收束误区二:自作多情,狗尾续貂,文章收束不厌其烦,有凑字数之嫌误区三:直白空泛,套话收束,貌似表明立场,实则弄巧成拙误区四:拖沓冗长,重复啰唆,本已收束,却意犹未尽,从而冲淡了主题 【方法指引】
就文章而言,文章是思维的外显,文脉是思路的内在纹理。构建文章结构,不仅要着眼于结构体式,还要致力于文段内部的过渡与衔接。
1.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常用的表达方式:①由此,我联想到„„②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③物已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2.文段层次之间的过渡。
常用的表达方式:①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②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③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④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
3.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①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②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一、(2017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湖南考生
看惯了哥特建筑,你或许感兴趣于壮阔的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你或许欣赏那红脸张飞;吃腻了海鲜大餐,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这里是中国。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与海相邻;长城陡,万阶上天际;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坍塌。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闪耀人性光辉;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蜿蜒动人。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战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的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这里是中国。
中国电影史的巅峰便是获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一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张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韵律十足;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醇香浓厚。它像一个千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因戏而疯魔。这便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出既古老又现代的光。
这里是中国。
如果你没到过中国,相信你也听说过誉满全球的中华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看汪曾祺先生文章时舌尖上的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黄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可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你吃油焖大虾,我可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我可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的鱼子酱,我可能尝到秘制多年的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它不只关乎食材、手法,更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少放一点的平常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更是人生。
这里是中国。
有你想不到的惊喜,有你未曾见到的奇观,有你放不下的平常心。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你。
【点评】:本文抓住“长城”“京剧”“中华美食”三个关键词构篇,开篇从中外对比,引入对中国特色的介绍。三个内容都抓住了它们与中国文化精髓的关联,很好地完成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中国”。“这里是中国”重复出现有强调主题的作用,虽有突兀感,但在手写试卷中也有标清眉目的作用,使主体段落分布严整。(郑洁)
二、(201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范文】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浙江考生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束缚的典型。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缺席的现实。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名师点评】:文章写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开篇以说话的境界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考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特点及其作用,言简意赅曰而后,考生在第五段指出“无字之书”存在的问题,并顺势提出“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这一观点,过渡自然曰在此基础上,考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心灵之书”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
第四篇:考场作文简易结构方法
考场作文简易结构方法
一、彩线穿珠法
1、技法要义
“彩线穿珠法”就是在作文时选择一个和主旨密切相关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作为彩线,来谋篇布局、组织全文、统摄全篇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手法能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更好地营造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条理清楚地进行议论。同时,文章由于重复出现关键字、词、句,就形成了比较匀称的文章结构,使文章一线贯通,富有气韵,形成一泻千里、奔流畅涌的气势。
2、范文示例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我,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呢,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情真自有佳作出‛,作者用第二人称,与读者面对面地抒发了对奶奶的一片真情,语言如泣如诉,娓娓动听,让人感动落泪。运用彩线穿珠法,化用余光中的乡愁,以‚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穿起与奶奶生活发展的人生三个阶段,使得文章线索清晰。无情的时光,隔开了我和奶奶,却拉近了读者的心。
二、板块组合法
1、技法要义
所谓板块组合,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分成三至四条块,使每一条块的内容相对集中,或用电影剪辑的手法,或用主线贯穿的手法,或用因果环环相扣的手法,从而将这些条块的内容组合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2、范文示例
如歌的行板
高三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小段,并不荆棘遍地或惊险刺激。它是一曲如歌的行板,从容,精彩。1
——题记
没有激昂的冲锋,没有不可逾越的艰难险阻,也没有硝烟弥漫的战争。高三是一曲如歌的行板,这一支行板,有着——
从容
狭路相逢从容者胜,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一个时刻紧绷心弦的人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拥有从容,我们不致泪盈双眼;拥有从容,我们不会灰心丧气;拥有从容,我们会珍惜每个起点。整个高三,我每天抄抒情散文,每天写日记,每天弹钢琴,每天骑车回家吃晚饭,每天晚自习后跑步回家„„我相信,在高三我确确实实在生活,生活得充实而从容。
坚强
高三的学生需要有一种笑看云卷云舒的境界,一种静观花开花落的气度。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知道,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砥砺苦练苦考的意志,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定不骄不躁的心态,我要靠着坚强让一切发生转机,让我的高三有奇迹发生!
不忧
一次模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快乐的高三生活”。大家都笑了,认为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题目。其实,只有掌握命运的责任感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愉悦,即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浅显的快乐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走完长长的征程。那次考试,我在作文中写道:我愿意做一个追梦者。因为追梦者是快乐的,追梦者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妥和坚定。我要无忧地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
不惧
我将唤醒所有的潜能,我将凝聚全部的力量,靠拼搏实现理想,凭奋斗实现希望。在高三的征途上,我要无惧地告诉每一个人:我将把骄傲奉献给父母和师长,我将把捷报传给学校,传向四方,因为我有满腔的热情,因为我有永远的信心,因为我有不惧一切的坚强!
毕淑敏说:“一个人,如果在青春的时期能浓墨重彩地画上一笔,那么他会充满斗志,他的生命就会赢得一种硬度与光彩。”
是的,高三就是这样一曲如歌的行板,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拥有硬度和光彩。
点评:本文亮点有三。
1.生动传神的标题。‚题高则意高,题矮则意矮‛,好作文就要有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
2.挥洒自如的文笔。文章广用修辞,遣词造句力求准确、优美,通篇文采飞扬。
3.构思精巧的结构。题记意义深刻,统领全文;用小标题结构全文,使得文章层次清晰,值得借鉴。
三、排比结构法
1、技法要义
排比结构法就是运用排比段结构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结构方法适用于散文。2005年吉林考生在《我是块鹅卵石》中,反复使用“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为段首,构成排比段,用诗意般的语言,抒发青春的情怀。2005年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章前半部分用“60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60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60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构成排比段,节奏紧凑,扣人心弦;后半部分又重复这三个场景,只是换成了“60年后的今天”,一组组镜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的喷发。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排比结构法的模式。
2、范文示例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抚慰每一个人心中的善良天使。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愿是那大洋中遨游的航船,去寻找爱心的彼岸。长长的历史留下了沉沉的回忆,历史说:“付出吧,为了你的生命与心灵。”当爱心像鲜花般降临在沉重灾难中的人民心头,那会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举。而一曲心灵的乐曲,为他人,为社会而演绎,最终成就了丛飞的心灵。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在印度洋海啸之后,深重的灾难降临到沿海人民头上。面对一个个哭喊的面孔,无情的水魔吞噬了一切物质的脆弱,但它不能冲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坚固桥梁。世界各地筑成支援印尼地区的坚固后防线,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私的援助温暖印尼人民的心。印尼地区渡过了最危难的难关,是世界给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光芒,笼罩着世界,这是人民心中的风帆,为了同胞兄弟给予的表白。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遍寻雷锋的足迹。那黄昏细雨中,扶着大娘过街的,是雷锋的背影。那一丝微笑代表着一丝的高尚,是雷锋染红了社会,是雷锋唤醒了爱心的双眸。正如小李同学说的:“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撑起心中的棹,为别人划开自己的桨。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去寻找梦想的家园。受到洗礼的人们,跟上伟人们的步伐,开创更美好的明天。丛飞的深情传遍了大街小巷,让我们跟随着爱心的脚印,去遍寻充满爱心的社会。春暖花开,花开之后才会有绿草如茵的美景,才会有繁花硕果的秋天,因为梦想充实了心灵,充实了人生。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打开心灵的大门。春去春来,硕果累累,都是心灵的开放。阳光是爱的本源,像丛飞,给予社会以阳光的滋润,给予世界以最美的花朵,必将成为人们心中一面飘扬的旗帜。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丛飞带着我遨游在爱的海洋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是丛飞成就了他们的灵魂,成就了他们的梦想。此时,丛飞变成了雷锋,他欢笑着告诉人们,付出自我,更多人将会快乐!
点评: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紧扣材料,以排比的段落、诗化的语言,不断诠释主旨。‚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比喻新颖,富于诗意。开头就不同凡响,用一组文采斐然的排比句,‚我要踏着丛飞的脚步……;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迅速点明主题,洗练,隽永,让人一望有脱俗之感。
文章从‚印尼海啸‛谈到‚雷锋的足迹‛,进而赞美‚丛飞的精神‛,思路开阔,行文大气,结构整齐,音节和谐,给阅卷教师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其获取高分亦在情理之中。
四、总分结构法
1、技法要义
总分式结构法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千万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写议论文时,我们一般从三个角度开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拟定分论点时,一定要角度一致。一般有并列式与递进式两种。
(1)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式,又称“横式”结构。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成为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哪还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汶川地震造成了无数生命的消逝,无数家庭的残缺。看着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灾区人民,我想对你们说:“不要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灾难让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轻易放弃,不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力量。我深信,这种力量能为灾区人民抚平伤痛,勇敢地走下去。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
当**在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CNN发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面对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在奥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
点评:本文是一篇总分结构综合运用的范例。从全篇角度看,作者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前半部分论述‚绝不轻易说‘不’‛,后半部分论述‚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构成并列结构。而前半部分又有两个分论点: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结尾总括论点‚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整篇文章,结构清晰,材料充实,思维辩证,获得高分实在应该。
(2)递进式
递进式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文章各层之间显示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关系,例如文章可先提出一个论题,然后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或由次到主),逐层加以分析,最后作综合归纳。从形式来看,这种结构仍然属于总分结构,下面我们欣赏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递进式议论文。
做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责任心呢?
首先,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就是遇到麻烦的事,不要总推给别人,而应该勇敢地说:“让我来承担!”当然,敢于这样说的人要有一定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他的主人翁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的人,才能把集体中的每一件事看做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才能义无反顾地说:“集体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其次,我们要尽力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有的人做起事来马马虎虎,心想,这些事反正是公共的,只要完成就算了。其实,这种人缺少的是对自己的高目标、严要求。没有一个高的目标,我们做事情就很难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我们做起事来就会打折扣。我们要负起责任,就必须努力地工作,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尽心尽力。能不能以这样的态度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心的主要标准。
最后,做错了事不要推卸责任。人总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工作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既然做错了,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诚实和责任心是孪生姐妹,只有诚实,才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也只有诚实,才能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繁重艰巨的任务。这些挑战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承担,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完成,有时还需要我们用责任心来改正错误。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点评:这篇文章先分后总,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的道理论证法:‚敢于承担‛是起码的素质,‚尽力做好‛是衡量的主要标准,‚认错善改‛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三个观点之间有着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不可随意换序。这样构思,其意渐现,其旨渐明,引人入胜,让读者的感悟螺旋上升,最终获得关于‚责任心‛的较为丰富的理性认识。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国家近年推出了一项‚魅力城市‛评选活动,如果你是评委会成员,你怎样理解城市的魅力?请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以‚城市的魅力‛为话题,仿照上面四种结构中的一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题目自拟。
[思路引擎]魅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将魅力具体化,即所谓虚题实作。西安的历史悠久,上海的经济腾飞,昆明的文化风俗,青岛的爱心传递,深圳的新锐繁华,都是选材立意的切入点。另外,广州对农民工的关怀,共建和谐社会;大连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环保,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等也值得去写。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
巢建筑,不也是魅力四射吗?当然,如果对国外城市有所了解,也可就其某一特征成文,诠释魅力。
第五篇:考场作文的黄金结构
考场作文的黄金结构——片段组合式
(一)一、片段组合式作文的定义: “片段组合式”作文,顾名思义,是指由几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片段共同构建成的作文样式。其整体布局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由三至四个片段构成,其结构匀称、明晰,结构模式一般为:开头点题定向,领起下文。主体分承,片段组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结尾呼应前文,点明题旨。
二、“片断组合式”作文的优点:
1、中心明确,表达准确,易于发挥,不易错判。
2、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一目了然。
3、选材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很大,既能充实文章内容,作者思路也容易打开,解除了无话可说、写不下去的障碍。
4、片断之间无须衔接,省去了过渡语句,因而方便作者不须过多考虑结构安排。
5、片断数量可多可少,因此可灵活控制篇幅。
三、注意事项:
1、精于制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顾盼有情”,文章才能神采飞扬。“片段组合式”作文大标题在内容上要具有概括性,小标题在结构上要富于美感,拟得好,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
2、巧于点明
考试作文不能像“碧螺春”,过于讲究含蓄。文章的主题词要重章复沓,贯串始终。在各个片段的首尾,也要有意识地点明文章主题,标示全文脉络。在考试作文的情境下,它方便了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快把握全文思路,判别是否扣题,所以这样的提示句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3、勤于积累 “片段组合式”作文高下的关键是片段的丰盈与干瘪,而片断的质量,直接源于平日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炼就慧眼细心,在亲历、耳闻、阅读里捕捉素材,有了生活的源源活水,考试作文自然就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
四、组合方式:
常见的组合方式有:时间组合式 地点组合式 人物组合式、生活瞬间组合式、数字组合式。
(一)时间组合式的特点及例文
特点:
(1)将几则材料浓缩于一日之中。如张安扬的《烦恼三重奏》就是用早上坐车、上课、课间三个特定时间来表现自己一天学习之紧张的。
(2)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以大的时段间隔剪辑而成。如获奖环保主题作品《画家的一生》的小标题是“公元1989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暗示性地巧妙地表现了环保的主题,构思新颖独特。
(3)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表现交友话题的小标题“春”、“夏”、“秋”、“冬”,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倾听乡村》的小标题“蛙声”、“牛铃”、“打谷”、“雪地”等就属此类。
(4)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对新老师印象的小标题“九月一日,报名”、“九月二日,排座位”、“九月三日,第一堂语文课”,通过三件事表现对新老师的看法;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5)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交朋友话题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就属此类。
例文:
1、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
乖巧的我从未想过叛逆;听话的我从没记得反抗;但文静的我,有时,也想任性一回。小时候
望着橱窗中心仪已久的小熊维尼,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相信很快我就能拥有它了。然而妈妈手中却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她说:“只有读好书,长大才能有出息,到时候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于是,我告别橱窗,接过字典,不舍地离去。仿佛心中失去了什么般,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本该有的童真,现在却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小学时
“对不起。”我满脸歉意地看着不得不“搬家”的同桌。空气里含着令人窒息的元素,一片诡异的沉寂。她默默地离去,渐小的身影在我的心灵上烙上重重一记,很不舍,但——“跟一个差生在一起坐会影响你的学习的,最好换一个好生给你,我去找老师。”妈妈的话犹在耳边。我的心骤然抽紧,一段珍贵的友谊难道都不能拥有吗?我无语。中学时
寒假来临之际,“音乐培训班”“数学培训班”之间我犹豫不决。我热爱音乐,但我知道学习同样很重要。我不是一个受上帝眷顾而天资聪颖的孩子,优异的成绩,需要比别人多一倍的勤奋和汗水去争取,我颤栗了。妈妈,对不起,就让我任性一次吧!于是,我如愿踏进了“音乐培训班”,妈妈只是沉默,然后闷声走进房间,重重的关门声让我犹豫了,究竟我做错了吗? 现在
从未发现我的歌喉如此优美动听,满足于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我想,妈妈会谅解的吧。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清晨,妈妈小声地对爸爸嘀咕:“这孩子,要是当初报了‘数学培训班’,学习肯定不会落下来。”这些话刚好被起床经过的我听到,心仿佛被万箭射穿,滴血地疼。当我把“音乐大赛一等奖”的奖状递给妈妈时,妈妈神情复杂地看我一眼,默默地离去。一阵风吹来,吹走了奖状,也吹散了滴落的泪,吹碎了我的心。起步又止,无人在乎,要它何用?
睡梦中,小熊维尼微笑着向我招手;阔别已久的同桌紧握我的手,轻声说一句“好久不见”;舞台上的我自信地向观众展现歌喉„„
我知道前方的路很坎坷,但我仍想走下去,用我自己的方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我要自己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清晨的阳光射入树林,调皮的露珠在地上绽开一朵小花,我张开双臂,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自由真好!有时,我真的想任性一次。
2、妈妈的爱
小时候
“过马路小心点儿。”“嗯!”
“吃饭别呛着。”“嗯!”
“被子怎么又滑落了?“嗯!”
妈妈全是对的。因为她是大人,我是小孩。是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见到了美丽的大地、清澈的小溪、快乐的小鸟„„妈妈是世上最爱我的人,也是我的第一位老师,教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在我眼里,妈妈就是真理的化身,我从不怀疑妈妈的话,妈妈告诉我,她对我的这种感情就是爱。
中学时
“过马路小心点儿。”“知道了!”
“吃饭别呛着。”“我也知道,不用你说!”
“被子怎么又滑落了?下次小心点。”“妈!你烦不烦呀!我知道,我又不是三岁小孩,真罗唆。”
妈妈真是全对吗?这一个个问号把我的脑子塞得满满的。她常说,她对我的这种感情就是爱,这就是爱?整日的唠叨,整日的烦我,整日的把我当小孩,难道这就是爱?如果是,那妈妈为什么经常管着我,让我感到特别烦。长大后
“过马路小心点儿。”“谢谢您,妈妈!”
“吃饭别呛着。”“嗯!您也是。”
“被子怎么又滑落了?下次小心点。”“嗯!下次我会小心的。”
现在我长大了,看到妈妈两翼中夹杂的白丝,想到她对我的操心和牵挂,我突然感到妈妈的爱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那么温暖。这些看似琐庸的唠叨,蕴含着深切而无尽的爱。
现在,我想说:妈妈,我爱您!
3、播种 · 施肥 · 收获
大风起兮云飞扬,三载一去兮不复还,三年收获兮不胜繁。快哉初一
播种知识
踏入新的校园,一切都是新的,我也便有了新的学习劲头,正如朱自清所说:“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于是,课堂上便多了一个活泼的勇敢者,课后也少了一个活泼的捣乱者。时间的匆匆脚步带给了我播种的欣喜,因为我知道今天的播种是为了明天的收获。
悠哉初二
独享肥料
金秋送爽,又是一载。曾几何时,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包里便多了几本厚厚的书。空闲时,我便钻入书中,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闲游,有时和孤独的鲁滨逊在小岛上聊天„„渐渐的,我读懂了李太白的飘逸,杜甫的忧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独自享受着特殊的肥料,真有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忙哉初三
硕果飘香
人们都说初三是黑色的,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初三是收获的季节。转眼已经到了六月,回首往事,有绚丽也有黯淡。在书山题海里,几份报刊上出现了我的文章;在忙碌辛苦中,传来了我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的喜讯。可是,一个月前的奥赛班选拔,我却与它失之交臂。我伤心,但我不后悔,因为就在这播种与施肥中,我已经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之所以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大概是因为我付出的还不够多。但我坚信,在这初中三年的最后一次较量中,我一定能够出色地发挥,获得大丰收。我似乎已经闻到了硕果的芳香„„
大风起兮云飞扬,三载一去兮不复还,三年收获兮不胜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年的时光对于漫漫的人生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我所获取的却又是无穷无尽的。
4、纪念生命的四季
我把春日的细雨,夏日的火,秋日的红叶和冬日的白雪永远的留在自己心中,以此纪念生命中的曾出现的四季。
——题记 春
总喜欢明媚的春日里草长莺飞,樱花满地,柳絮满天;总喜欢那吹面不赛的杨柳风,那隔衣欲湿的杏花雨,那漫天的纸鸢孩童的笑脸„„
我是爱春的,我总认为春是一年的开头,自然也是生命某一阶段的一个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春日的暖阳融化了一冬的冰雪,仿佛生命中被冬雪的世界晶莹剔透。
还有哪个季节能比春天还美,还有哪个季节能比春天更值得让人纪念呢? 夏
总喜欢炎炎的夏夜里那古朴的薄扇底下飘出的缕缕轻风,那微微的凉意总让我想起儿时的我偎倚在妈妈身旁看繁星满天,听妈妈讲那故事的久远„„
我对每个夏天都情有独钟,只因为我生命中有两件大事,在夏天,中考和高考,中考已离我远去,而高考也即将离我而去。
我想,当若干年后的夏天,当我再次面对西沉的落日回想今年的夏天时,我会为今天的落日而万事俱备,毕竟,夏日已远,为这夏天永远做纪念的,只有满树的蝉鸣和那遍崇山峻岭遍野的凤凰花。秋
总喜欢深秋凉凉的风中那随风而起的片片枯叶,那风中的浮浮沉沉总是让我感到生命的孤寂与苍凉,性格中本真的忧郁与伤感在那片片枯叶中随风而起,随风而落。最怕过秋,总觉得秋天是伤感的季节,哪怕是晴日的秋,我也总是莫名其妙地感到哀伤,或许悲伤本是属于秋天的,那就让悲伤来纪念苍凉的秋吧? 冬
总喜欢冬日里皑皑的白雪覆压着的青松下所透出的点点凝绿,那碧绿的生命在一素雅之中所透出的顽强和执著总是强烈地震撼我的心。
如果找个事物纪念冬,我想,不是漫天的雪,而是雪下凝绿的松。
【亮点评析】
好的散文应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作者设计了四个小标题,这四个小标题恰是一年中的四季,这四个小标题,始终围绕一个线索,那便是纪念。该生纪念的不是人,而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中选取了四季中的四件事物对四季进行纪念,文章构思巧妙,文笔清新。清新的文字,隽永的语言,清淡的色彩,让全文不失凝重而又给人以轻松的享受。全文写出了春的明媚,夏的火热,秋的苍凉,冬的雪白。用清新淡雅苍凉稳重的性情把文章推向一个极致。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5、快乐日记
2007年2月5号 星期六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年集,早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可真热闹,首先最显眼的是卖红灯笼的和中国结的,还有卖鲜花的,到处是叫卖声,集市上虽然很拥挤,但是人们脸上都带着喜气,我想这个春节一定非常平安祥和。2007年2月8日 星期二小雪
今天是大年三十,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挂上大红灯笼,上午,爸爸说贴春联,我一听可高兴了,就对爸爸说:“我帮你贴吧,”爸爸同意了,我帮爸爸拿着春联,爸爸贴,不一会我们就把春联贴好了,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真是又是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2007年3月16号 星期三晴
今天是爷爷的七十五岁生日,一大早爸爸和妈妈就早早地起床了,他们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到了中午客人们都陆续来了。妈妈把菜摆到桌上。客人们都坐下来。姑姑把给爷爷买的生日蛋糕拿了出来点上蜡烛,大家都为爷爷唱起了生日歌。他们轮流给爷爷敬酒,我也给爷爷敬了一杯酒,并对爷爷说:“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其实这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全家人都希望爷爷身体健康。2007年4月29日 星期五小雨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饭就各做各的事了。妈妈忙着整理房间、洗衣服。当教师的叔叔开始备课。我也开始了我的工作是办一期小报。
我先找好材料,接着就打草稿。可当草稿快打完时,我发现正中的地方太空,而且没有把这份小报的主题表现出来。怎么办?贴图片吧?什么图片好?写文章吧?一时到哪儿找?我急得团团转,翻了这本书又翻了那本书,都找不到合适的。没办法,我干脆将满书架的书一本一本地拿出来找。报纸、书刊堆得满书桌、满床、满地。
呵!呵!呵!我们家摆书摊了。
这就是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我家的星期天总是这样充实、快乐、温馨。
[成功底蕴揭示] 本文选材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了一个中学生的青春朝气,文章巧用日记体来安排结构,通过截取典型生活片段,展示了“我”乐在其中的美好心情,文章简要、生动,充满激情。
6、北京的符号
春花的灿烂芬芳,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的微凉凄清,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每当看到这些景物,我都会黯然神伤,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四合院是最美丽的,它是北京的符号,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我们几个小女孩总爱玩着这样的游戏,男孩子们则在旁边跑着、闹着,拿着玩具枪,嘴里发出射击的声音。男孩、女孩,大家都是那么乐此不疲。夜幕降临,一家老小便都支起躺椅坐在了树下,男孩女孩们便玩起了捉迷藏。记得那时我总爱躺在四合院那朱红的大门后面,两只小眼睛向外窥视。玩累了,便坐在地上,听爷爷奶奶们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我总是望着苍穹,等待着牛郎织女的会面,等待树梢那几只喜鹊搭成鹊桥。望着望着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中的四合院变成了牛郎女织的家。
十岁的我,耳边是琅琅书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从学校回到家中,便将车往旁边一放,从来不锁,几个小孩子便凑到了院中的小石桌小石凳上写作业,读课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个小孩子便拾起头透过密密的树叶去眺望那蔚蓝天空中那初升的小月牙,再低下头“思故乡”。是啊,我们的故乡便是这个漂亮的四合院。偶有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到院里,他们都在感叹四四方方的院落,高大入云的国槐,感叹邻里和睦,感叹井水的清凉,那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羡慕。姥姥说:“这是北京以外找不到的建筑,是北京的符号。”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呀?”姥姥指着院中的小枣树苗对我说:“什么时候它长得和你一样高,你就懂了。”姥姥说得对,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
十五岁的我,耳边晌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那白字写的“拆”字,套着个大圆圈来到了四合院的墙上。推土机来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相信,我住了十几年的最美丽、最安静、最和善的四合院,就在这大家伙的魔爪下夷为平地,我流着泪问姥姥:“您不是说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吗?小枣树长得比我都高了,可是为什么四合院却没了啊!”姥姥的眼中也是亮晶晶的,她搂着我说:“孩子啊,你说得没错,四合院、国槐都是北京的符号,它们永远不会消失。你看那边,红黄蓝的健身乐园,西单的那只大蝴蝶,王府井的步行街,也是北京的符号,就好像姥姥和你,有老有小啊!”我点点头,眼泪依然在流。
如今,每当我看到幸存的四合院,胸中总有抑制不住的亲切和伤感,怀念起我的童年,我的四合院。但看到高大的新建筑,我又会为北京的新符号感到快乐和骄傲。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也爱新建筑。我爱北京,我爱北京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