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时间:2019-05-14 16: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第一篇: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时间:2005-12-13 16:54: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前 言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从2000年04月OI日实施,同时代替1995年8月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

--定义(增加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调整了限值);

--农田灌溉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

--渔业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

--土壤环境质量(调整了评价体系和含量限值);

--附录(增加了土壤肥力分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德中、杨林书、张从、孟凡乔、刘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三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隆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池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适用于栽培作物土禁,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O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O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16O7-89渔业水质标准

GB5749-85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7173-87土壤全氮测定法

GB7845-87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GB7853-87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GB7856-87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GB7863-87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系指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A级绿色食品: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A级绿色食品: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植物生长池和动物养殖地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

4环境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4.1空气环境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表1所列的浓度值。

表1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 含量不应超过表1的深度值

mg/m3(标准状态)

浓度限值

项目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TSP)0.30

Ⅱ 0.8-1.0 1.0-1.2 1.0-1.2 0.8-1.0

有效磷(MG/KG)Ⅰ >10 >15 >40 >10 >10

Ⅱ 5-10 10-15 20-40 5-10 5-10

Ⅲ <5 <10 <20 <5 <5

有效钾(MG/KG)Ⅰ >120 >100 >150 >100

Ⅲ <80 <50 <100 <50

Ⅱ 15-20 15-20 15-20 15-20

质地 Ⅰ 轻壤、中壤 中壤、重壤 轻壤 轻壤 砂壤、中壤

Ⅱ 砂壤、重壤 砂壤、轻粘土 砂壤、中壤 砂壤、中壤 重壤

Ⅲ 砂土、粘土 砂土、粘土 砂土、粘土 砂土、粘土 砂土、粘土

2土壤肥力评价

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互级为优良II级为尚可对级为较差。供评价者和生产者在评价和生产时参考。生产者应增施有机肥,使土壤肥力逐年提高。

3土壤肥力测定方法

见GB7173,GB7845,GB7853,CB7856,GB7863

第二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1.总则

1.1目的为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绿色食品产地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优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本规范。

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干线,生态环境良好。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及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产地的环境保护和 可 持续发展。

1.3调查人员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由 省绿办组织 实施,调查人员要求是绿色食品执行检查员或高级检查员,调查人员一般为 2名或2名以上。

1.4调查原则

(1)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有效。

(2)突出环境状况,兼顾社会影响。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1.5适用范围

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6组织管理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统一监督管理。

2.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2.1调查方法

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2.2技术路线

(1)通过实地考察,核实申请认证材料中申请人及其产品产地的基本情况。

(2)通过召开座谈会(要求有企业管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地负责人参加)、收集资料和发放问卷等调查方法,了解产品产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土壤类型及其环境背

景值、地方病情况、农药和肥料施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 砷 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产地客土情况、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灌溉条件等。

(3)申请人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如当地 植保站、土肥站或供销社等部门出具的农药、肥料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环境监测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卫生防疫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地方病证明材料。(4)在当地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对区域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5)如产地已进行过环境监测,申请人可提供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农业、环保、卫生、水文等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

3.调查内容

(1)申请人及其申请认证产品的产地基本情况。

(2)气象条件(主要是风频玫瑰图)、水文状况、土壤类型、产地客土情况等。(3)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情况。

(4)产地周围5km内、主导风向20km以内工矿企业(包括乡镇村办企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包括企业名称、产品、生产规模、方位、距离),并在1:50000比例尺的地图上标明。(5)产地周围3km范围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电厂灰场等情况。

(6)农药、肥料使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 砷 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

(7)产地灌溉条件,农田灌溉水、畜禽养殖水、渔业养殖水及加工用水水源情况。(8)是否有县级以上农业、环保、卫生、水文等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

4.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条件

4.1 根据调查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免做水质监测

4.1.1农田灌溉水、畜禽养殖水、渔业养殖水及加工用水

申请人具有近1年内由县级以上农业、环保、卫生、水利等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同时,水源未受污染,符合绿色食品水质监测项目和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个别项目不能满足绿色食品水质监测项目要求的,可仅对缺项进行补充监测。

4.1.2农田灌溉水

无灌溉条件,靠自然降雨的产地。

4.1.3渔业养殖水

远洋捕捞。

4.2根据调查结果,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免做土壤质量监测。

(1)不属于与土壤环境有关的地方病区。

(2)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km范围内没有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源的区域。

(3)产地3km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填埋场、电厂灰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区域。

(4)已进行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 或近3年内已进行土壤质量监测、且背景值或监测结果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5)自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 或土壤质量监测以来,未使用有机汞、有机 砷 农药,未施用污泥、垃圾多元肥料和稀土肥料,未大量 引进外源有机肥的产地。

(6)自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 或土壤质量监测以来,未进行污水灌溉,未进行客土的产地。

4.3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 化水等产地免做土壤质量监测。

4.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免做空气质量监测

(1)产地周围5km内、主导风向20km内无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源,3km范围内无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源(锅炉容量大于1吨/小时)的区域。

(2)渔业养殖区:产地周围1km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和城镇。

(3)规模化畜禽圈养区:产地周围1km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和城镇。

(4)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 化水等水源地。

4.5 续报企业 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4.5.1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心)调查确认,产地及其周边2km范围内没有新增工矿企业污染源,且产地范围没有变化、产地面积未扩大,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符合绿色食品相关准则的要求,水源未受污染,免做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4.5.2不符合4.5.1条件要求,按4.1、4.2、4.3、4.4要求进行产地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化。

5.调查结论及调查报告编写

5.1检查员应详细填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表》(见附件)。表中应明确提出免做监测项目、免检理由及补测项目。

5.2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检查员应当向 省绿办(中心)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应明确调查时间和检查员级别,并签名。

5.3调查报告中应明确提出是否免做有关环境质量监测的结论、理由及监测优化方案。

5.4 应当附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表》 中所有调查数据、资料的原始证明材料。

5.5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任务的来源

(2)调查对象

(3)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

(4)调查时间

(5)调查方法

(6)申报产品产地基本情况

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主导风向);水文状况(主要水域、历年灌溉情况);土壤类型及历年土壤改良情况(客土);植被及生物资源;自然灾害情况(包括病虫草害);地方病;农业生产状况及历年农药、肥料施用情况

(7)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水质(水源、监测时间、数据,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土壤环境(土壤背景值或监测时间、数据,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大气环境(最近污染源名称、距离,对产地影响,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8)结论(优化监测结论;保护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6.附 则

6.1 本办法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6.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技术规范(试行)

1.总则

1.1目的为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绿色食品产地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优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本规范。

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城市污染源以及交通干线,生态环境良好。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l—2000)及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产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3:调查人员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由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实施,调查人员要求是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查人员一般为3人。

1.4调查原则

(1)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有效。

(2)突出环境状况,兼顾社会影响。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1.5适用范围

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或产品原科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6组织管理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工作统一监督管理。

2.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2.1调查方法

采用座谈会、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2.2技术路线

(1)通过实地考察,核实申请认证材料中申请人及其产品产地的基本情况。

(2)通过召开座谈会(要求有企业管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地负责人参加)、收集资料和发放问卷等调查方法,了解产品产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土壤类型及其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情况、农药和肥料施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砷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产地客土情况、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灌溉条件等。

(3)申请人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如当地植保站、土肥站或供销社等部门出具的农药、肥料的销售和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环境监测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卫生防疫部门出具(或从公开出版的文献查阅)的地方病证明材料。

(4)在当地环保部门的配合下,对区域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5)如产地已进行过环境监测,申请人可提供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农业、环保、卫生、水文等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

3.调查内容

(1)申请人及其申请认证产品的产地基本情况。

(2)气象条件(主要是风频玫瑰图),水文状况、土壤类型、产地客土情况等。

(3)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情况。

(4)产地周围5km内、主导风向20km以内工矿企业(包括乡镇村办企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包括企业名称、产品、生产规模、方位、距离),并在1:50000比例尺的地图上标明。

(5)产地周围3km范围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电厂灰场等情况。

(6)农药、肥料使用情况,特别是产地是否施用过垃圾多元肥、稀土肥料、有机汞和有机砷制剂、污泥等,是否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

(7)产地灌溉条件,农田灌溉水、畜禽养殖水、渔业养殖水及加工用水水源情况。

(8)是否有县级以上农业、环保、卫生、水文等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

4.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条件

4.1根据调查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免敞水质监测

4.1.1农田灌溉水、畜禽养殖水、渔业养殖水及加工用水

申请人具有近1年内由县级以上农业,环保,卫生、水利等郡门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监测数据,同时,水源未受污染,符合绿色食品水质监测项目和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个别项目不能满足绿色食品水质监测项目要求的;可仅对缺项进行补充监测。

4.1.2农田灌溉水

无灌溉条件,靠自然降雨的产地。

4.1.3渔业养殖水

远洋捕捞。

4.2根据调查结果,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免做土壤质量监测。

(1)不属于与土壤环境有关的地方病.(2)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km范围内没有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源的区域。

(3)产地3km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填埋场、电厂灰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区域。

(4)已进行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或近3年内已进行土壤质量监测,且背景值或监测结果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5)自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或土壤质量监测以来,未使用有机汞,有机砷农药,未施用污泥、垃圾多元肥料和稀土肥料,未大量引进外源有机肥的产地,(6)自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或上壤质量监测以来,未进行污水灌溉,末进行客土的产地。

4.3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化水等产地免做土壤质量监测。

4.4符合下只条件之一者,免做空气质量监测

(1)产地周围5km内、主导风向20km内无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源,3km范围内无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源(锅炉容量大于1吨/小时)的区域。

(2)渔业养殖区:产地周围1km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和城镇。

(3)规模化畜禽圈养区:产地周围1km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和城镇。

(4)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化水等水源地。

4.5续报企业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4.5.1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心)调查确认,产地及其周边3km范围内没有新增工矿企业污染源,且产地范围没有变化,产地面积未扩大,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符合绿色食品相关准则的要求,水源未受污染,免做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4.5.2不符合4.5.1条件要求,按4.1、4.2、4.3、4.4要进行产地环境监测工作的优化。

5.调查结论及调查报告编写

5.1调查单位应详细填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表》(见附件一)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人员明细表》(见附件二)

5.2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调查单位应当向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中心)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应注明调查单位(加盖公章)、调查时间,调查人职称和职务,并签名。

5.3调查报告中应明确提出是否免做有关环境质量监测的结论、理由及监测优化方案。

5.4应当附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表》中所有调查数据、资料的原始证明材料。

5.5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任务的来源

(2)调查对象

(3)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

(4)调查时间

(5)调查方法

(6)申报产品产地基本情况

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三导风向);水文状况(主要水域、历年灌溉情况、)土壤类型历年土壤改良情况(客土);植被及生物资源;自然灾害情况(包括病虫草害);地方病;农业生产状况及历年农药、肥料施用情况。

(7)环境质量现状调

水质(水源、监测时间、数据,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土壤环境(土壤背景值或监测时间、数据,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大气环境(最近污染源名称、距离,对产地影响,免测理由及补测项目)

(8)结论(优化监测结论;保护环境的建议和措拖)

6.附则

6.1本办法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6.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第八讲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二、绿色食品产地的调查与选择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指在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之初,通过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考察,并对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绿色食品产地是初级产品或原料的生长地,通过对生产基地的选择,可以全面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境监测,减轻生产企业的经济负担;可以为保护产地环境、改善产地环境质量提供资料。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般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边远地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首要选择;一部分城市郊区受城市污染较轻或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好,也是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理想区域。

对大气的要求:产地及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大气质量要求稳定。

对水的要求:除了对水的数量由一定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

对土壤的要求:要求基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基地及基地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为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调研和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1、自然环境特征调查,包括气象、地貌、土壤肥力、水文、植被等

2、基地内社会、人群及地方病调查

3、收集基地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有关原始监测数据。

4、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农作物种植面积以及耕作制度,近三年来肥料、农药使用情况。

5、产地及产地周围自然污染源、社会活动污染源调查。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产地基本情况;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

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

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代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分类:

1.对象: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监测.2.监测手段: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3.目的和性质:基础性检测,监视性监测,仲裁性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

布点原则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有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系)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系),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系)则依次叠加。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5 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或直接食用的产品(如生食蔬菜),采样点数适当增加。6 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粮油作物、禾本植物等,采样点数可适当减少,同一水源(系)的采样点数,一般1~2个。对于农业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地区,不采农田灌溉水样。矿泉水环境监测,只要对产地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属地表水源(系)的采样点数一般布设1~3个,属地下水源的采1个采样点。深海产品养殖用水不必监测,只对加工水进行采样监测;近海(滩涂)渔业养殖用水布设1~3个采样点;淡水养殖用水,集中养殖区如水源(系)单一,布设1~3个采样点;分散养殖区不同水源(系)布设1个采样点。畜禽养殖用水,属圈养肯相对集中的,每个水源(系)布设1个采样点;反之,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布点方法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布点方法。直接引用大江大河进行灌溉的,应在灌溉水进入农田前的灌溉渠道附近河流断布设置采样点。以小型河流为灌溉水源的,应根据用水情况分段设置监测断面。灌溉水系监测断面设置方法

对于常年宽度大于30 m,水深大于5 m的河流,应在所定监测断面上分左、中、右三处设置采样点,采样时应在水面0.3 m~0.5 m处各采分样一个,分样混匀后作为一个水样测定;对于一般河流,一般可在确定的采样断面的中点处,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一个水样即可。湖、库、塘、洼的布点方法

10h以下的小型水面,一般在水面中心处设置一个取水断面,在水面下0.3 m~0.5 m处采样即可;10ha以上的大中型水面,可根据水面功能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片,按上述方法设置采样点。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在地下水取井处设置采样点

采样时间与频率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水的主要灌期采样一次。水产养殖业用水: 在其生长期采样一次。畜禽养殖业:可与原料产地灌溉用水同步采集饮用水质一次。矿泉水水源的样品采集,参照GB 8537和GB/T 8538 中有关规定执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用水,按GB5749规定执行。

土壤监测

4.2.1 布点原则

4.2.1.1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监测点布设,以能代表整个产地监测区域为原则。

4.2.1.2 不同的功能区采取不同的布点原则。

4.2.1.3 坚持最优秀监测原则,优先选择代表性强、可能造成污染的最不利的方位、地块。

布点方法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取随机布点法布点。在可能受污染的监测区域,可采用放射法布点。

样点数量

监测区的采样点数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土壤的污染分布,面积大小及数理统计、土壤环境

评价要求而定。大田种植区

对集中连片的大田种植区,产地面积在2000 ha以内,布设3~5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 ha以上,面积每增加1000ha,增加一个采样点。如果大田种植区相对分散,则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2设施种植业区

(1)保护地栽培:产地面积在300 ha以内,布设3~5采样点;面积在300 ha以上,面积每增加300 ha,增加1~2个采样点。如果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2)食用菌栽培:按土壤样品分析测定、评价,一般1种基质采集1个混合样。3 野生产品生产区

(1)对土壤地形变化不大、土质均匀、面积在2000 ha以内的产区,一般布设3个采样点。面积在2000ha以上的,根据增加的面积,适当的增加采样点数。

(2)对于土壤本底元素含量较高、土壤差异较大、特殊地质的区域可因地制宜的酌情布点。近海(滩涂)养殖区:底泥布设与水质采样点相同。

5深海和网箱养殖区:免测海底泥。

6特殊产品生产区

依据其产品工艺特点,某些环境因子(如水、土、气)可以不进行采样监测。如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化水等,可免监测土壤。

采样时间、层次采样时间:原则上土壤样品要求安排在作物生长期内采样。采样时间、层次:

(1)一年生作物,土壤采取深度为0 cm~20cm;

(2)多年生植物(如果树),土壤采取深度为0 cm~40cm;水产养殖区,底泥采样深度为0 cm~20cm

空气监测

4.3.1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

空气监测中常会出现同一地点、不同时刻,或同一时刻不同空间位置所测定的污染物的浓度不同,这种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称之为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不均,空气质量监测中要十分注意监测(采样)地点和时间的选择。

4.3.2 监测点分布原则

依据产地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

4.3.3 点位设置

空气监测点设置在沿主导风走向45º~90º夹角内,各监测点间距一般布超过5km。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保证各监测点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

免测空气的地域种植业: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20 km内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地域。渔业养殖区:只测养殖原料(饲料)生产区域的空气。畜禽养殖区:只测养殖原料(饲料)生产区域的空气。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兀化水等水源地。保护地栽培及食用菌生产区:只测保护地-温室大棚外空气。

采样地点产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布设1~3个采样点。2 产地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污染源的区域,布设3~4个采样点。样点的设置数量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

采样时间及频率在采取时间安排上,应选择在空气污染对原料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进行,一般安排在作物生长期进行。每天四次,上下午各2次,连采2 d。上午时间为:8:00~9:00,11:00~12:00;下午时间为:14:00~15:00,17:00~18:00。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是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之一。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的水平,探讨改善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措施,是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的工作的最终目的。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的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对这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作出定量描述,并提出该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最直接的意义,是为生产绿色食品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色食品有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随目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最基本工作程序见图1。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考察及环境本底特征调查环境质量调查及优化、布点、采样

调查资料及监测数据的分析、整理

选定评价参数、评价的环境标准

建立评价数学模式并进行评价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提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

评价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绿色食品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5.1.2.1 评价应在该区域性环境初步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不应该忽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

5.1.2.2 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空气、水质、土壤)是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要从严掌握。

5.1.2.3 在全面反映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突出对产品生产危害较大的环境因素(严控指标)和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评价标准

按NY/T 391规定规定执行。

5.3评价方法

水质量评价按NY/T 396中第8章的规定执行;土壤质量评价按NY/T 395中第8章的规定执行;空气质量评价按NY/T 397中第8章的规定执行。

第五篇: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一、资源环境

漳州地处南亚热带,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大温室,生物品种多样,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002年全市水果总产量185.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2.38万吨,蔬菜234.59多万吨,肉蛋奶产量27.92万吨,食用菌14.24万吨,茶叶1.43万吨,全市已建成水果、食用菌、蔬菜、花卉、水产品、饮料、香料、禽畜等八个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年产值达近百亿元,年出口创汇2.7亿美元。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440多家,其中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型企业190多家,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6家,市级28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大。

二、生态环境

我市地处南亚热带,气候优越,生态优势突出。作物宜种性广,工业污染少,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洁净度高,山青水秀,生态良好。面对台湾,近靠港澳,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正在发展成为闽南交通枢纽和农产品及加工品的集聚地,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开发绿色食品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三、政策环境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始终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994年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直接委托我市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把我市列为发展绿色食品计划单列市,区域代号“37”,享有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初审的权限,为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一条快车道。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把绿色食品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实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后把绿色食品列入《漳州市现代农业规划》、《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并以市政府名义制订出台《漳州市绿色食品工程“十五”发展规划》和《漳州市扶持绿色食品发展的若干规定》,为我市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绿色食品县域委托管理机构。2002年7月,市绿办还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实现与国际可持续农业合作与交流相对接,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宣传推介我市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业。

四、人才环境

我市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现有省热作所、甘蔗所、农学院分部、亚热带果品花卉技术开发中心、漳州农校和市农业科研所等农业科研院所,拥有一大批专业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全市基本形成农科教相结合的科技服务网络和健全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无公害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建设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水果、蔬菜和茶叶等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漳州农校还开设了全国首个绿色食品开发专业,2002年首批招收中专生47名,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培育专门人才。

五、市场环境

几年来,市里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鼓励企业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引导企

业建立绿色食品配送中心、直销点、专营店、专柜等营销网点,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全市已在繁华市区设立了“漳州市绿色食品(无公害果蔬)配送中心”、“漳州市绿色食品展示厅”和“漳州市绿色食品展销厅”。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食品,培养壮大一批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市场营销,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并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各种专业性博览会和展销会,不断推进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建设。我市绿色食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中逐渐扩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市“绿标”产品中,有14个获得“漳州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个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4个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格森”绿色食品毛豆98%销往日本、欧美市场;“含羞草”系列蜜饯进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好又多等大型卖场和上海联华、华联、江苏苏果等国内三大超市,销往;绿色食品“吉田”食用菌产品通过香港代理商配送至新加坡超级市场;绿色食品“大岽山”白芽奇兰茶成为中国女排专用茶,畅销国内市场等等。

下载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地环境调查报告(瓮安运达)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 生猪养殖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是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对于确......

    一般焊接件技术要求

    1. 本件的焊接应符合JB/T5000.3-1998的规定 . 2. 本件加工后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JB/T5000.9-1998的规定. 3. 除注明者外,均采用E4303焊条进行连续焊缝焊接. 4. 图中未注......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的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保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

    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二、项目单......

    *县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二、项目单位:天全县林业局三、项目内容:天全......

    *县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二、项目单位:天全县林业局三、项目内容:天全......

    *县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二、项目单位:天全县林业局三、项目内容:天全......

    红 头 文 件 - 山西省环境保护网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情 况 简 报第20期山西省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2007年7月10日晋中市引深环保专项行动 坚决打赢环保专项行动攻坚战晋中市自5月17日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