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政府

时间:2019-05-14 16: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权威政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权威政府》。

第一篇:权威政府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同时处于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时期,建立一个权威政府,维护政府的权威,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理论问题,也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权威政府的必要性

当前转轨与转型事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日益向现代化发展。政府对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能由过去大包大揽和直接管理为主向社会放开的间接宏观调控为主,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多种职能正逐步交由社会承担,“有限政府”正在建构,“小政府,大社会”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总结。然而,小政府并不等于软政府,相反,处于当前阶段,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来保证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加以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的发展中国家里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发展的向度、方式、速度必须而且只能与政府来加以培养并主导其生成,政府是经济、政治、社会的组织者,秩序的生成者和保证者,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建立权威的中央政府,才能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才能统筹规划,协助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企业买卖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才能规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只有建立了权威的地方政府,才能保障地区政治局面的稳定,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生成和完善,才能保证国家的法律、政令自上而下的实施和生效。中央政府权威和地方政府权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建构二者的权威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只要建构一个权威政府,才能保障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度、快速、持续的进行,才能保证政治温度。所谓政治稳定是指社会政治体现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平衡。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阶段,各项经济、政治、社会等体制改革处于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体制改革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涉及到强制性的对以往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和对未来领域的开拓和探索,这就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变动,可能会造成某些冲突、对立,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改革造成损害。因此,要求有一个强劲的政治权力作为体制改革的坚强后盾,并为改革的前进和深化作“开路先锋”,要用政府的权威来保证各项改革政令的有效实施。“他们(权威政府)常常帮助发展中国家,至少是在发展的早期,通过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而达到高的增长率。’,同时,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它只是给人民提供了规则面前的平等或者是形式下的平等,因而有效率的市场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政府通过在公民之中重新分配财富和其他资源以弘扬社会正义是必须的。-;z}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种制度本身的内生规定性要求国家必须利用政治权力去克服上述矛盾,以政府的有效性去克服市场的无效性来保证稳定。还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关系加速变革,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更新趋快,这种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的失衡趋向,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一定的非秩序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平衡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用政府的力量来控制这些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它们的负面影响。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邓小平认为实行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由此可见,现阶段乃至今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一个权威政府是必需的,一个有保障的平稳局势是现代化发展之必须。

再次,中国面临的当前国内外环境需要一个权威政府。国内,由于转型时期的变革,利益的重新划分,各类不同意识的泛起,由过去铁板一块的同质社会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地方分裂主义,各类邪教推波助澜,更兼我国人多地大,贫富差距在地区、行业上加大,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外,由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处于低潮,我国成为外国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对象,某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不断在比如人权、西藏、新疆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台独势力、**、“东突”等分裂势力常常造势,而且境内外势力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时时给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破坏和构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我国处于世界上几个有战争危险的地区的包围之中,北有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东有南北朝鲜的对峙,南有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印度两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对立,而且,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有南海争端,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韩国有东海大陆架之争,与印度有涉及1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不论是周边有事还是直接卷入冲突,都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对敌对势力加强专政,构成威慑,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也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可见,一个能保证秩序、维护稳定、打击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的权威政府是现实所必需的。当前,建构一个权威政府起到强有力的作用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应成

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必须突出其位置。

二、权威政府的建构

权威是权力和威望的统一,以对一定价值的认同为基础,政府的权威来源有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宪法的授予,大众的认同,法律的规定,国家暴力机器的维护等,这些因素是构成一个系统的权威基础,宪法的规定将一定的权力授予政府行使,作为宪法的保障,是政府的法理权威的来源.是它合法化的基础,.‘较低层次的合法性可能降低政治组织(权威)、还致使公共政策失败。”再由法律规定具体行使的各项政府职能,由国家机器强制执行,以此引得民众的认同和遵守。但是仅仅有此还不够,民众的

认同感并非仅仅因为行使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予.还应该正当、合法的行使,同时,行使的各种权力可能遇到各类不法分子的抵抗,这就需要各类国家的暴力机器来保障执行,使国家机器顺利运行。

权威政府的权威归根到底来自于民众对政府行使其职权能力认同和信赖,因此建构权威政府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源,在此基础上建构权威政府的基本框架,完善其组织体系,建立其制度体系,确立起牢固的根基,形成组织权威,制度权威。政治制度上的首要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因此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规范党和国家的权限,党政分开,以法律来规范党和政府各自的权力,避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权威政府才会确立起真正的权威。1.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对各类资源有效、合理、高质的利用。一个国家的权力资源的结构大体分为宪法性资源,物理性资源和操作性资源。宪法性资源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宪法所规定和赋予政府的公共权力;物理性资源指的是为保障公共政治权力的顺利行使而建立的带有强制性的组织和机构,如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暴力机器。操作性资源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人事、国家财政等方面的权力。一个国家利用本身具有的资源总量必须产出最大的效益,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出来,需要对起进行合理的培植。横向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必须统一协调又相互制约。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形成发展的时间短,许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必须在现实中加强权力的制约,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使之更为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纵向上,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资源配置。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专制,从而使地方失去积极性;地方权力过人会出现地方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造成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我国历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有过几次地方分权的尝试,但一直未获得很大的成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政策创制的采用而非提出就成了关键。在这些社会中,抵制现代化改革的势力,无论在数目和力量上都跟美国不同,传统的社会势力、利益、习惯和制度在这些社会根深蒂固,要改变或摧毁这些传统势力,须将权力集中在现代化的推行者手中。”[6]为了维护全国的统一和稳定,维护稳定的秩序和法律的平稳执行,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必须的。在此前提下适当的权力下放,使中央与地方权力统分集合,集分平衡,保持适度的平衡,既发挥中央集权的长处,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政府高效运转。

2.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职权,政府本身的行为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化。要求政府在行使其职能时应当依法行政,一切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维护行政执法中的严肃性,同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但有部分的局部的不良现象,这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要求我们在健全行政体系的同时,加强行政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人员和公务员的素质和水平,强化他们的依法行政意识,使人民群众满意。

3.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坚持不懈的反腐败。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不仅损害干群关系,危及政府权威,而且造成各类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提高政府运作成本。“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腐败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一套反腐倡廉机制,同腐败做长期的斗争,净化自身,而达到强化自身。当前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权力监督机关的组织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完善反腐败的法律建设:在重视事后追惩的同时加强具有防范功能的法规建设。三是搞好人事管理,第一,选好,用好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本身的清正廉 洁,以身作则,不仅能够对部属起方法作用,而且即使本单位出现腐败行为有容易得到解决;第二,实行考试招聘制度,保证公务员素质。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机关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折射反腐败的必要条件。五是在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多发部门引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智,如对土地使用权,工程承包权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公开招标,杜绝钱权交易和黑箱操作,从而刹住腐败的泛滥之势。[8〕

4.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社会的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大潮激起了不同价值追求和取向,对同一社会现象由于其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利益归宿,不同的社会经历而表现出不同价值评判准则和不同的价值目标追求,表现出不同乃至对立的心态和行为,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和矛盾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承受力和适应感,而且更加深刻的影响到人们对权威的认同。从而在广泛的层面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协调程度。“某种程度的 意见一致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因此,政府必须运用手中的各种舆论工具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适应转轨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就要用新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新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前,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我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以此来强化政府权威,获得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上的保证。

5.权威政府的建构在于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并有能力执行和落实决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在于经济,也就是一个政府的财力。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才会有能力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才会使宏观调控政策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有效贯彻和执行。目前,健全税收制度是增加政府财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开辟新税种,打击偷税、漏税、骗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在强大经济的支持下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并将其落实到位,令法规和政策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才有利于维护和增强政府权威,反之则会降低政府权威。

6.权威政府的建构必须维护和开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加强政府的权威就必须加强党的权威,加强党的权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领导体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维护和开发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组织制度权威,以及在领导体制上对中央的绝对服从、对上级领导权威的服从和对下级领导权威的尊重,维护和强化党的组织权威,坚持反对腐败,才能维护和增强党的权威,从而通过党的领导地位来维护和加强政府的权威,建构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7.建构权威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本国政府在外交,国际风云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本国的根本里,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很显然,一个丧权辱国,对外随意妥协退让的政府是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必须由政府来代表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主导市场经济建设,使本国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否则,民族利益将受到损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而且日趋一体化的国际大舞台,我国只有加强内功,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准则,独立自主的发展我国同外国的关系,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反击对我国的无端攻击和挑衅,树立起与我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才会赢得民众的认同和归依,才会强化政府的权威。政府权威的建构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权威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是实现权威的手段也是目的。转型时期各种不同利益分化,各类不同的利益要求涌现,作为一种能够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政治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权威认同,该政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政治体系,表现为通向掌握和执行各级政府权力的职位在更大范围内向新兴阶级、阶层和利益集体开放,把在现代化转变社会下所产生的并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社会力量纳人自己的体系之内,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活力。也就是亨廷顿所说的“参与扩大化”,接纳不同背景的代表人物从而融合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要求是建构政府权威的必经之途。

三、建构权威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构一个权威政府对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持稳定,保障秩序,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发展。然而权威政府并不等于专制政府,民主和自由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建构一个政府的权威不能也不可以以牺牲民主和自由为代价。然而二战以来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新兴民族国家所进行的西方民主化实验表明:民主非但未能促进政治的发展,反倒使社会产生了认同危机,在共识破灭、权威瓦解的情况下,各种政治力量自行其是,展开相互对抗谋求本派权力的最大化。有人用罗马“执政官制”的概念将其称之为“普力夺社会”(Praetorianism)。归纳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动诞生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大政府学派”,降低了过去将民主化视为政治发展的首要指标的高调,将注意转移到了政治秩序上来。他们的基本思路可以做如下概括:现代化需要稳定政治秩序;稳定的政治秩序离不开有效的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建立则有赖于统治集团或某个领袖人物的圆熟的政治谋略和政治搜夔

技巧。这就是所谓的新权威主义结论。[l0〕可知,一个权威政府对于维护秩序和保障平稳是必须的。但是“事实上,一个压倒一切的政治权威在获得维护秩序的强大力量的同时往往要妨碍它获得政策创新和体制变革的外在条件和机会’,这这些外在条件和机会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是必需的。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推行民主化依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可见,权威政府并不是要建构一个专制政府,不能以稳定为由而盲目排斥民众的参与进而扼杀民主,走上专制的道路。假如走上这样一条路线,必将发展成为一个暴虐的政府而遭到民众的唾弃。建构权威政府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论及社会发展时认为有两种基本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一种是政府的控制力,一种是社会的自由力。这两种力量是互动的,其合力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及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求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引导、控制,要求政府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有计划的调节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尽力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合理利用,加快现代化的速度。同时保证市场的平稳,公正和公平。当然,政府不应该再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对市场完全控制,否定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靠行政指令决定一切,干预市场,凌驾于市场之上。市场机制仍然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机制。二者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强劲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l]RiehardMadsen.ChinaAndTheAmerieanDream[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M〕.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仁3][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P16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6〕〔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巨7〕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1997一5一6.仁8」何志军.论转型时期的政府权威[J〕.理论与改革,1998(1).仁1。」[11」严强,张凤阳,温晋峰.宏观政治学[M〕.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8、[1幻杨新光.论现代化我国强化政府权威客观必要性〔J工 理论与现代化,2000(10).

第二篇:权威评估

权威评估

连续十八年,在中国各大权威机构、著名媒体和公众对考研培训界的所有评选中,万学海文荣获了全部第一的最高评价!万学海文历史满载荣誉,顶级嘉奖不胜枚举,2007至2009年间,全国各大权威机构针对或涉及考研培训界的正规调查评估共有19次,而万学海文独家荣获了19次权威评选的全部第一名。真正能够验证教育机构质量和实力的专业评选结果列举如下:

2010年1月 万学教育荣获“建国60周年十大品牌教育集团”、“ 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职业培训品牌”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60年60人 中国教育成就奖”殊荣、此次盛典是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发起,全国6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教育盛事,600万网友参与在线投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教育行业进行评选。万学教育受到广大网友一直好评,连获殊荣。

2009年12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称号、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产业领军人物” 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9中国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9年11月 万学教育集团在第三届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评选中被评为 “最佳新锐企业”奖。此次评选由cctv、英国路透社、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对全国上万家优秀企业进行权威评估,万学教育是唯一荣此殊荣的教育集团。

2009年11月 中国第六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2009中国诚信教育培训机构”、“2009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 殊荣,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新中国60年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 荣誉称谓,并被聘为“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9年5月 万学教育荣获“创业共发展,青春促和谐”儒风泰山杯创业典范评选一等奖。本此次奖项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创业典范评选委员会颁发。万学教育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教育机构。

2009年1月1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培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万学教育金路公务员荣获“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此次评选由中国联合商报社、品牌杂志社、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第一品牌研究中心、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10日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此次评选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9日 万学教育荣获“2008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隆重颁发的“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考研培训学校”嘉奖,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选为“北京十大培训领袖”和“2008北京教育慈善家”。此次评选由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频道、北京晨报、信报、竞报、新浪教育联合举办。

2008年12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公众满意首选品牌”、“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标志性品牌”殊荣。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授予“影响2008·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创新商业领袖”光荣称号。此次奖项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务时报社、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品牌协会等联合评选颁发。

2008年12月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机构卓越成绩奖”,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中国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8中国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8年11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教育企业”殊荣!此次奖项由CCTV经济频道、英国路透社、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发布峰会颁发。

2008年11月16日 中国第五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光荣称号,此次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8年9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上市潜力企业50强”称号,整个中国教育行业仅有两家入选。此次奖项由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评选,并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本次评选极为严格,评估委员会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

一、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李志文、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明等六十余名顶级专家组成。

2008年5月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考察了所有正式注册的考研辅导机构之后,认为万学海文的教学质量与企业实力远远超越其他考研辅导机构,从而选定万学教育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为其独家提供考研全频道课程内容。

2008年4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第一标志性品牌”。此次奖项由中国十大标志性品牌推荐委员会、中国企业竞争促进会、商务时报社、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中华卫视、315电视台、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消费者联盟联合评选。

2008年2月 全球最大投资基金—红杉资本和联想集团直属投资基金对中国所有考研培训机构进行了近两年的深度考察和两百多项指标的比较分析之后,中国考研机构中排名第一的万学海文得分97.5,而排名第二的另一考研机构仅得分21.3。如此悬殊的优势对比,促使红杉和联想迅速将2000万美金投入万学海文,期望万学海文在两年内将中国考研培训行业完全优化和统一。

2008年1月25日 万学海文在“2007最受网友推崇的职业培训品牌”榜单中高居榜首,成为最受网友推崇的考研培训品牌!此次奖项由搜狐携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寻找2008中国教育新高度教育总评榜”隆重揭晓。

2008年1月20日、2007年1月31日 万学海文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教育品牌”、“中国考研市场十大影响力品牌机构”;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品牌十大杰出企业家”。此次奖项由人民日报市场版、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品牌学会共同评选产生,于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8年1月5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培训机构”殊荣、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培训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选颁发,万学海文从全国10631所入围机构中脱颖而出,喜赢三项大奖。

2007年12月26日 万学教育被评为“2007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2007年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北京市教育领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07年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颁发。

2007年8月8日 万学教育荣膺“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教育行业十佳品牌”桂冠。此次评奖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第一财经日报、分众传媒、品牌联盟主办。与万学教育同台获奖的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九家单位。

2007年6月30日 万学教育荣获“最值得推荐的教育培训机构”嘉奖,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考察评选。

2007年1月3日 万学教育一举荣膺“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十大优秀师资力量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诚信招生教育机构”、“全国三甲考研品牌教育培训机构”等多项大奖;评选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为“影响中国教育行业的十大领军人物”。本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研究所考察评选,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编辑本段联系地址

公司名称:万学教育

公司网站:海文考研网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第三极大厦A座17层(海淀图书城旁边)

邮 编:100080

第三篇:建设部权威

建设部权威:最新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排行2011-05-08 18:49:06|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东南大学建筑系

3.同济大学建筑系

4.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6.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

7.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9.湖南大学建筑系

10.浙江大学建筑学院

11.深圳大学建筑系

12.华侨大学建筑系

1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5.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

1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

17.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

18.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9.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20.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系

第四篇:浅析合法性危机与当代政府权威的重塑 - 终(本站推荐)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政府合法性危机.......................................................................................................................2

二、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的关系...............................................................................................3

(一)、政府权威的含义.........................................................................................................3

(二)、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的关系.................................................................................3

1、政府合法性是政府权威的基础.................................................................................3

2、政府权威是政府合法性的深化.................................................................................3

3、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3

三、我国政府权威危机...................................................................................................................4

(一)、我国的政府面临的合法性危机.................................................................................4

(二)、政府合法性危机导致政府权威的下降.....................................................................4

(三)、社会公众对政府认同的下降.....................................................................................4

1、社会公众因期望受挫导致对政府政策认同的下降.................................................4

2、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导致公众对政府认同的下降.....................................................4

四、我国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原因...................................................................................................4

(一)、政治转型中现代因素对传统的挑战.........................................................................4

1、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转变.....................................................................................4

2、经济发展后对政治利益的诉求.................................................................................4

3、国外知识的传入.........................................................................................................4

(二)、社会转型中政府的超载及供给能力下降.................................................................5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5

2、政府民意的下跌.........................................................................................................5

3、政府涉外事务的疲软.................................................................................................5

(三)、社会转型中阶级阶层分化带来的结构性不平等的消减.........................................5

(四)、实际运行中公共权力失控导致的政治腐败.............................................................5

1、公共权力的滥用.........................................................................................................5

2、公共权力的个人化.....................................................................................................5

3、公权力的不作为.........................................................................................................5

五、政府合法性加强及政府权威重塑...........................................................................................5

(一)、更新意识形态,建设文化政府.................................................................................5

(二)、调整生产关系,建设富民政府.................................................................................6

(三)、推动政治改革,建设民主政府.................................................................................6

(四)、施行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6

(五)、加强法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6

(六)、加强权力监督,建设阳光政府.................................................................................6

(七)、提高办事效率,建设高效政府.................................................................................6

(八)、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强能政府.................................................................................6 结 论.................................................................................................................................................6 参 考 文 献.....................................................................................................................................7 浅析合法性危机与当代政府权威的重塑

【摘要】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对于政府政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内容,政府合法性决定着政府是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自愿的认可与支持,政府权威则体现着社会公众对政府认可与支持程度的高低。近几年来的群体性事件频繁,这表我国的政府合法性出现危机,政府权威也在弱化。而政府合法性的建设和政府权威的重建也成了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政府合法性;政府权威;社会公众;公权力

On the crisis of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of

reshaping contemporary

Abstract: Government legitimacy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Govern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erms of two elements,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Government to get public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or voluntary, Government authority is embodied in the social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on the government level degree.Frequent mass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 , which indicates a crisis of legitimacy of the government , also weakened government authority.The legitimacy of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 building.Key words: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government authority;public;public authority

浅析合法性危机与当代政府权威的重塑

一、政府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legitimacy)是对被统治者与统治者关系的一种内在评价,是对统治权力的尊严性和正当性的自愿认可,这种认可是建立在一系列基础之上的。

让-马克.夸克说过:“合法性即是对统治权力的承认。”这种承认既与现行的宪政制度和法律法规有关,又与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有关。

杰克.普拉诺:“合法性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一致,这种一致赋予领导者和国家以权威,合法性也反映了对个别领导者、机构和行为规范的尊重和承认。”

哈贝马斯将整个社会分为文化系统、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政治系统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大众忠诚,产出由权力机构贯彻的行政决定。政治系统的投入危机和产出危机分别称为合理性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表明政治系统在贯彻来自经济系统的控制命令时无法把大众忠诚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或者说用行政的手段无法维持或确立必要社会规范结构,原有的文化系统和教育体系受到了伤害和损害。

合法性危机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大众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对行为的认知不同,由此对政府行政系统的决策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表现出不信任,他们对政治冷漠毫不关注,只注重自己的生活休闲。

合法性危机就是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缝,两者之间的关系非正常化,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产生不信任和质疑,对统治者的决策不配合甚至反其道而行。统治者失去了被统治者的尊重、忠诚、承认和合作。

如果大多数公众都确信政府的合法性,支持并积极参与政府的作为,那么政府的决策就能比较容易和有效地被施行,并且能得到公众的参与,那么政府作为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耗费也将减少。“事实上所有的政府,甚至最野蛮、最专制的政府,都试图让公民相信,他们应该服从政治法规,而且当权者可以合法地运用强制手段来实施这些政治法规。”政府合法性问题就是,政府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及其制定实施的政策,是不是及为什么应该获得社会公众的自愿忠诚和支持的问题。

二、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的关系

(一)、政府权威的含义

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统治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必须具有权威性。没有足够权威的政府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具有足够权威的政府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个好政府。

伯恩斯认为“权威对于国家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和合法性的体现。”

3“权威是‘合法权利’,基于服从是它的职责而产生的自愿服从。”

权威所涉及的是“政治秩序何以持久”的问题,在权力及暴力之外,政治服从的基础是什么?权威是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接受其统治的能力。政府权威强调的是一个合法政府的影响力问题,政府如何能有效、有能力对社会实施其统治和管理职能,并且得到社会成员的服从、同意及认可。

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二)、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的关系

1、政府合法性是政府权威的基础

政府合法性强调的是政府是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自愿支持与认可。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统治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它包含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它是一个具有强制性的权力系统。公众的生活离不开政府,与之密切相关,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应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2、政府权威是政府合法性的深化

政府权威强调的是政府多大程度得到社会公众的自愿认可与支持。这是在已经拥有的基础上的量的增加,政府权威是政府得到社会公众支持与认可程度的体现,政府权威的强弱影响到政府资源耗费的多少。政府权威强,则政府决策与行为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就相对较少,反之亦然。

3、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政府合法性是政府权威的基础,政府权威是政府合法性的深化。作为基础的合法性若不存在,3 则权威无从谈及,若权威弱则合法性基础薄弱。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二者关系紧密,不可独一而在,两者共同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三、我国政府权威危机

政府权威与政府合法性相辅相成,我国政府权威危机主要是受到政府合法性的影响。

(一)、我国的政府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社会系统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或系统的目标超出了它能允许的极限。社会系统无法解决其控制问题。社会的组织原则遭到破坏。时下,我国社会常出现群体性事件,而政府却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或是无法做出处理。我国社会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冲击着政府的合法性。

(二)、政府合法性危机导致政府权威的下降 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相辅相成,作为基础的政府合法性出现危机,政府权威也受到影响。政府合法性出现危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自愿的认同与支持出现了问题。政府出现了认同危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下降,对政府的支持减弱。政府的权威不再像从前那么的强大,政府权威开始弱化,公众对政府的认可与支持程度下降。政府决策和政府作为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政府的消耗大增。

政府权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政府合法性相互相成,相互作用。政府合法性出现危机,政府权威也不能独善其身,政府权威会受到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冲击。政府权威因政府合法性危机而消减。

(三)、社会公众对政府认同的下降

1、社会公众因期望受挫导致对政府政策认同的下降 社会公众的期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政府为了获得公众的支持往往会会做出一些超前的承诺,然而在现实中却不能或难以即时实现。政府的部分政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造成现实执行中产生偏差。这种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使得公众对政府政策认同下降。

2、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导致公众对政府认同的下降

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受各种因素所限,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可能相同,地区间发展的差异导致经济的不平衡。人与人之间也不可能同等发展,必定有部分人发展快,部分人发展慢。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先东部、后西部,先城市、在农村,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使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社会公众因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产生的经济地位的差距,而产生对政府认同的下降。

四、我国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一)、政治转型中现代因素对传统的挑战

1、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转变

我国政府的合法性基础由个人魅力主导型向法理主导型转变。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战争,使得其深入人心,领导者个人的魅力也展露无疑。中国共产党胜利后,新一届的政府也建立了起来,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便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众政治意识加强,政治生活水平提高,个人魅力主导的合法性基础受到法理性主导的合法性的挑战,并逐渐向其转变。

2、经济发展后对政治利益的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建设成果显著,相当部分公众的经济地位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谋求政治地位的上升。新的政治利益诉求必然会与旧有的政治格局相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新的政治格局的萌生与发展,从而对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提出新的要求。

3、国外知识的传入

改革开放,不但是“走出去”,而且也“引进来”,引进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文化的。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的东西,包括技术、方法、理念。国外的政治思想、政治名著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引进大陆。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政治,思考政治,对中国现有的政治格局进行思考。

(二)、社会转型中政府的超载及供给能力下降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政府职能进行相应的转变。全能政府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管得过多、过死、过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放权,社会生活需要有非政府介入的私领域。政府需要从管理为主的全能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

2、政府民意的下跌

社会公众对政府有着相应的期望,政府也有着相应的实际作为,而政府作为的实际值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值之间不是划等号的,两者之间总会有落差。这种落差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种落差的增大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跌,政府公信下降。

3、政府涉外事务的疲软

近几年来,我国同周边国家由于领土、领海问题时有摩擦。这时相当部分的公众希望政府有一个强硬的态度,甚至希望政府动用军事力量,然而政府总是理性的,往往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政府为了所谓的和平发展,会有一些妥协退让,态度总是温良有足而强硬不够。

(三)、社会转型中阶级阶层分化带来的结构性不平等的消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先东部后西部,先城镇后农村,一部分人先富,一部分人后富,先富带动后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异加大。随着这种差异的加大,原有的社会阶层受到冲击,有旧的阶层的消失,也有新的阶层的出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对政府合法性有着负面的消极影响。

(四)、实际运行中公共权力失控导致的政治腐败

1、公共权力的滥用 公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必须以其相应的责任为基本保证,责任为公权力设定了一种合同的界限,使公权力的运作成为主体所实施的一种负责精神的行为过程。拥有公权力的人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必然形成公权力的腐败。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2、公共权力的个人化 人才是公权力的实际载体,决定着权力的具体掌握和运用,而作为权力实际的主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虽然国家有着合理、恰当的机构设置、权力配置,规定了严格的权力使用程序和方法,但公权力主体在实际运用权力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不知法不懂法或自身受某种利益驱使,因而滥用手中的权力,出现公权私用,以权谋私,导致公权力的腐败。

3、公权力的不作为 公权力的不作为,是指公权力主体负有某种法定的义务,在应当履行或必须履行的情况下,却拒绝履行的一种行为方式。公权力主体受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时有罔顾法纪,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自己的职责,从而导致公权力的不作为。

五、政府合法性加强及政府权威重塑

政府合法性是政府权威的基础,因此政府权威的重塑需要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建设,要加强社会公众的认同感。我国政府要做到以下几点以加强政府合法性及重塑政府权威。

(一)、更新意识形态,建设文化政府 “政治文化作为长期形成的心理积淀,深藏在人们心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乃至支配着5人们的政治行为。”意识形态是对思想观念的实在化。政府要不断地开发和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

(二)、调整生产关系,建设富民政府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因经济地位而产生的社会阶层分化严重。政府要调整生产关系,平衡各阶层间的经济发展,缩小各阶层的差别,进而减少社会阶层差别对政府权威的冲减。

(三)、推动政治改革,建设民主政府 政府要获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就要加强政治参与建设,使得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政府政治之中来,使得公众成为政府政治的参与者。“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会让人们对政治生活

6给予正面评价,激发人们投身政治的热情。”加强政府的民主改革,使公众积极主动融入政府政治生活,而不是消极的应对。

(四)、施行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公权力的行使必须在阳光下进行,受到应有的监督。我国的公务员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公务员的政治道德水平较低,在使用公权力时,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因而政府要加大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一个廉洁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加强法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 一个良好的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维持。政府要加强法制的建设,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作为,不能想当然的为所欲为,要遵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整个社会在一个良好的秩序内运行。

(六)、加强权力监督,建设阳光政府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利则国民双赢,弊则误国害民。权力的使用应当受到限制,不能对其不加以限制,权力当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运行。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监控,避免实际运用中公权力的失控。

(七)、提高办事效率,建设高效政府

政府涉及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众的衣、食、住、行都与政府密不可分。公众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需要政府及时解决的问题,而政府则因为自身机构的冗繁及其工作人员的素质的影响,不能及时解决公众的及时问题。因此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改进,加强其办事效率。

(八)、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强能政府

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的今天,经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对较高。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社会道德,昧着良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公众造成生命及其他物质财产的损失。政府对此种行为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法商家加以严惩,树立政府的权威。

我国政府要切实加强新型政府的建设,建设一个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好政府,进而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和重塑政府权威。使社会公众能够自愿的认可和支持政府,从而减少政府决策和作为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

结 论

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是政府政治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合法性出现危机,政府权威也弱化了不少,政府决策和政府作为所需也在加大。政府合法性与政府权威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政治的难题和政府的困局。政府合法性的加强和政府权威的重塑对于我国的政府政治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美 阿尔蒙德等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政策》M.上 美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美 丹尼斯·.朗:《权力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俞可平:《政治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刘峰,于军:《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刘峰,于军:《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年版。

345年6月北京第1版。

6年6月北京第1版。

第五篇:维护司法权威政府权利保障是基础

提升司法威信政府保障是关键

论文提要:目前社会对政法系统“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有部分有识之士在急切关注中国法官队伍的现实状况,政府权力保障机制对法官职业的道德维护和人格尊严的保护机制正在完善。前几年从上到下只见给法院及法官施加各种压力,却不见高层出台给下边撑腰及解决实质问题的政策和办法。致使几年的司法制度改革,面临诸多的艰难、困惑和尴尬。此种情形危害我国审判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司法权威的提升。依法治国、司法公正在没有政府权利保障基础上的发展,是很难寻求切入点的。(全文共7200字)以下正文: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从产生时起就作为定纷止争的手段,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正是人类所公认的崇高价值,而公正的价值对于司法犹如生命与灵魂。可以说司法公正是现代法制的重要标志(摘自曹建明主编,《法官职业道德教程》第25页开篇)。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相关体制的转轨,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完善,多年来法院系统在接受了频繁的教育整顿后,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都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但社会各个层面上对法院审判工 作依然不是比较满意,“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的呼声仍然大量充斥在公众舆论之中。党政领导、权利监督部门把司法不公和司法不廉洁现象形成的原因索定在法院队伍建设不力和法官个人内在素质不高的原因上,在各种舆论的批评声中,司法部门和司法工作人员形象日渐萎缩。本来就未曾树立起来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在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的埋怨声中更难确立。为此党中央、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制定颁发了《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标准》及《人民法院法官行为规范(试行)》等等规章制度,来规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凡此种种约束,法院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范下,穷尽了一切可能,去消除司法腐败存在的温床和滋生的土壤。然而司法腐败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遏制。司法公正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甚远。因此近几年来社会有识之士,法律界权威学者和业内人士不得不把从规范内部干警行为的高压政策的落实转移到司法外部的制度和环境维护上来,寻推中国法制建设的突破口。读了2005年第5期《黑龙江审判》发表的贾玉敏《关于基层法院面临困惑的几点思考》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笔者赞同贾玉敏实事求事的调查作风和有感而发的文风,更加相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 义的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哲学理念。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的中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公正,人民法院作为一个载体,恰如是一台担负重任的载重汽车,法官尤如在高速路上行驶汽车中的驾驶员,除车本身具有载重高速行驶的性能外,必须同时具备平坦、坚实、宽阔的高速公路;必须有安全良好的隔离带作为防护屏障;还要求不能有人去破坏这些道路和屏障。只有这些外因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保证法官所驾驶的载重汽车稳步、安全、快速的驶向预定的司法公正的目的地。所以说能支撑起法院这台汽车正常、安全、快速行驶的外因素——政府权力保障机制的最大限度的落实,才是法院步入司法公正目标的落脚点和中国法制建设的关键点。为使这一目标的尽早实现,笔者从一已之管见略陈不成熟的想法,意见如有相左,还敬请各界人士批评和雅正。

一、政府应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根据宪法要求出台法官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民众把“公、检、法、司、安”均视为具有“司法权”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舆论导向,对此也是概念模糊。难免百姓遇事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而论之、一概而骂之。肖建国在《司法公正的基础》一文中曾论述“司法”的概念为:“主要是解决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法律争执,消除社会冲突和社会紧张关系;而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有赖于法院的维护”“在历史上司法和司法机关曾是 反对专利,对抗王权的一道屏障。负责监督政府,保护人民,同时也有效地保护法官。”这些观点说明司法权是有别于国家行政权和人大立法权的另一种国家权力。它要求这种权力必须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外。司法的任务既然是定纷止争的,那么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必然要求行为人保持社会中立的身份,行使司法权的结果必然是具有终局性,行使司法权的方式必须具有被动性(即不诉不理、不诉不审)。从上述的分析论证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人民法院的法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才具有这种权力和身份特征。同时这种权力应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的独立性相对于检察官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和监督权,其他机关行使侦察权而言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内涵的。也是检察机关和其他行政执法机关所不具备的,但目前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客观实际来看削弱法院司法权威的现象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检察机关的抗诉权利与法院公正司法权威相冲突,削弱了我国司法权的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但检察机关同时又依法行使着部分刑事案件的侦察权,又代表着国家行使刑事案件的公诉权。在检察机关同时使用这两种权利时,很容易对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混淆侵犯,使公众对检察机关的这种权利产生敬畏和依赖。一耽法 院的刑事判决内容与检察机关的公诉指控发生矛盾,检察机关就会依法行使抗诉权。这种抗诉权力的行使实际是国家一种权力对国家的另一种权力的公然蔑视和挑衅,也就是国家权利机关人为的用一种权力对国家最具有权威性的司法权的公然对抗。这种制度使得社会民众不再信仰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公正性,有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审判败诉后,不走上诉程序,而是直接到检察机关去申请抗诉。检察机关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不管个案对错,一律抗之。这种做法彻底的破坏了民众心中尚未曾建立起来的法律是社会正义的殿堂,法官是正义的化身的理念。因此国家立法机构应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法制建设的客观现实出发,分解检察机关的相关刑事案件侦察权。同时单独成立类似香港廉政公署式的机构,保持对国家公务员的弹劾和司法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由检察机关具体的行使法律监察权,且不得对法院之个案件裁判行使抗诉权。检察机关只履行法律规定的刑事案件公诉权,对刑事案件判决不服的可由受害人自行行使上诉权。维有如此,才能从国家权利体系中确保法院司法裁判权的权威性。

第二、法院系统经费地方化,法官任命考核地方党委控制体系,削弱了基层法院司法权的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任何个人干涉。” 而现实中我国各级地方法院的每一名有法职的法官均须当地人大任命。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的任职均需当地党组织考核后再提请人大任命。法院的工资待遇和法院的各项经费均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拨付。因此,法院的人、财、物,法官的晋级、任免等基本上由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控制。在这种的社会环境状况下,宪法所规定的“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的立法原意,不可能真正实现。在目前行政权利扩大化的今天,根据WTO对缔约国的要求,有些行政行为本来就需要用法律去制约,反而法院的司法审判权被地方政府很自然的地方化了。司法权被行政权反控的结果就是司法权被沦为地方政府行政行为服务的工具。例如有的地方党委要求法院“诉前服务”为企业追讨欠款;有的行政职能部门让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拓宽”工作渠道:抓“计划生育”法院上阵,“招商引资”法院有指标,包扶困难“企业脱贫”法院有份额,在道边广场“摆摊设点”搞所谓的“义务法律宣传”成为法院主动服务的标志;为相关行政部门要“土地租赁费”、“收供热费”等让法院提前“介入”。这种局面已是不可争辩的现实,这种做法也是社会民众和企事业单位对司法公正丧失信心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没有行政权利介入的诉讼中,面对不公正的裁决,当事人通过上诉、申诉有将案件纠正的机会,而一旦行政权介入,当事人几乎不可能有这种胜 诉和错案被纠正的机会。因为法院无法不屈从于这种政治强权。为了使司法审判权真正独立于行政权,尤其是地方政府行政权,可否考虑在法官任免上,除大法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外,其他法官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直接任命,非经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罢免。法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法院各种预算经费由全国人大审议后由中央财政足额划拨至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调拨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法院经费被挤占、挪用的可能性,才能支撑起整个国家司法权行使中的经费保证。法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才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的那样与其身份地位相符合,才能真正做到“高薪养廉”。一名法官如果没有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的搞审判,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动心思,不会为了强权而苦恼,更不会为经费不足而发愁,公正行使司法审判权,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政府意志以地方党委的意志方式出现,干预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削弱了法院的司法权威。

我国宪法规定是党领导一切。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必然接受党的领导。如何看待和认识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确实在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心中和被地方党委领导下的法院领导干部心中存在一个误区。例如外地企业诉当地企业购销合同案,本来当地企业理亏,而当地党委却要求法院作出有利于本企业的判决时,法院该怎么办呢?接受了这种指示,显然是违背了宪法关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不接受这种领导,宪法又明确的规定了人民法院的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依笔者之见,个别政府领导者的意志,特别是地方党的领导者个人为了局部利益,以党的意志方式出现,干预法院个案审判工作时,我们应该以服从法律,服从中央政府的法规为基本点。因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对司法工作方向性的领导上,而决不是对于个案的干涉上。党的意志已集中体现在宪法和法律中。而且,由于我们国家是党政合一制,地方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地方党委的二把手,地方党委同时也管理着大量的行政事务。因此,即便是党委出面打招呼、下指示,也要区分是党委的意图还是地方政府的意图。因此,服从和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司法机关的领导者和法官,首先要服从于宪法和法律,要敢于秉公执法、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第四、现行审判体制,司法体制阻碍了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司法职能,削弱了法院司法审判权威,司法独立,其核心内容就应该是法官司法审判权的独立。法院即使能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行使司法审判权,而法官确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不能独立于同行和上级,否则就失去了人们的司法独立的初衷,丧失了司法独立的本质内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联合国通过的《世界司法独立宣言》草案要求:“每个法院均应自由地根据其对事实的评价 和对法律的理解,在不受来自任何方面或由于任何原因的直接或间接的限制、影响、诱导、或干涉的情况下对案件秉公裁判”。“在做出裁判的过程中,法官应对其司法界的同行和上级保持独立”。“司法系统的任何差异都不影响法官自由地宣布其判决的权力。”这说明在国际社会,法官只有一个领导那就是法律。我国法官法的出台,对法官职业化建设和法官独立审判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令各级法官欢呼不已,然而十几年过去了,《法官法》除了给法官了“名份”之外,兴奋之余的沉默,不能不让法官茫然。法院系统体制改革,改来改去除审判方式和举证责任有所发展外,其余仍然是穿新鞋走弯路,机构设置不合理,法院管理行政化,管理体制不科学,法官审理案件依然是请示汇报老套路,这些客观现实严重地妨碍了法官独立审判的实现,这种体制的延续无法确保司法公平、司法公正。

二、高素质法官遴选制度的确立,是政府政治体制改革中不能不考虑的内容

法官是司法审判工作的唯一载体,法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法治的质量和司法公正与否的关键。而我国法官队伍现状是人才倒流倾向严重。国外法制发达国家,法官的选任程序是先做律师,后做法官。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许多优秀的有一定法学专长的律师大多都是法官改行,尤其是新的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能被统一司法考试录用的 人几乎百分之百去从事律师职业,而不愿到法院工作。因为在我国律师收入高,而法官不但收入低,而且在工作中要处处小心,工作压力大,晋升困难。在办案中,还随时有被错案追究挨处分的可能。如何根据我国法官队伍的现状去营造一个人人仰慕的法官职业环境是政府政治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我国法官队伍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法院队伍人数近30万人,在数量方面看可以说所谓的“队伍庞大”,而另一个方面真正从事审判业务的人却不多,且与目前增加的审判任务相矛盾。目前各地各类型案件成倍增长,而审判人员自2002年以来国家裁编减员后,许多工龄满30年或满50岁的有审判经验的老法官都被“一刀切”了。据统计,笔者所在林区法院在编36人中有8人退休,新补充大学生3人,尚有5个空编,因法院进人“门槛高”而无法补充入编。在职干警中约有50%的人员是从事司法行政、后勤的非审判业务性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审判资格。另有约10%的审判人员从事执行工作,真正从事审判的人员不足40%,而在法院审判人员中业务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员又基本上担任着院长、副院长、庭长等职,办案时间少或基本不办案。加之基层法院的法官整体素质不高,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多,多数是半路出家,基本不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其操守品行和司法水平普通受到群众质 疑,而真正在正规政法大学毕业的优秀大学本科生,因工资待遇低而不愿到基层工作,且目前在法院工作的一部分青年法官也试图通过司法资格考评跳出法院,法院法官队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已经显现。

(二)营造一个仰慕法官职业的环境和氛围是政府亟待提上议事日程的一个突出问题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招考十名高级法官,临近考试报名者不足十人。是什么使最神圣的司法职业对这些学者、律师毫无吸引力呢?

原因有四:其

一、法官不具有独立性。教授、学者进法院也不能依自己对法律的深邃的理解去独立判案;其

二、法院和法官的工作不具有权威性。任何机关,团体的负责人,任何媒体和公民个人,都可以对法院的裁判及到庭审活动妄加评判,甚至对承办案件的法官的人格品德妄加揣测,甚至诽谤。对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乃至极少数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的公然拒绝履行义务;其三;法院法官不具有公信力。原因是以前法官的任职条件并不比其他行业公务员高,加之有个别不堪懂法律知识的人混入法院后,不学无数,知识结构单一,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做出了不公正的裁决、裁判影响了法院的整体形象。另外,由于经费制约,利益驱动的原因,社会和公众对法院和法官缺乏基本信任感;第四、法官待遇低,法官一直按公务员的制度管理,有的地方还低于公务员,由于其人员相对固定,法官晋升的机会较少,相对同龄同资历的行政人员没有相应地位和身份。

如果法官这个职业在中国社会不被仰慕,法官职业不再神圣,那么一个国家的正常法律秩序将得不到最终维护,社会的正义将难以守护,甚至连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可能难于保障。因此现实状态下由政府出台相关措施,使人们对法官职业产生敬仰感,即是崇尚法律也是崇尚科学。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是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必须具备的人文条件。同时在强化司法理念上,由政府做正面宣传和引导,大力弘扬法官的追求正义的精神,解决法官待遇等等系统工作的运做,主要得靠党的领导,人大的支持,尤其地方政府部门在改变观念上的配合。

(三)结合法官队伍的实际建立高素质法官遴选机制是当务之急

如果经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个敬仰法官职业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固然对高素质法官队伍的产生非常重要,但这种人文环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因此结合我国法官队伍的现实状况尽快建立一种高素质的法官遴选制度,有助于将过渡时期法官的素质逐步提升,从而最终实现法官职业化、精英化。

第一、降低法律专业本科生进入基层法院门槛,让那些 有很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经上级法院考核后选一批充实到各基层法院,这样能较好地改变我国法官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并能给基层法院带来一些新的司法理念和法律文化观念。

第二、精减现有法官队伍,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法官资源,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从现有法官队伍中,遴选一批品行好,职业操守强、有一定司法能力和政治觉悟的人员担任主审法官,包括让目前各审判庭庭长及部分高学历的的法院领导结层人员逐渐摆脱行政事务,变为主审案件的力量,其余的有法职的法官作为法官助理,对那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由法官助理去做庭前调前工作,节约审判力量。

第三、实行任职公示制度,保证法官的品行良好和社会的公信力。法官除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深刻理解外,还应具有精深的法律知识,应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执法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这样的法官裁判的案件必然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对拟任的法官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既是将法官品行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展示,它将极大地提高法官任职的荣誉感、地位感、知名度和权威性,同时也将法官的业内业外的行为全部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利于保持法官良好品行的一贯性。

第四、实行法官高薪水制度,使法律追求者无怨无悔的 选择法官职业。实行法官高薪制,不仅是保障法官廉洁和良好品行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法官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其职业、身份、地位相符,从而足以使社会公众对法官这个职业产生仰慕感。在国家目前尚未对法官实行高薪前,法院自身应根据内部分工不同、对法官实行大差别的待遇倾斜。让工作在第一线的法官与非第一线的人员有收入的差距,从而使法院内部人员从心灵上产生触动,促进其他人员学法律知识,主动请求搞审判。

当法官独立审判制度基本建立,当公众和社会仰慕法官职业的人文社会环境基本形成,当政府的职能支持作用真正彻底发挥出来,一支真正职业化、精英化法官队伍可望在我们的下一代产生、那时依法治国的春天就会真正到来,司法公正不再是我们的呐喊,而是盛在千万耕耘者手中灿烂的硕果。

下载权威政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权威政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权威解读政府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

    权威解读:政府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王悦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读书笔记领导权威范文

    领导权威 读书笔记1、 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区别是,管理活动以既有的权力基础和渊源为前提,而领导活动则需要在这之前把权力 创造出来、争取到手和维持下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语文权威期刊

    语文权威期刊 期刊名称 期刊CN号 文种出版状态 详细信息中学语文教学11-1277/H 汉文 查看中学语文42-1021/G4 查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61-1031/G4 语文教学之友13-1044/G4 查......

    权威智商鉴定

    权威智商鉴定弱智弟捐肾救兄连续报道古新城兄弟“你是我兄弟”的故事继续在羊城发酵,权威智商鉴定。两天来,很多好心市民纷纷上门探视、表达捐款意愿,古家目前已经收到两万多元......

    浅论基层领导权威

    基层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文秘部落,基层领导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一支领导队伍。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

    浅论基层领导权威

    基层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基层领导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一支领导队伍。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能否......

    权威心理期刊大全

    心理学期刊简介一、国内心理学期刊简介 1.《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

    敢于挑战权威

    敢于挑战权威 哲学教授告诉动物们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造起。但“井底之蛙”却反驳他,因为打井便不是从底层做起的。青蛙之言不无道理。 教授是众人眼中的权威,而青蛙则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