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童趣为作文标题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
李振凯油画作品《童趣》 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天空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安闲地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1]
注释
1.余:我。2.忆:回忆,回想。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4.张目:张大眼睛。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8.细:仔细。9.纹理:花纹和条理。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它)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15.则:那么,就。16.或:有的。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jǐng),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23.作:当做。24.观:景观。25.唳(lì):鸟鸣。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28.以……为……:把……当作……。29.林:森林。30.砾:土块。31.壑: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地东西。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40.数十:几十
41.之:代词,它指癞蛤蟆。42.驱:驱赶。[1]
词类活用
通假字和多音字 通假字 :
1.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多音字 :
1.虾:通“蛤” há 虾蟆 蛤蟆 xiā 对虾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 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3 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4 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2] 古今异义词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特殊语句
1、倒装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
(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3]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谋士(为官员出谋划策的人)。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4]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浮生六记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原有六记,今存前四记。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5]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文章中心
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
主题:作者追忆了童年生活中细致观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要想拥有童趣,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生活,拥有想象力和爱心。三个画面: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观虫斗,驱蛤蟆。
文章特点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童趣,即儿童的情趣。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围绕的是“物外之趣”。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童趣》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善于思考,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同时,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文章分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6]
四、拥有物外之趣条件 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②、富于想象和联想
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7]
五、第一人称
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有兴趣。
第二篇:以“感恩”为标题的
感恩父母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感恩的人。有的感恩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育之恩;有的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有的感恩朋友,感谢他们的友谊之情。而我要感恩的人是一直默默支持我,鼓励着我,疼爱着我的人——我亲爱的爸爸。
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爸爸总是鼓励我: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记的有一次,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我突然想学骑自行车,但又不敢骑,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问我说:“你是不是想骑自行车?”我说:“想,但我不敢骑。”爸爸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说:“上次我偷学骑自行车,因为没有控制好车把,就一下子撞到树上,幸好没有什么大碍,所以我不敢再骑自行车了。”爸爸说:“这可不行,你要学会相信自己,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呀!这次有我在后面扶着,肯定没事的,放心吧。”听了爸爸的话我充满了信心,我骑上了自行车,爸爸先是在后面扶着,细心地传授技巧,等我慢慢地适应了后,爸爸就松开了手,让我一路骑车回家去了……自从这件事以后,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行。
记得还有一次,我妈妈在加班,爸爸带我在看电视,我一下子感觉我全身无力,肚子好疼,就叫爸爸,爸爸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好烫,发烧了,于是,背起我就往医院去,我当时一直都很模糊的,直到看完医生,好点了,才知道是爸爸背着我走了30多分才到医院的。我好感动。心里在想,我以后一定听话,不让爸爸妈妈为我再操心了。
如果我是一株小草,那爸爸的鼓励就是春天的雨露;如果我是一棵树苗,那爸爸的鼓励就是滋养我的土壤;如果我是一只蝴蝶那爸爸的鼓励就是飞翔的翅膀!
我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关心和帮助,我永远感恩父亲。
第三篇:以回家为标题写作
以“回家”为标题
【堂上作文题目】
请以“回家”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1)自主立意;(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是“回家”。写作前应该准确理解题目,注意以下几点: • 文中有对“家”要有准确的定义。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家,如三口之家、故乡的家、城市中的家等;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中的家,如精神的家园、游子回家等。
• 表达出“回”的内涵。即离开了“家”,发现失去了什么,要回去在行文中落实“回家”二字。• 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性散文。
【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学生的文章出现了偏题,谈到了与回家有关的东西,但写到最后我们就发现了一个 道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例如:
珍惜家庭的种种温情;回家的路越长越好,放慢回家的步伐,留心沿途的风景; 回家因为有她/他;想起妈妈或爸爸的爱;我的三个家(学校、宿舍、家); 常回家看看,尽尽孝心 【优秀范文】
回 家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3)班 徐盈紫
当我,面对这深深浅浅,坑坑洼洼的古城墙。我用手指抚摸这斑驳的伤痕,风化的痕迹。风化的痕迹在我手中留下,星星点点,我知道,我已经回家了。
当我,细呷这三分春色,尘土和流水中,衬出竹叶斑斑,翩翩而落,朦胧而起,镶在瓷杯中的香茗,雾气氤氲成画,苦涩甘甜,我知道,我已经回家。
当我,翻开这些昏黄,体味“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悠闲,“ 惊起一滩鸥鹭”的娇憨,随着“寂寞沙洲冷”的心碎,跟着“俯仰自得,游心太虚”的自在,一卷古籍细思量,恍恍惚惚,我知道,我已经回家。
而平常,我们在哪?
漫无目的地流连在纷挠的时代。时代给我们的双腿上了发条,我们挣扎着前行,沾染时尚流行。现代生活用缤纷的色彩蒙上我们的双眼,摸爬滚打,只顾冲个头破血流,在急躁中乱蹦乱跳,直至跌倒在地,再也无法前行,我们悲伤汹涌而出。时代的激流冲刷着每一个,我们逐渐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我们乘着一叶扁舟,逆风而行,筋皮力尽,孤独滋长而生。
我们都忘了,忘了岸边上,有一个家,等待着你的回望。它是传统,是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筑建五千年的精神家园。
博人眼球的韩流文化,街边建筑的乱搭乱建,大行其道的浅阅读潮流,日日更新,刷新看人们的眼球。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几经风雨,几经破败。我们是否早已忘记了都江堰上的李冰,用智慧换取四川盆地的富饶;我们是否忘记了苏东坡,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宋代伟人留下无数的文字财富,供我们赏读;我们是否忘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原来,这快节奏的社会,还存在这样一片古色古香,宁静优谧的家园,庇护我们伤痕累累的心。
佛曰:“堪破,放下,自在。”
而现在,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让我们堪破尘杂,暂时放下,城墙边,茶香伴,捧起古卷细思量,自在于传统文化的家园——共同回家!
【点评】本文深刻理解了“回家”的内涵:在纷繁烦挠的时代里,放下尘杂,体味自在,在传统文化中细细品味,从而使身心回到心灵的家园。文章立意新颖,文笔优美,内容丰富,化实为虚的写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学生独特的人生感悟。文末一句“佛语”点透文意,令人久久品味。(指导教师:刘文岩)
回 家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1)班 罗嘉雯 只是你们忙于东奔西跑得太累了,忙得差点丢失了自己,所以,回归精神里的家吧,守护那片,还属于自己的地方。——梁实秋
卢西安〃弗洛伊德说过:“艺术家不需要成为名誉的囚徒,风格的囚徒,大笔财富的囚徒。”这位近代史上的美术天才,把英国女皇二世,画成一个体态臃肿的老妇人,不论世俗的眼光如何看。正是这种精神上的放达自由,真正意义下精神上的回家,使他的作品在其他画师千篇一律的“附庸”下脱颖而出,成为皇室最有争议的收藏品。其他画师的单调思维下的蓝图,没有一丝惊羡,因为他们只是随波逐流,在世俗眼光下,“虚伪”地作出这幅画像。
世界潮流席卷而来,跟着它,或许会得到暂时的满足感,却不知已被刀斧手剜去最宝贵的内心,荡入可悲的境地。
文天祥如果选择了投靠敌方,苟且存活,而不是选择回归精神的家园,他也无法“留取丹心”来“照汗青”,也无法留下浩然正气的形象。
陶渊明如果选择了为名利富贵在官场上打滚,而不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回归精神的家,他也无法吟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将无法悠然自足、无忧无虑地在田间生活。
谭嗣同如果选择了逃往国外,而不是选择流血以祭变法,为国捐躯,他也无法“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也无法回归自己精神的家园。
断鸿声中,立尽斜阳。屏息凝远,浅听风吟。属于自己本真的东西,如果被作为名利的交换物,一旦失去,便悔之晚矣,因为现实中没有“第八号当铺”。
“我不穿不喜欢的衣服,不唱不喜欢的歌。”歌手阿黛尔如是说。同样,忠于自己的内心,恪守自己的净土,在上面镌刻属于自己的印记。即使仅拥着表面斑驳的梦想,也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名利亵渎的印记。
那,可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回来吧。
【点评】主旨明确,思路清晰,素材丰富,文笔优美。但文中第3段的过渡句,和下文内容关联不紧密。另,后文中的举例在“义”的角度上展开,涉及到的面受到限制,可以更广阔一点。(指导教师:卢潮应)
回 家
广东广雅中学高一(14)班 李知真
放眼望去,星星点点的积雪从眼前向远处漫延。这雪色近看虽疏离,可绵延起来却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挂在纤细的枝头上,落到山脚的水库边,像是要融进去一样。蓝得明净的天,被航船拨出褶皱的碧绿水面,还有清甜的香氯,竟是从雪中弥散来的……那不是雪,那是白梅的芬芳。
不久前和朋友去赏梅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不经尘世污染的画面。不过有的朋友,一面欣赏美景,还不忘发微信、发微博。我笑道:“有这么急吗?电子产品先放到一边嘛!”朋友答道:“发照片让别人知道,这才有意思!”
回程的时候,大家都很劳累。我倚着车窗发呆,突然想到一则很久以前的新闻。大概是说,儿女回家过年时顾着手机,吃饭也发此,缺少了和亲人交流。这和刚才的情景放在一起,我不禁产生了奇怪的感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景点回家去,倒不如说是城市里的游子回到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又回到城里去。而在我们回“家”的时候,还是不能割舍下现代化的手机。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早就脱离自然摇篮的人类谋求远大的发展而建立起城市。在骄傲地矗立的钢铁之城中,总会有一些安静而柔软的时候。我们在来自“家”的月光、花香、美味、照片事得到心灵的安慰。不论我们现在的环境是否被污染,尘土是否飞扬在空气中,总有一个远方的“家”,是我们可以回去的。那神秘的自然之力,远方亲切的呼唤,刻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永久地传承下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先人从自然中得到无尽的宝藏,那是家的庇护和温暖啊。
尽管自然是人类的家,我们却无法倒退到完全与自然和谐共处,亲密无间的时代。文明的前进中,“家”已经被伤得太深,就算再道歉也无法弥补。爱护环境的意识在新时代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的观念组装进了飞快的列车中。而在人们忙碌工作之余,总要到自然中放松自己。而这些,全都是为了和“家”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所做。总有一天,人将会化为泥土,回到自然的怀抱。在印度,恒河就是许多人最后的归宿。在他们的意识中,神圣的自然是慈爱的,葬于自然便是从何方来,归于何方。
回家,这轻轻的话语,却有无尽的重量。无论身在何方,永葆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也是精神上回家了。【点评】现代生活让我们忘记回到自然的“家”了!这一思想主题,表现出学生对“回家”这一个词深度的思考。文章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自然生发对“大自然的家”的失去的思考,语言流畅,行文自然,耐人品读。(指导教师:刘文岩)
第四篇:以单位实习报告为标题
以单位实习报告为标题
20**年*月起**同志在我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单位实习报告范文。在这短短的实习时间里,他做事积极主动,在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同。
在工作上该同事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实习期间,他主动要求到各科室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她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企业管理科、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科室人员的交流,他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实习报告《单位实习报告范文》。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在学习上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在作风上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总的来说在这段时间里该同志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第五篇:以“有风吹过”为标题的作文
有风吹过
[写作提示] 话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就是要读懂、分清导语对写作的提示与限制。导语的第一部分提示:“有风吹过”的风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可以写自然风;“虚写”可以写有象征义或比喻义的风。同时还提示“有风吹过”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积极的影响指“有风吹过”,能使白云飘悠、花儿绽放,能抚平创伤、催人奋进等;消极的影响指“有风吹过”会使阴雨绵绵,掀起巨浪,会触痛心事,让人懈怠等。导语第二部分则提示“有风吹过”的四种结果:带走一些,送来一些,改变一些或有些依旧;还提示可能引起人们的态度变化及对“情与理”的感悟。导语对写作的限制是:必须先写“有风吹”,再写“有风吹过”可能产生的影响或结果;写“风吹”是铺垫、蓄势,写“风吹过”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这个话题的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必须“化大为小”,多角度拓展思路。
实写“风”,可以写自然界的四季风、东西南北风,微风、狂风,暖风、寒风,海风、山风等。虚写“风”,可以写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心、党的关怀似春风,可以写同学的误解、嘲讽似冷风,可以写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似凛冽的北风。虚写“风”还可以由“风气”“风潮”“**”“风言风语”“风浪”等展开联想:写“流行风”、“抢购风”、“学雷锋之风”、“全民健身风”、“腐败风”、“网上聊天风”、“少年写作风”、“奥运风”、“世贸风”、“西部大开发的飓风”……
“有风吹过”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春风拂过,可写大地回春,万物充满生机;秋风吹过,可写田野金黄,枫叶的火红,果实的丰硕,农民收获…… 母爱的暖风拂过,可写内心满载的感动;师爱的暖风拂过,可写重又点燃奋进热情;党和政府关怀的暖风拂过,可以写满怀感动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少年写作风”吹过校园,一阵莫名的冲动后,更多的学生在认真反省,放弃投稿,继续做书虫,写作赶不上韩寒,学习成绩不能输给他!
奥运雄风由海外吹来,吹笑了眼睛,吹红了心灵,吹响了中国北京胜利的号角。
“神舟五号”成功飞行的热风吹圆了中国的飞天梦,吹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
这个 话题最适合写夹叙夹议类文章。可以写自然界的风如何吹,风吹过后自然界的变化等;可以由某种自然风写起,再过渡到写类似这种风的相关事;还可以直接从抽象的风写起,先写某事如何盛行,再写事后对人情感的触动或带来理性思索等。文章要构建两个板块:先写“风”如何吹,再写“风吹过”如何,为使内容丰厚,最好能用几件事表现某一板块,以便形成对比或层进的结构;同时注意描写“风吹”要生动形象,写“风吹过”抒情要自然,说理要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