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鲁克的28条格言
德鲁克的28条格言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还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
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鲁克论管理本质
作者: 那国毅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教授
德鲁克认为,管理从根本上来说 , 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第二篇:德鲁克关于有效管理者的20条格言
德鲁克关于有效管理者的20条格言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executive. “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Know :Thy :Time”if he wants to,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no matter how junior,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rase,“top management”. 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ut up with weakness.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They focus on op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e’s own effectiveness.、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the effective 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They concentrate their own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at of their organization-on doing one thing at a time,and on doing first things first.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To commit today’s resources to the future.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will slough off an old activity before he starts on a new one.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Concentration-that is,the courage to impose on time and events his own decision as to what really matters and comes first.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Effective executives do not make a great many decisions.:They concentrate on the important ones. 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They want impact rather than technique,they want to be sound rather than clever.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The first question the effective decision-maker asks is:“Is this a generic situation or an exception?”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One has to start out with what is right than what is acceptable.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A decision will not become effective unless the action commitments have been built into the decision from the start.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People do not start out with the search for facts,they start out with an opinion
第三篇:德鲁克报告
现状:
优点:1.思想比较开放,不局限于德鲁克书籍。社员们将tl 发展成各种形式,如:
看电影,组员自选话题,组内统一确定话题等。前几天,在德鲁克联合活动,根据上海商学院的报告,他们仍旧局限于读德鲁克书籍,书名我忘了。但你
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有什么不好,只是想说明我们嘉德协社员思想比较开放,与发展潜力。
2.社员能踊跃给社团提出问题,如对于tl 只局限于-非盈利组织-,很多人都积
极提出不同看法。
3.活动形式多样化。如前期的地铁的士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讲座,上海五校联
合活动和近期要举办的城市海报设计大赛也是不同形式的活动。
4.tl 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优点,这是我们社团的标志性活动,是完全区别于其他
社团的活动,说白了就是别的社团没有,我社独有。
5.在校外有锐哥全力支持,为我们答疑解难,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嘉
德协。
缺点:1.社团分工不是很明确,如很多人现在可能也不知道我们到底分那几个部。我说一下,我们分学术部,项目部,总务部,外联部。
2.社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很明显,就不用举例了。
3.很多社员对tl重视度不够。
收获:1.交到很多朋友,互相取长补短,前几天,我电脑坏了,对电脑维修我一窍不通,卢
玉峰,信管专业,帮我修好;海报不会做,有学习设计的林志刚帮我,还有在联合活动中交到的其他学校的朋友,在我们社团我真的获得很多帮助。
2.活动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开拓视野,也给我提供很多机会。如地铁的士不仅让我脑门大开,还让我有机会进入这个创意团队。
3.Tl 收获就更大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做presentation 的能力,也让我性格开朗
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管理思想,如要重视人才,要注意企业文化;学到了很多商学商学上的名词,如融资,坏账,供应链等,还有在dyc上学到不少知识。
4.最后就是锻炼了自己。
建议:tl形式分看电影,组员自选话题,组内统一确定话题,如果把读德鲁克书加进去就大
概4种吧。前几天在联合活动中华师大提出他们计划让社员进入高中,管理他们混乱的社团,以实践的形式学习管理。我想我们tl或许可以加入一种实践性质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围坐在桌子旁,这样我们有5种tl形式了。
未来:我们社团的主题-管理思想永远不会老,所以我们社团社员会员源源不断。我们社团
还是很有潜力的。
第四篇: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曾深情回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们。“伟大的心灵必然遭遇不凡的际遇。”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并对他以后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
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领袖,令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拥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彼得·德鲁克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先生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先生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并把目标管理确立为一种管理体系.应用和推广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一、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德鲁克在提出目标管理时,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他认为.目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但他构建的目标管理体系十分系统,详细阐述了目标管理成功的条件、实施的步骤。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体组织成员的参与在组织内部要形成浓厚的参与意识,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
第二,组织内部顺畅地交流和沟通。每个组织成员要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高层管理者的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在各个单位的全体管理人员中间必须有一种‘思想交流’,只有当每个应当作贡献的管理人员明白单位的目标是什么时”.才能够成功的实施目标管理。
第三,给予组织员工以最大的鼓励。目标管理要求每个组织成员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在承担和完成各自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目标管理实施的成功。所以.要支持、保护和鼓励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
第四,要对组织成员的工作业绩有信心。要充分肯定每个组织成员的能力,用Y理论的观点看待组织成员.充分相信人的本性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自治、愿意上进和发展,这也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首要条件。
第五,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领导力。例如,要对人、财、物以及工作过程这样一些实现目标的手段具有控制权,确保目标管理取得成效。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确立目标、实现目标和成果检测,其中.“确立目标”是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立目标的有效方法是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是什么以及衡量的标准。他提出的这种衡量方法一般都是软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只对衡量
市场地位拥有足够的手段,对其它的一些领域只能表现一些意愿而已。”
二、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创新点
第一,之前的管理学家都认为目标是行动的基础,与组织的计划密不可分。德鲁克进一步澄清了,二者的关系,他认为,组织的目标先于组织的计划,只有在组织先确立了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够合理地作出各种计划
第二.在德鲁克之前的管理学家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思想都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并不是以“目标”为核心的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而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概念,是一种管理哲学,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第三.在德鲁克之前的管理学家认为组织中的“目标”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并没有向组织成员提出过多“目标”方面的要求。而德鲁克认为,组织成员对目标并不清楚,对目标的理解也不深刻。甚至是模糊不清的。目标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把组织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上来.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中的普遍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目标”的分解.进一步转化为个人的目标和个人的责任。德鲁克之所以如此强调组织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就在于使每个成员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标明确任务、承担责任,只有组织成员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才能够为组织更高效地创造业绩。德鲁克就是把目标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激发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勇于承担责任,把目标当成是落实责任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是与之前的管理学家提出的有关“目标”思想的本质不同。第四.前人在关于“目标”的思想中基本没有论及目标与管理者的关系,德鲁克在提出组织目标后,还对管理者提出要求。他把管理者看成是实现目标管理的一个关结点。所有组织成员都应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个人目标是为了组织总目标的实现而设定的,这就需要在组织中形成一股力.使所有成员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共同努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把所有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这是首要的责任,也是经济论坛一个重要的目标。管理者既要使所有组织成员明确地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以及为r实现这个目标每个成员具体的单个“目标”,同时,管理者自身也要明确地了解每一个成员的需求,促进成员需要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比前人更强调协作,无论是成员与组织之间,还是成员之间.德鲁克都强调要为组织共同目标进行协作。目标管理本质上强调的就是一种协作关系,厄威克曾说过:“除非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无理由要求人们进行合作,也无理南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德鲁克正是通过制定目标,把每个成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上.经过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第五篇:德鲁克读书笔记
德鲁克读书笔记
只有社会目标、单位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个人的存在才有价值。让人拥有地位并发挥其在合理范围内的职能,才有社会意义。否则,就是从母体中剥离的孤儿,是找不到归宿的流浪汉。不要让人们决定他的命运,使他毫无抵抗之力。
怎么办?让他成为能够了解别人和世界的人,也就是让他获得自我主宰的权力,能对别人有所了解,成为叙事主体。
管理者不要一味安排别人,而是给出一块田地,让教师自己去耕地。
否则,教师就像一个盲人,被关在一个没有阳光的房子里,玩着一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游戏。
《马太福音》第七章说:“凭着他们的果实,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对于管理组织来说,通过组织的成果来认识组织,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在教学管理中,这种成果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呈现的过程。组织的成果就是有效益的教育过程。而非浮华的应景和堆砌的材料。
在人文化的背景下,警惕绩效需求的丧失。组织是需要绩效的,比如:学生表彰会有没有打动、激励学生的心灵,这就是绩效。课堂合作小组的建设,有没有和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问题相联系?这就是绩效。防止绩效的理解窄化。
提高绩效,从人力资源成本来说,就是找出每一个员工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优点。
员工不是被压迫的就范。需要给出一个理念:每一个都需要用管理者的态度审视自己。让哪怕最普通的员工,对待自己的职位、自己的工作,要和经理人一样。
自己成为自我的管理者。
我们虽然学习到很多人文知识,或者取得很高的头衔,但最终的根本是在效益方面显现价值。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玄虚文字和空头名衔。
同样在教育管理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创造动人教育故事和完美教室的人。
管理不仅关注当下,管理更应该决策和把握住“已经发生的未来。”
“已经”说明现在的决策,“未来”则是可能的后果。
只有预先洞察后果的可能性,才会胸有成竹。尤其对于坏的结果,有充分的考虑。
创造大众参与式的民主,就是让组织独立自治,各司其职。组织自主运转,能够使组织和个人获得自由和尊严。
但也绝不是无监督的一盘散沙。在规则要求范围内运行是基本的底线。
管理的核心业务是价值观、愿景和前景,这也是我们在管理中需要担当的新角色。其余则可以“外包”,唯独核心业务不能“外包”。
这是我们前进和区别于别人的标志,也是丛林法则下生存的致命武器。
德鲁克告诉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有:组织结构以及成员间的关系;组织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联合经营;组织的研究、设计和创新工作等。
重塑角色就是改变价值观。
留住那些能够产生高效益的知识员工,是当务之急。他们是“资产”而非“成本”。所以,在人事安排上,也应该有所考虑。
即使在组织内部,也需要进行有条理的“放弃”,不能因为无关大局的管理链条,耗费很多精力。当组织疲于应付某些事情时,需要进行冷静的梳理,适当减负。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不能束缚在无关痛痒的事务上。
让资源从无效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让有能力的人施展才华。
解放生产力,就是不束缚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不让员工疲劳的怨声载道的做无意义的事情。
如果一个组织富有精神,那是因为它的最高领导者精神崇高。
德鲁克告诉我们:“领导者必须正直。”组织的精神是自上而下建立的。
管理者既需要拿出宏观架构,也需要拿出细节的行动方案。
否则,我们要么是不切实际的“理论家”,要么是计较技术的“工匠”。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学校获得的成就和社会认可度。既包含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包含学校教育的丰富生活。
德鲁克自称自己是一个生态学家,认为:“社会生态学是一门实务,就好像医学或法律,或是自然环境的生态学。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延续和保存,一方面是要变革和创新,并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它的目的是在动态的不平衡中,创建一个新社会。只有这种社会才能同时具备稳定性和凝聚力。”
管理的境界是要重视为他人做出贡献,而不要只想自己取得成功。
2010年12月6日19:20
当企业、学校运行或者变革时,必须根植于社会现实,也就是德鲁克所说的“组织的管理必须植根于社会本质的、可预见的变化趋势之中。”
不分析社会形势,以及其基本趋势的变化,组织将变得虚弱无力。
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学科或专业。
所以,试图通过读书来提高真正的管理能力,是不现实的。将自己投身于现实管理中,是正确的路径。
管理水平是通过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知识。
在学校管理中,不要把学校当做自己私下想象的“假定试验”。学校管理和企业一样,也需要经理人和管理阶层。
千万不能把自己当做企业的家族领头人,然后带几个帮手,这样就是手工作坊。最终会被淘汰。
建立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是一个方向。
对于学校,建立职业校长、职业管理团队,或许是一个方向。
德鲁克这样告诫:“老福特的失败,不是出于他个性和人格,而是出于他拒绝接受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经理人和管理阶层的观念,经理人和管理阶层是一个企业能够开展工作并成功经营的基础,而不仅仅是‘老板’派来的‘代表’”。
最好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实践,而非临时性的发挥。
这种系统管理理念还必须尽快传达给员工,减少理解的“误差”。
在变革中,维持变革与稳定的平衡很重要。
对于学校来说,采取新的举措前,弄清楚是“改良”还是“改造”十分重要。否则,我们自己会把握不住分寸。
保持持续学习的一个关键是:学会进行预期结果的理性分析。这样才不会盲人摸象。
虽然企业需要盈利,对于民办学校也是如此。但千万不能丢失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在一个道德社会中,公共利益必然依赖于个人品德。
公共利益决定着个人利益。这是管理行为合法的基础,也是管理人的首要坚持职责。
虽然我们从事着经济行为,但经济行为、经济制度和经济理性最终是为实现非经济因素服务的,也就是为实现人类或者社会目标服务。
从这个视角看,没有单纯的经济活动。否则,我们会成为经济活动中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