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班级音乐小团体
【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给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艺术基础教育,较以往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一度少儿学习乐器热潮的兴起,全国各省、市、地区业余舞蹈、器乐考级不断升温;在普通中小学校已产生了许多不同级别的“小乐手”、“小演奏家”、“小舞蹈家”;一些中小学校也以艺术特长生名义广揽生源。以上这些情况都无不说明,当前学生越来越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自我。
然而,在全国也还有许多中小学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开设大规模的音乐团体活动课。有的中小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团体活动课,活动却又很不正常。他们有的只是为了迎合学校某些项目的验收,应急来一下蜻蜓点水,也有的是为了学校某个庆典,需要音乐团体来张罗门面,临时来两下花拳绣腿等等。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增添几许忧虑!
【提出论点】
本文所探讨的“音乐活动课”既能解决某些学校没有专门教室作为训练场地的问题,也能避免某些学校因为师资不足不能长期训练的问题。
“音乐活动课”它在班级的常规学科时间进行,根据该班学生自身条件组建起来,4—6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是舞蹈、朗诵、葫芦丝、竖笛、口琴,甚至可以多种形式组合。这些小组种类各不相同,适合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小团体。当有演出或比赛时,又可以随时将各个班级的音乐小团体整合起来,既能保证音乐团队的基本音乐素养,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普通中小学校的常规学科教学中开设“音乐活动课”,是对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空间、更好地发展中小学生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 开展音乐活动课要做哪些前期准备?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小组活动课正常化,高效率,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召开一个“如何搞好音乐小组活动课”的专题班会,确定小组类型及相关人员。
大型乐器学校购置: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条件及需要,对于一些打击乐器和一些大件笨重乐器,可申请由学校购置;
小型乐器学生自配:如琵琶、二胡、小提琴等等,由学生自己选择购置,这样既便于乐器保养又便于学生学习,还可以为学校节省开支。
二、制定音乐活动计划,讲求实效
★
1、制定活动课活动章程,实施考勤奖惩制度。
将音乐小团体设立团长、声部组长,指挥;制定排练规则、演出条例、乐器管理方案等。
★
2、制订活动课活动计划。
活动课有了活动计划就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抓住活动重点,解决难点,使大家在整个活动课中,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活动?
一、“音乐活动课”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班级的这些“小乐手”、“小演奏家”、“小舞蹈家”。他们内心也非常希望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可常常因为害羞,或者是没有同学跟他们搭档,不习惯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
其实我们教师大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有才艺的学生,由他们引领,让更多班上的学生融入音乐学习的潮流中来,可以在班中创建舞蹈团、葫芦丝团、竖笛队、口琴队,甚至可以将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也组合起来。
二、“音乐活动课”活动内容是多层次的,对于班中“小乐手”、“小演奏家”、“小舞蹈家”们高低不同的级别,音乐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划分: ☆
1、层层递进,以高带低
高级队员领中级队员,中级队员带初级学员 ☆
2、一步一脚印,阶梯式提高
挑选适合于音乐学习发展不同层次需要的乐曲进行训练。
三、“音乐活动课”表现形式是立体化的。
☆
1、在班级中表演,由音乐老师进行指导提高
☆
2、同年级的不同班级中表演,音乐课或者班队课的时候,请一些活跃的表现较好的音乐团队进行展示,对于不同班级的同类乐团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
3、跨年级表演,在不同的年级中有些乐团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可以将这些小乐团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展示,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对他们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活动课”专业教师把好学习关。
☆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乐器演奏知识。
由教师介绍每件乐器的性能、特点及演奏法,可以请班中有乐器专长的学生进行演奏示范,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乐器的定音调弦以及乐器的保养、维修。
☆
2、培养学生学习乐谱的编配、作曲知识。小团体活动要有适合于该团体演奏的乐谱,但是在实际活动中由于受各中小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所组建的小团体从规模到演奏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就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乐队的演奏谱。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就必须教学生学会对一些乐谱作些必要的调整与改编;
☆
3、培养同学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们能根据乐队活动的需要协调好小乐队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加强与班主任等有关方面的联系,以及协调好小乐手们之间的配合;能及时正确地把握好小乐队排练、演出中发生的不利因素等。
☆
4、做好活动记录。
小团体每次活动都必须对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对每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必须及时地做出小结,以便在下次活动中贯彻执行。特别是对活动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必须认真总结,拿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处理到位。
☞ “音乐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表现形式。
(1)教师点名表演:根据课堂需要,由教师决定哪个小团队先表演。(2)击鼓传花式:教师做鼓手击鼓,团队代表传“花”,接到花的小团体上台一同表演。
(3)主持人报幕式:各音乐小团体准备一个节目,由主持人按照节目单顺序依次报幕,学生团体按顺序表演。建议低年级学生采用前两种形式,中、高年级可适当选择第三种形式。
二、活动要求:
要求人人参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以教材内容为主,自选内容、自选表演形式、自选节目负责人。在音乐课时间内自主排练,最后将排练内容做一个展示。
三、活动内容:
节目范围:自选或改编本学期教材内容,也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演唱形式自定,可以小组唱、表演唱、大合唱等。
2、节目形式:吹、拉、弹、唱、跳、诵、音乐剧等。
3、节目人数:根据节目需要自由搭配,可以多个小团体合作完成,团体成员每人参加节目一个或一个以上。
四、活动安排:
1、教师方面:在开学初制定“班级音乐小团体”活动方案,提前布置任务。在学生排练过程和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为学生的排练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帮助,做好学生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2、学生方面:
(1)演出地点可选择音乐教室、舞蹈室、或学生所在班级。
(2)每班推选主持人1—4名。负责节目主持、撰写主持稿,还有统计本班节目的数量、内容等等。
(3)演出时邀请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可以请家长一起观看音乐小团体的演出。
(4)有条件、有能力的班级制作音乐会的录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份。可设计服装、道具,制作节目单、邀请书,并对音乐会会场作环境布置。
1、☞
第二篇:班级小团体
班级小团体
积极的:
中间的:
消极的:如反班级型,不利于班级的建设,他们的情感与班级体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他们的行动对班级的荣誉有着极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存在还会影响一批有着消极情绪的学生的锐化,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这些团体中的学生往往仗义、讲义气,胆大,敢为他人之不敢为。而他们只是借一种另类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本身并无恶意。
形成原因:共同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相近;父母是同事…..满足一个共同点:有共同性的或互补性的心理需要(内部原因和动力)
班级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有几个特点:(1)向心性:一个小群体,往往有一个大家比较“信服”核心人物;(2)排他性:小群体一旦形成,对其他小群体就有了无形的“屏障”;(3)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4)竞争性:非正式小群体有一种优越感,希望超过其他小群体,因而时常有矛盾发生(5)散漫性:非正式小群体一般依靠习惯的力量和“约定俗成”的规矩约束,常与班级体步调不一致,比较散漫。
我们要区别对待班级小团体,利用群体内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凝聚力强等优点,深入学生内心,引导他们逐个进步,最后达到班级整体进步的目标。
积极的团体:引导他们开展小组竞争。不仅是在学习上,而且还在劳动上、纪律上,其他杂务上,都开展小团体竞争。通过竞争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良性发展。
消极的团体:
1.循序渐进,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核心人物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力。有效把握控制班级小集体的领头者,让他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他在小群体的影响,带动其他同学,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氛围,融入情感教育。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要对他们耐心的加以开导和教育。建立一种利于他们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
3.采用多元评价,充分调动成员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多鼓励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
对于中间型的团体,我们既要支持他们的正当活动,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他们转变为积极的团体。
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和人格力量,利用班级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第三篇:别了,我的“班级小团体”
别了,我的“班级小团体”
河北郑口中学
程广玉
高一学年还没结束,班内已显现部分“班级小团体”现象,三五个女生总是一起回宿舍,一起去餐厅,一起进教室;有几个男生“扎堆”、“抱团” 因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为“哥们儿”撑腰、打抱不平。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实现了对“班级小团体”的和平演变。
一、我对“班级小团体”的认识
1、不利方面
“班级小团体”具有较强的排外性,一般只局限在三五个人。“小团体”成员间往往重感情轻理智,处理某些问题以感情为主导;也有的具有较强的江湖义气和帮派意识,对其他同学的安全构成威胁。
2、有利方面
对于许多独生子女来说,“小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缺憾。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学生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团支部、学生会等正式群体互为补充。对于“小团体”的成员来说,彼此之间的交往,是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彼此交流、放松的一个渠道,学生们可以在平等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谈论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包括那些在学校或家庭中不能或不准讨论的话题。学生小团体成员一起做事情、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等。
二、和平演变攻略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对小团体进行管理,首先是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掌握小团体中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校内外活动、交友情况及家庭情况等,认真研究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团体的存在形式等,对小团体及其成员的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
2、春风拂面
【案例】:王小虎因家境优越,在班级内属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新潮派掌门人”,手下小弟争相效仿。
经过调查分析,小虎的问题根源有以下几点:⑴、父母因外出打工而缺乏对小虎的关心,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⑵、因家庭富裕导致虚荣心、攀比心较强;⑶、因成绩较差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王小虎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便及时针对小虎的性格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是我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主动地有意识地接近王小虎,多谈心,多加强情感的交流,多给他理解、体谅、关心、信赖和尊重,做到春风拂面,攻心为上。
3、擒贼擒王
【案例】:李智尚同学身材魁梧,为人直爽。该生平日活泼开朗,能言善辩,但在是非判断上,却明显缺乏自主性,易受别人影响。且学习上“混日子”倾向严重,成绩很不理想,曾因打架受到过纪律处分,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一直难尽如人意。我在他初中班主任处了解到,在初中这个同学就常欺负小同学,向低年级的学生收“保护费”。升入高中不到一年,我明显感觉到李智尚已经发展成班级内的“老大”,在班级事务中,与班长对立的频率开始增加。
对班集体来说,能否有效地突破该生,将直接关系到该小团体的今后走向。为此,我专门抽出时间,并把谈话地点精心安排在了一间两人办公室。我先从该生的家庭小事谈起,然后迂回到前面的旷课、不做作业、欺负同学和不做值日等违纪违规行为,和他一起分析了小团体的性质和危害,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小团体成员间的亲近,却换来了其他同学的疏远,其本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是一种缺乏班级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并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积极为同学、为班级服务,自觉地融入班级的大家庭,结果对方完全放弃了争辩的意图,直接承认了错误,并主动提出写保证书,以示鞭策。
4、因势利导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班集体活动来吸引学生,并根据“班级小团体”的特点组织相应的兴趣活动,如某位“小团体”成员歌唱得很好听,可由他担任文艺委员并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而有的学生则在另一方面有特长。凡此种种,只要一经发现,班主任务必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5、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在班级的管理中,极力要求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以班级为重,以集体为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班主任及时给班级内的小团体指明健康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形成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班级大团体,有利于班级管理,班风建设,也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陶冶情操。
第四篇:班级管理:怎样面对班级“小团体”-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怎样面对班级“小团体”
一、未雨绸缪,防“小团体“于未然。
高三接手新班,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几个抱成团的风云人物尽收眼底。借助于一个并不陌生的问题,请第一号选手回答,我设置台阶,一步步引导,让他出色地完成了第一次亮相。在让他坐下的同时,仿佛是随意的询问他的大名,等他报出大名后,我装着不相信一样,你就是传说中的某某?真是人言可畏啊,无论如何我都没办法把面前这个帅气满脸灵气的你和传说中的大名嫁接在一块。走上前,友好地伸出手,我是陈晓华,初次相会,还望多多支持。
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发难时,抢占友好的先机,让恶意和对抗在萌芽状态消失。
一场刻意为“小团体”设计的球赛,取得胜利后,最佳球员评选出来,获奖照片张贴在板报上,神投手新鲜出炉,最佳合作奖的形象出现在板报的头条,记录球赛的优秀文章誊写在墙报上,班级沉浸在球赛的喜悦中。班会,让篮球队员谈感受,谈体会。他们谈的最多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同学的关注和认同。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表示,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请说话。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成为班级的骄傲,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感,那些“佼佼者”再也无心和集体分离,他们率先得到集体的认同,“小团伙”成员,不到一月便收入到班级的“彀”中。
二、调适心态,结伴初衷其实很简单。
当一些学生在班上没有受到重视,被班主任和集体忽略,几个被冷落而有共同话题的同学便自觉不自觉的走在一起。面对这样的“小团体”,我觉得以下几个内容不可忽视。
一是班主任应该反省,他们为什么觉得在集体中没有归宿感,原因是什么?是班主任在某次活动中冷落了他们的感受?还是集体在无意中冷淡了他们的热情?通过了解,原因是什么,及时不露痕迹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二是如何补救?我相信灵魂在场的教师,会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伸出援手,比如在同伴误会的时候,在科任老师误解受冤枉的时候,在同伴冷眼相向的时候,或者在集体无意孤立他们的时候。三是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处。比如他们的守信,他们的团结,他们的互相帮助,他们的义气,不一而足。就其一点就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某一件事上做出表率,就其一点就可以让他们在班上享受到大家的友好和情意,就其一点就可以让他们在班上扬眉吐气。有了认同感,就会收存到集体给予的温情。四是班主任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风采,比如摄影比赛,板报比赛,做一顿美食,设计一枚班徽,表演一种情景,扮演一个人物,只要用心,办法总是有的,路径总是有的。
笔者曾在班上设计了一次活动,全员参与。特意安排活泼热情的得力的人选,穿插在“小团体”人员间。一方蒙住眼睛,一方搀扶,在校园的小路上走一圈,完成任务后再互换。(班主任)安排好的人选在这个过程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殷勤周到,让他们在“失明”的状况下,得到充分的帮助和温暖,感受到集体的情谊,在内心的深处,找到被认同的归宿感。正如一个“小团伙”成员说:“原来在小圈子里,有边缘人的负疚的感觉,如今在班集体里,有一种回归自然般的放松和舒畅。”
三、简单粗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做教师最怕的是骨子里的自卑心理。自卑的教师动不动就以为学生跟自己过不去,跟自己抬杠,于是总想到不收拾好这个“小团伙”,以后的日子没法混。自卑的教师最要面子,为着自己的面子,会有意无意地打压无意和自己闹别扭的学生,总想着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树立威信的路径又仅仅是严格和高压。只求高效只求快捷只图一时痛快,杀“鸡”给“猴子”看,不曾想自己的一时快意却换来“猴子们”对“鸡”的同情和理解,教师的惩罚不但收效甚微,还把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
为让自己的处理学生有理有据,有教师曾详细记录“小团伙”核心成员的违纪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累计多了便请其父母来校,翻开星星点点的记录,一二三四五,学生哑口无言,父母则气得七窍生烟,回家好一顿教训。这个核心成员因自己的过失无法辩驳,却在心里记开始记恨教师。于是在以后的过程中,他们便一直在寻找机会。预谋良久,逮着一次机会,便当堂发难,当仁不让,得理不饶人,大呼小叫,“小团伙”侧面呼应支持,教师被动不说,还威信扫地。
反省一下教师的做法,出发点和教育初衷都没有问题,为学生的成长负责,却把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为学生好,学生却怀恨教师,这是简单粗暴的错,殊不知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灵的疏通的过程,是极其复杂和智慧的,切忌逞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恨,而忘记教师教育的初衷。
四、细心把脉,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小团伙”已经成为事实,且抱成团,一有问题,口径一致,无懈可击。
他们集体迟到,问其原因,一个说是单车坏了,其他几位一起附和,问另一个,说闹钟坏了,其他几位再一次附和。单车坏了就可以迟到了?单车坏了我有什么办法,理直气壮。另一个赶快附和,我们也不想啊。一个帮腔,上次老师上课不也迟到了吗?表面温和,实则是强有力的反击。理智告诉我,再强行纠缠下去,必然是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后来了解事情的真相,他们这次集体迟到,就是蓄谋已久的一次公然的挑衅。
几天后,找团伙其中一位原来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和他谈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聊到很投缘的时候,突然转换话题,你和某同学原来玩的不错,近段时间感觉某某有点误解,是不是老师在什么地方不小心伤到他了?我的初衷是想尽快缓解矛盾,再这样僵持下去,我怕时间久了会影响他的学习。反馈回来的消息是一次不经意的玩笑,他上课睡觉,我在课堂上说,大家轻一点,不要影响他的睡眠。再往前推,一次走廊上相遇,他和我打招呼,我不理。再往前推,就是他和许多同学没考好,其他人都谈话了,唯独没找他谈话。
症结找到了,想想还觉得好笑,但作为学生,可能真的伤透了心。从另一层面说,学生骨子里是期望老师关心和重视,几件细小的事情凑在一起,就变成天大的误解,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病症查明,常用的药到处都是。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只要诚心、平等、关心和友善,结果便可以想见。
一次关于交流的班会上,他的发言是《误解宜解不宜结》,赢得满堂喝彩。
面对“小团体”,首先要避免正面交锋,避其锐气。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自信,平常心态对待,耐心而智慧地面对。第三是情要给够,理要说透,得理要饶人。教育,更需要情感的润滑剂。第四身处庐山中,要识庐山真面目。当局要清,旁观要明,跳出当局,心在高处,居高声自远。遵循这几种原则,“小团体”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教师的位置置于“小团体”的对立面。
第五篇:班级管理:如何看待班级中的小团体-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如何看待班级中的小团体
第一,无论什么团体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土壤,也就是说一定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实践告诉我们,99%的学生小团体都是无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自组织系统”的概念,之所以自然形成或者孩子们加入小团体,都说明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反应过度,而是要正确面对,冷静分析,因势利导。反应过度,是我们许多教师工作的一大缺陷。
第二,对小团体的引导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要静观其变,不要因小失大,带着情绪和偏见去对待,往往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处理方法大都是武断的其实,我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人生中真正的朋友都是在这种小团体中走出来的包括我们的心语,其实就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的小团体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小团体中的零头人和活跃分子往往具有有很大的活动能量所以对小团队的引导,归根到底就是最这些孩子的因材施教班主任如果能关注懂啊这些孩子的优点,进而搭建平台,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使班级充满更大的活力和凝聚力
第三,小团体中,当然也会有消极取向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个团体中的多数孩子更多只是盲从所以对消极取向的小团队的改造其实主要就是让领头人的回归也就是说让这个孩子在班级中有说话的权利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其实,我以为一般情况下,不是很棘手的只需要尊重只需要激励只需要平等地看待他就基本定型。很多时候,我们对这类小团体的引导以改造,就是和其领头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往往只需要在某一件事情上令其信服或者令其感动,就成功了。历史上,人民军队对一些地方抗日武装的收编不就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