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 有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张利春
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既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又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规则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语言学习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和过程,接受--观察模仿--练习--运用。如果语言学习从学习语法开始的话,将会抹杀很多孩子的语言兴趣的。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固然与收入和压力有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中丧失了真我,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天天带着面具生活,在学生们面前装样,那肯定不会快乐幸福。对一个老师来讲,课堂上的自我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真我,就会越幸福。何止是学生,难道老师不是被这样的吗?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个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新力的主要原因,也使中国师生缺乏快乐感和幸福感的原因,并且导致了很多其他问题。
高度统一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丧失了自我和生命力,国家没有创新力。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认知体验和生活经验,要将这些体验和经验整合起来,变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文字,关键在于找到一根“丝线”,把那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思维和文字串联起来。正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少了这些联系,孩子们的思维变得不会拐弯了,没有整合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越来越窄。
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
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达到的位置在那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改这么多年了,仍很多老师感觉自己不详细讲解字词句,不强调语言规则,学生就学不好似的。越怕孩子吃亏,讲解越详细,孩子越吃亏,因为时间被老师占用了,学生没时间都写了。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语言是一把利器,可以伤人,也可以成就人。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都是值得注意的细节。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郑淏
第二篇:读书有感
读《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对每一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匪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但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2015年6月8日 小一班:洪雯
第三篇:读书有感
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以德为本,以众为师。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物理学家肯德尔在他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他对“教育”的定义,也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教育是什么?他的观点是: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而是在人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使人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如此的观点,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我们又在一味地要求学生得“双百”,这算得上真正的教育吗?有些学生离“双百”的距离是远了些,可是他们都在进步着、在提高着!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领袖级人物、功成名就式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当我们还在抬头仰视这些风云人物时,《教育的奇迹》已经将我们提升到了足以平视他们成长的平台!
相信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会因为爱而不断出现更多的天才,更多的奇迹!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为自己的教育加倍地努力!我相信我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我会不断思考,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当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每份精辟时,不知不觉地在海伦凯勒灵魂的诞生之中为她不停地叫好,在为安妮沙莉文老师长长松了一口气时,我的喜悦在第263页嘎然停止,当我翻过263页时,我才清醒地认识到我已经读完了《教育的奇迹》,我恋恋不舍地告别海伦与沙莉文,却很难轻松下来,因为巴顿、苏步青、丘吉尔„„以及小故事中的比尔盖茨、祖冲之、郑渊洁„„还有那不出名的小齐齐、小扬一样都“涌”向我!
一时间,我认识了他们,我的世界又扩大了„„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系缔结,不该随意地给孩子定性为“差孩子”、“坏孩子”,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卢占交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关爱是学生成才的捷径
--读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有感
卢占交
最近课余时间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曾经让我刻骨铭心、感动良久,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世无弃人,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
书中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
放下这本书,细细联想在平时的教育生涯中。在我看来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 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中国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我曾查阅资料,什么是达人?原来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那么象舟舟、刘伟、张海迪、周婷婷他们都是残疾人但他们更应该叫做达人。
梳理自己的阅读经历,从小时候的《小朋友》、《故事大王》,到中学时候的《琼瑶小说》、《故事会》,再到工作以后接触到的一些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书籍和杂志,真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很少会有那么一本书让我刻骨铭心,让我为此再一次写下了读后感。我想我是从这本书里面获取了它的精神和品质,获取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最大乐趣。
所以从今往后,我要坚持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不断进步!
书名:《教育的奇迹——十八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
卢占交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目录
序: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第一篇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的奇迹
常识,让生命熠熠生辉——聋女周婷婷的成长故事
世界上唯一的弱智指挥——舟舟的音乐生活与教育世界
脑瘫儿征服美国名校——父爱点亮荣博生命之灯
九岁大学生的成功秘诀——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
第二篇 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教师的教育奇迹
从黑夜走向光明——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
用生命铸就辉煌——名师孙维刚和他的教育事业
从失乐园到伊甸园——刘京海与他的成功教育
平凡的母亲——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第三篇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自我教育的奇迹
推动历史前行的巨臂——爱迪生的成长历程
不一样的成功——期蒂芬·霍金的故事
她,从这里出发——张海迪的人生之路
“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乙武洋匡的全力迅跑
第四篇 英才,从这里走出——学校教育的奇迹
人才成长的摇篮——西南联大的启示
苏南农村初中的明珠——“青云桃源”现象
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衡水中学探秘
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探路——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人大附中
民间教育改革的奇葩——杜郎口中学的“神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所以我对许多父母与教师说,你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给你创造无数辉煌。
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 卢占交
第四篇:读书有感
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有感
生活对于热爱它的人从来不会吝啬,它在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这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阅历。想要获得生活的恩赐,就需要拥有一个包容和感恩的心。酸甜苦辣也许并不是你对生活的追求,但它们一定是构成生活的绝对要素。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被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静,感谢上帝:因为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让我值得庆幸的事情是:做贼的那个人是他而不是我。
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盗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绝对不会是一件幸运的事,然而罗斯福却能够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一些总是在不停抱怨的人“oh,真是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会这么不好!”、“今天真是倒霉,竟然被老师给大骂了一顿”、“真是够惨的啊,丢了钱包,而且自行车有坏”、“嗳,宿舍的阿姨真的是够啰嗦的,真烦人”......这个世界,对于这些总是喜欢抱怨的人来说,永远都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情都被抛在脑后,却总是爱把些不顺心的事挂在嘴边,他们永远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一颗感恩的人,你就没有了埋怨,嫉妒和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定的心!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的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一种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一个人倘若能够怀着感恩之心来生活,那简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学会感恩,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温馨而美好,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敞亮而简单。学会感恩吧,把那些美好的情绪传播下去,温暖你的一生。
第五篇:读书有感
读书有感
1.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只是日前由于话费流量都光了的原因,直到今天才履行多日前的诺言。
从今天起我再也没有任何借口说自己不是一个二十岁的人了,回想大学的一年,自己几乎每天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遗憾之中,那一年的日子,我为着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过着我自己都鄙视的生活,而后,我内心深处隐藏的狂傲暴戾之气也渐渐被激发出来,在那性情的暴发中我却又难以自拔,始终徘徊在悲与愤之间,而这却又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时光。如今,平静中回想这个暑假,一切如在梦里云里雾里,有时我从睡梦中醒来,突然一惊,问自己一年来所经历的是不是一场梦?慢慢缓过神才知道其实那并不是梦。
这个暑假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工经历,说实话其实它并没有带给我多少益处,然而却碰巧地额外给了我意外的收获,它将让我找到大二的前进方向。
暑假刚开始就在家休息了十几天,七月十一号那天我就踏上了我人生的第三次广东之旅,十二号辗转来到了东莞工作的地方,十三号就开始了正式的打工生活。打工第一天,分在二楼组装杂七杂八的鬼玩意。很快就
感觉到赚钱真的不容易啊!
第二天,不幸的我被分到了三楼仓库和一个来自河南的妹子一起拆不良品,那些不良品是从08年堆积到现在的,据主管说我们至少得一个月(最终事实是我走的那天还有很多没拆完),在那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而且仓库是封闭的不透气的,就像一个被烘烤的蒸笼。刚开始还比较幸运,天气接连几天都是雨水天(那里的天气也真奇怪,一个上午可变几次天气,真是比传说中的女人的脸还易变),唯一的优点就是在那里比二楼要自由,我们可以偷懒,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做事,不时地玩玩手机听听歌,也多了几分从容悠闲。后来和那位河南妹子聊的话题都聊完了,大多就是什么婚姻家庭等太过现实的话题,从交流中我也懂得了不少现实之事。然而我是一个理想主义不现实主义之人,自然对那些话题不会太在意。百无聊赖中,我翻看起P5中在学校只看了一点点的电子书《狼图腾》,渐渐地我就被那本书所迷住了,多年来,我看的书屈指可数,这是哥一直的缺憾。我将P5放在一个自己可看清楚里面的字并且当主管来检查我们是否偷懒时,他发现不了的位子,然后用东西把它立起来,接着边打工边偷懒看书的日子到来了,我眼睛盯着里面看,并且借用余光观察周围情况,而双手却飞快地拆着不良品……
过了几天,噩梦开始了,天气晴朗起来,仓库温度骤升,一个上午我全身的衣服出汗湿两次,中间十点钟时休息十分钟跑到有电扇的位子扇电扇可衣服可干几分钟。到了中午吃饭时,汗水就像是倾盆大雨一样从身体内迸发出来……每天中午一个小时,吃完饭后我就赶回寝室,几乎每次都很准时,总在12点21或22正式躺在床上,闹钟定时,就拼命睡觉,不管周围的吵闹声,我感觉从来没有那样对睡的渴望,一两分钟就睡着了,然后在12点52左右随着闹钟的声响,自己猛地醒来,后来渐渐发现三楼仓库时间观念没那严格,于是到后来我就定时到12:56,那时的睡觉真可谓是争分夺秒。到了下午,“出汗”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突然想起一句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瘦胖只分,胖的人出汗多了也就瘦了,瘦的人不出汗也就胖了。
晚上在三楼由于没有灯,故下班下得较早,七点半下班后我就跑回寝室迅速地洗完澡洗完衣服,然后躺床上小憩一会,等缓过劲来,坐在床上,背靠墙拿出那本借来的C语言慢慢地自学,由于转专业的原因,C语言只有靠自学补上来了,而那次期末考试因为自己弄错时间以致缺考电路而挂科,开学来又要补考,这两件事久久让我揪心无奈备感压力。唉!我啊!总在有压力的时候才能触动我奋斗的激情。等到临近关灯的时候,我就又看起《狼图腾》(到后来是《平凡的世界》《碧血剑》)。
用了十几天,我终于将《狼图腾》看完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又一次的毁灭,目光短浅不懂草原的一些人糟蹋了那个美丽的天鹅湖,射杀天鹅,掏天鹅蛋,吃天鹅肉……还破坏了草原生物链,消灭了蒙古狼,而后更带来的是草原毁灭性的灾难,额伦草原没有了,牛羊马也没了……随后,悲凉的氛围更加来到了,小狼魂归腾格里,这本书进入了尾声,二郎、黄黄这些勇猛机灵的草原狗被新来的汉人开枪打死吃掉了,看到这里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本书给还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至于其他的感悟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看完《狼图腾》时到了八月,然后开始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我经历了一场中国农村历史的变迁,从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到八十年代,中国的变化跃然纸上。那是中国一段痛苦的记忆,大跃进、人民公社、十年文革让中国农村人民吃不饱穿不暖,以前从历史书上看到的这段历史只是一笔带过,如今通过平凡的世界中那些平凡的人与事,其实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九零后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体会到那一代人的辛酸与悲凉,但至少可以更深层次地有所了解,要记住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忘记历史的人是愚昧的悲哀的。
《平凡的世界》还使我一直认为的人生的意义价值观产
生了一定的转变。
文革刚结束,孙少平本来可以和其哥孙少安一起创办砖厂,这在那时是注定会成就一翻辉煌的,然而他却毅然选择了一条不同与其它人的人生之路,离开了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双水村,他并不是去追求什么财富权势,只是想经历一种不同于当时平凡人的人生,当看到这里时我就会联想到如今的我们……从而想起曾经听过的那个“放羊,娶媳妇,生孩子,再放羊,娶媳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多人也许看到这故事就很好笑觉得那人很可悲,然而殊不知,可悲的我们却身在可笑之中却浑然不知。即将大二的我总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将来的我们尽管无法预测,但我们的人生轨迹似乎早已确定:毕业后找份工作,有条件有能力的会选择创业,无论哪种都可用两个字来总结这段的人生,然后找到生命的另一半,然后生孩子,然后养孩子,再然后让孩子沿着我们相似的道路走下去……这和那个“放羊”的人生,虽然其形式不同,但其内涵永远没有改变……这是我读《平凡的世界》的又一大感悟。用了五天的偷懒时间和休息时间我将《平凡的世界》看完了,本来想选择《飘》,但看一点,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开始重入武侠的世界,《碧血剑》,这本金庸描写明朝末年的武侠巨著,又向我展示了中国的一段历史以及那段时期的一些历史英雄人物,著名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焕其人格
魅力将永远闪耀在那段历史的天空。
当看完《碧血剑》时,我的暑假打工生活进入了尾声…… 这个暑假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资,也不是得到了一次宝贵的打工经历。而是完完整整地看完了三本书(在别人也许不值一提),而且感悟了很多我曾经没有想到过的很多事情。要知道我曾经看一本书就得看一年,这对于我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啊!
八月十六我踏上了归家的旅程,十七号两袖清风到达云梦,“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再一次在我心头翻涌,家乡永远是那么亲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