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

时间:2019-05-14 16:5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____ ②愿子还而视之______ ③去而顾之_____ ④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面山而居 d.黑质而白章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拜见 ②尊称对方,您 ③回头看 ④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更多有关 的资料篇二: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您的位置:>>马价十倍阅读答案_文言文马价十倍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文言文《马价十倍》选自其诗词原文如下: 【前言】 《马价十倍》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有人卖骏马者。【原文】,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

1、比:副词,连接地。

2、莫:没有谁。

3、知:知道,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 臣。

5、旦:天。

6、立:站立,呆。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音义通 环,围绕,转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 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于是。

14、去:离开。

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17、一旦:这里是 一会儿 的意思。

18、见:拜见,谒见。

19、子:代词,代指伯乐。20、一朝之费:(等同于)工作一天所得的报酬

21、三旦:三天。【翻译】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赏析】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达到目的。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篇四: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原文】 【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3)之。()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14)而 顾(15)之(16)。一旦(17)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1.比:连续、接连

2、莫:没有

3、知: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 己为“臣”。

5、三旦:三天

6、立:站立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于是 14、去 : 离 开 15、顾 : 回 头 看。16、之 : 代 词,这 里 指 千 里 马。

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译文】 【 译文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 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 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伯乐简介】 【 伯乐简介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 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现山东省成武县 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阅读启示】“比三旦立市”而无人问津的马,经相马专家伯乐无言的“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竟然 “一旦而马价十倍”,可见权威的重要性。反过来说,人们对权威和专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 么的盲目。【阅读训练】1.与黑体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比 之 之 之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愿 愿 去 去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愿子还而视之(huán)b.臣请献一朝之贾(jiǎ)还 贾 c.臣请献一朝之贾(gǔ)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贾 景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与言(骏马)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 自己看中了。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 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6.解释句中黑体的词。(1)见伯乐曰、往见(3)、去而顾之 顾(2)子还而视之、愿子(4)、伯乐乃还而视之 乃)7.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死肌 c.则有去国怀乡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黄鹤一去不复返8.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峨冠而多髯者 b、学而时习之 d、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与言(言,话语)言 c.去而顾之(去,离开)去 10.在文中(b.愿自还而视之(愿,希望)愿 d.伯乐乃还而视之(乃,竟然)乃)补上省略的成分。11.“臣请献一朝之贾。”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我请求你给我一天的报酬。c.我愿与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b.大臣们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d.我要求贡献一天的报酬。1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分别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伯乐看了之后,马价为什么会涨了 10 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 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d 3.b 4.d 5.a 6.(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7.a 8.b9.b 10.卖骏马者。11.c 12.①还 旋②贾 价 13.①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别人没有知道这是 一匹千里马的.②伯乐就去围着马转圈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14.伯乐是相马的 权威,众人都迷信权威,崇拜权威.这种现象说明了: ⑴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了权威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⑵我们不应过分的迷信权威,盲目的崇拜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 得出真实的结论。⑶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办事都要有自己的原 则性,否则极易导致不应出现的后果。(以上 3 点可任选一点展开)15.不对。应该有自己的 独到见解。16.①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权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 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人士,为“一朝之贾”,不 经过调查研究就“去而顾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篇五: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马言,原子还面,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寓意: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之知(3)。往见伯乐曰:“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 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2014-11-30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之知(3)。往见伯乐曰:“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 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编辑本段加点字

1、比:连续、接连

2、知:了解

3、去:离开

4、三旦:三天

5、于:在

6、立:站立

7、言:交谈

8、愿:希望

9、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0、顾:回头看

11、莫:没有

12、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13、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4、乃:就,于是

15、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编辑本段句译 1)人莫之知:人们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马)。2)人莫与言:人们不跟他交谈。3)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4)愿子还而视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 5)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也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 6)去而顾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编辑本段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时间,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编辑本段伯乐简介 伯乐 [释 义]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出 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类似于描写诗或赋。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说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兽医针灸发展探源》(作者为台湾大学畜产系教授林仁寿博士、柯飞、吴雨新博士)一文记述: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时的监军少宰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后世尊颂,以其名而命名的兽医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历代畜牧兽医经典内均有针灸治疗的记载。台北市仁爱动物医院发行的《宠物情事电子报》,也有类似的说法:春秋战国,已经提出狂犬病、疥癣、牛猪寄生虫的人兽共用药物„„秦穆公时的孙阳,擅长相马,精通兽医,其第一部针灸书《伯乐针经》,为民间兽医用针之重要依据。可以说,《伯乐针经》的出现,标志着家畜针灸学的形成。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见《伯乐墓址考》)编辑本段伯乐冢 成武县城西北有伯乐集,伯乐集南有伯乐冢.村名亦以伯乐命名.《太平寰宇记》“济阴县”下所记古迹有:“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葬于此。”宋时,济阴县边界极近成武,今伯乐集当属济阴县辖,故《太平寰宇记》所云之伯乐冢当为今伯乐集镇南之伯乐冢。伯乐姓孙名阳,而伯乐集村民亦多姓孙,且多称伯乐为其始祖。过去,其家庙中还挂有:“伯乐宗风绵世泽,仲或孝感震家声。”的楹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氏族人的渊源。韩愈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更加深了人们对伯乐的崇敬之情。也促进人们对伯乐冢发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中国历史大辞典》词条解释1《淮南子 道应》中说伯乐是秦穆公的臣子,因年老推荐新人九方皋,九方皋辩马不分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他指出辩马要辨别内在精神,不是外在的体征。一说此伯乐姓名孙阳。2指春秋末赵简子之臣邮无恤,善架车和相马,为简子御(车夫)。赵简子曾使其相马出自《韩非子 说林》。编辑本段寓意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编辑本段《战国策》 又名《国策》,相传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影响 现在,任何知名企业都在寻找人才,挖人才。像北京的“漂客”。

第二篇:《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三篇:《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口技》文言文课后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2)怎么(3)通“饲”,喂养(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第四篇:《马说》及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复习专题—《马说》

一、文学常识:

1.《马说》的作者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然后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

三、解释下列多义字: 执策而临之奴隶人之手..

1.而而伯乐不常有2.之马之千里者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虽有千里之能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不以千里称也其真无马邪 ..

3.以以其境过清4.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 ..

因以为号焉以其境过清 ..

四、翻译下列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亡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琴具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内容概括:子敬先亡,子猷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但并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情,因为他也已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子猷来看子敬,以摔琴这一独特方式悼念弟弟,表现了它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内容概括: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只好水。文章新说明治水要放置的现象,(不能固执、轻信)然后论述治水躬亲的原因(形势变化),接下来从正面例举海瑞治水躬亲,清廉的事例,证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还要清廉的道理,再从反面论证,如果治水怕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水利肯定办不好的道理。

《活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内容概括:文章先交待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史:唐开始有雕版印刷,到五代时盛行。然后交待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再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制字模,排版、制版,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就越神速,活版印刷的使用方法简洁,又交待注意事项: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比木活字优越等内容。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字印做法、“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拆版都是活的,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练习:

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语时了不悲勾画了了

2、子敬素好琴素不相识有奇字素无备者

3、恸绝良久美妙绝伦良药苦口

4、既不可执一各执一词

5、妄意轻信人言妄自菲薄

6、势有曲直势在必行

7、非相度不得其情

8、非咨询不穷其致

9、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10、远嫌而避怨

1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2、则字平如砥

13、以手拂之

1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便索舆来奔丧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弦既不调

5、因恸绝良久

6、泥于掌故

7、非相度不得其情

8、非咨询不穷其致

9、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0、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11、如好逸而恶劳

12、远嫌而避怨

13、潴有浅深

14、非相度不得其情

15、躬历山川

16、非咨询不穷其致

17、亲劳胼胝

18、好逸而恶劳

19、远嫌而避怨20、布袍缓带

21、持就火炀之

22、则以纸帖之

23、每韵为一帖

24、瞬息可就

2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以己度人穷困潦倒举一反三嫌贫爱富

冒名顶替中流砥柱 拂袖而去 鞠躬尽瘁以情动人 错落有致 举世闻名冒雨冲风

26、持就火炀之

27、字平如砥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4、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7、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8、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9、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0、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1、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四、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琴俱亡》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2、《治水必躬亲》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五、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琴俱亡》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2、作者在《治水必躬亲》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治水必要躬亲?海瑞在治水中是怎样做到躬亲的?

3、你认为活字印刷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外阅读:

(一)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2)雨雪三日而不霁()(3)晏子入见,立有间()(4)逸而知人之劳()(5)公披狐白之裘()(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二、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

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

四、答案:

1、(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3、刻字胶泥令坚

五、答案:

1、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2、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3、“活”制版活、排字活、印刷活、贮藏活、拆版活

答案: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

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世上打铁所称的钢铁,是用熟铁盘绕起来,再把生铁嵌在它的中间,用泥把炉子封起来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这只是假钢罢了,暂时借助于生铁使它坚硬,烧炼2、3次以后生铁就成了熟铁,得到的仍然是熟铁。但是天下没有人认为不对的,那是因为不认识真钢罢了。我出使时,到磁州打铁作坊看炼铁,才认识了真钢。凡是有钢的铁,就像面里有面筋,洗尽柔软的面,面筋就出现了。炼钢也是这样,只要选取精铁锻打百多次,每锻打1次称1次,锻打1次就轻一些,直到多次锻打斤两却不再减少,那就是纯钢了。即使再锻打上百次也不会耗减了。这才是铁里面的精纯部分,它的色泽清明磨得光洁明亮了,就呈现暗淡的青黑色,与一般的铁明显不同。也有锻打到最后却根本成不了钢的,全是因为产地的缘故。

1、百炼成钢

2、洗尽柔软的面,反复揉打。

下载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马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大家喜欢。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

    文言文马说和汉书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19题)(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 1.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

    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选择每题2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0题(8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