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文化文摘
石、爱石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爱石藏石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伴随着中国历代“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人雅士开始围绕“石头”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我们所说的观赏石,是奇石、玩石、雅石、怪石、供石、寿石等普通称谓的总称,它是一种具有一定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天然石质珍品。它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天然性、可采性及商品性。根据这几个基本特征,观赏石包括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岩石、矿物晶体、晶簇、微型晶洞、完整的动植物化石及贵重宝石,还包括部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纪念石和具收藏意义的事件石,是雅俗共赏的天然石质艺术品。
由于观赏石具有上述特征,并集艺术性、趣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所以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观赏石以其质朴天然之美及其不可复制的特性,成为家庭中高雅的象征,是一个人文化品味的体现,是人们交往中不可多得的高档礼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民的喜爱与收藏。、观赏石的概念。在我国,观赏石与“玉”的概念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观赏石不仅包括观赏石,也包括盆景石,假山石,印章石,砚石,雕刻石,风景石等等。它具有观赏、玩味、收藏、装饰价值,能使人们的感官产生美感、舒适、联想、快慰、激情、信心、欲望等一切自然形成的石质物体,不受大小,存在形式的限制。具有美学、艺术、科学、历史领域的审美趣味与意境。当今社会,大批的人群之所以投入到收藏、鉴赏奇石的队伍中来,除了它本身所展示的经济价值外,主要表现在对奇石的文化追求上。应该说,现代人欣赏、收藏观赏石的文化意趣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外,更注重追求养生之道,品石之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生活的节奏日趋紧张,人们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玩石养生,玩石增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新时尚,其道理及意义在于五个方面:
1赏石有利于保持人的乐观情绪赏石有利于调节人的心里平衡。赏玩奇石,能使人进入忘我境地,如同踏入世外桃源,无形中使人精神松弛,怡然自在,进入凡人心态,什么“官位”、“权利”、“私利”、“金钱”都视为身外之物,就会平和淡泊地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想得开,看的远,从而超脱世俗,获得心态平衡。有了平衡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快乐无限,延年益寿。赏石有利于提高人的休息质量。赏玩奇石是一件十分有趣、高雅的休闲,当人们忙碌了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需要静下心来好好休息,以补充体内能量,消除疲倦的身体,而结伴石友到郊外深川大河去采石、捡石;晚间在自己的书房内把玩、品味自己收藏的奇石;约几位石友在一起品石、咏石、观石都是一件有趣文雅的活动,都可以使人放飞心情,忘掉白天的疲劳,调节情绪,是一种有效的休息和体力、心力的补充。
赏石的收藏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化、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大自然中的各种奇石,“聚天地之精气,化日月之光华”。奇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字典”,远远早于人类自身的历史,人类面对奇石往往顿生一种思古之幽情,它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仁者乐石,智者也乐石,玩石和赏石是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是一门审美和创造的艺术,是一种文化积淀深厚的活动。通过玩石和赏石,可以使人学习到地质学、矿物学、审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人领悟到中国几千年赏石文化、书画艺术的历史,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观赏石学是一门融美学、岩石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使自己的赏石玩石境界有所提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品石、赏石、咏石活动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没有扎实的美学与地质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无法胜任观赏石的采集、命题、配座与收藏的。
赏石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选择的进行收藏,不可脱使自己所承受的经济实力,去收藏那些珍贵稀有品种,或者贪大求多,以致于使观赏石的收藏陷入盲区。
观赏石事业的发展,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除了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外,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及文化品味高低的集中表现。从宏观上讲,观赏石文化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环境和谐文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们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此,在观赏石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抓好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结合。以每当我们想到石头的品格,就应从中领会人类应该如何向石头学习,以石养德,以石修性,从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刻意的去追求职务的高低,待遇的好差,平和清淡的看待人世间、身边的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美好的心灵。
在结束今天讲课之前,我们还是要感谢地球,感谢石头。既然石头给与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应该去拥抱大自然,拥抱多姿多彩的石头,让色泽艳丽的石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乐趣,带来和谐、文明,带来健康、快乐。他们舍弃方城对阵之娱、钓鱼饲鱼之乐、含饴弄孙之情、种草莳花之趣,如痴如醉地采石、赏石、玩石、藏石,亦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多是为了修身养性,赏心、悦目、明理(主要是玩石励志,在玩石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甚至要人如奇石那样静默、无所求……等,就算是玩石、赏石的最高目的和最高境界了。石道人道,以石悟道;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缘人缘,以石结缘;石乐人乐,以石寓乐;石情人情,以石陶情.说的是赏石、藏石在精神上的收获,也就是玩石之乐,颂其之石文化玩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不段的学习,不段的完善自己,才能和它走到一起,和它心灵对话,解读它修行墨涵:重在倡导玩石的文化,不然成天以价论石,唯美不宝,岂不是同玩石的初衷背道而驰石文化也是一 动.自古至今,人们崇尚的“石德”,就是为人诚实,事业进取,毅力顽强,不图虚名等等.以石 国各地的石友结缘,可同享玩石,赏石之乐趣,共沐石文化之光辉,...石文化是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石头则是自然演变和人类进步的物证。品味、鉴赏石头是雅事,解读、诠释石头则是难事。中华赏石文化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国文人画中,的
确可以窥见它的影子。这就是,在对奇石进行欣赏的时候,重内
涵、重情趣、重神韵、重意境,跟科学关系不大
玩石文化 □李玲
现在,人们收藏邮、币、卡者甚众,君不见神韵绝妙的石头也开始
悄然走进千家万户。据说,在弹丸之地的台湾岛,玩石者就不下十几万
。观赏石头,是都市人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都市人的俗念、焦虑,胸中的郁闷烦恼,在这些大自然的尤物面前一扫而光,恍然如置身于大
自然之中,身心得到了放松。奇石以它的形趣,维妙维肖,这是大自然
鬼斧神工的伟力;奇石以它的理趣,意境深远,让我们沉吟,激起生命 漾动的活力。
中国的历史悠久,奇形怪异的自然景观举不胜举,而作为大自然中 的奇型怪石,经过宇宙雷鸣和山川河流的自然洗礼,已经脱胎成神似或
形似的自然之趣,日久便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了。它的文化内涵除了用于
取火、盖房、做磨盘、锻打武器、制作工艺品等等的实利功效外,它还
是一种精神象征,它给人以生命的悟性。其质地,载重而不垮,可喻为
坚强的意志;其形态,刚中见柔,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可喻为有情有
棱角的个性;其拙朴厚重,可喻为大智若愚;其坦然沉静无言,可喻为
献身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
衔石填海、夏禹凿石治洪等等的传说。人们还在石头中寄托了坚贞的情
操、顽强的毅力、鲜明的个性和美好的理想。与精美的石头为伴,与物
神游,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历史名人以石为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 佳话。
归根结底,石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造福于我们的物质生活,也
造福于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有品味的境界。一方
奇石在手,可领略天地之精气日月之光辉。
一、怡情养性。品石论道,会使你领悟许多道理,给你带来一份愉悦心情。长期参与赏石活动,你的情操将得到陶冶,心灵会为之净化。
地理、地质、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为奇石命名、配座、攒文、配诗、配对,经常进行这些系列文化活动和艺术思维,你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将得到升华。要多接触,勤动脑,多请教行家里手,你对奇石的鉴赏力一定会逐步提高,也许某一天你会成为奇石鉴赏家。石头好玩,好在它任你玩。它虽不能言,却最可人,任你摆弄,毫无厌言,那怕一不小心弄破了它,痛心的也只能是你。結合各領域、議題統整教學:以語文、藝術與人文為主軸,搭配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數學、健康與體育領域及環境教育、資訊教育等議題融入教學情境中,讓玩石、文化尋根、璞詩畫語、藝文璞石壁畫,活絡孩子的學習環境中,活化生活領域,佈置美好優質的學習環境。
人类一出现就落到了以石头组成的岩石圈上了,经过与石头漫长的磨合,不断成长。那时人们站在石头上,砍砸着石头、打磨着石头,用加工过的石头狩猎、耕耘。人类一天天的强壮。人们面对着天上的太阳、群星在思考、在问一个个为什么?石头可以给人们各种各样的启发,使人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成为了万物之灵长。人们在磨石头时,磨出了宝、磨出了玉。饭吃饱了,狩猎、耕耘不用石头了。自然薄石而厚金,“贵玉而贱石”了。社会发展了,“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更何况玉有五德,非经琢磨不能成器,更能显示人的能力。清代的乾隆皇帝还在“静清斋”里放了用汉白玉雕制的仿天然湖石的“观悟石”,联释为“凭观悟有术,妙理契无为。”真是有钱难买“金镶玉”。将人定胜天演绎到了极致。璞石与金玉是源与流,返朴才能归真。中国的石文化在漫成的历史长河中或以自身的多彩多姿向世人展示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或做为其它艺术的醍醐饕餮,源源不断的为它们提供着创作的灵感。
国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典籍汗牛充栋,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究竟有多少种石头,究竟有多少雅石,是不能不感慨的说还没有哪个人能说得清楚。人的心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以尽虚空弥六合。一石一人一世界,面对千姿的石头,面对百态的人生真可以说是罄南山之竹也罕陈其妙。所以我们只能以明石理的办法来补漏一挂万的缺失。愿有志者和我们一起进行更多探索。
希望通过石文化的雅化作用,大家能对自然的造化更为兴叹,从载道的雅石中获得愉悦,从雅石中获得精神财富。仁者乐山仁者寿,赏石清心,赏石怡神,赏石长寿。希望通过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石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心清、神怡、寿长。
石文化是一门学问,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神奇奥秘、灵性永恒,爱石积德、以石励志、丰富人生。玩石一是强身健体,有益身心;二是怡情益智,面对千姿百态满河滩的“乱石”去识破天机、领会天意,发现、寻觅平凡中的神奇,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美妙的缘份和福气,享受大自然的赏赐和厚爱;三是赏心悦目,当发现拾到一枚天然的艺术珍品,心中会充满喜悦心情;四是积累,每发现拾到一枚奇石,是对人生感悟的积累,是对文化艺术的积累,是对缘份的积累,同时也是精神、物质、文明和财富的积累;五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每捡一枚奇石就向大自然鞠一躬,独享与天地精神往来无与伦比的感觉;六是倡导一份用心,因为用心,所以幸运,因为用心,所以就能捕捉到身边的神奇和美丽、快乐和幸福,就不会辱没、亵渎、遗忘、冷落身边的美丽。觅石、藏石、玩石、赏石,给自己一个定性、一个定位、一个理念、一个理由才能持之以恒、契而不舍、一见钟情,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立杆见影。玩石的感觉真好,爱石积德,积生命之德,人的一生中,去发现什么?留下什么?积智慧之德,怎样去识破天机、领会天意、感悟人生,发现平凡的神奇和美丽。积文化艺术之德,石文化是自然艺术的瑰宝,藏在山中,埋在土里,睡在水中,我们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神奇,捡回来,让世界赏识大自然的精灵。积自然之德,大自然造就了这些奇石宝贝,我们用心享受珍惜大自然的厚爱和赏赐。积缘份之德,与奇石之交,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气享受到这份快乐和幸福、神奇和美丽的、是靠缘份,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份缘份。
山河藏于石,一石见山河,山河之灵气、山河之神气,山魂水魄、日月之精华藏于石,人意蕴石中,石本无意,造势在人、势在人为。通过人赋予奇石的内涵,奇石就有了感情、就有了人性与灵性。石头还是那石头,人还是那个人,如何去突破、超越、升华、飞跃、点石成金,如何从视觉欣赏到思维欣赏,这就看自己的造化和缘份、福气和运气!
石头已不是石头,它是玩石者人生的载体,通过把玩的奇石,演绎自己的智慧、思想、情感、感悟、素质、休养、见解、生活。石有灵气,玩者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把握、驾驭手中的奇石,玩石要保持一半清醒一半醉。
怎样才能识破天机、领会天意、感悟人生,要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体育、企业、心理、医疗等等综合素质修养去感悟奇石,悟透奇石的内涵和真谛。才能感悟、把握玩石的套路,玩资源、玩智慧、玩运气、玩缘份、玩网络、玩媒体、玩领导、玩老板、玩市场、玩人气、玩价值、玩快乐、玩人生。
玩石,要中西、古今、天人合一、融合贯通、刚柔相济、兼容并蓄,要顺心、顺眼、顺意,成形、成才、成意,要石为心声,石能通人。一枚奇石要超越、要突破、要具有生命、灵魂、思想、精神、形象,要具有形象美和心灵美,要健康、有品相、有品位、有智慧,有才华、有品德、有缘份、有人气,要给人以快乐、幸福,给人希望,寄托;给人以自豪、满足,给人以荣耀和享受,给人以美丽和财富,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给人以激情和斗志,给人以宁静、和平、安定与和谐,给人以成就和价值,给人以人性和灵性的境界。总之,要感悟、把握、寻觅潜藏在奇石中的真、善、美、爱、情、德、仁、义,以及其中的文化、艺术、新、奇、特、吉祥如意、顺、乐、喜、旺、富、才、意、质、形、精、气、神、魂、亲、福、寿、暧、诚、朴、光、明、亮、艳、润、滑、静、远、宽、容、圆满、健全、威、霸、王、大、品、趣、位、稳、安、平、活、好、足、心、悠、灵、名、度、量、进、上、等等玩石的关键词,回归自然,面向生活,再现生活,体现自我,给人青春和活力,给人以轻松和洒脱,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有一种功德无量的感觉。
成就奇石在天意,造化奇石在人为。把奇石和我们的生活、需求、情感、风俗、习惯、观念、时代、爱好、个性、风格、生命进行链接吧!那里有无限快乐、幸福、神奇、美丽和财富。
人玩石,易入迷。日月久,即成癖。觅奇石,涉千里。攀山川,渡河溪。冒寒暑,忍肠饥。不惜金,薄名利。质宜坚,求巧石。江水冲,风沙砺。崂山绿,藏海底。徽灵壁,出于泥。皱漏透,瘦为宜。观其神,悟涵义。勿厌小,贵在稀。保自然,雕琢忌。配底座,随形宜。选优材,巧设计。入雅室,置案几。陶情操,益身体。石文化,文献记。源中华,传国际。当世纪,鼎盛期。东亚洲,中韩日。西欧国,正兴起。嗜好者,以万计。
望同道,扬正气。前人传,后人继。互交流,切磋艺。评优次,论高低。重友谊,勿贬击。求大同,存小异。
齐协力,莫分歧。多觅石,创新绩这类艺术闲章,有其高雅之趣,其美妙的天然石色彩,再结合雕刻家精心设计琢成的立体艺术,不单有其石文化的内涵,更具雕琢之心血所构成的千姿百态的艺术精华。这种雕琢艺术品无一雷同,百件百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是自然界美好景观的缩影。一件艺术印钮,陈设于藏柜,玩赏于掌中,无言相对,只有内心世界之追求,界外人士是无法想象其中的乐趣,这就是收藏之独有。我们所说的石文化;简言之,石头离开了文,就无所谓化了。这里面包含着十分广博的知识和深蘧的内涵。虽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点东西,但比起我们今天的需求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古代的达官士人,权贵富商所把玩的石种也远没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么丰富。他们所创造的理论也不过是一种历史的局限,完全不能左右今天的奇石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的美学家,理论家和评论家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指导和适应时代的文化
食粮。
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散落在深山老林,河沟渠坝,长眠于地下,是因为有了现代的文明,才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它并给了它生命。众所周知,社会进步的文明程度越高,奇石的地位就逾加显赫。人类的物质生活越富裕,奇石领域的流通就越活跃。
在一般人看来,石头是从山里拣来的,既不需要什么知识又无需花太多的钱,只要自己肯花点力气就行了,说不定还可以碰到什么宝贝,那就足可以顶它一辈子的!这种想法并不坏,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据我所知;有的人却玩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石头可至今也没玩出什么名堂来,这是为什么?山里的村夫农妇,他们长年与石头打交道,几乎无处不离石,可守着他们的宝贝却一个个被城里来的人搬走,这又是为什么?从理论上讲;这实质上就是文化素养的差异,离开了这一点,即使是宝贝摆在你面前,也会不肖一顾。大家都知道卞和献璧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全怪三代楚王的残暴,而是玉工的无知才害得卞和刖了双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多少可以知道;玩石之道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素质和对多种艺术的了解。我们玩石、赏石和品石是在文化艺术的理论基础指导下的赏石文化, 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往
往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
搞书法的强调字外工夫,搞绘画的强调画外工夫,写诗词的讲究古文工底,唱歌跳舞也离不开台下的十年磨砺。那么玩石呢?应该同样离不开文、史、哲的文化修养。比喻题名,配坐、赋诗,评估,论价,品赏都需要文的水分和文的含量,只有加上了文化的内含才可称之为石文化,才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那种文人精神。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风砺石的粗犷豪放和傲骨铮铮的性格,就不会认识太湖石的斑剥古朴和历经沧桑的亘古情怀,也不可能青睐雨花玛瑙楚楚动人的姿色和令人陶醉的娇柔。更不可能体会到顽石中那种坚韧不跋,不屈不侥的英雄气概和象征中华民族的傲然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奇石和普通石区别开来,就象人们区分雅和俗一样,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含量在质上的反映。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低下,那就很难说清他在玩石方面有多大的来性?一种低品味的把玩与一种高质量的精神获得是玩石中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赏石者能从最普通的石头中发现奇石,这本生就已经证明了他的知识含量。恕我说的直白一点,很多人是来凑热闹的。就象一次盛旷空前的石展那样,参观的人数可以用万来计算,而真正为奇石之美所打动并用于行动的则渺渺无几。多数人虽然承认奇石美,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美在何处,却说不上道道?这说明他本身就没有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现在人们只注意到了“稀者为贵”的理念,却很少谈及“多则为美”的另一种说法。倘若一个收藏家仅仅只有几块石头称快的话,那就显得单调和贫乏,甚至给人倒味。珍品,精品和绝品应该是在一定比例上共存的。今天为人们称道的石文化,正是各种石头的千姿态百态,才构
成了一个令人神往而又五彩缤纷的世界。
第二篇:石文化
绥德县第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第六小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上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集思广益,结合学校实际,最终确定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石文化。
为此,学校组建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紧扣“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始终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大力开发地方资源,彰显人文魅力,力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同步并进。
二、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用文化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改变传统精神文化建设单一的路径,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体验,着力发掘文化知识的陶冶价值,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三、建设特点
六小“石文化”建设以“延续性、规模性、多元性和丰厚性”为特点,自成体系。无论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的建设都丰富多彩,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既有时间上的纵深积淀又有内涵 上的广博积累。
四、主要内容
(一)挖掘县域文化,确立“石文化”特色
历史上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可以说一直与“石”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而中国人对石的情感,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女娲石补天”“精卫填海”“米拜石”“石猴孙悟空”“石头记”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石的崇敬与喜爱,是基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对生活繁荣的美好追求。
绥德县有着深厚的“石文化”底蕴,有“汉画像石”“石羊阵”“千狮桥”“石牌楼”“四十铺石雕”等丰富的石文化资源,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之乡,是名州大地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具有广泛的民族感召力。
六小是一所新建学校,地处城东新区三十里铺大道东头,为与摩崖石刻、黄土风情园、三十里铺大道的“石文化”浑然一体,学校领导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共识:构建以“石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深入师生实际,锻造“石文化”内涵
“石文化”艺术是一种发现艺术,是一种心境艺术。它美在自然,美在无瑕,质地美、神韵美、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既有硬朗、坚强、干脆、温润、沉稳、细腻等特性,又谐音“实”,有踏实、诚实、充实、朴实无华、实至名归等寓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由此,六小提出“点石成金”的“石文化” 办学理念。
1、校徽的设计内涵及应用
2、校旗的设计与内涵
3、校歌的设计与意义
4、“点石成金”办学理念 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 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 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 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
5、校训、教风、学风的内涵 校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勉)教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化)学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
(三)打造校园文化,领悟“石文化”精髓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形成、发展、修正和完善的不同时期。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为此,六小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营造氛围,但不刻意追求,着力从环境文化入手,以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熏陶、激发学生对“石文化”精髓的理解、感悟,真正让校园文化发挥其正能量,并最终形成六小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石文化”特色。
1、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六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环境育人,主要从自然景观、科学景观、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自然景观主要是绿化建设,科学景观主要考虑专栏布臵、教室、寝室、办公室等部室的氛围营造;人文景观主要考虑一道(石魂大道)、两园(学园和育园)、三墙(石浮雕墙、主题文化墙、与石有关的图文和足球明星墙)建设,内有“石魂”“石赋”“石痴”“石颂” 人文景观等。既体现主旋律,又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每一个不同的区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一砖一石说话,让一草一木传情。”
①园区文化
学校大门外左侧设臵石浮雕壁画三幅(一墙),即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凿壁偷光(匡衡勤学),既体现石文化内涵,又表达爱国、诚信、勤学寓意;
学校大门内左侧设臵五个专栏,学校简介(含校园平面图)、办学理念、师生行为规范,公示栏。
学校大门内右侧设臵一块“问石”(鹅卵石,高60公分左右,刻问石两字,下砌黑色大理石座),背墙大理石嵌鎏金铜字:点石成金(20公分左右),让每位老师和同学每天摸一摸,其寓意为每日问自己目标是什么?今天收获什么?
教学楼正上前方设臵校徽和“绥德县第六小学”字样(两米见方LED材质),让走进绥德和路过绥德坐火车的人了解学校;教学楼正后方设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红色大字,让走进绥德的父老乡亲了解学校的教风;
教学楼三楼防护栏设臵铜字“教学楼”,二楼设臵防护栏LED 显示屏一块(1×10m);
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为学校“主题墙”(二墙),左侧为“点石成金”墙(不出现“点石成金”几个字),重点诠释表现: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这几句话的内涵;右侧为“女娲石补天”墙,通过女娲千难万险而补天的过程,教育学生应具有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小学课文有这篇课文);
教学楼后面两侧墙涂浅蓝色和浅绿色(从上到下逐渐变淡),各画六颗大小不等的星星(银光粉),意为点亮莘莘学子未来梦想;
教学楼前的旗台用白色的花岗岩雕栏砌制,既有品位,又与“石文化”一脉相承;
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下设臵四个橱窗(2×6m),分别为“名师风采”、“一月之星”、“活动掠影”、“荣誉成绩”主要展示教师、学生、荣誉等;
教学楼正前方的树木间设臵六个小石凳,寓意六小,也寓意六个年级,腰鼓状,每个上面阴刻一个字:真(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诚(二年级学生憨态可掬)、智(三年级学生活波可爱)、慎(四年级学生伶牙俐齿)、礼(五年级学生生龙活虎)、义(六年级学生浩然正气),主要为学生晨读或课间休息用的,也是“石文化”的一个教育载体。
教学楼与公寓楼间设臵“石魂”大道(一道),拱形走道外 侧绿化,花坛走道间设臵小石桌、小石凳(自然石2块),分别刻有撑半升盘(适合一年级玩)、捉鳖盘(适合二年级玩)、捆羊蹄盘(适合三年级玩)、打老虎盘(适合四年级玩)、五子棋盘(适合五年级玩)、象棋盘(适合六年级玩),让城里孩子感受民间传统文化之魅力;走道顶种爬山虎,入口顶端挂“石魂大道”标志;走道内侧竖有六对形态各异的石狮(石狮雕法粗犷,高约60公分,形态要符合六个年级学生特点,底座由低到高,用古式层石砌之),代表六个年级男女生,男左女右排列;走道尽头正中,设有花岗岩石制书样,下砌红色大理石梯形底座(高约1-2尺),如下图:
上面刻有散文《石赋》,作者佚名,内容如下:
教育学生从爱石到爱文化,到爱人······
教学楼背后三个花坛,名为“学园”(设有标志),中间花园正中横放大型外地石头(1.5×4m)一块,上刻“他山之石”(黑色小篆,学风),花园里用水泥和鹅卵石铺设曲径通幽的小路六条,要留六个出口;两边花坛各放本地不规则石头一块,上刻“求知”(红色舒同体)“求是”(红色小平体)字样;让学生在花坛“求知”和“求是”的过程中,来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内涵;
足球场周边墙(三墙),正面墙全部用卡通绘制全世界足球名星,让学生了解和树立自己崇拜的偶像,使学校的足球队成为 学校的形象代言;左侧墙全部绘制与石有关的典故、成语图案,诗词、文章,让学生在运动之余了解历史文化和感悟蕴含道理;
教学楼北侧为“育园”(又名“石痴”,设臵标志),正中摆放长方形毛面大石头一块(2×4m),上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绿色行书,校训)和数枚印章图案(红色),基座附有释文,如下图:
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侧设臵石雕司南和日晷,让学生了解古代发明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知识;主题石正对面栽7棵新疆钻天杨(中间一棵代表老师,其他六棵代表六个年级学生,各挂一小牌,体现白杨精神),间隔设臵六个正方行石凳,每个上面只刻印文一个(任意摆放)。
②楼道文化
一楼楼道为“石颂”之绥德石雕大观,有汉画像石、五龙照壁、千狮桥、五龙柱、天下第一石牌楼、韩世忠雕像、永乐版画、摩崖石刻、炕头石狮、绵羊石会等图画与文字介绍,了解民俗风情,感受非物文化魅力。二楼楼道为“石颂”之中华奇石鉴赏,有雨花石、和田玉、太湖石、灵璧石、鸡血石、贺兰石、钟乳石、戈壁石、松花石、黄河石等图案和介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奇;
三楼楼道为“石颂”之天文星座物语,有大熊座、白羊座、猎户座、狮子座、人马座、金牛座、天蝎座、双子座、巨蟹座、双鱼座等图案及介绍,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宇宙热情;
四楼楼道为“石颂”之师生成果分享,展示师生书画、剪纸、手工作品(统一尺寸及装裱),让师生都感受进步的快乐。
③教室文化
注重班级精气神的塑造,发挥班级师生的才智,展示班级个性,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的、自成体系的班级文化。
设有班级名片、图书角(开学初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放入图书角,登记借阅,读完后放回图书角并写读后感,期末归还本人)、好望角(班级之星、奖状、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课程表等)、学习园地;
④部室文化
要求整洁优美,格调高雅,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浓浓的人文情调。设有玉石会议中心(金玉良言之意)、小石头足球俱乐部(顽强硬朗之意)、雨花石广播站(五彩斑斓之意)、齐白石美术间(大师崇拜之意)、和氏璧才艺台(展示价值之意)、流星雨科普吧(神秘探索之意)、诚砺阅览阁(修身砺行之意)等;
⑤食堂文化
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精髓,设臵大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壁画(写真加装饰框)及有关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介绍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知识的宣传品,融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餐桌上设有“节约粮食、科学饮食”温馨提示牌。
⑥寝室文化
力求简洁、温馨、雅致,突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特点。楼道设臵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温馨提示牌;宿舍楼设盥洗间男、女各一间(内各配臵自动洗衣机两台);宿舍设有文明公约牌和整容镜各一,统一床单、被套(暖色,学校统一洗涤);宿舍楼入口悬挂“心灵驿站”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每周看一次,让学生将自己的难言之隐或遇到困难又无法当面表达的,以书信的方式投箱,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采用单独会谈或书信回复等方式予以解答。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因此,以“点石成金”这一主题为活动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①“石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玩石(一年级)、品石(二年级)、画石(三年级)、写石(四年级)、说石(五年级)、刻石(六年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石文化”的内涵,体验“石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认同并实践“石文化”所体现的坚强、沉稳、踏实、诚实、充实、朴实等精神,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②“石文化”争章活动。结合校少先队活动,设臵“石文化”特色奖章(雨花章),引导学生在争章体验中了解“石文化”内涵,争做时代好少年。
③“石文化”知识竞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组织学生举办一次“石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让学生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④“石文化”藏品展示。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将所收藏的奇石、印章、书籍、邮币、书画等实物进行展示,组织最佳藏品评选活动,激发师生的收藏欲望与热情,也从实物寻根溯源中了解“石文化”、探究“石文化”。
⑤“石文化”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媒介(广播、升旗、班队会等)进行养成、感恩、诚信、励志、创新、法制、安全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让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3、全力提升教师素养。
六小自开办以来,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教师的真道德、真学问、真本事,才有学生的真品质、真知识、真能力。今后,学校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优质课的评选和校本研修,培养教师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真正使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有质的飞跃。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6-7月)成立组织,调研论证,起草方案,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2013.7-9月)全面布臵,重点做好校园“一道”、“两园”、“三墙”文化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三阶段(2013.9-10月)重点做好楼道、部室、教室文化设计与建设工作,完善园区文化建设;
第四阶段(2013.10-11月)重点做好食堂、寝室文化,并着手开发“石文化”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相关工作;
第五阶段(2013.11-12月)查缺补漏,对照目标逐一完善,切实做好园区文化整合工作;
第六阶段(2014.3-5月)进行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并逐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教育。
六、保障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全面推进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2、全员参与,营造氛围。
3、长期规划,确保实效。
4、广开渠道,筹措资金。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六小未来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篇: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读后感
利用业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也很大。
“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敬慕感。他们愿意与教师推心置腹的交谈,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假如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教师的表扬会被当作是讽刺,教师的批评会被当作整治,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教师的教育,纵使教师才华出众,招数高明,无济于事。
爱的付出是双向的,教师把爱献给了学生,学生也会爱着老师,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更何况是需要爱的学生呢?我相信捣乱的学生最想要得到的就是老师对他的关注,哪怕是老师批评他,他都会很开心,他认为,老师还是关心他的,还是看到他的存在的,就这样他们走上了误区,觉得捣乱才是引起老师注意的方式。这样的情况我想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有没有想过自身的做法对不对呢?真正的关心他了吗?还是只知道一味的批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真正的感受到“爱”一种伟大的“师爱”,我想学生心中那尘封的心在爱的沐浴下慢慢地发光,发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非常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对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奉献精神要常驻于心。尽心的为学生讲授知识,是奉献精神;学生有困难而伸出援手也是奉献,就像汶川地震时牺牲的英雄教师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这都是奉献。奉献是无私的,是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所必须的,师爱与奉献,是教师心中恒久的旋律。
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学无止境,教师永远要做一个有所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教育的潮流所淘汰,多读书,结合着教育理论,联系着教育实际,相信我们的教学会更好。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罢《教育文摘》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教育文摘》读后感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教育文摘》读后感
我学习了《教育文摘》,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2期的开卷篇《二十八张“留言条”》。文章中教师用第11张留言条(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全班第一,大家都很羡慕你,也想向你请教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换回了学生的第一张留言条(李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我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早就充满感激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直到后来,教师珍藏了学生的28张留言条,“换回”了一个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换回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倘若没有了沟通,也便没有了教育。与学生的沟通,与其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如说需要教师的爱心——对那些个别的孩子,以平等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尊重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沟通则是最好的桥梁,它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的更近。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爱的火光,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打开《教育文摘》,《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文摘》读后感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9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9期的开卷篇《别让梦想枯萎》。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去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一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被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他每天傍晚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就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的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好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清翠。别枯萎了心中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的远方!有人说,假如没有了梦想,生命便不再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梦想,但对人来说,这个假设判断应该是肯定的.梦想,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就没有理由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浇灌他们的梦想。学校是种梦的地方,是呵护梦的地方。
《教育文摘》读后感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自从学校给老师们订阅下发红蕾·教育文摘以来,每期我都会抽空细细阅读,这本杂志浓缩了很多专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精华,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分,受益非浅。其中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提出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允许学生适度的出错,它彰显了教育者的大思想、大智慧,蕴涵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容的信念。除了象作者那样对待学生的课业要宽容,我认为更要适度宽容孩子的性格脾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时,他的性格可能会很出格,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种,这时的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真爱温暖每一个固执或受伤的心。当老师的几年里,我见到的孩子大多数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都快乐向上,充满阳光。但就在这样一些集体里,总有个别另类的孩子。有一个男孩,他孤单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差,但也并不优秀,见到老师也露叛逆的目光,让人有些害怕。有一次因为某件小事,他竟然做了我对手。上课脑袋歪向一边,摆出一副“我就不学,你耐我何”的姿势,下课见了我也扭头不理,似乎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我的心也凉了,我教他还教出仇来了?我很难过,但是我坚持着上课提问他,看着他的眼神,关注他的学习,可他仍然是那份生硬的态度对我。但是慢慢地他的态度不再生硬,眼神也柔和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后来我在他的心语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没跟老师服软,但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看完了这些话眼睛有些湿润,这孩子的心啊还真难测呢。如果当时我一顿暴风骤雨地训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今天读了《教育文摘》第十期,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受。那就是:“扣分”之后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校的管理以及班级的管理已经逐渐开始量化,那扣分了以后怎么办,这个至关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六年级的学生。在学生管理上,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或一些过失,老师就会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并且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一股不服输的势头,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这股势头,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班级开始了小组比赛,周周评出优胜组,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争光。渐渐的,让学生的荣誉感加强。
但当学生为小组扣分以后、班级某些方面扣分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严厉的说教不如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平常心来看待吧。因为孩子长大了,老师的宽容常常会让他们感激并更加一如既往地努力。他们都努力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可能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的过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评价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笑容,这样他们会更加用心去做。
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读读学校下发的《红蕾.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岗位工作了这么多年,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而老师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必然趋势。
《教育文摘》读后感
《红蕾.教育文摘》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这本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从开学至今,我们已经发了六本教育文摘,不瞒各位,除了第一本因为是在假期发的,使我能够有时间细细的品读外,其余两本实在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只是挑了几篇题目比较吸引我的略微读了一下,读的不细不深,体会必然也就不那么深刻,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想把自己粗浅的一点体会老师们交流一下。
在我所认真学习的这些内容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篇内容《批评教育的智慧》和《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我个人认为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与批评有关:一个是说教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智慧化解矛盾;另一个是说面对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教师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而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问题的根源是老师而非学生。
说实话,参加工作这半年多的时间来。面对了不少让我头痛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我还能耐着性子进行劝说,可是当屡次劝说还看不到他的改变的时候,我忍耐的极限就被打破了,从原先的心平气和转变为大声的训斥,然而每次对着孩子们吼完了之后,我自己就开始后悔,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批评教育只能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并且改的心不甘情不愿,更严重的后果甚至能让学生对我的课堂产生厌倦的心理。但是即使这样,却总还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现在《批评教育的智慧》一文中的方法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上,我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忽视他们的良好表现,评价的时候也大部分是以反面评价为主,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表扬某个孩子,因为我片面的认为,作为中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表扬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当你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表扬他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只会更大,可能他表面上不明显的流露出他的喜悦,但内心却已感受到你的肯定,反之,批评时尽量把学生拉到一边谈话,尽可能的缩小范围,降低影响,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他破罐子破摔。即大声表扬,小声批评。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却也把自己陷入了误区。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寻求别的乐趣,课堂纪律必然会乱。总之,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教育文摘》读后感
在浮躁的城市森林中穿行,不免有一点无奈与疲倦;于生活的荒漠中跋涉,就会渴求水草丰美的思想绿洲。一直在找寻一段文字,一段能够指引人生勇于探索心灵真谛的文字,一段能够纤毫毕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人生深层底蕴的文字。今天,我想,我找到了。打开教育文摘,感受里面流动着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从开卷篇到德育工作到班主任工作再到教育随笔,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细细品来,时而让你感动到流泪,时而又让你开怀大笑,在笑中泪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同的文章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在“因为爱而坚持”一文中,解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纯真的爱;在“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一文中,吕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宽容,的确,爱与宽容,是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像我一样的班主任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师德。如果是爱容纳千川的大海,那宽容,则是引航的一盏明灯,载人的一叶扁舟。宽容,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体现在我们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花朵,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绽放在这个世界上。每朵花都有绽开的那一天,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等待花开的耐心。对于真正的花朵,我们不仅能看到牡丹的大气,百合的纯洁;也能看到青松的气概,忍冬的坚强。即使有刺,我们也欣赏玫瑰,因为她娇艳的面容和迷人的芬芳;即使平凡,我们也爱那努力绽放的小小雏菊,因为就是它,用无数平凡的花朵把整个山岗装点花的海洋。我们能用这么宽容的心态对待花朵,那对我们像花朵般年轻的孩子们呢?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说到宽容,就不得不提让那些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所谓“后进生”。最近我从《教育文摘》里读了一篇教育随笔《带着蜗牛散步》,其中有一则小诗让我印象深刻,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小诗是这样写的:
第一部分: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吓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第二部分:“唉,好吧!算了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管什么?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小诗中的蜗牛不就是我们的学生吗?而牵蜗牛的那个人不就是我们老师吗?在我们对蜗牛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又有谁会站到“蜗牛”们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呢?学生就像那只蜗牛,背负着沉沉的壳,努力再努力,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只看见自己的目标在眼前不停的晃动。。
“我牵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有什么不同呢?细细品味,似乎这里要我们对蜗牛多一点“宽容”,多留给它们一点“自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使自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愉悦了身心,更主要的是使那些所谓的差生们又有了获得“新生”的机会。
宽容是一种品质,而一颗宽容的心必定是与爱紧紧相连的。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在我们眼里很不听话的学生在家里经常对自己的父母说:这件事情就该这样做,我们老师说的。听听吧,我们老师说的,孩子们说的是多么的肯定,而我们,却总是因为他们身上小小的缺点就全盘否定他们,认为他们一无是处,这样的我们,与宽容与爱心能扯上任何关系吗?
和谐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主题,而一个紧随时代的校园必然也是一个和谐的校园。其实倡导师生的和谐相处的根本就是爱和宽容,对于我们作教师的来说,正如文摘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宽容是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感谢教育文摘给我带来的反省和帮我取得的进步,希望以后能伴随更多涤荡心灵的美文一起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教育文摘》读后感
《“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摘录: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被认为“无可救药”、“十恶不赦”的学生,但几年后这些曾经令我们头痛的学生有可能变得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是啊,我们的教育只要经得起“等待”,我们的学生其实都是可以教育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感悟: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等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进生,因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公开公平的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作为班主任或是老师更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
《无严不成师》
摘抄:我认为,严格始终伴随着对学生的信任,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也是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工作的能手,也实行督促、约束和强制,但是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总不忘记:在儿童的心灵里,永远不要让那一点儿宝贵的火种熄灭。
感悟:“严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第三是严格要求。这三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组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教师在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英语对话时声音小小的,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个学生之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第四篇:心理文摘
平淡中的相守,才最珍贵;简单中的拥有,才最心安。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快乐有人分享,就会加倍;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半。无论何种心情,只要有人懂,就是最好的安慰。陪伴于无形,是心与心的对语;感动于无声,是魂与魂的聆听。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
生命里注定会遇到的人,不管怎样都会遇到,不是这一刻,就是下一刻。我们无法决定是否相遇,只能在相遇后尽情做到极致。我们心里有多不愿意承认和面对,也许恰恰说明,我们曾经有多用心地爱过,有多渴望在一起。
于是我明白,爱是两个人互相打开的姿态,最后的最后,不管是二人融合为一,从此相濡以沫;还是爱恨交付,从此两不相欠的清白,都是生命的圆满。都应该感谢遇见过那样一个人,ta陪我们走过,所有的欢喜哀愁,笑靥泪水才有了意义,一边痛一边成长,是ta让我们看到多面的自己,脆弱的、坚强的、天真傻气的、任性小心眼儿的、懦弱的、卑微的……原来那颗心可以如此柔软而坚实,丰富而鲜活。
也就懂得了,每一次珍贵的遇见,都是一段心的旅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去爱。
第五篇:文摘2
文摘2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人并不在乎天赋有多高,关键是看自己挖掘,去展现自己生命价值的程度。一个人的成功、失败那都是自己亲手创造的,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所获得。
2. 拒绝那就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勇气。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憎恶,接纳宽容、关怀和容忍。拒绝虚伪,接纳真诚。生活中,就是一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