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管理服务协议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管理服务协议书
为了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议管理和跟踪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有序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双向管理的职责,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各负其责,实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现就有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
(一)协议双方为各自流出的育龄人口依法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与流出育龄夫妇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建立生育、节育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二)建立双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制度,实行双向反馈、双向管理。对现居住地发函(包括电函、信函等)要求户籍地协查流出人口婚育情况的,户籍地自接函之日起必须在10日内复函(包括传真、电函、信函),紧急事宜必须在5日内复函。
(三)各协议方坚持每季度对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查证、验证、登记工作,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动向,摸清本辖区流入人口的底数,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范畴予以管理。
(四)因婚嫁改变现居住地的流动育龄人口随配偶长期居住的,由户籍地出具具体婚育情况证明后移交现居住地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范围,户籍地不再按照流出人口进行管理。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一)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服务。各协议方共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对流入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法律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殖健康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生育基础知识,弘扬婚育新风。
(二)提供优质服务。各协议方要向流入人口传授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按现居住地的服务要求(即服务次数)免费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将服务结果和婚育变动等情况在《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全面反馈给流出地。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共管协议
(一)每次流动人口全面清理清查后,县区计生局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通报各协议方,对于流入育龄人口中未持《婚育证明》的人员,自现居住地向户籍地通报之日起15日内补办并邮寄给现居住地。
(二)发现本辖区流入育龄妇女出现不符合中央《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的政策外怀孕的,请贵委按协议书要求就地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通报协议方,遇到拒不采取补救措施、拒不落实有关避孕节育措施等情况时,协议双方要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必要时户籍地请求居住地协同处理,直致解决问题为止,以免流向别处造成政策外怀孕和出生。
(三)流入人口出现政策外生育或拒不补办《婚育证明》等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行为,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各协议方共同负责,就地处理,并及时通报协议方。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双方协议负责人:双方协议负责人:
协议双方单位(盖章): 协议双方单位(盖章):
联系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年月日 签订时间:年月日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管理服务协议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管理服务协议书
甲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乙方: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实现两地协作和资源共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的服务,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
(一)协议双方为各自流出的育龄人口依法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与流出育龄夫妇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建立生育、节育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二)建立双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制度,实行双向反馈、双向管理。对现居住地发函(包括电函、信函等)核查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等信息,户籍地自接函之日起应在15日内复函(包括传真、电函、信函),紧急事宜必须在7日内复函。
(三)协议各方坚持每季度对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查证、验证、登记工作,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动向,摸清本辖区流入人口的底数,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范畴予以管理。
(四)因婚嫁改变现居住地的流动育龄人口随配偶长期居住的,由户籍地出具具体婚育情况证明后移交现居住地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范围。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一)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服务。协议各方共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对流入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殖健康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基础知识,弘扬婚育新风。
(二)提供优质服务。协议各方要向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检查等优质服务,按现居住地的服务要求免费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将服务结果和婚育变动等情况通过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电子信件、电话函件等形式反馈给流出地。
(三)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共管协议
(一)每次流动人口全面清理清查后,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通报协议各方,对于流入育龄人口中未持《婚育证明》的人员,自现居住地向户籍地通报之日起30日内补办并邮寄给现居住地。
(二)流入人员如发生违反政策怀孕的,协议各方应通力配合做好政策外怀孕的补救工作。违法生育的,双方协商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双方或多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区域协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解决区域协作工作中的重大工作事项,交流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组织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推进区域协作深入开展。
四、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 年月日签订时间: 年月日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协议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双 向 协 作
协 议 书
二○一二年
甲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 协 议 书
乙方:
为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进一步巩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实效,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推进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达成以下一致意见。
一、基本原则
遵守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管理为主,户籍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的原则,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手段,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益。
二、具体职责
(一)宣传与扶助
双方共同对流动人口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婚育文明新风、避孕节育措施、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等的宣传教育。户籍地的乡镇、街道(以下简称户籍地)应为流动人口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待遇,关心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为其排忧解难。现居住地的乡镇、街道(以下简称现居住地)应在办证、培训、就医、就学、务工、经商等方面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引导和服务,并对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
实施扶助,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
双方重视并加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管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促使流动人口树立办证、持证的观念,严格执行查验制度。户籍地应在成年育龄妇女外出前为其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居住地应及时查验,对未办理的成年育龄妇女发放《补办通知书》,督促及时补办。对返回户籍地办理存在困难的,可由现居住地收集照片,提供在当地居住期间婚育情况,并填写申报表后,寄交户籍地。户籍地应将办理完毕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寄回现居住地或其本人。
(三)《生育服务证》办理
对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证》的,现居住地应在接到申请7个工作日内将所需要核查的情况通报户籍地,户籍地在收到后1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后的情况通报现居住地。现居住地应根据通报情况及时办理《生育服务证》,并在15个工作日内向户籍地通报办理结果。如不予办理,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四)信息交换
双方应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对方发送协查或通报信息。如遇特殊紧急情况,可通过电话或传真直接联系和反馈。
(五)技术服务
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咨询服务,提供免费药具、随访、妇科病普查服务和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出具全国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交换平台,每季度向户籍地通报。
(六)行政执法
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双方合作开展调查处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生育案件和社会抚养费非诉讼案件执行工作,互为对方工作提供便利。征收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应履行协商程序,原则上由户籍地征收社会抚养费,若现居住地处理更有利于工作,户籍地可委托现居住地代为征收。
三、其他情况
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和公平合理的原则,加强协商,务实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人:联系人:
邮编:邮编:
地址:地址: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传真:传真:
签约日期:2012年6月日签约日期:
本协议一式两份,自甲乙两方签字后生效。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协作工作制
太原区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服务和管理协作工作制度
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
为了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目标,建立太原区域(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市、忻州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区域协作工作关系,特制定如下区域协作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在区域范围内,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由协作城市轮流负责。如遇疑难或重大问题,也可协商召开临时会议解决。
二、信息通报制度
户籍地和现居地要通过《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互通,保证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服务和管理,力争现居住地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个案基础信息,户籍地掌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婚育变动信息,达到双方信息及时交换与互通,从而提高协作区域内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具体,减少无效运作。
三、信息反馈制度
维护户籍地人口信息完整,现居地人口信息准确。移出、移入信息建卡(登记)后如数返回,经核查“却
无此人”的信息,申请对方撤销。
(一)现居地要通过《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将每月新增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和结余信息以及检查、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和《避孕节育报告单》等情况及时通知给户籍地提交“流出地移出”申请,户籍地根据现居地的“申请信息”及时移出。对“却无此人”的信息,申请对方撤销。
(二)现居地将户籍地移出的信息,接受移入建卡后,与每月在此流动的信息,核实并“申请移入”,返回户籍地。户籍地接收后,待新的居住地提交“流出地移出”申请在移出,保证户籍人员信息完整和掌握户籍人口流向。
(三)两地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开展网上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以及网上完成《避孕节育报告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卡》。
(四)现居地发现流动人口重点管理对象政策外环孕,应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其采取补救措施,并通过网络将结果通过给户籍地;对于违法剩余的流动人口,现居地要主动向户籍地通报,户籍地接受到违法环孕、生育的信息后,立即展开调查核
实,在30个工作日内反馈核查结果,同时主动与现居地协商,联合开展执法活动。配合户籍地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协同服务和管理制度
(一)现居地要实现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流入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便民维权优质服务,保障流入人口能够一年两次以上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项目。
(二)现居地向户籍地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信息,户籍地要做好留守家庭成员的关怀帮助工作,按标准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待遇。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双向协作协议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双向协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愿意与贵单位结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友好协作单位。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规定,拟定双向协作管理协议如下:
一、管理目标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生殖健康检查、环孕情监测服务;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平台掌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的日常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对象补救措施的落实和违法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双向协作,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区域“一盘棋”格局;做到对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
二、管理职责
(一)甲方职责
1、对流入乙方的18-49周岁流动人口外出前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时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与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签订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并通过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或信函向乙方发送协查反馈。
2、对乙方发送要求查询流到甲方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甲方应及时核查并反馈。
3、对乙方流入育龄妇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定期查验,对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及时补办。
4、乙方流入育龄妇女如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应及时反馈给乙方,并积极配合乙方做好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的落实和违法生育的社会
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二)乙方职责
1、对甲方流入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时掌握18-49周岁流入育龄妇女信息,通过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或信函向乙方发送协查反馈。
2、对甲方流入育龄妇女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立即通知甲方,并督促限期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3、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免费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4、甲方流入育龄妇女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到乙方登记的,乙方应及时提供免费避孕节育药具,定期进行计划生育孕情检查,据实出具信息报告单,并及时将孕情检查结果通过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或信函通报甲方。
5、对流入育龄妇女的婚、孕、育变化情况和离开现居住地再次流动的,及时通报甲方。
6、发现流入育龄妇女政策外怀孕和违法生育现象,应及时向甲方反馈,并配合甲方做好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的落实和违法生育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三)以上协议条款,同时适用于乙方流入甲方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三、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人:联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年月日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双向协作
协
议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