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文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曾国藩家训》
大学时代,那时的我是一个内向、自卑且总是很羞涩的女生。从小到大,长相、学习成绩、家世平平的我,总是觉得周围的人都那么优秀,而我是如此渺小。父母忙于生计,周围的人各忙各的,没有人知道或者想知道我的感受,我只是默默的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日记当中,那是真正属于我的一片天地。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位很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朋友介绍我看《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告诉我,或许,曾国藩愿意聆听你的感受,可以和他交流交流。我怎么和一本书交流呢?带着这样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原来这本书记录的都是他写给他的孩子与诸弟的家书。慢慢的,我仿佛觉得曾国藩变成了我的一位长辈,他关心我的成长,重视我的未来。把他所经历的、所感悟到的,毫无保留,挖心底的统统告诉我。我的内心很激动,读着读着,我的全身都充满了能量。我真的跃跃欲试,想要马上去用他所告诉我的方法或建议去实践一下。由于信息量太大,我还边阅读边做笔记,生怕针对自己的不足遗漏了哪条宝贵的建议。我的那个朋友说的没错,我真的发现,自己的确在和这本书不断的交流。可以说,这本书给我迷茫的人生中指引了一个方向,在我或是奔跑或是迂回前行中提供了能量,同时,又如一位严厉的家长时时刻刻警醒、鞭策着我。
现在细细想来,上大学时的我其实挺可怕的。内心卑微的我很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强大自己,就在不经意间走错了路,迷失了自己。通过阅读《曾国藩家训》,细细品味曾国藩及其家族的兴衰史,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或是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一定首先要在品行修为上下足工夫。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在今年的1月8日进入了最后的宣判林森浩死刑。林森浩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这样的一位高材生,可以说学识能力上都没有问题,可就是因为和同寝室黄洋生活上不和,动了歪念,进而发生了投毒这样的悲剧。可以说,他的这种投毒方法,不是常人可以知道的。因此,我们发现,如果这一个人在品行道德上是有问题的,这个人能力越强,很有可能他的破坏力就越大。正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君子”一样。“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省”。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主要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而小人则是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把“德”是放在首位的,可见其重要性。
同时,我也收获了一条座右铭:在穷困潦倒是坚韧不拔,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有时,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而是缺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特别是在困难的时期更是如此。作为豪门地主家庭出身,而后又官居一品的曾国藩尚且终身如此,那么我们这样的寻常百姓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正是这条座右铭,在我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同时也是家庭生活很困苦的时候,激励我继续深造,最后如愿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有学上,而是让我品尝到了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而实现目标的那种喜悦与成功感。我不再是那个自卑、胆怯的我了,我知道自己才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个人,而不是终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整个人也如脱胎换骨一样,充满了精气神,就连初中的班主任见到我,也说我属于厚积薄发那种类型,原来真的看不出来我有这种潜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而我的这种理念,也恰恰是在读完《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后形成的。曾国藩他事业的成功,不在于超长的天赋,而是在于立志勤学。他有一个平日的《课程十二条》,里面就有一条讲每天都要读书。同时他也坚持记日记,不是记录生活琐事,而是对自己的言行痛加苛责,力求改过。同时,关于读书,他也介绍他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原则。曾国藩的这些做法,都对我都很有启发,加之原来也愿意读书、记日记的我,因此觉得特别受用。在现在工作当中,我也乐意接受和愿意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说给我的课堂也带来了不少活力。
《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可以说充当了我的人生导师,在我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时至今日,我还常常拿出来温习,依旧可以品味出新的人生真谛。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名师对话,的确如此。只是学海无涯,吾生有涯,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这些年,看了一些书,很多好书都在不同时期影响着自己的成长。可当真的提起笔选择到底哪本书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时候,还是犹豫了。是啊,像《菜根谭》、《原本大学微言》这类的经典之作怎么能影响不深。一篇篇书目掠过,到最后,一本书,一位作家的名字浮现在脑海里,那就是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我若干年之后重新拿起他,对于余秋雨那种矛盾的观感挥之不去,从喜欢到厌烦再到最后的重新审视,再重读全书,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又是一种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的锻炼。
有那么一本书,给我文学的启蒙
《山居笔记》是一部行记,余秋雨用脚步感悟中华文明写就了十一篇散文。从九二年到九四年,他辞去了原职,两年的时间对自己的困惑来了一次实地探访。以“一个王朝的背影”为始,用“历史的暗角”而终。康熙、苏轼、朱熹;宁古塔、岳麓书院、承德避暑山庄;晋商、十万进士、魏晋人物。几多风流人物,历史厚重之地,纷繁传奇群体融汇其中,就是这样一幅有山水风流人物的画卷,以散文娓娓道来,酣畅淋漓。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刚刚高一,偷偷翻看一眼之后便不能自拔。那时候,很多生涩的经典名著总也读不懂,对于很多枯燥的历史又提不起兴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有山水,有历史,还有文化,更有一名高中生好奇与求知。余秋雨凭借自己对于中国历史的熟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将他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诉诸笔端,将的历史用略带感性的文字传达给许多像我一样并没有成熟史观的受众,文化的熏陶也由此而来。
全新的词汇搭配,多样的行文架构,哲学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当时的我从未接触到的新鲜事儿。那时候就在想:“原来文字也可以这样组合”。因此,开始模仿他的写法,开始摘抄里面的经典语句。是这本书完成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他奠定了我对于文字的热爱,于是开始自己动笔写,从此写作就成了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正是这本书给了我最初的写作动力,每当写出的文字在高中文学社里引起很多同学的评论时,那种成就感便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
有那么一本书,给我前进的力量
中国文人就是有一种能力,足不出户便可上达千年,下至当今,用一支笔而论述上下五千年。作为一本散文集的《山居笔记》,包含了太多余秋雨对文化文人的思考。但读至“苏东坡的突围”一章时,我停住了,细细的读了三遍。最简单的原因:我也是东坡先生最忠实的崇拜者。
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是一所普通二本工科院校,校园的文化气息不是那么浓,我这个有点书生气略浓的人总显得和周围人有点格格不入。大家忙着打游戏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都在拿着手机看各种网络小说的时候我却端着纸质书边做笔记边看。找不到人讨论历史,也找不到人一起写文论今,那时候的心态就像一只孤傲却还没有长大的丑小鸭。在别人眼中,我和他们不太一样;而在我眼中,他们也和我不太一样。当这种状态持续半个学期以后,我开始认识到,我必须改变。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在《苏东坡的突围》中的一段话,关于成熟,关于成长。当时那个刚入大学而彷徨无错的自己犹如抓到了一支救命的稻草,我开始尝试平衡,开始尝试在融入群体之时低调的保持着自己的固有习惯。所有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周围人的看法逐渐在改变,我也能更客观的评判自己所处的环境,向周围人学习。
有那么一本书,让我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是以人生的长度计算,那么他就不应仅仅是文笔和意蕴上的启发,也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生,投向做人的本身学问。
余秋雨有很多很多本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书。如果说《文化苦旅》引起了我对余秋雨散文的兴趣,那么《山居笔记》就是奠定了我对他长久的关注,这也才有了由书及人最后反观自己的自省。
对于余秋雨,现在社会上毁誉参半,曾经荣耀无比的文学大师,到现在不得不封笔保身的“矫情”大师。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我也是经历过喜欢到厌烦再到现在的重新审视。细细想来,有他本身的,有社会的,也有自己的。
文人,就该做文人该做的事。商业是最能腐蚀文化的,商业化的作家不能称之为文人。就像我们年轻人,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应该着眼于当下。斗志不可失,但绝不应该好高骛远。
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绝对不能人云亦云。余秋雨是一个商业化及其浓的作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在写作的进程中一直伴随着盗版商的窥测,在妥协与反抗中,诋毁,批评接踵而至,而他们的力量也在社会上形成了声音。最后,自己改变了立场。现在回想当时莫名的愤怒与厌恶,着实来的太过轻浅。
当我成年以后再度拿起他的书本,重新审视年少的偏执,每一次都是新的自省。《山居笔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山水情韵,水墨历史的人文熏陶;也开始对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
结语
喜欢一本书有很多种理由,但大体上任何理由能抵不上对人生态度影响的重要。每每重新翻阅《山居笔记》,合书沉思,一段段厚重历史,一群群传奇人物如浮光掠影般闪耀而过,借古明今,以史为镜。
读书总是一种很有趣的人生体验,他总能将你带入到作者的语境去思考或遥远或当下的问题。《山居笔记》这本书伴随我的是长达十六年的反思,有很多书都对我影响至深,因为从来没有改变过对他们的喜爱。但《山居笔记》这本书,余秋雨这位作家所带给我对情与理的深思,是与非的明辨,真与假的甄别也一直以来伴随着我的成长。
当我学会独立思考,当我学会形成对事物自己的看法,当我能不受纷纷扰扰的社会舆论所左右,不能不说一直都有这本书的影子。我深深的庆幸在年少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而反观人生这本书,我将慢慢的认真读下去。
第三篇:影响我的一本书
我的英雄情结
——“影响我的一本书”读书演讲稿
六(1)班 施森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英雄”,你们会想起哪些人呢?见义勇为的英雄?火场救人的英雄?还是举世瞩目的航天英雄?
不不不,来跟着我跨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吧。我的英雄情结从一本历史书中开始,我要带你们认识这样一些另类英雄。
第一类:“霸”雄
说到秦始皇,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坑害了许多老百姓,使数以万计的家庭妻离子散。可是,我却要称颂他为英雄。他把战国混乱的割据局面统一为东方大国,废除了封诸侯国的制度,把天下分为80余个郡县,把赵、秦、齐、魏的长城合并起来,抵御塞外匈奴的侵扰;统一了计量单位,统一了车的大小,统一了书写的文字„„在一个泱泱大国,能实现这么多的统一,秦始皇真称得上是霸气的英雄——“霸”雄。
第二类:“贼”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够“贼”吧?没错,我要说的第二类英雄就是堪称“卑鄙圣人”的曹操。他的卑鄙行为有一箩筐啊,你们听听:软禁汉献帝、假传圣旨、斩杀三州太守,把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都给杀了,还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灭了心腹大患吕布„„真是够贼的!不过,正是这样一个贼雄,才让一向横行中国北部的匈奴从此销声匿迹,才让中国北方边界安宁了近五十年。
还有很多另类英雄,仁义英雄刘备、忠厚英雄郑庄公、报恩英雄韩信„„这些历史人物如同一颗颗天空的繁星让我敬佩,让我仰望,他们使我拥有了一种英雄的情结:
看到同学打架,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人墙;看到有人欺负弱小,我瞪大双眼数落他的罪行;看到人间悲剧,我男儿有泪也轻弹„„不过,这些都被我老妈说成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唉!她是不明白我的英雄情结啊!
呀,说了这么久,你们知道我的英雄情结从何而来吗?没错,就是我开头说的一本历史书,它的名字叫——《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谢谢大家!
第四篇:融氏杯“难忘的25年”征文-影响改变我人生一本书
融氏杯“难忘的25年”上海读书活动征文
影响和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
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迈过半百的门槛,久久领略人生的内涵和真谛。然而,不知为什么,当我回眸参加读书活动25年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难以忘怀。是的,读书给了我知识,知识给了我与时俱进的动力。我感到,书籍是我的生命和导师;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书这位朝夕相伴良师益友的帮助;读书能提高心商,改变命运,呵护人生。就是我多年读书的感悟。
我的读书爱好兴趣是从读中学时开始的。那时,我读过许多中外名著,却方志敏烈士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是影响和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那么刻骨铭心,耿耿于怀,终生难忘!
那时,我在中学读书,记得我的中学母校有一间图书室,藏书十分丰富,古今中外书籍有数万册。有一回借书,老师其中推荐我读了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书借回家后,我爱不释手,连夜读了数遍,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十军创始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革命失败后,他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赣东北创建和发展了工农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立下不朽的功勋。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七倍兵力围追堵截,1935年1月在江西玉怀山遭敌包围,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不幸被捕,1935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5岁。
方志敏一生清贫,却用满腔热血与生命,在狱中写下流芳千古不朽的篇章《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一书是由“可爱的中国”、“清贫”、“死”、“狱中纪实”、“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纪实性篇章组成。作者在书中叙述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热爱,对地主资本家、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帝国主义列强十分憎恨,当他看到祖**亲由于贫穷落后遭到列强瓜分肆意蹂躏,十分痛心疾首,大声呐喊:“„„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是刻不容缓的了!”作者主张用革命武装斗争赶走列强,推翻黑暗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方志敏在遗著中还叙述被捕经过,牢狱中非人的生活和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敌人企图用高官厚禄来诱惑劝降,这一套失败后又采用残无人道刑具折磨,方志敏坚贞不屈,坚持狱中斗争,利用敌人给他的纸和笔,怀着满腔的激情撰写狱中境况和革命回忆,抒发对党和祖国热爱眷恋之情,其中“清贫”、“可爱的中国”二篇作品和一封给党中央的信托人交给鲁迅,再转交给党中央,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后,对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浩然正气十分敬佩,这本书对我怎样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这本书是我入团入党启蒙读本,启示我要学习方志敏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可贵美德。在中学读书时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组织,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加入党组织,实现了渴望已久的心愿。也因爱这本书,我与方志敏儿子结友,二次相遇方志敏次子方明同志,1976年4月离别时,方明赠送一册《方志敏》传记给我们作为留念;1981年5月第二次重逢,那时我担任公司机关团支部书记,为了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邀请方明给团员青年上团课,方明向我们讲述他父亲方志敏烈士英勇不屈的故事。接着,方明还告诉我们,党中央拨巨款重修烈士陵园,并隆重举行了方志敏烈士遗骨重新安葬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都敬献了花圈,气氛庄严肃穆,缅怀告慰革命先驱英灵。方明临别时,送给我一张两位解放军战士为方志敏烈士守灵的照片作为留念,一直珍藏至今。
“四人帮”粉碎后不久,我想获取知识,渴望读书。当我获悉重新出版一批古今中外名著喜讯后,到书店门前通宵排队购书。上海各新华书店门口,连夜排着长队踊跃购书,人们追求知识渴望读书热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个人头攒动和热情狂热的一瞬,成为有史以来最壮观的场景之一。那时,我工作不久,一个月薪水只有36元钱,但是我从牙缝中节省下来的钱,乐此不疲,陆陆续续购置一千多册书籍,其中也购买了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为我求知,增长学识提供了精神食粮,真是久旱逢甘霖!
尔后,从《可爱的中国》这本书中获得教育与启迪。25年以来,我就是抱着积极的心态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我的读书也逐步得到了深化:从单一的文化补习转向岗位职业技能学习;从个人读书融入到集体读书;从学历文凭学习转向终身学习。记得25年前,为了追回失去的时光,一方面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学历得到国家认可,我参加了初中、高中文化补习读书,经过一年半时间刻苦学习,取得了初中、高中毕业证书,为今后推进读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为了“圆上大学的梦”,我参加了复旦大学自学考试,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专修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经过二年刻苦学习,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在1985年7月通过了大专全部学习课程考试。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参加首届自学考试毕业典礼,亲自聆听市领导陈铁迪、校长谢希德激情洋溢致辞演说,著名教授谈家桢也到会祝贺,我喜获大专毕业证书,成为复旦校友。我深切地感到,自学考试是一种自学成才学以致用的好形式,二年自学考试,不仅教我们如何掌握专业知识,又教我们如何做人。也是这本书,使我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以“岗位读书、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读书要求,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通过全国统考,获得经济师资格证书。读书活动25年来,我先后搞过青年工作、党务工作、工会工作、企管工作,虽然工作性质不同,环境也发生变化,但我始终将“读书活动”作为自己吸取知识和养料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时常进去充充“电”、吸吸“氧”。我深切地体会到,在管理工作中能得心应手,能胜任各个管理岗位工作,无不得益于书本这个良师益友指点和教诲。参加读书活动以来,获得
市、华谊公司、上轮公司读书征文一至三等奖、优秀奖等30多个;历年来获局、公司各类先进荣誉称号20多个;五次获得上轮公司读书活动“三学”十佳个人,一次获得优秀组织者奖;二次获得上海市读书成才奖。
我的家庭还参加社区读书活动,荣获了卢湾区“家庭读书天地奖”、“十佳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2002年3月7日,我应邀参加了上海电台《海上书苑》节目和上海市文广影视局社文广电处联合推出《情系读书、人生如歌——上海市民优秀读书家庭访谈系列》活动,我作为嘉宾走进上海电台《海上书苑》节目录音室,接受访谈,访谈话题是《终身学习、岗位成才》和我写的一篇随笔《可贵的精神—我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作为第十档节目在同年3月24日11:00至12:00AM1197/FM94.7播出。2006年11月7日,笔者到上海展览中心东馆参观《伟大壮举 光辉里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其中在展览的“第一部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篇章上介绍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狱中所撰写《可爱的中国》及《清贫》等遗稿图片和在南昌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事迹,所震撼,所感动。2007年10月,参加第二届卢湾阅读节“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征文,获得优秀作品奖。
迄今想来,我的学习和工作进步无不得益于《可爱的中国》这本书的教诲!人类历史已跨入21世纪,实现第三次跨越,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仍然对我们教益非浅。而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路,我们应当象方志敏那样,用生命和鲜血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加读书活动25年以来,我深切地感到,读书改变人生,知识创造奇迹。决心坚持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到来,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和未来!
上海欣业实业有限公司:朱荣华
2007年10月25 日
第五篇:影响我职业生涯的一本书
影响我职业生涯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我的一生,是伴随我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人生指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这本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是一名教师,虽然现在已经不站在讲台上了,但是我每天都在做着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思考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做教师,而且我觉得自己就是为教育工作而献身的一名战士。我把奥斯特洛夫斯基骑马冲锋和躺在床上写书的报纸上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我的日记本的第一页,下面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有的人说,教育工作是一种职业,也有的人说教育工作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认为自己的一生在从事着一件十分伟大而有崇高的事业,这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的工作。我工作已经36年了教育事业伴随着我的人生,可以说没有教育事业就没有我的人生,因为教育工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幸福的人生经历,如果说让我回顾我的人生经历,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者30多年的教育生涯。这本书似乎没有一点教学的指导,没有一点做班主任工作的导航,但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可思议,但是对我来说保尔柯察金的为人类伟大事业奋斗的精神和意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自己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奋斗,勇于付出,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我一生的贡献。
一、人生就是用坚强承受挫折—要有硬度
我生于五十年代,不能不说时代给我的童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工作的时候是1971年,当时我才16岁,文革时候长大的孩子本身就有很多缺陷,带着知识的残缺和不足走进了陌生的社会,面对着一群比自己才大几岁的孩子,要做他们的老师。我当时想的是一定要认真的做教师,认真的教书,认真的走完自己的教育生涯。
我们这一代人是自卑的一代,因为文革我们的学业被耽误了,所以在学校里我们是不能胜任工作的一代。比我们大一些的教师是受过完整教育的一代,比我们小一些的教师也是受过完整教育的一代,而我们的童年和少年缺失了太多的知识。在一次往黑板上写字时,我竟然被撵下了台,一位老教师指着我的字说:“这简直是童体字。”我当时就流下了眼泪,也就在当时我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把字练好,于是我就下决心开始练习书法。我报名参加了书法学校。和一位老书法家学习,每天晚上学习书法,每一个字我都要练到满意为止。那时候每天晚上都要练到深夜,手都练酸了,手边有一块石头就攥一攥,就是因为写了一笔好字,我的论文手稿得到了评委的一致称赞,是我的论文得到了较高的奖项。
1994年10月,我被破格为中学高级教师。这是我十分欣慰的事,因为我从一个小学四年级知识水平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为了一名海淀区优秀的教师。没有教育工作的本领是不可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好的贡献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中有很多片段都在写保尔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尽可能让伙伴们多休息几分钟,而自己呢。连续五天发高烧,仍然和同志们紧张的劳动最后竟晕倒在工地上。我不知道现代人会不会认为保尔是个傻子,为什么这样不珍惜生命,因为现在人的价值观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当时的我就是很受感动的,因为保尔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向保尔那样生活,觉得自己做教师工作就应该不能怕苦怕累,应该为教育事业献身。我中文的学习是从1982年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怀孕了,我考试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除了听广播要走读去上学,这是我学习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学校里就我一个人读书,因为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我写了好多本学习笔记,我的儿子出世的时候在我还有一年半才能读完,于是我就坚持着一边带孩子一边读书。1985年我就大专毕业了。那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学历的重要,于是机会随之而来了。
二、人生就是用精神改变环境——要有热度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只活了24岁。他的坚强使生命价值的浓缩,1978年我在日记中写道:“你只活了24岁,而我今年正是24岁,我还什么都没有做,我不禁要问自己,我的一生将怎样度过,我应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怎样的贡献呢?”
当时保尔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战斗呢?
保尔就是我的榜样,我要接受这个现实,去努力学习。我家住在中关村科学院,我小学就是中关村一小毕业的,科学院的环境非常好,而我在分配时候分到了离家校验的清河地区,面临着比较艰苦的环境,要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就要靠自己的努和奋斗。有的人离开了这样的学校,调到了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面对好的家长,好的学生,好的学校资源以及较高的工资待遇,而我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了24年,直到1994年被上级调入另外一所学校做教学管理工作。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离开我的学校,因为我觉得条件不是做不好工作的理由,正相反,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现在我经上级调动来到艺师附小整整8年,这里的学生来自外地农村,家庭条件十分不好,我觉得这仍然不是做不好工作的理由。我带领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让老师们认识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是为了能够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并不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三、人生就是用进取开拓创新——要有深度
我们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不满足于现状才能拥有更多的收获。尽管是在对我们最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不屑的努力。
保尔终于躺倒在床上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却在床上创作了他的小说。当他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打击呀。“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
现在我们教师的生活十分优越,但是仍然不够满足,因为资源的丰富,让人们感到工作的无聊。没有新的开拓,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改变。保尔精神也早已超越时代的界限。当今的时代,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的时代已经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实生活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未必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强有力的武器。在学校里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我们要让教师的业务更加充实,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让教师和学生更加和谐。于是我们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工作。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就是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经过了8年的奋斗和一点一滴的努力得来的。一所不为人知的不到400学生几乎80%以上的流动人口农民工子女小学校能够成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能够多次的在海淀区召开研讨会,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就是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有这样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我们的每一个目标,经历我们没一个阶段的人生。
前不久一位博士生导师寄语大学生,谈人生的意义,一开头就说,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伴随了他一生,鞭策他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想到还有2年就要离开我一身为之奋斗的教育岗位,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有些不舍,这也许是我写的最后一篇文章了,也是我对自己教育生涯的一个回顾,谢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它影响了我一生的成长,是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时候,书是一盏铮亮的灯,照亮我心中的黑暗,让我明白了世间的善恶美丑;有时候,书是一对洁白的翅膀,带我飞到云海深处,一览山河的壮丽美景;有时候,书是一叶坚固的小舟,带我驶向成功的彼岸,任凭风吹浪打也不回头。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书是我不可缺少的一个亲密伙伴。而要说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那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保尔,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保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我很敬佩保尔的这一点品质,他的确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之时,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在小说中,我最欣赏其中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认为这话很对,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也不应碌碌无为。一个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自己做一点事,那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别的伤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悦呢?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毅力需要坚持,同时也需要毅然断然的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是能断然处之的,而这种断然之处,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节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张一味蛮干,是毅力和节律并行,两者都不容忽视。节律过快,频率过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十分困难的。生活犹如长跑,一下冲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夺标。相反,如果保持适中的节律,就能取得好成绩。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之本呢?你想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又怎样克服前进道路中种种的困难呢?这样就永远没有成功;反之,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忽冷、忽热、忽松、忽紧,说不上毅力。如果“一天打网,两天晒网”,其毅力何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如果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寂寥空虚,我们的生命将是多么的暗淡无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风雨,它见证了我的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