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4 16: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第一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同学们,早上好!

请允许我以校友、学长的身份在这里告诉大家,我爱我的母校——二高中,二高中的校园环境很美,二高中的人很美,二高中的前程更美。这是一个从小就在母校边玩耍,又在母校度过三年美好的读书生活,现在正在母校教书的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或许新来的同学还没有这种真切的体会,而老同学,老校友会赞同我的看法,与共和国同龄的母校正焕发出青春,变得越发美丽,越发年轻。当我们徜徉于花园式的校园时就会发现,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南大门进来首先看到的是鲜花簇拥着的喷水池,喷水直射,水花四溅,发出十分动听的音响;站在喷水池前向东看则会发现另一番景象,绿莹莹的草坪上开放着鲜艳的花朵,而如翼而展的亭子,坐落在草坪一边,亭子边树影婆娑,鲜花怒放,好一处观景、休憩、读书、聊天的地方。沿教学楼边上的小路往北而行,就会看到教学楼间的几个小花园,或是假山嶙峋,或是绿树成荫,或是芳草鲜美,如诗如画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同学们,校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校园确实是美丽的?美就在你我的身边,美真的不是缺少,而是在于缺少发现。希望我们能诗意地看待我们的周围的一切。

其实环境的美仅仅是美的事物的一部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美是生活。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也是美的一部分。在二高中这个优美的环境中,进行教和学的老师、学生也是我们的审美对象。在他们的身上,美通过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得到突出的体现。我们不会忘记,在争创市重点的日子里,升旗仪式上近乎完美的集合、列队、唱国歌;我们也不会忘记,新高一同学的军训中,他们那种刻苦的精神,严明的纪律,整齐的步伐给人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我们更不会忘记,暑假里参加篮球、足球比赛的小将们,在赛场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在运动场上腾跃、奔跑、射门、投篮时那种充满阳刚之美的身影。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赞美、欣赏。优美的校园有了他们显得更优美。

同学们,校友们!我们在发现美、欣赏美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我们二高中人正在创造美?我有这样的感受的,最近好几次放学时站在校门口等女儿,许许多多学生,都热情地跟我说再见,我油然生起一种美感,我们二高中的学生太可爱了。教师节那天,上语文课时,语文课代表突然走到讲台前,把早已准备好的贺卡和苦丁香茶交到了我手上,紧接着,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我激动极了,我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真情,体会到了同学们创造的诗意的生活,更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美在于奉献。

同学们,校友们!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创造美的人,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美好的语言、美好的仪表、美好的举止,都能让人感到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奉献。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因此,作为二高中人,要创造美而不能破坏美,要通过美的创造来体现道德上的善而不能因破坏美导致道德上的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美的创造者吧!升旗仪式时,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在国歌声中放飞心中的理想;做早操时,伸直手,踢起腿,蹦蹦跳跳中表现出青春活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创造美吧!创造出前景更美的二高中!

第二篇:感受美 创造美 欣赏美

感受美 创造美 欣赏美

——浅析美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本文尝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美育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审美的、有情意的因素,感悟美的气氛;借助现代媒体教学,由静变动,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去创造美。

【关键词】 美育 渗透 英语教学

英语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部分,不宜过多的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把美育教学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中,充分考虑到了“为了每个学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因为英语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用美育教学,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而且对英语教学也有很好的效果。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了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把美育渗透到小学英语学科中,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而且美育教学可引发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也易使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强烈的感悟作用。

一、充分挖掘审美的、有情意的因素,感悟美得氛围。

1、从美得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美。

0

小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都是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一种趣味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阶段。因此,优美、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扩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室墙壁上挂一些英文字母的装饰品;在黑板上贴一些充满艺术趣味的教学挂图;在作业本上贴一些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画等,都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丰富的想象,灵感不断迸发出来,更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思维。

2、从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美。

美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情感性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美育的突出优势。教师的言谈举止、板书精心巧妙的设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甚至连教师的穿衣打扮等无处不在美育之中。因此,教师应努力塑造美得讲台形象和人格魅力,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要具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有了爱心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学生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育人,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如果深入到每一位学生中去,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试了,教学活动更能溶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借助现代媒体教学,由静变动,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英语课堂创造了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学生主体

性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在观看中学会了去欣赏、去领会其乐趣。比如,在讲到各个国家的名称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画显示四位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并配有自我介绍: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England/America/Japan,学生看到屏幕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小朋友在进行流利的英语对话,必然十分欣赏、羡慕,从而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实现了学习上质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否应看实际效果。它只是作为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中辅助物,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确切地说它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学到知识,所以教师不应过分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而忽略了教学本身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创造美。

英语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从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并不是将美育真正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入一定的情境中。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才是对此的升华与提高。创造美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激励学生,使他们具有创造美的意识,把生活从美得角度去探索,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地去尝试创造美,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当然不在话下了。

1、演中创造美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小学英语的许多对话内容是引发学生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德国

美学家克罗齐)。” 新<<课标>>中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变课堂生活为真正的生活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型结构后,让学生创设情境,将所学对话表演出来,使学生通过虚拟情境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

2、歌中创造美

在英语教学中,把音乐和英语融合于一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活泼好动,唱歌跳舞是他们的乐事。教师针对这一特点,尽量多编、多教一些英文儿童歌曲。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培养美的境界;也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如在教授weeks时,在最后可以借助“days of a week”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边唱边表演,同时再教导学生辅以手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创造了美。

3画中创造美

小学生不仅对音乐感兴趣,而且对美术也是很陶醉。新<<课标>>强调,各个学科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画一画,更是激励学生创造美得好途径。小学生特别喜爱这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绘画中创造出可以看得见、触得着的美得形象。如让学生们将他们在动物园中所见到的动物先用简笔画比表示出来,tiger(老虎)、lion(狮子)、bear(熊)等,学生们的“画”创造了美,他们看着自己的画,学起来当然兴趣盎然了,学习劲头也因此而倍增。

四、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宜过分追求形式主义。如在“歌声创造美”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结合新教材、新理念,不宜过分追求表面乐趣,而失去内涵。

五、在美育的渗透下,提倡终身学习。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任何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新课程的启动,呼换着教师、学生、教法、教材的重新定位。所以教师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在美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成、寓教于乐。例如,在让学生“演中创造美”时,不仅要激励学生创造美,而且要在表演中,学会记忆的方法,把语言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学会用表演背诵的方法。

没有美育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完美的教学。美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相信在新<<课标>>理念的不断加深与完善下,这种整合性会更加突出其必要性。

第三篇: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摘 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勇于创新、敢于批判,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美术;艺术;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57-02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如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优势,更好地促进美育也已成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为使学生能深入美的世界,能感受、欣赏、创造艺术之美,以及感受、欣赏、创造社会、人生之美,教师要做好美的导游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勇于实践,从而达到美术教学和美育目的。

一、善于发现――充分感受美的能力

1.感受艺术文化之美

感受美的能力是指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从主体感官出发感受到艺术客观作品的直观形式美感。艺术作品总是以其特殊的物质形态呈现于现实中,需要教师借助审美能力对其进行解读,并在教学、学习、训练、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美,把美传递给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更要从从艺术作品中品读出感情积累、感情流向和情感共鸣。

如:为了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沙漠的英雄树――胡杨》的刚强不阿、遒劲坚韧之美,教师不仅要从美术角度让学生去感受,引导学生解读、剖析艺术的表现语言,更要从胡杨的特性、生长环境等让学生作深刻认识。在人们的印象里,沙漠往往是风沙漫天、荒原漫漫、不见草木的生命绝境。可是在我国西部沙漠边缘,人们却能看到这样的奇景:一种高大乔木常常聚集成林,每到秋天,树上树下的金色叶子连成一片,金光闪闪,把沙漠变成一个梦幻般的金色童话世界。这就是胡杨,维吾尔族人叫它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在沙漠的严酷环境中,胡杨作为唯一的成林树种,就像守护神一样守卫着沙漠外的绿洲,用它们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着风沙对绿洲的侵袭,用它们永生永世的孤寂注满了戈壁滩的宏阔与画意。所以人们又热情地赞美它是沙漠的英雄树,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只有胡杨能在这种地下水中盐离子浓度类似海洋的沙漠中生存下来的原因。通过以上介绍,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做作品的理解能力,引起对广袤沙漠、对英雄树更多美丽画面的更多想象,同时还增加了科普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美育过程。

2.感受自然人文之美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让学生了解社会、亲近自然、热爱家乡,也是美术教育和美育的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当地古民居,游览层层叠叠的梯田,走访隐藏在深山中的村落等活动,将学生带入乡土美术的氛围中,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发现身边美的存在,而且引发和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参观教学、室外写生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清晰、综合、整体地认识家乡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思想,体验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真正感受“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深刻内涵和底蕴。

二、学会欣赏――深刻鉴赏美的能力

我们知道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而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就是一种主要的途径。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美术的一般类别,还可以加深美术作品多样性与艺术语言的理解。

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就是点、线、面、色,但是这些语言的表达运用手段又是灵活多变的。在西方绘画中是明暗、空间、透视等,在中国绘画中就是笔墨、章法、皴法等。随着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把握好后,当他们要对某作品进行更深入分析欣赏时,就会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等,这就在无形中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也使美术与其它科目有了一定的联系。就以罗贯中的《父亲》这幅油画作品为例子,为什么它一经展出,就能够引起轰动,这就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生长的时代和生活经历是怎样的,1964年罗贯中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在四川大巴山生活了10年,直到1978年才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这段时间他经受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因而他在他大学学习期间创作了这幅作品,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四川山区劳动、生活的感受,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及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困的老农形象,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从而作品一经公开展出就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对于刚刚经过“文革”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学生要想理解这幅作品,就要了解到作者所属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因而把美术学科与历史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各方面对美术学科的重视,消除偏见。所以说对“美术鉴赏”的学习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作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说,我们应当重视“美术鉴赏”的教育,开展好美育活动,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迈好关键一步。

三、勇于创造――真实表达美的能力

云和地处浙西南边远山区,这里没有美术馆,没有画展,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那些经典之作,接受更多的艺术熏陶。唯有立足当地广袤的自然空间,绿色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人文风情和木玩特色产业,让学生懂得去观察,去发现,去欣赏,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真实的情感尽情地去描绘,去创造,去表达。

1.多方式描绘“家乡美”

在学生充分了解云和家乡美景后,如何让学生用美术形式在笔下、在手中呈现呢?笔者就通过让学生学习用绘画――线描、国画、水粉画、实用美术――雕塑、民间工艺――剪纸、综合材料――粘贴等多种艺术手法去表现,具体的艺术手法如下:

(1)用线条勾勒云和风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各景观特征,用各种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勾勒云和的山山水水、层层叠叠的梯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用国画描绘云和山水

仙宫湖,全湖碧波荡漾,晶莹似镜,周围千姿百态的奇岩异峰、浩如烟海松涛,点缀湖边的村庄、田野和山林,本身就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学生也就能用焦、浓、重、淡、清的墨色简约、概括、生动地画出仙宫湖。此教学让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体验传统绘画――国画的淋漓笔墨和构图、取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点。

(3)用环保材质粘贴云和景观

利用植物叶子、蛋壳、麻绳、火柴等材料粘贴各自然景观。粘贴画是一种受材料制约,必须因材施艺的一种艺术样式。由于制作材料简易方便,又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因此我以云和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在课堂中引入粘贴画。

2.多形式拓展创意空间

充分利用当地木玩特色产业,多形式为学生搭建木玩创意产品创作平台,拓展创意空间,创作的系列木玩创意作品融入了创造者对美学的思考,极具欣赏性。

(1)组织“快乐木玩大比拼”活动

“把课堂搬到操场,让创意长上翅膀”,“快乐木玩大比拼”活动中,学生用成百上千块积木拼搭而成的巍峨延伸的古城墙,高耸入云的摩天楼,气势恢宏的坦克阵,场景栩栩如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刷新了人们对木制玩具的既有认识。

(2)木玩产品设计研发

学校设立的木玩产品设计工作室,进行益智型木玩产品研发和积木玩具造型创意设计。为提高云和木玩的益智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工作室团体将木玩与旅游、幼教、动漫、娱乐等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开发了系列产品。例如,研发团队结合云和梯田的地理特点,研发了“立体式梯田DIY组合”“十二级四季梯田”“立体式水滴状绚彩梯田”等木玩作品,并成功申报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融入立体思维和全局概念,研发了“新型立体式五子棋”,提高了趣味性,这款作品获得了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3)木制工艺品DIY制作

成立木制工艺品DIY制作工作室,师生在课余时间从企业搜集玩具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如榉木块、木屑粉,加上五彩砂砾,一起设计“接地气”和“跨时代”创意作品。在师生们的妙笔生花下,创作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DIY装饰画,既减少了木料浪费,又收获了美与创意。如创作的《足球》《田园风光》《彩色木糠画》等系列作品在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多途径参与创意服务

学校成立“艺都设计组”,参加了美丽县城和美丽乡村文化墙制作,以及主题摄影、运动会宣传牌制作项目;与城建局开展美丽县城玩具元素的设计和展示活动,在云和江滨公园与县城建局共同设计并制作了《巢-城市》主题积木玩具造型雕塑群,形成旅游景观;配合旅游局开展如“鲁浙百名学子乐游云和”等玩具文化创意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艺术创意服务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总之,学校既要在教育教学中强化传统艺术经典教育,让经受过时间检验的艺术经典素材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一味求新逐异,也要把民族、民间、地域的艺术素材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让美育就地取材。“在学校美育工作中,应发扬‘大美育’观念,把美育素材扩大开来,”真正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作者单位: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段鹏.当代艺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略谈[J].中小学美术,2015,(3).[2]杨立竹.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学研究,2014,(7).[3]李建芳.美术生活化,生活美术化[J].中小学美术,2014(5).[4]关鸿羽.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第四篇: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季 惠

(2002级学员)

内容提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施行美育的必然性和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谈起,重在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拓展、创造美的能力,旨在呼吁语文教师共同开拓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重现语文学科的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发现 感悟 创造

春草萌芽、绿树抽枝、花香飘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青山隐隐、洁白雕像、窈窕淑女、时髦服饰、整洁居室„„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不透出美的意蕴。罗丹说:“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P6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具有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语文学科在汉字结构造型、语汇格调辞彩、语法规范修辞形式、诗文体制意想等方面具有直观、形象、情感外化和艺术感的形式美。挖掘和展现语文学科教育中的美,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语文学科的灵性,抹去了其中的美感,使语文一度成为最枯燥:无聊、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真乃语文学科、语文教育的悲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一大批有志之士呼吁要重视语文学科美感,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人们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语文审美教有的独特功能。第一,对智教育发展起促进作用.现代科学证明,人脑的两半球都只有高级智力功能,开发和拓展右大脑的最有效于段就是美育,通过一系列的美的熏陶能有效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审美教育能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个人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通过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文学艺术等。艺术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有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本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欲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来获得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第二,引导学生认识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条古老的乌克兰格言告际我们‘一个人手里抓住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邪恶与真正的美是不相容的。”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让人学会区分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第三,审美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而兴趣最容易被美的东西激活,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并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把爱美发展为理解美、学习美、从而去创造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进一步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悟并创造美。

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审美情境的设置。审美情境是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场景、环境和氛围。教学中构成审美情境的要素有:1.教师行为中的审美含量 教师的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美与丑,雅与俗。教师课堂教学技巧运用的艺术性,如提问的机趣与智性,板书的鲜明与精确,讲解的逻辑与启悟,演示的生动与巧妙,范读的意韵与情感无一不透露出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与低。2.教学中师生情感关系 包括教师的态度(如亲切热忱的教态、饱满丰富的情绪情感、真诚坦率的指导、平等的关怀)师生情感交流的频数和程度等。3.教材本身蕴涵的美 从教材的题题材内容来看: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有尽现人间真善美的社会美,有形式丰富、形态逼真的艺术美。从教材体体裁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颖、流动、多义的意象,具有跳跃性和音乐的语言;散文,形散神聚真实可感,语言适雅宜俗,意境丰富美丽;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情节的曲折性,结构形式的审美性:戏剧的矛盾冲突的“激变”艺术,人物台词的个性化,凝蓄性:即使在论说文中,高度的理性思维,谨严的逻辑形式,得体语言表达也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教材的语言运用中处处体现出韵律之美、文采之美、句式的多样统一之美:教材的结构安排中常常蕴涵着整齐:对称、均衡、协凋、对比、起伏、聚敞等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特点:课文的不同体裁中也显示了各不相同的美的特征。4.相应的教学媒介和方式 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动态、互动教学材料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了和谐的音乐氛围,鲜明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交互式对话;以音、画、装置艺术作为教学活动背景,美化环境;以网络及艺术场馆作为课堂审美教学的辅助媒介。语文教学中美的情景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应尽情发挥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

教师更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感知美——诵读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象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多姿多彩的美,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不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副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去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2]

读不是平板呆滞地读字词,而是身临其境,用心揣摩,绘声绘色。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他们读书往往大声吟哦,摇头晃脑,甚至手舞足蹈。叶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读”方法。“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3]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行文如云似水、语言清新隽永,文字简洁洗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极佳训练点。如这样—段文字:“月光如水流—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时此际学生准确流畅而富有表情地诵渎,就能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文字,而如小提琴琴弦在耳畔轻轻奏出的—支小夜曲,是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一种令人赏心悦耳的审美感受。

二、理解美——鉴赏

在初步感受美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理解、体会美,必须学会鉴赏分析。审美鉴赏是比审美感知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识别。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已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一种诱发性因素,教师要善于驾御情感之舟,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鉴赏、领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

[4]

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跟随自己渐入文章佳境,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审美鉴赏中,教师除了要擅长于“动之以情”,还要不断对学生“晓之以理”,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分析鉴赏美的常识,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主题的美 教师可以从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环境氛围,把握人物关系的对比,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几方面帮助学生揭示主题的美。2.思路与结构的美 把握不同的文体所采用的顺序,段落与层次的联系,开头和结尾的特点,过渡和照应的方法。3.表现形式的美 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渲染,比拟、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议论文中论证方法,说明文中的各种说明方法。4.语言的美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点,用词的准确传神,分析句式的变化方法,修辞的使用情况。

三、拓展美——想象

想象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把有关的表象加以联结的意识活动,它在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想象是美感产生的来源之—,想象不仅有助于认识客观存在的美,通过想象还可以加强美感。莱辛指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 [5](P41)想象是审美能力的翅膀,想象力丰富,审美能力就越强。想象可跨越空间,超越时间,可以让思维自由翱翔,陶冶性情,创造出更新更奇的美的事物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尤其在诗歌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进—步拓展诗歌的空间。诗歌语言在节与节,行与行之间都有大幅度的跳跃,在表意上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调动审美想象力,物化诗歌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欣赏这一段旖旎的景物描写时,若不展开想象的翅膀,伴随着作者一起重温康河旧梦,就无法领略到景中的神韵,体味作者的无限情思。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泠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通过—系列的比喻,将难以捉摸、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难以描述的音乐形象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阅读时只有借助想象力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起感受出神入化的琵琶演奏技巧;体味音乐世界的美妙动人。

四、创造美——说写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求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可通过说和写两个途径,激励学生创造美。

当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令人忧虑的,高中学生表达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针对学生口语上的弱点进行,同时也要让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言要准确简练,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热情大方;三是主题美,就是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四是逻辑美,发言要条理清晰,思路严密。通过对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口语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写作激情。除了口头表达外,写就是表达审美情感的最佳途径。此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记下自己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我手写我口”学生想的说的和写的都一致,文章自然会生动传神,情真意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尽情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人生中的假、丑、恶。学生拥有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比较容易创作文质兼美或创意的文章,从而进—步激发写作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贬恶扬善的同时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推荐选读报刊杂志上的美文:朗读交流学生文中佳作,扩大和阅读空间,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的愉悦,进一步激励学生审美创造的欲望。当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起来时,他们就—定能够在写作中创造美。

课堂教学中美育活动设计还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

1、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审美因秦,教学中的审美不能脱离教材和教学任务单独进行,应渗透在各知识点、能力点的接受、掌握过程中,与知识教学同步进行。应着眼于从教材内部发掘和发现审美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任务系统中确立与之相应的美育子目标。

2、教学生的美育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借助语言审美教育的情感陶冶、精神体验、趣味滋养、道德评价等渠道进行,使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减少强加性和说教性。

3、教师与教学中的美育。教师确立教学审美化的意识,从学科的课程学角度把握教材和教学,即把学科教材与教学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和社会审美背景之中,理解教材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的养成功能,以降低应试型的知识传习强度,增强素质型的学养培育力度为目标,设计审美化的教学。

总之,语文课是最有审美价值的课之一,语文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作努力。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相信,语文教学将会有新的起色,语文课将会变得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充满情趣和美感。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参考文献:

[1]沈琪泽.罗丹艺术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4]于漪.兴趣情思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J].语文学习[5]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P 41

第五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我从事美术教学已经十多年,教学中经常面对的是一群天真、质朴的农村孩子,农村的孩子,外出参观的机会少,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相对弱一些,但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也很有想象力。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喜欢上在绘画课、手工课,对欣赏课不感兴趣。因此,如何上好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去探索的课题。下面就如何让美术欣赏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谈谈我的点滴收获,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说得难听点就是“对牛弹琴”。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我认为在上欣赏评述课时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

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搜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个习惯,喜欢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业。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我利用之前收集到的学生作业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欣赏的面大了,他们的想象思维就会更开阔,画出的作品也会更生动。如在上《卡通明星总动员》一课: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设问:“同样是动物或人物,为什么卡通形象这样受人们的喜爱呢?设计师们好象是在他们身上施加了魔法,到底使它们哪里改变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我们一会儿还要进行卡通明星的模仿秀,你们想参加吗?

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学生们分成了四组,分别去感受、体验和分析卡通形象的造型及色彩和性格特点,最后学生们对他们的讨论进行总结,有个人的展示,有集体的补充,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的学习和积极的参与精神。在教师营造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自然的将学生引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进行课堂参与的欲望.学生们自然的融于课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也就获得了审美的快乐.其次,在欣赏评述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探究、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深入地理解造型艺术作品。用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对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述,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了学生的创造的灵感。学生们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这不仅仅让学生接受了美术评论家或美术教师对作品的评价,而且也让学生自己感受了作品,自己阅读了作品,亲自作出对作品的解释与评价,这才是美术欣赏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欣赏课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不应把成人意见强加给学生,更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如在欣赏米罗的作品《暗影中的罗莎利》时,当学生们看到作品时,有的学生说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应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应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画家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讲的再多、再生动,也只是一相情愿。

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欣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不能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象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认识身边的树》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古愉、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

总之,美术欣赏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以上述认识为起点,在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欣赏教育,让学生体验审美的快乐,让艺术之花永远盛开在孩子们的心中!

下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升旗仪式上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创造美

    劳动最光荣 ——五(3)中队周队日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确定主持人,选定表演者并进行排练。 2、......

    劳动创造美范文大全

    劳动创造美,构筑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南开支行的周凤哲。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创造美,构筑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心中......

    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美,美梦靠劳动实现 李运斌 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财富,要园美梦靠劳动来实现。有了建筑工人的劳动,房子在他们的双手中一砖一瓦垒......

    劳动创造美

    甲: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 乙:在这朝气蓬勃的日子里, 甲: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我们本期红领巾广播的内容有:......

    发现美,创造美作文800字[大全五篇]

    发现美,创造美作文800字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

    发现美作文(集锦)[范文模版]

    发现美作文(集锦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发现美演讲稿

    发现生活中的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六(4)班的张蕙宜,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有人说,......

    作文《发现美》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一朵花、一片景、一件事、一个人等),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不少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