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学习板块
(一)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
并相机指导学生读课文。
2、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回答题(4)(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二)交流展示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三、拓展提高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达标检测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总结提升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作业布置: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板书设计: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二篇:推敲(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述“推敲”的故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
唐朝的一天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好。
3.“推敲”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一千多年了,它至今能过流传下来,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故事走近贾岛、走近韩愈、走近“推敲”,去领悟这个故事的独到之处。
二、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默读课文3、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贾岛斟酌字眼的关键词句,体会体会,说说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 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思索:思考、探求)
4.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出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
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阅读比较体会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
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三、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阅读《补充习题》
2.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推敲”,这就是炼字,这就是斟字酌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
四、走出文本,学习品质,为人文明有礼、为事孜孜不倦,为文斟酌词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你觉得贾岛是个怎样的人?
2.最后,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作没有诀窍,如果真有,那就是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以诗赠友
(发生)
反复斟酌
(发展)推敲
冲撞仪仗
(高潮)
确定用“敲”
(结局)
第三篇:《推敲》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学生上台做动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1、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
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
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
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7、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4、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同桌正在分角色读,评议。
1、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生读书上句子:“接
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3、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2、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6、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7、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8、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
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9、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韩愈”:我认为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10、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11、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马上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12、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师;(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板书:“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四篇:《推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2)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出来的!生:可以填“改”字。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第五篇: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寻隐者不遇》,诵读。
2、介绍贾岛。
师: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苦吟诗人,为了写出好的诗句,他总是不断地思考、斟酌。贾岛第一次去寻隐者创作了一首好诗,第二次去寻隐者又发生了一个故事,得到了一份友谊,成就了一段佳话,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词语——推敲。
3、板书课题,齐读。
4、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齐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生字检查
1、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赋予了推敲这样的含义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了解推敲的由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注意适当合理地停顿。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尚驴妥醒闯貌韩簇恕辆 ①和尚即兴吟哦斟酌冲撞(贾岛)②簇拥避让兴致思索宽恕(韩愈)
3、检查读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1、那么这两位诗人谁是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屏幕上的题目,并思考每一道题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些段落
2、课件出示:读课文填空
①贾岛去拜访(),不巧的是(),便写了()。
②他对诗句中究竟是用()还是用()犹豫不决,甚至在大街上(),结果冲撞了()。
③()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字好。、师:把这三小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自个儿读读。待会儿比比谁能不看大屏幕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把课文读短 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四、指导写字。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9 16:04:51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09 16:04:50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举起手跟着老师把这个题目书空一遍,生齐读。
2、同学们,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同时又是一个成语。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3、很好,那么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成语,这些寓言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是的,寓言故事都是通过故事,要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5、理解题目的意思: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凑数。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指明读文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研读体会,感悟明理
1、读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提到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文中哪些句子体现?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出示: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体现的动词是?动笔圈起来。
3、大家也一起来做做这两个动作。为什么南郭先生他在演奏的时候要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
因为他怕被发现自己不会吹竽,要装样子,摆姿势。
4、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员天赋,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
5、谢谢这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来评价一下,这位“南郭先生”像不像?能不能“蒙混”过关?
6、此时,你是南郭先生,刚才吹竽时,你的心里是怎样的?得到俸禄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暗自高兴、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7、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其他人为何没“逃”呢?(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
逃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9 16:05:09
小豆芽的幸福 2018/10/09 16:05:0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教学重点:背诵《画龙点睛》,理解《画龙点睛》的寓意。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龙的图片,导入新课
1.你们能说出有关“龙”的哪些成语。2.介绍“龙”的形象及其由来。
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鱼的鳞,鹰的爪子。3.龙的形象如此复杂,要想画好他真不容易。但在南北朝时有一位叫张僧繇的
画家非常擅长画龙,还引出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Sēng yóu bì zhǎo bī yùn wǎn hǔ 张僧繇墙壁张牙舞爪逼真神韵惋惜唬人惊叹不已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
②说一说对“惋惜、唬人”的理解。
③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一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游客心情变化,感悟画技高超。,(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填空: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他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五、揭示寓意,学习运用成语 1.说说“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3.比较句子
①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②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揭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4.成语填空。
(1)我给布娃娃戴了个蝴蝶结,顿时她就可爱了许多,我的做法真可谓()。
(2)老师说我这篇作文结尾很好,起到了()的作用。(3)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小故事,真有()的效果。(4)没有你()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六、作业布置
1、背诵《画龙点睛》。
2、继续搜集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