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格言(中国古代)

时间:2019-05-14 17: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格言(中国古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格言(中国古代)》。

第一篇:法治格言(中国古代)

法治格言、警句(古代篇)

一、法律:治乱安国的凭据

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3、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4、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7、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8、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9、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0、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12、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3、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14、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1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1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1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8、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19、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0、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21、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22、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2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24、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25、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26、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二、重法:公正执法的基石

1、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3、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4、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1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1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1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8、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19、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20、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汉王符《潜夫论、断讼》)

21、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汉、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22、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23、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5、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晋、葛洪《抱朴子、判子》)

26、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唐、马总《意林、淮南子》)

27、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28、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2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3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31、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苏辙

32、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33、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宋、陈亮

3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35、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3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37、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3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三、执法:法治公平的关键

1、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4、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5、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战国策、秦策》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12、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修权》

13、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14、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16、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7、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8、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19、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20、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21、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2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2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三国、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2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25、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26、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27、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28、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2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3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3、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35、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3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37、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38、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明、薛宣

39、法不殉情。《三国演义》 40、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清、李绿园《歧路灯》

41、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4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4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清、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第二篇:格言警句:中国古代格言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4奇方妙计 4中药视野 4中医图谱 4辨证论制 4中医词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第三篇:中国古代励志格言

中国古代励志格言

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励志名言

1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中国古代励志格言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2、命为志存。——朱熹

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5、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2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2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3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3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36、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第四篇:法治格言

法治格言

1、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以法之必行

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3、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4、公生明,廉生威

5、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7、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习近平

8、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习近平

9、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

10、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1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12、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1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5、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6、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7、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19、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20、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21、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22、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23、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24、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25、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26、事断于法。——邓析

27、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28、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29、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30、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1、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32、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33、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有度》

34、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3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第五篇:中国古代法制格言(模版)

中国古代法制格言

1.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战国)《商君书•定分》

3.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4.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子(战国)

5.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战国•楚)《鹖冠子•

度一》

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8.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9.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

10.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

赏罚》

11.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

刑》

12.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

平》

1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唐)《天论上》

14.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

15.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

16.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 宋苏辙

17.法者,辅治之具,当以教化为先。

——薛瑄(明)《读书录》

18.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19.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2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下载法治格言(中国古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格言(中国古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精选五篇)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出处】《论语·微子》。 【大意】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 【提示】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

    法治格言一百句(5篇)

    法律格言一百句 一、领袖格言 1.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 2.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 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

    关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略谈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产生至今不过三百多年的时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进步,特别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我们对“法治”的深刻认识,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一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出处】《论语·微子》。 【大意】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 【提示】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二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 【提......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三(五篇材料)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大意】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而保全自己。 【提示】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元景安的人,他本来是北魏贵族。公元550年,......

    中国古代清正廉洁警句格言解读之四(共5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处】于谦《石灰吟》。 【大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提示】这首诗通过对“石灰”的歌颂,抒发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