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学生”——师德教育案例(定稿)
“关爱学生”——师德教育案例
答: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也给了教师一份重任。做老师的有时候都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太有个性,太冷漠挑剔···
案 例:
结合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的学生在平时表现出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信、上课时常走神等情况。同学周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轻而且含糊其辞。每次轮到他回答问题,学生总是嘲笑他;他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上课做小动作。于是我对他的平时举动特别关注,发现他上课与下课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上课时萎靡不振,下课时却生龙活虎,时常找一些新鲜玩意和几个同学一同玩耍。针对他的这些特点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地措施。例如:上课经常提问他,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一旦他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抽空就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爱好,并鼓励他进行深入研究。在了解到他对语文非常感兴趣时,就给予他额外的辅导。不久,他的语文学科上课效率明显提高。然后,我不定期找他谈话,了解他学习方面的方法,并引导他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相关科目。这样一来,不仅语文课是这样,其他科目的上课情况也有了变化。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任课老师那儿了解到,他上课时发呆、回答含糊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在他比较喜欢的语文考试中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虽然,从整体成绩来说,他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他在上课和作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案例分析:
宽容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展示。对于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从案例中我们知道这位学生由于自身的个性给教师出了许多难题,让老师颇感头痛。但是作为一位教师也要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即攀登这座已经布满荆棘的心灵之山,教师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适时的给予支持、给予热情、给予诚恳的帮助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望的目光,一句和蔼可亲的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
通过这个成功的案例,我又一次感到了激励和关爱的力量。我们是教育者,但是我们应该用教育家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严加训斥。我们要更多的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蹲下来”和学生促膝谈心,久之,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用关爱和激励去唤醒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吧,相信他们都能成才!
天津市河头学校
梁强
2012.10.
第二篇:教育案例:关爱学生(本站推荐)
关
爱
学
生
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阳光下有这样一群教师》一书列举了多个教师关爱学生的具体案例,对关爱的方式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与爱同行
与责任同在”------------爱和责任是一名教师永恒的追求,只有中下努力的种子,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 “爱生”并不容易。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十分刻意,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中华民族优秀的师德传统有几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那么,在工作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读过《阳光下有这样一群教师》后,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和特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关系融洽,能使班级气氛活跃,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劈头盖脸地对学生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他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二十年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您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自我教育是批评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艺术的批评是教师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
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实行班干部竞聘上岗制或班干部轮流制。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强项。我们班有个学生,上音乐课时非常爱讲话做小动作爱插嘴,在班级里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理想。于是我想如何让他改掉坏习惯,于是便让他来试当音乐课纪律委员一职。他在上岗后,由于缺少经验自己的缺点也不能马上改正掉,刚开始阶段工作开展不顺利。于是,他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我及时地鼓励他,经常性地在同学面前鼓励他,渐渐地他的工作有了起色,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自此以后,这个同学其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显而易见,成功的体验,能带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第三篇:关爱学生案例
换位思考,关爱学生 1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陈某,在班里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陈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陈某的信息,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造成陈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陈某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傅某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过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陈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陈某的,于是他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认人,肆意指责对方。因此,每当陈某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陈某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由于陈某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
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
以诚感化
对陈某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我发现他爷爷奶奶年事都较高,不具备抚养少年的能力,我就找他父亲谈话,向他解释了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他尽快将孩子接回来住在老家里,由自己亲自抚养。同时,我还多次联系了傅某妈妈这一关键人物,告诉她母亲对于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神圣地位,我能理解所有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但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式和价值指导。鉴于他父母二人已难破镜重圆,我郑重请求他们最好能多找机会带孩子出来聚一聚,彼此坦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心境,使孩子能理解做父母的无奈的选择,而不受他们这段不和谐的感情旅程的影响;也让陈某可以再次重温亲情的温暖,过滤自己心中的阴影。“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想到陈某的亲人都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陈某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我知道他极关心自然怪象,如百幕大三角地带、宇宙黑洞等,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他做较深入的交流,若有疑难,我便和他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他求知的热情。他喜欢读历史,对历史人物多有自己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多有偏激之处,明显的带有自己成长的阴影。有一次谈及曹操的“人生哲学”,他说曹操具备“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魄力,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伟业。我说曹操的谋略和魄力的确令人惊叹,其极端的“人生哲学”是迎合了那个乱世的潮流,使他成就了大业,但其人格品质却令人不敢恭维,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好友吕伯奢一家,还有他为父报仇竟大肆屠城等则超出了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读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被历史所蒙蔽,误入歧途。这一次次的思想交流使傅某逐渐地改变了当初那种固执的想法,对别人多了几分友善和热情。
(2)和风细雨 给予关爱
老师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另眼相看”,润物细无声,在帮助教育学生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与学生在交流的火花中熔化问题。在任何时刻,都不放弃一个学生。表面坚强,内心脆弱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尊重和关怀。“问题学生”的心理比别人要多几分敏感,他们常常将一颗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的心灵裹藏在密麻麻的针刺外壳里。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
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陈某以“问题学生”对待,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陈某课间在教室里玩闹,故意踢坏一位同学的凳子。我没有马上当众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主动向别人道歉。下午上学前,他还从家里带来了工具修好了那张凳子。陈某知识面较广,上课时我常常叫他发言,若有满意的答案,我和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使他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自我约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3)量才而用
建立威信
虽然陈某集体观念薄弱,但点子多,会策划。我就让他协助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并策划一些活动。他十分喜欢这项工作,积极收集资料,精心布置,把工作做的有模有样的。陈某出色地组织领导才能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他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各方面日益进步。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努力,陈某的“问题”都已得到明显地好转。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工作上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对此,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要特别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问题学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
2、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每个“问题学生”的产生都有其多元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班级)的;过去,现在的,甚至各种原因之间错综复杂。我们要将问题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去考量,追根溯源,权衡轻重,标本兼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个人力量微弱,当然,面对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性的弊端,哪怕我们竭尽全力地去鼓与呼,最终却只能让自己的努力如石沉大海,茫然无助。要充分动用班级的资源,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帮助“问题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的有益契机。
3、要注重工作策略,注意从细节中发掘育人的契机。在充分调查了解“问题学生”的前提上,要认真思考教育转化的策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转化工作中的偶然性因素,利用好细节,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举动,或在课间发生的一场**,或是作业本中一个异样的痕迹,等等,细心的老师往往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我们应该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卸下心灵上的防护设备,真心的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关爱学生案例2
一、学生情况:
个性特征:聪明、活泼、懂事。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很容易开小差,要么做别的事情,要么不知道在想什么,很少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对亲情特别是对父亲感情淡薄。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
2.父爱的缺失。他的爸爸离家出走,妈妈有病,生活少了父亲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有些自卑,缺乏自信。
3、与同龄朋友接触较少,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就从感情上着手,注意营造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使她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我总是通过热情的鼓励、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给她以安全感、亲近感以及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缺少关爱,害怕离别,是离异家庭学生共同的问题。就算是再微弱的星光也会有温度,但他们呢?拥有的到底是什么?当她有问题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当她失意时鼓励她激励她。
2.争取家长配合教育。一般来讲,如果没有父母的陪护,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尤其是母亲在家陪孩子的话,影响则会小得多。我和张某的母亲联系,告诉她要多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要及时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很多人的关爱。
3.帮助她正确表达内心情感。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多交流,多给她关爱。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她已经有些进步,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生活中也勤劳多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师生,生生,老师与家长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
2、还需多开展一些关爱她的活动,让她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第四篇:“情系教育、关爱学生”师德征文
“情系教育,关爱学生”
台张庄小学
肖长坤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了。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进它的内核时,我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摄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地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是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作业也一张不差。可是我同时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
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多年的从教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可是我们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于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面对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教学中,我也许不能把爱汇聚成海,但我会竭尽我的生命把爱的水滴凝聚成一条小溪,让清澈流进每个学生的心,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老师们,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爱,是我们的全部财富。让我们播下这颗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师德案例
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师德案例
教师是立校、强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从事的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担负着培养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和准则。加强教师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准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那么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师德,要看教师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师德在进行正面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在教学工作中是怎样注重师德建设呢?
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常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思想硬,工作作风正派,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平时上课从不迟到早退;对学生不搞偏爱,偏爱有损自己的形象,更加有害班风,污染学生的心灵,使自己的言传身教失灵。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即:“公、诚、勤、朴”四个字。公平待人,真诚朴实,克服权威思想,防止自己说了算,要发扬民主作风,严禁体罚学生,对学生违纪行为耐心说服教育,让其做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善于理解学生,做好善后思想工作。
再工作中做好示范,早操与学生一起出操,课外活动一同参加。实践证明,身教比言教更能产生影响。
二、把爱心献给孩子。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进而转化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淘气顽皮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新温暖孩子的心。我担任的班级,有个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来校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来了,不是拿同学的书,就是把同学的本装进自己的书包,每逢集日不到校。我三番五次的家访,家长说拿他没办法。后来我就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开导,渐渐地他有好转,也不旷课了,我随时找他谈心,说班上今天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你想做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还是想做一个调皮的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这时我的心情无比欣慰。
教师的师德是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是哺育孩子成长的阳光和清泉。我要用良好的师德和无私的爱为祖国培养出才德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