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化概念题目
1、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内涵 几种说法:
(1)现代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的历史过程
(2)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3)现代化是代表我们所处时代的“文明形式”
(4)现代化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归结起来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的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变化。“现代化”,作为一个新的历史范畴和社会科学范畴,就是用来概括比“工业革命”、“工业化”、“经济发展”这些概念涉及面更广,更为持久的一个长过程而提出来的。
2、工业化
a.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增加。
b.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的发展。c.非生物性能源在生产中使用比重的增加。d.资源配置主要领域由农业转向工业过程。e.机器工业诞生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指工业逐渐取代农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部门,并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武装农业的过程。工业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第一主题。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生产技术的飞跃:机器取代手工工具 经济结构的变动: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比重大,农业技术先
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生产组织的变化:工厂、公司、银行等 经济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变化:
3、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4、市场化
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经济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没有市场化阶段,便不可能出现工业化阶段。
一种是指市场机制在一个经济体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持续增加的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一种是特指改革或者转轨国家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经济体制转变过程。前者是发展意义上的市场化,后者是改革或者转轨意义上的市场化。
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一方面有发展意义上市场化的成分,同时也有改革意义上的市场化含义。
所谓市场化,是一种以市场为社会基轴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说,现代化是以土地为轴心的小生产经济、社会和文明向以市场为轴心的大生产经济、社会和文明的深刻变动过程。
5、新型工业化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路子。”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我国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6、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7、生态化
生态化是绿化;
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是借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移植和延伸到其它领域,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各种学科既积极为解决生态问题作出贡献,同时也以生态学的观点来丰富本学科的理论; 生态化不是简单意义的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而是体现人对自然的改造; 生态化是做到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 生态化即节约能源、资源;
生态化是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生态化是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系统的优化;
生态化是指在知识,物质,空间,社会及情感各方面,影响或塑造我们与环境的互动,以致所有生命能得到长久及可持续的质素; 生态化是一种“天人合一”自然与人和谐融洽的状态; 生态化是指产业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回收原理建立的发展模式,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回收利用,消除环境破坏;
生态化是将生态规律应用到现代生产过程和现代社会其它领域,使生产工艺、消费行为和自然循环有机对接,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情况,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8、城市化
第一种观点,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 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经济增长、非农业人口比例增大、农村人口向城市 转移和集中的过程。第三种观点,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升级转化的过程。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这种特殊商品的普及化。第四种观点,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核心是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大量非农就业岗位,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所谓城市化。第五种观点,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人口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居住在农村占多数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占多数;该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
9、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政治系统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从非民主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变迁过程。鲁士托和华尔的政治现代化标准
1、高度专门化的政府机构;
2、高度整合的政府内部结构;
3、理性化合世俗化的决策机制;
4、决策过程的大容量、大范围和高效率;
5、民众对国家的高度认同;
6、政治制度包含着广泛的群众利益;
7、按业绩分配政治职务,杜绝溜须拍马;
8、健全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1、政治民主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
2、政治法制化程序化:从人治到法治
3、政治世俗化和政治主体的普遍化:从神权政治、精英政治到平民政治
4、服务型政府和行政高效化: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行政低效率到行政高效率
5、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和切实:从等级到平等,从臣民到公民,公民权利的到 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公民团体大量产生和有序活动
6、政治稳定和活力:稳定中有序发展,活力充沛而又有序
7、政治和平和和谐:放弃斗争哲学的政治
10、文化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过程,是指与反映、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在文化上的反映和表现。文化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有引领和导向作用。文化具有无所不至的渗透性,文化的现代化标志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深入。就中国而言,构建既适应世界文化潮流又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体现先进性和人民性的中华文化,就是文化现代化。文化领域的现代化表现在如下方面:
1、文化制度的主要因素的日益分化,“识字和世俗教育的普及,一个以各种知识训练为基础,为培养和提高专门化人才而建立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和制度体系。”
2、一种新的文化观的出现,它以强调进步和完善,强调快乐、能力自由发挥、感情自由流露,强调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以及强调效率为特征。
3、出现一种新的个性趋向,显示于以更大的能力去适应日益宽广的社会范围的种种特征和特性;某种自我灵活性;兴趣范围扩大;增强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关心;增强对自我发展和变动能力的评价;日益重视作为人类存在有意义的短暂一段的现在;日益意识到他人的尊严并日益注意尊重他人,个人日益感觉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可靠的,周围的人和体制是可信赖的,他们会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日益相信科学和技术;日益认识到“报酬应按个人的贡献而不应按非分之想或按同自己贡献无关的特性来分配”。
4、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问题和要求”。
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要点
1、现代文化是和传统文化相区别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现代文化经济基础是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之上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传统文化服务于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现代文化服务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服务于民主政治。
2、现代文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反映,并对社会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有引领和导向作用。现代文化不仅是借助人们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发达的传媒散发的,其反作用更为强烈。
3、文化现代化是文化系统的转型和飞跃,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文化系统的中断。文化现代化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辩证统一。
4、现代文化不是封闭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系统的对话、借鉴和融合能力。文化现代化是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5、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文化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人文精神现代化(思想道德提高)的辩证统一。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内核。
6、文化现代化是内容现代化和形式现代化的辩证统一。现代文化主要不是经验文化,不能再依赖口口相传,而是要依赖发达的现代传媒和现代教育来传播。
7、文化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特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产业现代化和文化事业现代化的统一。
11、政党现代化
所谓政党现代化,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层意思,同时也蕴涵了政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第一,执政党必须适应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政党现代化是由社会现代化引起的,是整个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拥有一种在什么样情况下都绝对适用的模式,相反,政党因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产生之后还要努力去适应这种需要,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就表现为党一方面必须克服所处的外部环境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历史惰性和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曾经建立并行之有效的,而今天却已不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那部分思想观念、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运用新的实践、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观点去解决党在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政党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政党现代化的根本内容,也是现代化社会作为法治社会向政党得出的必然要求。一个成熟的执政党,不仅应能从容处理内政外交一切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健全完备的法规和制度。从实际情况看,西方国家由于长期实行法治,在政党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东西。德国最早在宪法中对政党的作用、活动原则等作了规定,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以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政党的活动作了规范。近年来,即使在已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传统政党也在纷纷探讨自身现代化的问题。我们党在理论上有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又有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线,党的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制度化建设得到比较显著的加强和改进,大量的党内法规和制度得以制定和颁布。这些都是我们党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标志。但是,深入地看,由于我们党员,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活动方式、党内生活习惯,都受到其影响。再加上我们党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因此,在组织中尚存在许多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在列举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特权现象等弊端后指出:“上面讲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1)他还指出,封建主义残余还不止这些。这些都不符合现代政党的要求,“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脱离群众”。(2)因此,能否顺乎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改革,不断清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各种弊端,建立符合现代政党要求的运作机制,实现党的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的前途命运,这也正是我们提出政党现代化的意义之所在。
12、社会结构现代化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权力、权利和机会的社会群体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适应和推动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并且产生良性互动的过程。其基本表现是: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利益格局的调整、科技运用的普及、人文理性的浸润,造成中产阶级的普遍化和社会流动的常态化。
13、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相对于人的“传统性”而言的,是伴随物质、制度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的过程。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人的现代化是物质和制度现代化的反映,又对物质和制度的现代化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人的现代化的要素:
1、人的现代化与人的“传统性”相对;
2、社会文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反映;
3、对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反作用;
4、能够而且应该适度超前;
5、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统一;
6、人的本质的完善化。
14、政治民主化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15、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政治进步的状态和成果的总称。现代政治文明的五大理念和特征
五大理念: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法制 五大特征:强调个体权利。
强调主权在民。
强调权力制衡。
强调公平分配。
强调依法治国。
16、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主要是政治进步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是同一过程。
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化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即政治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而其中的不同成分又是相互关联的。
17、政治衰败
政治衰败是指政治进步的过程被打断或中断,政治生活陷于政治停滞和政治退步 的状态。
18、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和近代性的官僚和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19、戊戌维新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亦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20、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
第二篇:现代化物流园区概念规划
厚街跨境电商直购项目
概念规划
国务院国资委物资机关服务局 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 **********************公司
2015年1月
目录
一、项目名称.............................................................................................................................1
二、投资方概况.........................................................................................................................1
三、投资方优势.........................................................................................................................2
四、项目定位.............................................................................................................................3
五、建设内容.............................................................................................................................4
六、建设年限.............................................................................................................................5
七、功能设置方案.....................................................................................................................5
一、项目名称
******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
二、投资方概况
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项目,由国务院国资委物资机关服务局和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为主体,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组成投资团队,共同投资开发建设。
(1)国务院国资委物资机关服务局
该局为国资委直属单位,承担着本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特殊任务,可以对外投资,以部分利润填补原物资部老干部的补贴,所属企业五家,拥有对外投资资金十几亿元。
(2)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
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为我国现代物流规划咨询、物流项目投资及工程设计的专业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区域物流规划、物流节点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各类物流节点投资、工程设计和招商运营管理,承担全国性行业的项目推介会、研讨会等,为现代物流项目投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具有大量的项目投资、招商资源和较强的招商运营能力。
(3)******公司
三、投资方优势
(1)品牌优势
依托国务院国资委物资机关服务局和中物协在国家层面和物流行业的影响力,打造国家级现代物流集聚产业的示范基地,为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带来国家级的品牌效应。
(2)资源优势
由国家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现代化物流园区,成为我国现代物流项目投资运作模式的创新,该投资模式是把项目研发、资金保障、运营管理及政策扶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创新模式,未来项目建设将具有政策支持优势、专业技术优势、招商运营优势、资金筹措优势,为保证项目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市场成长优势
一是发挥投资团队各自优势,利用各方现有的经营实体和市场资源入驻园,如投资方企业的物流业务板块、现有物流市场经营者、配套服务企业等,前期展开引领性市场培育和市场经营,保证项目开业初期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是行业协会拥有大量物流、流通领域的会员企业,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这些资源和行业优势能为园区的招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选择信誉良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仓储运输企业、加工配送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金融企业等入驻园区,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是发挥园区投资团队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力争接洽和引入若干家国有大中型知名物流企业及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为园区的区域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4)组织优势
由国务院国资委物资机关服务局和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为主导,项目投资团队担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投资方优势互补、共同协作、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较为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项目建设发展不偏离正确方向,在项目既定目标和定位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四、项目定位
(一)战略定位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指导下,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存量资源优势,以提高现代新兴产业集聚度为基础,以发展供应链和产业经济为重点,以深化和开拓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为目标,以现代商贸流通和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和培育流通企业的现代交易模式,构建以商贸物流和产业物流为主导、区域配送为特色、第三方物流集聚和物流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商贸与物流融合发展、生产与物流联动发展,立足地区、面向区域的国际化物流中心,打造成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用地节约的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园区。
(二)目标定位与技术运用
目标定位
(1)打造现代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示范区(2)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金融运营中心(3)建立国家级现代物流信息大数据平台(4)构建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技术运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应用
基于企业供应链系统开发应用
基于微物流、宏物流、云物流的开发应用
基于企业信用、监管质押的开发应用
(三)功能定位
物流园区以市场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物流枢纽为支撑,建设集商贸物流功能、产业物流功能、枢纽物流功能及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大数据推送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五、建设内容
物流园区的建设内容包括仓储配送区、仓储交易区、货运交易区、配套服务区、车辆服务区、中转分拨区、流通加工区、综合商务区、保税仓储区、会展博览区、国际采购中心、总部办公区、技术研发区、大数据中心、物流金融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
六、建设年限
(1)一期工程(2015年)(2)二期工程(2016年)(3)三期工程(2017年)
七、功能设置方案
(1)货运交易区
依托周边大量物流服务的运输需求优势,为货运代理、信息中介、零担运输企业提供办公服务场所。(2)车辆服务区
主要为货运车辆提供维修保养、汽配、加油等服务。(3)配套服务区
为物流商务人员及工作人员提供餐饮、商务活动、娱乐等配套服务等。
(4)仓储配送区
主要为商品市场提供其所经营的各类产品的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站台库、普通库、作业中转区等。(5)仓储交易区
主要为区域总代理、厂商分销中心提供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配送服务等。(6)中转分拨区
整合区域范围内各类交易的订单,形成整合优势,向区域范围进
行各类商品的中转与分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转分拨中心、作业中转区等。(7)流通加工区
流通加工中心针对的是商贸环节和生产加工环节,各类贸易商、厂商所经营的商品在流通环节当中进行必要的贴标签、换包装、组装等增值服务。(8)综合商务区
主要定位于为物流园区管理机构、进驻物流园区的各类企业、社会企业、各种服务性机构提供商务活动及办公的场所。并围绕各类企业的公共商务服务的需求,提供物流园区综合管理办公、商务办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商、税务、金融、保险、运政、法律、物流咨询、小型车辆停靠等服务功能。主要建设内容为园区管理中心、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商务酒店、综合商务楼等。(9)国际采购中心
发挥区域范围的商流聚集和物流聚集优势,打造成为区域范围的国际商品交易展示、采购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易展示大厅、国际采购服务中心等设施。(10)会展博览区
物流园区聚集优势初步形成后,建设大规模、多展厅的会展博览区,定期开展各类商品的订货会、行业高峰论坛等展会活动。主要建设内容为会展博览中心。(11)总部办公区
在物流园区内部规划设置总部办公区,建设多种形式的企业总部办公楼,吸引流通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总代理、贸易商等类型的企业入驻。主要建设内容为独栋式企业总部办公楼、联排式企业总部办公楼等。(12)技术研发区
随着各类商品的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在园区内的聚集优势逐步形成,利用与生产、终端销售相互衔接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展针对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技术孵化工作。(13)质押监管和保税仓储区
主要为物流金融监管和进出品商品提供保税仓储服务。
第三篇:题目 社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题目
社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基本属性及基本类型,掌握社区的功能,具体了解一下我国社区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1、社区概念
2、社区构成要素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区的概念
社 区:是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基本属性:
(一)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从它的结构上看,社区内的人们组成—定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并有自己的管理组织和管理结构;在社区中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区中不仅包括经济关系,而且包括学院、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社区不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个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社区包括了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它是宏观社会的一个缩影。
(二)社区具有多重功能
社区与一些目标和功能单
化的社会组织4\向的是它只有多入面的功能、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整体。足有生产和消贺等多方面的功能:
是经 济功能,主要表现为衬区什机构大都发挥昔5x织、开展、管理生产经酋活动,二、社区的类型
(一)社区的划分
1.按地域划分: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等;
2.按功能划分: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等;
3.按文化划分:民族性社区、富人区、贫民区、黑人区、白人区等;
4.按发展水平划分: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等;
5.按社区发育成熟度划分:初型社区、成型社区等;
6.按社区形成方式划分:自然型社区、法定型社区(行政区域)等
(二)三种地域型社区
1.农村社区
2.集镇社区
3.城市社区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文化
一、地域要素
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社区的地域要素是社区各种地理条件的综合,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社区的地域要素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活动场所,提供生产、生活和部分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的发展。
二、人口要素
一定数量的人口。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是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多少、密度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等决定着社区的发展。
三、组织结构要素
一定类型的社区组织。作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一个有组织有、有秩序的社区实体。每个社区都要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来管理社区的公共事务,调解人际关系和民间纠纷,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保证社区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文化要素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是许多社区相对独立、相互区别的一个主要标志。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五、一定规模的社区设置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置。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人们的活动总是赖于一定的设施进行的。所以,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因素。
地
域 :是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 人口(居民):是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
组 织 结 构:是社区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 文
化:则是社区范围内具有特质的精神纽带
第四篇:现代化档案材料
青岛市现代化学校相关档案材料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各学校没有把对档案材料的整理过程当做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一次梳理、提升的过程。在准备档案的过程中有学校教务处或档案室老师整理,只是档案材料的堆积,材料不齐全、不系统,不能很好的及时解说、介绍、渗透学校办学理念,分管的领导干部对档案材料比较生疏,需要的材料不能及时找出来,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没有团队意识,不能灵活迎检。
二、面上问题
1.档案材料准备思路不对,仅仅准备指标中比较明显的几个材料,应该将学校整体工作根据24个指标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展示学校亮点、特色工作。
2.只准备文字性材料,没有梳理过程性资料。3.档案盒目录、标签要统一规范。
三、各指标具体档案准备及存在问题
B1:①办学理念在学校目标、校风、校训、管理、教育教学和办学特色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充分体现。在校长访谈、学校一切计划、总结、活动安排中都会详细询问。
B2:①校园环境文化有特色,校长熟悉环境文化的设计,做好解说,体现学校办学理念。②有鲜明的校风、教风、学风,在校长访谈、学校一切计划、总结、活动安排中都要有所体现。③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各种师、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有活动方案及过程性资料的梳理积累。
B12: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并得到充分利用,①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学生的研究报告。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④综合性实践活动,⑤.落实海洋教育课程,积极开展丰富的海洋相关知识教育。有学生过程性资料,学生作品。这五个方面要求记录详实,扎实有效。
问题:综合实践:个别学校没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不能逐年修订,有的学校已提供方案没有学生过程性资料②研究型学习,存在学生过程性资料少,没有实施方案③海洋教育造一些比较高深的资料,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更没有学生过程性资料,就是造档案。③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材料都比较少。
B13:①德育活动能够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并符合学生成长需求。提供每一项德育活动的详实的过程性资料,比如计划、活动方案、图片等。②学生行为习惯符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从进校门起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学生素质,比如学生座谈、课间交流、信息技术考核过程等,从学生秩序、礼仪、精神风貌等观察。
问题:很多学校不会解读指标,没有将学校开展的一些德育活动提供给出来。
B14:①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关活动、资料。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个性化培养机制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有成效。与B11中培优模式资料可通用。②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姊妹学校,通过外派教师、接受国际学生以及合作办学,承办国内外交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校际合作关系,有合作计划、规划。
B19:局属学校、区(市)所辖中小学80%(含80%)以上学科均有教师分别获市、区(市)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得满分。
问题:荣誉称号需要分门别类整理,教师获得荣誉称号的比例没有计算,有不达标学校。资料同B7称号整理。
B20:①制定到2015年,干部、英语教师、其他学科教师有过国外培训、交流经历的有关计划。高中不低于15%、30%、10%,初中不低于10%、25%、10%,小学不低于10%、20%、5%,根据百分比计算本校出国交流人数,安排到2015年干部、英语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达到要求。
①有明确学校、合作项目。②或经过有资质的外籍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50小时(不少于10天)集中培训的比例,得10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1分,扣到6分为止。
问题:①没有做出出国交流的计划,有出国交流计划的学校也是不够详细,具体到与哪个国家、那个学校进行什么方面的合作交流 ②对怎样积极利用国内优质资源没有规划、没有实质性合作。
四、专用室应注意的方面
(1)卫生室:卫生器材要齐全,身高、体重、视力等项目三年曲线图;卫生室教师的听课记录:从卫生角度(教室采光、学生个人卫生、用眼情况等)进行听课记录;诊断床要求白色床单以及方便上下床(避免有障碍物)。医疗器材根据标准配备。
(2)心理咨询室:室内环境清新、舒适,摆放几盆花,写一些温馨的标语,让学生感觉比较舒心。相关材料、记录要齐全;咨询室的位置安排要合理(远离校长室、教导处、卫生室等)。
(3)实验仪器室:仪器摆放从0号仪器开始,依次是1号、6
第五篇: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定义: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内涵:
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目标:
(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3)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4)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指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基本特征
(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二)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一个社会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①教育向全体劳动者开放,打破小学--中学--大学这种单一纵向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地向企业、向社会招生,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来扩大教育场。②对受教育者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向实践效益开放,向社会经济效益开放。③教育经费来源从围家财政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开放。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国家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将逐步改为有偿的价值补偿。学校是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应该是信息吞吐量最大和流动频率最高的地方。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实行开放办学。开放式办学就是在信息上与外界交流,有吸收也有输出。怎样实现:
1.更新教育观念
要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我们首先要辩证地去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树立竞争、开拓、创新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家长和教师才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鼓励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张扬与发展的环境,这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其二,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种种现实原因,人们对个性发展存在着一些偏见,担心由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出乱子。因此,须解除这种疑虑,认清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懂得鼓励人的个性发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怎样引导,怎样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其三,认清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诱发人的创造力,不断完善教育对象的人格。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学校是否具备办学特色,能否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个性化教育的课程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优化课程体系须做到:一要突破传统的单
一、平面的课程结构为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对各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归并,陈旧的内容删除。二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学以致用。充实活动课,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三要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增加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选修课。四要加强课程的“校本开发”。目前,中小学已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新课程计划把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针对各地差异和实际情况,课程管理体制重心必须下移,学校课程开发亟待解决。3.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是体现个性化教育的中心环节,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改革课堂教学,逐步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探索最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以激活思维,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创设各种新颖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二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需要,如采用问题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探索世界,发现真理。三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合作者,应实施民主化教学,确保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8] 4.完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完善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为此,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个性化教育需要一大批有个性的教师,“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因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教育过程,学生的个性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的个性的痕迹。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国家应建立起适应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聘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以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二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把钱用在刀刃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先进的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等。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9]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对生活于其中的成员的个性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国际的例子
最典型的要数美国的个性化教育。它的个性化主要特征是在教育中重视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反抗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家庭、学校、社区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发展这些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造就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非常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成长中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家长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替孩子作决定,因而孩子从小就不完全依赖父母。家长很注意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肯定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反抗行为。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鼓励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