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
一、森马服饰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森马服饰被举报偷税
2011年1月24日,浙江温州的纺织企业森马服饰上会,但这家拟上市公司却在此时被全国至少12家省市税务机关在所在地区进行调查。
举报信息显示,在2003年至2009年间,在批发环节公司大量采取不开发票现金支付等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成衣,对应批发收入也不入账;在零售终端环节采取销售收入和成本不入账。
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森马服饰供应商资料、全国网店的资料,各门店的面积、开业时间、近三年的销售及成本金额、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具体金额等。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发:
第一,很多准备上市的公司认为不能在税收上出现任何问题,如果有罚款、滞纳金,那么就无法上市。然而,森马服饰被12个税务局稽查补税,最终还是上市了。由此可见,企业有少量滞纳金不是严重问题。
第二,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企业的核心资料可能泄露。第三,公司如果想上市,就要提前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波司登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调查
对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的举报称,波司登采取与经销商订立两套合同的方法,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当税务检查时,波司登出示代销合同,而真正执行的却是经销合同。几乎86家销售公司均有虚列费用、大量开具劳务发票进账的行为,以达到抬高成本,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配合每年的各个节日,贿赂当地税务官员,以达到逃避纳税的目的。
关于波司登涉逃税六省市的问题是其一个大区经理举报的。该大区经理因为贪污、侵占公司财产,导致波司登总部报警抓人。该大区经理感觉自己为公司做了大量贡献,对公司的做法不服。由于他掌握着公司的大量秘密资料,谈判破裂后进行曝料。这些资料首先在香港曝光,消息从香港转到了内陆,给波司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碰到内部举报,要理性对待,要尽量和对方谈判达成和谐,否则会两败俱伤。
三、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娃哈哈老板宗庆后补税3亿元
据媒体报道,娃哈哈被达能兼并时,达能将8000万美元的佣金打到了宗庆后的个人账户,但宗庆后本人没有报税。达能在汇款时,将小票留了下来。当哇哈哈和达能谈判出现破裂时,达能举报宗庆后所得的8000万美元没有交个人所得税,小票就是证据。
随后国内一些顶尖法学专家开始讨论宗庆后是偷税还是漏税,该举报事件越炒越热。在杭州地税局、国家税务总局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宗庆后主动补税约3亿元。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形象代言人,与他人合作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言行需谨慎。
五粮液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9年,国内一些大酒厂认为,税务局调整消费税是增加造酒厂的税收。五粮液也对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机构放出很多不满的声音。证监会调查五粮液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结构,发现五粮液高层的薪水特别低,怀疑有贪污行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五粮液给供应商是每瓶400元,而经销商从供应商进货是每瓶700元,在这一环节中供应商从每瓶酒中留出了300元。
原来五粮液供应商和五粮液企业本部关系密切,个别供应商是高层的亲属。由此判断,这300元是五粮液高层的薪酬。另外,400元的价格也减少了消费税。最终证监会判定五粮液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源流失。
在现代市场中,一些企业没有供应商,而是直接在公司内部设立销售处,将销售资金直接汇到公司本部。这样,就无法处理与销售相关的提成、佣金、差旅费,而且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混乱。但是,通过本部——供货商——经销商这种模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加大税务局监管的难度。比如,四川税务局想查却难以查五粮液,除非一起调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然而作为四川省国税局,想号召全国的税务局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查到一部分。
【案例】
四川长虹陷财务造假门事件
四川长虹重庆大区经理范德均举报,称长虹虚开50多亿元增值税发票。受举报影响,长虹股价下跌20%,损失惨重。紧接着,长虹报警,称虚开增值税发票为范德均自己所为,最后范德均被公安局逮捕。一些媒体替范德均喊冤,但最终范德均仍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被判刑10年。
国企出现突发性事件,涉及到税案,当地政府如果将事情认真查下去,使企业倒闭,那么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因此,企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大案件时,应请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案件作为维稳的项目办理。
案件的结果是范德均被判刑10年,长虹股价暴跌20%,两败俱伤。如果谈判前,有第三方帮助范德均分析事情的后果,那么他应该能理性地顾及后果。同时,从企业内部派人与他谈判,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强举报欲望。
六、中石油高管低价购房门事件
【案例】
中石油太阳星城突陷购房门
中石油20亿元整栋团购,太阳星城半卖半送,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门市价24000元/平方米。根据追踪报道,以8000元买到房子的人已以3万多元/平方米的价钱进行了转卖。当媒体都在猜想这当中的利益输送链在哪里时,出现了第三方——一个信托公司。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输送链
中石油在银行的信誉很好,银行喜欢这种大户,中石油贷款不是问题。而当地产开发商贷款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利息很高。
中石油与开发商有两笔交易即办公楼和住宅,中石油在买办公楼时付了钱,希望住宅价格便宜一些。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只要总的钱不少就可以,于是同意住宅低价卖出。
中石油以6%的利率从银行贷款,然后以10%的利率将钱贷给了信托,信托接着把钱拨给房地产开发商。这样,中石油不仅赚了钱,而且国有资产没有流失。
开发商的房子如果按照2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会很多,但如果按照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税额就会少很多。因此,开发商半卖半送,中石油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成交。
上述案例中,中石油的方案存在两个风险:
第一,如果税务局认真稽查,那么中石油的第三方方案就一定失败。同时,这一方案也让开发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税务局规定按门市价交营业税,那么开发商就会损失惨重。
第二,银行与信托公司中间利息的差价被中石油和开发商分掉了,如果追查起来,后果会很严重。该方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补。房地产公司可设法让此栋房子和旁边的房子价格不可比,比如说这个房子有什么问题。
公司董事会设计出优惠方案对社会公示,如买1套房子打9.9折,买5套房子打9.5折,买20套房子打4折,多人抢购时以摇号方式决定买主。将这种促销计划对外公示,那么即使中石油以8000元/平方米买了100套房子,税务局也没有办法。
七、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案例】
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万科的合作模式是,持有土地的人只要与万科合作,就能得到万科的股份。万科在审计时发现两年多了30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并将结果公开在报表上。于是,招来了税务局的抽查。
万科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将持有土地的人当股东对待,这一模式出了问题。有些土地持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利,拿地非常便宜,卖房子时很贵,中间的差价特别大,造成巨额的土地增值税。
图2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描述的是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的税收特征。应纳增值税公式既像个税又像增值税,增值税既像土地使用税又像企业所得税。既像企业所得税又像增值税的项目,复杂得让人算不清楚,就是一笔糊涂账。所以税务所对房地产企业采取预征的态度,包括土地增值税预征和企业所得税预征。
现在,房屋租赁已经改成增值税,如果房地产实行增值税,那么土地增值税这种税种就会被取消。房子征一遍增值税,再征一遍土地增值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房子实行增值税时,就是土地增值税退出历史之时,房地产企业可以等待。但房地产实行增值税以后,钢材、水泥等供货商就要开增值发票,要增值税发票就要重新入账,一入账就会提高成本。
八、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秀水公司总经理举报董事长,举报内容称秀水公司董事长张永平通过虚假申报,2005到2009年偷税2亿元,而且制定商户霸王条款,收摊位租赁费,每户5万元外加利息。秀水高调应对,说是因为安排下岗职工所以免税两亿元,并将文件晒出来。总经理接着举报,说文件中下岗职工人数不对。同时,董事长也举报总经理,称秀水街假货全是总经理一手操办。
对于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要打起官司来,最后一定是双方遍体鳞伤。
九、一起罕见的税务机关败诉事件
【案例】
顺德税案
2004年,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群众举报。举报内容称税务局强行搬走顺德公司9箱账本,因账本和申报数字不一致,税务局认定箱子里的账本是第二套账,经核对,顺德申报的数字与账本相差4900万元,于是要求顺德补税800多万元,加之罚税0.5倍,共计1200万元。顺德不服,将税务局告到了法院。顺德称箱子中的账本不是第二套账,只是一些废账和错账。顺德坚决不承认自己卖货,而箱子中的送货票既没有领货人也没有收货人,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卖货,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判税务局败诉,顺德公司1200万元税款一分没补。
这是一起罕见的税务局败诉的案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情况,企业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
十、原东星航空掌门逃避交税被判刑事件
【案例】
东星航空的悲剧
东星航空从2008年开始出现资金障碍。在与中国国航接触中,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在中国国航宣布不再收购东星航空的第二天,中南航空管理局下了文件,要求东星航空飞机全部停飞。接着税务局进去查账,公安部门也介入,最后东星航空补税罚款5000万元,老板被判刑4年,东星航空从6000多人变成100人,最终被国航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收购。
单独从税案的角度看,这是一起东星航空的偷税漏税案。从兼并和重组的角度看,查税和兼并重组紧紧捆绑在一起,每查一次税,股价就下跌一个档,国航就能低价将其收购过来。
总之,企业要高度关注税务危机,千万不要掉到业务堆里。税务稽查无论是何种原因进入企业,企业可充分运用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公告》,在“陈述与申辩、依法要求听证”等方面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税务稽查来说,由于其习惯性的税务稽查执法方式,可能会在执法程序、运用政策方面出现很多“瑕疵”。这将会使企业与税务之间的“博弈”处于有利的地位。
第二篇: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解读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
一、森马服饰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森马服饰被举报偷税
2011年1月24日,浙江温州的纺织企业森马服饰上会,但这家拟上市公司却在此时被全国至少12家省市税务机关在所在地区进行调查。
举报信息显示,在2003年至2009年间,在批发环节公司大量采取不开发票现金支付等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成衣,对应批发收入也不入账;在零售终端环节采取销售收入和成本不入账。
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森马服饰供应商资料、全国网店的资料,各门店的面积、开业时间、近三年的销售及成本金额、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具体金额等。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发:
第一,很多准备上市的公司认为不能在税收上出现任何问题,如果有罚款、滞纳金,那么就无法上市。然而,森马服饰被12个税务局稽查补税,最终还是上市了。由此可见,企业有少量滞纳金不是严重问题。
第二,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企业的核心资料可能泄露。第三,公司如果想上市,就要提前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波司登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调查
对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的举报称,波司登采取与经销商订立两套合同的方法,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当税务检查时,波司登出示代销合同,而真正执行的却是经销合同。几乎86家销售公司均有虚列费用、大量开具劳务发票进账的行为,以达到抬高成本,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配合每年的各个节日,贿赂当地税务官员,以达到逃避纳税的目的。
关于波司登涉逃税六省市的问题是其一个大区经理举报的。该大区经理因为贪污、侵占公司财产,导致波司登总部报警抓人。该大区经理感觉自己为公司做了大量贡献,对公司的做法不服。由于他掌握着公司的大量秘密资料,谈判破裂后进行曝料。这些资料首先在香港曝光,消息从香港转到了内陆,给波司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碰到内部举报,要理性对待,要尽量和对方谈判达成和谐,否则会两败俱伤。
三、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娃哈哈老板宗庆后补税3亿元
据媒体报道,娃哈哈被达能兼并时,达能将8000万美元的佣金打到了宗庆后的个人账户,但宗庆后本人没有报税。达能在汇款时,将小票留了下来。当哇哈哈和达能谈判出现破裂时,达能举报宗庆后所得的8000万美元没有交个人所得税,小票就是证据。
随后国内一些顶尖法学专家开始讨论宗庆后是偷税还是漏税,该举报事件越炒越热。在杭州地税局、国家税务总局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宗庆后主动补税约3亿元。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形象代言人,与他人合作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言行需谨慎。四、五粮液由于税务原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
【案例】
五粮液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9年,国内一些大酒厂认为,税务局调整消费税是增加造酒厂的税收。五粮液也对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机构放出很多不满的声音。证监会调查五粮液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结构,发现五粮液高层的薪水特别低,怀疑有贪污行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五粮液给供应商是每瓶400元,而经销商从供应商进货是每瓶700元,在这一环节中供应商从每瓶酒中留出了300元。
原来五粮液供应商和五粮液企业本部关系密切,个别供应商是高层的亲属。由此判断,这300元是五粮液高层的薪酬。另外,400元的价格也减少了消费税。最终证监会判定五粮液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源流失。
在现代市场中,一些企业没有供应商,而是直接在公司内部设立销售处,将销售资金直接汇到公司本部。这样,就无法处理与销售相关的提成、佣金、差旅费,而且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混乱。但是,通过本部——供货商——经销商这种模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加大税务局监管的难度。比如,四川税务局想查却难以查五粮液,除非一起调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然而作为四川省国税局,想号召全国的税务局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查到一部分。
五、长虹原高管举报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事件
【案例】
四川长虹陷财务造假门事件
四川长虹重庆大区经理范德均举报,称长虹虚开50多亿元增值税发票。受举报影响,长虹股价下跌20%,损失惨重。紧接着,长虹报警,称虚开增值税发票为范德均自己所为,最后范德均被公安局逮捕。一些媒体替范德均喊冤,但最终范德均仍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被判刑10年。
国企出现突发性事件,涉及到税案,当地政府如果将事情认真查下去,使企业倒闭,那么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因此,企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大案件时,应请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案件作为维稳的项目办理。
案件的结果是范德均被判刑10年,长虹股价暴跌20%,两败俱伤。如果谈判前,有第三方帮助范德均分析事情的后果,那么他应该能理性地顾及后果。同时,从企业内部派人与他谈判,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强举报欲望。
六、中石油高管低价购房门事件
【案例】
中石油太阳星城突陷购房门
中石油20亿元整栋团购,太阳星城半卖半送,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门市价24000元/平方米。根据追踪报道,以8000元买到房子的人已以3万多元/平方米的价钱进行了转卖。当媒体都在猜想这当中的利益输送链在哪里时,出现了第三方——一个信托公司。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输送链
中石油在银行的信誉很好,银行喜欢这种大户,中石油贷款不是问题。而当地产开发商贷款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利息很高。
中石油与开发商有两笔交易即办公楼和住宅,中石油在买办公楼时付了钱,希望住宅价格便宜一些。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只要总的钱不少就可以,于是同意住宅低价卖出。
中石油以6%的利率从银行贷款,然后以10%的利率将钱贷给了信托,信托接着把钱拨给房地产开发商。这样,中石油不仅赚了钱,而且国有资产没有流失。
开发商的房子如果按照2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会很多,但如果按照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税额就会少很多。因此,开发商半卖半送,中石油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成交。
上述案例中,中石油的方案存在两个风险:
第一,如果税务局认真稽查,那么中石油的第三方方案就一定失败。同时,这一方案也让开发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税务局规定按门市价交营业税,那么开发商就会损失惨重。
第二,银行与信托公司中间利息的差价被中石油和开发商分掉了,如果追查起来,后果会很严重。
该方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补。房地产公司可设法让此栋房子和旁边的房子价格不可比,比如说这个房子有什么问题。
公司董事会设计出优惠方案对社会公示,如买1套房子打9.9折,买5套房子打9.5折,买20套房子打4折,多人抢购时以摇号方式决定买主。将这种促销计划对外公示,那么即使中石油以8000元/平方米买了100套房子,税务局也没有办法。
七、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案例】
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万科的合作模式是,持有土地的人只要与万科合作,就能得到万科的股份。万科在审计时发现两年多了30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并将结果公开在报表上。于是,招来了税务局的抽查。
万科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将持有土地的人当股东对待,这一模式出了问题。有些土地持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利,拿地非常便宜,卖房子时很贵,中间的差价特别大,造成巨额的土地增值税。
图2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描述的是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的税收特征。应纳增值税公式既像个税又像增值税,增值税既像土地使用税又像企业所得税。既像企业所得税又像增值税的项目,复杂得让人算不清楚,就是一笔糊涂账。所以税务所对房地产企业采取预征的态度,包括土地增值税预征和企业所得税预征。
现在,房屋租赁已经改成增值税,如果房地产实行增值税,那么土地增值税这种税种就会被取消。房子征一遍增值税,再征一遍土地增值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房子实行增值税时,就是土地增值税退出历史之时,房地产企业可以等待。但房地产实行增值税以后,钢材、水泥等供货商就要开增值发票,要增值税发票就要重新入账,一入账就会提高成本。
八、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秀水公司总经理举报董事长,举报内容称秀水公司董事长张永平通过虚假申报,2005到2009年偷税2亿元,而且制定商户霸王条款,收摊位租赁费,每户5万元外加利息。秀水高调应对,说是因为安排下岗职工所以免税两亿元,并将文件晒出来。总经理接着举报,说文件中下岗职工人数不对。同时,董事长也举报总经理,称秀水街假货全是总经理一手操办。
对于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要打起官司来,最后一定是双方遍体鳞伤。九、一起罕见的税务机关败诉事件
【案例】
顺德税案
2004年,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群众举报。举报内容称税务局强行搬走顺德公司9箱账本,因账本和申报数字不一致,税务局认定箱子里的账本是第二套账,经核对,顺德申报的数字与账本相差4900万元,于是要求顺德补税800多万元,加之罚税0.5倍,共计1200万元。顺德不服,将税务局告到了法院。顺德称箱子中的账本不是第二套账,只是一些废账和错账。顺德坚决不承认自己卖货,而箱子中的送货票既没有领货人也没有收货人,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卖货,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判税务局败诉,顺德公司1200万元税款一分没补。
这是一起罕见的税务局败诉的案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情况,企业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
十、原东星航空掌门逃避交税被判刑事件
【案例】
东星航空的悲剧 东星航空从2008年开始出现资金障碍。在与中国国航接触中,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在中国国航宣布不再收购东星航空的第二天,中南航空管理局下了文件,要求东星航空飞机全部停飞。接着税务局进去查账,公安部门也介入,最后东星航空补税罚款5000万元,老板被判刑4年,东星航空从6000多人变成100人,最终被国航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收购。
单独从税案的角度看,这是一起东星航空的偷税漏税案。从兼并和重组的角度看,查税和兼并重组紧紧捆绑在一起,每查一次税,股价就下跌一个档,国航就能低价将其收购过来。
总之,企业要高度关注税务危机,千万不要掉到业务堆里。税务稽查无论是何种原因进入企业,企业可充分运用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公告》,在“陈述与申辩、依法要求听证”等方面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税务稽查来说,由于其习惯性的税务稽查执法方式,可能会在执法程序、运用政策方面出现很多“瑕疵”。这将会使企业与税务之间的“博弈”处于有利的地位。
第三篇:十大热点税务危机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学会进行热点税务案件的深度解读;
● 有效提升应对税务风险和税务稽查的能力。
十大热点税务危机案件独家深度解读
一、森马服饰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森马服饰被举报偷税
2011年1月24日,浙江温州的纺织企业森马服饰上会,但这家拟上市公司却在此时被全国至少12家省市税务机关在所在地区进行调查。
举报信息显示,在2003年至2009年间,在批发环节公司大量采取不开发票现金支付等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成衣,对应批发收入也不入账;在零售终端环节采取销售收入和成本不入账。
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森马服饰供应商资料、全国网店的资料,各门店的面积、开业时间、近三年的销售及成本金额、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具体金额等。
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发:
第一,很多准备上市的公司认为不能在税收上出现任何问题,如果有罚款、滞纳金,那么就无法上市。然而,森马服饰被12个税务局稽查补税,最终还是上市了。由此可见,企业有少量滞纳金不是严重问题。
第二,税务局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企业的核心资料可能泄露。第三,公司如果想上市,就要提前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
二、波司登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调查
对波司登涉逃税6省市的举报称,波司登采取与经销商订立两套合同的方法,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当税务检查时,波司登出示代销合同,而真正执行的却是经销合同。几乎86家销售公司均有虚列费用、大量开具劳务发票进账的行为,以达到抬高成本,少交或不交所得税的目的。配合每年的各个节日,贿赂当地税务官员,以达到逃避纳税的目的。
关于波司登涉逃税六省市的问题是其一个大区经理举报的。该大区经理因为贪污、侵占公司财产,导致波司登总部报警抓人。该大区经理感觉自己为公司做了大量贡献,对公司的做法不服。由于他掌握着公司的大量秘密资料,谈判破裂后进行曝料。这些资料首先在香港曝光,消息从香港转到了内陆,给波司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碰到内部举报,要理性对待,要尽量和对方谈判达成和谐,否则会两败俱伤。
三、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娃哈哈老板宗庆后补税3亿元
据媒体报道,娃哈哈被达能兼并时,达能将8000万美元的佣金打到了宗庆后的个人账户,但宗庆后本人没有报税。达能在汇款时,将小票留了下来。当哇哈哈和达能谈判出现破裂时,达能举报宗庆后所得的8000万美元没有交个人所得税,小票就是证据。
随后国内一些顶尖法学专家开始讨论宗庆后是偷税还是漏税,该举报事件越炒越热。在杭州地税局、国家税务总局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宗庆后主动补税约3亿元。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形象代言人,与他人合作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言行需谨慎。四、五粮液由于税务原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
【案例】
五粮液突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9年,国内一些大酒厂认为,税务局调整消费税是增加造酒厂的税收。五粮液也对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机构放出很多不满的声音。证监会调查五粮液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结构,发现五粮液高层的薪水特别低,怀疑有贪污行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五粮液给供应商是每瓶400元,而经销商从供应商进货是每瓶700元,在这一环节中供应商从每瓶酒中留出了300元。
原来五粮液供应商和五粮液企业本部关系密切,个别供应商是高层的亲属。由此判断,这300元是五粮液高层的薪酬。另外,400元的价格也减少了消费税。最终证监会判定五粮液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源流失。
在现代市场中,一些企业没有供应商,而是直接在公司内部设立销售处,将销售资金直接汇到公司本部。这样,就无法处理与销售相关的提成、佣金、差旅费,而且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混乱。但是,通过本部——供货商——经销商这种模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加大税务局监管的难度。比如,四川税务局想查却难以查五粮液,除非一起调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然而作为四川省国税局,想号召全国的税务局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查到一部分。
五、长虹原高管举报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事件
【案例】
四川长虹陷财务造假门事件
四川长虹重庆大区经理范德均举报,称长虹虚开50多亿元增值税发票。受举报影响,长虹股价下跌20%,损失惨重。紧接着,长虹报警,称虚开增值税发票为范德均自己所为,最后范德均被公安局逮捕。一些媒体替范德均喊冤,但最终范德均仍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名被判刑10年。
国企出现突发性事件,涉及到税案,当地政府如果将事情认真查下去,使企业倒闭,那么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因此,企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大案件时,应请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案件作为维稳的项目办理。
案件的结果是范德均被判刑10年,长虹股价暴跌20%,两败俱伤。如果谈判前,有第三方帮助范德均分析事情的后果,那么他应该能理性地顾及后果。同时,从企业内部派人与他谈判,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强举报欲望。
六、中石油高管低价购房门事件
【案例】
中石油太阳星城突陷购房门
中石油20亿元整栋团购,太阳星城半卖半送,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门市价24000元/平方米。根据追踪报道,以8000元买到房子的人已以3万多元/平方米的价钱进行了转卖。当媒体都在猜想这当中的利益输送链在哪里时,出现了第三方——一个信托公司。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输送链
中石油在银行的信誉很好,银行喜欢这种大户,中石油贷款不是问题。而当地产开发商贷款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利息很高。
中石油与开发商有两笔交易即办公楼和住宅,中石油在买办公楼时付了钱,希望住宅价格便宜一些。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只要总的钱不少就可以,于是同意住宅低价卖出。
中石油以6%的利率从银行贷款,然后以10%的利率将钱贷给了信托,信托接着把钱拨给房地产开发商。这样,中石油不仅赚了钱,而且国有资产没有流失。
开发商的房子如果按照2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会很多,但如果按照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交易,税额就会少很多。因此,开发商半卖半送,中石油内部价8000元/平方米成交。
上述案例中,中石油的方案存在两个风险:
第一,如果税务局认真稽查,那么中石油的第三方方案就一定失败。同时,这一方案也让开发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税务局规定按门市价交营业税,那么开发商就会损失惨重。
第二,银行与信托公司中间利息的差价被中石油和开发商分掉了,如果追查起来,后果会很严重。
该方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补。房地产公司可设法让此栋房子和旁边的房子价格不可比,比如说这个房子有什么问题。
公司董事会设计出优惠方案对社会公示,如买1套房子打9.9折,买5套房子打9.5折,买20套房子打4折,多人抢购时以摇号方式决定买主。将这种促销计划对外公示,那么即使中石油以8000元/平方米买了100套房子,税务局也没有办法。
七、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案例】
万科预提巨额土地增值税事件
万科的合作模式是,持有土地的人只要与万科合作,就能得到万科的股份。万科在审计时发现两年多了30亿元的土地增值税,并将结果公开在报表上。于是,招来了税务局的抽查。
万科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将持有土地的人当股东对待,这一模式出了问题。有些土地持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利,拿地非常便宜,卖房子时很贵,中间的差价特别大,造成巨额的土地增值税。
图2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描述的是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的税收特征。应纳增值税公式既像个税又像增值税,增值税既像土地使用税又像企业所得税。既像企业所得税又像增值税的项目,复杂得让人算不清楚,就是一笔糊涂账。所以税务所对房地产企业采取预征的态度,包括土地增值税预征和企业所得税预征。
现在,房屋租赁已经改成增值税,如果房地产实行增值税,那么土地增值税这种税种就会被取消。房子征一遍增值税,再征一遍土地增值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房子实行增值税时,就是土地增值税退出历史之时,房地产企业可以等待。但房地产实行增值税以后,钢材、水泥等供货商就要开增值发票,要增值税发票就要重新入账,一入账就会提高成本。
八、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案例】
秀水街税务举报门事件
秀水公司总经理举报董事长,举报内容称秀水公司董事长张永平通过虚假申报,2005到2009年偷税2亿元,而且制定商户霸王条款,收摊位租赁费,每户5万元外加利息。秀水高调应对,说是因为安排下岗职工所以免税两亿元,并将文件晒出来。总经理接着举报,说文件中下岗职工人数不对。同时,董事长也举报总经理,称秀水街假货全是总经理一手操办。
对于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要打起官司来,最后一定是双方遍体鳞伤。九、一起罕见的税务机关败诉事件
【案例】
顺德税案 2004年,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群众举报。举报内容称税务局强行搬走顺德公司9箱账本,因账本和申报数字不一致,税务局认定箱子里的账本是第二套账,经核对,顺德申报的数字与账本相差4900万元,于是要求顺德补税800多万元,加之罚税0.5倍,共计1200万元。顺德不服,将税务局告到了法院。顺德称箱子中的账本不是第二套账,只是一些废账和错账。顺德坚决不承认自己卖货,而箱子中的送货票既没有领货人也没有收货人,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卖货,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判税务局败诉,顺德公司1200万元税款一分没补。
这是一起罕见的税务局败诉的案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情况,企业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
十、原东星航空掌门逃避交税被判刑事件
【案例】
东星航空的悲剧
东星航空从2008年开始出现资金障碍。在与中国国航接触中,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在中国国航宣布不再收购东星航空的第二天,中南航空管理局下了文件,要求东星航空飞机全部停飞。接着税务局进去查账,公安部门也介入,最后东星航空补税罚款5000万元,老板被判刑4年,东星航空从6000多人变成100人,最终被国航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收购。
单独从税案的角度看,这是一起东星航空的偷税漏税案。从兼并和重组的角度看,查税和兼并重组紧紧捆绑在一起,每查一次税,股价就下跌一个档,国航就能低价将其收购过来。
总之,企业要高度关注税务危机,千万不要掉到业务堆里。税务稽查无论是何种原因进入企业,企业可充分运用税务总局公布的《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公告》,在“陈述与申辩、依法要求听证”等方面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税务稽查来说,由于其习惯性的税务稽查执法方式,可能会在执法程序、运用政策方面出现很多“瑕疵”。这将会使企业与税务之间的“博弈”处于有利的地位。
第四篇:十大热点案件
前言
今年年初,我在《检察日报》上发表了对2000年热点民事案件的点评,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今年,编辑又约请我对今年的热点民事案件进行点评。我从今年媒体上报道的热点民事案件中,筛选出了我认为最有影响的十件热点民事案件,进行点评。应当说明的是,这种选择和点评,纯粹是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人。对案件事实的描述,也都是依据媒体的报道,不一定完全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因此,我把案件的当事人和时间、地点都隐去,只就简要的事实进行点评,立意在于说明法理和观点。如有不当,请有识之士指正。
第一案 最具创意的判决
——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案
案情:1990年,山东省某市中学生齐某参加中专考试,被一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齐某所在的中学既未将考试成绩通知齐,也未将录取通知书送给齐某本人,却送给了与齐某同一届的另一名学生陈某。陈某即以齐某的名义读完中专,被分配到金融单位工作,其在人事档案中也一直使用齐某的姓名。此事在多年后东窗事发。1999年1月29日,齐某以陈某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所在学校等数家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于2001年8月13日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陈××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这起民事案件给司法机关提出了一个难题,即《民法通则》规定了姓名权的民法保护,但受教育权却没有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然而它是不是一个民事权利,值得研究。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一般不能直接引用宪法作出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指出,在宪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如果民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法院可以直接引用宪法作出民事判决。
点评:这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民事案件。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的普通法院是否有权适用宪法的规定,直接作出民事判决。
我认为,这是一个判得非常好的、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典型案例,对于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应当适用部门基本法得到保护。而受教育权这种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损害的是民事权益,应当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保护。假如没有这样的保护方法,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就不会落实。而在这个问题上,恰恰是宪法和民法之间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是存在的。国外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先例可循的。德国在战后,修订基本法(即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德国民法典对此没有规定。德国最高法院在一个被称作“记者投书案”的案件中,援引宪法的这一规定,作出了判决,用民法的手段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并将此案件作为判例,指导德国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具有同样的效果,这就是运用司法解释的手段,规定普通法院可以援引宪法的规定,作出民事判决,保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当然,有些具体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这不能否认这一极为重要的判例的意义。因此,我把它列为2001年的民事第一案。
第二案 掌声背后的道理
——“同居者”请求实现遗赠案
案情:蒋某与丈夫黄某于1963年结婚,婚后感情不合分居。1996年,黄某认识了张某,并与张某同居。2001年4月22日,黄某患肝癌去世。在办丧事时,张某当众拿出黄某生前的遗嘱,称她与黄某是朋友,黄某对其财产作出了明确的处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蒋某继承,另一部分总值约6万元的遗产遗赠给她,此遗嘱经公证机关于4月20日公证。遗嘱生效后,蒋某控制了全部遗产。张某认为,蒋的行为侵害了她的合法权益,按《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她有权获得黄某遗赠的财产。张某请求法庭判令蒋给付她的财产6万元。
受理案件的法院审理认为,遗赠人黄某临终前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其部分财产赠与原告,并经公证机关公证。该遗嘱虽是遗赠人黄某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实质赠与财产的内容上存在违法之处:按有关政策规定,该遗嘱处分了抚恤金、住房补助金、公积金等属于死者配偶的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侵犯了蒋某的合法权益,其无权处分部分应属无效。同时,公证机关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进行公证,违背了有关法律规定,后又变更了遗赠人的真实意思,应根据有关规定撤销其违法部分的公证。且黄在认识原告之后,长期与其非法同居,其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而黄在此条件下立遗赠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共秩序、违反法律的行为。蒋一直忠于夫妻感情,直到黄某病危仍悉心照顾,黄的行为侵犯了蒋的合法权益。故该院依法作出驳回原告获得遗赠财产6万元诉讼请求的决定。
据报道,该案件宣判后,1500余人的旁听席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点评:一个获得热烈掌声的判决,就是符合法律的判决吗?就是这个获得了热烈掌声的案件,在事后得到了那么多的批评,不能不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这就是这个案件给人们的启示。
看起来,判决认定黄某立遗赠遗嘱的行为是违反公共秩序、违反法律的行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是经不起推敲的。将自己的一部分遗产遗赠给与自己同居的人(即使是有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是要析产的呀!),对公共秩序究竟有什么违反呢?违反什么法律呢?这完全是对自己的私权的处理,完全是对自己所有财产的处理,完全是依照法律进行的民事行为,丝毫不具有对公共秩序的破坏,也丝毫不违反法律——这就是黄某遗赠行为的性质。至于在这个行为的起因上,是不是有违道德的问题,这确实是真实的。但是,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因为一个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无效。法院维护的应当是法律,而不是道德。法院的判决貌似公正,但是实际上却在违背法律,这就是破坏了民法的秩序,损害了财产所有权的威信,置《继承法》的规定于不顾。这一判决维护的是道德,但是损害的却是国家法治的尊严。
掌声就能说明问题吗?不然!这就是掌声背后的道理。
第三案平等的生育权利
——“死刑犯”及其妻请求人工授精案
案情:浙江省青年妇女郑某的新婚丈夫罗某供职于一家公司。2001年5月29日,因琐事与公司副经理王某发生争执,王某先打了罗某一耳光,并用榔头打了罗某一下,之后,罗某与王某进行厮打,将王经理打死。检察院将罗某起诉后,8月7日,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罗某死刑。一审判决宣判的第二天,罗某向高级法院提起上诉,而罗妻郑某则向法院提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请求:“让我借助人工授精怀上爱人的孩子!”一审法院当即以此做法无先例为由,拒绝了罗妻的请求。罗某杀人案已进入终审程序。高级法院尚未对郑某主张生育权的请求作出答复。
点评:应当说明,这个案件还不是一个民事诉讼案件,因为郑某的请求没有通过正式的诉讼渠道提出。但是这个案件的意义比一个真正的民事诉讼案件还有价值。
本案见诸报端以后,媒体普遍认为,罗妻郑某的请求已经闯入了国内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一个盲区,是立法上和实际操作中还没有明确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当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失去人身自由后,另一方即公民的生育权该不该受到保障?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保障?
对此问题,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基本的观点不外两种。其一,认为无论“死刑犯”还是一般公众,都享有生育权,都有权生育子女,繁衍后代。对于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也应当保障其权利的实现。其二,认为“死刑犯”虽然享有生育权,但是其丧失了行使这个权利的条件,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尽管现代技术可以解决人工授精的问题,但现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况且也没有先例,因而这种请求不能予以支持。
我支持前一种意见。生育子女,繁衍后代,本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社会责任。生育也确实是一个权利,无论国家的现行法律中是不是有规定,都是如此。在计划生育的范围内,任何人的生育权都是得到保障的。如果对一个人的生育权进行非法限制,甚至予以剥夺,那不仅仅是剥夺了人的权利,而且也剥夺了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的机会。“死刑犯”及其配偶也有生育权。这就是,他们是人,是我们这些高等动物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享有的权利,他们都享有。且不说其配偶,她(或他)并没有犯罪,她(或他)理所当然地享有一切民事权利。就是“死刑犯”本人,在对他(或她)判罪的判决生效之前,他(或她)还是一个被告,而不是罪犯。在这个时候,他(或她)的权利是完备的。即使是有罪判决确定,在没有被剥夺生命权之前,也就是没有实际执行死刑的时候,他(或她)的权利也还存在,剥夺的也只是政治权利终身,民事权利并没有被剥夺。如果有行使权利的条件,还是应当保证其权利的行使。
“死刑犯”作为在押犯罪嫌疑人,行使生育权有一定的障碍,这就是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无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行使这一权利,不可能再通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来繁衍后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行使这一权利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现代人工生殖技术完全可以在不违反监规的前提下,为“死刑犯”的妻子实行人工授精,圆其做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死刑犯”的生育权,完成了其繁衍后代的愿望。
第四案 应当保护的权利
——因强奸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案
案情:1998年8月15日,26岁的王某参加了深圳某单位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口语对话活动,并结识了美籍华人李某。当天下午,李某带着王某来到他的住处,将王某强奸。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将李某抓获归案。李某后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随后,王某向审理刑事案件的中级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10万美元,被法院驳回,理由是起诉理由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王某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属于物质损失,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王某上诉后,高级法院指出,王某的这种诉讼请求“应循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另行起诉”。2000年11月10日,王某向某区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认为被告李某侵犯其贞操权,要求法院依据国际惯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判决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45万元人民币。受审法院认定:被告的犯罪行为其实质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其侵害的直接对象是原告的生命健康权和贞操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给原告造成终身精神痛苦和部分可得精神利益的丧失,并由此导致原告社会评价的降低,对原告上述方面的损失,被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又因被告的犯罪情节极其恶劣、犯罪时间持续长、原告又系处女、受损害的结果严重,因此判决被告赔偿王某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8万元。
点评:贞操权受到侵害,可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一个在理论上一直有争论,在实践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案件的判决告诉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贞操权是一个人格权。反对这个权利的,最主要的还是认为它的名称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叫贞操权。很多人认为,规定贞操权,就是歧视妇女。这其实完全是误解。贞操权就是人的性的尊严的权利,性行为和性利益支配的权利。规定这样的权利,怎么会是对妇女的歧视呢?这恰恰是保护人的尊严的,男女都同样进行保护的权利,尤其是对妇女更为侧重保护的权利。
多年以来,我国法律对贞操权的保护,都是采用刑法和行政法的手段进行,没有进行民法的保护。这是很大的欠缺。试想,侵害人的名誉权、姓名权等,受害人都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对严重的侵害贞操权,造成受害人极大痛苦的这种行为,受害人却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法院可以认定侵害贞操权的行为侵害的是其他人格利益,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判决援引这个司法解释作出判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大概有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意见,那就是,总在说要保护人的权利,总在说对人的权利保护不够,但是真正对人的权利进行保护的时候,却又要说三道四。面对这样的意见,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第五案 评丑就是侵害名誉权
——网上评丑案
案情:2000年10月17日,网蛙公司在其“三九网蛙音乐网”举行“国内歌坛十大丑星评选活动”,将臧某列为候选人之一,同时还有其他歌星共30人。评选活动同时在网易网站音乐频道进行互动链接。11月13日,评选结果在上述两家网站公布,臧某以16911票当选“十大丑星”之一,位列第三名。臧某认为,这两家公司未经自己同意,擅自使用自己照片,并加文字介绍,将自己列为候选人,并在文中出现“要嫁就嫁臧某,但怎么也没看出来广大适龄未婚女青年有什么重大举措”等调侃内容,并在评选期间遭到网民的随意攻击,两被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名誉权,给自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影响了自己的声誉,构成侵权行为,故提出索赔经济损失65万元、律师费10万元、精神损失20万元及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网蛙公司与网易公司均认为,照片是在公开媒体上发表的,文中出现的文字内容也是事实,网民的评论与网蛙公司、网易公司无关,此次活动也没有对臧某的声誉与形像进行贬低,“丑星”是个广泛的称谓并非就是贬义,因此没有对臧某构成侵权。法院一审判决认为,网蛙公司和网易公司在未告知臧某并经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列为“国内歌坛十大丑星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在“评丑”的前提下,又擅自加配了涉及人身的调侃性文字,并最终给臧某冠以国内歌坛十大丑星第三名的称谓,侵害了臧某的人格尊严;同时对臧某照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为,构成对臧某肖像权的侵害。法院判决,两家公司赔礼道歉;共同一次性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500元、精神抚慰金人民币2万元。
点评:“丑“是什么意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说,其一是地支的第二位;其二是丑陋、不好看,叫人厌恶或瞧不起,坏、不好;其三是戏剧角色行当,扮演滑稽人物。在这三个含义中,除了第一个含义之外,其余的都是贬义词,或者具有贬义的成分,都不是对人的歌颂和赞扬。“丑星”虽然是“星”,但是仍然是“丑”的“星”,还是具有贬义。
这就是了。虽然是“星”,但是其限定词是“丑”。说一个人是“丑星”,这就具有对人格的贬损。再加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评选,再加上在评选中的各种“调侃”和评论,这就构成了侵权,侵害的就是名誉权。当然,这个案件对原告的肖像权也构成侵权,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原告认为判决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太低,我认为这倒不是大的问题,关键的是要确定这种行为是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案 网上的行为也要负责
——网上发帖侮辱案
案情:原告张某是一名漂亮女孩,网名“红颜静”,主持管理了e龙网站社区站点里的一个文学版块。被告俞某以“大跃进”为网名,在e龙网站上网活动。去年11月某日,张、俞等网友在南京聚会交流,并打牌娱乐到深夜。回家之后,张某打开电脑,发现刚刚还在一起玩的俞某以“大跃进”的网名在公开版块上发出侮辱她的帖子,称“红颜静”是网上的“交际花”,以及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语,内容极为低下。张某当即回帖要求对方不要乱写,侮辱他人。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大跃进”毫无收敛之心,在西祠胡同网站的“交叉线”等公开版块发表了大量的帖子,侮辱“红颜静”,声称“我和„红颜静‟有一腿”。同时“大跃进”还以另一网名“华容道”的名义发帖,对“红颜静”进行侮辱和诽谤。法庭查证被告的身份和行为属实,经过合议认定,被告在明知对方网名和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在网站的公开版块发帖,对原告进行人格侮辱和诽谤,故侵权事实成立。判决被告向原告在西祠网站上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赔偿金1000元。
点评:我作为一个网络法律人,支持法院的这一判决。诚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享有更为充分的自由,可以与网友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但是,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而且在网络社会活动的网民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并不存在绝对虚拟的网络主体。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网民在网络世界中进行活动,也必须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在现实社会中违反法律的行为,在网络社会中实施同样构成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本案被告明知原告的网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在网络上对其进行人格侮辱和诽谤,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第七案 政府更应当守信
——某公安机关悬赏广告案
案情:某日,江苏省某县的一个镇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该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汤某率队到安徽省某村布控,并向该村村长李某通报了案情,说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你们村出现,报案的给5000元,抓到人的给10000元。”李某后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县公安局只给李发了1000元奖金,没有兑现给10000元的承诺。李某于2001年2月9日起诉,将该公安局告上法庭,请求公安局依法履行悬赏承诺。该公安局否认其实施悬赏行为,汤某则认为他的悬赏只是一种玩笑,公安局不同意按照他的说法给付奖金。因而,该公安局拒绝履行悬赏的承诺。
点评:对于这个案件中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行为,有的认为是行政行为,有的认为是民事行为;有的认为应当兑现承诺,有的认为不应当兑现承诺。但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赞成按照悬赏广告的意见处理,公安局应当兑现其承诺。
我的看法是,第一,大队长的这种行为是职务行为。第二,大队长的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是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大队长实施的民事行为的性质符合悬赏广告的基本特征,其性质应当是悬赏广告。那么,对于本案就应当按照悬赏广告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就是了。原告已经实施了悬赏的行为,他就有权请求兑现承诺的奖赏。公安局已经得到了悬赏的行为成果,有什么理由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呢?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政府守信。政府不守信,政令就不能畅通。今天公安局因为不兑现承诺悬赏的9000元,那就失信于民,下回你再说什么,百姓还信你的吗?不信,就不会再按照你的意见办,就不再拥护你。这样,损失的是9000元大呢?还是百姓不再拥护你大?
第八案 荒唐的“选贼”活动
——班级选小偷案
案情:某学校某班级的一位同学丢了10元钱,有人怀疑是本班同学所为。在班长的建议下,由班主任组织,在班上进行了一场荒唐的选举,通过投票决定谁是偷钱的“贼”。经过“选举”,将“贼”选出来了,这就是被怀疑偷钱的那两位同学。这两位同学辩驳自己没有偷钱,副校长竟说: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没有拿同学的钱呢?
对于这个严重侵害学生名誉权的案件,经过该县教育局处理,对在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老师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副校长给予了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校长也给予了警告处分,同时将此事的处理结果通报全县教育系统。
点评:这件案件没有经过诉讼程序,还不能就说是一个民事案件,但是,从法律上,选举某人作“贼”的行为,就是侵权行为。
这种侵权行为侵害的就是两位同学的名誉权。法律保护名誉权,就是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自己的这种社会客观评价,不使社会对自己的这种客观评价因为他人的行为而降低。两名同学本不是偷钱的“贼”,而是一个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的学生,他们有权保护自己的这种社会评价的“值”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由于“选贼”的行为,使他们的这种社会客观评价,因被误认作“贼”,而使稳定的“值”大大降低,因而名誉受到了损害。这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由于发生在学校,又是有组织进行的,其性质更为恶劣,损害结果更为严重。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当然,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都是权利人自己的权利,行使不行使,是由自己决定的,他人不能干涉。两位同学是不是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追究哪个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完全在他们自己决定。法律给了他们这种保护自己权利的权利,可以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名誉,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此,两名同学可以自己决定,究竟应当怎样办。
第九案 网站有权缩减免费邮箱的容量
——新浪邮箱缩水案
案情:原告来某在新浪网站免费邮箱自愿明确接受网站服务条款后,与被告四通利方公司之间缔结了电子邮箱服务合同,免费使用新浪网站邮箱服务业务。后来,新浪网在网站上公开声明之后,变更了服务条款,将50M邮箱容量调整为5M。来某认为新浪网站的行为违背了网站服务条款的承诺,属于违约行为,起诉要求四通利方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新浪网服务条款作为双方缔结的电子邮箱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四通利方公司作为新浪网北京站的运营管理者,已经事先通过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明确而清晰地告知原告获得了免费电子邮箱服务,在变更服务条款之前进行了声明,履行了服务条款中变更条款内容的说明和提示义务,是正当合理地行使其依据合同享有的对合同内容加以变更的权利,缩减邮箱容量不属于违约行为。法院判定原告有关确认四通利方公司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为违约行为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的支撑,故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点评:在网站邮箱使用问题上,应当认定为合同关系,受到合同法的调整。新浪网站对原告申请注册新会员的要约行为作出了承诺,这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即成立合同关系。至于免费邮箱是否“免费”问题,尽管原告认为网站免费邮箱实质上属于有偿合同,但是,一个根本的事实就是,原告在使用网站邮箱的时候确实是不交费的,因而应当认定免费邮箱服务合同是无偿合同。在一个合同中,判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无偿和有偿,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有偿合同中,接受报酬的一方应当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而在无偿合同中,无偿提供服务的一方承担的注意义务相对较轻。按照服务协议的条款,新浪网站有权变更合同的内容。新浪网站依据该约定,对邮箱容量进行缩减,没有违反合同的约定,属于正当行使合同变更权,是合法的、符合合同约定的行为。因此,法院的判决是应当支持的。
第十案 还能造出什么“权”来?
——伤嘴侵害“亲吻权”案
案情:2001年6月1日晚10时许,被告吴某驾驶的一辆奥拓汽车将陶女士撞伤。事发后吴某既没有对现场进行保护,也没有对她进行抢救。经群众报案,陶某被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车祸造成上嘴唇裂伤,全身软组织挫伤、门牙折,脑震荡。”当月14日,交警部门对事故认定为:吴某系酒后驾车,对事故负全责。陶某后经省法医学鉴定中心评定为十级伤残。车祸后,陶某经常出现短暂失忆,思维判断出错;两颗门牙折断既影响身体的完整性,又损害了撕咬食物的功能。由于嘴唇的原因,她再与丈夫亲吻时常常感到害怕、有排斥感,严重阻碍了她与丈夫的感情交流。她认为,作为妻子,不能与丈夫感受亲吻时醉人的甜蜜,作为人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足女儿的“索吻”。在律师的帮助下,陶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吴某赔偿其身体权、亲吻权、健康权、财产权等损失人民币3.9万元人民币。
点评:一个“亲吻权”概念,令法学界为之惊诧,学者无不检讨自己的“无知”,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权利存在!
按照常识,任何一个权利,尤其是作为绝对权的人格权,总是要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就是一个准备新创造的,并且有可能成为新的人格权的权利,也要具有一定的“资格”,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现实的权利。这就是,确定人格权也要讲究“规格”。不符合规格的任何人格利益,都不能成为一个具体的人格权。
确认一个具体的人格权,要解决的是一个权利所“主管”的范围,就是这个权利所调整的人格利益的范围。受害人的嘴受到伤害,侵权行为侵害的就是健康权,就是人体的各部位功能协调一致的发挥受到损害。一个侵害健康权,就什么都齐了,还要增加那些“亲吻权”之类的“劳什子”干什么?
“亲吻权”的问题就出在了“因事设权”上面。难道嘴有什么功能,人就享有什么权利吗?嘴还有吃饭的功能,要不要再增加一个“吃饭权”呢?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泛权利论”在作怪。在当前,确实有一种偏向,就是什么什么都叫“权利”。主张或者创造“泛权利论”者,如果都是为当事人着想,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另外的什么意图,就不好了。受害人不是法律专家,不懂什么是权利,什么应当是权利;但是搞法律的,基本的常识应当懂得。
第五篇:2013年十大热点案件
2013年十大热点案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新
■清华大学教授 黎 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京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洪道德
目 录
一、***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1
二、浙江张氏叔侄强奸再审无罪案........................................................1
三、王书金强奸故意杀人案....................................................................3
四、华为公司诉IDC滥用市场地位垄断案............................................4
五、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5
六、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6
七、长春盗车杀婴案................................................................................7
八、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案........................................................................8
九、海南“校长带女生开房案”..........................................................10
十、雷政富不雅视频案..........................................................................11
一、***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
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提出上诉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原判。
***案的依法审理,我认为取得了以下三个好的效果:
一是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依法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展示了反腐败既要打苍蝇又要打老虎的实际行动,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反腐工作有积极意义。当我们看到曾经风光一时的***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审判和宣判时,相信大家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会有一种切身体认,也相信会对社会上的其他贪腐分子产生一种震慑感。
二是法院严格遵循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让证人出庭作证,控辩双方充分质证、充分辩论,保证了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这是我国刑事审判日趋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见证,对推进我国刑事法治具有标本意义。
三是法院通过微博直播等方式及时公开,使国内外关心和关注此案的人第一时间知晓事实的本来面貌,这样就让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掌握了主动权。此案说明,不管多大的案件,不管多么神秘的案情,公开都没有风险,而且公开也是让法庭审理接受社会监督、使法院的判决获得公信力的最重要渠道。
二、浙江张氏叔侄强奸再审无罪案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新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辉、张高平强奸再审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分别支付国家赔偿金110余万元。
该案是2013年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一起冤假错案。近年来,此类被纠正的错案较多,诸如河南的赵作海案、湖北的佘祥林案、云南的杜培武案等,形成冤案的原因也存有相似之处,需引起我们的再度反思。
与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相比较,在本案的侦查、审理过程中,也存在刑讯逼供、重口供轻物证等问题。从证据适用来看,一审和二审法院均排除有利于被告人的关键证据,认定有罪的证据只是二人的有罪供述,间接证据也极不完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证据链,缺乏对主要案件事实的同一证明力。这无疑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以来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原一审、二审的过程中,法官认识到张氏叔侄很有可能没有犯罪,但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仍然作出有罪判决。这在形式上解决了纠纷和平息了民众的怒火,却是以牺牲个案公正作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协调法院的社会职能与审判独立之间的矛盾,是引导还是简单顺从公众的朴素情感,也是我们从本案中必须意识到的深层问题。
司法机关主动纠错的工作值得肯定,但通过张辉、张高平叔侄的冤假错案,我们可以看出刑讯逼供等非法搜集证据行为的恣意横行、适用证据规则的不完善和司法工作人员保护人权观念的淡薄。因此,我们深思的是应如何总结教训,正确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坚持“疑罪从无”的裁判原则,增强司法工作人员的人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刑事冤案错案的发生,发挥刑法的保障人权机能,让刑法真正成为“犯罪人的大宪章”。
三、王书金强奸故意杀人案 ■清华大学教授 黎 宏
2013年9月27日,王书金强奸、故意杀人上诉案二审宣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人王书金上诉,维持一审判处王书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河北高院判定:王书金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所提王书金主动供述石家庄西郊强奸、故意杀人案系其所为,应属重大立功的意见,法院不予采纳。检察官所提王书金的供述与石家庄西郊强奸、故意杀人案在一些关键情节上存在重大差异,石家庄西郊强奸、故意杀人案不是王书金所为,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的意见,予以支持。
王书金强奸、故意杀人案终于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处王书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的形式落下了帷幕,引发众多法律人以及新闻媒体长期关注的“聂树斌案”的讨论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庭审过程中检察官与律师角色的错位。通常,律师作为辩护人,其职责是证明或者说明自己的当事人无罪或者罪轻,而作为相对方的检察官的职责则是说明被告人有罪或者罪重,但在本案的审理当中,却出现了角色互换的情形,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一直意图说明自己是某件强奸杀人案件的被告人,而检方却极力证明那个案件不是被告人所为;二是其与另一起已经被执行的死刑案直接相关。本案中的被告人王书金的有罪要求如果被法官认可,则与本案“高度疑似”且已被执行死刑的另一起案件即“聂树斌案”就将属于冤案。
尽管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王书金就是“聂树斌案”的真凶。但至少从眼下的材料来看,这种观点难说有道理。在法庭上,一切事实的认定都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在王书金案二审的法庭上,检方以“聂树斌案”的尸检报告、现场勘
查笔录等证据为依据,就王书金供述与“聂树斌案”情况进行对比,提出四点“关键情节上的重大差异”,说明王书金自认聂案真凶的“立功”表现并不成立。在此情形下,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可能就有些不合适了,其已经不是一个以理性的法律思维为基础的确信。人们或许会对王书金案在庭审上的控辩双方立场的错位进行质疑。但不要忘了,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对有罪的人进行控诉,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诉,监督法律的公正执行也是其本来职责之一。因此,这种质疑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四、华为公司诉IDC滥用市场地位垄断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立新
2013年10月2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华为诉美国无线厂商Inter Digital 美国交互数字公司(下称IDC公司)垄断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美国IDC公司构成垄断,赔偿华为公司2000万元。据悉,华为公司于2011年12月6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对IDC公司的反垄断诉讼。
华为公司诉美国IDC公司反垄断诉讼案,胜在华为公司敢于和善于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受诉法院的法官具有国际视野,敢于和善于依法维护中国公司的民事权益。
在知识产权领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企业,在强势的知识产权巨头面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接受权利人的权利要求,承担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权利并不必然产生垄断,反垄断法不反对企业取得支配地位,但反对取得这种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这种地位,侵害他人的权利。IDC公司利用其具有的这种支配地位,实施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行为,侵害了华为公司的合法权益。华为公司在这种形势下,敢于拿起反垄断的法律武器,采取诉讼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值得称道。同时,华为公司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律规则,正确提出诉讼主张,确保自己的诉讼主张符合知识产权法保护规则的要求,保护好自己的权利。
审理本案的两级法院的法官,表现了高水平的理论修养和准确适用法律的能 4
力。涉外民事诉讼难度大,要求高,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困难多,知识产权的涉外民事诉讼更是如此。本案一、二审法官全面审查案件的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依照我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外反垄断法的规则,正确认定IDC公司滥用支配地位,对华为公司实施不公平定价的行为缺乏正当性、合理性的事实,认定其实施了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行为,构成垄断,同时认定华为公司主张IDC公司对必要专利一揽子许可构成捆绑搭售行为不构成垄断行为,据此确定IDC公司构成侵权并承担赔偿责任。这样的判决结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符合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展现了中国法院的法律适用水平。对IDC公司在美国提起的华为公司侵权的主张,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裁决华为公司不构成专利权侵权的结果,也佐证了中国法院适用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新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3年9月26日对李某某等五人强奸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李某某等五人均因犯强奸罪获刑,其中,李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李某某上诉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二审,李某某等五人强奸上诉案被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自案发以来,该案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李某某的辩护人均选择作无罪辩护,但基于控方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法院认定五名被告人违背了被害人的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行为,均已构成强奸罪,故从案件的裁判来看,本案的焦点是量刑问题。在事实认定上,由于五名被告人构成“二人以上轮奸”,故应适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法定刑档次,并且依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在10年至12年有期徒刑幅
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除王某外,本案其余四名被告人均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判决中,法院综合考虑全案情况和各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因素,决定依法对李某某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对其余三名未成年被告人减轻处罚,并对其中两名未成年被告人判处缓刑,这在法律适用上符合刑法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可以说,这样的判决做到不枉不纵,既没有受到舆论的干涉,也未简单地顺从公众的朴素情感,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
另外,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该案涉及被害人的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依法属于不公开审理的范围,却被网络和媒体铺天盖地地炒作与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在初期对李某某案进行报道时,并未隐去李某某的姓名,且就李某某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进行事无巨细的报道,以吸引公众的“眼球”,这已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合法地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报道,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六、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
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处刘志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刘志军没有提出上诉。
刘志军是2013年反腐中法院审理的又一只“老虎”。说实话,看到他出庭时那副衰老的样子,以及他在庭上长达10多分钟的哭诉,我多少对他有点同情。
刘志军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正值我国高铁建设提速、铁路基础设施大幅改
善之际,应当说他为我国的高铁建设作出过贡献。但法律无情,功归功,过归过,他应当对自己的腐败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必然逻辑。刘志军的大肆腐败,也恰恰源于他所在行业快速发展、手中握有大量资源,而“一把手”的权力又不受有效监督和制约。这样的教训已经屡见不鲜了,多少地方出现过“大楼盖起来、贪官倒下去”的悲剧。
为避免这样的悲剧继续发生,我们只有笃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泡是最有效的警察”,并采取切切实实的具体措施来防患于未然。
七、长春盗车杀婴案 ■清华大学教授 黎 宏
2013年5月27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长春盗车杀婴”案作出一审宣判,以被告人周喜军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万元。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万元。被告人周喜军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提出上诉。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我国,对什么样的罪犯应当判处死刑,即死刑的适用条件,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但何谓“罪行极其严重”,则没有明确的说明。司法实践当中,就故意杀人案而言,一般来说,无故杀死一人的,就可以说是“罪行极其严重”,达到了适用包括死缓在内的死刑的最低要求。但是,如果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话,则还必须考虑众多的其他因素。如: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的处罚通常重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会对被告人
判重刑直至判处死刑;在公共场所针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实施的杀人,通常会被重罚;经过精心策划、有长时间计划的杀人犯的主观恶性通常比激情犯罪、临时起意杀人较深,要从严惩处。但是,对于自首的故意杀人,除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一般不考虑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些都是能够查到文字出处的死刑适用条件。
但是,周喜军案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上有所不同的死刑适用标准。该案中,被告人在看到一辆没有上锁的汽车之后,顺手偷走,在驾车离开现场的过程中,因为发现车后座的婴儿啼哭,觉得心烦,于是将其掐死,埋在路边的雪地里,之后迫于舆论的强大压力而自首。在本案中,对于被告人而言,应当说,对其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有利因素还是不少的:临时起意的盗窃、激情杀人、自首、初犯。但法院考虑到以下因素:犯有数罪、被害对象是属于弱势群体的婴儿,采用的手段极其残忍;即便说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但属于自知无处可逃情况下的被迫自首,因此,最终还是判处了被告人死刑并立即执行。
从这个案件的审判结果来看,在当前动辄行凶、戾气弥漫的社会氛围之下,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司法机关有趋于重罚的倾向。
八、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京平
2013年10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中两名渎职官员环境监管失职、受贿上诉案,并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同年7月16日,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
环境监管失职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对二人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雾霾天气、饮用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恶魔,其中越来越多的污染事件是由于监管机关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监管不力造成的。污染一旦形成,极易激起民愤,社会危害性严重,依法应予从严定罪处罚。
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指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本案中两上诉人“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导致此次镉污染事件,污染不但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鱼类死亡,截至2012年2月2日(污染水源此时尚未完全清除),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本次污染事件所致损失高达2450万余元,同时造成下游的柳州市市民的恐慌情绪,破坏社会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本案后果符合法律规定的“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情形,结合二人的工作职责范围、犯罪时主观方面等犯罪构成要件,依法认定二上诉人犯环境监管失职罪符合事实和法律,量刑适当,体现了罚当其罪。
依据2012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三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本案实行数罪并罚是有法律依据的。此外,2012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检例第8号指导性案例——杨某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受贿案,也是对本案定性和适用数罪并罚的重要依据。该案例确定的规则(案例要旨)为:一是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其监管职责,未能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四款有特别规定的外,数罪并罚。本案二上诉人的行为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同时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所监管企业人员的财物,又构成受贿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
如前所述,环境监管失职犯罪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民众反响强烈。本案的查处和审理过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于法有据,是依据刑法打击环境监管渎职犯 9
罪的很好的一个范例,有力地安抚了受害人情绪,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九、海南“校长带女生开房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洪道德
2013年6月20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万宁市第二小学原校长陈在鹏、万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原工作人员冯小松涉嫌犯强奸罪两案分别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依法当庭公开宣判。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在鹏有期徒刑十三年零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判处被告人冯小松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被告人冯小松上诉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从陕西渭南教师王福荣强奸、猥亵儿童被判处死刑,到重庆开县教师周成春强奸、猥亵儿童被判处死刑,再到海南校长开房案,儿童尤其是女童受侵害案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于本案中被告人陈在鹏和冯小松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零六个月和十一年零六个月,社会上争议颇多,对于判处两人死刑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这反映了社会对于侵害行为的极度愤怒,但从事实本身和诉讼进展情况来看,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据诉讼规则进行,这里依据诉讼规则所认定的法律事实不同于案件的客观事实,法律事实是依靠证据来进行认定,依靠现有的证据只是尽可能的接近事实,但是无法将客观事实无缝还原。
本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主要在于此案所引起的人们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幼女的保护以及教师这个群体特殊性的关注。教师本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教师侵犯儿童案
件的发生让人们对于教师素质和师德问题产生了质疑,这也凸显了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保护未成年女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健全儿童保护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并逐渐形成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的师德考核工作机制,切实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十、雷政富不雅视频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洪道德
2013年6月28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不雅视频官员雷政富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雷政富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追缴雷政富受贿赃款316万余元上缴国库。雷政富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雷政富受贿案在中国不是特例,但其反腐的形式却有着其特殊的形式,此次事件从微博发起、传播,而且此次反腐的快速也体现了自媒体的舆论效应,从网上爆料到重庆市纪委调查核实身份并立案调查,只用了63小时,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案件进展情况,表明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表明政府对于腐败的态度,给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凸显了舆论和网络等媒体在新时代反腐中的作用和力量,也为当代中国反腐提供了新的方式。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
利益,从而侵犯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公私财物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了党的声誉,损害政府形象,更是对当前社会转型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应当予以严肃查处。但传统的查处方式由于存在着力量不足、渠道不通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腐败问题,导致政府反腐力度不足,效果不能尽如人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媒体形式逐渐成为公民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影响着公民的日常生活,并应用到反腐斗争中,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反腐斗士,发挥了社会公众的作用,加强了社会监督的力量,使社会监督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极大地提升了反腐的效果,也催生了反腐形式的多样性。这是网络反腐与现实反腐有效互动形成的强大监督网,让腐败分子无所遁形,对于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促进官员清正、廉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网络反腐虽然能够成功地查处腐败,整治贪官,净化公务员队伍,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网络反腐自身有着诸多缺陷,并非一种长效的反腐方式,更不能成为现实制度反腐的替代。唯有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加强权力监督,建立杜绝腐败的长效机制,才是保证公职人员清正廉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