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叙事文章
——怎样写叙事文章 【知识梳理】
看点一:抓“要素”,了解事情过程。看点二:理“顺序”,把握主要内容。看点三:抓重点,领悟思想感情。看点四:分层次,学习表达方法。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2.秋天就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偏执,将
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
3.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用加点词写句子)
-------------------------2.一本书你看过多少遍。
你可以从中发现新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4.上初中后,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小书了。(修改病句)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题书斋联》
2、()共欣赏,()相与折。——陶渊明《移居》 3.书,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
4.冰心给儿童写的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是(),(),()
七、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
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毁,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
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
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 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从 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 一本书。
1.“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把介绍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
方法的句子画上“——”。
2.“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A.“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做人来相伴。
B.“我”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我”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C.“我”读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
一个人同船而行。
3.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试着补充一下。
二、l-读,写一写。
一天.一位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要求 请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到:“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收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见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 散发)出来。
——节选自《一杯牛奶》
1、仔细品味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准确的打上“√”。
2、读上面的片段,分别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记录下来。
起因:()
经过:()
结果:()
3、你认为这个片段写得最具体的细节是什么?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范文:
童年就像那海滩上一块块贝壳,也像天鹅身上那一根根洁白的羽毛,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件事至今也让我记忆犹新,就是红樱桃和辣椒的事。至今想起,真的既尴尬又好笑!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走过了一家水果店,那儿的水果应有尽有:紫盈盈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红得可爱的樱桃。我看得垂涎欲滴,这时,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买了一些。回到家,妈妈把樱桃洗了洗,一个个樱桃越发“晶莹透亮”。别说吃了,我看着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不等妈妈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往嘴里送,轻轻一咬,一股甜汁一直甜到了我的心坎里。“真好吃!”我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拿。没多长时间,樱桃就被我消灭光了。
事隔不久,奶奶从花鸟市场买来了供人观赏的红辣椒,它就像似节日里高挂着的“红灯笼”在绿叶的衬托下,漂亮极了!我想:辣椒怎么这么红,一定也像樱桃那样可口、好吃。趁奶奶不注意,我摘了一个,学着妈妈样子洗了洗就往嘴里送,我刚咬到辣椒籽、辣椒汁。顿时,我被辣哭了。“芸芸,你怎么了?”奶奶问。但我却辣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奶奶看看仍在一旁的红辣椒,便又数落起来:“你这馋猫!怎么什么东西都吃啊!”奶奶把我牵到水池边,让我反复不停的漱口。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着奶奶的“故事”,看着我红嘟嘟的嘴唇,都笑得前仰后合,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的我真的好傻!
作业: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提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过令你兴奋、伤心、激动、后悔。。。的事,如今他们成为你记忆中的珍宝!让我们从记忆库中采摘一朵浪花,寻找一份真情。
要求:请写一篇记事文章,记叙你感触最深的记忆。感情真挚,语句通顺。
第二篇:怎样写叙事作文
教学生写作的时候,我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说来,不管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叙事的记叙文,都要在记叙的基础上,将表现文章关键处(习作的中心地方),运用形象化的表达,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那么,如何将叙事记叙文的关键处写具体呢?今天我给大家支一招,供参考。
先看一个例子:
跳高架前只剩下我们班小强同学一个人了,这时,跳杆已经升到1.46米,比去年学校运会记录高0.2米。哨声响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强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横杆不到0.5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打破了校运会记录!
这是一段写跳高过程的文字,整个过程交代完整,但是不够具体、精彩。要想让这段文字更具体、生动、感人,可以用以下方法——过程分解法。
分解过程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就例子来说,跳高破记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准备、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这五个方面,然后按先后顺序一一描写。
如:小强同学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他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做完了这些准备动作以后,然后朝着我们笑了笑,又使了一个眼神。(准备)然后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快接近跳高杆时,小强突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小强成功了!”“小强破了校记录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小强稳稳地落在了地上(落地)。同学们跑向比赛场地中,拥抱着他,将它高高抬起,笑着将他抛向空中。
第三篇:怎样写教育叙事
怎样写教育叙事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教育叙事基本内容框架(叙事+反思)
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问题:有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有真实情节;
细节:有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凸现焦点,描写叙议结合(描写+分析);
结果:问题解决结果和效果的描述; 反思:理论从归纳中获得,具有感悟性。从上例中可以归纳出教育叙事的几种模式: 一事一思式(对单一教育事件的反思)
多事(主题同一)一思式(对同一主题的几个教育事件的反思)一事多思(多角度、多层次反思)式
多事(主题同一)多思(多角度、多层次反思)式
第四篇:怎样写教学叙事
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怎样写教学叙事
一:教学叙事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叙事的起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教育专家研究后表明,由中国办学第一人之称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回忆撰写的《论语》其实就是当时的一部教学叙事的大作。
叙事,本来是一种文学样式,“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学叙事离不开叙事,讲故事,它是教师自己探索真实情竟中的教学生活,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揭示教学的真谛,从而推动自己努力去改善教学的一种研究行为。
首先,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有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
其次,教学叙事不仅要讲述的教学故事,还要有对故事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它不仅体现在故事本身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记录,而且还有教师对故事进一步的反思和感悟。在案例中表现为教师在课后通过默默思忖,从学生寻找、思考、讨论等形式,体会到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意识到实现这种理念,必须在具体的授课中善于发现善于思索,把握机会,感悟教学。在对故事的再思考中,教师用自己的感受,捕捉到了教学现象勃发的生命活力,发现了实践的教学意义,通过自身的理论和对教学故事的认识,生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近年来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引起教育专家们的重视,中小学教师们“理论水平不高,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经费从事教科研研究”,而教师们撰写的教育论文既不能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对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水平、科研水平也没有多大的帮助,更多的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主管部门的考核或职称评审。
但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发生这样有趣的事情,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等到专家们发现教师们很善于叙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但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还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这种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能说是论文,但不能说这不是教育科研成果。
二:教学叙事的特点
教学叙事来自教学过程中的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事件的反思,研究。教学叙事的这些特点洽注定了它与教学论文,教学实录,教案设计,教学案例的研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1、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一篇好的教学法论文应有强大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并要有大量的实践数据加以佐证,这样的论文对教学实践才有指导作用,对教育改革有促进作用;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我认为如果把教学论文比作大家闺秀,那么教学叙事就是小家碧玉。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教学实录
就好象没有经过剪辑的纪录胶片,而教学叙事则是经过导演----教师精心编辑的一个场景或一场宏伟的影片资料。
3、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教案设计是教师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而做的预案,而教学叙事是对事件发生后的点评,总结。
4、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如果说教学案例解剖的是一个动物的整体,那么教学叙事解剖的应是动物的一个系统或一个器官。
三:教学叙事的内容
教学叙事就是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评析。即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从范围上,可以大到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动,甚至是一个学生、一个题目等;从时间安排上,可以是整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情境、一个片断,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从侧重点上,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是课堂纪律、学生管理等。所以,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叙事更适合一般教师,因为它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传播交流容易。
四: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
1、立教学叙事的主题
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每个“教学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每个教学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有效教学”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学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因此,教学叙事叙述的可以是一个成功的个案,也可以是一个失败的个案。
2、教学叙事的构成要素
教学叙事需要向读者讲述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但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是要说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或原因。
3、收集材料,认真筛选
撰写者应该根据主题,从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中,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叙述特定的内容。不仅要说明思路,描述相关的过程,还要交代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受等等,这样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4、将课堂教学实践用教学叙事的方式书写出来
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
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被提交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是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因此,教学叙事一定要有真实的情景或事件,教学叙事是作者真实感受的体现。
五:撰写教学叙事的意义
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1、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于让它流失或停留于记流水帐,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2、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学叙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实践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分析,明确那些成功教法的指导思想,提炼更加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叙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学叙事适用于教师之间用来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对于教学叙事里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都可以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叙事还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了理论而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第五篇:怎样写行政文章
怎样写行政文章
----读《怎样写文章》之体会(1)
在云南丽江的一个培训班上,偶得王梦奎先生主编的《怎样写文章》的小册子,如获至宝地读了起来。其实,说小册子是很不准确的,因为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公认的文章名家,如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邓拓、胡绳、何其芳、施东向、孙犁等,而且这本书的编者本身就是一个文章大家,他是中央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著名的经济学家,专著颇丰,对写文章也很有研究。这本小册子原本是他给国务院研究室青年同志编的一本内部学习材料,后被外界所知,索要者络绎不绝,于是就公开出版发行,而且自发行以来,已经四次再版,印数多达几万册,成为从事研究工作和文秘工作,乃至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必读书籍。
一、不要急于动笔。行政文章,多数都是命题作文,是受命写作。一般来说,年轻人接受任务后,容易激动,想快速动作,完成写作,受到领导肯定甚至表扬。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写前没有充分准备,写作过程中容易卡壳,造成写作中断,延误交稿时限。大凡有写作经验的老同志,都不急于动笔,有的只是翻翻报纸,看看简报,有的干脆散散步,等到一定时候,他们就会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完成写作任务。这个时候,你千万别说老同志是偷懒,他们在动笔之前,是在准备素材,打腹稿。所以,我体会初学写文章的同志,一定不要图急赶快,匆忙动笔,在动笔之前应先干好三件事:一是熟悉情况,把与文章有关的政策、法律、资料都尽量的熟悉;二是准备素材,对与文章有关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掌握涉及到的业务工作的成绩、问题和措施;三是列好提纲,或者打好腹稿,对了解的情况、掌握的动态,如何摆布,想好文章的结构布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想不明白的事情,肯定写不明白。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写明白,别人也才会看明白,听明白。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走完了这三步棋,动笔写作就会顺畅多了。
二、练好“小品”成“大剧”。初写文章,也要像演员学习,不要从一开始就写大文章,而是要从写一个通知、编一期信息、写一则消息开始,练习自己的写作技巧,掌握行政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阅历,增长和历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像没有一个演员天生就能当主角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可以写大文章。王梦奎在《文章写作杂谈》中说到,“大题目好,还是小题目好?这很难一概而论,大题目可以做小文章,小题目也可以做大文章。文章好不好,不在题目大小,而在有无见解,和见解是否深刻。”“初学者开始从事研究和写作,最好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题目要尽量地具体些,范围小些,对问题的分析则要力求透
彻,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文章,内容能够把握,容易写得扎实。”在行政文章中,我认为最能帮助初学者练笔的是写新闻和编信息,这就像行政文章中的“小品”一样,选题小,可以写具体,写生动,写扎实。因为再小的一篇新闻稿,一条信息,都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初学者通过写这类文章,既可尽快熟悉和掌握机关行政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又可以尽快熟悉机关业务工作,通过一个又一个“小品”的历练,就可以锻炼和提高初学者撰写行政大文章的能力。
三、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写作过程的卡壳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即是经验再丰富的写手,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硬写。因为硬写只会是生编硬套,东拉西扯,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让自己满意,更不会让领导满意。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一文中,列出了他自己写作中的八条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每当这个时候,写作者可以暂停下来,一是看看其他东西,换换脑筋,想清楚了再写;二是打电话,进一步了解具体分管这些业务的单位的情况,充充电,从实际生活中理清思路;三是与其他同志一起讨论讨论,请他们帮助理思路,或许他们的只言片语,能够启发自己的灵感,让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四是在写作任务紧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卡壳的问题,先写其它问
题,等其它问题都写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集中攻克难题,或许这时你可以轻松解决卡壳问题。
四、要站得更高一些。行政文章的特点就是受命写作,集体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是代表一个单位,一个机构,一个机关的意见,或者是以单位领导名义讲出去的。所以,写行政文章就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宏观上、战略上、全局上去把握,不能把个人的想法凌驾于单位之上。虽然行政文章都是替别人做嫁妆,但要求更高,写作更难。不仅要了解下情,而且要掌握上情,还有熟悉中情,把实际与政策、下情与上情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意见。如果是给领导准备讲话稿,还要谙熟讲话人的讲话风格,已经定稿的讲话稿,有时换一个主讲人,可能就会通不过,还要作进一步修改,这是经常会遇到的尴尬事。对这类文章,我的体会有三点:一是站位一定要高。文章以谁的名义发出,或以谁的名义讲出,就一定要站在谁的高度,要有谁的思维和胸怀,给省长准备讲话稿,就必须站在省长的高度考虑问题;给厅长写讲话稿,就必须站在厅长的高度写文章,切忌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科员,处在一个处室,就不敢站高想远,自我束缚思维,捆绑写作的手脚。二是不要怕反复修改。一篇好的行政文章,是经过多个环节审核、多人参与修改的结晶。但修改过程中,也总会遇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多年经验,对讨论材料的会议,没
有开始,我就知道许多同志就会提出两条意见:一是材料总体有点长,必须压缩;二是他们分管的业务工作写得不到位,必须扩展。面对矛盾的两条意见,写作者也不知道该压缩哪部分,扩展哪部分。对这些意见,写作者不要急躁,虚心接受,慎重修改。三是要掌握讲话人的讲话风格。有些领导善于讲道理,有些领导喜欢干练一些,有些领导却更愿意旁征博引,所以给这些领导人准备讲话稿,一定要突出领导人的讲话风格。
五、文章要尽量地短一些。我党一直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写短文章,许多文章名家也都对写短文章有过精辟论述。1946年9月27日,胡乔木就给《解放日报》写信,呼吁报刊刊登的文章要“短些,再短些!”并就新闻稿件、通讯和副刊稿件、研究论文和专文分别提出了控制字数的建议。邓拓在《文章长短不拘》一文中,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章该长就长、该短就短的道理,但还是在文末写到“我们日常写文章,不但应该力求其短,更应该力求其精。”孙犁在《实事求是与短文》一文中说到,“文章短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忘记了写作上的实事求是。我们提倡写短文,首先就要提倡这四个字,返璞归真,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由此看来,大家都比较推崇短文章,这对行政文章更有特殊意义。现在有一种误区,总认为写大文章,长文章,才能显示出写作者的水平和智慧,显得文章才有厚度、有份量。其实不然,文章写长容易写短难,短文章更能够吸引读者。作为行政文章,主要是用来传达指令,指导工作的,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文章的内容准确,越简明越便于指导工作。这是因为,短文章要求在最短的篇幅中,不穿靴戴帽,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更能显示出写作者的水平。同时,短文章符合精简会议、压缩文件的精神,便于把领导同志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