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

时间:2019-05-14 17: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

第一篇: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

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无锡市相关文件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激发各类高层次人才投身宜兴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把宜兴打造成高层次人才的首选城市,现就建立并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暂行办法规定如下:

一、服务对象

“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指我市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各类人才需与聘用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且每年在宜兴工作不少于6个月):

1、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3、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引进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引进专家;

4、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5、无锡市“千人计划”引进的各类领军型人才;

6、在我市创办的企业中引进的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

位的人才;

7、经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其他对象。

二、服务内容

(一)创新创业服务

1、在我市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或落户企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530”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家企业引进千名人才”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相关人才培育工程和科技创新扶持项目,优先申请市级科研经费资助,在信贷、融资、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

3、申请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的,资助申请费、审查费等费用。

4、可优先接受我市创业导师提供的管理、营销、融资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二)学习培训服务

1、可免费参加由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科技沙龙、大型书画展等活动。

2、赴国(境)外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经相关部门确认,往返机票给予50%的资助(限1年1次)。

3、每年可到市人才办免费办理购书卡。

(三)医疗保健服务

1、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二院就医,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可优先由专家检查、治疗,需住院者可优先入住。

2、可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二院免费享受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

3、可根据身体状况向市人才办申请办理医疗专家保健咨询服务。

4、需在本市以外就医的,可由我市卫生部门协助联系优质医疗资源,协助办理转院等手续。

(四)社会保障服务

1、可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办法、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

2、可按规定享受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优先租住人才公寓。

(五)健康休养服务

1、每年可到市人才办免费办理本人、家属及子女的旅游年卡。

2、可优先分批分期参加本市组织的专家休养考察活动,经费由市人才办和所在单位各承担一半。

3、每年可到市人才办免费办理市体育中心健身卡,可免费参加市体育中心组织的专业健身项目培训。

(六)子女入学服务

1、子女入园(公办幼儿园)、入学(指小学、初中),原则上不收取择校费。

2、子女从外地转学,属小学、初中阶段的,参照上一条款执行;属高中阶段的,可安排至与原就读学校同等级的学校插班就读,视同本地正取生缴费。

3、子女在我市报考高级中学,可在原有考分基础上加10分投档。

4、子女需在我市参加高考的,可办理落户手续。

(七)落户及出入境服务

1、本人及配偶、子女如具有中国国籍,可直接落户我市。

2、本人及配偶、子女如持外国护照,可向我市公安部门申请办理2至3年的居留许可,享受多次境内外往返。

3、本人及配偶、子女可享受我市公安部门提供的出入境办证“绿色通道”服务。

(八)其他相关服务

1、可优先参加省、无锡市组织部门组织的培训、考察及赴外交流活动,市人才办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补贴。

2、可优先参与园区和市有关部门组织的高层次人才联谊、交流等社团活动,共享相关活动资源。

3、由市镇(园区、街道)两级领导挂钩服务,可直接请挂钩服务的领导帮助协调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4、国家、省、无锡市和本市对引进人才的其他待遇规定,从其规定。

三、实施办法

1、责任部门:“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由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由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2、申报程序:市人才办具体负责“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的申报、发卡、年检等工作;各用人单位负责组织申报,申请人须填写《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申领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各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才办;由市人才办审核后,报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证件增补:“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每年6月、12月集中进行增补工作,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在增补时间内申报。

4、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有效期为3年,每年12月由市人才办负责办理年检。未参加年检或年检未通过的,自动失效。有效期满,符合条件者可重新申报、换领新卡。“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对已调离本市或违法违纪的人员,由市人才办负责收回服务卡,审核后注销。

5、经费渠道:凡服务项目中需统一支付、补贴的经费,在市科技和人才相关专项资金中拨付。

四、工作要求

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是我市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举措。要建立部门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人和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对属于各自部门的服务项目和内容认真抓好落实,着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施过程中,如遇有新的情况和问题,应及时上报市人才办协调解决。市人才办将不定期回访持卡人和服务部门,对“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认真执行服务内容,提供优质服务的部门将进行表彰;对服务不到位或拒绝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由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本办法由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解释,各职能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申报表

中共宜兴市委办公室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8月25日

第二篇: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在稳定和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高层次人才包括: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的人选,“长江计划”学者,省核心专家。

3、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

4、博士后。

5、博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6、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我市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主要包括:

1、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生态产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领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拥有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并可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人才。

4、其他具有特殊技能或重大贡献的人才。

第五条 高层次人才可通过调动、兼职、挂职、聘用等形式到我市工作或短期服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侧重于到我市的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确需到党政机关工作的,应符合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第六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的,应按照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从优确定其工资、福利等待遇;到事业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与本人签订聘用合同,其职务原则上可高于同类人员;到机关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的,其职务应根据编制和结构情况,结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安排。

第七条 调入我市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单位满编的情况下可以先进后出,其专业技术职务可超单位结构比例聘任;其配偶工作需随调的,由组织、人事、劳动部门优先办理调入手续;其未成年子女入学,可择校就读。已婚且配偶不在*居住或未婚且父母不在*居住的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销其每年一次的探亲往返交通费用。

第八条 辞职或自动离职来筑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原单位同意移交档案的,可按工作调动的有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工龄;原单位不同意移交档案的,经用人单位考察、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及相关单位重新为其建立人事档案,原工龄以审核属实的工作经历为准,可连续计算,其工资待遇比照现任职务同类人员进行套改,对其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予以承认、保留。

第九条 调入的高层次人才应与用人单位签订有关书面合同或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服务期限、工作条件、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对服务期限的约定一般不少于8年。

第十条 未迁户籍关系但与我市签订了1年以上工作协议的高层次人才,由本人向市人事部门申请办理《*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在筑工作期间,可参加我市的各种评比和接受奖励,可在我市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在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与本市持有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十一条 市创新创业资助经费优先支持高层次人才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对高层次人才从事科研工作,有关部门应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成果申报、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用人单位应在实验设备、科技资料等方面提供保障。

1、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科研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承担比例,根据其项目进度分期分批资助总共不少于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到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全额负担,下同)。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的人选,“长江计划”学者,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承担比例,根据其项目进度分期分批资助;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资助总额不少于30万元,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总额不少于10万元。

3、博士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据其科研项目和课题的情况,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承担比例,根据其项目进度分期分批资助10万元的科研经费。

4、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我市急需紧缺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有科研项目和课题的,可视情况,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承担比例资助5万元的科研经费。

第十二条 对直接引进到我市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8年以上工作合同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以下标准发放生活津贴,自引进之日起发放5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月2万元。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的人选,“长江计划”学者每月5000元。

3、省核心专家每月3000元。

4、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每月2000元。

5、博士后每月1500元。

6、博士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每月1000元。

7、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我市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每月500元。

以上津贴,在党政机关或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按照以上标准发放;在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比例按照以上标准发放;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的,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

第十三条 对直接引进到我市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8年以上工作合同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下列标准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提供住房补贴100万元。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的人选,“长江计划”学者,省核心专家,提供住房补贴35万元。

3、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提供住房补贴25万元。

4、博士后提供住房补贴20万元。

5、博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提供住房补贴15万元。

6、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我市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提供住房补贴5万元。

以上住房补贴,在党政机关或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按照以上标准发放;在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同级财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和用人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比例按照以上标准发放;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的,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

第十四条 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引进到我市开展科研和项目攻关的高层次人才,在筑工作期间由用人单位视其项目完成情况按月发放生活津贴,入住人才公寓。

第十五条 市直机关或市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需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市人才工作协调办公室审核,报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批。

第十六条 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人才分期分批进行体检或疗养。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防止和纠正闲置、浪费人才的现象。

第十八条 组织、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把关,杜绝引进人才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

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

为更好地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国家高端人才核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发展高地,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若干意见》(京海发„2009‟24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以服务核心区建设为宗旨,以建设国家高端人才核心区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主导,以服务为保障,坚持高端引领、项目带动、统筹实施、以用为本的原则,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核心区聚集。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核心区范围内的“十百千工程”企业、重点企业和其它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人员在核心区创办的企业和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相关企业(以下简称核心区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层次人才是指在各自学科、技术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或具有先进的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符合核心区产业创新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其重点对象是: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专家;

(三)近五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

(四)国内外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和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性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中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惯例,具有突出经营管理业绩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六)获得国家级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七)核心区紧缺的其他高层次人才。

第四条 设立海淀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引才单位(个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由相关部门制定方案,报区政府审批。本办法资金支持政策如与核心区其它相关政策出现交叉,执行最优惠条款,不重复享受。

第五条 成立核心区人才服务办公室,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高层次人才认定、信息发布、培养开发、政策研究等工作,协调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协调有关部门为高层次人才在核心区创新创业提供相关服务。

第二章 以政策支撑聚集人才

第六条 加大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凡符合核心区人才引进条件的,由企业申请,及时报批办理人才引进手续;对企业确需破格引进的紧缺人才,可采取人才综合评价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进。

第七条 大力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积极落实《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措施,创造条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核心区创新创业。

第八条 吸引优秀留学人员来核心区创新创业。积极落实《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鼓励和吸纳优秀留学人员到核心区创业和工作,凡符合核心区人才引进和接收条件的,优先报批办理引进和接收手续。

第九条 加快优秀人才储备。支持核心区企业按政策接收非京生源应届优秀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优秀博士来核心区设站企业从事科研工作,鼓励和协调帮助出站博士后继续留在核心区企业工作。第十条 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企业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柔性方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对符合《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3‟29号)办理条件的,可为其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第十一条 探索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申报新方式。对核心区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在申报高级职称时,探索实行新的推荐评选模式。

第十二条 探索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公平参与,以业绩、能力、贡献、潜力等为主要标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机制(具体落实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以资金支持聚集人才

第十三条 支持高层次人才来核心区创业和工作。对在核心区创业和工作且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的高层次人才,核心区配套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支持以项目实施带动人才聚集。定期或不定期向海内外发布核心区实施的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产业化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信息,通过项目实施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高层次人才,经相关部门认定,给予个人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第十五条 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广泛开展与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猎头机构的合作,整体引进具备高端研发、产品试制、产业化运作能力及先进技术、管理、营销水平的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团队。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经相关部门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第十六条 支持以引进人才带动项目引进。定期或不定期向海内外发布核心区拟重点引进的高端项目目录及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入高端项目。对高层次人才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且市场前景好的高端项目来核心区创业的,经专家组评审,给予高端项目100至6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高端项目实现产业化后,按照《海淀区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办法》(海行规发„2010‟3号)相关条款予以支持。

第十七条 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新。通过申报,每年确定一批科技研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经专家组评审,在享受《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海行规发„2010‟6号)等文件相应支持的基础上,分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项目负责人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十八条 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载体建设。鼓励核心区重点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组建博士后工作站和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集成行业高层次人才资源。对新组建的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并按实际进站人数每年给予人均最高5万元资金支持;对新组建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按照《海淀区促进创业孵化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发展支持办法》(海行规发„2010‟7号)相关条款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 本章各条的资金支持不重复享受。

第四章 以奖励激励聚集人才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主导的人才奖励体系,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一)优先推荐为海淀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的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家、北京市及海淀区有关人才奖项评选。

(二)奖励在核心区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对获得国家级人才奖项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获省(部)级人才奖项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对独立承担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获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同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的,按最高奖项予以奖励。

(三)鼓励核心区企业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予以相应奖励。第二十一条 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探索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作为资本参股和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鼓励企业对优秀高层次人才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措施(具体政策另行制定)。

(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第二十二条 加大对引才贡献突出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对为核心区引荐高层次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

第五章 以优质服务聚集人才

第二十三条 完善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一)筹建1万平方米左右的“海淀高层次人才公寓”,为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周转性住房。

(二)协调区域内高水平的公立医院作为高层次人才就医定点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医疗就诊服务绿色通道,并视接诊数量给予定点医院一定补助。

(三)在同等条件下,每年优先安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区属优质学校、幼儿园入学、入园;建立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设立国际班或国际部,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

(四)根据高层次人才配偶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推荐协调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

(五)对为海淀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有计划组织健康疗养。

第二十四条 创新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内容,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一)搭建国际人才中介服务聚集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完善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对吸引入驻的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审定,可比照《海淀区促进科技中介发展支持办法》(海行规发„2010‟13号)予以支持。

(二)建立高层次人才薪酬调查报告制度。通过薪酬抽样调查,每年定期对外公布核心区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薪酬状况,引导企业制定合理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

(三)开辟高层次人才社会保险办理绿色通道。设立核心区企业高层次人才社会保险业务专门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二十五条 打造高层次人才培训平台。逐步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有计划选派优秀高层次人才到上述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技术交流;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核心区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学术讲座及研修班,提升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十六条 营造聚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采取新颖适宜的多种宣传方式,深入广泛宣传核心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宣传核心区和谐宜居的人才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宣传核心区高层次人才取得的业绩成果,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用才和聚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六章 以责任制度保障实施

第二十七条

明确工作责任。实施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折子工程,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各自职责。主责单位负责任务的方案制定、流程设计、组织实施、成果汇总等工作,协办单位主要承担与各自职能相关的工作以及主责单位提出的协办事项。

第二十八条

落实工作目标。由核心区人才服务办公室牵头,每年初制定核心区高层次人才工作目标,并提出任务分解意见,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交责任单位落实。

第二十九条

强化督查考核。将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工作目标和任务列入相关单位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并列为区委、区政府督查考核内容,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实施。

第四篇: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已经省委第195次常委会议、省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来江苏工作、创业的非本省户籍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依据本办法领取《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

第三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领取《居住证》的审核认定以及省直和中央驻宁单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发放工作。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取《居住证》的初核和发放工作。

第四条 《居住证》应当载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照片、居住地、工作单位、国籍(地区)、身份证件名称及其号码、有效期限、签发日期和随行家属等内容。《居住证》由省公安部门统一制作。

第五条《居住证》的有效期限依据海外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的申请和实际需要确定,最长为5年。有效期满可续办。

第六条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取《居住证》,应当在国外(境外)取得博士学位,每年在本省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外(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实验室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二)在世界500强企业或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担任中级以上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经营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经认定具有特殊专长并为本省急需紧缺的其他创新创业人才,可不受学历和在本省工作时间的限制。

获得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计划”资助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按程序直接领取《居住证》。

第七条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取《居住证》,应当由其所在单位向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并交验下列材料:

(一)《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申请表》;

(二)本人及其随行家属近期2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4张;

(三)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或业绩证明材料;

(四)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交验护照、签证或居留许可,长期在国外定居的交验护照、国外定居证明,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未在国外定居的交验护照、国内身份证件,港澳居民交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交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五)婚姻状况证明;

(六)居住地住所证明;

(七)有效健康状况证明。

领取人与所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应当提交合同文本;领取人创办企业的,应当提交工商营业执照。

第八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符合领取条件的,通知所在单位领取《居住证》;不符合领取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九条《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续办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0日内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如遇持证人在国外(境外)等特殊情况的可在回国(来华)后的30日内提出申请,发证机关及时办理续办手续。逾期未申请续办的,《居住证》自然失效。

第十条 持证人可享受下列政策待遇和便利服务:

(一)属于外国国籍或取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的,可免办其他就业许可;

(二)可受聘担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外国国籍人员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除外),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担任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涉及国家安全的须另行批准)。由事业单位聘用且具有中国国籍的,编制部门应当提供编制保障,可不受进人计划的限制;

(三)可将《居住证》作为投资身份证明,依法申办工商营业执照。持证人为外国国籍、长期在国外定居或为港澳台地区居民的,投资兴办企业,可持《居住证》直接申办工商营业执照,无需再对其有效身份证明进行公证、认证。其所办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四)创办企业汇入外汇和取得的人民币利润以及在本省取得的合法人民币收入,可按规定到指定外汇银行办理购付汇手续;

(五)可依托所在单位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省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各类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

专项引导资金和产业化项目;

(六)可申请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各类政府奖励申报和评选,可参加本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或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和注册登记;

(七)南京海关对持证人依法提供通关便利。在国内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其通过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进出境工作用科研、教学物品,可依据有关规定免税验放,还可申请从境外运进自用机动车1辆(限小轿车、越野车、9座及以下的小客车),南京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征税验放;

(八)对在本省工商注册且税务登记企业聘用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持证人,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其上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情况及所做贡献,按规定予以奖励,奖励总额原则上累计不超过30万元,用于其在本省购买汽车、自住住房、办公用房以及以现金出资在本省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专业领域培训等;

(九)可按规定办理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申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地区或台湾地区通行证和签注。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可申请本人及其外国籍配偶、未满18周岁子女长期有效居留许可或多次“F”(访问)签证,并按规定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十)愿意购买住房的,可参照当地居民购房政策,按规定购买自住房。未购买自住房的,所在单位应为其提供便于生活、工作的住房,或给予相应的租房补贴;

(十一)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工作所在地的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年限以实际缴纳的年限为准。参保缴费、转移接续、待遇享受等办法,与当地参保人员相同。所在单位可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所需资金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解决。可按规定在本省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离开时按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转移或提取手续;

(十二)到本人参保统筹地区的医疗机构就诊,可凭《居住证》优先享受门诊、检查、治疗、住院等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按所在单位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予以解决;

(十三)处于学前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的子女不论国籍,均可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到当地公办学校(园)就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其协调办理入学(园)手续。拥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同等条件下,高校可优先录取。其外国籍子女报考省内高等院校的,按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有关规定优先录取;

(十四)可凭《居住证》在本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购置小型机动车入户,办理住宿登记,并享受本省居民同等待遇。

持证人可为随行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申领《居住证》(副证),并享受相应待遇。第十一条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等情况发生变化的,本人或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持变更材料到发证机关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居住证》遗失的,本人或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向发证机关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

第十二条因解除聘用(劳动)合同或结束在本省工作的,其《居住证》由所在单位及时收回,交发证机关注销。

对使用虚假材料取得《居住证》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其《居住证》,予以注销,并作相关记录。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负责解释。省有关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中央又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转变,充分说明我们党认识到人才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问题。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人才问题就是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问题。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人才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应该说,当前各高等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和大量引进。但是,地方高校由于财力、自身吸引力等方面明显不如部属重点院校,已经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紧缺,基本上没有国家级的领军人物,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教师和带头人数量很少;高层次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比较严重;人才资源的学科分布不够合理,传统学科、基础性学科相对较强,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较弱;高层次人才的利用率不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完备;创新性团队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地方高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地方高校的各级领导必须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地方高校在构筑人才高地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学校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可以成立高层次人才工程办公室,根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方高校还可以把高层次人才工作纳入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切实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地方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专门的经费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最优秀的教师那里学习,让尽可能多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把握前沿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提供成长的舞台和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对于学校来说,也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这样他们才有充分施展才华和大展宏图的机会。在一些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中,也要敢于让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担任项目负责人,促进他们迅速成长。学校还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在学术道德、思想方法、团结协作、群众路线等方面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帮助。

第三、要集中优势资金,重点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地跟进高层次人才的抢夺大战,结果不仅起不到改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作用,反而因为学校本身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及人员梯队条件,所引进的人才多数没有用武之地,造成经费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学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会因待遇、条件、政策倾斜度等原因而觉得不平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破坏了同事间的团结,导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因此,各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片面追求“多而全”,而应坚持“少而精”,在积极筹措经费的同时,集中有限的资金,引进一些真正急需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他们为核心来带动周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以此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训和约束,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体制创新,推动高层次人才优秀团队建设。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相互融合,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

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往往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一批优秀的团队进行集体作战和合作攻关。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原因不可能引进很多高层次人才,在优秀团队的建设上受到制约,必须通过体制上的创新,才可能在优秀团队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地方高校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并以他们为核心,汇聚一批活跃的学术人才队伍,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重大的科技攻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国内外一些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研究方向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给他们在学校设立工作站,再以他们为核心,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让他们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辅导,来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学校对优秀团队要采取确定方向、稳定支持、自由选题、重点突破的措施,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给予相对独立的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

第五、要完善激励机制,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层次人才的特点集中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稀缺性,高校间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争夺促使他们的流动性加剧,如何稳定这样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所有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高层次人才稳定不了,队伍建设根本无从谈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地方高校来说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来管理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解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心情愉悦;要推进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的教师聘任制度,将高层次人才聘任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岗位,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要对他们委以重任,可以让他们担任部门或项目的负责人,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学校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第六、要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

项工作有序开展。地方高校要结合本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方高校既要有培养、引进、激励高层次人才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有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和约束方面的规章制度。另外,由于人才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系统性,各地方高校必须把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管理干部充实到人才管理工作中。平时注重加强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政策理论辅导、思想观念更新,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能够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总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最核心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建设也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高校必须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入手,下大力气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下载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 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南宁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人才,以......

    高层次人才慰问信

    慰 问 信您好!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值此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XX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并通过您,向您的家人致以良好的祝愿! 近年来,XX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延边文化事业大发展金正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根据我州复合型、高素质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紧......

    一卡通管理 制度

    一卡通管理办法 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确保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方便运行,明确干部职工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结合****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一卡通的功能 一卡通系统具......

    “一卡通制度”[五篇范文]

    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制度 一、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办公室是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和管理的主体。财政所所长兼任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财政......

    高层次人才聘用协议书

    附件2: 编号: 聊城大学 高层次人才聘用协议书 (样本) 二〇一一年三月 聘任方:聊城大学 (简称甲方) 受聘方: (简称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大国(境)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规范和完善......

    宝安区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附件6:宝安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生活补贴申请书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名称:申请单位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单位地址:填报时间:年月日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 1 —填......

    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