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定资产在新税制下的账务处理探讨
固定资产在新税制下的账务处理探讨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本文详细分析了固定资产在新税制下的账务处理问题。
关键词:增值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以及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税法变化,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也应随之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谈谈新税制下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购进固定资产的核算
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包括从各种渠道增加的固定资产,用于应税项目生产经营的,可以凭法定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包括承担的运输费用进项税额。但是,一般纳税人购进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以及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及其运输费用,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在会计核算上,企业应将不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
【例1】甲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1月10日购入1台生产用设备,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税款分别为500000元、85000元;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取得运输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该设备已动抵企业,款项已转账付讫。
进项税额=85000+2000×7%=85140(元)
设备购进成本=500000+(2000-2000×7%)=501860(元)
企业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设备验收单和银行付款单等编制会计分录:
倦固定资产
5018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140
贷:银行存款
587000
【例2】甲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1月8日购入1辆小轿车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支付价款200000元、增值税款34000元,已取得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缴纳车辆购置税20000元,已取得完税凭证;支付其他费用5000元,已取得相关票据。
企业根据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完税凭证、相关票据、固定资产验收单和银行付款单等编制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259000
贷:银行存款
259000
二、购进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核算
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例3】甲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本月购进用于厂房扩建的建筑材料一批,取得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34000元。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取得运输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该批建筑材料已运抵企业,款项已转账支付。
企业根据普通发票、材料入库单和银行付款单等编制会计分录:
借:工程物资
236000
贷:银行存款
2360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应排除在外:一是纳税人作出的被确定为应征收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二是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的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这两种行为中用于非应税劳务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如果符合税法规定,就可以在计算增值税时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
根据增值税制度规定,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以及发生非正常损失,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和税率
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例4】甲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本月将一套生产经营用的器具交付本企业福利部门使用。该套器具是企业于2009年1月购入的,原值(不含增值税)50000元;进项税额8500元已在购进月份申报抵扣。企业确定的该套器具折旧年限为5年,现已使用1年,累计折旧10000元。
进项税额转出额=(50000-10000)×17%=6800(元)
倦固定资产――器具(福利部门)
6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800
四、销售固定资产应纳增值税核算
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即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这里以一般纳税人为例介绍销售固定资产应纳增值税的核算。税收政策
(1)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但是,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下同)。
(2)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如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定行业,以及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3)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会计核算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上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例5】甲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因转产出售1台生产设备,取得价款234000元。该台生产设备是企业于2009年1月份购入的,购入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主明的价款190000元、增值税税额32300元,未发生其他税费。企业已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原值190000元。企业确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现已使用1年,已提折旧19000元。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转入清
171000
累计折旧
19000
贷:固定资产
190000
(2)反映取得的价款和应计算的税额
销项税额=234000÷(1+17%)×17%=34000(元)
借:银行存款
23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3)反映固定资产设备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
29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9000
第二篇: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2)发生的安装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3)安装完毕结转在建工程和油气开发支出,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安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2)自营工程领用本单位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产成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自营工程发生的其它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
(4)固定资产购建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4、出包工程
(1)预付工程价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资产负债表日,按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
借:在建工程 贷: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
(3)工程完工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应补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4)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
按期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确定的入账价值)
贷: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利得
银行存款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8、盘盈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盈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属于前期差错造成的,按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处理,通过“以前损益调整” 科目核算。
9、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见“应收 账款”科目
10、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1)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油气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2)以产成品、库存商品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
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其他相关税金)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原材料(3)以固定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等(应交的相关税费)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借:固定资产(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
贷:固定资产清理(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
按转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按转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4)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5)以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投资收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支付补价的企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比照上述分录处理。
11、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1)以固定资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换出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2)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3)以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换出长期股权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换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涉及补价的,同时进行相应处理。
12、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设备在规定的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一次计入研究开发费用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一次计入费用时
借:研发支出
贷:累计折旧
13、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见“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4、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累计折耗(计提的折耗)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原价)
银行存款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应交的相关税费)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固定资产,见“应付账款”科目
16、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折旧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清理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2、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应交的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4、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6、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理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
1、盘盈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贷:固定资产(原价)
3、转销固定资产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4、转销固定资产盘亏
借: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三篇:固定资产转让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转让账务处理
一、开具增值税发票
根据财税[2009]9号文件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已使用过的符合原免税条件的固定资产,从2009年1月1日起不能继续免征增值税。如果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后购买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已抵扣进项税额,均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具体实务操作步骤:
1、开具普通发票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应当到主管税务机关领用增值税普通发票,按4%的征收率进行开具普通发票(假设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含税金额为100000元)。
2、进行纳税申报
(1)由于抄报税时,把数据进行了采集,不含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会自动显示出来。
申报表主表5栏(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自动显示不含税销售额为96153.85元(100000/1.04=96153.85元); 申报表主表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自动显示应纳税额为3846.15元(100000/1.04*0.04=3846.15元);(2)减半征收额需要纳税人自已填写。
纳税人需要在申报表主表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上填列减半征收额为1923.08元(3846.15*50%=1923.08元); 因此,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实际应缴纳税额为1923.07元(3846.15-1923.08=1923.07元)。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1 11:21
二、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转帖)
不同身份的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增值税适用政策不同,其会计处理也存在区别。其中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及一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与销售其他货物的处理一样,即小规模纳税人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核算。这里需要关注的是一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征收时,如何进行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例:甲公司系一般纳税人,200X年出售于2009年1月份购买的某设备,该设备用于生产一种免征增值税的产品,购买时未抵扣进项税额。设备原值20万元,已计提折旧5万元,售价12万元,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甲公司对该业务的会计处理:
1、出售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000
累计折旧 5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收到出售设备价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
3、根据财税[2009]9号文第二条第一款,该公司应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120,000÷(1+4%)×4%÷2=4,616 ÷2=2,308。
按4%应交增值税的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4,61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616;
减半未征的增值税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2,308
贷:补贴收入 2,308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
借:营业外支出 34,616
贷:固定资产清理 34,616
笔者分析:对于应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计算,首先应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再按4%征收率减半计算出应交增值税额。因此甲公司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额是正确的。但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根据财税[2009]9号文,适用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已使用固定资产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企业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应将其直接计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而不能计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因为如果将按简易办法计算出的应纳增值税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则在计算本期应纳税额或期末留抵税额的时候,这部分应交增值税就必然会参与抵扣进项税额。实际上,无论是旧税法下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还是根据国税函[2008]1075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的从今年2月1日开始启用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这部分应交增值税都是单独填入“按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与其他业务的“应纳税额”或“期末留抵税额”分别计算的。假设该企业当月进项税额11万元,销项税额10万元(包括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应交税额),无上期留抵税额等其他事项,则期末留抵税额应为110,000-(100,000-2,308)=12,308元,而非110,000-100,000=1,0000元,同时当期应纳税额为2,308元。当然根据国税发[2004]112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同时“期初未缴税额”栏数据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未缴税额”减去抵减欠税额后的余额数。从国税函[2008]1075号文调整后的申报表看,这一规定仍是适用的。因此2,308元的应纳税款如果未交则可以抵减期末留抵税额12,308元,即结转到下期的“期初留抵税额”为12,308-2,308=10,000元。
2、对于减半未征的增值税,甲公司将其计入“补贴收入”也是不合适的。首先,即使减半未征的增值税可以作为政府补助,但“补助收入”科目也只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而无论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新会计准则,对于政府补助都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更重要的是,对这种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作为政府补助处理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只有对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才能于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科目。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作为政府补助的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而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由于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因此,不论企业执行会计制度还是新准则,将直接减征的增值税作为政府补助处理都是不正确的。综上,甲公司此笔业务正确的会计处理应为:
1、出售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000
累计折旧 5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收到出售设备价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
3、按4%征收率减半计算出应交增值税2,308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2,308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308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
借:营业外支出 32,308
贷:固定资产清理32,308
当然,甲公司的处理对其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并无影响的。公司的处理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是23,08-34,616=-32,308元。而根据财税[2008]151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所以即使甲公司错误地将减半未征的增值税2,308元计入“补贴收入”,也应同时将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篇: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
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
科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本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
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
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
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租赁期届满,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从“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时,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已计
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分别做了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对于《通知》中所规定的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会计及税务处理,目前实务界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1)固定资产清理时
4年累计计提折旧=(860 000÷10)×4=344 000(元),2009年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582 000÷(1+4%)] ×4%×50%=11 192.31(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516 000
累计折旧344 000
贷:固定资产860 000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582 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1 192.31
贷:固定资产清理559 615.3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 615.38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
方法
(二):直接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销售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
(1)固定资产清理时,会计处理同上。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582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70 807.6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54807.69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由上可知,上述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区别在于:方法
(一)是把减免的一半增值税作为补贴收入,另一半增值税作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纳的增值税,方法
(二)则直接体现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的已减半的增值税。虽然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计入营业外收入总额一致,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都遇到了如下困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5号)相关规定,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开具4%普通销售发票,在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时,只能填写在第10栏4%征收率表中。但是该栏目数据属于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货物的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明细,在主表《增值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销售额反映在第5栏,该销售额所对应的增值税却反映在该表第21栏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而企业财务账上是把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应纳销项税进行合计后,扣减进项税和进项税转出,得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当企业当期期末应交增值税出现留抵税额时,如果采取方法
(一)进行会计处理,虽然该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真实过程,但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会出现增值税主表上的期末留抵税同企业财务账上的留抵额存在差额的情况,该差额为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同时,《增值税申报表》上还反映当期企业应交纳增值税,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就是按简易办法销售额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而企业财务账上应交增值税只出现留抵税额,致使企业财务账数据同《增值税申报表》纳税数据不一致。
方法
(二)的会计处理虽然简单、直观地体现了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但是无法完整体现清理旧的固定资产所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也会出现困难:目前新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增值税税率只有17%、13%、7%、4%和3%五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
一)》上并无2%税率一栏,如果按照方法
(二)直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中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增值税,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填报时的困扰。
二、对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时应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因为任何财务会计分录都应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方法
(一)完整体现了企业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也满足目前《增值税申报表》中税率填写要求。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账上所反映的当期留抵税、应缴纳的增值税与《增值税申报表》的主表期末留抵税额、应缴纳的增值税数据保持一致,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人员应把当期销售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征收的增值税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 384.6
2这样,当期企业财务账上当期留抵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数据就同主表《增值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数据保持了一致,解决了企业在增值税申报上所遇到的困难。
第五篇:2014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过程
http:///
2014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过程
为了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和处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取得的账务处理过程
1、外购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如果存在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如果存在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支付安装费:
http:///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设备安装完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过程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帐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http:///
(2)发生清理费用时,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交纳营业税时,企业销售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按其销售额计算交纳营业税,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4)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时,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时,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http:///
(6)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生产经营期间)
(7)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
http:///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
http:///
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http:///cjks/cjkjsw/201407/172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