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考专业强化 高考文化成绩提升培训
学校简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6月,原名四川省社会研究院,由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2001年7月19日,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育培训中心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教育培训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对外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专门机构(处级),是省社科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实体。”
艺考教学部简介:自2010年以来,本校一直从事高考艺考生文化培训,面向成都乃至周边二级城市招生,一流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信赖。其中,徐逸林、胡星同学被南开大学录取。毛一屹、董青青等数十名同学成功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叶知秋、钱瑾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招生优势:
唯一以公办形式开办艺考文化培训的学校。唯一办在学术单位内的培训机构(社科院院内)。唯一不是租房办学的培训机构。
师资好----优秀的专职老师团队:石国军(数学),窦升贞(英语),许荣琴(语文),其他各科老师全部是专业的名师(详情以简介为主)。
管理好-----封闭式管理,专职管理教师陪同学生吃住和学习,学生安全,家长放心。
环境好-----社科院内部,环境优美、清净,学习和健身两不误。教室——社科院办公楼;住宿——社科院内四人间招待所,每月每人四百元;食堂——社科院食堂;休闲体育——社科院内专门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
出口好-----单招,点招,五年制大专,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是艺考生,可以以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注意“间接”!)送往理想大学(川大、川音等)。
收费低----;1.美术生:3人以上团报每人学费优惠800元(一对一:150-220元/小时;3-5人班:45800元/生;15人班:23800元/每生)。免费试听的学生,报销15元打的费。2.音乐生: 16800元/生
专业教师团队简介:
窦升贞:
女,高级资深英语老师,省级骨干教师。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学十余年教学经验,连续从事两届高考艺考生教学,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受学生喜爱,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具有丰富的中、高考英语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能独立完成中级翻译、中高考辅导教材编写及教学工作。曾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撰写并发表了数篇有关提高课堂效益及词汇记忆的教学论文。
教学理念先进,善于研讨和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等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思维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方面颇有研究。善于应试策略教学以及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能准确把握考试方向和考点。连续从事九届高考毕业班教学,具有独特的应试突破提升技巧,曾在短短三个月内均提升艺考学生应试40至50分,尤其是2012年高考押中题目达80分(满分150分)。所教学生考入北大、人大、复旦、国防科大、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石国军:
男,高级资深数学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学会成员。国家重点中学十余年教学经验,多届高三毕业班成功经验。专业从事高考冲刺集训多年,尤其擅长把控高三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精准预测高考题型和考点,善于应用“观、动、记、思、练”五字学习法帮助学生构建全套数学知识网络,善抓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教学本质,注重技巧和方法,拒绝题海战术。寓教于乐,语言幽默风趣,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紧扣考点,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将上课变成一种吸收营养、陶冶情操的享受。其独创的高考宝典,全面分类、系统归纳了近年来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解题通用要点,能快速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让高分变得简单、容易。所教学生考入北大、人大、复旦、国防科大、俄勒冈大学、悉尼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2008年开始致力于艺考文化冲刺集训,几年来,所带学生在短时间内,数学平均涨幅在50分以上,本科上线率均在85%以上,三十多人考入中传、中戏、上戏、浙传等国内一流艺术院校,并在2009年成功将陈彬尧同学送入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将棠湖中学的邓怡然同学送入莫斯科大学,2012年蒋锐同学成功考入墨尔本大学。
许荣琴:
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机智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揭秘考点易如反掌、应对高考驾轻就熟,预测考题准确到位;尤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循善诱勉励后进学生。从教36年,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奖,作文辅导奖。退休前连续六年担任高三语文教研教学工作,高考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及学校简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6月,原名四川省社会研究院,由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2001年7月19日,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育培训中心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教育培训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对外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专门机构(处级),是省社科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实体。”
艺考教学部简介:自2010年以来,本校一直从事高考艺考生文化培训,面向成都乃至周边二级城市招生,一流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信赖。其中,徐逸林、胡星同学被南开大学录取。毛一屹、董青青等数十名同学成功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叶知秋、钱瑾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招生优势:
唯一以公办形式开办艺考文化培训的学校。唯一办在学术单位内的培训机构(社科院院内)。唯一不是租房办学的培训机构。
师资好----优秀的专职老师团队:石国军(数学),窦升贞(英语),许荣琴(语文),其他各科老师全部是专业的名师(详情以简介为主)。
管理好-----封闭式管理,专职管理教师陪同学生吃住和学习,学生安全,家长放心。
环境好-----社科院内部,环境优美、清净,学习和健身两不误。教室——社科院办公楼;住宿——社科院内四人间招待所,每月每人四百元;食堂——社科院食堂;休闲体育——社科院内专门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
出口好-----单招,点招,五年制大专,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是艺考生,可以以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注意“间接”!)送往理想大学(川大、川音等)。
收费低----;1.美术生:3人以上团报每人学费优惠800元(一对一:150-220元/小时;3-5人班:45800元/生;15人班:23800元/每生)。免费试听的学生,报销15元打的费。2.音乐生: 16800元/生
专业教师团队简介:
窦升贞:
女,高级资深英语老师,省级骨干教师。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学十余年教学经验,连续从事两届高考艺考生教学,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受学生喜爱,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具有丰富的中、高考英语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能独立完成中级翻译、中高考辅导教材编写及教学工作。曾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撰写并发表了数篇有关提高课堂效益及词汇记忆的教学论文。
教学理念先进,善于研讨和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等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思维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方面颇有研究。善于应试策略教学以及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能准确把握考试方向和考点。连续从事九届高考毕业班教学,具有独特的应试突破提升技巧,曾在短短三个月内均提升艺考学生应试40至50分,尤其是2012年高考押中题目达80分(满分150分)。所教学生考入北大、人大、复旦、国防科大、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石国军:
男,高级资深数学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学会成员。国家重点中学十余年教学经验,多届高三毕业班成功经验。专业从事高考冲刺集训多年,尤其擅长把控高三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精准预测高考题型和考点,善于应用“观、动、记、思、练”五字学习法帮助学生构建全套数学知识网络,善抓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教学本质,注重技巧和方法,拒绝题海战术。寓教于乐,语言幽默风趣,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紧扣考点,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将上课变成一种吸收营养、陶冶情操的享受。其独创的高考宝典,全面分类、系统归纳了近年来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解题通用要点,能快速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让高分变得简单、容易。所教学生考入北大、人大、复旦、国防科大、俄勒冈大学、悉尼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2008年开始致力于艺考文化冲刺集训,几年来,所带学生在短时间内,数学平均涨幅在50分以上,本科上线率均在85%以上,三十多人考入中传、中戏、上戏、浙传等国内一流艺术院校,并在2009年成功将陈彬尧同学送入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将棠湖中学的邓怡然同学送入莫斯科大学,2012年蒋锐同学成功考入墨尔本大学。
许荣琴:
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机智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揭秘考点易如反掌、应对高考驾轻就熟,预测考题准确到位;尤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循善诱勉励后进学生。从教36年,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奖,作文辅导奖。退休前连续六年担任高三语文教研教学工作,高考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及清华、北大等全国一流大学)。退休后在成都从事高三艺体生文化培训语文教学工作,潜心研究出一套符合艺考生实际情况的语文提分方案,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提分20-50分,2012年成功将两个艺考班(共34人)30余名学生送人理想大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李老师
男,高级资深政治老师.省级骨干教师。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学十余年教学经验,一轮新教材教学经验,连续从事两届高考艺考生教学,8班主任工作经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高考高级研究员,曾在金太阳教育担任高考政治及文综研究员,负责编写各省市高中政治配套练习册、学报及各省市高考复习教材、模拟卷及真题卷。揭秘考点易如反掌、应对高考驾轻就熟,预测考题准确到位;2012高考政治考题在其所出高考5套真题模拟的出现率为100%。尤善短时间提分30分。数以万计的学生因此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第二篇:艺考摄影 高考摄影 摄影培训 摄影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
摄影(多媒体影像创作)
摄影(图片摄影)初试 笔试:(1)摄影知识(2)摄影作品分析
复试 现场拍摄(以命题方式现场拍摄,考生自带相机,传统相机负片拍摄,数码相机JPG格式存储,拍摄不超过15张)
三试 口试:文艺理论常识,摄影理论知识,电脑图形处理常识等(考生可自带本人摄影、美术作品)文6理15
山东师范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室内实拍(自备6百万象素以上数码相机)文12理8 山东轻工业学院 摄影基础知识(基础原理、作品分析)、摄影技能。文30理20 报名时间2月26号,考试时间2月27号
济南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室内实拍(自备6百万象素以上数码相机)文20理10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摄影图片赏析(50%)
摄影笔试(50%)25(山东)
河北传媒学院(一本)面试(回答考官问题)、笔试(摄影理论基础、创作内容)文10理5
浙江传媒学院 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摄影专业(电视摄像)/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
复试:影视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
摄影专业(照明艺术)
初试:形象考察;自我介绍;回答主试教师提问
复试:影视作品分析;综合素质测试
90人
吉林动画学院 文艺常识30分,摄影基础知识30分,图片评析40分。文17理8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摄像与录音剪辑技术)
1、文艺常识测试;
2、影视作品分析;
3、命题编故事;
4、口试,回答问题。
2、20人
上海师范大学 摄影基础知识(100分)摄影技巧测试(100分)
(命题拍摄、静物拍摄)
重庆大学 1面试:回答提问(综合素质考察,考生可自带本人美术、摄影作品))
2命题创作(根据命题的故事内容自拟题目,创作画出4-10幅画面,叙述故事情节。绘画形式不限,提供画纸一张,自备画具)
3影片分析(笔试)(15人)
中国传媒大学 1电视摄影方向文理20(电视节目分析)
2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 图片摄影方向文理30(影片分析、绘画:素描、分镜头)初试 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
复试 面试:a、回答考官提问; b、摄影作品分析;
笔试:电视节目分析(重点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5米以上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面试: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图片作品分析。笔试:影视作品分析
文理:80+70+40
天津师范大学 摄影类 摄影 笔试,一试 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内容为:
1.文学艺术常识(30%,以中学教材涉及内容为主)
2.摄影基础知识(30%)
3.摄影作品分析(40%)
4.如参加我校美术.设计类考试可另行加分。美术.设计类考试满分为200分,加分成绩按总成绩*10%折算,最多为20分。文理40人
南京师范大学
1、摄影基础知识;
2、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赏析;
3、平面广告设计(图片与文字编排,规定图片与文字,8开画纸;平面广告设计需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绘画工具)
云南艺术学院 1色彩——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命题绘画创作强调透视与色彩表现力(以总分120分计入总分)
2图片分析——笔试(以满分80分计入总分)
3面试——(以满分100分计入总分)
(1)自我介绍(自选,时间不超过3分钟)
(2)身体与艺术素质测试(包括文艺、影视常识等)
(3)艺术作品展示(美术、图片摄影)
山东艺术学院 素描、图片分析、面试文理60人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1、美术基础知识,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常识(100 分);
2、图片分析(100分)。
南京艺术学院 专业成绩合格,文化分达考生所属省普通类本二文科或理科省控线75%,按文化分择优录取
文理30
长沙禾仓艺术培训学校是湖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注于高考摄影培训机构,我们专注于摄影专业的考前培训,因为专业,所以被广大学生以及家长信赖,本摄影培训通过公共课集训小班阶梯课程+考前一对一小班授课,确保专业过线,一次成功。同时每班配置严格的班主任管理,全程提供不同学生的学习规划与疑难问题答疑,保障学员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氛围。本摄影培训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位学员,采用特色教学,认真分析历年考题,并且学校有内部的《摄影考试备考资料》及《各大院校历年摄影考试真题》,内容紧扣考题,其中摄影模拟题命中率达到85%以上。我们的讲师都是来自各大知名院校的的专业辅导老师。(相关信息可以来学校查询)
第三篇: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
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
(一)2015艺考编导专业高考即兴评述参考:“汉服毕业典礼”是有必要这样秀吗
事件回放: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关注。6月20日,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举行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因有教育部门官员应邀出席,所以格外引人注意,也激起了热议。
正方
传统中式学位服合情合理
当下社会广为熟悉的学位服包括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199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下发《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的通知》,称这种学位服“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将之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同时要求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可是,引发质疑和诟病的是,这种学位服中国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基本上照抄自欧美学位服。探索中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和毕业典礼,江苏师大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和称赞。
反方
汉服“演出”是一种跟风
现代大学的根基在哪里?陈寅恪在借为王国维撰写碑文之际,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一个现代大学得以自立繁荣,学术得以创新,文化得以传承,人性得以涵养的根本。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主导者不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知去跟风,只知去考虑在技巧层面去吸引媒体的聚焦,恐怕不是学校之福,更非教育之本分。
所以,从教育部门官员到大学的领导教授,别把精力花在如何经营汉服“演出”和仪式的恢宏精美上,而应该多踏踏实实地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的义理深深植入这所学校的魂魄。我们不能不说,目前的大学问题多多,弊病丛生。钱学森之问,其实是每个大学都要应对和解决的,而不是靠几次古装的“演出”就能回应的。
中立
穿不穿汉服,也应有边界
设想如果今天中国所有的大学毕业典礼都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形式,确实会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了一点“中国特色”,至少会让人们对传统增加一份印象,对国学增添一份了解。不过,从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看,我认为弘扬传统并不体现在某些形式(如礼仪)上,而在于两件事:
一、现在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国学课,究竟有多少非国学专业的人才获得了良好的国学训练;
二、现在从事国学的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激活了国学的智慧,让年轻人从中受益?如果从事国学的人不在这些实事上做功夫,只注重一些形式,事实上并不利于国学在千百万普通人心灵深处扎下根,不利于国学的真正复兴。
笔者认为,江苏师大毕业典礼采取穿汉服、行汉礼、奏汉乐的做法,勇气可嘉,精神可贵。这种做法如果仅限于个别学校无可厚非,但如果全面推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笔者看不出有什么必要。
2015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从清华博士当电工看教育的双重价值
谢邦鹏清华博士毕业当电工(《中国青年报》11月24日),有人赞扬其作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有人为其深感不值,比较典型的观念是,读了博士,再去做电工,浪费了时间、金钱,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去做电工,还有人嘲讽说,博士只起到一个进电力公司的敲门砖作用,甘于在电力公司当普通电工,这一公司的福利有多好,云云。
博士毕业做电工——如果一直做电工的话,有的支持者指出,他现在做电工,今后不一定做电工为其开脱——单从经济账算确实有些算不过来,假如读到本科毕业就去做电工,将省下至少5年读书时间,这5年每年收入10万元,不需要支付学费、生活费,一进一出,就是至少15万元的差别,5年就是75万,何苦去读博士呢?
这笔账,其实早就有人算过,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没什么意义,不如早一点工作,节省加上挣的钱,在其他同学大学毕业时,自己已是小有积累,可以开办公司了。如果继续这样的算法,既然上大学没有意义,读高中也没有意义,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挣钱,到同学大学毕业时,自己已工作七八年了。
这只看到教育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价值”。教育的功利价值在于,通过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获得更高的报酬。在国外,还专门调查教育回报率。考虑教育的功利价值无可厚非,但教育还有比功利价值更高的非功利价值,即完善自我,充实人生。这在60岁老人还参加高考、考研中体现得最充分,读书不再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是作为一种生活追求。
在我国,当前,读书的功利价值还远超过非功利价值,因此大家习惯用功利价值来分析教育的发展和受教育的选择,但这很不全面,甚至会把教育引入功利的死胡同——当功利价值无法实现时,教育就变得毫无价值。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该非功利价值为体,功利价值为用。
具体而言,就是每个受教育者在选择教育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个性、兴趣、人生追求,再结合功利的价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和职业。读博士之后从事电工,如果本人乐在其中,则表明其把读博士作为自己的兴趣、追求,另外,他对教育回报的理解,也非传统的意识,做电工对他来说,并非学非所用。
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应该从只关注功利价值到重视功利价值和非功利价值。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求学者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喜欢动手、摆弄机械、工具,超过与公式、理论打交道的,让他们学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活,就是满足受教育者的非功利价值追求。
但他们的非功利价值追求,被现实的功利价值所扭曲,甚至被扼杀,一方面,技能活被视为低人一等,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晋升、发展空间狭窄,难大富大贵。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父母要求重视升学考试科目学习,哪怕学生对技职类课程十分感兴趣。
这种扭曲的功利价值观需要回归,除了唤醒大家重视教育的非功利价值外,还必须消除劳动的等级观念,不能让各行业、劳动岗位,有太大的“功利价值”差异。在国外,行业、岗位间的薪酬、社会福利待遇相差并不大,因此,受教育者、劳动者,会更注重个体的兴趣、个性,即实现自身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追求,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生,去做出租车司机,或者开卡车,不会被人认为这有多离谱。也不会引发是否是教育浪费、人才浪费的争议。而在我们这里,则是争议不休。
2015艺考广播电视编导高考即兴评述范例参考:奶爸崛起,冲破性别固化
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爸爸去哪儿》节目取景新西兰,几乎引起当地舆论的轰动,鉴于中国已经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国,这样的旅游营销确乎是一件“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事。
然而,这个在美国媒体看来“推动向家庭伦理的回归”的节目,在新西兰却“见惯不怪”。新西兰是历史上第一个给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95%的新西兰父亲愿意分担家务、照看孩子,连橄榄球比赛现场都能见到许多抱着孩子的男人。
不过,这样的国家还是太少。今夏的两部婚恋电视剧,日剧《昼颜》直击丈夫待妻子如冰箱摆设一般的冷漠现实,美剧《满足》则聚焦中年夫妻经营婚姻的不易。在“父权社会”特征依然凸显的当下,父亲沦为儿童成长中“醒目的缺席者”,自然是许多国家的共性话题。
今天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早已不必再把婚姻当做穿衣吃饭的抵押物,但能否进一步摆脱家庭的牵扯,却依然是个时代之问。有人计算了下,爸爸一年付出的家庭劳动价值只有妈妈的1/3。虽然也有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那样养孩子做家务和写作两不误的女强人,但对大多数的母亲而言,一肩挑两担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毕竟,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对妻子说出“你是总指挥,我是总干事”的话。
但事情也在起变化。过去10年间,澳洲全职爸爸数量翻了一番;英国在2010年就已经约有1/6的家庭,经济来源于母亲一方;美国承担孩子主要照看者角色的“奶爸”数量,已经达到200万人。数据或许还不够形象,生活中的小细节更能说明问题。韩国的男士洗手间中出现了婴儿尿布更换台,美国的沃尔玛超市考虑增设便于奶爸结算的“男士通道”,芭比娃娃也推出让父亲与子女一起玩的建屋积木系列„„奶爸这一群体的崛起,已然汇聚成冲破社会性别固化的一江春水。
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汉娜·罗辛新著《男性的终结》的书名所述,正在走向终结。虽然尚无法断定女性会是全球“性别战争”的获胜者,但女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崭露头角,也越来越在家庭分工上有了更多话语权。“照顾好孩子才是好男人!”无数妻子敢于喊出现代社会的文明与伦理吁求。
回头审视“爸爸去哪儿”的问题,父亲必须“亲临”儿童教育第一线吗?教育学和社会学上的道理不必再赘述,想想网络上疯传的达芬奇、莫扎特、安徒生等名流和他们父亲的故事,就能够醒悟“养不教,父之过”的道理。男人带孩子真的难为情、没时间吗?看看贝克汉姆、威尔·史密斯等明星大腕,连出席社交活动都不忘带上孩子,显然不完全是为了耍帅。与妻子共同分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妻子的尊重。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一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有机构曾专门研究过女性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的现象,得出结论是:善于理财、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创造的价值,抵得过职业女性的薪金。假如家务劳动真有那么大价值的话,男性家庭成员,是不是也不应游离于创造家庭价值之外?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另类任性”张扬正向价值
27岁的小查是江阴环卫系统一名既普通又特殊的工人。说普通,因为他是处理泔水的一线环卫工人;说特殊,因为他大学毕业没去自己家的公司上班,而是每天开着宝马车来从事环卫工作。他认为自己还年轻,脏点累点没什么,就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喜欢的工作,想锻炼一下自己,在任何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干出成绩。
传统观念里,生于富贵之家的大学生有殷实的家底作支撑,在择业方向上往往有更多选择,但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很难将开宝马与收泔水、“富二代”与干脏活、大学生与环卫工联系起来。正因为这样,小查的“另类”举动,被许多人解读为“有钱就是任性”。然而,这种追求自我磨砺和自我实现的“任性”,正是小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恰是很多“富二代”需要汲取的品质。
许多时候,不是社会变化太快,而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难道大学生就不能从事环卫工作?许多环卫工作内容,比如推广垃圾分类,泔水发酵制肥等,恰恰需要知识型人才。难道“富二代”就不能干脏活?很多时候,越是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越需要在吃苦耐劳中增进社会阅历和品格毅力。所以,对“开宝马运泔水”这样的案例,我们完全没必要另眼相看,而应当用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去接受这些“另类的任性”,去鼓励每一个有志青年,到基层的大舞台上锻炼成长。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 问不倒的校长,校长本应是读书人
看到《嗜书成瘾藏千册,校长本色是书生》的新闻,第一感觉是杨明章校长“很厉害”,用学生的话说,杨校长是个“问不倒的人”。学生所问,既可以是《时间简史》,也可以是科比的24号球衣,甚至是“鹏菲婚变”。
学生遇到这样的校长,一生之福;家长遇到这样的校长,方可心安;教师遇到这样的校长,实在不易;教育遇到这样的校长,真乃幸事。这一切皆源于杨明章校长自身的修养,修为人之德,修从教之道,修做校长之本,而这些“修”的全部要义在于他的爱读书。
教育是人学,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校长首先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校长应有校长的味道和样子。校长的读书不仅是为了示范引领,更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读书,让自己变得丰富,有气质,有内涵,变得儒雅,有学养,或者说更像一个校长。
面对当下教育的短视与功利,更多的人期盼着教育的改变。怎样才能改变呢?捷径就在于读书。教育的改变应从读书开始。因为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够弄清楚教育究竟应该从哪儿出发,要到哪里去,从而把控教育的准则和规律。只有通过读书,我们的内心才能宁静下来,校园才能够温馨起来,师生的教育生活才能幸福起来。
在今天这个人人讲“唯物”、个个逐“名利”、全民求“实际”的大背景下,不读书的校长很难从各种纷争中留得一方净土,自然会沾上不少的世俗气,到头来虽然接了“地气”,却少了底气,更有一些校长或许有了不该有的戾气。犹太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邮差的使命在于把邮件送达,校长的使命却不仅仅是把学生送至毕业,学生更需要的是校长的一路陪伴,良好品质的一生相伴。若干年后,从学校走出的孩子,除了空叹一段逝去的光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学校的遗憾,更是校长的悲哀。
笔者这些年参与并见证着阆中市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学校的变化、教育的发展。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校长成长的快慢、学校变化的大小、教育发展的水平,甚至师生的精气神儿和幸福指数,都取决于校长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用不用心引领师生读书。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或许有些绝对,但有一个带头读书的校长,会有一个书香浓郁、幸福味浓厚的校园,这倒是千真万确。
“永远的校长”不在于口号的响亮,而在于校长之于学生、之于教师的改变和影响。相对而言,读书是最大的改变、最大的影响。这种改变和影响对他们来说是终身的。因此,做校长当学杨明章,做永远的读书人。
2015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被铁锤砸痛的岂止是教师?
学生的铁锤敲醒我们的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让学生的心结有倾诉的地方、倾诉的对象。
近日,一则“上海女教师被男生铁锤敲头”的新闻在网络广为流传。说的是上海某中学一名17岁男生用一把长约10厘米的榔头,袭击他的英语教师。造成老师头部8处伤口,颅底骨折,送医时还有脑震荡且出现短暂失忆的症状。有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涉事男生认为这名英语老师一直批评侮辱他。目前,该男生已被刑拘。看罢新闻,很多人都摇头,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就像一句俗语所说的,豆腐掉到柴灰里——吹不得拍不得!
这虽是一起个案,却暴露出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些问题。我国是有着文化传承的大国,有很好的尊师重教传统,从古至今流传着数不胜数的尊师故事,可眼下的新闻却让人很无语。
学生的铁锤砸下,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纱布裹满头部的受伤老师形象,让人无比揪心。揪心之余更应该反思,尽管学生也有行为过错,需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但我们更应该从中反思,以减少类似事件。笔者认为,首先要反思的是老师。长期以来,有些老师还受着“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以师者、长辈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除了上课,平时很少抽出时间,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先调查分析原因,然后做耐心细致的开导,而是简单粗暴地一顿训斥了事。这样下去,师生之间心存芥蒂,偶起冲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份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老师最重要的品质,依次是民主、公正、责任心、幽默、倾听、多才多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是身体正在发育、知识正在增长、性格正在形成的活生生的人,是每位教师必须牢记的。同时,老师们还应明白,教育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要有爱心、耐心。教育如果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过程中,对于那些行为习惯不好、暂时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老师除了“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引导、唤醒、激励,使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有尊严地生活。
铁锤砸痛的不只是老师自己,也砸痛了学校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校常常把升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唯一目标。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做题、考试。有的学校不是在校门口、教室里赫然挂出诸如“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雷人的标语横幅吗?这样去引导学生,学校不出问题才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人顾及,他们的心结很少有人去关心、去解。于是,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层出不穷,孩子的情感愈发荒漠化,这不仅扼杀了学生自由发展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一种具有暴力和专制倾向的暗示植入学生的灵魂,构成对民主社会发展的威胁。
学生的铁锤敲醒我们的学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多与学生家庭沟通,让学生的心结有倾诉的地方、倾诉的对象。只有这样,教师受伤害的事件才不会重演,那把充满戾气的铁锤才有可能在校园里永远消失。
2015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行政垄断诉讼敲响依法治教警钟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同时,教育部门更应当以身作则,将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决策行为之中。
近日,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诉广东省教育厅涉嫌行政垄断一案引起业界重视。案件的起源是广东省教育厅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工程造价基本技能赛项”比赛中,指定使用软件程序。该公司认为此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故起诉广东省教育厅。该案目前正在审理中。(《法制日报》12月4日)
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背景下,不管广东省教育厅是否违规,其被诉的事件本身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敲响了警钟。依法治教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教育部门的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不能仅仅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停留在纸面和口头,而应当落实到具体行为和工作细节之中。对于法律框架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就案件本身来说,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其在赛事规程方面的行政权力,以部门红头文件的形式限定赛事使用的软件,这种行为本身或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32条的规定。据笔者了解,广东省教育厅的此种做法在全国职业教育大赛各省级选拔赛中并非首例。当然,行政部门涉诉并非坏事,只要各级各类教育主体予以重视,恰恰可以起到以司法实践推动落实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作用。
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落脚点在于依法履行职责。教育部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就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即是否有法律规定或法律授权。为了明确教育主体的权、责、利,为教育系统各主体确立行为边界,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快建立面向教育系统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教育部门在教育系统改革和现代化治理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好工作,明晰政府和学校的职责权限。教育部门不仅要把该放的权放开、该管的事管住,还要把权放到位、把事管到位。
避免权力滥用或权力失范是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应然要求,教育部门应当建立起长效化、动态化的行政监督机制。“让权力走在阳光下”是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重点环节,也是避免权力滥用或权力失范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教育权力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保障利益相关者、专业人士和专业团体、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才能切实推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依法、依章、依规办事。
而且,教育行政部门要意识到,教育决策不能仅仅关注结果的合法性,还要注重方向和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政务信息公开不应当只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更需要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的公开化、透明化。教育部门做出的行政决策或行政行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还要充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障教育决策的方向、程序和结果合法、合规、合理。而决策结果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依赖于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主体、专业团体和人士的有效参与。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充分听取专家和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决策事项的受众范围等的不同,建立不同层级和差异化的教育决策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等机制。如果广东省教育厅在决策过程中,及时进行专家论证,对相关文件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专业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会免于被诉。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主体,还依法享有指导、监督学校依法办学的职责和权力。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同时,教育部门更应当以身作则,将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行政管理、服务和决策行为之中,不仅要追求实体正义,更要注重实现程序正义,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可谓任重道远。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即兴评述范例参考:超级中学高中‘监狱式’管理话题 :更该拆除的是心中的“高压电网”
近日,市民老陈经过太平北路时,发现南京外国语学校分部的围墙上,装了类似高压电网的东西,上面还挂着高压警示牌。“学生不小心碰到电网出了事,那怎么得了?”对此,老陈有些担心。还有人调侃:“南外作为重点中学,汇集了各路学霸,围墙加电网,堪称‘监狱式’管理。”(《现代快报》12月5日)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学生的生命产生关联,发挥着潜在的育人功能。而类似高压电网的设计,尽管是学校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并不真的“带电”,却带给师生负面的、消极的情感体验,透露出浓重的圈养味道,背后则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走偏。
学校就该有学校的样子。理想的校园一定是营造了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氛围温馨的“场”,身在“场”中的每个人都受到无声的熏陶与感染,产生如家般的温暖。现实中,一些学校精心打造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任由学生在围墙上涂鸦,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校园里快乐成长。国外一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围墙。教育因此散发出一种美,做到了环境育人。
而追求一种美的健康的教育,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拆掉围墙上的高压电网,更要除去心中的“高压电网”,换种方式对待师生,换种角度看待教育。2015艺考即兴评述参考:关于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社会话题:奶爸崛起,冲破性别固化
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爸爸去哪儿》节目取景新西兰,几乎引起当地舆论的轰动,鉴于中国已经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国,这样的旅游营销确乎是一件“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事。
然而,这个在美国媒体看来“推动向家庭伦理的回归”的节目,在新西兰却“见惯不怪”。新西兰是历史上第一个给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95%的新西兰父亲愿意分担家务、照看孩子,连橄榄球比赛现场都能见到许多抱着孩子的男人。
不过,这样的国家还是太少。今夏的两部婚恋电视剧,日剧《昼颜》直击丈夫待妻子如冰箱摆设一般的冷漠现实,美剧《满足》则聚焦中年夫妻经营婚姻的不易。在“父权社会”特征依然凸显的当下,父亲沦为儿童成长中“醒目的缺席者”,自然是许多国家的共性话题。
今天的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早已不必再把婚姻当做穿衣吃饭的抵押物,但能否进一步摆脱家庭的牵扯,却依然是个时代之问。有人计算了下,爸爸一年付出的家庭劳动价值只有妈妈的1/3。虽然也有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那样养孩子做家务和写作两不误的女强人,但对大多数的母亲而言,一肩挑两担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毕竟,不是每个丈夫都能对妻子说出“你是总指挥,我是总干事”的话。
但事情也在起变化。过去10年间,澳洲全职爸爸数量翻了一番;英国在2010年就已经约有1/6的家庭,经济来源于母亲一方;美国承担孩子主要照看者角色的“奶爸”数量,已经达到200万人。数据或许还不够形象,生活中的小细节更能说明问题。韩国的男士洗手间中出现了婴儿尿布更换台,美国的沃尔玛超市考虑增设便于奶爸结算的“男士通道”,芭比娃娃也推出让父亲与子女一起玩的建屋积木系列„„奶爸这一群体的崛起,已然汇聚成冲破社会性别固化的一江春水。
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汉娜·罗辛新著《男性的终结》的书名所述,正在走向终结。虽然尚无法断定女性会是全球“性别战争”的获胜者,但女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崭露头角,也越来越在家庭分工上有了更多话语权。“照顾好孩子才是好男人!”无数妻子敢于喊出现代社会的文明与伦理吁求。
回头审视“爸爸去哪儿”的问题,父亲必须“亲临”儿童教育第一线吗?教育学和社会学上的道理不必再赘述,想想网络上疯传的达芬奇、莫扎特、安徒生等名流和他们父亲的故事,就能够醒悟“养不教,父之过”的道理。男人带孩子真的难为情、没时间吗?看看贝克汉姆、威尔·史密斯等明星大腕,连出席社交活动都不忘带上孩子,显然不完全是为了耍帅。与妻子共同分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妻子的尊重。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不应只是年轻母亲们应做的事,也应成为每一个年轻父亲的必修课。
有机构曾专门研究过女性辞去工作回归家庭的现象,得出结论是:善于理财、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创造的价值,抵得过职业女性的薪金。假如家务劳动真有那么大价值的话,男性家庭成员,是不是也不应游离于创造家庭价值之外?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关于大学教育话题:象牙塔精神不能丢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最重要。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教授所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继续创新的人才。”作为培育人才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频繁,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变革的时代需要改革,身处其中,大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其改革不可避免。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改革是主旋律,只不过具体的侧重点不同,总的来说是一种技术性改革,即对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学教育模式、学术研究结构等进行改革。中国的大学也面临着改革,并且改革之路已然徐徐铺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明确要求。这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日引发的“985”“211”争议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中国大学改革之问。
无论大学如何改革,正确处理好“象牙塔”与“服务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是根本性问题。所谓“象牙塔”,原指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自隐于理想中的美满之地,后来意指大学是那种暂时摆脱世俗社会的束缚和利益纠葛、保护师生无拘无束地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人们用“象牙塔”来形容大学,这本身就寄予了良好的希望。“象牙塔”标志着大学校园与世俗社会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与社会之间是截然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学是一种社会性显著的组织,不可能不与社会发生交集。也就是说,“象牙塔”不意味着“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表示大学在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时,能保持独立自由,不被各种价值所同化,不受制于社会上的各种利益群体。可以说,象牙塔精神是大学之魂。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的使命有二:一曰学生之训练,一曰学术之研究。”但现今的大学使命显然不止于此,还包括服务社会,即所谓的“服务器”,或者称之为“助推器”“发动机”,指的是大学由于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比如世界各国和地区重要的科学技术园区,大都依托大学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和北京的“中关村”等。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曾以美国为例指出,20世纪美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前,作为社会“服务器”,大学容易过度迎合市场之需,实用主义行为准则大行其道,变得只见“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导致被市场“俘虏”,在商业化中迷失方向。大学的“服务器”功能面临畸形化的危险,象牙塔精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今的乱象是,为了晋升、毕业等现实利益和物质利益,在一小部分大学教师和学生们中间,诸如抄袭、剽窃等灰色学术和改写、“炒剩饭”等学术垃圾时有存在,“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气息。他们虽身在“象牙塔”,但心早已奔向了“名利场”。
一言以蔽之,现今的一些大学师生低着头走路,往往过于“脚踏实地”,较少仰望星空。实际上,大学成为社会“服务器”并不意味着要彻底走出象牙塔,在经世致用的同时,应始终胸怀象牙塔精神。因此,现今的大学在进行技术性改革的同时,不妨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点现实主义。
2015年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阅读:乐见“最美味论文”被围观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众多网友围观,迅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这篇获得专家全票通过的论文,只因为研究主题和吃有关,引来了部分公众的质疑和批判。有网友认为一篇研究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关系的论文居然能写出8万字,着实有点“小题大做”,这样的研究太无聊,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类似“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这样充满揶揄意味的言论也不在少数。
显然,这篇论文被公众和媒体误解了。在公众的认知中,硕士、博士的论文应是一种高深的、理论化的研究,是阳春白雪、不食人间烟火的,怎么会和“茴香”“卤鸡肉”扯上关系?而媒体冠以“史上最美味论文”的名号进行报道,八角茴香和卤鸡肉这两样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烹饪。实际上,该论文研究的是专业领域内的风味可控问题,通过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等因素,从而达到风味的调控。笔者倒以为,“最美味论文”作者用严谨的方法研究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菜品,踏踏实实做应用型研究,值得肯定和赞许。
“最美味论文”在公众的意料之外,但并非有什么“不对味”。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研究生论文一般都会偏重于基础和理论层面,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研究生类别从学术型转向学术、应用型并举,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也开始多元化,涉及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诸多领域,大众熟悉的生产、生活问题自然进入了选题视野。这其实并不意味着研究生水平降低,而恰恰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表现。
尽管“最美味论文”被误读,但笔者倒是乐见诸如此类的论文被公众围观。因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学校自己的内部保障外,更需要来自社会的监督。媒体以大众乐意接受的形式报道类似“最美味论文”的新闻,看似像是“八卦”,却无意中为高校与社会大众架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也为高校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与教育常识搭建了良好平台。借助媒体创造的机会,高校可以顺势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进而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的风尚。当然,高校也应敞开胸怀接纳社会大众的质疑与批评,积极而科学地回应社会大众的议论,充分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功能。
2015艺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八角茴香和鸡肉”并非“无聊的研究”
中国少有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做得非常专业而知名的连锁快餐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餐口味的不可控因素有关。中餐的同一道菜,不同的菜馆做出来的口味不同,同一个菜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甚至同一个厨师心情不同时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
跟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企业比,中式餐馆缺乏标准化生产程序。中式烹饪方式造就了中式餐饮口味的千差万别,这在丰富人们饮食口味的同时,也限制了中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孙灵霞的论文正好面对的是这个问题。通过对八角茴香这些作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数据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风味实现可控,使产品质量达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之路。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往前走,还可以对诸多中餐食品进行相应的研究,使其达到可控、一致和稳定。其结果,必然会促进中餐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的可控化,进而促进中餐连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这并不是一篇无聊的论文,对这一领域的涉足也不是一种无聊的研究,恰恰相反,这样的研究和论文应该越多越好。对此类研究的冷嘲热讽,说到底还是一种无法接受标准化、量化、科学化的思维方式在作怪,是对科学研究的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阻碍中餐等很多领域发展的问题所在。
2015年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参考阅读:博士奇葩论文“八角茴香论文”背后是科学精神进步
八角茴香(简称八角)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经陕师大官方微博发布后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4版)
该博士论文虽然选择的方向很小,但也是很有深度,它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卤煮的历史入手,研究其与烹饪的区别,分析各地卤肉制品的不同,研究肉制品的传统工艺制作和工业化生产,既符合其博士的研究方向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也符合食品的产业化发展。一个明晰的例子就是肯德基等连锁店,为什么中国的食品缺乏这种产业化生产之路呢?就在于制作停留在手工艺的阶段,没有将其量化,实际上,当工艺拆解开,食材量化后,中国的食品才能走得更远。
“最美味论文”实际上就是一种题材创新,网络曾经转载调侃过很多假大空的论文课题。而为了贴近民生,找一些钻牛角尖的论文研究未尝不可。其实,我们对题材的研究高大上的喜好,导致了长时间以来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浮躁。而科研经费也倾向于一些高大上的选题,似乎小选题小角度的论文不值得研究一样,实际上,以严肃的治学态度来说,从来不曾有小或者低级的课题。前几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等的一项研究结论,发生在人染色体5-HT1A基因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几率。研究称,单身除了家庭、环境、现实原因外,可能还跟基因有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组织DeCal在其官网上宣布,风靡中国的桌游“三国杀”正式“杀进”该校2012年秋季选修课程表,而想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提交论文。
正如那句网络语,无聊也是生产力。做学问更是不应该以功利的角度来衡量,它更需要的是一种潜心研究。学问无小事,避免高大上、假大空的学问造假,多一些“最美味论文”的小角度研究,也许正是提高我国学术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的出路。
编导艺考2015编导高考即兴评述阅读:关于微课堂话题:期待微课堂引发鲇鱼效应
点名、发言、交作业,课堂上,只要扫扫微信里的二维码,浙江树人大学教师孙艳艳再也不用担心出勤率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一个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号的英美文学“微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浙江树人大学的英语学习爱好者当中迅速走红。(中国新闻网12月1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快”“微”等词汇开始流行于网络社会。诸如微博、微信等已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思维也蔓延到了教育领域,微课程、微课堂、微教学、微视频等新事物的出现就是证明。
“微”是小的意思,这里也有快的意思。而“小”与“快”正符合青年人生活节奏,因而微信平台才能够在青年人之间流行。学校以青年人为主体,自然也很容易接受这种人际交往方式。正因如此,“微课堂”“微教学”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改进教学管理、作业批改、教学反馈等课堂环节,“微课堂”“微教学”能够大大节省师生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这一角度上讲,“微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既然无法拒绝“微”思想的渗透,就必须探讨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微”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微课堂”“微课程”的广泛应用前景已有目共睹。而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微课堂”与传统课堂联结。借鉴传统课堂中成熟的教学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在“微课堂”中实现情境的模拟和还原,以期发挥“微课堂”最大的作用。此外,也应明确,“微课堂”虽然很流行,却仍无法替代传统课堂,至多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明确这一点,就应意识到“微课堂”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但通过对传统课堂的不断反思,并将这些反思应用到“微课堂”的设计中去,“微课堂”必将更加精细化、合理化。
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微课堂”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总之,“微课堂”的出现,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鲇鱼效应”,无疑会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
2015广播电视编导艺考编导高考即兴评述范例阅读:衡水中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2月3日的《郑州晚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调查报道《衡水中学:“高考梦工厂”里的孩子们》,披露并质疑该校的管理、“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不满。
这是一篇可能挨耳刮子的报道。11月3日,教育界著名学者杨东平发表了一篇博文《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杨东平表达了他的一贯态度,即主张教育公平,反对扼杀学生个性、“分数唯一”的办学理念,否定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超级中学”的办学模式。11月5日,衡水中学官网发表了署名为学生家长胡子宏的文章,标题是《杨东平要是衡中校长,就该给他几个耳刮子》。
杨东平撰文质问胡子宏及衡水中学:“为何如此暴戾?”胡子宏回应:《我为什么要给杨东平几个耳刮子 》,4记耳刮子,每一个耳刮子都陈述了理由。郑州晚报的记者当然也在吃耳刮子之列。
胡文的核心价值观是:“你们的理论,只是忧国忧民,站高看远,但对我们的孩子的生存提供不了一点实打实的帮助,那我们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们耳刮子。衡中再不好,它让我们的孩子考了个好些的大学„„你要是当校长,你设想得再辉煌,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我看够呛,我看就该打你耳刮子。”
典型的“有奶便是娘”。你不能给我奶,就没有资格评说我的奶娘。那么,衡水中学是一杯什么奶?奶源是怎么来的?这类地方政府动用行政能力刻意打造的超级中学,被允许违规在全省范围内“掐尖”,把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录取进来,集中当地最好的教育资源,用杀鸡取卵的管理方式,打造出一个“高考梦工厂”。当超级中学在炫耀自己辉煌的高考成绩的时候,那些被掐了尖、招不到好生源的校长们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吞,各种奖励、晋升的机会就少得可怜。超级中学炫耀升学率,其实是在炫耀权力垄断下的特殊地位。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本已不够公平,一个地方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被集中到超级中学后,加剧了这种不公平,在其他学校就读的农村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杨东平否定超级中学,当然要得罪不公平的受益者。
胡文力挺了衡水中学前校长李金池。但是,《郑州晚报》报道说,李金池离开衡中后坦承,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李校长是不是也该挨耳刮子呢?一名女生对《郑州晚报》记者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衡水中学学生因不堪巨大成绩压力而出事,这是屡有报道的。按照胡文的观点,严格管理能磨练意志,出事的学生、说该校是炼狱的学生,都是意志薄弱者,被竞争所淘汰是正常的。
打个比方,衡水中学其实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的一个比较优秀的“助纣为虐”者。但是,胡文的逻辑是,既然有这个“纣”的存在,“助纣为虐”就是合理的,反对“助纣为虐”就该吃耳刮子。这也是很多人为不合理的事物辩护时采取的逻辑。
“助纣为虐”者为什么被一些人如此力挺呢?难道有人喜欢受虐?一些受虐者只有依靠这个“助纣为虐”者,自己的孩子才能考上大学。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四个人被歹徒绑架为人质,但后来歹徒没杀他们,甚至还表现出一点仁慈。他们觉得是歹徒让他们活下来,对歹徒充满了感激,并拒绝政府的营救,事后也拒绝出庭作证——暴虐超过临界点,被受虐者接受为正常、合理的经历。被绑架的经历,让他忘记了未被绑架时所享受的自由与幸福,把免遭杀害当作是最大的幸福,失去了追求更合理的生活所必须的想像力和认识、思考能力。
衡水中学高考的成功,已经让家长和学生陷入到了这样的困境之中。
2015编导艺考即兴评述参考案例阅读:学校再缺钱也不能把家长当“唐僧肉”去“强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省高州市一些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学校花大力气改善教学设施。但由于资金有限,学校便号召家长们捐款,还设定了最低捐款额度。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强捐”。(12月1日中国广播网)
为迎接上级检查而改善教学设施,这种形式主义之举虽有些令人生厌。但不可否认,教学设施的改善,最终受益的依然是学生。在学校资金紧张、教学设施又不得不改善的前提下,学校向学生家长发出捐款倡议并无不妥。然而,当学校为这份捐款倡议加上最低捐款额度后,捐款办学一事俨然变了味。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免除中小学生的大部分费用,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但孩子上学交钱少了,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随意向家长们收取一些费用,以弥补自身资金的不足。在家长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倡议其为改善教学设施做出一点贡献,自然是一件值得称赞之事。但无论家长作何选择,捐与不捐,都是家长的自由。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在该校读书就必须捐款给学校,而学校更不该设置所谓的最低捐款额度。
学校之所以能够要求家长“强捐”,实则是以学生作为筹码。家长自然都希望孩子学习、成长的好些,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孩子。但家长主动捐款和被动捐款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后者则可理解为学校的以权谋利。诸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刚一入学,学校就要求家长为班级买这买那。一般情况下,这种集资建设班集体的行为大都是家长群体自愿的。购买图书、布置教室等等的费用都由班主任抑或家委会直接通知家长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家校联系,也为孩子发展营造出了更好的环境。然而,一些教师自己缺少什么东西,也在班上告诉孩子们,其目的便是希望孩子的话能够传到家长耳里,从而满足自己的私心。像教师过生日、最近生病等等这些情况,有时虽然是教师在不经意间透露给学生的,但这类话一旦传到家长耳朵里,很可能会被理解为另外一种意思。
家长关心教师、关心教育自然值得鼓励,学校更应善待家长这份对教育的热忱关注。逼迫家长“强捐”,说起来好像是为了孩子,但势必会给家长心理上造成压力。即使一两次家长愿意如此,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对于学校类似的倡议家长或许就没兴趣了。如此一来,便会使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减少,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若是真心为学生发展着想,也不会接着应急上级检查之机要求家长“强捐”。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所做之事、教师为学生所做之事,家长不会不知道。真正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才会更大。
2015艺考即兴评述范文阅读:艺体老师“被改行”是教育价值观错位
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音体美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开学后教师调整,学校要安排我去教生物课了。”今年新学期开始,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王蕊(化名)告诉记者。郓城县教育局师训科科长王洪聚说,今年招聘了15名专职音乐老师,“但仍然不够用”。据了解,农村学生少,虽然任课老师少,但还存在超编现象,这也使得一些音体美老师被调整岗位,改教别的课程,甚至身兼多职。(11月29日《齐鲁晚报》)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一笔一画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稚气未脱的童声传递出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的情感;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音体美教育徒有其表,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音体美教育的本义,不断被切割、被掏空。
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对音体美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许多农村地区的音体美教师也开始增多。然而,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学校对音体美教育价值的观念更新,而是源于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习惯于“钻空子”的机会主义者,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让音体美老师“改行”教更重要的科目,似乎成为一些学校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音体美教师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符号,错得让人痛心。一项调查显示,在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喜欢上音体美课程,却因为教育缺失和迷失,导致正当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究其原因,音体美用品的匮乏、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音体美教育投入的捉襟见肘以及全社会对这种现状某种程度上的忽略甚至漠视,让音体美教育处于供求严重失衡的境地。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资源应该如何被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专职音体美老师改教其他课程,说到底是工具理性的产物。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音体美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音体美教育的形同虚设,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贫困”。与“填饱肚子”的营养餐相比,“启迪心灵”的音体美教育的缺失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在眉睫”,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音体美教育的匮乏,导致德育、美育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有些农村学校让音体美教师调换岗位,有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无奈和艰辛。由此观之,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要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关怀的重振。一是要依靠制度“补血”,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争取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的支持,获得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三是要扩大公众参与,倡导微公益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唯有众人划桨,才能举起沉重的船桨,推动音体美教育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
知名媒体人徐百柯认为,更多的琴声、歌声,更多的绘画、操练,意味着更为丰富的心灵和更为饱满的精神世界,也意味着对贫困全面而实质的超越。就此而言,推进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让音体美教育跟上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激发社会活力,给予农家子弟更多向上流动的光亮和希望,给予孩子们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第四篇:2014高考艺考新政策
2014艺考改革:文化课分数线将提高
最近,艺术院校的招生老师们,都在等待教育部的《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可能会影响部分学校今后的招生政策。
早在2013年5月,招生老师们就已收到《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透露了两点:2014年艺术门类文化课控制分数线将提高——美术科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70%;音乐专业学生不能低于同批次
普通文理科考生文化成绩的65%。此外,部分高校的校考资格将被取消,统一采用省统考成绩。
这几天,2013年艺术类院校招生工作已基本落下帷幕,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浙江省几所热门的艺术类招生院校,看看今年的招生录取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而明年的艺考又会有什么新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
2014年校考变化可能更大
采访对象: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
关于录取:
今年,中国美院的报考仍值高峰。全国共有8.5万余人次报考,其中,杭州考点为3.4万人次。可招生总计划数依旧稳定,今年为1700名。平均录取比例达55:1。
美院校考按造型艺术类,设计艺术类,图像与媒体艺术类,建筑学类,美术与设计理论类,中国画和书法学,进行大类招生。
建筑与设计,仍是美院最热的专业。今年,建筑类招生计划45人,报名人数5400余人,录取比例高达120:1。设计大类招生计划420人,报考人数有3万多,录取比例至少71:1。中国画、书法学类报考比例最小,约20:1。这个数字,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近年,中国美院文化课的分数不断上涨。拿去年来说,录取考生的文化课平均成绩达471分,超出浙江省划定分数线100余分。甚至有考生,文化课高达620余分。
今年起,文化课拿高分的考生,录取会有优势。比如,文化课排名位于报考专业前5%的学生,若专业合格,就被直接录取。
同时,从今年起,专业课突出的学生,也享受优惠。比如,专业排名位于该专业前20%的学生,高考文化课分数线只要达到中国美院划定的艺术类本科最低分数线,就能被直接录取。
还比如,专业排名为每15名计划一名,一门单科可降低10分,总分可加10分。也就是说,计划招15名学生的专业,专业课排第一的学生,若一门单科(语文或英语)未达合格线,则该单科合格线可为他降10分。进入排名后,他的文化课总分还可再加10分。
关于校考:
今年,中国美院在全国新增沈阳考点。至此,全国共有7个考点,分别为杭州、北京、沈阳、武汉、广州、成都和上海。
此外,今年起,所有考点(除上海)都将在同一时间开考。上海考点,针对报考上海设计学院的考生,考试时间单独安排。
今年,中国美院新增录音艺术专业,共招20人。校考时,有50人报名。
“我们希望培养跨界的学生,他们既懂音乐,又善图像造型,还能叙述表达。”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表示。
学生被录取后,直接进入传媒动画学院学习,学制4年。头2年,进行专业基础学习,包括美术及音乐基础。大三,则细分方向。根据学生志愿及成绩排名,分别进入影视音乐制作工作室、音频工程与录音工作室以及声音艺术表现工作室进行专业学习。
该专业面向音乐类招生,分初试与复试,初试成绩计入总分。初试为2个半小时的笔头考试,考察考生的音乐视听及音乐理论。
复试分2个环节,音乐技法与面试。音乐技法环节,考生就擅长的一门乐器进行演奏,时长10分钟。“考生并不一定得非常精通这门乐器,关键看个人乐感。”中国美院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说。面试环节,持续15分钟,内容不单是音乐,“还会涉及美术方面,是综合性的考察。”
今年,中国美院校考重大改革:作画对象,不再是传统的瓶罐,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总之,校考重在回归本源——打好基本功。“我们要有综合素养的学生,不要应试的学生。”王赞说。
目前,中国美院正在申请3个新专业,工艺美术、新媒体和美术史论。明年,中国美院的校考还要改变,可能会变得更大。不过,一条应万变的法则是:回归本源,夯实基本功。浙江传媒学院:
今年文化线比去年至少上涨20分
采访对象:浙江传媒学院招办主任刘平
关于录取:
今年,约有65800人次(去年近6万)报名校考,每位考生可报考4个专业。可是,今年艺术类招生总人数仅为1800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专业,仍是最火爆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招45人,但有6000余人报名,录取比例超133:1。播音与主持有1.2万余人报名,而招生人数为105人,录取比例超124:1。
近年,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平均分数线不断涨高。部分专业文化课平均分数线,更是接近各地的二本线。今年,比去年录取文化线至少上涨20余分。“如果明年的招生新政策出台,艺术类文化分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70%,这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没问题。”浙江传媒学院招生办主任刘平表示。
关于校考:
校考分初试与复试。初试均采用面试形式,主要考察考生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才艺。复试采用面试与笔试相结合形式,面试需现场录音录像。
今年,有个新要求:播音主持类考生初、复试均不能化妆。
今年,最热门的编导与播音专业的校考形式,仍延续往年风格。比如,编导的初试面试题分编故事与情境想象两类:今年,以《暖春》为题,编个故事,另一个是“描述一幅你心目中合乎‘青山依旧在,夕阳无限好’意境的画面”。
还比如,播音主持初试面试题分朗诵与背诵两类:朗读一段考官给的新闻,大概一两百字;朗读自备材料(时限2分钟);给出一首诗的前两句,说出诗人名字及朝代,并背诵全诗。不过,有些艺术类招生专业并不需要参加校考,只要参加省艺术统考即可,如美术专业、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表演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是,这只针对浙江考生而言。
对于外省的学生来说,报考所有艺术类招生专业,都必须过两关:通过当地省艺术统考,参加浙江传媒学院校考。
至于明年考试形式是否发生变化?刘平说,“这具体要看浙江省政策,其他省份,则根据当地统一要求。另外,校考和统考专业是否有变化,还得等教育部新的政策出来再做调整。”
浙江理工大学:
美术类专业平均考录比高达30:1
采访对象:浙江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夏青
关于录取:
今年浙江理工大学在全国共设立了21个美术类考点、3个时装表演类考点,较往年增加3个美术类考点,考试区域分布更趋合理。今年报考浙江理工大学的美术类考生人数持续增加,总计超过1.9万名非浙江考生参加了浙江理工大学美术类专业校考,同时有超过600名考生参加了浙江理工大学时装表演类专业校考,创历年报名人
数新高。
今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类的招生计划分全国和浙江的,全国共招643人,基本上浙江一半,省外一半。艺考美术类专业平均考录比达到了30:1,时装表演专业考录比也达到了18:1。专业英语有单科合格线:服装设计与工程(中美合作项目)专业:100分;美术类专业(中美合作项目):70分;美术类专业(非中美合作项目):60分。
考生须达到各省(市、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成绩合格且参加校美术类专业校考成绩合格(浙江省考生采用专业省统考成绩,不需要专业校考)。
凡一志愿报考并进档的考生,对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均上线的,专业校考成绩排名全校前30名的,直接按考生一志愿专业(专业类或方向)录取;其他不分文理按综合分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依次择优录取。综合分(满分750分)计算方法为:(专业总成绩折百分制×50%+文化总成绩折百分制×50%)×7.5。
关于热门专业:
杭派女装60%的服装品牌由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学院毕业生创办或担任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大批毕业生成为服装行业的技术骨干,与此同时,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学院的报考也显得格外热门。
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专业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设计与营销方向)。该项目学生均可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学习,其中,赴美方院校学习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除可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外还可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授予的副学
士学位。
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音乐学这两个师范专业非常热门
采访对象:浙江师范大学招办副主任姜洪友
关于录取:
艺术类对单科成绩有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音乐、美术类专业在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广西等省只招收取得校考合格的考生。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综合分及文化分均以750分为满分计算:浙江省: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分×7.5×50%
非浙江省:美术类专业综合分=文化分×40%+校考专业分×7.5×60%
音乐类专业综合分=文化分×35%+校考专业分×7.5×40%+省考专业分×7.5×25%〔江苏省的音乐表演(舞蹈)专业分全部按校考成绩计算〕
美术学、音乐学这两个师范本科专业近年来非常热门。美术学专业是校重点专业,其中《中国画基础》是省级精品课程。设有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绘画和雕塑陶艺五个方向的工作室课程。除了学习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着重学习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训练师范技能,让学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掌握熟练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于热门专业:
美术学院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四个专业。
音乐学院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其中音乐学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音乐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娴熟的师范技能。
关于热门专业就业
美术学专业:大部分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研究工作,另外,也有毕业生去新闻媒体、文艺
出版部门、文化传播机构等从事文化宣传和文化创意工作。
音乐学专业:中、小学以及大中专艺术院校音乐教师;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音乐教师、辅导员;各地市文化局、文化馆(站)等部门、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以及各类文艺演出、比赛的组织者。
杭州师范大学:
2014年将新增招生专业
采访对象: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淑君
关于录取: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和舞蹈学(师范)专业
浙江省:对文化、专业省统考成绩均上线的进档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其它省份:对文化、专业校考成绩均上线的进档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专业校考
成绩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绘画、美术学(动漫教育方向)(师范)、动画专业
浙江省:对文化、专业省统考成绩均上线的进档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其它省份:校考且省专业统考合格的考生,文化、专业校考成绩均上线,采用专业志愿优先、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综合分计算办法:
浙江省舞蹈学的综合分=文化总分×40%+专业分×7.5×60%
其它各类综合分=文化总分÷2+专业省统考(折合成100分制)或校考总分÷2×各省高考文化总分值÷100
部分专业设定英语单科合格线,浙江省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和绘画专业考生为60分(含)以上(其它省份不作要求)。浙江省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和绘画专业考生语文成绩原则上要求为70分(含)以上(其它省份不作要求)。
关于热门专业:
美术学院有美术学(师范教育方向)、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和油画、书法、综合艺术等六个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摄影与数码媒体等二个方向)、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动画等专业。
音乐学院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中国乐器演奏、西洋乐器演奏)、舞蹈学(师范)、艺术教育(师范)、作曲几大专业。
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美术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艺术设计是杭州市重点专业。
美术学(师范)毕业生大部分的去向是到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等工作,少部分到培训机构,平均录取分最高。
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淑君说,2014年美术类有可能会新增招生专业,目前正在协调之中。另外,王淑君老师提醒,学校录取语文、英语都有最低录取分。学校更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素质,今后在国际交流、研究生学习学校会提供更好的平台。
第五篇:高考,艺考,模拟考
高考,艺考,模拟考
高考轰轰烈烈地来了,不过考生们多半驾轻就熟了吧,在高考之前他们都经过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模拟考试的洗礼,至少对考试流程、题型、考点都十分熟悉了。可是对艺考生这种特殊群体来说,艺考里大规模的模拟考试却几乎是奢望。
比起高考普通考生,艺考生,尤其是传媒类艺考生,比如导演、表演、编导、播音主持、戏文、策划管理、摄影等等这些专业,更需要模拟考试。不同于高考里单纯的写卷子,艺考需要考生们奔赴全国各地,在各大艺术院校茫茫碌碌地走过一试、二试、三试甚至四试,而他们真正开始学习艺考相关的知识,最多不过一年,即使专业很强的考生,在考场上也经常出现不熟悉流程而错失考试,心理压力过大发挥失常等情况。缺乏经验往往成为艺考生最大的绊脚石。
这个情况的改观首先出现在江苏,据悉,今年南京颇有名气的艺考辅导机构小青藤联合江苏各大高中,邀请中戏、北影、南艺、南师大等各大知名艺术院校的类院校招生老师组成考核团队,根据三大体系(中戏、北电、中传)考试方针进行教学测评,1:1还原艺考现场,依次通过初试、复试、三试的考试流程,笔试部分完全使用历年艺术类院校真题,所有答卷均由专业老师批改,成绩具有专业评测认可资格。
这次教学测评意在学生体会考场气氛,积累考试经验。艺考不同于文化课考试,临场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十分重要,这是全国首例针对传媒类艺考生的模拟考试,对广大考生来说可谓福音,也希望这个经验能在其他省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