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中著名人物及其故事[小编推荐]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
一、刘备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张飞、关羽。三位英雄都想为国出力,于是他们边喝酒边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兵败长坂坡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长坂坡被打得大败。幸好赵云神勇(单骑救河斗),张飞勇猛(威震长坂坡),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三顾茅庐
一日,刘备带关羽、张飞来到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小僮说诸葛亮今早出去了。又过了数日,刘备又同关、张二次来访。又见不到诸葛亮,而是见到其弟诸葛钧。于是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回到新野不久,刘备想再次去请诸葛亮。经过一番争论,兄弟三人又第三次来到卧龙冈。他们一到,小僮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后更衣才得以相见。刘备不辞劳苦,三顾顾庐,诚恳相邀。感动了诸葛亮终于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答应奔走效力,共图大业。
火烧连营,遗恨失吴
蜀汉章武年而,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亲率军攻打东吴。刘备率领75 万人马杀向东吴。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孙权起用了陆逊,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兵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 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二、关羽的故事
温酒斩华雄
刘备随袁绍讨伐董卓时,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连斩袁绍手下俞涉、潘凤。这时关羽请求出马,曹操叫斟酒一杯,让关羽饮了上马,关羽说等回来再喝。片刻果然斩得华雄之头,而此时其酒尚温。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护送刘备的两位夫人从曹营回归,一路上经过东岭关(孔秀)、洛阳(孟坦、韩福)、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滑州黄河渡口(秦琪)五关斩杀六将,终于回到河北刘备身边。
华容道义放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所剩三百人马,跟随曹操向华容道退去。关羽领一支人马栏住去路。曹操见了,只得央求关羽说:“我今天无路可走了,望将军看在我们往日的情份上,给我留一条活路!”关羽说:“你的恩情我已报答,今天不能为私情误了国家大事。”曹操说:“将军还记得过五关斩六将吗?”关羽听了,心中暗想,如果不是曹操关照,我闯过五关也保不住性命。关羽是个重义之人,摆手让曹操他们过去,曹操终于保住了性命。
单刀赴会
孙权为索回荆州,屯兵于路口,让鲁肃写信,请关羽过江赴宴,欲加杀害。关羽明知如此,仍独驾小舟,只带亲随10余人,单刀赴会,席上从容应变,使对方无法下手。
大意失荆州 走麦城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
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后来,关羽突围不成功,在麦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孙权杀之。
三、张飞、赵云的故事:
怒鞭督邮
平定黄巾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作威作福,逼勒县官吏,欲害刘备。张飞大怒,将其扯到县前马栓上绑住,拆下柳条痛打。
长坂坡威震敌胆
长坂坡之战时,曹操大军追杀而来,张飞挺矛立弓站于长坂坡上,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发抖。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夏候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于是曹操连忙带头回马退走。
三英(备、羽、飞)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后来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赵云单骑救主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受了重伤,不愿拖累大家就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四、诸葛亮的故事 隆中对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正确战略:占领荆州、益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鼎足而立。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祭七星坛借东风
赤壁之战,周瑜欲用火攻,可是隆冬之时并无东风,于是诸葛亮主动请命,登上七星坛祭风,果然借来东南大风,助黄盖之船火烧赤壁曹营,完成大功。
七擒孟获
蜀汉建兴,为平定后方,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真心归降,从此,南方稳定,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一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蜀汉建兴年间,诸葛亮出兵伐魏,一出祁山。因马谡不听将令,丢失街亭,致使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巧用空城计,下退魏兵。诸葛亮退回汉中后挥泪斩谡,引咎自责。
空城计
诸葛亮由于错用了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根本无法作战。诸葛亮稍一沉吟,计上心头,他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
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司马懿得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五、其他人物故事:
(一)周郎三气
一气:赤壁之战后,南郡、荆州、襄阳等处都被诸葛亮巧计占领。二气:甘露寺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
(二)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逃得无影无踪了。
水淹七军
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横槊赋诗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第二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人物评析: 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是书中塑造的一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近乎神化了。
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象征。
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了诸葛亮的学识和神机妙算。
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曹操: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创立魏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反映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踩坏老百姓庄稼后,他割发代首,反映他军纪严明……
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特别对关羽是爱慕有加,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
曹操是极有文采的人,《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他与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周瑜:
周瑜,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他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头脑简单。周瑜的风流儒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肉计、最后用火计破曹。
人品上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最后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连命都丧了。(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
刘备,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
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关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小说中描写得单挑场面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关羽了吧,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卦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利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遗恨千古,都是《三国演义》通过关羽给世人带人的警示。孙权:
孙权虽无好高务远之心,可毕竟是王侯将相家室出生,没经历风雨挫折,自然是胸无大志气,更无野心可言。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能得到三分天下之一,有众能人志士相助,自然是不足为奇。可毕竟是星星之火,不可与日月相争辉,他是永远不可与曹操等乱世
枭雄相媲美的。张飞: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张飞相貌的经典性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第1回)从此,张飞的相貌就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定型了。后来的戏曲为了表现张飞的刚直,又“送”给他一张黑脸。再次,历史上的张飞性格如何?根据记载,历史上的张飞虽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却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严重缺陷。《三国演义》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主要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张飞形象。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张飞的印象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可能与《三国演义》着重描写张飞勇武的一面有关。三国相关知识
一、摘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前面耍大刀——不自量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二、搜集三国成语: 三顾茅庐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文思泉涌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回肠荡气
三、知识填空:
1、《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_关羽____,斩了(谁)_曹操_____手下的六将。
2、“草船借箭”是_诸葛亮__向_曹操____借箭。
3、《三国演义》中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_周瑜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诸葛亮_______。
4、“_忠_义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 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关羽________。(人名)
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
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一事。
9、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
10、《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___体小说《三国演义》。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14、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荆州”__________ ②“乐不思蜀”__________
15、《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______.16、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_____。
17、赤壁之战(谁)_________行苦肉计诈降曹操,诸葛亮人称________,孔明气死吴国的军师是__________,小乔嫁给了_________。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英雄是指_________。
18、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短歌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三篇: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著名人物勤俭节约的故事
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4、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地位高,权力大,经手的钱有成千上万个亿,但他始终克己奉公,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在衣着、饮食和居住各方面都力求俭省。乘车外出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交通规则。周总理的一双皮鞋底磨穿了三次,还是补了又穿。有一次,他的警卫员拿了一件旧衬衣去请服务员缝补。服务员翻开一看,衬衣上已经有好几层补丁了,实在没法再补,便问:“这衬衣是谁的,破成这个样子,怎么能补呢?”警卫员见她不肯补,连忙说:“请务必设法补一下,这是周总理的衬衣。”服务员听说总理衣着如此朴素,大为感动,热泪盈眶,双手拿起衬衣,仔细地一针一线缝了起来。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这所大学的前身是南开学校,是周总理的母校。午后,他走进职工食堂。这时,开饭时间已过,炊事员正在收拾碗筷,擦洗桌子。周总理走到一个菜桶旁边,俯下身子看着里面的菜问:“中午的菜没有卖完?多少钱一份?“旁边的大师傅不知他的用意,忙回答:“这是萝卜,五分钱。”
他又指着另一个菜桶问:“这个呢?”“小白菜粉条,也是五分。”他看到笼屉上有中午开饭剩下的窝窝头,就走过去拿了一个,用手掂了掂问:“窝窝头多少钱一个?”“两分。”“好,我买两个。”周总理说完,拿着两个窝窝头走出厨房,在饭厅中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笑着说:“就在这儿吃饭吧,吃饱了好参观。”听说周总理要在这里吃饭,这可把炊事员们急坏了,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办呢?周总理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说:“来一盘五分钱的萝卜,再加两分钱的咸菜。千万别给我另外做菜。”炊事员们心里感到很不安:敬爱的周总理到这里来吃饭,咱们给他吃凉菜、窝窝头,这怎么行呢?但既然他已经这么说了,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总理的办公室兼餐室坐落在中南海,是一座靠近紫禁城城墙的老式平方,有些梁柱已经腐朽,油漆也已经大部分脱落,窗户裂着大缝隙,冬天要用报纸糊上才不透风。地面铺的是大块地砖,比较潮湿。建国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样简陋的平房里学习、开会、办公,日理万机,昼夜操劳。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同志,考虑到他经常夜间工作,长年累月,夜以继日,容易得关节炎,多次想把房子装修一下,但他坚持不肯。1959年,趁周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他们把他的办公室修缮了一下,把灰顶棚换成木板顶棚,砖地改成地板,安装了吊灯,油漆了门窗,还换了一套新窗帘。周总理回来看到办公室变了样,很不满意,严厉批评了工作人员,甚至把吊灯拆下来,换上了原来的
旧窗帘,他才进去办公。
第四篇:三国演义中十大悲剧人物
三国演义中十大悲剧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三国志》为蓝本,运用小说艺术的叙事手法描写和记叙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西晋初年统一三国之间大量风云激荡的故事,刻画了奸雄狡诈的曹操、机谋智巧的孔明、忠肝义胆的关羽、风流倜傥的周瑜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小说在艺术性和可读性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鲁迅先生曾说过:“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依据先生的悲剧定义和作者罗贯中维护汉室正统和弘扬义气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将以下十位三国人物列为《三国演义》里的十大悲剧人物。
第一号悲剧人物:汉献帝
这位本书中原本地位最为尊贵的人物自始至终都掌控在作者笔下的奸雄贼子手里,先是残暴威福的董卓,后是叛乱谋反的李榷和郭汜,接着是雄霸狡诈的阿瞒,最后是犯上作乱的曹丕,完全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傀儡皇帝;献帝似乎不是个愚蠢之辈,他的悲剧主要还是要归因于祖上胡来造成的时势混乱,因而他的无为是被动的。
第二号悲剧人物:刘禅
这是本书中另一位地位显赫但软弱无能的可怜虫,父辈千辛万苦打拼积累的基业全然不知珍守,到最后成了亡国奴居然还心安理得地乐不思蜀。按理说阿斗不完全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长坂坡一战死里逃生可谓历经风险,看来他得腐败堕落既要归因于自己愚痴不明,也要归因于刘备得教育无方。相对献帝而言,阿斗的无为是主动的。
第三号悲剧人物:刘备
刘玄德一生中大部分时光东奔西走,四处投靠,过饱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后来在孔明先生的辅佐下踏上了正轨,打拼下了一块梦寐以求的基业,做了一阵子皇帝;可惜好景不长,毕竟缺乏大智大勇,将兄弟义气高悬于国家利益之上,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仇没报到,反将自己搭了进去,落了个白帝托孤郁郁而终的结局。
第四号悲剧人物:袁绍
这位拥有“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家庭背景的乱世枭雄一度虎踞北方,傲视天下,有囊括四海之势,可惜真的如阿瞒所言“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兵多不会用之,将广不会遣之,贤臣谋士不会使之,种种悲剧人格在官渡之战中显露无遗,真可谓“凤毛鸡胆事难成”。
第五号悲剧人物:吕布
吕奉先勇武过人,堪称三国人物中头号战场杀手,但头脑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道德观念尤为淡薄,兼又贪好美色,是以难成气候。吕布在小说中给人最深的印象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由此还被张飞讥为三姓家奴。吕布的遭遇使我们想起了孔子“小人勇而无义为乱”的告诫。
第六号悲剧人物:周瑜
周公瑾是江东豪杰的优秀代表人物,家资丰厚,小乔相伴,儒雅风流。曹军南下之际,公瑾力主以暴制暴,赤壁之战中统领江东将士一战成名。可惜的是,肚小不能容人,争强好胜过了头,最终在“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中陨落。
第七号悲剧人物:关羽
关公武功盖世,温酒斩华雄,连砍颜良、文丑;勇猛过人,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亦有谋略,曾水淹七军,力擒庞德;义气深重,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但要命的是骄傲过了头,不免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为吕蒙所擒;并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伏笔。
第八号悲剧人物:庞统
庞士元智慧超群,被水镜先生誉为“雏凤”,与“卧龙”孔明相提并论;赤壁之战中曾给曹军设下连环计陷阱,功不可没。由于其貌不扬,曾被飞爷耍了一回;被刘备重用后,立功心切,谁知命途多舛,丧身落凤坡,出师未捷身先死,惜哉!
第九号悲剧人物:杨修
杨德祖机敏过人,三国人物中恐无人能出其右,连阿瞒也自叹才华与之相差三十里。智识过人、才气横溢原本是桩好事,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容易恃才放荡,不知收敛,多次与阿瞒争锋较劲,最后终被寻机除掉,可悲可叹!
第十号悲剧人物:马谡
马幼常号称“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曾在征服南蛮之地时献上“攻心为上”之计,由此取得了孔明的信任。然而诸葛先生这次失算了,刘备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才是正确的,纸上谈兵之辈在三声大笑后失掉了要塞之地街亭,使蜀军陷入进退两难之境,也将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
第五篇: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教案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故事
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哪个民族著名人物的故事? 生:......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渥巴锡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 生:想
二、讲述故事
师:渥巴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二十六(1761)年继汗位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归民族英雄”。
渥巴锡因不满沙俄的残酷统治,于乾隆三十二年,曾酝酿返归中国,因内奸泄密未能成行。次年渥巴锡亲率2万士兵赴高加索,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以麻痹沙俄当局。三十五年秋,他自土耳其战场回来,不久,秘密召集六首领会议,通过东迁计划及宣誓。三十六年正月,渥巴锡率伏尔加河南岸土尔扈特部3.3万余户,16.9万人,赶畜群,携辎重,自伏尔加河下流起程归国。居住于北岸的1.4万户土尔扈特部因来不及会合,沿途经过多次战争,加之长途跋涉,疾病饥饿,人员伤亡很大,于翌年六月,约七八万人回到伊犁。渥巴锡被乾隆帝于普陀宗乘庙内树立了由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他被封为卓哩克图汗,领乌讷恩索诛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中外很多学者,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土尔扈特人所创造的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剥削与酷爱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将永远光耀史册。
三、总结
新疆的发展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对新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喀喇汗王朝常在其头衔上冠以‘桃花石汗’桃花石,意为中国之意,唐朝维吾尔族称为回鹘,于唐朝自称甥舅关系,可见关系之密切,回纥可汗顿莫贺达干,元代著名维吾尔族政治家廉希宪,元朝维吾尔族翻译家安藏等,哈萨克族英雄卡班巴伊,加尼别克,塔吉克族库尔察克,捍卫祖国统一的维吾尔民族英雄玉努斯。历史上无论新疆多少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与中央王朝保持密切的联系。各民族的历史人物,都对新疆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疆发展史就是新疆的一部英雄史,是我们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更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之强大,生机之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