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中对各人物的看法
《三国演义》论文
三国演义以120回的篇目,写出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百年的朝代嬗递,历史变迁。但这本书的成书,却是经历了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几百年里无数文人、说书人、词曲家的传播,才逐渐成型,最终由罗贯中整理写作,成了这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本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传播,才最终成书,是集合了自那时以后无数中国人的思想,无数朝代的文化的一本书。但我偏偏不愿意关注这些似有似无,已被人翻烂了的东西,我要说一说我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
先谈谈那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依我所见,这本书最感动我的并非曹操雄浑壮烈的心胸,并非诸葛亮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亦菲刘关张三兄弟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而是在这乱世之中,无数忠臣为了忠于主公,而做出的牺牲。前有王允为国捐躯,后有董承接帝血书,即便汉朝式微,依旧一心一意为汉朝服务,不顾自己势单力薄,却毅然决然地付出。更有荀彧荀文若(我最喜欢的谋臣,毕竟长得帅)魏国几乎可以说是他和曹操共同建立起来的,但在面对曹操询问是否称帝时,他依然回答:“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秉忠贞之志,守千退之节。君子授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并非一个腐儒,相反,他很聪明,他可以在曹操手底下办事,为曹操谋划下半片江山,曹操也对他十分尊敬,一口一个“吾之子房”地叫着。甚至可以在曹操出征时,让荀彧帮他看守后方。打袁绍又打不过了,给荀彧写信,让荀彧给计谋,荀彧给了一条打的大的方针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给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才打败了袁绍。也是因此可见,荀彧对于曹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谋臣,他有的时候更像是曹操的一个合伙人,有什么大事觉得不对劲就来问问他。更是推荐了像是郭嘉、荀攸、钟繇等一些列人才。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曹操,是袁绍的沮授出的计策,荀彧的版本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一字之差,就可以看出到底谁是忠谁是奸。而这样一个人,并没有忘记他是一名汉臣,以自己一死,为大汉江山又续了一次命。或许有人会说荀彧之死并非因为他说的话,而是曹操想自己一人专权,他无论如何都得死。但我认为,荀彧完完全全可以不死,前有贾诩后有司马懿二人通天的演技,骗过了曹操,他荀文若又怎么不可以,他只是不愿意。荀彧政治远见太远了,他在袁绍最强势曹操最弱势的时候舍弃袁绍投靠了曹操,又怎么预见不到自己精心帮助曹操的结果?应该是荀彧早就明白汉朝将亡,为了自己骗自己,才帮助曹操谋划江山,等到曹操对他说他要称帝,荀彧也明白了自己命数已尽,就自杀了。
荀彧的所作所为在三国那时并不少见,他是最后一个为汉朝尽忠的汉臣,但不是唯一一个忠于主公的谋士。
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三国的乱世中,在他人面对利益权利驱使的时候,却难能可贵的坚守自己的身份。在他人几次三番投诚时,他们却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坚持。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三国》很好看,因为在那样一个不厚道的人横行于世的年代,依旧有不少人选择了以厚道待人,不去将自己的尊严换作饭钱。
可即便我如此喜爱这些有志气的人,我觉得我们依旧要辩证的去思考思考到底降与不降有何分别?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那肯定是不降好,有骨气,但果真如此吗?我觉得不然。倘若真的是不降好,那天下人为什么那么多都选择了降?这并非是什么精神追求不同,而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生命的重要性。命重要吗?重要,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特别重要,但有东西比命重要吗?有,你认为比命重要的,就比命重要。例如说在刘备眼中的天下,在董承眼中的汉朝天子,太多太多了,这么多人眼中的这么多追求,有相当一部分都可以说是有命才可以追求,但也有些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如同像刘皇叔一样的追求,倘若最开始遇到袁绍曹操,并不是恭恭敬敬地称兄道弟,夸赞一番,而是开口便破口大骂:“尔等国贼,随行大臣之事,实有逆反之举。口称匡扶汉室,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吾不与尔等同流合污。”那便是死路一条,就连青史留名都做不到。按照刘备的官职,那就是一个小小的村长,若不是隐忍,厚积薄发,别无他路,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见到太史慈后,太史慈并没有与他共谋天下,而是选择了投靠东吴,并非是东吴很强大,而只是因为当时的刘备太过一文不值,甚至于当时得知孔融有求于他,他还说了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可见一斑。甚至于可以推测,后来的刘备三顾茅庐又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刘备本来就没什么名气,若不是那次去救陶谦,出了点名,再后来从袁绍手里骗取了点兵马,又遇到了徐庶,在徐庶帮助下夺了樊城,诸葛亮十有八九是不会见他的,否则仅凭刘备一个大汉皇叔的噱头,只是说着好听,实则无多大用处。也更是因为他的名气不是很大,才会抓住诸葛亮这一颗大树,否则看看司马懿,依旧是几次请人出山,差点被曹操一言不合杀了。更有嵇康,不理会曹丕钟会,直接被斩了首。更有关羽千里走单骑,虽说被曹操俘虏,但深知大义,若是此时逞英雄,那刘备的两位妻子,便无人保护,而自己也无力再去同刘备打天下,他选择了“降”。他也帮助曹操做了些事,斩了颜良,破了袁绍大军。最后曹操也放虎归山,让关羽去回到了刘备身旁。这便是知大义的降。
而不知大义的降也有不少,例如吕布:他不知为何而降。董卓送给他的钱财,丁原完全可以给,董卓送给他的宝马,丁原也可以给,但吕布实在是没有谋略,一下子见钱眼开,便认了董卓作义父,可这义父没有认多久,就被王允的美人计攻破了。虽然说《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美人计,但依然可以看到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是“由是阴怨卓”,后来因此和董卓的侍妾私通,两人便反目成仇。可以看出来,吕布投降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头脑一热,随心所欲就决定了,并没考虑什么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荀攸评价吕布:“吕布勇而无谋。”降与不降都可以,但得明白为什么要降,为什么要不降。像是吕布一类的人,只是吃喝玩乐,毫无目的可言,那也就不是什么有识之人了。吕布错在他自己并不聪明,并不精明,但他却总把自己当成一个精明且聪明的人,刚愎自用,几近于无谋。投降本无罪,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罪责硬生生的按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除了吕布之外,还有张绣,本来自己好好地联合刘表兴兵讨曹,结果只是被贾诩煽动了一两句“曹军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就投了降。后来见到曹操侮辱自己叔叔的妻子,就又兴兵造反,结果打不过,又去联合刘表,最后又是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他可能一直不知道贾诩为什么帮他,为什么明明投降了,贾诩还用奸计谋反,他可能只认为是贾诩忠诚于他,殊不知,这都是贾诩为了提高自己的身家地位,才出谋划策。张绣他投降也是如此,不知为什么投降,胸无大志。单单纯纯听取他人意见。
还有一个不投降,但是也是没有点大志的人,孙权。其实关于他的投降与否,主要看在了当时诸葛亮的一番说辞中“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是回应孙权问刘备为什么不降曹的话,虽然说演义之中没有写出孙权之后的话,只是写了他“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但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这话意思是我虽然很厉害,有决心对抗曹操,但是,我的盟友刘备,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够打败曹操呢?孙权本身应该是不打算战的,甚至不想战,只不过被诸葛亮一刺激,就下不来台了。即便此处可以说是孙权怕张昭等“主和派”下不来台,特意演的一出戏,但是后来真的开了战,孙权的所作所为又如何解释。《三国志》中有所记载,周瑜说:“……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可孙权反倒又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虽说不降,要战,但反倒是畏手畏脚,不敢放开手去打,心中畏惧,这到底是为了逐鹿天下,还是自己心中有私心,怕一输便一蹶不振?这种说不降,却也不战的人,自私透顶,难怪会输了家底。
也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降与不降,忠与不忠的对错。不仅仅是要看自己是不是有抱负,有追求,还要看自己追求抱负理想是否符合天下大义。
大义之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义,一种是正义。此处的民义并不是得到民义,而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民义,正义也如此。
所作所为顺了民义者是刘璋,或许很多人会说刘璋羸弱,但是他最后说的话却是令人动容“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他这话也就没了什么心计可言,虽然他后来是“大哭回府”,但依旧是知大义,识民心的人。他明白自己暗弱,自己没有才能,无法统帅一州,虽说这句话有点找借口的意思,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愿意找借口的。因为只要借口一出,那边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者一州之地。所以即便我认为刘璋并不是个好郡主,但我依旧要说他此次投降,是正确的。
第二种的正义,便是忍辱负重,假投降的人,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刺杀董卓的曹操和真正刺杀董卓的在《三国志》里的伍孚。曹操杀董卓的事情就不提了,漏洞太多,不像是真的,正史里也没有记载,而伍孚的举动,是真真正正的隐忍之后刺杀董卓。刺杀未遂后被董卓逮住,董卓问他:“卿欲反耶?”伍孚大义凛然地回答:“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可见伍孚真的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降。
世人皆言“大丈夫能伸能屈”,也语“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什么看似相反的话可以流传千古,便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那些有自己目标理想,有自己追求抱负的人,并不畏惧究竟是如何评价,史学家史评家也可以看出来究竟他是否是能伸能屈,还只是为了自己一时快活。世上本就不乏投降者与不投降者,为什么那么多青史留名的人,为什么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目标是否愧对于自己,愧对于苍天。但说了这么多,他们的忠与不忠,一生的目标,最后竟只落得在一张纸上,现在想来,难免有些悲怆,忠臣也好,佞臣也罢,最后不都化为一杯黄土,成了史学家纸上的一点浓墨。自己的一生,最后只不过寥寥数字就概括的一干二净,真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二篇: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及情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
一、“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
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性格:忠义勇武 忠贞不二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
情节:过五关斩六将 斩颜良 千里寻主 水淹七军 单刀赴会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1、温酒斩华雄(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3、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性格。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五关斩六将: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曾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这段情节表现了关羽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
4、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一回中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情?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5、华容道义释曹操(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撞着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1分)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加以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2分)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1分)
6、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关羽其它故事
1、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第25回)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
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1分)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1分)虽然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1分)但关羽在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仍决然挂印封金,(1分)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而去。(1分)
2、斩颜良,诛文丑(第26回)
3、水淹七军(第74回)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4、关羽大意失荆州(第76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5、败走麦城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二、张飞-----“猛”,五虎上将之二,被吕布称为莽张飞 形象: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奔马。性格:耿直粗鲁,疾恶如仇,口直心快。
情节:大闹长坂坡 夜战马超 智取瓦口隘 义释颜严 虎牢关大战吕布
(二)精彩片段
1、张翼德怒鞭督邮(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备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时,督邮来县巡视,存心陷害刘备。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挣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
2、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曹操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带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一字摆在桥头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候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1分)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1分)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1分)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1分)第三次使曹军大将“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1分)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
【答案】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军众也仓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3、张翼德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4、智擒严颜
张飞奉命进军巴郡,太守严颜闭关坚守,拒不投降,张飞故意当众宣布,当夜要从一条中路偷过巴郡,去取雒城,而暗中却安排一名军士假扮自己在前开路。当假张飞过后,严颜杀出,正要抢夺车仗时,不料背后一声锣响,冲出真张飞,严颜举手无措,被擒。
5、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第22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张飞性格粗豪,但也有细心的时候,举一故事说明。
答:张飞用计: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关羽擒了王忠,张飞邀功心切,刘岱却任其叫骂,坚守不出。张飞情急计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误传信息,诱使刘岱上当,最后将刘岱一举活捉。
6、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7、简述张飞之死(第81回)
当初,车骑将军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关羽对士兵宽厚,而在同僚面前骄傲自满;张飞礼贤下士,但不体恤部下士兵。汉主刘备常常告戒张飞:“你刑罚部下过重,天天鞭打士兵,还要他们侍奉左右,这是取祸之道啊!”张飞不知悔改。汉主将兴兵伐吴,张飞率一万人自阆中出发,去江州与刘备会合。临行,帐下部将张达、范疆杀张飞,带着张飞的头顺流而下,投奔孙权。
第三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三国人物评析: 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是书中塑造的一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近乎神化了。
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象征。
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了诸葛亮的学识和神机妙算。
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曹操: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创立魏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反映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踩坏老百姓庄稼后,他割发代首,反映他军纪严明……
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特别对关羽是爱慕有加,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
曹操是极有文采的人,《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他与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周瑜:
周瑜,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他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头脑简单。周瑜的风流儒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肉计、最后用火计破曹。
人品上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最后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连命都丧了。(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
刘备,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
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关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小说中描写得单挑场面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关羽了吧,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卦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利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遗恨千古,都是《三国演义》通过关羽给世人带人的警示。孙权:
孙权虽无好高务远之心,可毕竟是王侯将相家室出生,没经历风雨挫折,自然是胸无大志气,更无野心可言。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能得到三分天下之一,有众能人志士相助,自然是不足为奇。可毕竟是星星之火,不可与日月相争辉,他是永远不可与曹操等乱世
枭雄相媲美的。张飞: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张飞相貌的经典性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第1回)从此,张飞的相貌就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定型了。后来的戏曲为了表现张飞的刚直,又“送”给他一张黑脸。再次,历史上的张飞性格如何?根据记载,历史上的张飞虽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却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严重缺陷。《三国演义》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主要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张飞形象。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张飞的印象是没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可能与《三国演义》着重描写张飞勇武的一面有关。三国相关知识
一、摘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前面耍大刀——不自量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二、搜集三国成语: 三顾茅庐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文思泉涌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回肠荡气
三、知识填空:
1、《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_关羽____,斩了(谁)_曹操_____手下的六将。
2、“草船借箭”是_诸葛亮__向_曹操____借箭。
3、《三国演义》中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_周瑜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诸葛亮_______。
4、“_忠_义__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 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关羽________。(人名)
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
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一事。
9、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 成语: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
10、《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___体小说《三国演义》。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
1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14、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荆州”__________ ②“乐不思蜀”__________
15、《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______.16、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_____。
17、赤壁之战(谁)_________行苦肉计诈降曹操,诸葛亮人称________,孔明气死吴国的军师是__________,小乔嫁给了_________。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英雄是指_________。
18、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短歌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四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于所谓‘炎刘’实有大功‛;‚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世俗说话人及一般听众所能理解‛。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较大的‚三国热‛。这些影视作品和随之产生的影评、剧评,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研究,多受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的影响,重在突出其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
为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和部分学者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述后认为:‚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奸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真情实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入木三分,表现出敏锐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但却对刘备后园种菜、闻雷失箸的韬光养晦之计毫无察觉,又显得十分愚顿;曹操一方面极力搜罗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又嫉妒人才,斩杀聪明过人的杨修;在曹氏集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梦中杀近侍‛又显露出内心的狐疑和空虚;曹操有时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有时则刚愎自用、无比骄横,故有濮阳之狼狈,赤壁之败绩;‚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而荀彧、荀攸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丰富侧面。这些乍看起来互不见容的侧面融为一体,形成了曹操多姿多彩的性格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诸多性格鲜明而巨大的反差的同时,还提供了形成这些反差的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曹操生逢乱世,臵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较之常人其社会关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强烈;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芸芸众生难望项背,而且当时的群雄即使是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提并论,不得不曲居其下让他三分。凡此种种,决定了曹操这个人物既可以建树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恶,他的性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而多样,诸多性格之间的辩证内容更加丰富而突出。罗贯中对曹操性格诸元素相反相成的表现,符合生活与人物性格的逻辑,体现着艺术的辩证法。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但听了刘备、关羽的劝谏,又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显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他爱惜张辽之才是真诚的,但说什么‚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就显得十分虚伪了。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失风范的丑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消刘备、关羽救保张辽的影响。曹操从拔剑到掷剑、从恼羞成怒到笑脸相迎,张辽由阶下囚到座上客,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反映了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性格元素也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丰富的。
曹操的性格之中,反中有正,正中有反,是正反交叉的。曹操攻破下邳,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这些举措,不能全以‚虚伪‛视之,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与一味杀伐的董卓不同,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但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曹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大多表现为胸襟开阔、积极进取、不计前嫌,但赤壁之战中几十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此刻他反而三次大笑,这时的乐观就是一种强打精神、可笑可怜的自我解嘲了。
再如曹操的‚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而是显得很机智、巧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奸诈、愚弄将士也可,因为梅林毕竟是虚造的幻影;说他机智、爱护将士也可,因为在行军途中将士缺水口渴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了将士‚不渴‛的目的,奸诈中有机智,愚弄中有爱护。其余事例,如‚装病谗叔‛、‚刺卓献刀‛、‚借头稳军心‛、‚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是如此。既有奸诈狡猾、虚假伪善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求贤若渴的一面。
二.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
出于正统的需要,在罗贯中的笔下,在后世许多学者的文里,在文学艺术之中,在舞台艺术之中,曹操总是得不到半点‚好处‛,人们对他总是贬多于褒,将他塑造成为花脸式的‚大奸臣‛。只有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等少数学者,敢于站出来为他‚叫屈‛,替他‚平反‛。
纵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活动,以赤壁之战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操与后期的曹操比较,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总的说来,功是大于过的。
1、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前期的曹操虽已开始‚挟天子‛,但目的却在‚令诸侯‛。他此时面临的主要是与中原各个军阀的矛盾,所致力的是壮大实力、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作者在表现曹氏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业过程中,重在表现曹操的‚雄‛、‚智‛和‚可爱‛。后期的曹操主要处理的是与蜀、吴的矛盾,尤其与以恢复汉室相号召的刘备集团的矛盾更为突出,其最终目的是‚扫清四海‛,统一天下,取刘汉而代之。此时作者重在表现曹操的‚奸‛、‚愚‛和‚可恨‛。曹操的形象是流动变化的,大致说来,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
作者罗贯中在表现曹操的奸与雄、智与愚、可爱与可恨时,并不是截然分明、纯粹平行的,而是交叉混杂、互相包容的。奸是雄者之奸,雄是奸者之雄;愚是智者之愚,智是愚者之智;恨是爱者之恨,爱是恨者之爱。例如曹操大宴铜雀台时,臣下有劝进之意,他当即宣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这些话,当然不无自我开脱、自我粉饰的成分,但他毕竟没有称帝,却是不争的事实。宋贤评曹操诗云:‚虽秉权衡欺幼主,尚存礼义效周文‛,对曹操的评价比较恰如其分。这也是曹操‚藏奸‛的地方。
2、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曹操的发绩,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诱降义军、招降敌将、招降敌兵等手段,网罗了许多人才,扩充了军事实力。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步削平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了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门第的观念,罗致了许多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他还对那些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加以抑制,不至使他们尾大不掉,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权力。这些举措,不但巩固了摇摇欲坠的汉末中央政权,而且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北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曹操死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终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3、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不仅靠着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仍不解恨,连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不放过,尽管献帝和伏后一再哀求,还是将董贵妃勒杀于宫门之外。如果不是程昱即时劝谏,恐怕就连献帝本人也要被废黜了。此后,曹操权势更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快,马腾父子三人被诱杀,伏后、伏完‚为国捐生‛,耿纪、韦晃等‚五臣死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多年来,曹操杀人不眨眼,结下了不少仇家,常害怕被人谋杀死于非命。为了掩饰自己怕死的丑态,便编造谎言,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要左右亲信在他睡着后‚切勿近前‛。当一个大白天忠于职守的近侍替他覆盖落被时,他便‚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假装吃惊地问‚何人敢杀吾近侍?‛,还假惺惺地痛哭,命人后葬。曹操的这些举动,一来是为了证实自己‚梦中好杀人‛,二来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替他卖命。当耍弄权术的手段被杨修识破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曹操便借故斩杀了杨修,让这个秘密永远石沉大海,不为人知。
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到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他们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来,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无涉;曹操本以‚妓女‛视之,岂有扶为正室之理?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大怒说,‚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让杨修所助的一方占据了上风。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喜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曹操所犯下的过错,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结束军阀割据、追求国家统一当中所犯下的过错。曹操的一生,功是大于过的。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中,曹操本来‚名微而众寡‛,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凭着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政治家曹操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要在群雄林立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是不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目光和胆识。当汉末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曹操大胆采纳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此后,他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而且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通过对当时的群雄逐一进行分析后认为,淮南袁术是‚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荆州刘表‚虚名无实‛、江东孙策‚藉父之名‛、益州刘璋‚乃守户之犬耳‛,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刘皇叔具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气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评价都十分中肯,入木三分。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曹操宛城征张绣时,见张绣的使者贾诩才思敏捷,‚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为谋士‛,贾诩以不弃张绣婉言相拒,他亦不为过,反待之甚厚。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2、军事家曹操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曹操治军素以‚军法甚严‛著称,对百姓也颇为爱护。宛城征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夏侯敦所领青州之兵‚劫掠民家‛,于禁领兵‚于路剿杀,安抚百姓‛,青州之兵诬告于禁谋反。曹操查明真相,不仅惩责了夏侯敦治兵不严之过,而且对于禁大加褒奖,‚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攻冀州时,曹操曾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平定冀州后,又下令尽免河北百姓当年租赋。这其中虽有伪善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爱民之举,毕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曹操的机智,在《三国演义》中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曹操‚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曹操的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曹操多年征战,不避箭矢,不避斧钺,常常亲自领兵上阵,与群雄厮杀,曾被兵卒所擒,被徐荣射中肩膊,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他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激励了全军将士莫不死战,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以身作则,要数‚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为典型。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之中,曹操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形成了系列的军事理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著有《孟德新书》,历史上的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综上所述,‚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五篇:关于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不得已)·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编草鞋--内行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孙悟空上了话果山------称王称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唐僧取经______多灾多难 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翻了天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假装好汉子 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堪)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 猪八戒战白骨精-----太自不量力
1、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2、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4、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5、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6、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7、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8、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9、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10、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11、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12、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13、李鬼的板斧——冒牌
14、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15、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16、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17、宋江的军师——吴(无)用
18、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19、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 20、三拳打死镇关西——痛快
21、李逵卖煤炭——黑对黑
22、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23、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24、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25、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26、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27、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28、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29、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30、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31、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
32、李鬼的板斧——冒牌
33、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34、老虎扑食——三股劲
35、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6、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37、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38、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39、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40、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41、武大郎打虎——没生成那个拳头
42、武大郎的扁担——长不了
43、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
44、武大郎肚子痛——死到临头;死在眼前
45、武大郎放风筝——起手不高
46、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47、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
48、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49、武大郎看飞机——眼界不高
50、武大郎卖刺猬——扎手
51、武大郎卖面包——人土货洋
52、武大郎卖盆——一套一套的
53、武大郎卖蛇——什么人玩什么物
54、武大郎攀杠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55、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
56、武大郎娶妻——凶多吉少
57、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58、武大郎耍棍子——人熊家伙笨
59、武大郎跳舞——抱粗腿
60、武大郎捉奸——力不能及;反被害了性命
61、武大郎坐天下——无人敢保
62、武大郎做知县——出身不高
63、武松打店——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64、武松打虎——一举成名;艺高胆大;气概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