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山翻译

时间:2019-05-14 17:3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孟门山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孟门山翻译》。

第一篇:孟门山翻译

孟门山翻译和答案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翻译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前一段)

第二篇:孟门山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孟门山是出处有《水经注·河水》的散文类的郦道元著文言文,作者是郦道元。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孟门山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孟门山

作者:郦道元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鉴赏】:

郦道元是作山水文的大家,他的《水经注》,在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河水》中的“孟门山”一节,即是其中之一。此节主要描写了黄河经过孟门山这一地段时,两岸山峰的险峻,河水的急流汹涌。展示了祖国山河雄伟壮观的景色。全文可分二段。

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文由写水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作者由水引山,引出之后再具体点出山的地理位置:在黄河南岸。作者这样用笔,使山有托,水有依,比孤立地介绍山给人的印象要深刻,且在文章的开始,就使水山齐出,为后文的具体描写作了铺垫。接下去写山的矿藏:“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既有极宝贵的金、玉,又有黄土和可作涂料的黑石。不言山的价值,而其价值自现,突出了山的“内在美”。然后写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在远古洪水泛滥之时,孟门山也同其它山阜一样,被滔滔洪水淹没,它的“内在美”、“外在美”是不被人们认识的。古圣人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开凿孟门,治服洪水,孟门山才见天日,并由此得名。作者在介绍孟门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的同时,描述了洪水泛滥的可怕情景:“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表现了水的凶,为后文写水设了伏笔,但凶水终被治服,也显示了古代人民开发黄河的功绩。接下去写孟门山的风光:“北发孟门九河之隥。”北上孟门山巅,可见九曲的大河。登山远望,孟门山一带风光尽收眼底,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不顾路途的曲折艰难,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是那么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这段最后,作者又以自己的见闻,对孟门山给予介绍:“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对孟门山的具体位置、古况、名称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增强了形象感和可信度。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这段中主要用粗线条勾勒孟门山,概括写它的风光,但它却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两段的具体描写,都将围绕孟门山展开。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其一是紧紧围绕孟门山着笔。作者写黄河的流经,是为了引出孟门山;写矿藏,是为了突出孟门山;写古代洪水,是为了介绍孟门山的历史、点明其名称由来。其二是借用前人的话描述孟门山。写矿藏,引《山海经》;写古况及名称来历,引《淮南子》;写风光,引《穆天子传》。作者征引前人的话来描述孟门山,说明孟门山很久以来就是名山,受到前人的重视。作者这样用笔,既把孟门山的情况介绍给了读者,同时又含前人对其认识、评价,收一箭双雕之效。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作者先写河道宽阔:“河中漱广”。汹涌的河水把河道冲刷得很宽阔,而且还将继续冲刷下去,河道也还将继续加宽。接下去写河谷幽深:“夹岸崇深”。两岸高峰耸立,下有急流驶过,高岸急流相衬,更显河谷幽深。以上表面上写的是河宽、谷深,实际上表现的是山间广阔、山的高耸。孟门,“经始禹凿”而成,河从孟门穿过,河宽,门自阔。孟门两框,就是河的两岸,孟门一带的河岸就是山,山也就是岸。河宽,显示出两岸山峰被宽急的河水分开,遥遥相对,空间无比广阔;谷深,显示出高峻的山峰挺拔耸立。这里门与岸、岸与山是统一的,作者不言山阔山自阔,不言山高山自高。接下去写山险:“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不仅崖岸欲倒又止,而且巨石也是似坠非坠的样子。其险也若此,又有谁不望之心寒,闻之胆战呢?这段的最后,作者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古语,揭示了孟门两岸山势奇险形成的原因,显示了水的力量,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这一段,是作者在上文总括孟门山的基础上,对孟门两岸山势的具体描写。其特点,一是层次清晰有序。作者对山势的描写,是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的。远望“河中漱广”;俯察“夹岸崇深”;仰视“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这样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全。二是动静结合。“倾崖返捍”,崖岸即倒,但又是坚实的;“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石欲落,但又是可靠的。这样写,动中见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真。

第二段后部分写孟门一带水势。对水势的描写,作者主要从三方面着笔。一是浪急:“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孟门一带滔滔的河水浪打浪,水浪的相互撞击,溅起众多细小水珠,浮在宽广的河面上,如同云雾一般。二是写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凶猛狂怒的河水,崩起浪涛万尺,悬流一落千丈,鼓起的浪涛如万山奔腾,层层巨浪翻滚而来。如此狂涛巨浪,实属罕见。三是写流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如果是乘竹筏,从孟门下龙门,其速度之快,即使是坐上四匹快马驾驶的车,也是望水莫及的。作者在此用“非驷马之追也”的否定句式,肯定了水的迅疾。

在这段里,作者对水势的描写,笔力千钧,成功地描写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对水势的描写,作者除了正面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方法。“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用人的感受,渲染了水的汹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用《慎子》中的话,写出了水的流急,虽未直言水之迅猛,而迅猛之势毕现。

孟门的自然山水是雄伟的、壮丽的,再经作者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显得瑰丽无比。作者笔下的孟门山,山势高峻,峰崖峥嵘,孟门水,汹涌澎湃,骇浪翻腾,奇山异水,相得益彰。读此文,不禁使人对孟门峡奇景产生热烈向往之情,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人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这个评价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第三篇:孟门山文言文原文翻译

孟门山文言文原文翻译

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门山文言文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翻译

(前一段)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后一段)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第四篇:孟门山文言文字词翻译

孟门山是出处有《水经注·河水》的散文类的郦道元著文言文,作者是郦道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门山文言文字词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翻译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鉴赏

郦道元是作山水文的大家,他的《水经注》,在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河水》中的“孟门山”一节,即是其中之一。此节主要描写了黄河经过孟门山这一段时,两岸山峰的险峻,河水的急流汹涌。展示了祖国山河雄伟壮观的景色。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文由写水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作者由水引山,引出之后再具体点出山的理位置:在黄河南岸。作者这样用笔,使山有托,水有依,比孤立介绍山给人的印象要深刻,且在文章的开始,就使水山齐出,为后文的具体描写作了铺垫。接下去写山的矿藏:“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既有极宝贵的金、玉,又有黄土和可作涂料的黑石。不言山的价值,而其价值自现,突出了山的“内在美”。然后写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在远古洪水泛滥之时,孟门山也同其它山阜一样,被滔滔洪水淹没,它的“内在美”、“外在美”是不被人们认识的。古圣人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开凿孟门,治服洪水,孟门山才见天日,并由此名。作者在介绍孟门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的同时,描述了洪水泛滥的可怕情景:“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表现了水的凶,为后文写水设了伏笔,但凶水终被治服,也显示了古代人民开发黄河的功绩。接下去写孟门山的风光:“北发孟门九河之隥。”北上孟门山巅,可见九曲的大河。登山远望,孟门山一带风光尽收眼底,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不顾路途的曲折艰难,源源不断滚滚而来,是那么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这段最后,作者又以自己的见闻,对孟门山给予介绍:“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对孟门山的具体位置、古况、名称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增强了形象感和可信度。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这段中主要用粗线条勾勒孟门山,概括写它的风光,但它却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两段的具体描写,都将围绕孟门山展开。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其一是紧紧围绕孟门山着笔。作者写黄河的流经,是为了引出孟门山;写矿藏,是为了突出孟门山;写古代洪水,是为了介绍孟门山的历史、点明其名称由来。其二是借用前人的话描述孟门山。写矿藏,引《山海经》;写古况及名称来历,引《淮南子》;写风光,引《穆天子传》。作者征引前人的话来描述孟门山,说明孟门山很久以来就是名山,受到前人的重视。作者这样用笔,既把孟门山的情况介绍给了读者,同时又含前人对其认识、评价,收一箭双雕之效。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作者先写河道宽阔:“河中漱广”。汹涌的河水把河道冲刷很宽阔,而且还将继续冲刷下去,河道也还将继续加宽。接下去写河谷幽深:“夹岸崇深”。两岸高峰耸立,下有急流驶过,高岸急流相衬,更显河谷幽深。以上表面上写的是河宽、谷深,实际上表现的是山间广阔、山的高耸。孟门,“经始禹凿”而成,河从孟门穿过,河宽,门自阔。孟门两框,就是河的两岸,孟门一带的河岸就是山,山也就是岸。河宽,显示出两岸山峰被宽急的河水分开,遥遥相对,空间无比广阔;谷深,显示出高峻的山峰挺拔耸立。这里门与岸、岸与山是统一的,作者不言山阔山自阔,不言山高山自高。接下去写山险:“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不仅崖岸欲倒又止,而且巨石也是似坠非坠的样子。其险也若此,又有谁不望之心寒,闻之胆战呢?这段的最后,作者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古语,揭示了孟门两岸山势奇险形成的原因,显示了水的力量,同时很自然引出下文。

这一段,是作者在上文总括孟门山的基础上,对孟门两岸山势的具体描写。其特点,一是层次清晰有序。作者对山势的描写,是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的。远望“河中漱广”;俯察“夹岸崇深”;仰视“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这样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全。二是动静结合。“倾崖返捍”,崖岸即倒,但又是坚实的;“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石欲落,但又是可靠的。这样写,动中见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真。

第三段写孟门一带水势。对水势的描写,作者主要从三方面着笔。一是浪急:“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孟门一带滔滔的河水浪打浪,水浪的相互撞击,溅起众多细小水珠,浮在宽广的河面上,如同云雾一般。二是写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凶猛狂怒的河水,崩起浪涛万尺,悬流一落千丈,鼓起的浪涛如万山奔腾,层层巨浪翻滚而来。如此狂涛巨浪,实属罕见。三是写流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如果是乘竹筏,从孟门下龙门,其速度之快,即使是坐上四匹快马驾驶的车,也是望水莫及的。作者在此用“非驷马之追也”的否定句式,肯定了水的迅疾。

在这段里,作者对水势的描写,笔力千钧,成功描写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对水势的描写,作者除了正面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方法。“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用人的感受,渲染了水的汹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用《慎子》中的话,写出了水的流急,虽未直言水之迅猛,而迅猛之势毕现。

孟门的自然山水是雄伟的、壮丽的,再经作者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显瑰丽无比。作者笔下的孟门山,山势高峻,峰崖峥嵘,孟门水,汹涌澎湃,骇浪翻腾,奇山异水,相益彰。读此文,不禁使人对孟门峡奇景产生热烈向往之情,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人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这个评价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第五篇: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郦道元是作山水文的大家,他的《水经注》,在对祖国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不少篇章,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郦道元《孟门山》原文翻译及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原文郦道元】:郦道元

【鉴赏】:

《河水》中的“孟门山”一节,即是其中之一。此节主要描写了黄河经过孟门山这一地段时,两岸山峰的险峻,河水的急流汹涌。展示了祖国山河雄伟壮观的景色。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文由写水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郦道元由水引山,引出之后再具体点出山的地理位置:在黄河南岸。郦道元这样用笔,使山有托,水有依,比孤立地介绍山给人的印象要深刻,且在文章的开始,就使水山齐出,为后文的具体描写作了铺垫。接下去写山的矿藏:“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既有极宝贵的金、玉,又有黄土和可作涂料的黑石。不言山的价值,而其价值自现,突出了山的“内在美”。然后写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在远古洪水泛滥之时,孟门山也同其它山阜一样,被滔滔洪水淹没,它的“内在美”、“外在美”是不被人们认识的。古圣人大禹领导人民疏通河道,开凿孟门,治服洪水,孟门山才见天日,并由此得名。郦道元在介绍孟门山的古况及名称来历的同时,描述了洪水泛滥的可怕情景:“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表现了水的凶,为后文写水设了伏笔,但凶水终被治服,也显示了古代人民开发黄河的功绩。接下去写孟门山的风光:“北发孟门九河之隥。”北上孟门山巅,可见九曲的大河。登山远望,孟门山一带风光尽收眼底,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不顾路途的曲折艰难,源源不断地滚滚而来,是那么波澜壮阔、坚韧不拔。这段最后,郦道元又以自己的见闻,对孟门山给予介绍:“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对孟门山的具体位置、古况、名称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增强了形象感和可信度。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郦道元在这段中主要用粗线条勾勒孟门山,概括写它的风光,但它却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以下两段的具体描写,都将围绕孟门山展开。这一段的写作特点,其一是紧紧围绕孟门山着笔。郦道元写黄河的流经,是为了引出孟门山;写矿藏,是为了突出孟门山;写古代洪水,是为了介绍孟门山的历史、点明其名称由来。其二是借用前人的话描述孟门山。写矿藏,引《山海经》;写古况及名称来历,引《淮南子》;写风光,引《穆天子传》。郦道元征引前人的话来描述孟门山,说明孟门山很久以来就是名山,受到前人的重视。郦道元这样用笔,既把孟门山的情况介绍给了读者,同时又含前人对其认识、评价,收一箭双雕之效。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郦道元先写河道宽阔:“河中漱广”。汹涌的河水把河道冲刷得很宽阔,而且还将继续冲刷下去,河道也还将继续加宽。接下去写河谷幽深:“夹岸崇深”。两岸高峰耸立,下有急流驶过,高岸急流相衬,更显河谷幽深。以上表面上写的是河宽、谷深,实际上表现的是山间广阔、山的高耸。孟门,“经始禹凿”而成,河从孟门穿过,河宽,门自阔。孟门两框,就是河的两岸,孟门一带的河岸就是山,山也就是岸。河宽,显示出两岸山峰被宽急的河水分开,遥遥相对,空间无比广阔;谷深,显示出高峻的山峰挺拔耸立。这里门与岸、岸与山是统一的,郦道元不言山阔山自阔,不言山高山自高。接下去写山险:“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不仅崖岸欲倒又止,而且巨石也是似坠非坠的样子。其险也若此,又有谁不望之心寒,闻之胆战呢?这段的最后,郦道元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古语,揭示了孟门两岸山势奇险形成的原因,显示了水的力量,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这一段,是郦道元在上文总括孟门山的基础上,对孟门两岸山势的具体描写。其特点,一是层次清晰有序。郦道元对山势的描写,是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的。远望“河中漱广”;俯察“夹岸崇深”;仰视“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这样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全。二是动静结合。“倾崖返捍”,崖岸即倒,但又是坚实的;“巨石临危,若坠复倚”,石欲落,但又是可靠的。这样写,动中见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描写出来的景,给人的感觉是真。

第三段写孟门一带水势。对水势的描写,郦道元主要从三方面着笔。一是浪急:“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孟门一带滔滔的河水浪打浪,水浪的相互撞击,溅起众多细小水珠,浮在宽广的河面上,如同云雾一般。二是写浪高:“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凶猛狂怒的河水,崩起浪涛万尺,悬流一落千丈,鼓起的浪涛如万山奔腾,层层巨浪翻滚而来。如此狂涛巨浪,实属罕见。三是写流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如果是乘竹筏,从孟门下龙门,其速度之快,即使是坐上四匹快马驾驶的车,也是望水莫及的。郦道元在此用“非驷马之追也”的否定句式,肯定了水的迅疾。

在这段里,郦道元对水势的描写,笔力千钧,成功地描写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对水势的描写,郦道元除了正面直接描写之外,还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方法。“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用人的感受,渲染了水的汹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用《慎子》中的话,写出了水的流急,虽未直言水之迅猛,而迅猛之势毕现。

孟门的自然山水是雄伟的、壮丽的,再经郦道元生花妙笔的描绘,就更显得瑰丽无比。郦道元笔下的孟门山,山势高峻,峰崖峥嵘,孟门水,汹涌澎湃,骇浪翻腾,奇山异水,相得益彰。读此文,不禁使人对孟门峡奇景产生热烈向往之情,引起我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人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这个评价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下载孟门山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孟门山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

    王若虚 ,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门山县吏晓堂记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门山县吏晓堂记王若......

    孟门中学学雷锋演讲比赛范文

    孟门中学 “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文明人”演讲比赛 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提升我校广大师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争做符合时代先锋的接班人,立志在构建和谐校园过......

    山市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然而经常是多年不见一次。(一天),公子禹年与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他们)你看我,我看你......

    优孟讽谏原文及翻译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优孟讽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优孟讽谏......

    墨子公孟原文及翻译(精选合集)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就是墨子的十大主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墨子公孟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公孟原文作者:墨者公孟子谓子......

    洞门山实习策划书(精选五篇)

    洞门山实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洞门山实习 二.活动目的: 通过地质学院09级的地协会员带领10级的会员参观实习洞门山,并作讲解指导,使 10级会员对《普通地质学》中所学地质专业......

    江苏虞山剑门导游词

    虞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称乌目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如下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虞山剑门导游词,仅供参考!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苏虞山参观游览,虞山为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的一座山......

    我家门前有座山诗歌

    我家门前有座山他便是大箕山绵延几十里阻隔了我的视线懵懂的我听妈妈讲着故事山里山外的世界很大很大我家门前有片湖她便是养育大冶的母亲湖从呀呀学语起我偎依在她怀里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