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更需要德治)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观众及对方辩友: 大家上午好!
我方观点,中国更需要德治。
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让我们冷静下来,作为正方四辩,通过我的总结来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陈述阶段,我方一辩便引据经典“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至善”,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德治的国家,自古以来以德教化使百姓安居乐业,在远古时期,在还没有法律条款的时候,依靠道德的力量,人民一样可以生生不息。
接着通过我方二辩三辩的进一步论述,指出德治是法治的前提,法律的产生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法律规范普遍来源于基本的道德规范,没有对道德理念的追求,法律只能成为统治阶级专制与奴役劳苦大众的工具,不体现道德、甚至背叛道德的不宜之法,也许可以成为法律,但永远无法纳入法治的范畴,具体到中国,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有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上升为国家法律,才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样法律才具备了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比起法治,德治更具有基础性和前提行,从深层次的起源看,法治也只是德治的一部分,只不过将德治更具体化和明文化而已,由此可见,中国更需要的是德治。
法律只是事后处罚,明显滞后,预防不足,而道德则重于事先预防。比如前两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法律只能在成千上万的婴幼儿受害以后才发现;但如果人们的道德素质高,就根本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伤天害理之事。因为“三鹿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思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对此指出:这些重大安全事故反映出,这些企业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了解患病儿童救治情况时表示:这起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总书记和总理从不同角度告诫我们:企业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治,更需要德治。
我们偏重强调经济建设、法制建设而忽略道德建设,或者是没有找到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法律日益健全的同时,社会道德却失范。在为追逐利益而忘记社会责任、甚至丢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而毫不愧疚。中国针对煤炭业的相关法律和处罚手段不可谓不完善,但中国的煤矿瓦斯爆炸大大小小事故每年有数百起,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在山西和贵州开的煤矿居然能够30余年不发生任何事故的单位时问他,是否因严格执行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才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他的回答“语出惊人”。他说,自己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法律法规,只知道做三件事:一是善待工人,把工人当着自己的兄弟,不但要按时足额发工资,而且不惜巨资为矿工建住宅,接家属等;二是不惜巨资配备最先进的井下监控设备,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听他一席话,使我们明白:他之所以能够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是因为他没有像其他的矿主那样见利忘义,是道德的自我控制发挥了作用。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沿用德治理念了治理社会的几千年的统治,有过纷争,被侵略,但至今没有被彻底地被外来的思想理念所替代,法治理念源自西方,在西方强大的声势下,逐渐在世界上拥有了话语权。当然,法治为西方征服世界,征服弱小民族,掠夺世界财富,起到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法治是排除人情世故。但是,从道德的初衷出发,自己的发展和强大,并不一定要建立在西方式的对别人被掠夺上.我国几千的文明历程,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以德治国,必将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能够更好地培育他们自强、自尊、自重、自信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尊重他人和发扬民主的觉悟。古人说“富润屋,德润身”,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我们的人民在精神上得到升华。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实现自己的复兴。“以德治国”,加强道德建设,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撑。
第二篇: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中午好!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能源以满足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的需求。而在能源紧 缺,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下,有什么能够既有效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又相对清洁呢?之前,我方已通过数据说明了“核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发电成本最低,最干净最环保的能源来源,我们不可能因为那发生概率微小的核泄漏,而因噎废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利有弊。乘飞机出事了,就否定飞机,就不乘飞机了?如果有比飞机更安全,效果更好的飞行器,我们才可以考虑放弃飞机:如果有比“核电站”更安全,效果更好的,又可行的发电设备,我们才可以考虑放弃核电站,但是现在并没有,所以我方认为“核电站”还是要建。我方再次强调说明,这里的简历既包括规模上的发展,也包括技术上的提升。首先,规模上,我国核电站发展规模相对发达国家还很小,也就是说我们在能源利用效率上是落后的;而技术上,无论是操作上还是监管水平都是先进的,对方说核电站不安全,那么在技术上我国还可以更近一步提升,你觉得有利于人们生活的科学的发展是使事物变得更加美好还是更加危险呢?如果对方觉得答案是“更危险”,那么请对方不要用手机,不要用电脑,更不要用电,因为他们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我放尊重科学,尊重发展,相信科学,相信进步,相信科技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然后,对方所提出的观点: 1.
2.3.都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我方已经用数据说明。
最后,国家能源政策中是支持继续建立核电站的,我想请对方辩友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政府,急需建立核电站是科学的,是明确的,是唯一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综上,我方坚定认为中国应该继续建立核电站。
第三篇: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感谢对方辩友刚才精彩的发言,但您方观点存在偏颇之处,下面就由我来一一指出。首先,我认为对方辩友在偷换一个感念。“兼职”不等同于“过度兼职”,更不等同于放弃学业。至于其中个别过度兼职的现象,我方认为这只属于个人行为问题,是他们在兼职过程中偏离正常的轨道所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所以这种极端现象不能成为兼职弊端的一种根据。我方认为正好恰恰相反。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地方不仅在于知识内容的加深,更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日后工作后,我们将不再有整块用于学习的时间,如何利用琐碎的时间提升内在修为便是我们在大学四年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兼职虽然会占用我们一部分时间,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提高效率,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所以兼职并不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占用,而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及应用。事实上,大学生兼职是对日益流失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填补,对终日茫然,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充实。在兼职中,既使得时间得以合理分配,又使课余生活得以丰富。
其次,我方认为,对方关于“专心读书”的理解过于片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何谓“专心”?“专心”即为心静,只要心静,纵然有再多的兼职仍能够专心读书。事实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过,如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埋头苦读,更需要时不时的抬起头来环顾四周,与时俱进,做时代的弄潮儿。现在的社会,虽然需要理论的缔造者,但更需要操作的实践者。
再次,至于对方辩友所说的“社会复杂,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我方认为这是“不得不走的弯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想成为吹毛利断的宝剑,傲雪凌霜的寒梅,就要经的起困难的锤炼。在失败中反思,在逆境中勇敢,在被骗的经历中成熟。对方辩友过分看中被骗后的结果,却忽略了“弯路”带给我们的好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从何解,不仅是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更是从自身的失败中反思而来。最后,对方一直强调兼职失利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认为不免过于肤浅。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不是要我们去学多么深奥的道理,而要对大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即一种克服挫折的品质和一种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兼职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们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怎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因此,我方坚信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
第四篇:网络利弊正方四辩陈词
第一种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睿智,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刚才对方辩友指出一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或进行犯罪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妨作些大胆假设。如果没有网络,那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学生难道不会阅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从事其他犯罪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不是网络本质问题。其次,我想针对此次辩题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中学生,是指13-19周岁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有以下特点:①他们年龄注定他们将成为明天的建设者,他们肩上担负的是托起未来的重任。他们的任务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掌握科学技术;②中学生的年龄也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既充满好奇,又缺乏自制力;③因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领导,他们的世界时时处处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保护。
二、关于上网。什么是网络呢?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
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能仅因为这几根骨头就说吃?quot;弊大于利"吗?不行。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安全可以避免;但只要我们吃鱼,就一定能得到营养。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
第二种
谢主席!对方辩友、老师、同学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
首先,对方一再强调网络是多么危险,如洪水猛兽一般,但是你只看到了这种潜在的危险,可能的伤害,而没看到实际的好处与便利。我们是不是能因为牛奶中可能含三聚氰胺就不再喝牛奶?是不是担心地沟油就不再吃菜,那我们只能饿死了。
其次,对方对我方提到的网络带来的便利,总说其他途径也可以获得,这个不假。你要放弃QQ而鸿雁传书么,你要放弃网络搜索而埋头故纸堆么?三国时期,一把青龙偃月刀可以成就关羽英雄的美名,今天你要在拿一把青龙偃月刀奔赴战场,可能你还没看到敌人就被干掉了,你还想成为英雄么?
再次,对方总在说中学生自制力差,分辨能力差。是所有中学生自制力都差么?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有谁没上过网,有几个网络成瘾的?很明显,对方把一部分人的弱说成全部的弱。如果按对方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去看看那些少年罪犯,是否应该说说一句:“完了,现在的孩子全都没救了。”听起来很荒唐,但这却正是对方以偏概全的逻辑。何况,我们说中学生要在辨别是非中提高分辨能力,如果因为小牛不会耕田就不让它下田,它什么时候能学会耕田呢?
我再总结一下我方观点。
我方认为,从中学生的特点看,网络满足了中学生了解世界,探索未知,获取知识,不断创新的需要;从时代特点看,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中学生不可能也不可以远离网络,中学生只有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从网络的发展来看,网络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人们在适应网络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所以不管是从现实情况还是到未来发展,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利远远大于对小部分中学生造成的弊。
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谢谢!
第三种
对方辩友、老师、同学: 大家好!首先,我想针对对方辩词做一些分析。不可否认,对方辩词精彩绝伦,但真理不是修饰而成的,对方辩词中的漏洞依旧清晰可见。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坏,如何坏!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利处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地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的确无法令人恭维!网络的弊处也无非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这些人为事物为什么要强加到电脑之上,说它是一个伤风败俗之物呢?又是因为什么,这些文化垃圾出现后,不是大力宣传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并没有严厉制裁文化垃圾制造者,却反戈一击那些无辜的网络和求知的网民呢?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它又怎么能使网络百利而无一害呢? 其次,我想针对此次强调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网络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世界选择了上网,我们的教育也应该选择上网。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更高的科学素质。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但正如我方辩友所证明的,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就不吃鱼了吗?不会。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中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说: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第五篇:四辩陈词(正方诱惑侦查利大于弊)
四辩陈词(正方:诱惑侦查利大于弊)
主席,评委,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述,但其中的偏颇之处请让我来一一指出: 一,对方辩友所述诱惑侦查损害公民如个人隐私等权利(基本人权,扩大公权力)但首先,诱惑侦查与一般侦查的目的都是惩罚犯罪这恰恰是保证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次,诱惑侦查只是一般侦查的补充手段,而对其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这是为了保障人权;最后,诱惑侦查只是法律程序中行政环节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其他各个环节中仍可进一步保障人权。
二,对方辩友认为在犯意诱发中的种种弊端
但首先,对方辩友以偏概全,以点盖面,将犯意诱发与诱惑侦查相混淆,我们应该明确犯意诱发只是诱惑侦查中的极小部分,他的一些不足也不能掩盖诱惑侦查打击新型犯罪的巨大作用与利好;其次,犯意诱发的主体是有潜在犯罪的人,而非一般人民群众等各种使用条件原则,证明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可规避的三,对方辩友诱惑侦查并不具备合法性,无法可依
首先,我方所说的合法性的是合乎法理而非法条,诱惑侦查的目的是维护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其次,诱惑侦查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打击了犯罪,而法律上缺乏了条文与之相适应是立法的缺失,而非诱惑侦查的弊病
四,对方辩友认为诱惑侦查具有价值取向的不正当性,甚至使侦查机关陷入道德困境
首先,诱惑侦查是本质的价值取向是打击犯罪,维护公民权利,而诱惑只是手段而已;其次,诱惑侦查只是一般侦查的补充手段针对特殊犯罪,这决定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并非通法,因此上述问题只能是侦查者自身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
五,对方辩友会诱惑侦查可能会出现浪费司法资源,妨碍司法公正等情况 首先,这种种情况的出现是诱惑侦查的执法者使用不当,制度规章的不完善等造成的,而并非诱惑侦查本身的问题;其次,上述的种种问题只是可能出现,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使用得当这些问题都是可规避的,那对方辩友不是在杞人忧天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场小小的辩论赛难以解决诱惑侦查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恳请在座各位多一点理性的判断,少一些主观的偏见,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诱惑侦查,进而实现对诱惑侦查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刑侦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基于此种目的我方坚定认为诱惑侦查利大于弊